英语阅读教学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 格式:ppt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11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作者:叶勤来源:《内蒙古教育·理论版》2016年第04期摘要: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学科,小学生可塑性强,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我们还应该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背景,感受中外文化异同,开阔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通过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在英语教学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人文性;工具性;跨文化;人生观【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4D-0009-01英语,是人们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就工具性而言,小学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同时,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还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传承、发展和创新着人类的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性。
可见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学科。
可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更关注学生学习英语的工具性如学会了多少单词、掌握了多少语法、能否熟练背诵课文,忽视了人文性,需知工具性和人文性好像人的两条腿,必须齐头并进。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呢?一、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一)了解西方文化背景学习英语的人或多或少都需要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英语老师不应该简单教授书本知识,应该借此使学生开阔视野,体验跨国文化。
如在牛津英语教材中涉及到了许多节日,如复活节,复活节是西方一个重要节日,象征着重生与希望,为纪念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之后第三天复活的日子。
与复活节相关的两个重要物品为何是彩蛋和兔子也是很有讲究的。
因为人们相信,鸡蛋是复活节的象征,新的生命一定会破壳而出。
复活节的另一象征是小兔子,因为它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人们视它为新生命的创造者。
在教学中如果只是简单教授节日,学生容易学得枯燥乏味,而通过拓展一些和节日相关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例谈英语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
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记忆一些单词、语法知识,还要通过语言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因此,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以八年级上册Unit10 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ll have a great time!为例,简要说明自己在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体现。
Step1:Warming up欣赏迪斯尼神奇英语Party time.教师问:What are they doing?They are having a party,and they are very happy.They are having a great time.告诉学生:我有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周末也要开party,你想参加吗?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ll have a great time.分析:和谐课堂氛围的创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用歌曲导入有助于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将学生引入到英语课堂中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知能力,帮助学生轻松的进入英语学习。
同时利用学生对party感兴趣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顺利地引出本课的课题,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
Step2:Pre-task1.Presentation:询问学生如果你去参加聚会,你打算做什么?引导学生用I think I will……做出回答,及时对学生的答案给出评价:If you do,you will……并和学生就话题进行真实的交流。
分析:教师根据创设的情境与学生进行真实的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师生自然的交流中渗透要学的知识,给学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
petition:对聚会中打算要做的事情做出假设:I think I will…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例句仿写句型:If you do,you will…小组合作讨论,看哪个小组能写出更多if从句。
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一.英语课程的工具性语言是思考问题、表达感情的工具;就人与人的关系讲,语言是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就人类的生存来讲,语言是人类传递文化的工具。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和结果,通过语言体现出来,进行交流和传递。
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掌握语言工具。
因此,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英语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词汇、句型、语法等知识的掌握说听读写技能的训练这是工具的基础。
试问,如果学生的词汇量较少,基本的句型不会,基本的语法没有掌握,他如何去交际?所以,必须注重英语的工具性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英语课程的人文性现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
教学中对于文章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态度等人文性的内涵不够重视。
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远大的目标、浓厚的兴趣、愉悦达观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高素质的人才,这就是英语教学的人文性。
英语课要在突出语言工具性和基础性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其目的是让教学过程更生动有趣,以此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此同时陶冶学生性情,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小学英语课程既要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
如果语言是思维和交流的工具以及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那么语言学习就应该在各种思维训练活动、交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
也就是说,不能把语言单纯看作一个知识体系来记忆和学习,而应该在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
我国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能把人文性体现在教学中的学校实在很少,英语课大多是以课本知识为主,其次就是搞听说读写这些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课后就是大量的做题巩固。
多场景下的4C 阅读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以阅读活动为载体,运用所学语言创造性地表达个人的意图、观点和态度,促进意义的构建与生成,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高中英语;4C 阅读教学;多场景教学多场景下的4C 阅读教学模式*刘斌河江苏省姜堰中学依托课程基地,围绕落实立德树人、变革育人方式要求,尝试提出4C 阅读教学模式。
该模式分为Comprehensive (理解)、Cultural (文化)、Critical (审辨)、Creative (创新)四个部分,分别对应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具体而言:Comprehensive 以材料为导向,启发激活思维;Cultural 通过材料感悟,唤醒文化意识;Critical 对材料审辨推理,培养审辨思维;Creative 对材料进行总结归纳,解决现实问题,实现创新目标。
该模式中,四个环节由浅到深,逐层推进,由语言知识、文本大意的理解阶段逐步过渡到文本的文化元素分析阶段、思维能力的培养阶段及迁移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的创新阶段。
多场景下的4C 阅读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基于真实生活时空或网络虚拟时空,为学生在不同阶段的阅读活动创造高度相关的物态或虚拟场景。
现以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第二册Unit 2 Extended Reading 板块Finding a balance: my tai chiexperience 的教学为例,详述此模式的实践操作与运用。
一、场景介绍本节课开设于课程基地的智慧教室,该教室除配备有录播设备、组合桌椅等常规设备外,还与AI 语言实验室中虚拟影视技术相连,并为每个学生提供一台平板电脑。
这些先进的硬件设备能够为各种教学活动提供实时采访、访谈、交流等虚拟场景,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性。
此外,利用内嵌的多功能场景下学习行为分析软件,可以实时记录课堂状况与个体发展,分析个体差异表现,促进学生在多场景下富有个性而又全面的发展。
1652019年33期总第473期ENGLISH ON CAMPUS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文/陆玉兰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1.开展主题讨论,深化课文理解。
目前初中阶段所使用的英语教材都是按照话题编写,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sports、school life、nature and environment等。
教师应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认知水平与心理特征,结合相关主题,选取适当的角度,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最后通过英语小报等形式展示成果。
这样的讨论交流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另一方面大家的学习体会、感悟和经验得到交流、讨论和分享,学生学会了合作,分享,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精神、良好人际关系,真正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2.品味作品语言,挖掘思想内涵。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一篇优美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应该是统一的。
发掘人文性的内涵不能脱离语言文字直接讨论作品的思想内涵。
借助语言文字这一平台,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这门课程时感受到文学的感觉、艺术的感觉和美的感觉,真正将人文教学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如教牛津英语Unit6 pets Reading ,学生学习英语诗歌,在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中,学生不仅很轻松掌握了知识,还更加喜爱英语,也更理解作者对宠物的喜爱之情。
一个个踊跃尝试自己写英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境和情怀。
3.有效利用资源,改善语言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可能为学生提供足够量的、多渠道的、有意义的言语输入,为学生提供接触大量真实语言的机会,让学生能感受到美丽、鲜活、生动的语言材料,准确生动地感知所学知识。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通过视频、图片、文字、录音等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媒介向学生展示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
重视教师课堂语言,唤醒学生学习英语潜能—3T原则小学在五年级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运用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英语教学要帮助学生打夯实英语学习的基础,是国家教育部门赋予的教学重任。
教师如何通过自身的语言运用策略来激发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日常交际中运用英语,唤醒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成为当下小学英语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3T原则教师语言英语阅读课堂英语潜能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工具性主要体现在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掌握语言知识,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而人文性则更侧重学生能够开阔视野,发展创新能力。
所以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统一,关键之一在于教师的课堂语言。
教师语言会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约束自身行为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那教师应该如何在阅读课堂里让运用自己的语言有效跟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更高效地输入语言以及输出呢?应该要关注三个T。
第一个T, Tune in.共情关注。
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 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
小学生活泼热情,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
所以在每一节阅读课中,我都会根据相应的话题给学生拓展一些内容,例如在五上Unit1 Read and write在阅读前和学生分享一些机器人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机器人的特性,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对机器人Robin产生兴趣,想了解多一些Robin,带着好奇去探索课文,对课文知识也会掌握得比较好。
五上Unit4 Read and write 是一封电子邮件。
学生没有接触过电子邮件,所以我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QQ引入QQ邮箱,进而介绍电子邮件,并和书信对比,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电子邮件的格式。
“共情关注”的核心目的是教师的回应。
教师应该通过营造充满情感的课堂氛围,挖掘学生的英语学习潜能,用情感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以增强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勇气与信心,使学生感受到英语的友好性与趣味性。
1302020年06期总第498期ENGLISH ON CAMPUS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文/朱婉萌前言英语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是重要的沟通工具,为人们传递思维和信息发挥了良好的工具性作用。
小学英语教学活动重在夯实学生的英语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基本英语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英语还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传承和创新人类文化的过程中蕴藏着丰富人文性。
如何科学有效实现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统一小学英语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意义语言本身具备一定工具性和人文性。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主要是使用语言加以表现,实现信息交流和传递。
小学英语教学中,教授学生基础词汇、句型、语法等方面知识和内容,训练学生基本英语读写技能,使学生能够应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内心,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这就充分体现了英语语言的工具性特征。
而对于语言来说,它是人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载体,作为文化符号能够传递一些文【摘要】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进行中要注重发挥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优势特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增强教学效果。
本文主要从统一小学英语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意义,分别介绍了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阐明加强两者统一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科学可行的统一策略,为全面有效推进小学英语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升教学水平提供良好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工具性;人文性;统一【作者简介】朱婉萌,英德市城北小学。
语句,然后将整个短剧调整为静音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所选择的角色进行语句的朗读。
当学生完成角色表演后,教师需要再次运用多媒体进行短剧的展示,让学生将自己的语音语调与视频中的语音语调进行对比。
对照短片取长补短后,可以使学生的表演更加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技巧的掌握。
另外,教师在课后安排学生利用英语趣配音等软件多加练习,并要求学生在朗读中多听优秀的配音。
深圳学习心得高要二中马武胜“新课程下中小学英语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专题研修国际峰会”于 2014年 4月 24日至 26日在深圳市如期举行。
利用周末假期时间, 我们高要二中派了五名英语教师参加, 而我便是其中的幸运儿之一。
选派外出参加如此一个盛大的全国性的研修班, 我真的真的很感谢校方。
我深感责任重大,丝毫不敢麻痹大意,掉以轻心。
在深圳的这两天, 我时时刻刻都在提醒自己, 我一定要用心学习专家们及示范老师的教学经验,一定不能辜负学校的厚爱。
这一行,我听了很多英语专家的示范课, 甚至还有来自香港和台湾的。
他们的教学理念和课改思路真的都很“前卫”,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的认识和看法吧。
来自广东顺德的田湘军老师,他的听说展示课“ They touch noses ”充分利用自身的幽默风趣风格、夸张的语言动作表情和流畅的简笔画, 把初一学生带到了轻松活跃的学习气氛中。
田老师在课堂上紧紧扣住“开放式听力活动”的四环节:认真听——作笔记——互相讨论——共同分享,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听、说的能力。
随后,田老师作了关于中小学英语课堂衔接的主题报告, 这更是让大家受益匪浅而又开怀大笑。
他主要通过任教小学、中学英语教学的亲身经历来谈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异同与有效衔接问题,探讨了英语歌曲的合理运用,他现场潇洒演唱英语歌曲,也即兴改编歌曲,让大家佩服得连连鼓掌。
另外, 还有来自香港的尹子雯老师借班上课, 给初一的学生们上了一堂鉴赏英文诗歌的示范课。
来自台湾的张孝慈老师给学生们上了一堂 my dream school 的示范课等等。
虽然教学过程以及引导方向与大陆不一样,但都很精彩。
总之,名师们处处创设情境,以生为本,非常注重引导学生感知文本, 激发学生体验文本中人物语言的情感, 体现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专家们的主题报告别具一格,幽默风趣,语言精练,让人受益匪浅。
这么多的精彩展示课和主题报告,需要我慢慢消化吸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并付诸于日常的英语教学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