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11课 台阶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22
第11课*台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2.学会用细节刻画人物的写法,分析父亲的性格特点。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父亲的深厚情感。
【情境导入】同学们,有人说:“人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许多人渴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
父亲是不是也如此……”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讲述父亲的小说,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位父亲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提示及要求:1.给重点字注音,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文眼”是什么?3.理清全文结构。
明确:1.凹凼.(dànɡ) 涎.水(xián) 揩.(kāi)嘎.叽(ɡā) 筹.划(chóu) 黏.性(nián)撬.(qiào) 尴.尬(ɡān) 烟瘾.(yǐn)唿.嗒(hū) 门槛.(kǎn) 烦躁.(zào)2.故事的叙述线索是台阶。
“文眼”是: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3.第一部分(1~9段):父亲想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第二部分(10~16段):父亲为造有高台阶的新屋做准备工作。
第三部分(17~25段):父亲终于建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第四部分(26~32段):父亲为造新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二、研读课文——故事情节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思考下列问题:(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2)为了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3)新屋、新台阶造好后,父亲怎么样了?(4)请用简练的语言,概述这篇小说的情节。
学生速读课文,搜找相关的重要信息,进行思考概括。
小组交流后,展示明确:(1)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
人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台阶只有三级,被人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父亲想借台阶提高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希望被人认同、被人尊重。
(2)捡砖、捡瓦、捡石头、种田、砍柴、存角票、编草鞋、踏黄泥等。
课文详解丨七下第三单元《台阶》11 台阶预习须知一、文题解读本文写于1988年,反映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情况,是作者对故乡的回忆与审视。
文题“台阶”既是文章叙写的中心,又是情节发展的线索。
作者围绕“台阶”立意,组织材料,简洁含蓄。
另外,“台阶”也富有象征意义。
二、作者简介李森祥,1956年生,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
1986年在《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
他的小说以农村、军营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质朴的农民形象。
其代表作有《小学老师》《抒情年代》《情世诗文》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凹凼dàng:周围高中间低的水坑。
晌shǎng午:中午。
尴gān尬gà:神色、态度不自然。
烦躁zào:烦闷焦躁。
涎xián水:口水。
大庭广众:指人数众多的公开场合。
微不足道:事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
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低眉顺眼: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
形容驯良、顺从的样子,也形容底层人民的卑微姿态。
二、主题概述本文以台阶为线索,记叙了父亲为了建造新屋新台阶而不辞辛劳的大半生,表现了中国农民的勤劳朴实、忠厚善良以及为了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坚韧性格。
同时,作者通过父亲的物质理想得以实现而精神理想受挫的结局,引发读者对物质理想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的思考。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8段):台阶曾经给家人带来满足,但父亲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
第二部分(第9—16段):父亲为造新屋新台阶辛勤劳动,攒钱攒物。
第三部分(第17—23段):父亲造新屋新台阶时的艰辛付出。
第四部分(第24—32段):住进了新屋,有了值得自豪的高台阶,父亲却老了。
四、思考探究1.“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怎样的作用?运用细节描写,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和农民的本色,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李森祥《台阶》课文解析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段析】开篇引出台阶,且表明父亲不甘于低人一等.【品味】“总觉得”表现出父亲的要强、有志气、不甘人后。
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用三块青石板铺成.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
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膀上,说是能一口气背到家,不收石料钱。
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
只是那一来一去的许多山路,磨破了他一双麻筋草鞋,父亲感到太可惜.【段析】介绍“我们家”的三级台阶是父亲勤劳和力量的结晶,表现了父亲当年的年轻力壮,以及俭朴的生活作风。
【品味】画线句写出父亲的身体强壮,力气大。
“太可惜"表明父亲的俭朴。
那石板没经石匠光面,就铺在了家门口。
多年来,风吹雨淋,人踩牛踏,终于光滑了些,但磨不平那一颗颗硬币大的小凹凼。
台阶上积了水时,从堂里望出去,有许多小亮点。
天若放晴,穿堂风一吹,青石板比泥地干得快,父亲又用竹丝扫把扫了,石板上青幽幽的,宽阔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段析】简介家门口那不算光滑的青石板,以及家人对它的特殊感受.【品味】“父亲又用竹丝扫把扫了",表明父亲很勤快。
母亲坐在门槛上干活,我就被安置在青石板上。
母亲说我那时好乖,我乖得坐坐就知道趴下来,用手指抓青石板,划出细细的沙沙声,我就痴痴地笑.【段析】写了“我"童年在青石板上玩耍的经历。
【品味】青石板在“我”童年时,给“我”带来了乐趣。
父亲的个子高,他觉得坐在台阶上很舒服。
父亲把屁股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两只脚板就伸搁在最低的一级。
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于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
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①为什么“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他一般都去凼里洗,拖着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来。
大概到了过年,父亲才在家里洗一次脚。
那天,母亲就特别高兴,亲自为他端了一大木盆水。
盆水冒着热气,父亲就坐在台阶上耐心地洗。
因为沙子多的缘故,父亲要了个板刷在脚上沙啦沙啦地刷.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
(2016年秋季版)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台阶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台阶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台阶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台阶学校组别语文教案类型集体备课教案备课时间学年度学期2016 -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本章共备1课时课题11台阶年级七年级主备人荣瑞平参加人七年级全体语文教师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1、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2、教师精讲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
教学要点教学重点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教学内容教师复备栏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熟悉了《台阶》这篇课文的情节,知道了作者通过一个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父亲现实的生活画卷,今天我们就精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作者是如何塑造父亲这一形象的。
二、学习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关注人物描写时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词)(一)、教师分析人物描写人物的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外貌和心理进行细致的刻画,从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完成对人物性格的塑造.1.外貌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2.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