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离子反应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学案新人教必修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电离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3.电离方程式遵循电荷守恒定律和原子守恒定律。
4.酸、碱、盐的定义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盐: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知识点一电解质的电离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aCl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生成Na+与Cl-B.溶于水后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C.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答案 C解析电离的条件是溶于水或受热熔化,不是通电,一定要分清溶液导电与电离的区别与联系。
电解质导电的前提是电离,但电离不需要接通直流电源,A错;酸的定义中强调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能电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酸式盐NaHSO4等,B错;HCl 溶于水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H+与Cl-,故能导电,但液态HCl由分子组成,无离子,不能导电,C正确;溶液的导电性主要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决定,即由单位体积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数目决定,D错。
归纳总结本题考查了酸的定义、电离的条件及决定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因素等知识点,答此类题目,必须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掌握概念之间的联系。
2.掌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能熟练判断一种物质是否是电解质是认识电解质的性质、研究离子反应的前提。
以下有10种物质:①铜②稀硫酸③氯化氢④氨气⑤空气⑥二氧化碳⑦金属汞(俗称水银)⑧氯化钠⑨碳酸钙⑩氯气按照下表中提示的信息,把符合左栏条件的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填入右栏相应的位置。
24但熔融状态下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故HCl属于电解质。
CaCO3是难溶性电解质。
而NH3、CO2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不是它们本身发生了电离,而是它们与水分别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电解质H2CO3和NH3·H2O,故它们属于非电解质。
教学设计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承前启后。
通过上一课时对物质分类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物质分类的思想方法。
本课时要指导学生运用实验科学探究认识电解质及其电离,并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为下节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做了铺垫。
本节内容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电解质的概念也仅从分类的思想角度来认识,是为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和离子反应服务的,并没有介绍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这部分知识将在选修四中学到),教学中不可过于加深拓宽。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
2、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从电离的角度进一步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和交流初步得出电离的概念、条件及结果,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
2、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化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预测、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2、养成良好的科学方法和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解质的电离;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难点:认识电解质及其电离的过程。
四、仪器与药品6v学生电源、电解质溶液导电演示器、蒸馏水、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蔗糖溶液和酒精溶液。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主要教学过程【引课】安全用电规范:不要用湿手去接触电源开关、插座或其他电器设备。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板书【.展示氯化钠固体,观察外观性质,所含微粒。
预测氯化钠具有。
设计实验方案对预测进行验证。
探究活动一:物质的导电性及其原因【实验探究】物质的导电性物现结蒸馏氯化钠固氯化钠溶硫酸溶氢氧化钠液蔗糖溶液酒精溶液溶液导电性原因研究 NaCl】问题探究【.溶于水离解成溶于水离解过程:NaClNaCl动画显示和。
教学设计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承前启后。
通过上一课时对物质分类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物质分类的思想方法。
本课时要指导学生运用实验科学探究认识电解质及其电离,并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为下节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做了铺垫。
本节内容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电解质的概念也仅从分类的思想角度来认识,是为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和离子反应服务的,并没有介绍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这部分知识将在选修四中学到),教学中不可过于加深拓宽。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
2、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从电离的角度进一步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和交流初步得出电离的概念、条件及结果,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
2、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化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预测、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2、养成良好的科学方法和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解质的电离;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难点:认识电解质及其电离的过程。
四、仪器与药品6v学生电源、电解质溶液导电演示器、蒸馏水、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蔗糖溶液和酒精溶液。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主要教学过程【引课】安全用电规范:不要用湿手去接触电源开关、插座或其他电器设备。
【板书】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展示氯化钠固体,观察外观性质,所含微粒。
预测氯化钠具有。
设计实验方案对预测进行验证。
探究活动一:物质的导电性及其原因【实验探究】物质的导电性【问题探究】 NaCl溶液导电性原因研究动画显示NaCl 溶于水离解过程:NaCl 溶于水离解成 和 。
动画显示KNO 3受热熔融离解过程:KNO 3受热熔融离解成 和 。
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课标要求]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导电的条件。
3.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1.概念2.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常见的电解质①酸:HCl 、H 2SO 4、HNO 3、H 2CO 3等②碱:KOH 、NaOH 、NH 3·H 2O 、Mg(OH)2、Al(OH)3等。
③盐:KCl 、Na 2SO 4、Mg(NO 3)2等。
④水。
⑤活泼金属氧化物:Na 2O 、CaO 等。
1.酸、碱、盐和水是电解质,SO 2、CO 2、NH 3、酒精、蔗糖等是非电解质。
2.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是碱;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盐。
3.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越高,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
4.水溶液中的两个电离方程式:NaHCO 3===Na ++HCO -3;NaHSO 4=== Na ++H ++SO 2-4。
电解质(2)常见的非电解质①部分非金属氧化物:CO 2、SO 2、SO 3、P 2O 5等。
②非酸性气态氢化物:如NH 3。
③部分有机物:蔗糖、酒精、CH 4等。
[特别提醒] (1)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金属、石墨、盐酸等。
(2)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CO 2、SO 2、SO 3、NH 3等是非电解质。
(3)CaO 是电解质,它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是由于CaO 与水反应生成Ca(OH)2的原因。
1.将下列电解质、非电解质与相应物质连接起来。
(1)电解质(2)非电解质答案:(1)—A 、B 、E (2)—C 、D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铁丝、NaCl 溶液和盐酸都能导电,所以三者都是电解质(×)(2)液态H 2SO 4、固态NaCl 均不导电,所以H 2SO 4、NaCl 均不是电解质(×) (3)NH 3、CO 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 3、CO 2均是电解质(×) (4)蔗糖溶于水和熔化时都不导电,蔗糖是非电解质(√) (5)硫酸钡水溶液几乎不导电,故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6)NaCl 晶体不能导电,是由于其中不含离子(×) [方法技巧]电解质的判断方法(1)从物质分类角度: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2.2离子反应第1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学习重点】能准确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会书写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设法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概念。
【学习难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正确判断。
【复习回顾】现有下列物质①HCl、②NaCl、③NaOH、④C2H5OH,试回答:(1)上述四种物质属于哪一共同类别的物质?其依据是什么?(2)请设计尽可能多的分类标准,使其中一种物质单独属于一类。
【预习案】1.电解质的概念①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NaCl、NaOH、HCl。
②非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蔗糖、乙醇等。
【理解】(1)电解质研究的对象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
常见的电解质有:酸、碱、盐、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常见的非电解质有:非金属氧化物、NH3、大多数的有机化合物。
因此,根据化合物的种类来判断物质是不是电解质,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2)电解质是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是否导电而划分的,不是根据化合物溶解性而划分的,因此是否是电解质与物质的溶解度无关。
(3)溶液能导电,则肯定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不导电,则一定无自由移动的离子。
【练习1】现有下列12种物质:①H2SO4②液氨③氨水④铝条⑤氯化钠⑥石墨⑦氢氧化钡⑧二氧化硫⑨水⑩Na2O ⑪盐酸⑫乙醇。
按要求将各物质的编号填在下面横线上:(1)在一定状态下能够导电的是。
(2)属于电解质的是。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2.电解质溶液或受热熔化能够导电是因为。
【理解】(1)物质导电与电解质的关系,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
(2)电解质一定是本身含有离子或能生成离子的化合物。
【练习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响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学习目标】1、记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2、熟练应用电离方程式表达常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3、学会从电离理论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重点〗电解质、电离以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学习过程〗【导入】:根据所学知识,以下物质:①盐酸、②NaOH溶液、③蔗糖溶液、④石墨、⑤Cu、⑥酒精、⑦NaCl溶液、⑧NaCl晶体、⑨熔融的KNO3晶体,其中可以导电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学习】自主阅读课本30页内容一、电解质、非电解质1、电解质:或能导电的叫电解质。
概念理解:⑴电解质导电是有条件的:或⑵电解质的物质类型属于⑶判断是否是电解质一般是通过实验来确认。
2、非电解质:无论还是均不导电的为非电解质。
【思考交流】⑴二氧化碳等非金属氧化物溶于水后所得溶液能导电,那么二氧化碳是电解质吗?⑵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吗?电解质一定能导电吗?⑶硫酸钡、氯化银、碳酸钙、氧化镁、氧化铝等难溶于水,它们是电解质吗?【达标反响】以下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A、氯化镁晶体B、氯化钠溶液C、液态氯化氢D、熔融氢氧化钾【合作突破】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电解质非电解质相同点不同点电解质非电解质所含物质类型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非金属氧化物:非酸性气态氢化物:局部有机物:【达标反响】以下常见物质中①H2O ②NaCl晶体③冰醋酸④SO2 ⑤CaCO3⑥酒精⑦NaOH晶体⑧石墨⑨硝酸钾溶液⑩熔融硫酸镁,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能导电的物质是〔填序号〕二、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1、电离:电解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提醒:阅读课本P30图2-9中水合氯离子和水合钠离子的存在形态,注意氢原子和氧原子分别与氯离子和钠离子的位置关系2、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2.2离子反应
第1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学习重点】能准确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会书写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设法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
盐的概念。
【学习难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正确判断。
【复习回顾】现有下列物质①HCl、②NaCl、③NaOH、④C2H5OH,试回答:
(1)上述四种物质属于哪一共同类别的物质?其依据是什么?
(2)请设计尽可能多的分类标准,使其中一种物质单独属于一类。
【预习案】
1.电解质的概念
①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NaCl、NaOH、HCl。
②非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蔗糖、乙醇等。
【理解】(1)电解质研究的对象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
常见的电解质有:酸、碱、盐、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常见的非电解质有:非金属氧化物、NH3、大多数的有机化合物。
因此,根据化合物的种类来判断物质是不是电解质,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2)电解质是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是否导电而划分的,不是根据化合物溶解性而划分的,因此是否是电解质与物质的溶解度无关。
(3)溶液能导电,则肯定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不导电,则一定无自由移动的离子。
【练习1】现有下列12种物质:①H2SO4②液氨③氨水④铝条⑤氯化钠⑥石墨⑦氢氧化钡
⑧二氧化硫⑨水⑩Na2O ⑪盐酸⑫乙醇。
按要求将各物质的编号填在下面横线上:
(1)在一定状态下能够导电的是。
(2)属于电解质的是。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2.电解质溶液或受热熔化能够导电是因为。
【理解】(1)物质导电与电解质的关系,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
(2)电解质一定是本身含有离子或能生成离子的化合物。
【练习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①酸、碱、盐都是电解质②电解质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③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
④NaOH固体溶于水后能导电,所以NaOH是电解质⑤CO2水溶液能够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⑥液态的铜导电性很好,所以铜是电解质⑦FeCl3溶液能够导电,所以FeCl3溶液是电解质
⑧NaCl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Na+和Cl-⑨NaCl是电解质,故NaCl晶体能导电
⑩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
我的疑惑:。
【探究案】
【探究点一】: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比较
2.以氯化钠为例,分析电解质溶液为什么能够导电?
【探究点二】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其过程常用
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2.试写下列各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1) HCl
H2SO4
(2)NaOH
Ba(OH)2
(3)BaCl2
Na2CO3
Al2(SO4)3
【思维启迪】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要求:
(1)式子左边书写化学式,表示电解质还未电离时的状态;右边书写离子符号,表示电解质产生的离子。
(2)书写时要遵循质量守恒(即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个数必须相等)和电荷守恒(即电离产生的阳离子所带的
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3)书写电离方程式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不能主观臆造。
【当堂检测】
1、下列电离方程中,正确的是( )
A.Ca(OH)2===Ca2++2(OH-) B.FeCl3===Fe2++3Cl-
C.H2SO4===H++SO2-4 D.Al2(SO4)3===2Al3++3SO2-4
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①K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KH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Fe2(SO4)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HN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