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四单元山乡牧童
- 格式:docx
- 大小:24.36 KB
- 文档页数:9
人教版音乐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山乡牧童》教案一. 教材分析《山乡牧童》是人教版音乐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优美动人的旋律,描绘了山乡牧童放牧、嬉戏的场景,展现了天真烂漫、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歌词中融入了大自然的声音,如鸟鸣、虫叫等,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感受到自然之美。
歌曲为2/4拍,共四乐句,结构简洁明了,易于学生学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力和表现力,他们喜欢通过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山乡牧童的生活场景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大自然的声音有浓厚兴趣,可以借此机会让他们了解和感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山乡牧童》,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描绘的场景。
2.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心情,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大自然声音的模仿。
2.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山乡牧童的生活场景,感受歌曲氛围。
2.模仿教学法:教师示范大自然声音的模仿,学生跟随模仿。
3.分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山乡牧童,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音频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山乡牧童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氛围。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2.呈现(5分钟)教师范唱《山乡牧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在演唱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声音的模仿。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重点练习大自然声音的模仿。
教师逐一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给予肯定和鼓励。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山乡牧童歌曲。
第四单元山乡牧童教学要求一.单元总要求这是以"牧童"为中心的主题单元,通过欣赏、演唱不同形式、不同体裁、不同地区的音乐作品,感受了解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意境;了解我国著名音乐作曲家贺绿汀生平秩事及他的相关作品,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
通过唱歌、欣赏和个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传达给人们的不同情绪,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具体要求1.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挚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
2.继续进行二声部合唱的训练。
3.通过学唱歌曲《牧童》和欣赏童声合唱《山童》,感受和唱歌曲带给人的美妙和声以及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
4.欣赏《牧童短笛》,掌握作品的曲式结构,理解作品所表现得意境。
5.了解我国著名音乐作曲家贺绿汀生平秩事及他的相关作品。
教学准备1.教具:有关音乐、歌曲的范唱带。
2.录像资料:有关我国著名音乐作曲家贺绿汀的资料和其它录音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二声部歌曲。
通过学习歌曲《牧童》,加强二声部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二声部演唱的能力。
培养合作意识,因用歌声表现歌曲描绘得意境。
2.用运自主学习的方式,了解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生平秩事及他的相关作品。
二.教学难点:学习二声部歌曲《牧童》。
教学课时五课时教材分析1.《牧童》《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旋律流畅,节奏轻快,加上简单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把小牧童在美丽牧场欢快放牧的情景展示在人们眼前。
歌曲结构规整,分为四个乐句,一、二、四乐句节奏完全相同,演唱起来十分轻松;第三乐句连续运用切分节奏使音乐富有动感,整首歌曲充满活力。
2.《牧童短笛》贺绿汀(1903-1999),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代表作品有《游击队歌》、《春天里》、《摇篮曲》、《森吉德玛》等脍炙人口的歌曲。
《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
全曲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用对位手法写成,左右两手各演奏一个声部。
音调纯朴、清雅,意境恬静,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4.4山童1、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歌曲《牧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2、能静心、专注地欣赏歌曲《山童》,了解、感受中国少数民族的艺术作品。
感受合唱歌曲带给人们的美妙和声。
3、了解《山童》的曲式结构。
2、学情分析学生大部分是傈僳族,信仰基督教,对合唱的有关知识具有一定了解。
3、重点难点重点:感受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难点:感知音乐作品的结构。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介绍歌曲同学们,你们听过《山童》这首合唱歌曲吗?这是一首优秀的童声合唱歌曲,表现了山区儿童美好的童年生活。
歌曲曾在1989年全国广播新歌“联环杯”征集评奖活动中,荣登优秀歌曲奖榜首。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山童》。
活动2【讲授】完整欣赏(一)、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1.歌曲《山童》的情绪是怎样的?2.歌曲由几部分构成?教师:通过欣赏,你找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了吗?歌曲由欢快地情绪转到优美恬静,最后又回到欢快活泼地情绪。
歌曲《山童》由三部分构成。
欢快活泼的情绪这是第一部分,优美恬静的情绪是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情绪和第一部分一样。
这首歌曲汲取我国西南地区民歌音调因素创作的,旋律多处用了倚音、下滑音,表现了山区儿童热情、活泼、俏皮的个性。
活动3【活动】创编活动1、歌曲《山童》描写了哪些林间的声音?山风:呼呼呼呼; 小草:习嗦习嗦;羊跳:蹦达蹦达; 小鸟:叽叽喳喳;泉水:叮咚叮咚; 羊鞭:劈啪劈啪;鱼尾:吧嗒吧嗒。
2、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
马蹄、小猫、啄木鸟、小鸡、小鸭等。
3、歌曲《山童》是怎样描写了哪些声音的?再听歌曲《山童》。
人教版音乐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山乡牧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山乡牧童》是人教版音乐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描绘了一个牧童在山乡的快乐生活,通过优美的旋律和生动的词句,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牧童的活泼可爱。
歌曲为2/4拍,共有两个乐段,结构简洁明了。
歌词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让人感受到牧童的幸福生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
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在音乐欣赏和理解上,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山乡生活和牧童的形象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歌曲的学习来了解和感受。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山乡生活和牧童的形象,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学会歌曲《山乡牧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音乐基础知识:拍子、节奏、音高。
2.歌曲《山乡牧童》的旋律和歌词理解。
3.对山乡生活和牧童形象的认识和感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聆听、模仿、演唱、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山乡生活和牧童形象。
3.分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山乡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学唱歌曲:聆听歌曲《山乡牧童》,让学生跟唱,体会歌曲的韵味。
3.分析歌曲: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
4.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山乡生活和牧童的感受,分享自己的经历。
5.实践活动:分组演唱歌曲,进行角色扮演,体验牧童的生活。
6.总结: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歌曲名称:《山乡牧童》2.歌曲节奏:2/4拍3.歌曲结构:两个乐段4.歌词内容:展现山乡生活和牧童的快乐时光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山乡牧童》。
人教版音乐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山乡牧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山乡牧童》是人教版音乐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牧童在山村草原上放牧的情景,歌词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歌曲采用了2/4拍子,旋律简洁明了,节奏轻快,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山村的美景,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能力逐渐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乐于实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同时,部分学生可能对山村生活较为陌生,对歌曲所描绘的场景理解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理解歌曲《山乡牧童》的内容,认识山村生活场景。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唱出歌曲,把握节奏和音准。
3.情感目标: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歌曲《山乡牧童》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难点:歌曲中的假音和节奏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置身于山村草原的场景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运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
4.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进行针对性指导。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山村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山村的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歌曲《山乡牧童》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意义。
3.学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5.情景教学:让学生扮演牧童,分组进行角色表演,感受歌曲的氛围。
6.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谈谈对山村生活的感悟,展示自己的才艺。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山乡牧童》1.歌词:山村草原牧童放牧热爱生活2.旋律:简洁明了轻快节奏3.情感: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熟练地唱出歌曲,掌握节奏和音准。
第四单元xx牧童教学要求一.单元总要求这是以"牧童"为中心的主题单元,通过欣赏、演唱不同形式、不同体裁、不同地区的音乐作品,感受了解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意境;了解我国著名音乐作曲家贺绿汀生平秩事及他的相关作品,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
通过唱歌、欣赏和个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传达给人们的不同情绪,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具体要求1.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挚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
2.继续进行二声部合唱的训练。
3.通过学唱歌曲《牧童》和欣赏童声合唱《山童》,感受和唱歌曲带给人的美妙和声以及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
4.欣赏《牧童短笛》,掌握作品的曲式结构,理解作品所表现得意境。
5.了解我国著名音乐作曲家贺绿汀生平秩事及他的相关作品。
教学准备1.教具:有关音乐、歌曲的范唱带。
2.录像资料:有关我国著名音乐作曲家贺绿汀的资料和其它录音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二声部歌曲。
通过学习歌曲《牧童》,加强二声部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二声部演唱的能力。
培养合作意识,因用歌声表现歌曲描绘得意境。
2.用运自主学习的方式,了解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生平秩事及他的相关作品。
二.教学难点:学习二声部歌曲《牧童》。
教学课时五课时教材分析1.《牧童》《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旋律流畅,节奏轻快,加上简单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把小牧童在美丽牧场欢快放牧的情景展示在人们眼前。
歌曲结构规整,分为四个乐句,一、二、四乐句节奏完全相同,演唱起来十分轻松;第三乐句连续运用切分节奏使音乐富有动感,整首歌曲充满活力。
2.《牧童短笛》贺绿汀(1903-1999),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代表作品有《游击队歌》、《春天里》、《摇篮曲》、《森吉德玛》等脍炙人口的歌曲。
《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
全曲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用对位手法写成,左右两手各演奏一个声部。
音调纯朴、清雅,意境恬静,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小学音乐人教版(简谱)四年级上册《山乡牧童唱歌牧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课题:《牧童》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用快乐的情绪和优美和谐的歌声演唱《牧童》,表达牧童快乐的生活,
同时,让学生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培养他们二声部合唱的演唱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口风琴吹奏全曲,感受切分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演唱歌曲与姊妹艺术的结合及了解相关的牧童作品,体现多元
文化艺术特点,在体验中感受歌曲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一. 用和谐的声音唱好歌曲的二声部合唱。
二.准确地掌握切分节奏,并用口风琴吹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伴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做律动进教室。
(第一段音乐学生做律动,第二段音乐学生加上柯达伊的节奏拍击。
)
二、复习歌曲《田野在召唤》
师:我们伴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来到了教室,春天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大自然它
那风情万种、绚丽多彩的景色你感受到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老师问一问,你最喜欢大自然中的哪些景色?
生
A:我最喜欢碧波万顷的大海……
B:我喜欢清晨的蓬勃红日……。
人教版音乐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山乡牧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山乡牧童》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儿童歌曲,选自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材。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描绘了牧童在山林间放牧的情景,展现了大自然与儿童的和谐统一。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以欢快的节奏和明快的旋律表现了牧童的活泼可爱;第二乐段以缓慢的节奏和柔美的旋律展现了牧童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歌曲难度适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能够跟着音乐节奏进行演唱。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乐理知识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对描绘大自然景象的歌曲容易产生共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山乡牧童》,感受歌曲的美感。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4.初步了解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
2.理解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用正确的气息和感情演唱歌曲。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3.练习法:学生反复演唱,教师指导。
4.情景教学法:创设大自然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图片、视频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道具:模拟大自然景象的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如鸟鸣、水流等,引导学生进入情景。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山乡牧童》的背景和意境。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山乡牧童》,学生跟随演唱。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节奏和气息。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演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分组演唱、接龙演唱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在讲台上演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小学音乐人教版(简谱)四年级上册《山乡牧童唱歌牧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牧童》
教学内容:歌曲《牧童》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感受体验歌曲欢快活跃的情绪,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知识目标:能用欢快、热情的情绪演唱歌曲。
技能目标:通过多种形式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合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方面特长。
教材分析:《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旋律流畅,节奏轻快,加上简单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把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展现在人们眼前。
歌曲分为四个乐句,切分节奏使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一、二、四乐句节奏完全相同,演唱起来十分轻松。
第三乐句连续运用切分节奏使音乐富有动感、充满活力。
全曲旋律不断上行,形成歌曲热烈欢快的氛围。
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歌曲意境,并用自己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通过演唱歌曲,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欢快、热情的情绪演唱歌曲。
难点:培养学生三度音程的二声部演唱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一)师生问好
(二)复习《牧童》高声部
二、导入
(一)聆听音乐听辨演唱形式
(二)听音视唱
1.师弹奏,学生用“哞”练声。
第四单元xx牧童教学要求一.单元总要求这是以"牧童"为中心的主题单元,通过欣赏、演唱不同形式、不同体裁、不同地区的音乐作品,感受了解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意境;了解我国著名音乐作曲家贺绿汀生平秩事及他的相关作品,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
通过唱歌、欣赏和个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传达给人们的不同情绪,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具体要求1.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挚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
2.继续进行二声部合唱的训练。
3.通过学唱歌曲《牧童》和欣赏童声合唱《山童》,感受和唱歌曲带给人的美妙和声以及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
4.欣赏《牧童短笛》,掌握作品的曲式结构,理解作品所表现得意境。
5.了解我国著名音乐作曲家贺绿汀生平秩事及他的相关作品。
教学准备1.教具:有关音乐、歌曲的范唱带。
2.录像资料:有关我国著名音乐作曲家贺绿汀的资料和其它录音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二声部歌曲。
通过学习歌曲《牧童》,加强二声部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二声部演唱的能力。
培养合作意识,因用歌声表现歌曲描绘得意境。
2.用运自主学习的方式,了解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生平秩事及他的相关作品。
二.教学难点:学习二声部歌曲《牧童》。
教学课时五课时教材分析1.《牧童》《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旋律流畅,节奏轻快,加上简单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把小牧童在美丽牧场欢快放牧的情景展示在人们眼前。
歌曲结构规整,分为四个乐句,一、二、四乐句节奏完全相同,演唱起来十分轻松;第三乐句连续运用切分节奏使音乐富有动感,整首歌曲充满活力。
2.《牧童短笛》贺绿汀(1903-1999),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代表作品有《游击队歌》、《春天里》、《摇篮曲》、《森吉德玛》等脍炙人口的歌曲。
《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
全曲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用对位手法写成,左右两手各演奏一个声部。
音调纯朴、清雅,意境恬静,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第二部分的情绪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照。
此处节奏较快,音调活泼、跳跃,好像笛子在吹奏,又好像牧童在田野中追逐嬉戏。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音调稍稍作了装饰变化,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着诗情画意。
3.xx合唱《山童》这是一首采用西南地区风格音调谱写成的童声合唱曲,歌唱曲调生动活泼,作曲家在音乐中采用诸多滑音、倚音、变音,构成了作品特有的风格。
歌曲以我的视角,歌唱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和富有生机的世界。
旋律欢快、节奏自由,情绪活泼。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牧童》。
教学目标这是一节以声乐教学为主的综合课。
通过学习,让学生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感受切分音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一、音乐游戏。
1.听音模唱。
教师弹奏单音,学生用u模唱音高。
2.和声练习。
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
教师演唱一个音,学生演唱这个音的上方三度音(例如,教师唱1,学生演唱3;教师演唱2,学生演唱4)。
二、感情导入。
1.谈话。
2.欣赏《牧童》乐曲。
3.提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三、学习歌曲1.旋律记忆再听音乐。
提问:你觉得乐曲可以分成几句?你能够记住并哼唱那句?2.视唱歌谱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歌谱。
视唱高声部旋律。
提问:你觉得乐曲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3.突破节奏难点:你觉得歌曲的那一句最富有跳跃感?4.介绍曲名。
5.学唱二声部旋律。
A.再完整地xx。
提问:B.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视唱二声部旋律。
C.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6.视唱歌词。
四、总结。
五、作业寻找xx的相关材料。
六、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继续学习歌曲《牧童》。
2.欣赏歌曲《山童》。
教学目标继续学习歌曲《牧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表现歌曲。
欣赏歌曲《山童》,了解、感受中外不同风格的同一题材和体裁的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
二.分组汇报xx的相关材料。
斯洛伐克位于欧洲心脏地带,是东、西、北欧和巴尔干文化的交汇处。
斯洛伐克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迹,还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和艺术,民歌、民乐、民间服饰和舞蹈、抒情的和表现热烈的诗歌,绚丽多彩,因地而异。
斯洛伐克的民歌常常是以四小节为单位的旋律,据对称构造。
和声以三和弦为主,具舞蹈性。
三.演唱歌曲: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音乐既能填唱歌曲。
教师对较难得地方进行指导。
四.用不同形式演唱歌曲。
1.提问:歌曲运用了哪两种形式的不同的效果?2.选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
3..用较快的速度、明亮的音色,表现早晨牧童高高兴兴地去放牧;用稍慢的速度,宽厚的音色,描写傍晚夕阳西下的牧童牵着牛回家。
五.欣赏《牧童》的不同演唱形式。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欣赏不同形式的演奏中,体验音乐带来的不同感受,已达到丰富情感体验,扩大音乐视野的目的。
六.欣赏歌曲《山童》。
1.初步感受体验中外歌曲的不同风格。
2.这是一首中国作品,它是一首描写山里孩子的歌。
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它和《牧童》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七.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活动:创编《xx的歌谣》。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采集生活中的声音,结合音乐作品中对其地描述,积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自己创编《山林的歌谣》。
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山童》。
二.导入:歌曲中描写了那些林间的声音?三.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
四.多声部节奏:将学生收集的声音,转成节奏模仿,再改为二声部、三声部等。
如:xx:哗哗哗哗马蹄:嗒嗒嗒嗒小草:习习嗦嗦小鸟:叽喳叽喳xx:哗哗哗哗小鸟:叽喳叽喳小草:习习嗦嗦五.旋律写作练习1.歌曲中是怎样描述这些声音的?再听歌曲《山童》。
2.以小组为单位,选一种形象创编旋律。
要求:选用书上给定的节奏型,在旋律写作上只用do re mi sol la3.小组展示。
4.根据学生情况,将学生创作的单声部旋律,组合二声部旋律。
六.课后反思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牧童短笛》感受乐曲不同段落的情绪,了解乐曲的结构;联想乐曲的情景,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歌曲《牧童》。
提问:歌曲的曲名?大家一起来唱一唱。
二.初听乐曲《牧童短笛》。
提问:乐曲可以分成几段?几段的速度有什么不同?三.分段欣赏:仔细体会各乐段的情绪,并机异地一段的主旋律。
1.第一乐段:乐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你联想到了什么?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出示第一段的主旋律,并在教室的伴奏下哼唱主旋律。
2.第二乐段:乐曲的速度发生什么变化?情绪是怎样的?你联想到什么?请你用线条表现音乐旋律的特点。
(快速、旋律跳跃、节奏欢快、情绪热烈)3.第三乐段:听一听,这一段与前面的那一段相似?有什么不同?(与第一段相似,音多了,节奏密集)四.完成书上的练习。
五.完整欣赏: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这部作品的感受?六.引导学生运用诗歌、绘画、律动等方式表现作品。
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各组优势,选择一项进行活动。
七.课后反思第五课时教学内容活动:音乐家贺绿汀教学目标了解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生平,聆听他的主要代表作品。
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学会搜索、整理、处理资料的能力。
在本节课活动中继续进行小组竞赛活动,要求全员参与,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乐曲《牧童短笛》。
提问:这首乐曲的曲名?它的作者是谁?二.介绍作曲家贺绿汀。
1.请研究这个专题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2.请其他同学补充。
3.教师将学生的学习进行概括性总结。
三.贺绿汀的主要代表作品。
1.请研究这个专题小组的同学汇报学习情况。
2.请其他同学补充。
3.教师将学生的学习进行概括性总结。
四.贺绿汀的主要作品。
1.请研究这个专题小组的同学汇报学习情况。
2.欣赏《游击队歌》。
愉快、活泼的军队进行曲节奏,表现出游击队员英勇、顽强、机智、乐观的精神风貌;间接明朗、铿锵有力的歌词,描绘出游击队员英勇善战、神出鬼没、机智灵活、朝气蓬勃的鲜明生动形象。
3.欣赏《森吉德玛》。
根据内蒙古民歌改编的一首具有浓烈民族风格的乐器作品。
4.欣赏《肯春泥》。
采用了湖南花鼓调的调式,吸取了民间歌曲中劳动号子的因素,风格清新,旋律动听,使它当之无愧的成为我国早期无伴奏合唱曲中的经典曲目之一。
5.欣赏《嘉陵江上》。
反映东北人民思念沦陷的家乡。
大胆借鉴西洋歌剧咏叙调的创作手法,并与中国语言的韵律、节奏相结合,去得了很好的效果,成为几十年来歌唱家的保留曲目。
五.你还知道《牧童短笛》其他演唱形式吗?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