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甲环酸与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出血的相关性
- 格式:pdf
- 大小:298.62 KB
- 文档页数:4
◇综述与讲座◇摘要围术期出血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大量失血可导致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氨甲环酸是赖氨酸衍生物,通过竞争性阻断纤溶酶原上的赖氨酸结合位点发挥抗纤维蛋白溶解作用,以达到止血功效。
围术期使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出血风险和输血需求,降低失血相关并发症及死亡风险。
目前,氨甲环酸用于围术期止血日益广泛,正逐渐走进更多外科领域的共识和指南。
本文拟对其作用机制、围术期应用以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探讨在不同手术类型中应用氨甲环酸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氨甲环酸在国内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氨甲环酸;围术期;止血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2501(2024)02-0198-09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2.010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 ,TXA )是一种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由日本药物学家Shosuke Oka-moto 和Utako Okamoto 首次发明合成。
他们意识到血液中的纤溶酶可溶解纤维蛋白从而分解血凝块、加重出血,并受到止血药物氨基乙酸(epsilon-amino-caproic acid ,EACA )的启发,于1962年在Keio Journal of Medicine 上报告了1-(氨基甲基)-环己烷-4-羧酸[1-(aminomethyl )-cyclo-hexane-4-carboxylic acid ,AMCHA ]的发明,即氨甲环酸。
氨甲环酸的作用位点和机制与氨基乙酸基本一致,但其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比氨基乙酸更有效,这种抑制作用是氨基乙酸的27倍[1]。
目前氨甲环酸在临床应用广泛,在心血管外科、骨科、产科等学科的围术期应用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风险和输血需求,且不增加血栓栓塞等并发症[2-4]。
但该药围术期的深入研究仍较少,本文拟对氨甲环酸的作用机制、围术期应用以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为氨甲环酸在国内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氨甲环酸在心脏手术中的抗纤溶作用作者:韩灵龙刘文奇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第30期【摘要】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心脏手术中的抗纤溶作用。
方法 88例心脏手术患者,按照给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
观察组采用氨甲环酸行抗纤溶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抑肽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和不同时间段的引流量。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出血量为(341.1±42.6)ml,对照组为(697.2±247.6)ml,同时观察组术后6、12、24 h 时的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术后出血量和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氨甲环酸;心脏手术;抗纤溶作用DOI:10.14163/ki.11-5547/r.2015.30.142近几年来,临床用血的供需矛盾逐渐突出,然而心脏手术通常需要更多血制品,因此如何减少心脏手术患者的术后异常出血是外科医生的重要课题。
抑肽酶是传统常用的抗纤溶药物,然而其导致的术后死亡率和肾脏衰竭发生率高,因此大部分医疗中心已经选取氨甲环酸作抑肽酶替代品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本院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5月~ 2015年3月收治的88例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分组对照实验分析氨甲环酸在心脏手术中的抗纤溶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5年3月心胸外科所收治的88例心脏手术患者作为本院本组研究对象, 88例患者均无手术禁忌证,且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内。
其中,男45例,女43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37.82±10.68)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64±1.09)年;体重59~89 kg,平均体重(67.98±5.16)kg;全部手术均于体外循环下进行,排除0.05),具有可比性。
1. 2 用药方法麻醉诱导完成后,对照组通过颈静脉应用实验剂量的抑肽酶处理,确定患者没有过敏反应后,再应用其余药剂,共计140 mg。
氨甲环酸止血原理
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是一种抑制纤溶系统的药物,通过阻断纤溶过程中的纤溶酶的活化作用,达到止血的效果。
纤溶系统是人体一种防止血栓形成,并能溶解已形成血栓的重要生理功能。
当血管受损时,纤溶系统会被激活,产生纤溶酶(Plasmin),通过降解纤维蛋白来溶解血栓。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手术、创伤或出血性疾病,纤溶系统过度激活,导致纤维蛋白持续降解,从而引起出血。
氨甲环酸可通过下述几种机制,抑制纤溶系统的活性,达到止血的效果:
1. 抑制纤溶酶的活化:氨甲环酸与纤溶酶之间形成稳定的复合物,阻断了纤溶酶的活化,从而减少了纤溶系统的活性,抑制了血栓的溶解。
2. 抑制纤溶酶的降解:氨甲环酸可以阻止血浆中的纤溶酶降解自身,从而增加纤溶酶的稳定性,增强了血栓溶解的能力。
3. 抑制纤溶酶的合成:氨甲环酸还可以抑制纤溶酶的合成,减少纤溶酶的产生,从而降低了纤溶系统的活性。
综上所述,氨甲环酸通过抑制纤溶系统的活性,减少血栓的溶解,达到止血的效果。
它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上,用于手术、创伤、产科等出血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首席医学网2004年07月24日15:40:00 Saturday【关键词】6-氨基己酸6-氨基己酸、氨甲苯酸与氨甲环酸是赖氨酸的衍生物。
在某些出血性疾病的出血中,当纤维蛋白形成时激活了纤维蛋白的溶解系统,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时能使纤维蛋白溶解,导致出血不止。
而6-氨基己酸、氨甲苯酸与氨甲环酸具有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作用,因而具有抗纤溶作用。
防止纤维蛋白的裂解,进而保证血栓有效地止血。
氨甲苯酸的作用机制与6-氨基己酸相同。
在作用强度方面氨甲环酸是6-氨基己酸的10倍[1],氨甲苯酸是6-氨基己酸的4~5倍[2],临床上6-氨基己酸及氨甲环酸常与氨甲苯酸联合应用,以达到理想的止血效果。
1 在凝血止血障碍病人中的应用1.1 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患者中的使用例如Ⅷ因子缺乏(血友病甲)的肺部、脑部、前列腺等部位手术时因凝血障碍导致出血不止或止血后二次出血。
临床上也常见于口腔手术或拔牙后流血不止,其原因是口腔粘膜及唾液中富含纤溶酶原激活物,能使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凝固后的血栓重新溶解导致复发性出血。
6-氨基己酸、氨甲苯酸和氨甲环酸能拮抗纤溶的发生,减少复发性出血并可降低凝血因子的用量。
6-氨基乙酸一般成人口服剂量为50~60mg/kg,每4h1次。
氨甲环酸为20~25mg/kg,每8h1次。
含氨甲环酸的漱口剂(每6h1g)亦可防止血友病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血药物导致的拔牙后口腔出血,氨甲苯酸用量为2~6mg/kg,每8h1次,每天不超过600mg。
1.2 在血小板减少病人中的使用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是骨髓巨核细胞减少或不能有效生成血小板,另外血液血小板抗体的出现或某些因素导致血小板少于90×10 9 /L患者,会有自发出血现象,通常有鼻腔、子宫、消化道或拔牙术后出血不止,较多原因为纤溶酶的出现致二次出血。
6-氨基己酸对停止以上部位的出血有效且不影响血小板的生成,但治疗并不会减少输血的需求。
氨甲环酸减少骨盆骨折围手术期失血量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氨甲环酸对骨盆骨折围手术期总失血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中心自2013年8月-2017年11月拟行骨盆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配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手术切皮前静脉滴注1g氨甲环酸,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
比较两组骨盆骨折病例围手术期的累积失血量,同时记录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并发症形成的情况。
结果试验组患者累积失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4 d均未发现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结论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骨盆骨折围手术期累积失血量,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并不增加。
【关键词】氨甲环酸;骨盆骨折;围手术期;失血量[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ca on total blood loss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pelvic fracture. Methods 60 cases of pelvic fracture surgery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center from August 2013 to November 2017. 30 case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30 cases to the control group. 1g of tca was intravenously administered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before skin incision. The cumulative blood loss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elvic fractures,and the complications of deep venous embolizationof lower extremity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accumulated blood los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No symptomatic deep vein thrombosis was found in the two groups on 14 days after surgery. Conclusion tca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blood los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pelvic fracture and the incidence of venous thrombosis in lower extremities is not increased.[Keywords] aminocyclic acid;Fractures of the pelvis;Perioperative period;Blood loss流行病学统计骨盆骨折占全身骨折发生率的4.2%[1],对于稳定的骨盆骨折传统观点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而不稳定骨盆骨折保守治疗疗效较差,其带来较多的并发症,复位内固定是治疗的金标准[2]。
氨甲环酸的功效与作用氨甲环酸,化学名为2-氨基-2-甲基丙酸,简称AMPA,是一种非编码氨基酸,存在于人体和许多生物体中。
它是一种重要的代谢产物,对于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氨甲环酸的功效和作用。
一、氨甲环酸的生理功能1. 蛋白质代谢调节氨甲环酸是一种非编码氨基酸,可以通过甲硫氨酸甲基转移酶转化为丙氨酸,参与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氨甲环酸通过调节蛋白质代谢,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2. 脂肪代谢调节氨甲环酸在体内可以促进脂肪酸的氧化分解,提高脂肪酸的利用率,从而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肪的积累。
此外,氨甲环酸还可以抑制脂肪酸的合成,减少脂肪的形成,有助于维持身体的脂代谢平衡。
3. 抗炎作用氨甲环酸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引起的组织损伤。
研究表明,氨甲环酸可以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产生,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
4. 肝功能保护氨甲环酸可以提升肝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并增强肝细胞对抗氧化应激的能力。
此外,氨甲环酸还可以促进肝细胞的再生修复过程,减轻肝脏损伤,保护肝功能的正常运作。
5. 心血管保护氨甲环酸可以通过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减少血管内脂质沉积,保护血管壁的健康。
研究发现,氨甲环酸还具有降压作用,可以降低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6. 神经保护氨甲环酸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物质,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活性,改善神经细胞的存活能力。
研究表明,氨甲环酸可以促进突触的形成和恢复,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二、氨甲环酸的药理作用1. 抗糖尿病作用氨甲环酸通过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代谢,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氨甲环酸还可以抑制胰岛素分泌的葡萄糖激素样效应,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效能,对于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氨甲环酸在外科手术与其它适应症中作用的评述克里斯托弗 J. 邓(Christoph J. Dunn); 卡伦 L. 郭(Karen L. Goa) 新西兰奥克兰阿迪斯国际(Adis International Limited)原稿各章节由下列人员审阅:G. Bennoni, 瑞典马尔默大学医院整形外科部; D. Bergqvist,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外科部; J. Bonnar, 爱尔兰都柏林圣詹姆斯医院三位一体卫生科学中心妇产科; J. F. Hardy, 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心脏研究所麻醉科; P. M. Mannucci, 意大利米兰血友病血栓中心; K. Okajima, 日本熊本医药大学实验药学部; J. T. Preston 英国诺福克与诺维其医院妇产科; G. Ramstron 瑞典斯特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院口腔病科目录简介1.凝血与纤维蛋白系统2.药效学特性评述3.药代动力学特性评述4.治疗应用4.1在心肺分流心脏手术中的使用4.1.1与安慰剂组对照4.1.2与其它药物对照4.2应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4.3在口腔外科中的应用4.3.1服用抗凝药物患者4.3.2血友病患者4.4应用于其它类外科手术4.4.1矫形外科4.4.2正位肝脏移植4.4.3尿道手术4.5在妇科中的应用4.5.1月经不调4.5.2孕期出血4.5.34.6其它适应症4.6.1视觉损伤4.6.2遗传性神经水肿4.6.3蛛网膜下出血5.耐受性6.用量及用法7.环酸在外科及其它适应症的位置简介摘要氨甲环酸为赖氨酸(Lys)的合成衍生物并通过可逆的阻断纤维蛋白分子上的赖氨酸结合位点而发挥其抗纤维蛋白溶酶作用。
静脉输注的氨甲环酸(最常见为10mg/Kg,并随后输注1mg/Kg/小时)能相对安慰剂组减少心肺旁路(CPB)心脏手术患者29%-54%的术后失血量,并能在一些研究中统计的显著降低输血量要求。
环酸效力与抑肽酶2 X 106 激肽释放酶素抑制单位(KIU)相当并在减少术后失血量方面优于生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