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1 地形
- 格式:doc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4
高考地理地形知识点归纳总结图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在高考中占据了很大的权重。
其中,地形知识点是地理科目中最为基础且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地形知识点,下面将通过归纳总结图的形式,对高考地理地形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梳理。
一、地貌类地形地貌类地形是指由地壳运动和风水侵蚀等因素形成的各种地形形态。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山地- 山脉:由多条山系组成,呈条带状或环状分布。
- 山地:起伏较大,有明显的斜坡和沟谷。
- 台地:在山地边缘或内部的平坦地带,海拔较高。
2. 高原- 高原:地面平坦,海拔较高。
- 平原台地:类似于高原,但地势相对较低。
3. 盆地- 落水盆地:河流发育之后,河流进一步发展形成的盆地。
- 民水盆地:由于内陆湖泊水位下降,形成的盆地。
- 干断盆地:河流干取之后,河谷被沉积物填满形成的平坦地带。
二、水系类地形水系类地形是指由水流形成的各种地形形态。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河流- 上游:河流发源地,地势陡峭,水流湍急。
- 中游:河流通过山地和丘陵地带,形成河谷,地势平缓。
- 下游:河流进入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形成河口。
2. 湖泊- 淡水湖:主要由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形成的湖泊。
- 盐湖:由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湖泊中的水体富含盐分。
- 天然湖: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湖泊。
- 人工湖:由人类因素形成的湖泊。
3. 洪水- 洪水泛滥:河流水位超过岸堤,泛滥到周围地区。
- 洪水退却:洪水消退后形成的河谷。
三、平原类地形平原类地形是指地势平坦、没有明显的起伏的地貌形态。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河流冲积平原:河流带来的沉积物堆积形成的平坦地形。
2. 漫滩平原:风力或冰川作用堆积形成的平坦地形。
3. 内陆干燥、半干燥平原:地区降水量较少,植被稀疏。
4. 沿海平原:紧邻海岸,地势平坦,多沉积物。
四、特殊地形特殊地形是指具有特殊形态的地貌。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火山地形:由火山活动形成的地貌。
2. 堰塞湖:河流中断,河水通过堰塞物形成湖泊。
方法技巧:如何描述一地的地形、地势特征1.地形特征的描述方法:(1)地形类型:陆地五种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指出该区域主要地形构成,答题语言“以____地形为主”。
(2)地势起伏状况:整体海拔;地势起伏状况,答题语言“___高___低”。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特殊地形地貌:例如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黄土地貌等。
(5)海岸线状况(靠近沿海的地区)描述性词语如海岸线平直或曲折2.地势特征的描述方法:主要从地面起伏变化的趋势上来描述。
常用的描述语言有两种:一是某方向高,相反方向低;二是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倾斜。
【典型例题】(2015·福建高考·节选)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
读图,完成问题。
说出渭河平原南北两侧(沿108°E)的地形特征差异。
思维过程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找到着“渭河”及“108°E”。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高北低),起伏较大。
北侧: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低(北高南低),起伏较小。
练习:(2015·高考四川卷)下图为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描述甲区域的地形特征。
(2015届四川省高三“联测促改”活动第二轮测试)下图是四川盆地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5届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3.描述图示南部区域地形的主要特征。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个不同地区的地形图。
读图完成下题。
5.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图中道路为某次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的线路。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势特征。
读我国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7.简述图示地区地势的基本特征。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下题。
8.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并简述其对该地区聚落的影响。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必修5地形复习本文档旨在为高中地理学生提供对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至必修5的地形内容进行复的指导。
以下是各个必修单元的地形知识点的总结和复重点。
希望本文档对你的地理研究有所帮助。
必修1:地理的研究方法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研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地形作为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涉及。
主要的地形知识点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研究方法等。
复重点:- 地球的形状及其证据- 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其特点- 地球的运动及其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必修2:宇宙中的地球这一单元主要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形方面涉及太阳系、地月系和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等内容。
复重点:- 太阳系的组成及行星运动规律- 地月系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必修3:地球的水这一单元重点介绍了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以及水循环和水体的特性。
在地形方面,主要涉及江河流域和水文循环等内容。
复重点:- 水资源的分布及利用- 江河流域的形成和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必修4:地球的气候与环境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研究地球的气候和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地形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气候带的划分和地球的自然区划等。
复重点:- 气候带的划分及其特点- 地球的自然区划及其影响因素必修5:人口与城市这一单元介绍了人口问题和城市化现象。
地形知识点主要包括人口分布和城市规模的划分等内容。
复重点:- 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城市规模的划分及其影响因素希望以上对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至必修5的地形复习内容的总结和复习重点对你的地理学习有所帮助。
加油!。
地理高考知识点地形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
地理高考中对地形的考点涉及到地貌类型、地形要素、形成过程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理高考中与地形相关的知识点。
一、地貌类型地球表面的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和特征,因此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地貌类型。
常见的地貌类型包括高山地带、平原地带、丘陵地带、盆地地带和河谷地带等。
1. 高山地带高山地带是地球表面海拔较高的地区,地形起伏较大。
高山地带通常由多座山脉组成,山脉之间存在大面积的高原、盆地和山谷。
高山地带的形成往往与板块运动和岩石抬升有关。
2. 平原地带平原地带是地球表面海拔较低,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
平原地带大部分位于海拔较低的地区,包括河流冲积平原、湖泊沉积平原和海岸沉积平原等。
平原地带形成主要与水体的侵蚀和沉积有关。
3. 丘陵地带丘陵地带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区,地势较为起伏,以丘陵地形为特征。
丘陵地带通常由多座小山丘组成,其形成与水体的侵蚀和沉积、风蚀等过程有关。
4. 盆地地带盆地地带是地球表面深达数十至数百米的盆状地形,通常受山脉或丘陵地势所包围。
盆地地带形成通常与构造运动、岩盐溶解等过程有关。
5. 河谷地带河谷地带是由河流侵蚀形成的线形地形,通常位于高山或丘陵地带。
河谷地带具有较大的纵向起伏和横向展宽,形成原因主要与河流的侵蚀和冲刷有关。
二、地形要素地形要素是指地形形成和发展的各种要素和影响因素。
在地理高考中,常见的地形要素包括地壳运动、水体作用、风蚀作用、人类活动等。
1.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球地壳在板块构造的作用下发生的运动。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抬升、地震、地质活动等。
地壳运动对地形的形成和改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水体作用水体作用是指水体对地表的侵蚀、沉积和改造作用。
水体作用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的侵蚀和冲刷,以及水体的沉积和泛滥等现象。
3. 风蚀作用风蚀作用是指风对地表岩石和土壤的侵蚀和扬土作用。
风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和沙漠地带,对地表的侵蚀和形成沙丘等地形有重要影响。
高三地理地形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地势起伏、山脉、河流等各种地貌特征的总称。
它是地球自然界最基本的地貌要素之一,对于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气候、水文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形可以被分为陆地地形和海洋地形两大类。
一、陆地地形陆地地形是指地球陆地上各种山峦、高原、平原、河流、湖泊、沙漠等地貌特征的总和。
在高三地理课程中,我们将重点学习以下几种陆地地形:1. 山脉山脉是指由许多相连的山峰组成的地貌。
山脉通常呈线性分布,它们的形成与板块运动、地壳断裂和抬升等地质过程密切相关。
世界上著名的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2. 高原高原是指相对平坦地面上的广大区域,海拔相对较高。
高原的形成主要与构造抬升、侵蚀作用等因素有关。
高原通常边缘陡峭,中部相对平坦。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3. 平原平原是指地势相对平坦的广阔地带。
平原一般形成于河流、冰川、海洋沉积作用等地质过程中。
世界上广袤的平原有亚马逊平原、恒河平原等。
4. 河流河流是地表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河流的形成与地壳运动、降雨等因素有关。
世界上著名的大河有尼罗河、亚马逊河、长江等。
5. 湖泊湖泊是地表蓄水的地貌特征,它对于调节气候、保持水资源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湖泊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等因素有关。
世界上著名的湖泊有贝加尔湖、五大湖等。
6. 沙漠沙漠是指降水稀少、植被稀疏、风沙频繁的干旱地区。
沙漠的形成主要与地形和气候条件相关,如靠近大陆内部、大陆性气候等。
世界上著名的沙漠有撒哈拉沙漠、蒙古沙漠等。
二、海洋地形海洋地形是指地球表面被海水覆盖的区域的地貌特征。
海洋地形分为陆架、大陆坡和海沟三个部分。
1. 陆架陆架是指陆地向海洋延伸的平坦地带,一般宽度约为20-50公里。
陆架高低变化不大,有利于生物生长和钻探石油等资源的开发。
2. 大陆坡大陆坡是陆架和海底之间的陡坡区域,它连接着陆架和海洋深处的海底地貌。
b
2000
1000 200
5000(米)
南 北 八年级地理导学案(十七) 专题复习一:地形和地势 班级 姓名 【基础回顾】
读“.沿北纬32°纬线的我国地形剖面示意图”和“地形扇形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 ;
(2)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类型:A B
(3)结合地形图,描述我国的地形特点 【典题示范】
一、 地形和地势的判读
(一) 区域主要地形类型的判读方法:
(1)根据地形图中地形的 起伏 和 海拔 来确定地形类型; 平原:地面起伏小,海拔在 以下;
高原:地面起伏小,边缘 ,海拔在 以上;
丘陵:地面崎岖,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一般海拔在 ; 山地:地面崎岖,相对高度大,海拔一般在 以上。
(2)结合图例,根据图例所占的比重来断定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 (3)可通过地形类型所占比重来断定区域主要地形类型 练习:确定下列区域中主要的地形类型
(二) 区域地势特征的判定方法: (1)不同地形类型的分布区域来判定
(2)河流的流向来判定(3)地形剖面图来判定 练习:请判定下列区域中的地势特点
500-2000米 占13% <200米 占57%
200-500米
占26% >2000米
占2%
单位:米
二、地形、地势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
(一)地形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地形与河流:
1、据图中信息,归纳法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
A、北高南低
B、西高南低
C、东北高西南低
D、东南高西北低
2、图中卢瓦尔河在G和S河段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分别是
()A、发电、灌溉B、灌溉、航运
C、航运、发电
D、旅游、灌溉
(2)地形与气候:
10读有关南亚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南亚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低),原因是。
(2)南亚雨季降水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和部(填写方位),主要原因是
(3)读“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该地6—10月份降水较多,主要是受到季风的影响,11月——次年2月该地气温较低,则与太阳直射点在有关,该气候对印度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 ,原因是。
(3)地形与河流、气候:
据图中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海南岛7月平均气温分布特点是,影响因素主要是。
2.海南岛的地形特征是。
3.假若你是企业家,想开个盐场,你会选择AB哪个地区__ _。
理由是什么?
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海南岛的河流在哪方面______(航运、水能)更有价值?说出你的理由?
(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读日本和美国相关地图,讨论回答:
1.读日本地形图,日本地形以为主,根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适合发展;平原狭小,不足,农业只能以小型农机作业为主,通过增加科技含量、精耕细作,提高单产,发展了单产高的(粮食作物)。
2.读美国地形图、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农业带A ,B ,农业带集中分布在平原,与日本相比,美国农业发展了大型机械化联合作业,试从地形方面分析原因。
(2)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使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
读图A、图B、图C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序号代表的山脉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脉③以东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___以西的主要是________。
3.图B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图,该图反映了我国东部地区是我国种植业、______业、_______业等农业的主要分布区,土地利用程度很_____。
4.图中甲、乙、丙三大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岩溶地形广布的是_____(填代号),该区域易发生的山区地质灾害有_____________等。
图C中反映的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的___________,导致了严重的。
该环境问题在图A中的丙高原流经的_____(河流)中的_____游河段的问题尤为突出,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生物措施才能改变这种象:__。
【课堂检测】 读俄罗斯境内60°N 地形剖面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中乙区域地形以( ) A.高原为主 B.平原为主
C.山地为主
D.丘陵为主
2.由图可知俄罗斯的地势特点是( )
A.南高北低
B.西高东低
C.东高西低
D.北高南低 读图 “南亚示意图”,完成3、4小题。
3.图中A 河流流经的地形区是( ) A .德干高原 B .湄公河平原 C .恒河平原 D .印度河平原 4.判断B 地形区的地势可以根据图中提供的何种信息( ) A .纬度位置 B .山脉走向 C .海陆分布 D .河流流向
读图 “某地区地形剖面图”,完成5、6题。
5.图中各地段较为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是( ) A .①村落 ②林地 ③耕地 B .①耕地 ②村落 ③林地 C .①林地 ②耕地 ③果园 D .①林地 ②果园 ③耕地 6.假如此区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最适合种植下列哪种农作物( )
A .小麦
B .青稞
C .谷子
D .水稻 7.根据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地区图及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地选择一处开挖窑洞,要求冬季温暖,又相对安全,你推荐的选址的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 (2)A 地至少比B 地高 米。
(3)兴修梯田最主要改造的自然环境要素:( ) A .地形 B .水分 C .热量 D .土壤
(4)30年前C 地有个村庄,后来消失了,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最有可能是因为 ,所以搬迁了。
针对这样的情况,最合适此地的治理措施是 。
(4)该治理开发模式的优势是( ) ①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②增加了农民收入③蓄水发电 ④改善了局部气候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
A
B C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