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3
会考必备地图知识点总结一、地图的类型1. 按用途分类地图按用途可分为地形图、土地利用图、气候图、经济资源分布图、交通运输图等。
地形图是以真实的地貌特征为主要内容的地图,主要用于研究地形、地貌和地势。
土地利用图主要描述用地情况和土地的利用形式。
气候图是以气候要素为主要内容的地图,用于表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
经济资源分布图用于反映各种经济资源的分布状况,如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等。
交通运输图主要描述某一区域的交通网和交通运输情况。
2. 按比例尺分类地图根据比例尺的不同分为大比例尺地图和小比例尺地图。
大比例尺地图一般指比例尺较大的地图,如1:5000、1:10000的地图,主要用于研究较小范围的区域。
小比例尺地图指比例尺较小的地图,如1:1000000、1:5000000的地图,主要用于研究较大范围的区域。
3. 按图形类型分类地图可分为平面图、立体图、立体平面图、主题图等。
平面图是指用平面来表现地球的地图,是地图的常见形式。
立体图是将地图上的要素以立体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地图更加直观。
立体平面图是将立体图和平面图相结合的一种地图形式。
主题图是以某个特定主题为内容的地图,如人口分布图、气候分布图、地形图等。
二、地图的制图方法地图的制图方法主要包括平面测量、地形测量、卫星摄影测量、无人飞行器摄影测量等。
平面测量是地图制图的基本方法,通过测量可得到地图上各种要素的位置和大小。
地形测量是测量地表高程和地形特征的方法,用于制作地形地图。
卫星摄影测量是通过卫星拍摄的影像资料来获取地图信息,是地图制图的重要手段之一。
无人飞行器摄影测量是利用无人机进行航空摄影测量,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地图制图方法。
三、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将地球表面投影到平面上的过程,是地图制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地图投影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如圆柱投影、圆锥投影、平面投影等。
圆柱投影是将地球表面投影到一个圆柱面上,再展开成平面,如墨卡托投影和兰伯特投影。
初中地理图表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科学,而图表则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工具之一。
通过图表的使用,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地理数据、信息以及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各种现象。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了解各类常见图表的作用和使用场景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一些常见的地理图表及其使用方法。
1. 地图地图是地理学中最重要的图表之一,用来展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现象。
地图可以分为平面地图和球面地图两种,具体可以细分为等高线图、气候图、人口密度图、领土面积图等等。
其中,平面地图适用于小范围地理研究,对于地理位置、地貌、交通等方面的了解非常有帮助;而球面地图则适用于整个地球的研究,它可以展示地球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2. 图表图表是一种统计工具,能够通过图形的形式展示数据和信息。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常见的图表有条形图、折线图、饼图和扇形图等。
- 条形图适用于对比两组或多组数据的数量差异,通过条形的长度来表示数据的大小,可以直观地比较各组数据。
- 折线图用于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常见于气温的变化、降雨量的变化等方面。
- 饼图适用于表示整体的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可以用来展示人口构成、资源分布等数据。
- 扇形图也适用于展示整体的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常见于展示不同地理区域的面积以及各项环境数据。
3. 流程图流程图常用于表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中的某种变化过程,用来展示其中各个步骤之间的关系和顺序。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流程图来解释水循环的过程以及人口迁移的原因和结果。
4. 气候图气候图用于展示某个地区的气温、降水、风向、湿度等气候要素的分布情况。
通过气候图,我们可以了解并对比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掌握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5. 等高线图等高线图是用等高线将地球表面上具有相同海拔高度的点连成曲线,用以展示地形的变化和地势的起伏。
等高线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比较不同地区的地势高低、山脉的分布情况,对于旅行规划和地质研究非常有用。
一,地理图和地形图的基本内容及表示1,自然地理要素2 社会人文要素居民点位置大比例尺地图上经平面概括的平面图形表示,小比例尺地图通常用各种圈形符号表示其点位。
类型城镇居民点包括城市、集镇、工业区、开发区等;乡村居民点包括村屯、农场、林场、牧区定居点等。
通过字体区别。
人口数量通过圆圈符号大小。
原则:反应居民点类型;反映分布规律;间隔连续完整。
行政等级分为6级,以注记的字体及字级区分交通网陆路交通铁路黑白相间的线状符号或黑色的中、粗实线公路双线和颜色、注记或不同粗细的红色实线水系海洋海岸线海岸沙泥质海岸沿岸地带地势低平、岸坡平缓、岸线平直,河流入海口常形成三角洲,并有淤泥质和粉沙质海滩、沙嘴、沙洲、泻湖等基岩海岸岸线曲折,多棱角、港湾并深入陆地,沿岸多岛屿生物海岸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潮间带高潮线和低潮线间的狭长地带,低潮位有沙滩、岛礁出露,高潮位则一片汪洋水下岸坡低潮位以下,现代波浪能够作用到的下限以上的水下狭长地带海底地形通过水深注记,等深线加分层设色和晕渲法表示。
水深起算面为理论深度基准面。
河系河流小比例尺地图基本上采取半依比例尺的蓝单线或蓝单线加蓝双线表示,长度按比例尺,宽度不按比例尺湖泊实现轮廓表示常年积水的湖泊,虚线表示季节性出现的时令湖水库与地形等高线相协调井、泉对干旱地区居民地以外有方位意义的水井应一律加以表示地势等高线法明暗等高线法受光面用白色等高线表示,背光面用黑色等高线表示粗细等高线法受光面用细线表示,背光面用粗线表示分层设色晕渲法土质地表覆盖的性质,山区的裸岩、冰川、平原上的沙地、沼泽和盐碱地等植被天然植被主要是森林,其次是草地人工植被主要是农田、果园、人工林等其他道路水路交通河流航运短线和箭头表示起讫点海上航线港口用符号表示,航线用蓝虚线表示,航线注明起讫点和里程。
空中交通只表示航空港的位置境界线政治区划界国界陆地国界必须连续绘出;以山脊、分水岭时,必须与地形地势相协调;以河流中心线或主航道时,要通过国界符号和文字注记明确归属关系,也可在河流两侧跳绘未定国界和特殊军事分界行政区划界一国之内的行政区划界,用不同规格、不同结构、不同颜色表示专题地图一,特征:表现主题内容广泛;地理基础和专题要素双重内容的层面;表示方法多样,图面配置灵活。
地图科普地球知识点总结地图类型地图可分为地形图、地形图、地形图、气候图、经济地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多种。
地形图是以地表地貌、地势等为主要内容的地图。
它反映了地表自然界的地形特征和分布规律。
气候图是以地球大气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地图。
它反映了世界各地的气候类型、气候分布及其特征规律。
经济地图是以地表生产、交通、贸易、资源利用等经济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地图。
它反映了世界各地的生产布局、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工业结构、交通运输等情况。
交通图是以交通运输为主要内容的地图,它反映了世界各地的交通网络、交通线路、交通工具等情况。
人口分布图是以人类聚居地、人口规模、人口分布及其特征规律为主要内容的地图。
它反映了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情况。
地图制图投影地图制图投影是地球表面三维形状转化为平面地图的方法。
地图制图投影方法可分为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和等距离投影。
等角投影能保持图上角度与实地角度的一致;等面积投影保持图上的面积与实地的面积成正比;等距离投影是保持图上的距离与实地的距离成正比。
大规模的区域和国家地图选取等角投影,中等规模的区域和国家地图选取等面积投影,而航空、天文等专业地图则选择等距离投影。
地图比例地图比例是地球实际尺寸和地图上长度的比值。
通常地图比例有数字比例尺和图形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是以分数或比例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地的距离之间的比值关系。
图形比例尺是将地图上的距离和实地的距离比例关系用图形形式表现出来。
比例尺的选择与地图的应用有关。
大比例尺地图适合表示小范围地区的详细情况,小比例尺地图适合表示广大范围地区的概略情况。
地图符号地图符号是用来表示地图上物体的图形。
地图符号包括点状符号、线状符号和面状符号。
点状符号主要用来表示城市、村镇、河流、湖泊、山峰等点状物体;线状符号主要用来表示铁路、公路、管道、河流、边界等线状物体;面状符号主要用来表示森林、湖泊、草原、农田等面状物体。
地图符号的选择应根据地图的比例、精度和图形特征进行合理搭配。
基础地图知识点总结大全地图的基础知识点包括地图的类型、投影、比例尺、图例、坐标系统、地图制图技术等。
一、地图的类型按照地图所显示的内容和用途,地图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地图类型包括:1.地形图:用等高线、颜色或者立体图来显示地表地貌和地势的特征,以及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物的分布和特征。
2.地质图:用颜色或者图形显示地球表面的地质构造、岩层、矿物资源分布等信息。
3.气候图:用等温线、降雨分布图等形式显示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分布规律。
4.经济地图:显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分布、产业结构等信息。
5.政治地图:显示不同国家、行政区划的分布、边界、首都、主要城市等信息。
6.交通地图:显示道路、铁路、航线、港口等交通设施的分布和网络。
7.地形图:用图形或者颜色显示地表地貌和地势的不同特征。
8.专题地图:根据特定的主题和目的,选择特定的地理要素进行展示,如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环境污染等。
二、地图的投影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而地图是在平面上展示地球表面特征的图形,因此需要进行投影。
地图投影是地图制图的基本技术,选择合适的投影方式对地图的真实性、面积和角度进行保持,不可能兼顾全面。
常见的地图投影方式包括:1.等角正轴投影:保证纬线和经线的角度在地图上显示为相等的投影方式,如麦卡托投影。
2.等面积投影:保证地球上任意区域的面积在地图上的显示面积相等的投影方式,如兰伯特投影。
3.等距投影:保证地球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的显示为真实距离的投影方式,如墨卡托投影。
4.方位投影:保证一个特定点的真实方位在地图上的方位也是相同的投影方式,如极射投影。
5.复合投影:结合上述各种投影方式的优点,可以更好地满足特定地理区域的需要。
三、地图的比例尺地图的比例尺是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地球上距离的比例关系,通常用分数或者比值来表示。
比例尺可以是数字比例尺,也可以是图形比例尺。
1.数字比例尺:用数值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球上距离的比例关系,如1:10000表示地图上的1毫米表示实际地球上的10000毫米,10000米,或者10公里。
地形图:就是按一定的比例尺,经过综合取舍,在图纸上用规定的符号和一定表示方法描绘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
(也就是平面图)
通常将地表面的固定性物体称为地物,如:居民地,建筑物,道路,河流,森林等。
将地标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如: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陡崖,冲沟等。
地物和地貌总称为地形。
地势图:是着重表示地势起伏和水系特征与分布规律的专题地图。
地貌一般采用等高线和地貌符号配合表示,也有的采用分层设色法、晕渲法等表示。
能清晰显示山川大势,区分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盆地等地貌单元,反映黄土、岩溶、沙漠、火山等地貌形态的特点。
功能地势图强调表现地面的高低起伏、倾斜程度及其区域对比关系,以及与地势密切相关的海岸河流与湖泊等水系物体的分布和形态特征,清楚显示出制图区域山河分布的脉络体系、结构形式、各种地貌类型的形态特征,并适当表示其表面覆盖的土质与植被。
此外还表示一些重要的居民地、交通线与境界线等社会经济要素。
目前地势图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等高线法、分层设色法、晕渲法及三者组合。
地势图上的等高线一般要密于同比例尺的其它普通地图,反映地形特征常采用不同的辅助等高线,且经常采用适当的地貌符号加强某些重要的微地貌形态和特种地貌形态的表示。
为提高易读性,常在等高线基础上。
地形图与地籍图联系与区别摘要:本文根据本人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叙述了地形图与地籍图的联系与区别,虽然只有一字的区别,但无论从定义还是图幅内容与绝对精度存在很大差别。
对图幅的内容与精度进行了分析,指出地籍图与地形图的联系与区别。
关键词:地籍图;地形图;联系与区别1.地形图与地籍图定义的区别地形图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尺和图式符号,表示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影像图。
地形图是普通地图的一种。
所谓正射投影,就是投影线与投影面垂直相交的正投影。
地表面固定性的人为的或天然的物体称为地物,如居民地,建筑物、道路、河流、森林等。
地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如平原、丘陵、盆地、冲沟等。
地物和地貌的总称为地形。
地形图通常是经过实地测绘或根据实测和配合有关调查资料编制而成。
地籍图是表示地籍要素及与地籍要素相关的地物和地貌,并按地籍要求对相应的内容经过综合取舍,按比例缩小后用规定的符号和一定的表示方法描绘出来的正形投影图。
地籍即土地的户籍,是记载宗地的权利人、土地权利内容及来源、权属界址、面积、用途、质量等级、价值和土地使用条件等土地登记要素的簿册。
地籍图是地籍测量绘制的图件,是一种详细划分土地权属(所有权或使用权)界限的大比例尺地图,用于说明或证明权属土地的位置和面积等。
2.地形图与地籍图的区别与联系2.1测绘的内容有所区别。
地形图所包括内容有:数学要素、地形要素、注记要素、整饰要素。
数学要素:如测图比例尺、坐标格网等。
地形要素:各种地物、地貌。
注记要素:包括各种文字说明注记,如单位、居民地、水域、山、道路等的名称注记,还有一些必要的说明注记,如煤矿要加注“煤”,苹果园要加注“苹”等;另外还包括各种数字说明注记,如点的高程、比高等。
整饰要素:包括图名、图号、图幅结合表、四周的图框、测绘机关全称,测绘日期及测图方法、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使用的图式、测图比例尺、测量员、绘图员、检查员等。
而地籍图所包括的内容:行政区划要素、地籍要素、地形要素、数学要素、图廓要素。
地形图、地籍图常用图式地形图和地籍图是最常见的两种地图,它们是工程测量、地质勘探、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基础性材料。
地形图主要是地表的自然属性,如地形高低、地形坡度、河流、山脉等等,地籍图则主要是土地的属性,如土地所有者、土地面积、土地用途等。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便于绘制这些地图,人们发明了很多图式。
本文主要介绍地形图和地籍图的常用图式。
地形图常用图式等高线图等高线是一些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的线,用来表示地形高低的变化。
等高线图是将等高线线条图形化而成的一种地形图。
这种图式被广泛运用于工程测绘、地理学和地质学等领域中,适用于任何地形,如海拔起伏的山区、城市内部道路及建筑、平坦的草原及农田等。
洼地盆地图洼地和盆地都是地形高低的局部低点,也就是地势低洼的地方。
洼地是相对于周围地面较低,水流容易流入或者聚集于此的地方,而盆地则是周围高地围绕而成的大坑。
洼地盆地图,是将洼地和盆地标注在地形图上,便于在水文、水利等研究领域使用。
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是指沿着地形的某一条线画出一张地形图。
这种图形形式直观,能清晰展示地形的某一段区域的高度、坡度等变化情况,通常应用于道路、铁路、坑壕和输油管道等选址设计及施工工程中。
地形图图例地图上具有比例尺、坐标、指北针等一系列条目的群组,称为图例。
地形图上常用的图例有等高线图例和河流和水域符号图例。
图例通常位于地图的角落或边缘,便于观察和查找。
地籍图常用图式地籍图界址点符号地籍图界址点符号通常用来表示土地界址线上的角点。
像界址点标明很多欸!例如三角点是路口中心的红色三角形,第一个测量点为黑色点,第二个测量点为白色点,以此类推。
地籍图用途符号地籍图用途符号使用统计图例,在地籍图上为每一个使用目标表示一个对应的符号。
从而标示出土地的用途,例如:绿色区域代表农业用地,黄色区域代表住宅用地,蓝色区域代表工业用地。
地籍图建筑物符号地籍图建筑物符号代表土地上建筑物的属性和位置。
常见的建筑物符号包括房屋、厂房、仓库等。
地图
定义:按照一定制图规则,用线条、符号、图形、文字及色彩等在平面上表示地表自然状况、社会政治、经济等现象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的工具书。
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能用地图概括原则,科学地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地形图
地形图,是普通地图的一种,是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貌、地物平面位置和高程的一种正射投影图。
地形图是在一定的数学基础下绘制的、用符号表示地物和地貌(高低起伏等),表示的内容是经过一定的取舍后的地物和地貌。
(1)以大地测量成果作为平面和高程的控制基础,并印有经纬网和直角坐标网,能准确表示地形要素的地理位置,便于目标定位和图上量算;(2)以航空摄影测量为主要手段进行实地测绘或根据实测地图编绘而成,内容详细准确;(3)地貌一般用等高线表示,能反映地面的实际高度、起伏状态,具有一定的立体感,能满足图上分析研究地形的需要;(4)有规定的比例尺系列,如我国规定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列为:1:1万、1:2.5万、1:5万、1:10万、1:20万(现已为1:25万) 、1:50万、1:100万,可以基本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军队作战指挥的不同需要;(5)有统一的图式符号,便于识别使用。
土地利用规划图
指对一个社区或类似范围内日后的发展所做的规划图,其中标明用于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活动区或其他用途的土地的大小和位置。
土地利用规划图常是确定具体区划的基础。
宗地图与地籍图
土地使用权人的权属界址范围内的地块称为一宗地。
它是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地块。
一般情况下,一宗地为一个权属单位;同一个土地使用者使用不相连接的若干地块时,则每一地块分别为一宗。
宗地是土地登记的基本单元,也是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
历史上曾称宗地为“丘”。
宗地图是土地使用合同书附图及房地产登记卡附图。
它反映一宗地的基本情况。
宗地图属于地籍图的一种,是在地籍图的基础上编制的,以一宗土地为单位绘制的宗地图。
基本地籍图的侧重点是土地及其地上附着物的位置权属。
宗地图侧重是的权属。
这里又出现一个地籍图的概念。
地籍图是基本地籍图和宗地图的统称,是表示土地权属界线、面积和利用状况等地籍要素的地籍管理专业用图,是地籍调查的主要成果。
地籍图是对在土地表层自然空间中地籍所关心的各类要素的地理位置的描述,并用编排有序的标识符对其进行标识,标识是具有严密数学关系的一种图形,是地籍管理的基础资料之一。
通过宗地标识符使地籍图与地籍数据和表册建立有序的对应关系。
地籍图是土地管理的专题图,它首先要反映包括行政界线、地籍街坊界线、界址点、界址线、地类、地籍号、面积、坐落、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及土地等级等地籍要素;其次要反映与地籍有密切关系的地物及文字注记,一般不反映地形要素。
地籍图是制作宗地图的基础图件。
土地利用现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