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如东县马塘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春》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通用)
- 格式:doc
- 大小:148.00 KB
- 文档页数:3
南通市如东县马塘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春》导学案(2)苏教版【课标导学】1.识记字词,整体把握文章,背诵文章。
2.理清课文写景的思路,欣赏优美精彩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从多角度描写的方法。
3、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问题导思】一、导读:训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走进课文,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
春,会在我们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课文,要求做到:一定要读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力求传达出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感。
分组朗读:在小组内朗读自己最喜爱的段落,其他组员可帮助他指出其中不足的地方。
朗读展示:小组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读自己喜爱的段落,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二、导思:小组互助学习,解决以下问题:【例题导练】1、风是不可捉摸的,人却是有感觉的。
以第五自然段为例,体会作者如何调动多种感官,通过细腻的感受,运用生动的笔墨,写出春风什么特点?2、古人描写景物,由于观察入微,写了许多佳句。
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
试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人体感觉的哪个角度写的。
1春风又绿江南岸()两个黄鹂鸣翠柳()踏花归来马蹄香()天街小雨润如酥()【质疑探究】在学习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还有那些不懂的,大胆提出来,与大家讨论。
【总结反思】1、“一切景语皆情语”,全文流露出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2、春天本无形无声,是空灵之物,作者把它写活了,充满诗情画意,有哪些原因?【拓展延伸】仿《春》写秋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抓住秋天的景物特征,写出你眼中的秋。
【实践反思】讲授《春》一文,感触很深。
我先通过课堂激趣,让学生说有关春的名句,使学生热血沸腾,跃跃欲试,在这种激情高昂的时刻,让学生用朗朗的书声敲开了春天的大门,随之带领学生走进春天,去赏析本文的结构美——盼春,绘春,赞春;赏析本文的语言美——文中的比喻、拟人佳句;去和作者沟通心灵,领悟体验作者如何与自然,与生活对话,让学生在心灵互换中进行阅读和写作实践,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课题:春主备:马太峰课型:讲读课审核:石振华班级:_______ 姓名: ______ 【学习目标】1.在文中描绘的春H图景中,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2.揣摩和品味优美的语言。
3.体会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学习重、难点】1.在文中描绘的春日图景中,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2.揣摩和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导航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水涨起来•()朗run ()散在草丛里(•)酝酿()(• •)窠巢(• •)( )应和( )hdu ( )咙•lido ( )亮宛转(•)薄烟()黄晕()hong (• •)托披着蓑(■)稀 shu ( )风筝()抖擞()jian ( )壮2.历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描绘春天,赞美春天。
你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文?回忆一下, 按照下面的要求写出相关的诗文。
①描写春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描写春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描写春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描写春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自清笔下的春天多姿多彩,木文具体描绘了哪几幅春日图景?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
4.预习疑惑与建议:二、课堂助学1.自读课文,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字,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_____ 春——_______ 春2.在朱自清的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木文描绘了哪几幅春日图景?你最喜欢哪一幅?请说出理由(提示:从用词、修辞、写景角度、写景顺序等方面入手)。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4《春》第一课时导学案苏教版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酝酿.()黄晕.()蓑.衣()宛.转()斗笠.()抖擞.()薄.()烟涨.()起来应和.()笼.()一分.()儿事散.()在草丛里(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A.山朗润..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学常识积累朱自清,字,扬州人,现代家,诗人,代表作有《》,《》等。
2.二读课文,本文共描绘了春天的哪几幅图景?给每幅图加个小标题。
_ 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读课文,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作出旁注。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部分内容。
(二)指导朗读。
选择一、二个段落,师生交流如何朗读。
(三)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理清思路:课文围绕“春”字,可分为哪三个部分?主体部分描绘了哪几幅图?2.了解特征:文章在具体描绘春的五幅图景中,各写出这些景物怎样的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本课课文《春》的基本内容和主题,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述。
2.理解并掌握本课出现的重点单词和词组,能正确运用。
3.能读通本课的重点句子,理解其中含义。
4.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文分析和写作能力。
二、导学重点1.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理解生词的基本意义和词组的用法。
3.分析课文的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
三、导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夸张手法。
2.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四、导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亮出一张描绘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带着学生思考:“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对春天有什么样的期待?”学生看完图片后进行回答。
教师引导他们谈论春天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2.通过引导学生关于春天的亲身体验,让他们回忆和讲述春天令人心动的事情。
教师可以举例:“你们在春天的时候见过哪些美丽的花朵?有什么重要的节日是在春天举行的?你们在春天喜欢做些什么活动?”3.教师对学生所描述的春天场景进行总结,谈论春天的大致特点。
如:春天是一个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天空湛蓝,阳光明媚。
那时,大地万物复苏,花儿开放,鸟儿歌唱。
春天是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季节,让人感到愉快和舒畅。
2.自主学习1.课文导入:“通过了解春天的美丽和特点以及我们期待的春天,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诗《春》。
”让学生用默读或朗读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2.阅读训练:“读读看,这首诗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3.整体理解:“诗中的这些内容与我们刚才谈论的春天有什么相似之处?”请学生思考并讨论。
4.逐句理解:“请大家仔细品读课文中的每一句话,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春眠不觉晓。
”中的“春眠”是什么意思?(2)“处处闻啼鸟。
”这句话是怎样描述鸟儿的?(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句话有什么特点?(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句话是怎样表达作者的感受的?5.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课文,找出与诗中描述的春天相关的词汇和词组,并试着总结出句子间的联系。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春》;(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掌握其意义和用法;(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3)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之情;(2)理解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培养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春天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2)板书课题《春》,提示学生注意“春”的读音和写法。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有哪些?它们的意义和用法是什么?(2)各组汇报:总结讨论成果,共同归纳生词和短语的意义和用法。
4. 探究学习(1)提问: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自主发现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总结其作用。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生词和短语的意义和用法;(2)强调春天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三、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春》;2. 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词和短语,写一段关于春天的短文;3. 观察身边的春天,画一幅春天的画,并附上简短的说明。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意识;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3. 学习效果:通过课后访谈或测试,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春》;(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掌握其意义;(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通过对比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2)培养学生珍惜时光、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春》;2.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掌握其意义;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的理解;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春》的文本;2. 生词和重点句子的解释;3. 相关文学作品的鉴赏资料;4. 写作练习的题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2)板书课题《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3. 合作学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对比阅读(1)教师展示相关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2)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作品中的春天描写,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写作练习;(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并讲评。
6.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课文的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春》;(2)完成相关写作练习。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等,以便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年级上语文《春》导学案(教案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课文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2. 学生对春天美景的感悟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运用提问、讨论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
3.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春天的特点,如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等。
(2)提问:你们对春天有什么期待和祝福?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如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型等。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美感。
(2)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2)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从网络上或书籍中查找更多关于春天的诗词、散文等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
2. 组织一次春游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七、评价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南通市如东县马塘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春》导学案(2)苏教版
【课标导学】
1.识记字词,整体把握文章,背诵文章。
2.理清课文写景的思路,欣赏优美精彩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从多角度描写的方法。
3、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问题导思】
一、导读:训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
..,走进课文,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
春,会在我们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课文,要求做到:一定要读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力求传达出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感。
分组朗读:在小组内朗读自己最喜爱的段落,其他组员可帮助他指出其中不足的地方。
朗读展示:小组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读自己喜爱的段落,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二、导思:小组互助学习,解决以下问题:
【例题导练】
1、风是不可捉摸的,人却是有感觉的。
以第五自然段为例,体会作者如何调动多种感官,通过细腻的感受,运用生动的笔墨,写出春风什么特点?
2、古人描写景物,由于观察入微,写了许多佳句。
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
试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人体感觉的哪个角度写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两个黄鹂鸣翠柳()
踏花归来马蹄香()天街小雨润如酥()
【质疑探究】
在学习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还有那些不懂的,大胆提出来,与大家讨论。
【总结反思】
1、“一切景语皆情语”,全文流露出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
2、春天本无形无声,是空灵之物,作者把它写活了,充满诗情画意,有哪些原因?【拓展延伸】仿《春》写秋
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抓住秋天的景物特征,写出你眼中的秋。
【实践反思】
讲授《春》一文,感触很深。
我先通过课堂激趣,让学生说有关春的名句,使学生热血沸腾,跃跃欲试,在这种激情高昂的时刻,让学生用朗朗的书声敲开了春天的大门,随之带领学生走进春天,去赏析本文的结构美——盼春,绘春,赞春;赏析本文的语言美——文中的比喻、拟人佳句;去和作者沟通心灵,领悟体验作者如何与自然,与生活对话,让学生在心灵互换中进行阅读和写作实践,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我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行文的结构以后说:你最欣赏哪一段?学生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有的说我喜欢写春雨的一段,有的说我喜欢写春风的一段,有的说我喜欢写春草的一段,在此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的读,并说出你为什么喜欢?有的说当天空下着细雨时,漫步在雨中多么浪漫,有的说我以前观察不细,看到春天不知怎么写,我今天看到作者写小草,说他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多么形象,多么充满生机,简直把小草写活了。
更有一个同学被课文中写声音的一段所感动,主动地进行朗读,大家陶醉在春天里,学生仿佛闻到了花的香,感受到了春雨的滋润,大自然的神韵,人的灵性,天籁人籁,汇成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的交响曲,真是妙不可言。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