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关源电阻电路复习2014
- 格式:doc
- 大小:586.00 KB
- 文档页数:3
电路邱关源练习题一、选择题1. 在电路分析中,节点电压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A.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B.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C. 欧姆定律D. 叠加定理2. 以下哪个不是线性电阻元件的特性?A. 欧姆定律B. 电阻与电流成正比C. 电阻与电压成正比D. 电阻与功率成正比3. 一个电路中包含两个电阻,R1=10Ω,R2=20Ω,串联后的总电阻是多少?A. 10ΩB. 20ΩC. 30ΩD. 40Ω4.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的区别是什么?A. 理想电压源两端电压恒定B. 理想电流源中电流恒定C. 理想电压源不允许短路D. 理想电流源不允许开路5. 在电路中,若一个元件的功率为正值,表示什么?A. 元件吸收功率B. 元件提供功率C. 元件处于短路状态D. 元件处于开路状态二、填空题6.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一个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______。
7. 一个电路中,电阻R=5Ω,通过它的电流I=2A,根据欧姆定律,电阻两端的电压U=______。
8. 在电路中,如果两个元件并联,它们的总电阻R总=1/(1/R1+1/R2),其中R1和R2分别为两个元件的电阻值,那么如果R1=10Ω,R2=20Ω,总电阻R总是______Ω。
9. 电路中,如果一个元件的功率P=UI,其中U是元件两端的电压,I是流过元件的电流,那么当U=10V,I=1A时,元件的功率P=______。
10. 在电路中,如果一个电阻R与一个电容C串联,并且电路的频率f 增加,那么总阻抗Z总=R+j/(ωC),其中j是虚数单位,ω是角频率,那么随着频率的增加,总阻抗的实部______。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叠加定理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12. 说明什么是戴维南定理,并给出其在电路简化中的应用。
13. 描述什么是互感现象,并解释它在变压器中的工作原理。
四、计算题14. 给定一个电路,包含一个5V的理想电压源,一个10Ω的电阻和一个0.1μF的电容串联。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第四章电路定理。
这四章是电路理论的基础,全部都考,都要认真看,打好电路基础。
第一章1-2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要注意哈,个人认为搞清楚方向是解电路最重要的一步了,老师出题,喜欢把教材上常规的一些方向标号给标反,这样子,很多式子就得自己重推,这也是考验你学习能力的方式,不是死学,比如变压器那章,方向如果标反,式子是怎样,需要自己推导一遍。
第二章都要认真看。
第三章3-1 电路的图。
图论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电路的图要好好理解,因为写电路的矩阵方程是考试重点,也是送分题,而矩阵方程是以电路图论为基础的。
第四章4-7对偶原理。
自己看一下,懂得什么意思就行了。
其他小节都是重点,特别是特勒跟和互易。
这几年真题第一题都考这个知识点。
第五章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这个知识点是武大电路考试内容,一定要懂,虚短和虚断在题目中是怎么用的,多做几个这章的题就很清楚了。
5-2 比例电路的分析。
这一节真题其实不怎么常见,跟第三节应该是一个内容,还是好好看一下吧。
第六章储能元件。
亲,这是电路基础知识,老老实实认真看吧。
清楚C和L的能量计算哦。
第七章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一阶电路的都是重点,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其实不怎么重要,建议前期看一下,从来没有出现过真性二阶电路让考生用时域法解的,当然不是不可以解,只是解微分方程有点坑爹,而且基本上大家都是要背下来那么多种情况的解。
所以,这章的课后习题中,二阶的题用时域解的就不用做了,一般后面考试都是用运算法解。
7-1 7-2 7-3 7-4 都是重点,每年都考。
好好看。
7-5,7-6,两节,看一下即可,其实也不难懂,只是很难记。
7-7,7-8很重要,主要就是涉及到阶跃和冲激两个函数的定义和应用,是重点。
7-9,卷积积分,这个方法很有用,也不难懂,不过我没看过也不会用也不会做,每次遇到题目都是死算,建议好好研究下卷积。
目录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7)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16)第四章电路定理 (21)第五章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32)第六章储能元件 (36)第七章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40)第八章相量法 (49)第九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52)第十章具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71)第十一章电路的频域响应 (79)第十二章三相电路 (79)第十三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 (92)第十四章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92)第十六章二端口网络 (99)第十七章非线性电路 (36)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一、是非题 (注:请在每小题后[ ]内用"√"表示对,用"×"表示错).1. 电路理论分析的对象是电路模型而不是实际电路。
[√] .2. 欧姆定律可表示成 U=RI, 也可表示成U=-RI,这与采用的参考方向有关。
[√].3. 在节点处各支路电流的方向不能均设为流向节点,否则将只有流入节点的电流而无流出节点的电流。
[×] .4. 在电压近似不变的供电系统中,负载增加相当于负载电阻减少。
[√]. 解:负载增加就是功率增加,RU R I UI P 22===。
5. 理想电压源的端电压是由它本身确定的,与外电路无关,因此流过它的电流则是一定的,也与外电路无关。
[×] .6. 电压源在电路中一定是发出功率的。
[×] .7. 理想电流源中的电流是由它本身确定的,与外电路无关。
因此它的端电压则是一定的,也与外电路无关。
[×] .8. 理想电流源的端电压为零。
[×] .9. *若某元件的伏安关系为u =2i+4,则该元件为线性元件。
[√] . 解:要理解线性电路与线性元件的不同。
10.* 一个二端元件的伏安关系完全是由它本身所确定的,与它所接的外电路毫无关系。
第3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3.1 复习笔记一、电路图论的基本概念1.图(G)图(G)是具有给定连接关系的结点和支路的集合,其中每条支路的两端都连到相应的结点上,允许孤立结点的存在,没有结点的支路不能称为图。
路径:从G的一个结点出发,依次通过图的支路和结点(每一支路和结点只通过一次),到达另一个结点(或回到原出发点),这种子图称为路径。
连通图:当G的任意两结点都是连通的,称G为连通图。
有向图:赋予支路方向的图称为有向图。
2.树(T)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的子图,称为G的一棵树:①连通的;②包含G的全部结点;③本身没有回路。
树支与连支:属于树的支路称为树支;不属于树的支路称为连支。
基本回路:对于G的任意一个树,有且只有一条连支回路,这种回路称为单连支回路或基本回路。
树支数:对于有n个结点,b条支路的连通图,树支数=n-1。
推论:连枝数=b-n+1;基本回路数=连支数=b-n+1。
二、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KCL的独立方程数:对一个具有n个结点的电路而言,其中任意的(n-1)个结点的KCL方程是独立的。
KVL的独立方程数:对一个具有n个结点和b条支路的电路而言,其KVL的独立方程数为(b-n+1)。
三、电路的分析方法1.支路电流法(1)支路电流法是以b个支路电流为变量列写b个方程,并直接求解。
其方程的一般形式为(2)支路电流法解题步骤①标出各支路电流的方向;②依据KCL列写(n-1)个独立的结点方程;③选取(b-n+1)个独立回路,标出回路绕行方向,列写KVL方程。
注:①独立结点选择方法:n个结点中去掉一个,其余结点都是独立的;②独立回路选择方法:先确定一个树,再确定单连支回路(基本回路),仅含唯一的连支,其余为树支。
2.网孔电流法(1)网孔是最简单的回路,即不含任何支路的回路。
网孔数=独立回路数=b-n+1。
网孔电流法是以网孔电流为未知量,根据KVL对全部网孔列出方程求解。
(2)网孔电流法解题步骤①局部调整电路,当电路中含有电流源和电阻的并联组合时,可转化为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联组合;②选取网孔电流,指定网孔电流的参考方向;③依据KVL列写网孔电流方程,自阻总为正,互阻视流过的网孔电流方向而定,两电路同向取“+”,异向取“-”。
电路邱关源考研题库一、选择题1. 电路中最基本的元件是:A. 电阻B. 电容C. 电感D. 电源2. 欧姆定律描述的是:A. 电压与电流的关系B.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C. 电压与电阻的关系D. 电流与电感的关系3.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表明,在任何电路节点上:A. 进入节点的电流总和等于离开节点的电流总和B. 进入节点的电流总和大于离开节点的电流总和C. 进入节点的电流总和小于离开节点的电流总和D. 以上都不对二、填空题1. 当电路中的电阻为\( R \),电流为\( I \)时,电压\( V \)可以通过公式 \( V = ______ \) 来计算。
2. 电容的单位是________,表示电荷存储的能力。
3. 电感元件在直流电路中表现为________,而在交流电路中表现为__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述什么是叠加定理,并给出一个应用叠加定理求解电路的例子。
2. 什么是戴维南定理?它在电路分析中有什么应用?四、计算题1. 给定一个由三个电阻串联组成的电路,其中\( R1 = 100\Omega \),\( R2 = 200\Omega \),\( R3 = 300\Omega \)。
求电路的总电阻。
2. 一个交流电路包含一个电阻\( R = 1k\Omega \),一个电容\( C = 100uF \),一个电感\( L = 10mH \)。
若电路的频率为50Hz,求电路的总阻抗。
五、分析题1. 考虑一个由两个电阻并联组成的电路,其中一个电阻为\( R1 \),另一个为\( R2 \)。
请分析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如何随\( R1 \)和\( R2 \)的变化而变化。
2. 一个电路包含一个理想电压源,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
当电压源突然从0V变为10V时,电路中的电流如何随时间变化?结束语通过以上题目的练习,同学们可以加深对电路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电路分析是电子工程的基础,掌握好电路知识对于未来从事相关工作至关重要。
第17章非线性电路17.1 复习笔记一、非线性电阻若电阻元件的伏安关系为非线性的,即称为非线性电阻元件。
图形符号及伏安函数关系如图17-1-1和图17-1-2所示。
图17-1-1 非线性电阻符号图17-1-2 伏安特性(流控电阻)1.非线性电阻元件分类(1)流控型电阻,u=g(i);(2)压控型电阻,i=f(u);(3)既是流控又是压控型的电阻(单调型),u=g(i),i=f(u);(4)既不是流控型又不是压控型的电阻。
2.静态电阻与动态电阻(如图17-1-3所示)静态电阻R=u/i=tanα动态电阻动态电导图17-1-33.非线性电阻的串联与并联若串联的非线性电阻均为流控型,如u1=g1(i),u2=g2(i),则等效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为u=u1+u2=g1(i)+g2(i)(流控型)若并联的非线性电阻均为压控型的,如i1=f1(u),i2=f2(u),则等效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为i=i1+i2=f1(u)+f2(u)(压控型)二、非线性电容若电容元件的库伏关系为非线性的,则称为非线性电容元件。
电路符号如图17-1-4所示。
图17-1-41.非线性电容元件分类(1)压控型电容元件,q=f(u);(2)荷控型电容元件,u=g(q);(3)单调型电容元件。
2.参数静态电容动态电容三、非线性电感若电感元件的韦安关系为非线性的,即称为非线性电感元件,电路符号如图17-1-5所示。
图17-1-51.非线性电感元件分类(1)流控型电感元件,ψ=f(i);(2)磁控型电感元件,i=g(ψ);(3)单调型电感元件。
2.参数静态电感动态电感四、非线性电路非线性电路的小信号分析:由于非线性元件的参数不等于常数,因此分析时不能用叠加定理和齐性定理。
分析线性电路的基本理论依据依然是基尔霍夫定律。
1.小信号分析法(1)绘出直流电路,求出直流偏置电压作用时电路的直流工作点(U Q,I Q)(或待求量);(2)根据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求出对于工作点处的电导;(3)绘出电路的小信号模型电路,计算出相应的待求量;(4)将直流分量与小信号分量叠加起来。
1、选择或判断题:
1-1两个单口网络等效是指两单口网络的( )相同。
A .输入电阻
B .端口电压
C .伏安关系
D .端口电流 1-2、( )电流的参考方向就是电流的正方向。
1-3、( )线性直流电阻电路中叠加定理适用于电压、电流或功率的叠加。
1-4、( )戴维南等效电路和诺顿等效电路总是可以互相转化。
2、电路如下图所示, 则U ab 为___________伏。
5
A
3、 图2所示电路中N 为含源线性电阻网络,已知Us =5V 时,U =3V ;当Us =0时,U =-2V ;则当Us =-
1V 时,U=_____________V 。
4、如图3所示二端网络的电压电流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4中当负载电
阻RL=________ 时,可以获得最大功率____________。
R L
图2 图3
图4
U
5、 计算图5中电路的输入电阻Ri 。
对于含有一个受控源的单口网络,可以采用下述方法求输入电阻:(1)先设控制量x=1;(2)计算端口u 和i ;(3)根据R=u/ i 计算R 。
6、求图6电路中每个元件的功率。
图5 图6
7、 用叠加定理求如图7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要画出电源独立作用等效图)。
8、
用节点分析法求如图8所示3欧姆电阻中的电流I 。
图7
图8
9、如图9(a)所示R N 为线性无源电阻网络,测得A i A i V U s 2,10,20211===(方向如图所示)。
如果把电压源2s U 接在'22端钮处,如图(b)所示,得A i 4'1=,问?2=s U
2i
s U 2s
3(a ) (b )
当电压源单独作用时,等效图如图所示。
可得:(13)'2'12I I ++= 解得'2I A = 则'6U V = ------4分 当电流源单独作用时,等效图如图所示。
可得:3(6")2""0I I I +++=
解得3I A ''=- 则 "3(63)9U V =-= -------4分 由叠加定义得:'"6915U U U V =+=+= -------2分
以N0为参考节点,独立节点数可以看成4个或3个或2个。
以看成2个独立节点即N2、N3为例,列两个节点方程:
2
3114291891
0.13
A U Is U Is U ⎛⎫
+=- ⎪⎝⎭=+ ------4分
其中Is 为20V 电压源中电流,从N2流向N3。
补充方程:
2322042
A U U U U +=+= ------4分
解得:U2=11/3=3.7V U3=71/3=23.7V
I=71/9=7.89A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