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血栓形成 肿瘤患者的血液有高凝现象,具有弥散性血 管内凝血(DIC),表现为各种凝血异常,因此要 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同时嘱患者注意休息, 抬高下肢,一旦发现血栓形成,应及时应用 肝素、抗血小板和溶解血栓的药物,如尿激 酶、丹参等。
4.穿孔与梗阻 位于或侵犯空腔脏器的肿瘤,如小肠恶性淋 巴瘤等,在化疗过程中可出现穿孔、出血。 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和发现穿孔出血迹象及 处理,其预防措施是适当地减慢给药。特别 是1~2次联合化疗后即出现明显效果者,更 应注意。同时应采取积极的对症处理措施.
6.肿瘤内注射 如膀胱癌病人,临床上常 采用喜树碱在膀胱镜下作膀胱肿瘤内注射, 疗效较其他方法为佳。
(三)化疗药物反应的观察与预防
1.预防反应
许多抗肿瘤药物如氮芥、更生霉素、长春新碱等均有较强的
局部刺激,若由于操作不慎注入皮下,可引起组织坏死甚至
经久不愈,注射不当可引起静脉炎。在使用过程中,应向患
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并介绍药物性质、毒副反
应,使病人事先心中有数,防止因病人耐受力强或勉强忍受
疼痛,不向医护人员报告而造成不良后果。应边注射边询问,
观察自觉症状及毒性反应。如不慎注入皮下,局部需注射生
理盐水稀释,并同时用相应的解毒剂或拮抗剂,局部涂以如
意金黄散或用50%硫酸镁湿敷6~12小时,也可涂氢化可的 松,冰敷24小时。大部分抗肿瘤药物对消化道粘膜有损害作 用,常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5.免疫抑制 多数抗肿瘤药物对机体的免疫力都有不同程 度的抑制作用.使用期间由于免疫功能的下降, 常会使病人并发感染、出血或出现皮疹。要 注意观察病情演变,加强基础护理.
(四)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感染
患者在化疗过程由于骨髓及免疫抑制,发生感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