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轨
- 格式:docx
- 大小:19.66 KB
- 文档页数:4
第7章越轨行为越轨是一个生活中时刻无法回避的现象。
如果说你每天的生活都是井然有序的,那么,你越轨的机率就会比较小;如果你是个不拘小节、生活放肆的人,你越轨的倾向就可能比较明显。
【第一节越轨行为】为越轨下定义是件困难的事。
阿尔伯特·柯亨为今日美国社会中万花筒似的越轨现实勾勒出了一幅令人眼花缭乱的图画。
他说,他的一部著作的主题是“耍无赖、诈骗、撒谎、不端、犯罪、偷窃、装病、投机取巧、不道德、不诚实、陷害人、贪污、腐化、心怀恶意、过失,简言之越轨”。
因此,我们就先来看一下越轨的涵义以及几个不同视角的界定标准。
一、越轨的涵义道格拉斯的“越轨漏斗”——(1)某种事物不对劲、陌生、奇特的感觉。
(2)厌恶、反感的感觉。
(3)某种事物违反准则或价值观念的感觉。
(4)某种事物违反道德准则和道德价值的感觉。
(5)某种事物违反准则或价值的判断。
(6)某种事物违反道德准则或道德价值的判断。
(7)某种事物违反正统道德轻罪法的判断。
(8)某种事物违反正统道德重罪法的判断。
(9)某种事物违反人类本性的判断。
(10)某种事物绝对邪恶的判断。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中对越轨所做的定义是:越轨指违反重要的社会规范的行为,又称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
越轨行为的特点有:(1)具有相对性,即它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才成为越轨行为。
某一社会成员或群体中的越轨行为,在另一群体中可能是正常或正当的行为;(2)必是违反重要的规范;(3)是多数人不赞同的行为;(4)不完全等同于社会问题;(5)越轨的程度以及受到惩罚的程度取决于该行为触犯规范的重要性。
二、越轨行为的界定1.医学标准 2. 价值标准 3. 统计的标准三、越轨行为的社会功能1.越轨行为的社会危害破坏社会秩序,危及社会稳定。
破坏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的自觉性。
降低群体和社会的凝聚力。
2. 越轨行为的积极作用积极的越轨行为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越轨行为有助于明确社会规范。
越轨的名词解释社会学
越轨在社会学中是指个体或群体超越或违背社会规范、道德或行为准则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是违法犯罪、道德败坏、不正当的或不受接受的。
越轨的行为常常被视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可能引起社会的不满、不安和混乱,破坏社会秩序和价值观。
越轨的行为可以有很多形式,例如偷盗、欺诈、腐败、家庭暴力、性犯罪、违法行为等等。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规定,更违背了社会共识和道德标准。
越轨行为的出现通常与个体的动机、价值观、社会背景和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社会学家通常会研究越轨行为的原因、影响和后果,以便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
此外,社会学也关注越轨行为对个体、群体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社会管控、教育以及道德规范来预防和应对越轨行为。
第7章越轨行为越轨是一个生活中时刻无法回避的现象。
如果说你每天的生活都是井然有序的,那么,你越轨的机率就会比较小;如果你是个不拘小节、生活放肆的人,你越轨的倾向就可能比较明显。
【第一节越轨行为】为越轨下定义是件困难的事。
阿尔伯特·柯亨为今日美国社会中万花筒似的越轨现实勾勒出了一幅令人眼花缭乱的图画。
他说,他的一部著作的主题是“耍无赖、诈骗、撒谎、不端、犯罪、偷窃、装病、投机取巧、不道德、不诚实、陷害人、贪污、腐化、心怀恶意、过失,简言之越轨”。
因此,我们就先来看一下越轨的涵义以及几个不同视角的界定标准。
一、越轨的涵义道格拉斯的“越轨漏斗”——(1)某种事物不对劲、陌生、奇特的感觉。
(2)厌恶、反感的感觉。
(3)某种事物违反准则或价值观念的感觉。
(4)某种事物违反道德准则和道德价值的感觉。
(5)某种事物违反准则或价值的判断。
(6)某种事物违反道德准则或道德价值的判断。
(7)某种事物违反正统道德轻罪法的判断。
(8)某种事物违反正统道德重罪法的判断。
(9)某种事物违反人类本性的判断。
(10)某种事物绝对邪恶的判断。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中对越轨所做的定义是:越轨指违反重要的社会规范的行为,又称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
越轨行为的特点有:(1)具有相对性,即它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才成为越轨行为。
某一社会成员或群体中的越轨行为,在另一群体中可能是正常或正当的行为;(2)必是违反重要的规范;(3)是多数人不赞同的行为;(4)不完全等同于社会问题;(5)越轨的程度以及受到惩罚的程度取决于该行为触犯规范的重要性。
二、越轨行为的界定1.医学标准 2. 价值标准 3. 统计的标准三、越轨行为的社会功能1.越轨行为的社会危害破坏社会秩序,危及社会稳定。
破坏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的自觉性。
降低群体和社会的凝聚力。
2. 越轨行为的积极作用积极的越轨行为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越轨行为有助于明确社会规范。
第六讲越轨及社会控制一、越轨deviance●越轨被用来指任何违反规范的行为,无论这种违规行为是轻微的超速行驶,还是严重的谋杀。
●导致某种行为越轨的,并不是这种行为本身,而是人们对这种行为的反应。
——霍华德贝克(Howard Becker)例如:闯红灯超速行驶●与一般公众不同,社会学家使用“越轨”这一中立的词来指任何被人们否定的行为。
社会学家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并不是说他们认为某种行为是错的,而仅仅表明人们用否定的态度来对待它。
●越轨意味着某些共享的规范是否被打破以及社会如何反应。
●因此,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而言,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一种或另一种行为的越轨者,因为我们都时不时地会违反一些规范。
二、越轨的本质●1)越轨与遵从●遵从,作为越轨的对立面,通常被视为健康的和有正功能的,因为它能起到稳定社会系统的作用。
●越轨,是一种病态,一种机能障碍,对社会稳定起着瓦解作用。
这样的观点是否正确?●越轨=不遵从<但并不能说是错误的,它只是不遵从某一种社会规范>y●2)越轨行为并非总是自愿的。
●越轨与污名●一个人即使并未付出行为,也可能被认为是越轨者。
欧文·戈夫曼用污名(stigma)来形容名声不好的人所具有的特征,包括能力方面不同于常人(失明、失聪、精神障碍)和外表异样的人(面部有胎记、肥胖),以及非自愿的成员身份,例如艾滋病受害者或一名强奸犯的兄弟。
这些污名会掩盖他的其他身份而成为其主导地位。
●3)越轨行为未必意味着犯罪。
●既是越轨又是犯罪,如谋杀;●是越轨但不是犯罪,如检举揭发。
●4)越轨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涂尔干指出:越轨是“任何健康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一个社会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越轨者。
●例如:作弊●1999年的一项调查表明,83%的大学生承认至少有过一次学业不诚实行为,1/4的大学生表示他们曾经伪造过学期论文的资料,1/3的大学生曾经在考试中偷看其他同学的答案,1/5表示曾经在论文中剽窃。
越轨名词解释(一)
越轨名词解释
•定义:越轨是指超出规定范围或界线,违背常规、道德或法律的行为。
•名词1:婚外情
–解释:婚外情是指已婚人士与他人发生感情或性关系的行为。
–例子:小明与妻子结婚多年,却与公司的一位同事陷入了婚外情中。
•名词2:职业道德
–解释: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某个行业或职业过程中,遵守的一系列行为准则。
–例子:医生在治疗病人时应该遵守医德,不得越轨利用患者的信息谋取私利。
•名词3:学术不端
–解释:学术不端是指在学术界违背诚信原则、窃取他人成果或作弊的行为。
–例子:学生在考试中抄袭他人作品就属于学术不端的行为。
•名词4:职务侵占
–解释:职务侵占是指占有或使用他人职务权力,行使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例子:公务员利用职务侵占公款就是一种职务侵占行为。
•名词5:离职劝退
–解释:离职劝退是指企业或组织通过某些手段,使员工自愿离职的行为。
–例子:公司经营不善,为了降低成本,采取离职劝退的方式减少员工数量。
•名词6:权力寻租
–解释:权力寻租是指以权谋私,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的行为。
–例子:政府官员利用权力寻租,向企业收取贿赂以谋取私利。
•名词7:数据泄露
–解释:数据泄露是指未经授权或无意间将机密、敏感信息公之于众的行为。
–例子:一家公司的客户数据因网络攻击而泄露,导致客户的个人信息被公开。
以上所列举的名词都与越轨行为有关,它们违背了正常的行为准
则和道德规范,可能对个人、组织或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在各个领域,我们都应该努力遵守正当的规范和准则,避免越轨行为的发生。
越轨名词解释越轨•定义:越轨是指行为或行事方式不符合某种规范、准则或道德标准的行为。
名词解释1.道德: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遵循的准则和规范,反映了社会成员对正确与错误、善与恶的认同。
–例子:在工作场所,道德规范要求员工不得随意泄露公司的商业机密,否则就属于越轨行为。
2.规范:指针对某一特定行为或领域的制定的准则和标准,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指导。
–例子:在学术界,研究者应当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不得虚构研究数据,否则将被视为越轨。
3.职业道德:特指某一职业所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帮助职业成员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信誉。
–例子:在医疗行业,医生必须按照职业道德规范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非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否则将被认为是越轨行为。
4.伦理:是对人生理想、价值观和人类行为的研究和判断,指人们对于善恶、正义与非正义的观念和行为的评定。
–例子:在军队中,军人必须遵守军事伦理规范,不得参与违反道德和伦理的行为。
5.社会规范:是指一个社会或群体中共同认可的行为规约,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凝聚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观。
–例子:在公交车上,有明确规定应当为有特殊需要的人让座,不遵守规范的行为被视为越轨。
6.职业范畴:指特定职业领域内适用的行为准则,旨在规范特定职业成员在工作中的行为规范。
–例子:律师在代理案件时应当遵循律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否则将属于越轨行为。
7.道德沦丧:指个人或群体因为种种因素导致道德价值观的丧失,不再遵循原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例子:某些公司违法违规、欺诈消费者或虚假宣传,其行为被认为是道德沦丧的表现,属于越轨行为。
结论越轨行为在不同领域和社会对其有各种各样的定义和范围。
无论在个人生活中还是职业领域中,遵守道德和规范准则是维护社会和谐和个人形象的基本要求。
对于每个参与社会的人来说,理解和遵守相关的道德规范是重要的,而违反这些规范将会导致越轨行为的发生。
越轨的行为
越轨的行为是指个人或团体违反社会规范、法律、道德准则等行为,其特点包括违法性、违规性、社会危害性等。
越轨行为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盗窃、暴力犯罪、欺诈等,这些行为都对社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
越轨的行为在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越轨的行为可以帮助社会起到警示作用,提醒人们遵守法律和道德准则。
其次,越轨的行为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因为一些越轨的行为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公平现象,从而促使社会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
此外,越轨的行为也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利益,从而激发他们争取自身权益的动力。
然而,越轨的行为也存在着许多负面影响。
越轨的行为会对社会造成财产和生命安全的威胁,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越轨的行为也会破坏社会公信力和信任感,导致社会出现互不信任的局面。
最后,越轨的行为也会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使其陷入违法犯罪的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越轨的行为在社会中具有双重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社会越轨是指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有积极性、消极性、中性三种不同类型。
其中积极性社会越轨是对社会发展起积极进步作用的越轨行为。
这种社会越轨是打破因循守旧、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
社会越轨-定义
社会越轨是指越轨行为,或称社会越轨、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1)越轨行为具有相对性,即它总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才成为越轨行为。
某一社会或群体中的越轨行为,在另一社会或群体中可能是正常或正当行为。
(2)越轨行为是多数人所不赞成的行为。
任何社会或群体的大多数成员在其一生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发生某种越轨行为。
但是,只要人们不一再重复此种行为,就不会被视为越轨行为者。
(3)越轨行为不完全等同于社会问题。
只有当某种越轨行为频繁地发生且对社会造成危害,使相当数量的人受到威胁时,才会转化为社会问题。
(4)行为越轨的程度以及此种行为受到惩罚的程度取决于该种行为所触犯的规范的重要性,即取决于该规范在维系社会与群体上所处的地位。
当越轨行为触犯到与社会及其统治者生死攸关的规范时,其越轨程度与所受惩罚必然严
社会越轨-特征
从社会控制的本质看,它具有普遍性与阶级性;从社会控制的方式看,它具有统一性与强制性;从社会控制的作用及其过程看,它具有多重性与闭还性。
美国社会学家E.A.罗斯在1901年出版的《社会控制》一书中首次且是最早从社会学意义上使用“社会控制”一词。
在他看来,社会控制是指社会对人的动物本性的控制,限制人们发生不利于社会的行为。
社会控制可包括三类:(1)对于意志的社会控制;(2)对于情感的社会控制;(3)对于判断的社会控制。
自从罗斯提出社会控制这一概念以来,社会控制成为社会学的一个重要领域。
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泛指对一切社会行为的控制;狭义的社会控制,特指对偏离行为或越轨行为的控制。
社会控制是指社会或社会组织利用各种手段来影响社会成员以便其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的全部过程。
一般意义上的社会控制不仅包括对社会成员的约束、批评、监督和制裁等手段,还包括帮助、支持、指导、教育等积极的影响过程。
社会越轨-社会理解
第一,越轨行为的特点是偏离社会正常的生活方式,但并非所有偏离社会正常生活方式的行为都是越轨行为。
第二,越轨行为通常会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但并非总是这样;
第三,对越轨行为的理解还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文化的差异性与历史变迁性);
第四,界定越轨行为时还要考虑越轨行为产生的环境条件;
第五,越轨行为的内涵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第六,越轨行为未必就是坏的和不可接受的行为;
第七,越轨行为并非总是自愿的;
第八,越轨行为未必是犯罪行为;
第九,越轨行为,虽不被赞同,却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
第十,越轨可以是个人干的,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所为。
社会越轨-理论解释
1、生物学解释:生物学解释即把人类生物、生理方面的特征作为社会越轨的原因。
该理论认为社会越轨是由于人的体质中的生理缺陷造成的。
2、心理学解释:任何个人行为都是个人的需求与自我控制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人有各种需求并试图得到满足;另一方面,生活于社会中的个人又应实现自我控制,使满足需求的方式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
当个人需求的力量过于强大,而自我控制的力量又过于弱小时,就容易出现越轨行为。
自我控制力弱小有多种原因,如没有经过良好的社会化、个人的人格具有严重缺陷,以及心理失调等等。
3、社会学解释:越轨行为的发生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不可分的。
首先,社会上存在着不同的种族、民族、集团、阶级、阶层等等,它们常有着不同的、有些甚至是根本对立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
在此情况下,违反规范的行为是不可避免的。
在存在着阶级冲突的社会中,统治阶级总是将那些触犯其自身利益与价值观的行为定为越轨行为,并以此作为社会控制的对象。
其次,当社会急剧变迁时,旧的行为规范已不适
用,或受到怀疑,而新的规范又没有建立起来或还未被人们广泛接受,人们失去了行为规则,便发生一系列越轨行为。
社会急剧变迁还造成社会文化的各个部分发展不平衡,出现差距,这也是导致越轨行为的重要原因。
再次,有关阻碍人们采取遵从行为的其他社会因素,也为越轨行为提供了机会或条件。
如社会控制力降低、遵从行为未受到鼓励、越轨行为未受到惩罚、制度不健全等,均可导致越轨行为的产生。
社会越轨-类型与要素
社会学家按照不同的标准,把它区分为不同的类型:①根据社会控制有无明文规定分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
②按使用奖励手段还是惩罚手段分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
③按使用强制手段和非强制手段分硬控制和软控制。
④按控制是否依靠外部力量分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
越轨行为的类型主要有:①不适当行为。
指违反特定场合的特定管理规则,但对社会并无重要损害的行为。
此种行为虽会引起众人的不满,但通常不会受到正式惩罚。
②异常行为。
多指因精神疾病、心理变态导致的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③自毁行为,即违反社会规范的自我毁坏或自我毁灭的行为,诸如吸毒、酗酒、自杀等。
④不道德行为。
指违反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准则的行为,此种行为通常会受到舆论的谴责。
⑤反社会行为。
指对他人与社会造成损害以至造成严重破坏的行为。
⑥犯罪行为。
指违反刑事法规而应受刑事处罚的行为,它与反社会行为同属最严重的越轨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反社会行为都构成犯罪行为,只有那些触犯刑法的反社会行为才是犯罪。
社会控制的四要素:(1)实施社会控制的主体主要是社会组织;(2)社会控制的对象是社会行为;(3)社会控制的手段是社会规范;(4)社会控制的手段是奖惩措施。
社会越轨-控制功能
1、正向功能:(1)越轨有助于澄清并定义社会规范;(2)越轨能增进群体的团结;(3)越轨有益于社会进步;(4)越轨促使人们更愿意遵从。
2、负向功能(1)如果越轨广泛流传,就可能弱化人们遵从的动机;(2)越轨使生活不可预知并充满危险;(3)越轨破坏人们的相互信任;(4)越轨破坏人们的正常联系。
社会问题: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阻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社会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越轨:指社会成员偏离或违反现存的社会规范的行为。
区别:社会问题具有集群性,越轨则可以表现为个体特殊性和集群性越轨不等同于社会问题,只有当某种越轨行为频繁地发生且对社会造成危害,使相当数量的人受到威胁时,才会转化为社会问题
越轨有消极社会越轨(种对社会共同生活和社会发展起消极妨碍作用的越轨行为),中性社会越轨(一种对社会共同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十分明显的和积极社会越轨(一种对社会发展起积极进步作用的越轨行为)之分。
而社会问题则已经干扰了社会运行的正常秩序。
联系:越轨行为发展到一定程度(即影响到社会发展和运行时)往往形成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