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保健功能配方文献审评要点
- 格式:docx
- 大小:16.46 KB
- 文档页数:5
保健食品审评规定一、引言保健食品是一类以维持和促进人体健康为目的,在特定情况下补充人体所需营养素或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食品。
考虑到保健食品的特殊属性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了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各国纷纷引入了保健食品审评规定。
本文将重点介绍保健食品审评规定的相关要求。
二、审评机构保健食品审评是由专门的审评机构负责的,该机构通常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或相关行业组织设立。
审评机构必须具备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依法依规进行评价和审核。
审评机构应该对保健食品的成分、功效、安全性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向相关部门提供专业的建议。
三、审评要求1.成分评估:审评机构要对保健食品的成分进行评估,包括成分的来源、含量以及稳定性等。
成分评估应基于现有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确保成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功效评估:保健食品的功效是其推广和销售的关键。
审评机构要对保健食品的声称功效进行评估,确保其符合实际,并具备科学的依据。
功效评估可以通过实验研究、临床试验等方式进行,以验证保健食品的效果。
3.安全性评估:保健食品的安全性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审评机构要对保健食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成分的毒性、副作用等。
安全性评估需要综合考虑食品的使用剂量、使用人群以及长期使用的风险等因素。
4.标签和宣传材料审核:标签和宣传材料是保健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审评机构要对保健食品的标签和宣传材料进行审核,确保其内容真实、准确、科学。
5.生产工艺评估:生产工艺直接关系到保健食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审评机构要对保健食品的生产工艺进行评估,确保生产过程符合相关的卫生、安全和质量管理要求。
四、审评流程保健食品审评通常包括申请、评估、审批和监管等阶段。
1.申请阶段:申请人需向审评机构提交保健食品的相关资料,包括成分、功效、安全性等信息。
申请人还需提供相关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报告。
2.评估阶段:审评机构对申请资料进行评估,依据规定的要求进行成分评估、功效评估、安全性评估等。
附件1保健食品新功能产品申报与审评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一条根据《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为规范保健食品新功能产品申报与审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保健食品新功能是指拟申请的保健功能不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现行保健功能范围内,且与现行保健功能名称及其功能学评价方法有本质区别的保健功能。
第三条保健食品新功能应当符合以下基本原则:(一)以调节机体功能、改善机体健康状态或降低疾病发生风险为目的,不得代替药物治疗作用或与药物治疗作用混淆。
(二)有充分的科学文献支持和试验验证,并被公认或普遍接受。
(三)具有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判定标准。
(四)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四条鼓励以传统养生保健理论为指导的新功能产品的研发和申报。
第五条保健食品新功能产品所使用的原料和辅料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六条保健食品新功能研发应当以产品为依托,符合保健食品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以及新产品研发的有关要求。
第七条申请人开展人体试食试验前,受试的研发产品应当已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的检验机构的安全性评价,并符合食品安全、医学伦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八条申请人完成保健食品新功能产品研发工作后,应当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若研发阶段所用受试样品经过省局封样,并与注册检验时功能评价试验所用样品批号一致,其研发阶段安全性毒理学试验报告可以代替注册试验的安全性毒理学试验报告。
第九条参与保健食品新功能产品研发工作的检验机构不得承担该产品的检验工作。
第十条保健食品新功能应当单独申报。
第十一条保健食品新功能产品注册申请应当符合《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新产品注册的有关规定。
一个产品只能申报一个保健食品新功能。
第十二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受理服务中心对申报资料进行形式审查,符合要求的及时送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审评中心,同时将产品信息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司。
保健食品标准和功能评价方法保健食品是指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通过科学的标准和评价方法,能够帮助人们维持健康和预防疾病。
本文将介绍保健食品标准的制定和功能的评价方法,以帮助读者了解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食品。
一、保健食品标准的制定1.1 保健食品的定义保健食品属于食品范畴,其定义是指含有某些保健功能成分,通过合理使用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对人体发挥特定保健功能的一种食品。
保健食品旨在满足特定的营养需求,维持人体生理机能的平衡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1.2 标准的制定过程(1)立项:由国家相关部门确定保健食品标准的立项,明确需要制定的标准的具体项目。
(2)专家论证:组织相关专家对保健食品的标准进行论证和研究,确定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征求意见:将制定的初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吸收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以确保标准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4)修订完善:根据专家和公众的反馈意见,对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标准符合科学要求和实际需求。
(5)发布实施:经过多个环节的论证和修订,标准最终经国家有关部门发布,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二、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方法2.1 常见的保健食品功能保健食品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抗氧化、调节血糖、降低血脂、增强免疫力等。
根据个体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食品可以优化健康效果。
2.2 评价方法的选择针对不同的保健食品功能,有相应的评价方法来进行测试和验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方法:(1)实验证据:通过设计实验并进行数据收集,证明保健食品在特定功能方面的效果。
例如,对于降低血脂功能的保健食品,可以通过实验测试其对实验动物血脂的影响。
(2)人群调查:通过对人群进行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在使用某种保健食品后的健康状况,从而评价保健食品的功能效果。
例如,调查使用抗氧化功能保健食品的人群,探讨他们对抗衰老效果的感受。
(3)临床试验:通过临床实验来评价保健食品的功能效果。
临床试验需要遵循科学的研究设计和伦理规范,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铬(Cr3+)能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并影响脂肪代谢,在保健食品中,主要用于营养素补充剂和辅助降血糖产品。
在营养素补充剂中,当适宜人群为成人时,铬(Cr3+)的每日推荐摄入量为15~150μg,如果适宜人群为孕妇、乳母以及18岁以下人群时,每日推荐摄入量应控制在我国该人群铬的推荐摄入量(RNIs或AIs)的1/3~2/3水平。
在辅助降血糖产品中,铬(Cr3+)的每日最大食用量可以超过150μg,但由于过高的摄入铬存在肾损伤等潜在风险,目前在保健食品审评中掌握的原则是,铬的每日推荐食用量不宜超过250μg。
在营养素补充剂中,当适宜人群为成人时,硒的每日推荐摄入量为15~100μg,如果适宜人群为孕妇、乳母以及18岁以下人群时,每日推荐摄入量应控制在我国该人群硒的推荐摄入量(RNIs或AIs)的1/3~2/3水平。
硒摄入过多可致中毒,对人体的慢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头发和指甲的病变。
许多国家平衡试验证实,人体每日硒的需要量约为9~80μg,美国科学院FNB提出每日摄入50~200μg的硒是安全的。
但考虑到膳食中硒的摄入及食用安全问题,在申报功能的保健食品中,硒的每日用量应控制50~80μg,最高不宜超过100μg。
保健食品对中药类原料的用量一般审评原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记载为主,其用量建议应在《药典》记载药物的常用量1/2-1/3范围内(与汤剂、丸剂相比,提取后可以增效,故减少使用剂量)。
性味偏烈的动植物物品用量原则上不应超过国家相关标准规定下限剂量的1/2;性味平和的动植物物品用量不宜超过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上限剂量。
超过上述计量应提供食用剂量的安全依据。
EDTA-铁钠是一种强螯合剂,在体内可络合其它二价阳离子,并对二价阳离子依存酶具有干扰作用, EDTA-铁钠与中药配伍也缺少科学文献依据支持。
根据现有资料,保健食品评审专家对其食用安全性尚有争议。
因此目前申报此类产品应注意:1、EDTA-铁不宜作为营养素补充剂铁的来源;2、申报功能:以EDTA-铁为原料的保健食品,申报的保健功能暂限定为促进排铅和改善营养性贫血;3、用量:参考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的规定,成人EDTA -铁的每日食用量不超过92mg(折算成铁为12 mg),少年儿童减半;4、鉴于EDTA-铁与中药配伍的机理不清,原则上不提倡二者配伍(阿胶、红枣等具有补血功能的原料除外)。
保健食品新功能产品申报与审评规定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对于维护健康、调节生理功能、预防疾病具有一定作用。
为确保保健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保健食品新功能产品申报与审评规定。
本文将对这一规定进行详细介绍。
保健食品新功能产品申报与审评规定是根据《食品安全法》,结合国内外相关认证和标准制定的。
目的是规范保健食品新功能产品的开发和上市,确保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该规定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商业化生产、销售的保健食品新功能产品。
首先,保健食品新功能产品的申报要求。
申报材料包括产品研制记录、功能研究资料、安全性评估报告等。
其中,产品研制记录要包括研制目的、方法、结果等内容;功能研究资料要包括理论依据、试验设计、结果分析等内容;安全性评估报告要包括对原材料、工艺流程、使用效果等方面的评估报告。
申报材料需要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确保新功能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保健食品新功能产品的审评程序。
审评程序主要包括初审、专家评审和决策审议三个环节。
初审主要对申报材料进行资料完整性和准确性的审核。
专家评审则由相应领域的专家组成,对申报材料进行科学评估和技术审查,评估产品研发过程、功能研究资料和安全性评估报告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决策审议阶段由相关部门进行综合考虑,根据专家评审的结果和其他相关因素做出审评结论。
审评流程要公开透明,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综上所述,保健食品新功能产品申报与审评规定旨在规范保健食品新功能产品的开发和上市流程,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申报要求包括提供真实准确的申报材料,审评程序包括初审、专家评审和决策审议三个环节,审评标准包括科学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这一规定的实施,可以提升保健食品新功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保健食品选择。
保健食品注册审评审批工作细则(2016年版)目录1.总则 (4)1.1制定依据 (4)1.2适用范围 (4)1.3工作原则 (4)2.注册受理 (4)2.1材料审查 (4)2.1.1国产新产品注册申请材料 (4)2.1.2国产产品延续注册申请材料 (9)2.1.3国产产品变更注册申请材料 (10)2.1.4国产产品转让技术注册申请材料 (13)2.1.5证书补发申请材料 (13)2.1.6进口产品注册申请材料 (14)2.2材料补正 (15)2.3材料受理 (15)2.4材料移交 (16)3.技术审评 (16)3.1组织专家审查组 (16)3.1.1专家审查组的组成 (16)3.1.2专家审查组工作模式 (17)3.2组织合组讨论会 (17)3.2.1合组讨论会的组成 (17)3.2.2合组讨论会工作模式 (18)3.3组织专家论证会 (18)3.3.1专家论证会的组成 (18)3.3.2专家论证会工作模式 (18)3.4安全性审评 (19)3.4.1安全性专家审查组审评职责 (19)3.4.2产品安全性审评内容 (19)3.5保健功能审评 (22)3.5.1保健功能专家审查组审评职责 (22)3.5.2产品保健功能审评内容 (23)3.6生产工艺审评 (26)3.6.1工艺专家审查组审评职责 (26)3.6.2生产工艺审评内容 (26)3.7产品技术要求审评 (28)3.7.1产品技术要求专家审查组审评职责 (28)3.7.2产品技术要求审评内容 (28)3.8专家审查组审评报告审核及异议处理 (31)3.9现场核查和复核检验 (33)3.10补充材料、延续注册、转让技术、变更注册、证书补发等申请的审评 (33)3.10.1增加保健功能变更注册 (33)3.10.2补充材料、延续注册、转让技术、变更注册(增加保健功能除外)、证书补发等申请 (34)3.11综合技术审评结论及建议 (36)3.12技术审评建议判定原则 (36)3.13审评时限 (39)3.14沟通交流 (39)4.行政审查、证书制作及信息公开 (39)4.1行政审查 (39)4.2证书制作 (40)4.3信息公开 (40)保健食品注册审评审批工作细则(2016年版)1.总则1.1制定依据为规范保健食品注册审评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细则。
保健食品技术审评要点1. 原料安全性评估:对所用的原料进行安全性评估,包括原料来源、采购渠道,以及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
重点考察原料是否存在安全问题,如有毒物质、农药残留等。
2. 功能成分的可行性评估:评估保健食品中所宣称的功能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等)的来源和配比是否科学可靠,以及其对人体的预期效果是否可行。
3. 技术配方合理性评估:评估保健食品的制备工艺和技术配方,包括原料配比、工艺步骤、加工条件等,确保其合理性和可行性,达到预期的保健效果。
4. 安全性评估:考察保健食品的安全性,包括其成分是否达标、是否添加了违禁物质或添加剂,是否存在过敏原、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还要评估其对特定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是否安全,是否会引起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5. 可行性和有效性评估:评估保健食品所宣称的保健效果是否经过科学验证,并能够保证其在人体内的吸收、利用和排泄。
重点考察其对目标人群(如需要补充某种营养素的人群)的效果是否可行、有效。
6. 检测与质量控制:检查保健食品的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可追溯性。
重点考察原料和成品的检测指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7. 标签和宣传材料审查:审查保健食品的标签和宣传材料,包括产品名称、成分表、功能宣称等,确保其准确性、合法性和规范性。
重点考察是否存在虚假宣传、夸大效果等不符合规定的问题。
8. 生产设施与卫生条件:评估保健食品的生产设施和卫生条件,包括生产车间、设备、人员卫生等,确保产品的生产过程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以及能够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以上所述的保健食品技术审评要点为一般性指导,具体审评要点还需根据不同类型的保健食品和国家相关法规进行适当调整。
保健食品功能审评细则(最新版)保健功能审评1保健功能专家审查组审评职责1.1保健功能审查组配方专家审评职责(1)对配方主要原料功能依据、其他原料的配伍必要性、配方配伍用量及其理论依据和文献依据等保健功能论证报告相关内容进行审评;(2)对产品功能声称、产品配方、商标名、通用名以及标签说明书样稿拟定的原料、辅料、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食用方法和食用量等进行审评。
1.2保健功能审查组功能专家审评职责(1)对产品的保健功能评价试验材料、人群食用评价材料、保健功能论证报告等相关内容进行审评;(2)对标签说明书样稿拟定的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食用方法和食用量等进行审评;(3)保健功能动物试验使用非定型样品,人群食用评价试验使用与保健功能动物试验、安全性评价试验不同批次样品的,对样品的试制现场核查提出建议。
1.3保健功能审查组工艺专家审评职责研判产品和原料的生产工艺、物质基础、食用方法和食用量、剂型、规格等与产品的功能依据是否相符。
2产品保健功能审评内容2.1保健功能论证报告(1)产品配方原料应具有明确的使用目的。
配方主要原料具有功能作用的科学依据应充足,其余原料的配伍必要性应明确。
以经简单加工的普通食品为原料的,应提供充足的国内外实验性科学文献依据,重点明确所用原料的功效成分和含量以及量效关系。
(2)产品组方原理应明确清晰,产品配伍及用量具有声称功能的理论依据及文献依据应充足,配伍使用应有助于协同发挥保健功能。
(3)根据产品配方配伍及用量具有申报功能的科学依据、保健功能评价试验材料、人群食用评价材料等,确定产品配方、产品标签说明书拟定的原料、辅料、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保健功能、食用方法和食用量等的合理性。
2.2 保健功能评价试验材料和人群食用评价材料的样品来源、检测项目、试验操作和结论等,应符合相关规定。
试验或检验涉及的程序、方法、样品、报告等,应符合以下要求:(1)进行保健功能人体试食试验之前,应当先完成必要的安全性评价试验、动物功能试验、卫生学试验。
保健食品保健功能配方文献审评要点保健功能论证报告中配方及文献部分的技术审评内容,主要涵盖产品配方原料使用目的、组方原理、配方配伍及用量具有声称功能的科学依据。
配方及文献的研究是拟开发保健食品在声称功能方面的研究基础,是结合功能评价试验结果综合判断保健食品功能评价及标签标识相关内容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
根据《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注册审评审批细则(2016年版)》及相关规定,制定本技术审评要点。
一、文献依据的相关要求(一)文献依据的范围1.国内外政府机构、权威机构或组织发布的法规、标准、指南、专论等;2. 我国传统中医药古籍记述;3. 国家统编规划教材、专业著作、学术年鉴等;4. 国内核心期刊或国际专业期刊正式发表的科研论文、专家论著及系统综述类文献。
(二)文献依据的质量要求1.文献依据应具有专业性,研究质量可靠、研究数据可信。
2. 国内外政府机构、权威机构或组织发布的文献依据、国家统编规划教材、专业著作、学术年鉴等文献依据在专业领域应具有行业、学术权威性和广泛共识性,文献中原料相关作用的表述应与声称功能具有能够证实的相关性。
3. 我国传统中医药经典古籍类文献依据中对原料相关作用的表述与声称功能具有相关性。
4. 文献依据中原料组成与产品原料相符,主要成分、主要工艺等信息与产品原料具有相关性,使用提取物的应明确其相当于原始物料的量。
5. 文献依据出处应明确,法规、标准等文献依据应提供查询方式等溯源性信息。
6. 实验性科研论文类文献依据中受试人群或动物模型、研究设计、试验指标等应与声称的功能及适宜人群相对应,试验结果及统计分析合理,试验结论明确,试验剂量能支持原料用量具有声称功能作用。
7. 以非经口方式给与受试物的实验及体外实验的论文不作为直接支持保健食品配方原料具有声称功能的科学依据。
二、产品配方原料文献及论述要求(一)明确原料的使用目的按照主要原料具有声称功能作用、其余原料具有配伍必要性的原则明确原料的使用目的。
保健食品再注册审评要点
以下是 6 条关于“保健食品再注册审评要点”的内容:
1. 嘿,你知道保健食品再注册审评要点里,配方得有多重要不?这就好比盖房子,配方就是那个根基呀!比如一款增强免疫力的保健食品,要是配方不合理,那还怎么起到效果呢?所以配方一定要科学合理,可别小看了这点哟!
2. 哎呀呀,审查生产工艺也是很关键的呢!就像做菜一样,步骤错了味道就不对啦!像某些保健品的制作工艺,如果不严谨,怎么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呢?工艺得精益求精啊,大家说对吧!
3. 哇哦,标签和说明书可不能马虎呀!这就像是给产品的一个自我介绍,得清晰明确啊!如果标签写得不清不楚,谁知道该怎么吃、有啥禁忌,那不是坑人嘛!比如某款鱼油产品,就得把含量、适用人群写明白呀,对不?
4. 食品安全指标这一块那可是重中之重啊!这不就好比走钢丝,必须稳稳当当的呀!要是这方面出了问题,那可是大麻烦啦!像重金属含量、细菌指标等,都得达标才行呢,大家可别不当回事儿啊!
5. 还有功效成分的检测呀,这可不能含糊!如同考核学生成绩一样,得准确真实!不然怎么知道这保健食品到底有没有效呢?例如某款补钙的产品,钙的含量得实实在在测出来呀!
6. 稳定性研究也超级重要的呀!可以把它想象成汽车的耐久性,得经得住时间考验呀!如果产品今天好明天坏的,谁还敢买呀?像某些需要长期保存的保健品,稳定性可得做好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保健食品再注册审评要点每一条都很重要,都得认真对待,这样才能保障我们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呀!。
保健食品保健功能配方文献审评要点
保健功能论证报告中配方及文献部分的技术审评内容,主要涵盖产品配方原料使用目的、组方原理、配方配伍及用量具有声称功能的科学依据。
配方及文献的研究是拟开发保健食品在声称功能方面的研究基础,是结合功能评价试验结果综合判断保健食品功能评价及标签标识相关内容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
根据《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注册审评审批细则(2016年版)》及相关规定,制定本技术审评要点。
一、文献依据的相关要求
(一)文献依据的范围
1.国内外政府机构、权威机构或组织发布的法规、标准、指南、专论等;
2. 我国传统中医药古籍记述;
3. 国家统编规划教材、专业著作、学术年鉴等;
4. 国内核心期刊或国际专业期刊正式发表的科研论文、专家论著及系统综述类文献。
(二)文献依据的质量要求
1.文献依据应具有专业性,研究质量可靠、研究数据可信。
2. 国内外政府机构、权威机构或组织发布的文献依据、国家统编规划教材、专业著作、学术年鉴等文献依据在专业领域应具有行业、学术权威性和广泛共识性,文献中原料相关作用的表述应与声称功能具有能够证实的相关性。
3. 我国传统中医药经典古籍类文献依据中对原料相关作用的表述与声称功能具有相关性。
4. 文献依据中原料组成与产品原料相符,主要成分、主要工艺等信息与产品原料具有相关性,使用提取物的应明确其相当于原始物料的量。
5. 文献依据出处应明确,法规、标准等文献依据应提供查询方式等溯源性信息。
6. 实验性科研论文类文献依据中受试人群或动物模型、研究设计、试验指标等应与声称的功能及适宜人群相对应,试验结果及统计分析合理,试验结论明确,试验剂量能支持原料用量具有声称功能作用。
7. 以非经口方式给与受试物的实验及体外实验的论文不作为直接支持保健食品配方原料具有声称功能的科学依据。
二、产品配方原料文献及论述要求
(一)明确原料的使用目的
按照主要原料具有声称功能作用、其余原料具有配伍必要性的原则明确原料的使用目的。
(二)主要原料具有功能作用的文献依据
主要原料包括单一原料和复配原料,其相关文献依据应支持产品主要原料在使用剂量上具有声称功能。
1.应提供法规、标准、指南、专论、中医药古籍文献记述、科研论文及系统综述类文献依据,客观地反映相关原料的国内外研究、使用现况,并依据所提供的文献综合论述主要原料具有声称功能作用。
2.应提供实验性科研论文或基于实验性科研论文的文献分析和评价报告,此类文献中篇名、首作者、发表刊物、试验受试物、动物或人群模型、试验剂量及相当人体剂量、评价指标、试验结果及结论等信息可以以文献信息汇总表(见附件)形式列出,并依据所提供的文献综合论述其支持主要原料具有声称功能作用的用量,必要时提供可能的膳食摄入量情况。
3.主要原料为经简单加工的普通食品的,还应重点明确原料的功效成分和含量以及量效关系。
提供的原料检验报告、产品试验报告等资料,应明确原料功效成分的具体用量;提供的实验性科研论文,能论证功效成分与声称功能的量效关系。
(三)其余原料配伍必要性文献依据
应提供其余原料与主要原料配伍使用,支持产品具有声称功能的中医药文献记述、科研论文等文献依据,并相应论
述其余原料配伍必要性。
三、产品配方配伍及用量及文献论述要求
(一)配方规范性
配方组成规范、清晰、完整,日用量明确,相关资料应符合《保健食品注册申请服务指南》(2016年版)相关要求,使用提取物的应明确其相当于原始物料的量。
(二)产品组方原理
产品组方原理明确,适宜人群选择合理。
结合适宜人群的研究资料,能充分论述产品拟解决的问题、作用特点和意义。
1.以中医药理论为主指导组方的,应说明组方来源、应用及筛选的依据等情况,对组方的基本配伍原则及各原料作用加以分析,对组方具有拟声称保健功能进行论述。
2.以现代医学、营养学理论为主组方的,应用现代医学、营养学理论,结合相关科学依据对组方具有拟声称保健功能进行论述。
3.应根据配方原料的性质、生产工艺等特点,结合相应理论论述组方具有拟声称保健功能,重点关注配方中既含传统动植物原料又含非传统动植物原料的组方合理性。
4.申报多个声称功能的产品,应论述声称功能关联的科学性、合理性。
(三)产品配方配伍及用量具有声称功能的综述
应对原料、组方原理相关文献依据进行关键性的分析,呈现相关文献依据中的意义及结论,综合论述产品配方配伍及用量具有声称功能。
四、审评结论的判定标准
(一)审评建议为“申请材料符合要求”的,应符合以下要求:
配方材料规范完善并符合规定;配方的文献依据充分支持产品声称功能。
(二)审评建议为“补充材料”的,应符合以下要求:配方的文献依据充分支持产品声称功能,但需要对不涉及保健功能审评建议的申请材料进一步规范完善的。
(三)审评建议为“不予注册”的,应符合以下要求:配方的文献依据内容与保健功能论证报告内容矛盾、不符;配方的文献依据不充足或者内容不完整,无法支持产品声称功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