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 格式:ppt
- 大小:435.50 KB
- 文档页数:21
专题03 密度实验测量的多种方法问题一、常规方法:利用天平,有量筒测密度1.测固体密度固体:【原理】【器材】石块、天平和砝码、量筒、足够多的水和细线【步骤】m(1)先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V(2)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读出量筒示数1V (3)用细线系住石块,将其浸没在水中(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的固体可采用针压法或坠物法),读出量筒示数2表达式:【实验记录表格】2.测液体密度:【原理】【器材】待测液体、量筒、烧杯、天平和砝码【步骤】 (1)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烧杯和液体质量1m(2)把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读出示数V(3)用天平测得烧杯中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2m表达式:【实验记录表格】二、等体积替代法:有天平,无量筒1.测固体密度【原理】【器材】石块、烧杯、天平和砝码、足够多的水、足够长的细线 m1V m 2【步骤】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待测固体的质量0m(2)将烧杯中盛满水,用天平测得烧杯和水的质量1m(3)用细线系住石块,使其浸没在烧杯中,待液体溢出后,用天平测得此时烧杯总质量2m表达式:2.测液体密度【原理】【器材】烧杯、足够多的水,足够多的待测液体、天平和砝码【步骤】(1)用调整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0m(2)将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得烧杯和水质量为1m(3)将烧杯中的水倒掉,然后在烧杯中装满待测液体,测得此时烧杯和液体的质量为2m表达式:m 0m 1m201m 2三、有量筒,无天平1.测固体密度A.一漂一沉法【器材】量筒、待测试管,足够多的水【步骤】(1)在量筒内装有适量的水,读出量筒示数1V(2)将试管开口向上放入量筒,使其漂浮在水面上,此时读出量筒示数2V(3)使试管沉底,没入水中,读取量筒示数3V表达式:B.曹冲称象法【器材】水槽、烧杯、量筒、足够多的水和细线、金属球、笔或橡皮筋V1V 2V3【步骤】(1)用细线系住金属球,将其放入烧杯内,然后烧杯放入盛有水的水槽内,用笔在烧杯上标记出液面。
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的实验原理一、实验目的掌握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体积的方法。
学会正确读取量筒的刻度。
利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学习通过实验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实验器材天平与砝码、量筒(或量杯)、石块、玻璃杯、水、盐水、细线。
三、实验原理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表示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密度的计算公式为:ρ= m / V其中,ρ代表密度,m 代表质量,V 代表体积。
四、实验步骤与操作检查器材:确保所有器材齐全且完好无损。
调节天平:确保天平平衡,以便准确测量质量。
测量石块质量:使用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m。
测量石块体积: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1。
用细线将石块系好,完全浸没入水中,记录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
计算石块的体积V = V2 - V1。
计算石块密度:使用公式ρ= m / V 计算石块的密度。
测量盐水密度:在玻璃杯中盛适量的水,并测量其总质量m。
将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记录盐水的体积V。
测量玻璃杯与剩余盐水的质量m2。
计算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 = m1 - m2。
使用公式ρ= m / V 计算盐水的密度。
整理器材:将使用过的器材整理归位。
五、实验注意事项在测量过程中,要确保天平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读取量筒刻度时,视线应与液面保持水平,以减少误差。
在测量盐水密度时,要确保倒入量筒中的盐水量足够,以便准确测量其体积和质量。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整理器材,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六、实验意义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还能够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同时,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步骤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和实验能力。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实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培养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密度的测定a. 实验原理:密度= 质量/ 体积b. 实验步骤:(1) 调节天平平衡,测量固体质量m。
(2) 将固体放入量筒中,测量固体体积V。
(3) 计算固体密度ρ= m / V。
2. 液体密度的测定a. 实验原理:密度= 质量/ 体积b. 实验步骤:(1) 调节天平平衡,测量液体质量m。
(2) 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量液体体积V。
(3) 计算液体密度ρ= m / V。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定方法。
2. 教学难点:天平的使用和量筒的读数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固体和液体样品。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实际例子,引出测定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意义。
2. 理论讲解:讲解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实验原理。
3.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密度。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固体和液体样品的数据。
5. 数据处理: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固体和液体密度。
6. 结果分析: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
7.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实验要点,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8.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密度计算和实验报告的作业。
9. 课堂小结:教师点评本节课的实验情况,学生分享实验心得。
10. 拓展活动:学生进行密度相关的课外实验或研究。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定方法。
2.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结合信息技术,利用PPT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专题01.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共12道题)1.(2022四川乐山)物理实验小组为了测量小物块的密度,进行了以下操作:(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______(选填“左”或“右”)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线右侧(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托盘天平平衡;(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物块的质量,所用砝码和游码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小物块的质量为______g;(3)如图丙所示量筒中水的体积是______mL,用细绳系住小物块沉入水中,待完全浸没后量筒中液面上升至80mL处,则小物块的体积为_______cm3;(4)通过上述数据可求得小物块的密度为______g/cm3;(5)小红同学在整理器材时发现右盘中砝码有一个缺了一角,该情况会对测量结果造成一定误差,导致所测密度值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2022青海省)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某兴趣小组想测一测橡皮擦的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
(1)实验原理是_____。
(2)将天平放在_____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3)将橡皮擦放在左盘,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游码的位置和所加砝码如图所示,则该橡皮擦的质量是_____g;(4)利用量筒和水测出橡皮擦的体积为12cm3,可求出该橡皮擦的密度是_____g/cm3;(5)若先用量筒和水测出橡皮擦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出橡皮擦的质量,这样测出的密度将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 (2022山西)山西竹叶青酒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草本健康酒,它以汾酒为基酒,配以名贵药材加工而成。
有同学认为竹叶青酒与酒精的密度相同。
是这样吗?于是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进行测量与判断。
(1)把天平放到_____,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_____处,调节_____使横梁平衡。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实验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加深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密度的测定2. 液体密度的测定3. 密度公式的应用4.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定方法,密度公式的应用,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2. 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固体和液体样品、砝码、记录本等。
2. 教学软件:实验操作视频、PPT等。
3. 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相关学术论文、实验数据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定方法,并进行实验演示。
3.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将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得出结论。
5. 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心得体会。
6. 总结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总结实验要点。
七、实验步骤:1. 测定固体密度:(1)调节天平平衡,记录天平读数。
(2)将固体样品放入天平托盘,记录天平读数。
(3)计算固体样品的质量。
(4)将固体样品放入量筒,记录液面初始位置。
(5)向量筒中加水,记录液面末位置。
(6)计算固体样品的体积。
(7)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固体样品的密度。
2. 测定液体密度:(1)调节天平平衡,记录天平读数。
(2)将液体样品倒入量筒,记录液面初始位置。
(3)向量筒中加水,记录液面末位置。
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姓名:___________同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或固体的密度。
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含砝码)、细线、水、量筒、正方体铝块、刻度尺和石块。
三、实验原理:用托盘天平测出待测物体的质量,用刻度尺或量筒测出待测物体的体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求出待测物体的密度。
四、实验主要步骤:
(一)测水的密度
(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2)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
(二)测铝块的密度
六、实验分析:
七、思考:
如果被测物体漂浮于水中,怎样用量筒测量它的体积呢?。
《实验: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2、会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进一步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1、测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和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一起来回顾一下:(展示课件)师(读出):1、下面是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几个步骤:A、调节横梁平衡B、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C、把游码放在零刻度线位置D、把物体放在左盘E、在右盘内放入砝码或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F、把砝码放回砝码盒G、记录称量结果正确的顺序应该是B C A D E G F 。
师:认真阅读仔细思考,看谁最先排列出来,生:B C A D E G F师:回答的非常好师:根据这道题能不能简单总结一下天平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呢?生:①调节前,游码归零②左物右码③用镊子夹取砝码④m物=m砝+m游师(读):2、如图是测量一个苹果质量时天平上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示数,则该苹果质量为g.生:181.4g师:读数时应该注意什么?生:m物=m砝+m游,游码应读左侧所对刻度线。
师:很好,天平会读数了,那量筒示数怎么读呢?3、如图,甲图中液体的体积是,生:30ml师:放入不规则石块后,石块和液体的总体积是多少?生:36ml师:则石块的体积是 。
生:6cm 3(师:如有回答6ml 时,问,这个回答对吗?为什么?生:ml 是液体体积的单位)二、新课:师:通过这3道题,我们简单复习了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大家还记不记得密度的计算公式?生: 师:依据这个公式,如果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可以算出这种物质的密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板书1)“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一:我们今天的任务是测小石块和小烧杯中的盐水这两种物质的密度,首先来看测石块密度。
(板书2)“一、测ρ石”师:测石块密度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呢?(也就是所依据的公式?)1.原理生: 师:那么这个实验都需要什么器材?(边说边写板书)2.器材 具体的实验步骤是什么?3.步骤 下面两人小组讨论,确定测石块密度实验的具体方案,包括器材、步骤,时间为3分钟。
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掌握测定固体和液体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能力目标1.培养实验能力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应使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根据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进行表格设计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2.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密度的公式以及学习过的知识,如何测定物质的密度. 根据测量出的质量、体积值,运用所学知识求出物质的密度. 德育目标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应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实验时,各种仪器应按合理位置摆放,实验结束后,应整理仪器并归位放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护仪器、爱护学习环境的教育,保证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环境美的教育.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个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是从实验原理、使用仪器、实验步骤的安排,记录数据、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全面地进行实验能力的训练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实验能力有重要的作用.量筒和量杯的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时主要是会认识它们的刻度.所以教材首先要求学生观察量筒和量杯的刻度,认清它们的量程和每小格代表多少立方厘米.对于如何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教材是通过几幅图加以说明的.选择石块作为测量对象,是因为从密度表中查不出它的密度值,石块的形状一般都不规则,必须用量筒或量杯才能测出它的体积,学生测量时会更有兴趣些.教法建议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实验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分析与说明1.关于实验原理实验前可与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来测定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办法和仪器来测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搞清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2.在使用量筒时应注意的问题(1)了解量筒(或量杯)的用途.量筒是实验室里用来测物体体积的仪器.(2)知道量筒的构造,学会判定量筒的最小分度和量程,认识ml表示毫升,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3)量筒一定要放置在水平面上,然后再将液体倒入量筒中.(4)观察量筒里液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液面相平,若液面呈凹形,观察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若液面呈凸形,观察时要以凸形的顶部为准.(5)用量筒(杯)测固体体积的方法叫排液法.在练习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体积时,两次的测量应让同组的两个同学各测一次.如果分组仪器全部是量筒,应给教师准备一个量杯,让学生看到实物.观察量筒时,可就观察问题提问练习.在视线和凹面相平时,教师应做一个示范动作.滴管是学生第一次使用,也应讲清楚如何使用,尤其是要从量筒中取出液体时应怎样做,让学生思考一下,最好找学生示范一下.测出的水的体积不要倒回烧杯中,做下一个实验时用.3.关于实验的操作(1)在测固体的体积时,要让学生弄明白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并把所测得的有关数据填入数据表中,再求出石块的体积和密度.测固体密度最好用烧锅炉的焦炭,选一些大小形状均合适的(体积最好在20~40cm3之间),事先要蘸上腊,以防吸水.如果用石块,一定要求学生用细线栓牢,否则极易砸坏量筒.要讲清用排液法测体积的做法和这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第一,这种物质不能溶于这种液体,若溶于这种液体就要换用其他的液体或想其他的解决办法.第二,这种物质不能吸收这种液体,若吸收也需要换成其它的液体.因此排液法不是万能的.(2)测盐水的密度时,要让学生明白盐水的质量是怎样得到的,需记录哪些数据,并把测得的数据填在数据表中,最后求出盐水密度.测盐水的密度中盐水一定要饱和溶液.如果天平不够精确,系统误差较大,则应考虑换用其他溶液如硫酸铜溶液等4.整个实验过程可有三种处理方法对基础较差的班级可采用一个实验一个实验领着做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实验过程容易控制,但不易于每个同学的个性发展,进度会受些影响.对于中等程度以上的班级可采取先做实验1.练习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体积,然后把以下的实验要求、步骤讲清楚,让各组再进行以下的实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加强个别指导.特别要对实验能力较差的组给予更多的关注,防止这些同学的实验走过场.为此也就有了第三种方法:在实验课前可先培养几名学生骨干,让他们在实验课上当教师的小助手,重点帮助一些实验有困难的同学.5.实验进度的安排因各实验小组的实验水平不同,所以实验进度就不平衡.对实验进度快的组除了加强检查他们的操作与数据外,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实验机会,为此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蜡块,让进度快的组测一下蜡块的密度.对进度慢的组,可把这一问题作为思考题,把实验过程写在实验报告上.6.实验报告关于实验报告,最好是让学生自己写.应有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包括数量和规格)、实验内容及主要步骤、实验数据和结果、还应有实验日期和同组人.条件较好的学校也可统一印制实验报告纸,发给学生使用.实验记录的表格最好让学生参照教材自己设计,教师在这方面也应给予一定的指导.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三、学具教具准备量筒(或量杯)、石块(或烧锅炉的焦炭)、细线、盐水、天平和砝码、烧杯(或玻璃杯)、清水、多媒体演示课件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复习密度的知识,请同学们用中文表述一下密度的公式,并说出用符号表示的公式.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认识到,只要知道了某一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计算出组成这个物体的物质的密度,也可以说只要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求出它的密度.(二)新课教学以上我们分析了根据,只要我们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请同学们考虑一下用什么方法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用天平可以测物体的质量,用量筒可以测物体的体积.如果是一个规则物体除了用量筒可以测量它的体积外,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还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今天我们这个实验是要求同学们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根据以上的分析,请同学们谈一下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这个实验的原理就是密度的公式我们今天的实验是要测定金属块和盐水的密度,请同学们考虑除了被测物体、天平、砝码和量筒外,还需要什么物品. 还需要清水、细线以及装清水和盐水的烧杯.请同学们写出测金属块密度的实验步骤,并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请同学说出实验步骤以及表格中需要记录和需要计算的项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式补充修正,并随时将学生回答的正确结果写在黑板上,最后形成如下内容:1.测金属块的密度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2).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并把测量值填入表格中.(3).向量筒中注入一定量的清水,并把测得的水的体积值填入表格中.(4).将石块用细线拴好,没入水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并把测量值填入表格中.(5).计算出石块的体积,填入表格.(6).计算出金属块密度,填入表格.表格设计石块的质量m(g)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石块和水的总体积石块的体积石块的密度请同学们写出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并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学生基本写完后,请同学说出实验步骤以及表格设计的内容,教师随时把正确内容写在黑板上,并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正。
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实验原理】:ρ=m/v【实验器材】:量筒、天平、待测物体或液体、细线、水、烧杯等【固体的密度】:固体的质量可直接用天平称得,外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通过“排水法”来测定,然后,根据密度定义求得密度。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②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的水的体积V1;③把石块放入量筒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④算出石块的体积V=V2-V1;⑤利用公式ρ=m/v算出石块的密度。
【液体的密度】:(1)先测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2)然后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液体,并测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3)再称出容器与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就是量筒内液体的质量,(4)再用密度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②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记下体积V;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算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④利用公式ρ=m/v算出盐水的密度。
【考点方向】:体积的测量量筒: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1)量筒上的单位一般是ml,1ml=1cm3(2)量筒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①选:选择与适当的量筒;②放:把量筒放在上;③测:若量筒内的液体内有气泡,可轻轻摇动,让气泡释放出来;④读: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面的中部相平,即要与凸液面(如水银)的部或凹液面的部(如水)相平。
天平的使用1、使用天平时,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估测物体质量;再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为什么?因为:。
2、调节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到处,再调节,时指针指在分度标尺处,或指针在中央红线左右摆动幅度相同即可。
(左偏右调)3、称量过程中要用夹取砝码,物码,先大后小,最后移动直至天平。
4、读数=读数+读数;5、如果砝码缺了一角,所测物体质量比实际质量。
6、使用量筒时先观察和;7、注意量筒的量程没有刻度线。
8、观察时视线要与在同一水平线上。
9、如果使用天平时把左盘放置的砝码,右盘放置的物品,那么该天平是否可以准确测量物体的密度,为什么?答:。
实验三 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定【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物理天平的构造原理及调整和使用方法。
2.掌握液体静力“称量法”测定固体和液体密度。
【实验原理】若一个物体的质量为m ,体积为V ,则其密度为Vm =ρ (3-1) 可见,通过测定m 和V 可求出ρ,m 可用物理天平称量,而物体体积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
对于形状规则、密度均匀的固体,可用游标卡尺之类的量具测量其线度,再用公式计算其体积。
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小粒状固体、液体,可用下述方法测量其体积,从而计算出它的密度。
1.用液体静力“称量法”测量密度(1)固体密度的测量(a )能沉于水中的固体密度的测定所谓液体静力“称量法”,即先用天平称被测物体在空气中质量m 1,然后将物体浸没在水中,称出其在水中的质量m 2,如图3-1所示,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F = (m 1-m 2)g (3-2)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因此,可以推出F =ρ0Vg (3-3) 其中ρ0为液体的密度(本实验中采用的液体为水);V 是排开液体的体积亦即物体的体积。
联立(3-2)和(3-3)式可以得21ρm m V -= (3-4) 由此得 1012m m m ρρ=- (3-5) (b )浮于液体中固体的密度测定待测物体的密度比液体小时,可采用加“助沉物”的办法,如图3-2所示,“助沉物”在液体中而待测物在空气中,称量时砝码质量为m 1。
待测物体和“助沉物”都浸入液体中称量时如图3-3所示,砝码质量为m 2,因此物体所受浮力为(m 1-m 2)g。
若物体在空气中称量时的砝码质量为m ,物体密度为012m m m ρρ=- (3-6)(2)液体密度的测量若某固体在空气中用天平称量的质量为m 1,浸没在水中的视质量为m 2,浸没在待测液体中的视质量为m 3,设固体的体积为V ,室温下水的密度为ρ0,待测液体的密度为ρ液,按阿基米德原理,可得120m g m g V g ρ-= 和13m g m g V g ρ-=液 由上二式得13012m m ρρm m -=-液 (3-7) 由此可见,液体静力“称量法”测密度的实质,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将对体积的测量,变为对质量的测量,因为质量可用天平直接测量,并且可按实际需要选用物理天平或分析天平来较准确地测量,因此这种方法具有比较简单和可靠的优点,特别是对于外形不规则的固体更为适用。
密度的测量方法与密度实验一、密度较大的不溶于水的固体密度的测量,比如石块1、用天平和量筒测物体密度,有天平,有量筒(常规方法) 器材:石块、天平和砝码、量筒、足够多的水和细线 (1) 先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0m (2) 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读取示数1V(3) 用细线系住石块,将其浸没在水中,读取示数2V 推导及表达式: V 石=V 2-V 1,1200v v m v m -==石ρ思考:可否将石块的测量步骤1放在步骤3之后,对测量值有何影响?2、用无砝码的天平和量筒测石块密度器材:石块、天平和砝码、两个相同的烧杯、量筒、滴管、足够多的水和细线(1)将两只同样的烧杯分别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右盘上。
(2)在左盘的烧杯中放入石块,在右盘的烧杯中注入水,并用滴管细致地增减水的质量,直到天平横梁重新平衡,则左盘中物体的石块和右盘中水的质量相等,即m 水=m 石。
(3)将右盘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测得这些水的体积为V 水, 则水的质量为m 水=ρ水V 水,所以石块的质量为m 球=m 水=ρ水V 水。
(4)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其体积为V 1(5) 把左盘烧杯中的石块轻轻放入量筒中,并全部浸没在水面以下。
测得水体积为V 2。
推导及表达式: 12V V V -=水水ρρ3、有天平,无量筒(三次称重法)仪器:石块、烧杯、天平和砝码、足够多的水、足够长的细线 (1) 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待测石块的质量0m(2) 将烧杯中盛满水,用天平测得烧杯和水的质量1m (3) 用细线系住石块,使其浸没在烧杯中,待液体溢出后,用天平测得此时烧杯总质量2mm 0V1V2m 0m 1m2推导及表达式:2100210,m m m m m m m m -+=-+=水石水ρρ4. 有量筒,无天平,仅用量杯测石块密度方法一、曹冲称象法器材:水槽、烧杯、量筒、足够多的水和细线、石块、笔或橡皮筋(1) 将石块放入烧杯内,然后烧杯放入盛有水的水槽内,用笔在烧杯上标出水面位置 (2) 取出烧杯内的石块,往里缓慢倒入水,直到水面达到标记的高度 (3) 将烧杯内水倒入量筒内,读取示数为V 1(4) 在量筒内装有适量的水,示数为V 2,用细线系住石块,然后通过细线将固体放入液体内,测得此时示数为V 3推导及表达式:231,231,V V V V V V V m -=-==水石石水石ρρρ方法二、浮力法器材:量筒、待测石块、足够的水和细线、木块或塑料盒 (1) 将一木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内,测得体积为V 1 (2) 将待测石块放在木块上,测得量筒示数为V 2(3) 然后通过细线将石块也放入量筒内,此时量筒示数为V 3 推导及表达式:()()1312,1312,V V V V V V V V V m --=-=-=水石石水石ρρρ二、密度较小的不溶于水的固体密度的测量,如:木块1、用天平和量筒测木块密度,有天平,有量筒(常规方法)方案一(针压法)器材:木块、天平和砝码、量筒、针、足够多的水和细线 (1)先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木块的质量0m (2)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读取示数1V(3)用针压住木块,将其浸没在水中,读取示数2VV 2V 3V1推导及表达式: V 石=V 2-V 1,1200V V m V m -==石ρ方案二(沉石法)器材:待测木块、石块、天平和砝码、量筒、针、足够多的水和细线(1)先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木块的质量0m(2)用细线将石块系在木块下,将其浸没在水中,读取示数1V (3)取出木块,将石块放回水中,读取示数2V 推导及表达式: V 石=V 1-V 2,2100V V m V m -==石ρ其他的实验工具不全,其方法与一的情况类似,举例:2、有天平,无量筒(三次称重法)仪器:石块、烧杯、天平和砝码、足够多的水、足够长的细线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待测木块的质量m 1(2)测出待测石块的质量m 2(3)将烧杯中盛满水,用天平测得烧杯和水的质量m 3(4)用细线将石块系在木块的下方,使其浸没在烧杯中,待液体溢出后,用天平测得此时烧杯总质量m 4推导及表达式:432114321,m m m m m m m m m m -++=-++=水石水ρρ三、溶于水的固体密度的测量溶于水的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常用的是饱和溶液法、埋砂法、整型法整型法:如果被测物体容易整型,如土豆、橡皮泥,可把它们整型成正方体、长方体等,m 1m 2m 3m 4然后用刻度尺测得有关长度,易得物体体积。
实验六、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实验原理】:ρ=m/v【实验器材】:量筒、天平、待测物体或液体、细线、水、烧杯等【固体的密度】:固体的质量可直接用天平称得,外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通过“排水法”来测定,然后,根据密度定义求得密度。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②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的水的体积V1;③把石块放入量筒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④算出石块的体积V=V2-V1;⑤利用公式ρ=m/v算出石块的密度。
【液体的密度】:(1)先测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2)然后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液体,并测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3)再称出容器与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就是量筒内液体的质量,(4)再用密度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②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记下体积V;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算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④利用公式ρ=m/v算出盐水的密度。
【考点方向】:体积的测量量筒: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1)量筒上的单位一般是ml,1ml=1cm3(2)量筒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①选:选择量程与分度值适当的量筒;②放: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③测:若量筒内的液体内有气泡,可轻轻摇动,让气泡释放出来;④读: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面的中部相平,即要与凸液面(如水银)的顶部或凹液面的底部(如水)相平。
天平的使用1、使用天平时,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估测物体质量;再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为什么?因为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只有天平处于水平平衡是,两边受到的力才相等,物体和砝码的质量才相等。
2、调节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到称量标尺左端零刻度处,再调节平衡螺母,时指针指在分度标尺中央红线处,或指针在中央红线左右摆动幅度相同即可。
(左偏右调)3、称量过程中要用镊子夹取砝码,左物右码,先大后小,最后移动游码,直至天平水平平衡。
4、读数=砝码读数+游码读数;5、如果砝码缺了一角,所测物体质量比实际质量偏大。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方法(转载) 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方法有很多种,归类来看可分为:①常规测量法,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用公式Vm =ρ来进行计算。
②专用仪器测量法,如密度计,密度秤等。
③代替器材测量法,利用别的器材来代替测量,如测量质量通常用天平,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重力,用公式gG m =计算出质量。
④转换测量法,还能利用转换成测量压强、浮力的方法来计算密度。
⑤等效测量法,利用等效的方法间接测量。
下面利用这些方法分门另类来说明。
一、常规测量法:用天平测量质量、用刻度尺(或量筒)测量体积,用公式Vm =ρ来进行计算.1. 固体的密度常规测量法:例1.测量一小块形状不规则的矿石密度有多大,可用天平、量筒、水和细线进行.(1)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线的左侧,为使天平衡量平衡,应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__端调节.(2)由图(丙)可知,矿石质量m=______________g .通过计算可知矿石的密度ρ=______________kg/m 2.解析:(1)天平使用前调节平衡时,要调节平衡螺母,规则是“右偏左调,左偏右调”,即指针向右偏就向左调平衡螺母,指针向左偏就向右调平衡螺母,调左侧的还是右侧的平衡螺母都一样. (2)左盘中物体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质量加游码示数;用量筒进行排水法测物体体积时,物体的体积等于物体和水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物体的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物体的体积.解答:(1)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线的左侧,根据“右偏左调,左偏右调”的规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2)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标尺每一个大格代表1g ,每一个小格代表0.2g ,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3.4g ;矿石的质量:m=20g+3.4g=23.4g .矿石的体积:V=V 2﹣V 1=30ml ﹣20ml=10ml=10cm 3.(3)矿石的密度:ρ=V m ==2.34g/cm 3=2.34×103kg/m 3. 2. 液体的密度常规测量法:例2. 在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小东同学按照正确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并设计了如下记录数据的表格。
有关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例题【例1】在“测定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了如下几个步骤:[ ] a.在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1。
b.用天平称出金属块质量m。
c.将天平置于水平台上,调节平衡。
d.将金属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记录水的体积V2。
(1)合理的顺序应是______(填字母)。
(2)观察水体积时应注意什么?(3)金属块密度的计算式是______。
【分析】实验时,应先调节好天平,然后再用量筒测水的体积和金属块的体积。
【解答】(1)c、b、d.(2)视线与水面凹部最低处相平。
【说明】实验步骤中“一定量水”的意义是:既要能淹没金属块,又不能使放入金属块后溢出量筒。
【例2】在“测煤油密度”的实验中,给你一小杯煤油、一支量筒、一台已调好的天平。
(1)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
(2)列出煤油密度的计算式。
(3)图1所示是实验所测三个数据的示意图,由此得出煤油的密度是______kg/m3。
【分析】为了测出倒入量筒的煤油质量,可以先称得这一小杯煤油总质量,然后再称倒出煤油后杯子和剩余的煤油质量,利用“补差法”算出倒出的煤油质量。
【解答】(1)步骤如下:a.称得杯子、煤油总质量m1;b.向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煤油,记录煤油体积V;c.称得杯子、剩余煤油总质量m2。
d.计算煤油密度。
=0.85g/cm3=0.85×103kg/m3.【说明】为减小误差,倒入量筒的煤油液面最低处最好正处于量筒的某一刻线上,使煤油体积取整数值。
【例3】有一架已调好的天平,两个完全相同的量筒,足够的水和待测液体,一个滴管。
不用砝码测出液体的密度,请设计测量步骤及导出密度计算关系。
比,利用这个比例关系及水的密度是已知定值就可求出液体密度。
【解答】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右托盘上。
b.用滴管在质量偏大的量筒内吸取液体,直至天平平衡。
c.记录平衡时两量筒内水、液体的体积V水和V液。
【说明】1.量筒与量杯的区别量筒呈圆柱型,体积与高度成正比,刻度均匀。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并提供一些相关的注意事项。
一、实验材料1. 固体样品(例如小石头、金属块等);2. 液体样品(例如水、酒精等);3. 天平(最好是数字天平);4. 量筒。
二、实验原理密度是一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比。
要测量一个固体或液体的密度,需要先测量其质量和体积。
1. 测量固体的密度:使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
用量筒测量一个已知体积的流动液体(如水)的质量,如100毫升的水的质量是100克。
接着,把固体放入量筒中,注入足够的水,使水面升高到起初的100毫升刻度线。
测量现在的液体总质量并减去100克,则得到固体的质量。
例如:一块小石头的质量是10克,放入100毫升水中,测量后液体的总质量是110克,则这块小石头的体积是10立方厘米(1毫升的水的体积等于1立方厘米),它的密度为10克/10立方厘米=1克/立方厘米。
2. 测量液体的密度:用天平测量一个空的量筒的质量。
加入一定的液体,例如100毫升,再用天平测量量筒和液体的总质量。
减去已知的空量筒质量,则得到液体的质量。
例如:一个空的量筒的质量是20克,加入100毫升水后,量筒和水的总质量是120克,则水的质量是100克,它的密度为100克/100毫升=1克/毫升。
三、注意事项1. 量筒要干净、干燥,应该使用分度较细的量筒(例如1毫升)。
2. 天平要准确,最好是使用数字天平。
在每次测量前要将天平回归(tare)为零。
3. 测量液体时,要将量筒放在水平面上,读数时应该从下方观察。
对于有颜色的液体,应该注意容易出现误差。
4. 测量固体时,不要使用手指直接接触样品,以免污染或误差。
同时,要确保固体充分浸泡在水中。
5. 根据需要调整实验的精度,可以使用不同的量筒和天平。
6. 要注意安全,避免在使用天平和量时发生意外。
四、实验应用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是一个非常基础和常见的实验。
它在各种科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地球科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