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432.90 KB
- 文档页数:8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通过案例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能力目标:理解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普遍意义。
3.情感目标:分析大气污染现象发生的时空尺度差异。
【学习重点】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学习难点】可吸入颗粒物的概念、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学习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等。
【学习过程】雾霾天气,造成城市里大面积低能见度的情况。
在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的时候,形成的是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
这种现象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
2013年1月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13 日10时北京甚至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一月中旬,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PM2.5接近了1000。
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导致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
以下有关大气污染的词条,你知道的有多少?试一试根据自己的了解去阐释。
PM2.5 大气污染现象大气污染物酸雨大气污染危害大气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局部。
虽然大气也具有一定的自净作用,但假设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超过大气环境容量(自净能力)时,就会产生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是多方面的。
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一)大气污染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提问:自然原因有哪些?案6例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通过案例能够掌握:1.本案例讲述的是大气污染中的急性中毒事件。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第一章:大气污染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危害。
掌握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特点。
理解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的定义和来源。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和特点。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酸雨等)。
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什么是大气污染?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展示图片和数据: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特点。
案例分析:介绍一些典型的大气污染事件及其影响。
小组讨论: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具体影响是什么?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描述大气污染的定义和来源。
填空题:学生能够填写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特点。
问题解答:学生能够解释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传输2.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传输途径。
掌握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
理解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机制。
2.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如工业排放、交通排放、农业活动等)。
大气污染物的传输途径(如风速、风向、大气稳定度等)。
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及其影响。
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机制和范围。
2.3 教学活动展示图片和数据: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排放量。
实验演示: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和扩散。
小组讨论:不同来源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模拟游戏: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和控制。
2.4 教学评估填空题:学生能够填写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
问题解答:学生能够解释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机制。
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分析不同来源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第三章:大气污染的监测和评估3.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污染的监测方法和指标。
掌握大气污染评估的原理和技术。
理解大气污染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3.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的监测方法(如采样、分析、监测仪器等)。
大气污染指标(如PM2.5、NOx、SO2等)及其意义。
大气污染评估的原理和技术(如空气质量指数、污染等级划分等)。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危害。
2. 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措施和技术。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的定义与来源:讲解大气污染的概念,分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农业活动等。
2. 大气污染的危害:阐述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3. 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措施:介绍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
4.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现状与挑战:分析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探讨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5. 学生实践活动: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减少大气污染,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大气污染案例,使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严重性。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减少大气污染,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课程要求的教材,如《环境科学》、《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等。
2. 课件:制作精美、生动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相关内容。
3. 视频资料:收集与大气污染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大气污染治理工程、环保宣传等,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大气污染防治的最新动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的试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第1-4课时:讲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危害。
第5-8课时:介绍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措施和技术。
第9-12课时: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现状与挑战。
第13-16课时: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减少大气污染,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高三地理教案12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演讲稿、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教学总结、事迹材料、优秀作文、教学设计、合同范文、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summaries, deeds materials, excellent essays, teaching designs, contract sampl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三地理教案12篇高三地理教案1本文题目:高三地理教案: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学习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第四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4.2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大气污染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学会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能力目标: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在过程中学会表达;通过学会多种途径和手段收集地理信息,把地理信息、地理学习过程,并能从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举一反三,对本区域的发展提出有益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增强关注家乡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大气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难点:分析大气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三、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发现式学生自主学习——搜集资料、材料分析、阅读归纳、总结。
教师协助促进——创设情境、思维牵引、方法指导、课堂调控。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授课年级:高二年级六、教学流程:入情激趣——交流、分享——归纳、总结——探究——学习延伸。
(二)大气污染防治1.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能源生产和消费2.大气污染的防治: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控制等方面。
[经典例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
回答14~ 16题。
(1)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能够()A.降低燃油消费B.提高交通效率C.扩大居民出行范围D.节省城市用地(2)对大城市来说,大量使用家庭轿车有利于()A.缓解道路交通压力B.提高道路通行能力C.城市连片发展D.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3)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空洞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解析】随着轿车更多地进入家庭,对家庭、交通、人口分布及环境都会产生一系列影响,综合分析其利与弊。
(1)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方便了居民的生活,扩大出行范围。
空气污染及其防治一、学习目的:〔1〕知识与才能1、通过学生自学,让学生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学会分析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
2、掌握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3、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4、理解臭氧层破坏的现状、臭氧层破坏的影响及防止臭氧层破坏的措施。
c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和酸雨形成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以及臭氧层的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大气环境污染的现状,树立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思想意识。
2、面对当前大气污染的严峻形势,使学生可以结合社会实际,考虑解决的措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三、教学难点:可吸入颗粒物的概念、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四、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
五、教学手段:投影仪、幻灯片、flash动画展示。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近年来,虽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获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11月14日,南京已经是连续第四个灰霾天。
早上7点左右,南京气象台的新浪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微博,“近日大气层结稳定,虽天气晴好,但大气浑浊,据探测昨天一天南京市能见度不超过8公里,PM2.5细微颗粒物浓度大都在75ug/m3以上,超过正常程度。
〞但随后不久,南京气象台意识到在微博中公布PM2.5的数据有些不妥当,随即这条微博被删除。
【板书】第三节空气气污染及其防治八、【板书】一、大气污染概念【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大气污染的概念。
【学生答复】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积极答复,理解定义。
【多媒体投影】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安康和正常的工农业消费,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学案(人教版选修)【学习目标】.理解大气污染的形成和主要表现。
.掌握酸雨的概念及危害。
.以某次大气污染事件为例,分析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由于自然或①的原因,大气圈中的②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③的物质,致使大气④,影响了原有的⑤,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⑥,并对⑦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的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技术上标为).空气中悬浮着无数⑧,统称“总悬浮颗粒物”。
去掉微米以上的那些大颗粒,剩下的就是⑨,它是空气质量播报中一个重要参数。
.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如果吸入颗粒物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⑩障碍,危害健康。
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则可能引发⑪;长期吸入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⑫”;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我国北方⑬较少,植被⑭较低,有些地区土地⑮加剧,加上近年来建筑工地遍布,城市汽车数量猛增,⑯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成为不少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
()酸雨.概念:人们一般把值小于⑰的降水称为酸雨(雪、雹、雾)。
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⑱和⑲等。
.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使⑳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腐蚀树叶,使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二、大气污染防治.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能源和。
.大气污染的防治: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能源、控制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控制等方面。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年夏季,巴黎、洛杉矶等大城市相继发生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
据此完成~题。
.污染发生的原因是( ).附近有火山爆发,喷出大量含二氧化硫的气体.一段时间内的大气降水量大大超出同期平均水平.城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大量排放,加上阳光的作用.导致大气污染事件发生的主要污染物是( ).水蒸气和硫化物.二氧化硫和氟氯烃.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考查点大气污染防治像粮食、石油等商品一样,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在我国已开始成为合法交易的商品。
第二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污染源等有关知识。
2.理解酸雨、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的形成和危害。
3.理解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4.认识不同区域的大气污染,了解大气污染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独立收集信息,观测、调查一个区域的大气污染问题,并用所学地理图表、地理数据等地理技能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分析。
2.尝试从日常生活或生产中发现大气污染问题,能够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3.用论文或者是图表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区域大气污染问题的调查、分析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周围环境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2.了解祖国和家乡的大气污染状况,养成环境危机意识,形成正确的国情观,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3.了解国家和世界的大气污染问题,通过大气污染的危害与防治的讲解,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观念。
4.增加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科学发展观思想、人地协调和谐发展的思想,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教学重点]大气污染的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酸雨、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和防治措施[教学难点]控制大气污染源的相关措施、学生环保行为的培养。
[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讲授过程]【课前准备】把班级学生分成四组:酸雨资料收集组、光化学烟雾资料收集组、温室效应资料收集组、大气污染防治组,分别对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危害、防治等课题收集资料。
【多媒体播放】多媒体播放大气污染图片新课导入:请同学们观看大气污染的图片,可知当前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板书:第二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一、大气污染概述(自主学习)阅读课本64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大气污染?(2)大气污染物的成分有哪些?(3)大气污染的原因有哪些?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概念:大气中污染物的数量(浓度)超过大气的正常含量,并且持续一定的时间,足以对人、生物、材料、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和危害的现象。
防治大气污染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大气污染的概念和特点。
3.了解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4.了解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和方法。
5.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大气污染的概念和特点3.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4.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和方法5.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特点和危害等方面的知识。
3.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大气污染的防治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资源1.教材:《生物学》等相关教材。
2.实验材料:空气污染监测仪器、实验器材等。
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视机等。
五、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介绍大气污染的概念和现象,引起学生对大气污染的注意和思考。
2.知识讲解(20分钟)a.讲解大气污染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
c.讲解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如酸雨、雾霾、健康问题等。
3.实验展示(30分钟)a.组织学生进行大气污染实验,利用空气污染监测仪器和实验器材,检测室内和室外空气质量。
4.讨论与交流(20分钟)a.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和方法,如减少机动车使用、增加绿化覆盖等。
b.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看法和建议。
5.总结与评价(10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六、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内容的质量,评价学生对大气污染的认识和理解。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七、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大气监测站,了解大气污染监测与治理工作。
2.鼓励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亲身感受大气污染的严重性和防治的重要性。
3.组织学生开展环境保护主题演讲比赛,提高学生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关注度。
八、教学反思1.本教案通过讲解、实验和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大气污染的兴趣和关注,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