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期末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周易》与文化--《周易》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姓名:卢嘉杰学号:140142320专业:统计学电话:摘要《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
然而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学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真正的科学。
尽管有些理解与科学相符,那是因为这个理解正好有科学合理性,但就不能因为说它是科学的。
只能当它是一种文化、然而如此的文化事实上与我们的生活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关于我们的人一辈子价值,拼搏精神,职场修养,企业管理乃至于政治方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正文我们主要来谈一谈《周易》文化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现代生活改革辩证法内因他山之石,能够攻玉——浅谈《周易》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
相传最早是伏羲氏所作,后为周文王创出八卦,即为文王演挂。
后孔子所作《易传》进一步发扬光大,与《诗经》、《尚书》、《礼记》和《春秋》并称为五经、大部分人提及《周易》总会联想到占卦算命,觉得是封建迷信。
这事实上是对《易经》文化的一种片面的解读,《周易》之因此成为五经之首,更重要是因为其内在蕴含的深刻哲理对我们现代生活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举个例子①,比如说近十几年以来,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有两句话或者是两个理念,普通的老百姓都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这两句话一个是与时俱进,一个是和谐社会。
与时俱进在《周易》当中就是与时偕行。
偕,在《说文解字》当中就说:偕者,俱也;行者,进也、那么,与时偕行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与时俱进、与时俱进这种思想就来自于周易文化,和谐社会也是如此、在《周易》当中讲太和,追求一种最高的和谐的理想状态,把它叫做“大和",也就是太和、它讲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讲履,和之至也,履和而至,履以和行,都是讲和、实际上《周易》当中所提出的最高价值理想就是太和。
周易论文年级:2012级专业班级:汽车服务本科姓名:杨菊芳学号:33号何为周易与周易的哲学一、何为《周易》《周易》素称“群经之首”,是一部影响中国思想文化数千年的古老典籍,其辞古奥艰深,其象难以蠡测。
《周易》成书大致在西周初年,其卦序为周文王所推演,它基本反映了文王时代的哲学思想。
据《周礼·春官·太卜》记载,古有三易:“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其经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连山》、《归藏》皆佚,唯《周易》存世。
三易其经卦都是八,其别卦都是六十四,说明八卦、六十四卦古已有之,只是卦序不同。
《周易》的六十四卦卦象是由八卦卦象重叠而来,而其六十四卦次序并非八卦次序的重组。
作为儒道经典,《周易》是一部融卜筮、宗教及哲学为一体的典籍。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孔颖达《周易正义》语),《周易》提供了一整套认识世界、把握事物普遍规律的思想方法,成为影响中国文化数千年的思想核心,渗透到政治、经济、宗教、科学、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
对《周易》的认识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时至今日,《周易》的哲学思想依然放射耀眼光芒。
《周易》每一卦都引用了歌谣,这里我们再举一例渐卦:“渐:女归吉。
利贞。
初六:鸿渐于干。
小子厉。
有言。
无咎。
六二:鸿渐于磐。
饮食衎衎。
吉。
九三:鸿渐于陆。
夫征不复。
妇孕不育。
凶。
利御寇。
六四:鸿渐于木。
或得其桷。
无咎。
九五:鸿渐于陵。
妇三岁不孕。
终莫之胜。
吉。
上九:鸿渐于陆。
其羽可用为仪。
吉。
”鸿:大雁。
渐:进,登。
除去了占辞,剩下的乃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情诗:鸿渐于干,鸿渐于磐,饮食衎衎。
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
鸿渐于木,或得其桷。
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周易》的文字就是这样由歌谣和占断编篡起来的,没有什么神秘之处。
其神秘之处,乃在于人们对它的解释。
至于其符号的最初来历究竟如何、文字系统与符号系统最初是如何关联起来的,这倒真是一个至今未破之谜。
周易论文年级:2010级专业班级:金融四班姓名:陈冰学号:我所知道的周易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着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
一名《易》,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本是占筮书,其基本因素为阳爻和阴爻,把三爻重叠起来, 构成八卦, 即乾,坤,震,艮,离,坎,兑、巽。
八卦再重叠起来,构成六十四卦,如泰,否,每卦均有六爻。
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辞、爻辞四部分。
卦辞是解释全卦的含义,爻辞是解释每一爻的意义。
《易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经从乾到离,凡三十卦;下经从咸到未济,凡三十四卦,熹平石经《周易》即如此划分,知汉以来传本未变。
《周易》的起源为河图、洛书。
传说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依此制定出八卦。
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的卦辞,后在春秋时期,圣人孔子着了《易传》。
"周易"的"周"指周代,"易"是变化的意思,按照古书的记载,易有"三易"《连山》、《归藏》、《周易》。
春秋时代,《周易》作为占筮书流行,不断有人对它进行解释和研究,其中包括孔子,到战国时期,便出现了《易传》七种十篇,称为"十翼"。
后来《易传》被编入《易经》,就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周易》。
《周易》这部书,讲的是理、象、数、占。
从形式和方法上,好像是专论阴阳八卦的着作。
但实际上,它论述的核心问题,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与统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对立与统一的法则,并运用这一世界观,运用八卦预测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的各种信息。
《周易》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很广,它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帝王将相如何治国到老百姓如何处世做人等等,都有详细的论述,真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易经》与管理《易经》的起源与中华民族同样古老,它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被古人誉为六经之首,无所不包.理应与管理学有联系。
在一定意义上说,一部《周易》,即是一部管理学经典。
易学中的许多管理学原理或原则,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首先,按照西方管理学理论,管理本身是一种决策学。
所谓决策,就是对各种可能行《周易》成书后参与了古代重大决策,成为重要决策方法之一。
例如,在周代专设筮官,名曰大卜,掌管卜筮之书,对于国家大事如建国、迁都、战争、立嗣、分封等进行决策。
同时《周易》卜筮又是管理国家的重要工具,主要表现在古代管理者利用《周易》卜筮这种神圣的权威让百姓相信自己制定的决策的正确性,并使这一决策得以顺利实施。
其次,经过儒家整理和阐发的《周易》理论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其本身即是管理哲学。
《周易》与其他五经成为汉以后的官学,充当了管理国家的理论工具,被称为“儒术”。
仪礼、制度、考文皆以经义为尺度。
汉之后政治、经济、法律、伦理、天文、历法、音律等制度皆以此为基石建立起来。
中国古代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各种制度皆可从《周易》和其他经学理论中找到根据。
从这个意义上说,易学理论及其精神是培养和造就古代管理者的工具和教化被管理者的法宝。
同时,《周易》又是选拔古代优秀管理者的重要尺度。
汉武帝以后包括《周易》在内的经学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经学成为时人晋身入仕的阶梯。
在当代,人类发展面临种种问题和挑战,如何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周易》经传所蕴涵的丰富管理思想,无疑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1、强调天人合一。
整体性原则是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天人合一是最高境界。
这种原则强调天与人、人与人的和谐理想状态。
人们在观察处理问题时,从客观事物的整体联系出发,从其内在矛盾着眼,特别是以寻求事物间的和谐统一为旨趣,推动事物的和谐发展,从而获得最佳管理效益。
例如,在改造、征服自然时,应本着“天人合一”的精神,尊重自然,尊重规律,不能片面追求物质利益;要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保护生态平衡。
周易论文引言周易,又称《易经》,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本古老的典籍,周易是玄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周易为中心,探讨其起源、理论和影响,旨在进一步理解和探索这一古代文化的瑰宝。
1. 周易的起源周易是中国古代先贤对自然、人类和宇宙的思考和总结。
据传,周易的作者是伏羲和神农氏,但由于其历史悠久,难以考证。
早在西周时期,周易已经开始流传并被奉为经典。
经过后来的整理和传承,周易成为了一本内容丰富的经典著作。
2. 周易的基本理论周易的核心理论是“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一理论构建了易学的基本框架。
其中,“太极”代表宇宙的起源和无限的变化,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而“两仪”则是太极的二元对立,包括阴阳、动静等概念。
在此基础上,四象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四季和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最后,八卦则是由三个阴阳和四个象组合而成,代表了八个基本的自然现象和人类行为。
3. 周易的影响周易是中国文化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民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不仅被用于预测卜筮和决策,还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建筑、农业等领域。
周易的思想也渗透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礼仪和戏剧中,成为了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当代对周易的研究和应用尽管周易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但其思想和理论仍然对现代人类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代研究者将周易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探索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潜力。
例如,一些人将周易的思想引入到管理学、心理学和领导力开发中,以提升个人和组织的绩效。
另外,周易的卜筮和命理学也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现代人借助周易的理论和工具,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命运和人生发展方向。
这种研究和应用形式多样,包括起名字、择日等。
结论周易作为一本古老而深刻的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与古代的卜筮和领导力开发相关,也与现代科学和个人发展息息相关。
浅谈易经易经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根,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易经不但是文明的典籍,同时也对道家,儒家,医学,民俗,数学,哲学等产生重大影响。
易经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国界,无种族阻碍的,不光是对对东方各方面文化的影响,也对西方的好些学说产生重大影响!易经的本质就是古人研究宇宙万物变化的学问,重在变化二字,其次还有“大道至简”的含义,然后就是“上日下月”堆叠成“易”字也就代表了“阴阳” 的概念,这是为了研究宇宙万物的变化而提出的“阴阳”概念,同时象征性的代表了“刚柔”“快慢”“天地”“上下”等概念,凡是能量发散的状态就属于阳,凡是能量聚敛的状态就属于阴。
易经从演变过程上说分为(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无极是一团混沌什么都没有的状态,太极是一个能量特别高的奇点,两仪是太极的能量越来越大,到后来生化为阴、阳两种物质状态,所以说物质的世界是假象,能量的世界才是真相,继续演化,阳中又生了一个阳,称为老阳,阳中又生了一个阴,称为少阴,阴中又生了一个阳,称为少阳,阴中又生了一个阴,称为老阴,于是四象出来了,按此规律八八六十四卦也就出来了。
易经的本质就是古人研究宇宙万物变化的学问,我们的祖先们的生活很简朴,没有繁文缛节也没有买房子的压力,他们没事了就思考,思考他们所能感受到的一切,他们对一些大的宇宙间的现象想不通,觉得是神力所为,想将之记录下来方便顶礼膜拜,于是创造了一套符号记录系统。
那么古人是否把万物都用符号表示出来呢?我们的祖先只是把天地之间最大的一些现象用八卦表现了出来,在古人看来:天很广大,地很博大,雷电有很强的瞬间破坏力,气流(龙卷风、海啸)有很强的持续破坏力,太阳在白天给了我们光明和能量,月亮在夜间给了我们指引和憧憬,山川蜿蜒,江河纵横。
于是他们就准备把这八种现象用小草棍儿摆出来。
中国人的思想向来崇尚中庸,处事将就圆通而不圆滑,而易经所要讲述的就是我们与周围形形色色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易经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有些时候我们的某个举动某个思绪所呈现的就是易经里面的思想本质,只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它与生活的联系。
浅谈《易经》内容提要:对易经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其主要是从哲学的辩证法出发进行阐释,并且分析了易经中所体现的深刻思想内核。
导言:《周易》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书籍。
它内容丰富。
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也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提到周易,大多数人便把算命、占卜、问卦等概念与之联系起来。
《周易》在最早的时候确实是用来卜筮,但用《周易》来占卜并不能随便,所谓‚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
关于《周易》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书,历代学者多有争议,但至少可以肯定,《周易》绝不单单是一本卜筮之书,而是融合了哲学、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书。
正文:{一}易学思想与中国哲学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哲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最高概括,其内涵最小,外延最大。
《易经》中乾卦说明了事物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
初九爻:‚潜龙勿用‛,潜在水里的龙自然是未成气候。
‚飞龙在天‛才是事物发展的成熟时机。
如果过于狂妄自大,必乐极生悲,正是‚亢龙有悔‛。
又如《彖传》中:‚‘师’,众也;‘贞’,正也。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说明了‚得道多助‛的道理,有民心才能王天下。
《周易》以‚神道设教‛,接过一般民众都迷信的筮法,装进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的内容。
将卜筮与哲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对哲学不感兴趣的民众也易于接受。
正如《春秋》的‚微言大义‛一样,《易》学中也包括许多看似浅显,但内涵十分丰富与深刻的哲学道理。
二、《大象传》在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周易》之正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精神。
细读这两句话,会发现这其中有可贵的涵义存在。
如今,中华民族的子孙仍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规勉着自己,鞭策着自己。
由此可见,《周易》中的哲学精神对人本身的教化作用之大。
浅析萃卦——关于萃卦的一些个人见解及感受短短五周的《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程已经接近尾声了,通过这五周的课程我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易经》和八卦的一些基本知识,而且自己对这门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下面是根据老师所教的方法我为自己所算的一卦,并加上了自己的一些拙见。
卦辞【卦辞原文】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译文】顺利,王来到庙里,利于表现像个大人物,顺利,利于坚持下去;用大牲畜祭祀,利于有所前进。
【解说】这是萃卦的卦辞。
亨,(heng),顺利;通达;顺达:万事亨通。
“亨”是对当前形势的概括,指当前的关系良好。
假,(jia),借:假道,久假不归。
“王假有庙”是比喻,反映周时代的社会风俗,王到庙里祭祖先或神灵,求赐好收成或其它保佑。
王是尊贵的人物,但是在祖先或神灵面前是低畀的,首先必须跪拜以表虔诚,然后祭祀,再祈求赐予。
王指主方,祖先或神灵指客方,主方向客方表示尊重以求得客方赐予。
见,(xian),显现,展现:图穷匕见,风吹草低见牛羊。
攸,(you),助词,相当于“所”:性命攸关。
主方行动和素质都是阴,既被动又软弱;态度也是阴,谦让随和。
但是只是乞求是不够的,还需要像个光明正大的人物,积极主动做好工作,“利见大人”。
“亨”,如果主方能够像个光明正大的人物,积极主动做好工作,那么由于客方素质良好,一切会进展顺利。
贞,(zhen),坚持下去:坚贞不屈。
“利贞”,情况有利于坚持下去。
“用大牲吉”也是比喻,用大牲畜祭祀是对祖先或神灵作大供献,指主方应当为双方关系作出成绩。
“利有攸往”,利于有所前进。
(摘自百度百科)《序卦》曰:物相遇后聚,故受一萃。
萃者,聚也。
崔觐曰:“天地相遇,品物咸章”,故言“物相遇后聚”。
疏“天地相遇,品物咸章”,《姤·彖传》文。
荀彼注云“乾成于巽而舍于离,坤出于离,与乾相遇。
南方夏位,万物章明”,是万物会合而成萃矣。
故言“物相遇后聚也”。
传唱永远的《周易》光阴飞逝,就在一节一节听课的过程中,对《周易》有了一个浅浅的了解,和《周易》结下了点点的缘分,《周易》带给我最多的不仅仅是它的神奇,还有它的正气,那种天、地、万物之间正的传承。
去知天、顺天、最终达到乐天的境界,守正,做一个正直的人,去传唱永远的《周易》。
如果有人问我,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是什么?我会向他推荐《周易》。
并且,作为华夏子孙,去传唱永远的《周易》。
那么,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周易》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它最基本的要素是阴(--)和阳(一)。
《周易·系辞传》中有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世界上的万物和万物的变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即阴阳相互的作用而使万物生成。
这就好比是男子与女子的结合,男子属阳,是天、是动、是主动,代表八卦中的乾卦;女子属阴,是地、是静、是被动承受,代表八卦之中的坤卦,单方的男子无法繁衍出符合自然法则的后代,单方的女子也无法繁衍出符合自然法则的后代,唯有通过阴阳的相互作用,阴阳二性不停地切摩变化,八卦所代表的八种天地间的八个基本物象,不停地相互鼓动变化,才能繁衍出符合自然法则的后代。
所谓的“试管婴儿”“克隆技术”往往违背了自然法则,所引发出来违背自然的“变”,定不能持久。
《周易》是中华最古老,应用最广泛的学问。
考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伏羲氏和女娲氏。
它诞生的标志,是八卦的创立。
古代天文学家用《周易》来分析日月星辰的运动,制定天文历法;古代农家用《周易》来观察气象、把握物候,指导农事活动;古代商家用《周易》来分析市场,把握行情,指导商业贸易;古代军事家用《周易》来分析战况,把握敌情,指导排兵布阵、行兵作战;古代命理家用《周易》来分析人的社会生活,剖析命运,指导人生;古代医药家用《周易》来分析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指导辩症施治、保健养生,中华民族举世瞩目、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生生不息、奋发有为,我想,无不闪烁着《周易》的光辉。
《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的哲学论文(通用14篇)篇1:《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的哲学论文《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的哲学论文西方化和科学化使得科学中心主义,机器中心主义的伦理观被人文中心主义的伦理观所替代。
从表面上看,科学的发达仿佛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幸福和丰盛的物质。
但实际上,它给我们带来的却并非是幸福——人彻彻底底变成了机器的奴隶。
机器已经不再是人类达成目的的手段,它已经主宰了人类的生活。
现在,人们把要做的事情都推给了机器,人类变成了机器的奴隶,连精神也变得越来越机器化了。
人类丧失了生存的意义,也丧失了生命的价值。
人类不再是宇宙的一部分,而是沦落为了世界的一个无关紧要的牺牲物。
西方文明给我们带来就是这样的危险性。
我认为,此时此刻我们有必要回顾东方的世界观。
本文通过讲述人性在物质化,机器化社会中的逐步丧失,呼吁现代社会能够重新重视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思想,使得《周易》思想重新进入东方思想关注的领域,并据此来分析和考察现代的社会万象。
在现代,《周易》所意味的并非是占卜吉、凶、祸、福和预测未来。
我们要做的应该是以具有人文主义特征的周易思想为基础摸索出一种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新的思想。
一《周易》是最具代表性的东方古典典籍。
《周易》中描述了中国人遵循一种固有的自然法则生存,描绘了他们的现实主义宗教观和乐天知命的人生观。
在《周易》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象征主义的一些特点。
因此可以说,《周易》不仅仅是作为一本占卜书而存在,它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本提高人的修养的书,反映人类哲学和宗教情况的书而存在。
我们可以把《周易》的中心思想概括成“太极”思想。
从哲学角度来说,“太极”的意义是非常复杂的,但如果一定要表达出来的话,那我们就可以说:“太极”是天地和阴阳还没分化出来以前的混沌(chaos)状态的元气。
在《周易》《系辞传》这样写到: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周易》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思想:宇宙之间先有太极,太极产生了两仪,即阴气与阳气;阴气与阳气产生了四象,即太阴、太阳、小阴和小阳;四象产生了八卦,即乾、坤、离、坎、震、巽、艮、兑的卦。
论述易经卦爻辞蕴含的人生智慧写一篇关于卦象对人生的启示的文章,本身就对这门课很感兴趣,老师也讲得好,听得很开心。
课下算过几次卦,问自己期末微积分能否及格的,是旅卦,从老师给的文件里查找,解释里说,在不安定的状态中,一切都容易不正常,必须详实检讨,审慎策画,有万全准备,然后行动。
更须以谦虚的态度,结合群众,获得一切的支持与助,态度光明磊落,柔和顺其自然,把握中庸原则,才能转危为安;如果有恃无恐,倔强倨傲,得意忘形,就难逃失败的命运了。
果然是对人生的启示,感觉很准确,因为我对于微积分的确不感冒不擅长,也只有努力复习才能得到卦中的“小亨”了吧。
有朋友让我算算她的男朋友晚上有没有在玩游戏,占卜出一个坤卦,大吉,认为没有在玩而在学习,第二天求证果真如此,或许万物之间的联系层层缕缕,纠缠不清,但我也愿意相信,周易也是一门科学。
有位同学向我请了一卦,关于她和他对象能不能结婚,或者走到最后,于是在沐浴净手后,在纸上写下了要问的问题,时间,我拿起了五十根竹筷开始回想老师教的筷子演算的步骤,确认筷子的数量正确后,先用意念选择并将其中一根筷子取出,然后随机把筷子分成两份,这样就把49根筷子分成了左右两部分。
左边的一份象征“天”,右边的一部分象征“地”。
从右边部分,也就是从“地”上取一根筷子,放在左手小拇指与无名指之间。
这根筷子象征人。
至此形成天、地、人“三才”的格局。
以四根为一组,先用右手去分左边的筷子,然后用左手分右边的筷子将左边剩余的筷子夹在左手的中指与无名指之间,将右边剩余的筷子夹在左手食指与中指中间,至此完成筷子演变的第一步,古称“第一变”。
“一变”之后,把左手指缝间的筷子放在桌子的一边,将桌子上剩余的的四十四或四十根筷子按“第一变”的同样方法和顺序进行演算,就可以完成“第二变”,按照第一、二变的方式,在演变一下。
最后在桌子上剩余的筷子数目就剩下36根,那么第一爻的结果就出来了,是9。
又重复这个步骤五次之后得到第一爻:9,第二爻:9,第三爻:7,第四爻:9,第五爻:8,第六爻:7。
《周易》及论文其哲学论文记得是在去年,责任编辑专程赴京,邀我设计、主编一套关于《周易》人生哲理的应用方面的丛书。
这使我一时很踌躇。
一则我虽然研究过《周易》,但那是从文学和文献学角度进行的,而且只涉杂志及古经部分(1);再则自那以后,我虽然一直想从哲学角度再对《周易》、尤其大传部分作些研究,杂志期刊却总苦于没有时间(2);三则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从“应用”的角度去研究《周易》,而且杂志期刊担心一说到《周易》的“应用”,人们就论文会想到占卦算命之类的事情上去。
发表我是一向服膺“善易者警示教育片心得体会不占”、“子不语怪力乱神”一类古训的。
不过河北教育考试院招生,我最后还是应承下来了。
期刊这主要是我的朋友、任教于作为国家社科研究基地的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的林忠军教授,给了我巨大的心理支持。
我们决定共同主编这套丛书。
他在《周易》研究方面的功力是我素所钦信的。
何况还有我的朋发表友们、尤其是在《周易》研究上造诣颇深广州市教育局教师招聘、曾承担发表国家级周易研究项目的杨庆中博士的加盟,这更使我信心倍增。
转眼之间,已经寒暑,各方书稿,陆续告成。
批览之余,考虑到福建教育频道故事会这套丛书的读者层面的特殊性,我想略谈一些想法,一是简要通俗地介绍一下《周易》论文其书的情况,二是借此机会梳理一下我对《周易》哲理的若干感想期刊,以就教于广大读者。
1.研究《周易》的意义及其方法《周易》是跟“玄学”挂钩的。
这与“魏晋玄学”颇有关系。
魏晋玄学的一个特点,是儒家思想和道家发表思想在相当程度上的合论文流,亦即论证“名教出于自然”。
名教者,儒家伦理也;自然者,杂志道家玄思也。
两家思想的这种合流是有文献依据论文的,这浙江教育高考录取就是当时玄学家所谓的“三玄”:《老子》《庄子》《周易》。
前两部书都是道家的,唯有《周易》素来是被视为儒家经典的:儒家以“六经”为原典,而《周易》为所谓“六经之首”。
但事实上,《周期刊易》本来并无所谓哪家的。
唯其如此,先秦诸子许多都论文跟《周易》有所关联。
《周易》系统的直论文觉功能论文论文提要本文探讨《周易》的系统构成以及隐于其深处的直觉问题。
《周易》以卦画与卦爻辞的基本结构形式,构成一个结论判断的硬件系统,以应对任何可能的疑问:它以特殊的卜筮操作论文规程作为软什系统,以保证将任何可能的疑问经由卦画导入结论系统。
只是在这两者运行环境当中进行的判断运作论文论文过程中,《周易》才实现了自己的完型,它的完整内容也才得以展现。
这个充型系统的突出特征亦即它的灵魂所在,恰恰又在于它判断过程的不充备、不完整。
因为,假卜筮“叩而决”其“虚设”在那里的结期刊论,问和断之间不存在使判断成立的任何依据。
显然,由于疑问跟结论的对应靠得是几率,所以这个不完备不能用理性的方式而只能用非理性、用某种直觉的方式来填补。
这表明,《周易》于现实的判断过程中展现它全期刊部内期刊容的同时,提供了开启直觉之门的方法,所以说,它的功能正是指向人的直论文觉作用。
关键辞:功能,考查,系统,直觉,周易AbstractThispapermake中学教育大全sanexplorationonIChingsystemandtheis论文suesofintuitionthatis,asthecore,dealtwithbyit.IChingcanbeviewedasacon figurationofhardwar发表eandsoftware.Thehardware,thetextitself,composedoftheinterlinkedjudgme nts杂志andsymbols,appearsananswerstorageincon杂志siderationofthatitssymbols,astheverbaljudgments发表do,sh论文aretheroleofexpressionandthatthey,thosestoreda浙江教育考试nswers,laytherewithoutbu论文taimingattheirtargets,anyp论文ossiblequestionsinan弟子规教育视频ytime;thes论文oftwareoftheoracle论文programwithpeculiarregulationsworksqueryputforwardsby论文askertolinkcertainhexagramsoastomakethereadyanswersstirred幼儿教育学复习试题intoactivation.ItisonlyinthusprocessthatIChingsucc发表eedsin杂志itsowninitializationandrevealsitssensethoroughly.Thereafter,inthispro 杂志cess,atraitwithingreferringtotheessenceofIChingcomesforthbetweenquery andrespo论文nsivejudgmentresidesagap,avacancyofreason.Inordertofulfillareasonable connection,itneedsabridgeacrossorsomethingtoinfil杂志l,assure论文dly,throughanirrationalmorethanrationalwayinasmuchasthequestionan论文danswerpairbychancesothat,insteadofreasoning,theintuitivetreatmentwil lbemostlyavail教育学心理学考研真题able.Thismanifests,IChingshowsitswholeintheuniqueinnercourse杂志ofquestion-answer’sperformingwherewithoffers期刊stimulativemeansforintuition,hence,itisconcluded,bene论文fitstheintuitionofhumanbeingfunct期刊ionall期刊y.Keywordsand期刊phrasesExploration,function,IChing,intuition,system 《周易》留给后人许多有益的东西。
周易论文引言: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
被誉为“易经”的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以其深奥的哲学思想和隽永的言辞,影响了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本文将对周易的起源、内容和影响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周易的起源周易起源于中国古代,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卜筮文化。
周易的基本思想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和宇宙万物的演变。
周易的最早版本称为《周易》十翼,是一部系列注解,通过这些注解,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易经的内涵和应用。
二、周易的内容1. 《易经》的组成周易由六十四卦组成,每个卦都代表着不同的象征和意义。
每个卦又由六爻组成,爻也有阴阳之分。
通过对卦的排列和爻的变化,可以得出卦辞和爻辞,进而推测出卜问的答案。
2. 阴阳五行周易的核心思想之一是阴阳和五行。
阴阳象征着事物的两面性,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属性。
而五行则代表着自然界中的五种基本元素,分别是木、火、土、金、水。
阴阳和五行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宇宙的运行和事物的变化。
3. 卜筮和预测周易不仅作为一种哲学思想,还被广泛用于卜筮和预测。
通过对卦辞和爻辞的解读,人们可以预测未来的变化和趋势。
这种卜筮和预测的方法在古代被广泛使用,被认为是寻求吉凶祸福的一种可靠手段。
三、周易的影响周易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看看周易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1. 政治和社会周易的阴阳和五行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古代政治和社会。
在古代,官员和国君会运用周易的原理来预测国家的命运和国家政治的走向。
周易的思想也影响了古代社会的秩序和伦理观念。
2. 文化和艺术周易在中国文化和艺术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周易的思想对书法、绘画和音乐等艺术形式都有所影响。
许多古代文人墨客将周易的符号和概念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以表达特定的思想和情感。
3. 哲学和思维方式周易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的哲学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易经强调了平衡和和谐的重要性,提倡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来认识世界。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2019-- 2020学年下学期时间100分钟 2020年6月11日周易与人生课程 32 学时 2 学分考试形式:开卷专业年级:人文素质课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 60 %(周四,序号57 )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班级自动化与电气类1903班学号8207180909 姓名谢逸豪论《家人卦·大象》的三层意蕴——《家人卦·大象》解析《象》曰:“风自火出,家人。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家人卦探求的是封建时期(包括周之封建和秦之封建)一家之人的持家之道。
从卦象看,其由离、巽两卦组成,离在下,巽在上。
离为火,巽为风。
由风引申为烟(卦象的自然与人文之意境由此可一窥),烟从火出,有家人之象。
试想,平坦辽阔的华北平原(或关中平原)上一个寻常的黄昏,落日沉沉隐入隅谷,磅礴的晚霞泼满浩渺的天空,“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平原上的村落响起了锅碗瓢盆的声音,一缕缕炊烟袅娜地从户户人家升起。
这是家的气息,这是生活的气息。
它呼唤着田野上的农人,呼唤着山坡上的牧人,呼唤着山林间的猎人,呼唤着河面上的渔人,呼唤着路上归家的游子,呼唤着这片大地上的每一个人们。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这是家的归属感,是人类文明繁衍生息的依靠。
乃至《乐府诗集》中那个“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老兵,面对不复存在的家依然“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这是一种残存的象征。
可惜他的家早已不在,可见作为构成社会的单元和细胞的家庭,一家之人事也能蔓延生象征意义,反映社会的教化之风。
烟从火出,烟火出处有人家,人家生处有烟火。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
……”这是《家人卦·大象》的第一层意蕴。
构成家人卦卦象的离、巽两卦,从人事言,离为中女在下,巽为长女在上,像一家之内女子长幼有序。
封建社会时,“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长期存在,深度影响了社会的生产面貌、家庭的生活形态、文明的发展方式。
在这种家庭内部的分工之下,男子往往出外营生,或田猎,或农牧,或经商,或从政,或征战,种种方式以养家活口。
感于《周易》,用之于行不得不承认,当初在选课的时候确实是十分随意而又仓促,毕竟借师兄的电脑不能太久,而且选课太慢会出现选不到的情况。
不过在这些一系列的各类课程之中,唯有一门课我是特别留意而选的,而如今那一个系列除了这门课其他课程我全都不记得是什么名称,这门特意挑选的课就是——《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之所以选择这门课,总的来说是想要探索一下《易经》中的神秘,虽然我甚至不明白这本书是讲什么的,但是对于许多关于这本书的传言以及这本书已经流传千年的事实使我对这门课的向往异于常者。
这学期的第一节课便加深了我对中国古文化的向往。
咋看一下这些都是一些毫无根据的东西,但是其中的深意果然是如今许多书籍都望尘莫及的。
而书中所言虽然都似乎是占卜卦象,但我细细回味一番之后却觉得,这是古人所制作的一个精明的教育方式。
所谓学以致用,用事实生活中的范例来加以叙述便可以使其中的道理更为清晰,但是反之范例又会使得文章变得罗嗦。
而《周易》这本书便运用了一种新的方式来传授它其中的奥秘,那便是占卜。
将一些深刻的道理蕴含于占卜的卦象之中,使得其中的道理隐隐约约,同时又极具实践性,让人在实践的过程中感悟其中的玄机。
古人在求天下治理时深刻的认识到,如天下大治则必须各安其位,(易经的时与位)与时偕行,如此才可顺应大道。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不了解自己也很难推己及人,古人以为臣道是做一个好部下,君道是做一个好领导,而师道则是贯通君道与臣道才可为师。
天地君亲师可能很多人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我想大概是以为形容天地和人的关系,天地既好像是领导一样威严令人敬畏,天地也好像是亲人一样疼惜子女,天地还可作为人的师长令人明晓道理。
不得不佩服这本书可谓是集大智所成,能够将学以致用这么有意义的道理具体化来展示给所有用心去读这本书的人。
我是如何理解《周易》的呢?首先说一下老师一开始提出对“周易”二字的解读:周而复始,相互易变。
这就相当包涵了哲学中“量变成质变”“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矛盾”这两个基本理念。
再论《周易》范文
《周易》是远古时期的一些人看周国和周朝史书之后的史评(史评包
括史书),且以史书和史评为占卜。
远古时期的一些人归纳古代周国和周
朝的所有政治战争的变化且以占卜的形式祈求得到神的指导统治。
周国原很弱小,后来强大,周国取得对古代中国的统治权,建立了周朝,到了周平王时期,又衰弱。
一些周王室成员原是按照周国发生的事件
顺序及从事件所总结的经验,以时间顺序以史为鉴以统治当时的中国;但是,西周还是衰弱了。
这让一些周王室成员困惑不解,他们认为,他们已
经尽力了,却还是无法永远统治当时的中国。
(每个统治者都希望永远统
治一些国家。
这是《周易》和《周易》占卜产生的最大原因。
)大概因此,周王室一些成员以占卜的形式,向神祈祷。
占卜就打破了周国和西周的历
史事件顺序以及从事件所总结的经验的时间顺序。
一些周王室成员想以占
卜得神指导以明白所处阶段及应采取何种应对而统治永固。
但是,占卜,也是迷信的。
论《周易》那篇论文,是我对远古时期的一些人的史书史评以及以史
书和史评为占卜的评论。
历史最重要的是真实。
法律告诉人们,不论怎样,人当尽最大努力守法。
而且法律应当是所
有阶级阶层的意志的合力的表现,而不是一些阶级或阶层的意志的表现。
这是古代中国统治者所不知的。
宁波大学答题纸(20 11 —20 12 学年第一学期)课号:054TSCAGZ 课程名称:周易导读改卷教师:学号:116010244 姓名:钱梦娜得分:浅谈周易与其哲学思想【摘要】《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影响广泛、流传久远的典籍,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
通过对学习《周易》课程的学习,对《周易》有了基本的掌握,通过对其名称,结构和其蕴含的智慧等的论述来进一步年认识她。
这一本绝世经典著作对当今世界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其中的哲学思想,在感叹古人的智慧之时,从中找到对当代社会的作用,使之发挥“古书”的功效。
【关键词】周易其名;文书结构;哲学;人生态度;人际关系;处事原则《周易》是我国5000年来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积淀下来的代表之一,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历经千年时间考验而流传下来的真正完全属于中国古代精神文化精髓的代表,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
古人用《周易》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
学习《周易》使我们变得睿智,学习《周易》,使我们变得博大,学习《周易》,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
下面是我一学期学习后《对周易》的收获和感悟的论述。
1 《周易》其书1.1 《周易》的书名《周易》,一名《易》,又称《易经》周字义为“周普”,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
还有另外的说法,指“周”字指代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
而对于“易”字,对其的理解则是众说纷纭:一说其为象形字,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出自许慎《说文解字》;还有认为其为日月,象征阴阳,对应易经阴阳之说;也有人说易事占卜之名;还有人认为易指交易,从这里引出阴消阳长,阳长阴消的相互变化,与太极图相互对应;而《系辞传》中则说:“生生之谓易”,说易即是道,恒常的真理,即是食物随着时空变换,恒常的道不变。
1.2 《周易》的作者《周易》的起源为河图、洛书。
传说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伏羲氏依此制定出八卦。
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改变了伏羲氏的坐标系,写下了六十四卦的卦辞,后在春秋时期,圣人孔子著了《易传》。
1.3 《周易》的结构《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本是占筮书,其基本因素为阳爻和阴爻,把三爻重叠起来, 构成八卦, 即乾,坤,震,艮,离,坎,兑、巽。
八卦再重叠起来,构成六十四卦,如泰,否,每卦均有六爻。
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辞、爻辞四部分。
卦辞是解释全卦的含义,爻辞是解释每一爻的意义。
《易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经从乾到离,凡三十卦;下经从咸到未济,凡三十四卦,熹平石经《周易》即如此划分,知汉以来传本未变。
爻:在《易经》中,爻是组成卦的基本单位,其中“—”称作阳爻。
“--’称作阴爻。
卦:由阳爻和阴爻按照一定规律分别组合,进而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变化规律的排列符号,就叫做“卦”,卦是为特定目的《占筮》而组成的符号排列,是《易经》的基本组成单位。
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的统称:是由阳爻和阴爻按不同的组合规律.以三个爻为一组分别组成的八种符号排列,《易传·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八个由三个爻组成的卦,也叫经卦或单卦。
六十四卦:由八个单卦以不同的次序两两重合、就产生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分别由六个爻组成,也叫别卦或重卦,其中由八个单卦自身相重所成的六爻之卦,也叫做纯卦,其卦名同单卦。
2 《周易》哲学2.1 《周易》中的人生态度《周易》用一整套特有的卦象系统,把自然界复杂的变化概括地予以表现,然后让人根据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去认识自己目前的处境,设计自己应该采取的行动。
更为深刻的是六十四卦的整体排列所体现的宇宙变化,特别是伏羲六十四卦的排列,这个排列可以用来表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阴阳递转,显示春夏秋冬,二十四个节气;也可以用来描述天象的变化,把斗转星移囊括其中。
掌握这些,我们才能知天,但知天并不是目的。
知天的目的是顺天。
《周易》除提出知天、顺天等处理人天关系的重要原则外,还提出“乐天”的思想。
乐天就是对人生抱种达观的态度,超越具体功利的审美的态度。
从《周易》中,我们可以学到正确的人生态度。
人在世界上不能做到事事都如意乙一方面人应该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力求达到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不要把一次的成败、一事的成败看得过重。
如若自己的理想、愿望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原因未能达到,也不应因此而颓废。
就算这种不成功是“天意”吧,也应对“天”持一种宽容的态度。
人生的意义是非常丰富的,难道除了不断地办事业就投有别的吗?人当然第一要义是谋生,但最高境界却是“乐生”。
因为人生之苦,大多在过于执着于功利诸如金钱、名誉、地位之类。
有了这些东西缠身,人就超脱不起来了,自由不起来了,快乐不起来了。
2.2《周易》中的人际关系处理《周易》认为,人之处世,第一要义是要找到自己应处的位置。
“守正”这是《周易》推崇的为人处世的第一法宝。
按照《周易》的观点,天地万物各有其位,人不例外。
每个人都应在世界上找准自己应处的位置,如若这样,世界就是有序的了,就不会有祸乱产生了。
《周易》推崇的处世法宝第二当是“中孚”。
“孚”,诚信的意思,“中”,在这里表示出自内心的意思。
因为只有真情才能换取真情:只有挚信才能换取挚信。
这个世界的维系并不完全靠金钱、权势,也要靠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同情、信赖和相互帮助。
而这些属于人的精神生活方面的东西又往往不是用金钱可以买得,用权势可以掠取的。
《周易》推崇的处世第三法宝是“和”。
“和”在《周易》中是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和”与“中”常常联:在一起,号称“中和”。
“中”要求做事不走极端,要适度,“和”则要求与他人关系要谐调,要顺畅。
“中’是讲个体所处的位置,“和”则是讲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和”的思想体现在《周易》的整个体系之中,而整个《周易》体系就是一个生命通达、循环不息的和顺的整体。
守正,中孚,尚和--这是《周易》作者从其对生活的深刻体察中所总结出来的处理人事关系的三个基本法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去实践的人生哲学。
2.3《周易》中的处事原则人在这个世界上会遇到种种不同韵处境,要处理种种不同的事务。
要怎样才能把事情办好,在可能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结果呢?《周易》通过六十四个卦的解析为我们提供了极为具体的指导。
概括起来,《周易》认为处事的基本原则是果决、审慎、适变。
我们应该深刻体会到世界上的事,顺顺当当的当然有,但也有好一些是并不顺当的,有些事真要去办,还要冒些风险。
当然,不去冒险,自然较为平安,但也必然是平庸;无大成就。
世上凡干大事者,无不历经风险,没有风险意识,没有敢闯难关的勇气,没有临事果决的魄力,怎能取得超乎寻常的业绩呢?在战争中两军对垒,战局风云莫测,取胜者,大多是指挥果决、敢出奇兵、敢冒风险的一方。
不过,话又要说回来,果决、勇敢必须以科学的分析作基础,必须以审慎粗辅佐,否则就会走到愿望的反面。
但这些都要在适变的基础下,要适变,也就要我们事物变化的规律。
3 《周易》启示在今天,人类的发展面临着种种难题和挑战,《周易》中所蕴涵的丰富思想和各种理念,无疑对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天人合一。
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实际上是一个整体性得原则,而“天人合一”则是其最高境界。
它强调了天与人、人与人的和谐理想状态。
彰显变易。
《周易》的核心是“易”(即“变化”)。
《系辞》日:“一阖一辟谓之变”。
而《周易》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
这实际上就是现代管理中的动态系统。
阴阳互补。
《周易》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阴阳互补”。
阴阳互补在管理学中就是强调分工与协作,要求我们树立整体观念,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避免只关注自己,忽略或影响其他甚至整体利益,做到责任分明,合作有序。
中和均衡。
“中和”既是理想境界,也是一种管理方法。
表达的是一种均衡发展原则,体现了“自强不息”的主体意识。
进德修业。
“盛德大业”为解决伦理问题指明了方向。
《易传》反复强调学问思辨、进德修业,4 结论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学习《周易》,而且不应该只学习周易的外皮,更重要的是学习周易思想的精髓,并将其作为新时代的引导思想。
《周易·系辞上》第7章说到了“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应该仿效天,取法地,利用《周易》成就美善的德形,并反复蕴存涵养,从而找到通向当然之理(道)和合宜之事(义)的门径。
现代社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以往的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象今天这?社会每月、每天甚至每一秒钟都在变化。
要为这样多变的社会找到一个适合的思想,以变化易为主旨的《周易》一定能给我们很多启发。
学习《周易》,我们就能够能动地、而不是被动地对待激变的社会。
把过去作为一个教训,不盲目追随时代的潮流,也不盲目追求支配主义。
孔子说:“安土敦乎仁,故能爱”,我们只会爱适合自己文化,适合自己土地的思想。
就这个意义上来说,既然人类不能离开地球、离开土壤而存在,那么全世界的人就都应该把天地当作父母一样来爱和保护。
只要潜心道德修养,就会没有过错,可以心胸宽广坦荡容纳万物,从而取信于天下成为一个君子。
《周易》把德治当成治天下的基础和手段、也是目标,重视道德与个人的关系,实际就是主张通过增强个人的道德修养,告诉我们如何处世,如何快乐生活。
参考文献:【1】南怀瑾、徐芹庭注译:《周易》;重庆出版社;2009年1月【2】汪致正:《易学津梁》;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3】《四书五经》,沈阳出版社。
【4】《周易入门》,陈德述著,巴蜀出版社,1999年。
【5】《和合学概论》,张立文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6】《周敦颐评传》,梁绍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7】《周易的思维与逻辑》,李廉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年。
【8】《周易讲义》,南怀瑾著,文艺出版社,1997年。
【9】《周易》,崔完植著,惠圆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