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世界文化遗产》练习试题精选(总)13页

高考历史《世界文化遗产》练习试题精选(总)13页

高考历史《世界文化遗产》练习试题精选(总)13页
高考历史《世界文化遗产》练习试题精选(总)13页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专题练习试题

1.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A.森严的故宫B.九寨沟风光

C.乐山大佛D.昆曲《十五贯》

(1)请对上述的世界遗产进行分类。

(2)上述四项世界遗产,你最欣赏哪一类?请说明理由。(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3)按照《世界遗产公约规定》,对已经评上的遗产有什么管理要求?

2.据有关消息,杭州市政府已向浙江省政府提交了要求将西湖正式列入2010年中国世界遗产申报项目的请示。省政府高度重视,批准将西湖列为浙江近年申遗的优先申报项目,并正式上报国务院。请回答以下问题:

(1)杭州西湖如果要申遗,可以申报()

A.文化遗产B.自然遗产

C.文化与自然遗产D.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2)按照《世界遗产公约》,申报世界遗产必须遵循什么规定?

(3)中国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秘书长郭旃先生在《世界遗产与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一文中这样写到:“西湖美景和优雅的杭州古城本来可以作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推荐和申报。但由于发生了那么多的遗憾和巨变,不仅古城的大片物证几近消失,连西湖周围的景观都有了碍眼的改变,它登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困难大大增加了。”根据材料回答,西湖的申遗面临怎样的困难?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3.为保护和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的倡导下,各国于1972年达成协议,通过了《世界遗产公约》。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简述《世界遗产公约》的主要内容。

(2)社会风俗、礼仪和节庆也属于人类的珍贵遗产,它应该被列入哪一类世界遗产?(3)小张是一位高二学生,他非常关注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一日,他在某刊物上发

现这么一则信息“世界遗产委员会最早于1997年作出决定,每年只受理10个世界遗产申报项目。2004年7月作出修改,每年增加到受理45个申报项目,每个缔约国每年由申报一项改为可以申报三项,但其中至少要求一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他认为这则信息有四处错误,请你帮助找出来并改正。

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川青城山图

青城山位于成都西北都江堰市境内,距成都75

公里。山峰呈环形排列,状如城廓。山上林木茂盛,

终年青翠,故名“青城山”。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

源地之一,属于道教名山。

材料二: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的都江堰,是中国战国时期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划时代的杰作。

材料三:2000年11月1日,青城山与都江堰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青城山和都江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主要理由。

(2)简述登录《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必须具备的六项标准。

5.左图为埃及的金字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关于埃及金字塔的表述,有许多不当之处,请

予指出并加以订正。

作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距今只有

2000余年,它们是法老的宫殿,这些金字塔是他们权力的象征。最为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群位于孟菲斯西郊,其中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金字塔是哈佛拉金字塔。

(2)人们都说埃及金字塔不仅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璀璨的明珠,请以胡夫金字塔为例,说明这一观点。

6.材料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图。

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仪式在哪一世界著名文化遗址举行?

(2)为什么现代奥运会的圣火采集仪式要在该遗址举行?

材料二某同学在观看《欧洲名城保护》电视节目时,看到了下面两个镜头:

镜头一雅典卫城的伊瑞克提翁神庙虽花多年时间刚刚修好,但石墙残破如故。实际上修复工作只是新补上了一小块经考证的檐口,一眼就能分辨出来。……神庙周围环境清洁,游客都与遗迹保持着一定距离欣赏,绝无哗噪之声。主持人采访了几位外国游客,他们普遍认为文物应保留原样,越原始越好,使后人对那时的事物有良好的回忆。

镜头二主持人介绍道,法国早在1913年就制定了非常严格、明确的古建筑保护法,例如,规定古建筑及其方圆五百米内的景物,未经政府允许不得变动;法国中小学都开设历史遗产课,并有一周的参观学习时间。……

(3)看了这个节目,该同学认为欧洲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的许多做法能给我们提供借鉴。那么你觉得可以从中借鉴些什么呢?写下你的看法。

7.材料一虽然罗马支配了希腊的政治和军事,但他们在艺术和文化上则服从希腊人的优势。罗马诗人荷拉斯简明地表达了这点:“被俘虏的希腊人诱使他的粗野的捕捉者成为俘虏。”……运用于拱门和拱顶的工程学经验以及使用混凝土的实际经验,使罗马人有可能创造在形状和规模上都是希腊人从未梦想过的建筑。

——苏珊?伍德福特等:《剑桥艺术史》材料二

请回答:

(1)将材料二中的图2、图3与图1比较,说明材料一中罗马诗人荷拉斯的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人在建筑技术上取得的“希腊人从未梦想过的”成就。

(3)如果今天人们在现实中将其修建复原(如图4所示),你认为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吗?为什么?

8.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依瑞克提翁神殿建于悬崖边缘,和神庙合为一体的是少女门廊,由六尊少女像代替石柱围绕而成,设计很有特色,由于少女的头部须支撑沉重的殿顶,故颈部不能太细,设计者于是从少女颈部垂下一缕秀发,增大了受力面而不失其美,又用花篮放在头顶,作为柱托。

──唐晓荫林佳鸣编《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采用的建筑技术与材料一相比,有何新的发展。

材料三:古都罗马对旧城区文物古迹的保护实行“整体保护原则”。有关这方面的法律最早可以追溯到1821年,其后150多年里又逐步完善,最终于1964年被纳入著名的《威尼斯宪章》。国家规定要保护的历史建筑,必须原貌保护。遗址发掘出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决不搞什么重建或“修复”,只能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防止文物的进一步损坏。

在意大利共和国宪法第九条中明确规定,意大利共和国负责对国家的艺术、历史遗产和景点进行保护。意大利政府早在1975年就正式组建文化遗产部,负责该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多年来,意大利由公共部门负责保护古迹,私人和企业来经营管理和利用这些古迹,如建于罗马帝国时代的古斗兽场,1913年开始用作露天歌剧院;更多的古建筑被改建为博物馆。……各地都有保护文物建筑的很活跃的民间组织。其中最著名的是全国性组织“我们的意大利”。

──《光明日报》2007年7月9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意大利的保护措施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城之利,烽燧明而野易清也,攻扼久而兵易集也,粟入多也,生息繁也,小举之莫能犯也,大举之易于调伏为应援突击也,虏归之难而不敢深入也。

——(明)尹耕《塞语》

材料二: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长城的描述回答:(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的特点。

(2)为什么说长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试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10.阅读材料

材料一……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做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铟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河,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藏,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官馆之盛,不可胜原。

——班固:《汉书·楚元王传》材料二

回答:

(1)据材料一,说出该建筑的位置并概述其规模特征。如何证实该文献记载的可信度?

(2)据材料二写出你对秦俑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的认识。(4分)从史料学来看,材料一、二分别具有什么价值?(2分)

(3)两则材料充分反映了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的磅礴气势。就其政治功绩而言,列出三项足以体现其磅礴气势的事迹。(2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的时候有一位外国使节来

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是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

跪的。中国官员出于礼仪,带他从外城沿着御

道去觐见皇帝。当他穿过第一道城门大清门的

2020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静安区2019 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 测 高三历史试卷2020.05 注意: 1.本检测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答题纸与试卷上的试题编号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2.检测时间 60 分钟,试卷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为农耕文明的简介配图,恰当的是 A B C D 2.“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 能禁止。”廷尉李斯基于以上判断,主张推行 A. 皇帝制度 B. 三公九卿制度 C. 郡县制度 D. 君主专制制度 3.“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材料中的“世祖”建立了 A. 西汉 B.东汉 C.蜀汉 D. 后汉 4.“两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A. 南方的自然条件更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B. 北方持续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宁 C. 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超过北方 D. 北宋定都开封而南宋定都临安 5.右图为受污损的三联书店出版物封面。其中污损处的文字当 是

A.咸阳 B.长安

C.洛阳 D. 泉州 6.下图为学生笔记。笔记评价的是 A.东汉的“柔道”政策 B. 唐代的“和亲”政策 C. 宋代的“和议”态度 D. 明清的“闭关锁国” 7.“你们的羊一向是那么驯服,那么容易喂饱,据说现在变得很贪婪、很凶蛮,以至于吃人,并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和城市蹂躏成废墟”。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中的这段话,谴责的是 A. 圈地运动 B. 黑奴贸易 C. 君主专制 D. 殖民扩张 8.“议会君主制政体的权力重心在议会。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材料中的“议会君主制”也被称作 A. 开明君主制 B. 民主共和制 C. 君主立宪制 D. 等级君主制 9.作为条款,“英王陛下承认合众国为自由、自主和独立的国家”出自 A. 1689 年《权利法案》 B. 1783 年《巴黎和约》 C. 1787 年“联邦宪法” D. 1789 年《人权宣言》 10.区分彼得一世改革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性质的关键在于 A. 是否使俄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 是否动摇了沙皇的专制地位 C. 是否保留大量封建军事残余 D. 是否为经济提供自由劳动力 11.18 世纪中期开始的经济领域大变革之所以称为“工业革命”,主要是因为 A.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B. 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 C. 手工作坊变成手工工场 D. 君主统治让位民主政治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世纪代至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历史 含解析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错误!错误! 2.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错误! (2)时间:1953—1957年。 (4)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错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错误!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5)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错误!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 (1)时间:1953—1956年。 错误!错误! (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错误!公有制。 (4)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探索与失误 1.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2)时间:1956年。 (4)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错误!成功探索。 2.探索失误

(3)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关系):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一大二公”,脱离实际,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农村生产力的破坏。 (4)危害: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原因:1966年,中国爆发了“错误!文化大革命”,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错误!经济领域。 2.表现错误! [图解历史]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间关系

[问题探究1] “一五”计划完成后,中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吗? 提示:没有。“一五”计划完成后,中国只是建立了工业化的基础,工业化并未实现。 [图解历史]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问题探究2] 1960年农村“八字”方针从根源上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吗? 提示:否。1960年纠正农村“左”倾错误时的“调整”主要是调整农、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政治和认识根源上的失误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纠正。 [问题探究3] 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系统纠正“文革”“左”的错误。 互动探究史料研读 主题1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一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二“一五”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年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新课标全国Ⅱ卷)黑龙江考题2018.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24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A.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B.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C.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D.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25.自耕小农衰退.土地兼并缓和D.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A.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26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A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27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28术中人物的脸谱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C D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187729.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C .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30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31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C 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公元前32340“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B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D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年333.华盛顿在1787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B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1 / 8 .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C.废除君主立宪制D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1934.的原因在于.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C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10100年,我们应当在.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35一思想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40.(25材料一 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1919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年到19171923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5种左右。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二

【强烈推荐】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大揭秘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大揭秘 一、历史材料题的特点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材料解析题是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是高考历史主观性试题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材料解析题一般的格式是由“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和“设问”组成。材料解析题作为一种考察方式,有它自己的特点,不管有几个材料,总有一个中心,我们可以称其为题眼,也可以说是命题者的意图:命题者往往想通过这一题考察学生的哪些知识。一般的命题意图思路是:材料一指出了……;材料二指出了……;材料三指出了……;几个材料,分别从_、_、_等方面提供了关于_的信息;由此可以判断出此题是想考察考生的_知识,这就是命题者的意图,这就是题眼。因此,我们就可以结合教材中有关的知识来回答题后所提到的问题。把握题眼,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关键;(2)先阅读题后的设问,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有利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3)答题要简练,为什么答什么,不要过多解释。历史材料分析题按选择的材料可以分为:(1)文字型(文言文现代文外文翻译);(2)数据型(数字表格、饼状图、拄状图、曲线图等);(3)图片型(文物图漫画地图);(4)混合型(文字、数据、图片的综合)。这四种形式的设问结构可以分为:提炼观点(归纳材料的要点)、分析比较(分析原因,比较联系与区别)、评价认识(评价观点与人物,得出结论)等。 二、历史材料题的类型及分析: 1、文字型(文言文现代文外文翻译等) 文字型(文言文现代文外文翻译)材料解析题中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对史料文本的解读。目前学生比较难以把握的有以下几种文本:(1)古代文言文,尤其是先秦的。但高考命题者一般避开这个问题,难以读懂的都加上注释,但对文言文水平较差的同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2)国际关系条约文本。主要存在语法上的把握问题。(3)近代文言,这类材料高考比较多。(4)一些难懂的名词。回答此类题目,除了打好基础外,还应注意两点:第一,认真阅读,理解史料,抓住题眼。要完整准确地把握题意,首先要将史料弄明白。将原文不妨看个两三遍,对似懂非懂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再和中学课本中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第二,针对所问,归纳概括。理解史料原意后,就要根据题目要求来回答问题。这一步的关键是扣紧问题,语言要简练,高度概括。 例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31年刑部奏称:“现今直省地方,俱有食鸦片烟之人,而各衙门尤甚,约计督抚以下,文武衙门上下人等,绝无食鸦片烟者,甚属寥寥。”—《鸦片战争》 材料二:1840年1月18日,澳门新闻报纸报道:“议定规银每箱若干,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唯口所得最多……或在船上来取,或在省城交收,然亦有将鸦片准折,每次自一箱以至一百五十箱为止,却无定数。—《鸦片战争》 材料三:“中国人在道义上抵制的直接后果是英国人腐蚀中国当局、海关职员和一般的官员。渗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宗法制度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箱一起从停泊在黄浦的英国趸船上偷偷运进了天朝。”—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材料一和材料二是何关系?简要说明之。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 (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解题分析:这道题的题眼实际上是鸦片走私的危害(主要是对中国政治产生的危害)。前面这个设问都是要求学生能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有用的相关信息,最后一问是关键也

上海市2014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上海市2014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必须做在答题卡上。 1.“他是乌鲁克国王,他非人非神。众神创造了他完美的身躯,并赋予他美貌、智慧、勇敢,使他具有世人无法具有的完美品质。”该传说出现在 A.古代埃及B.古代两河流域 C.古代中国D.古代印度 2.下列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A.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D.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繁荣与发展 3.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A.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B.分散的自然经济 C.贵族们拥有世袭特权D.王室的日益腐败 4.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 A.孟子 B.韩非子C.墨子 D.荀子 5.公元前452至前451年,在古罗马平民的努力下,由贵族编制出的十个法表,被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但法表中的一些内容引起平民不满。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形成著名的《十二铜表法》。这一过程说明 A.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B.贵族的利益肯定受到制约 C.罗马法法律体系渐趋完善D.平民取得罗马法的制定权 6.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 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 7.《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秦朝尽管昙花一现,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中国现代史检测试题含解析

中国现代史检测试题 (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 A.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 B.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C.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D.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解析:C 《共同纲领》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八二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两者性质并不完全一致,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依法治国”,故B项错误;题干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说明“八二宪法”有利于保证改革的稳定进行,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2.在世界上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97个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2016年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宣誓台前,领誓人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在国徽下庄严宣读誓词。全国人大规定这一制度体现了( ) A.人民主权 B.依法治国 C.以史为鉴 D.从严治党 解析:B 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宪法宣誓,表明了宪法的根本大法的地位,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原则,故答案为B项。 3.20世纪60年代中期,蒋介石曾责问日本右翼元老石井道:“日本豢养‘台独’,还允许他们成立临时政府,不是欺人太甚嘛!”之后,他指示台湾当局相关负责人和媒体发表谈话或刊发文章,揭露和谴责日本政府及其右翼政客支持“台独”、制造“两个中国”之行径。这表明蒋介石( ) A.倾向与中国共产党和解 B.希望台湾与大陆统一 C.承认新中国地位 D.坚持一个中国论 解析:D 材料中无法看出蒋介石倾向与中国共产党和解,故A项错误;其反对“台独”并不意味着其希望台湾与大陆统一,故B项错误;材料中无法看出其承认新中国的地位,故C项错误;蒋介石反对“台独”和“两个中国”都是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反映,故D项正确。 4.(2017·云南昆明质检)江涌在《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剧变》中指出,中国“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突出表现为“走向开放,迈进国际大家庭”。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推行务实外交理念 B.积极建构区域组织

2018高考北京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高考北京历史 1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利,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13.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14.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联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 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15.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验出商人地位上升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6.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且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17.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18.图8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

题组1分封制与宗法制 1、(2019·恒台联考)学习英语时,老师会介绍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与西方相比,中国人更看重姓氏传承与家人团圆。这从文化史、社会史观的视角看反映出的本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观念淡漠 D.专制王权强大 2、(2019·开封检测)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3.(2019·商丘联考)《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中曹兵武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 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C.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D.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4.(2019·德州一中期中)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下图变化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

治()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题组2君主专制的逐步加强——皇权VS相权 5.(2019·德州联考)《千秋兴亡——秦统一2 236年祭(前221~2019)》:“秦始皇从千秋万代着眼,比较彻底地消除了旧宗制的影响,精心构造的帝制和一整套国家制度,开创了延续至今 2 236年的中华帝国基业。”对材料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国家制度”的核心 B.肯定了秦国改革对中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消除旧宗制”的具体内涵 D.“中华帝国”意指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6.(2019·潍坊模拟)唐代规定:一切政府法律,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法律地位。材料主要反映了唐代() A.注重依法治国 B.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C.皇权不断加强 D.宰相掌控了决策权 7.(2019·青岛联考)“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江苏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 8.(2019·南京联考)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

2019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 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在我们的历史书写中,有些仅仅是罗列史料,有些是对史料的解读,有些是史实的叙述,有些是对史事的评价。 ①二里头文化考古发现的农具有石铲、石镰、蚌铲、骨铲和蚌镰等; ②发现了粟、黍之类颗粒; ③当时的居民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 ④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史探究提供了资料。 以上属于对史料的解读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 “赞美你,你从大地诞生并来到我们跟前,带来了营养。灌溉了田地,并使牲畜得以生存。你给远离水源的沙漠解了干渴。让大麦和小麦成活。使梁仓盈满,使库房扩张,你给穷人以恩赐。我们为你而演奏竖琴,为你而高唱赞歌。”这条世界著名的长河,非洲主河流之父,孕育了() A.中华文明 B.埃及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 3. “不是因为房屋最终在这里建起,或是坚固的城墙在这里伫立,不是运河或码头让城邦成为城邦,而是这里的人们能使用他们的机会。”古希腊诗人所言与城邦相关,可以说明该城邦的一大特点是() A.城邦林立 B.独立自治 C.民主政治 D.小国寡民 4. 商朝的农业生产已有长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大为提高,下列资料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状况的是()

A.《史记?殷本纪》 B.《封神演义》 C.《尚书》 D.甲骨文 5. 贾谊说:“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郡,输将繇使(辗转运送),其远在五百里而至……秦不能分尺寸之地……一输将起海上而来,一钱之赋,数十钱之费,弗轻能至也。”作者在此主要强调的是() A.分封制下赋税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中央集权下租税征收成本大幅增加 C.秦朝的苛政导致民众赋役负担沉重 D.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严重威胁中央财政 6.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杀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这句话叙述的是下列哪个时期的社会状况() A.西周 B.东周 C.五代十国 D.三国两晋南北朝 7. “礼教始行,源溯春秋,谁挈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靡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这副楹联中的“公”是指()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8.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属于汉武帝时期的是() A.司礼监、会馆、铜活字、“三言”“二拍” B.政事堂、内作使绫匠、《金刚经》、高转筒车 C.中朝、素纱褝衣、水排、太学 D.三司使、《武经总要》、四书集注、交子 9. 下列一组王朝迁都图,原都城之自然条件恶劣,保守势力强大,不易推行改革。为了学习先进文化而进行迁都的是()p

高三历史试题(2)

高三历史试题(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礼”的具体内容是“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这一内容在当时的主要意义是 A.控制百姓思想保障社会治安 B.维护西周的宗法等级秩序 C.加强周天子对诸侯王的控制 D.提高社会成员的文化素质 2. 乾隆时期,军机大臣和珅利用“咨文”这种平行文书,巧妙地绕过皇帝和监察体系,围绕自己建立了某种“影子军机处”。这说明 A.军机处分割了宰相的部分权力 B.制度变革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C.军机处在运作方式上存在缺陷 D.军机处设立后内阁制逐渐被废除 3.有学者认为,雅典民主的发展经历了从常态民主(政治形式与经济内容相契合)向平民民主(政治形式与经济内容背离,表现为民主主要为平民享有)的嬗变。下列改革措施属于雅典典型“平民民主”的是 A.实行财产等级制,论资授官 B.严格公民资格,妇女和奴隶无公民权 C.五百人会议成员由抽签选出 D.十选区中各选一人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4.罗马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人们经常通行或站立的地方上的滴水檐上或雨阳篷上,放置其坠落可能致人损害的物。对违反这一规则行事的人,将授予10个索里迪(古罗马的一种金币)的基于事实的诉权对抗他。该规定 A.彰显人文主义色彩 B.体现了“轻罪重罚”的原则 C.关注弱势群体利益 D.明确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5.布莱克斯通在《英国法释义》中介绍,(光荣革命后的)英国最高统治者的权力被分成两个分支:其一为立法机关,即议会,由国王、上议院及下议院组成,它决定政府形式和行政机关的设置;另一支则为行政机关,只包括国王一人。这一表述体现的原则是 A.民主共和 B.国王专制 C.权力制衡 D.议会至上 6.有学者指出,通常我们认为美国的中央政府结构是“三权分立”的,然而实际上权力的分割并不明显,三个行使权力的主体有时也有权限上的交叉,比如把某些立法权给政府,把某些行政权给立法部门。美国政府的这一做法 A.表明政府权责较混乱 B.利于避免权力垄断 C.创立了新的宪法体制 D.旨在提高国会效率 7.鸦片战争后,办理对外交涉的耆英意识到,对英、法、美等国,断不能“绳之藩属之礼”,主张“与其争虚名而无实效,不若略小节而就大谋”。这表明耆英 A.抛弃了华夷观念 B.主张建立近代外交 C.转变了旧有观念 D.主张融入世界秩序 8.南京临时政府明令废除蛋户(广东、福建等地的水上居民)、惰户等类人的贱民身份,各种以人道主义、解放人权为宗旨的社会团体纷纷成立,仅1912年间,各种社会团体就达300多个。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 B.扩大了政治参与主体的范围 C.践行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理念 D.终结了中国的封建专制时代 9.1917年7月5日,由阿列克辛斯基和一个叫叶尔摩兰科的海车少尉合著的一个声明出现在张黄色的小报上,声称列宁是在德国参谋本部指挥下的间谍,还包括别的布尔什维克。据 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时俄国 A.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已经具备 B.政权已被资产阶级控制 C.无产阶级开始暴力革命方式 D.反革命势力的疯狂进攻 10.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女民兵的需求急剧降低,但到20世纪50年代末,16岁至50岁和能使用武器的女性公民几乎都被编入民兵组织。1961年,人数出现一定的下降,但在“文革”期间又出现巨大反弹。这些变化 A.折射了当时中国社会环境的变迁 B.源于朝鲜战争导致我国兵员不足 C.体现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D.反映出妇女政治地位的沉浮不定

高中历史材料型选择题训练

材料型选择题训练 1.(2013·保定一模)王国维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宗法制应分封制需要而产生 B.嫡长子继承制度是周与商朝一大区别 C.王国维盛赞周的政治制度 D.宗法制下,周分封的对象局限于本宗亲族 2.(2013·河北联考)中国古代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与此规定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 D.宗法制 3.(2013·青岛一模)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A.班固重视农业,忽视商业 B.“二者”指的是农业和手工业 C.汉代实行农工商并重的政策 D.班固有农商皆本的意识 4.(2013·济宁一模)“到了11世纪,中国经济已经严重依赖现金替代物,……为了预防公众的混乱并保留其便利性,政府当局明令禁止私人团体发行纸币而将这一权力归国家专有。第一张官方印制的纸币于1024年出现在四川省,那里是早期印刷行业最为活跃的中心。”下列相关的解释与之相符的是( )。 A.纸币产生根源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B.11世纪四川社会经济最发达 C.控制纸币发行是政府维稳的重要手段 D.纸币是商品经济衰退的产物 5.(2013·郑州二模)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颈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 )。 A.清静无为 B.兼爱非攻 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

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8

2018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卷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卷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新石器时代,人类引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 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 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 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 2.文学是西方文化的载体,其源头可追溯到古代世界,其中对西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是A.《大藏经》、《荷马史诗》 B.《旧约全书》、《古兰经》 C.《荷马史诗》、《旧约全书》 D.《古兰经》、《荷马史诗》 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5.西欧中世纪庄园和东汉后期庄园的共同特点是 A.主人和农民之间有雇佣关系 B.具有商品货币关系 C.有自营地和份地的区别 D.自给自足的经济体 6.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贸易的的国家和地区有 A.西域、大食、波斯 B.大食、波斯、新罗 C.西域、日本、大食 D.波斯、新罗、日本 7.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右图)它反映了西欧中 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特征是 A.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 C.教皇和君主各执权柄、互不干涉

高中历史选修材料题专项训练

高中历史选修材料题专项训练 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他开办了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比较典型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不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国外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方面。其目的分别是什么? (2)两次改革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3、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请回答: (1)试从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和梭伦改革的措施中各举一例,说明他们是怎样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的? (2)上述改革都遭到了旧势力的强烈反对,商鞅被车裂而死,王安石被罢官,梭伦被迫到国外游历。作为一个改革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4、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

上海市普陀区2017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卷

2016学年第二学期普陀区高三质量调研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以下成果,属于古代东方文明的是 A.汉穆拉比法典 B.荷马史诗 C.十二铜表法 D.玛雅文化 2.关于炎帝、黄帝传说的史料价值,说法准确的是 A.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可靠证据 B.与《史记》记载相互印证故可信 C.反映了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 D.在传播中经后人加工虚构无价值 3.具有“社会动荡中的大变革”“思想活跃的多元文化”特征的时代是A.殷商社会 B.春秋战国 C.秦汉帝国 D.宋元时期 4.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使“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可能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 C.文官体制D.科举制

5.以下历史事件,命名方式与众不同的是 A.孝文帝改革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6.强调集体议政重要性的中央行政机构是 A.秦朝的皇帝B.隋唐的三省 C.明朝的内阁D.清朝军机处 7.右图白底部分是某王朝的局部疆域图,该王朝 是 A.秦朝B.唐朝 C.元朝D.清朝 8.右图漫画反映当时我国对外贸易的特点是 A.闭关锁国 B.榷场贸易 C.丝路贸易 D.朝贡贸易 9.“17世纪40年代的政变使一个国王掉了脑袋,1688年政变使另一个国王失去了王位”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10.表明法国以法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权利取代了以君主意志为标志的封建特权的文献是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D.《解放黑奴宣言》 11.“在战争中联邦得到维护和改造,维护了合众国的存在”,材料中“战争”的领导者是A.华盛顿B.林肯C.罗斯福D.杜鲁门

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详细版)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1949-1956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49 3月七届二中全会 9月新政协《共同纲领》 10月2日中苏建交 *国民经济恢复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950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与17国建交 1950-1953 抗美援朝 1953 12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化三改”一五计划(为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三大改造 1954 第一届人大(①宪法②三大制度确立) 日内瓦会议 1955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1956-196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十年探索时期 1956 9月八大(提出主要矛盾) *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双百方针” 1958 八大二次会议 三面红旗(大、人、总) 1960 八字方针、农村纠左 1964 原子弹&中近程导弹 1965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66-1976 文革时期 1966 文革开始(对法治践踏) 国民经济受到影响 取消高考 1970 东方红一号

1971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1973 南优二号杂交水稻 1976 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 1976-1978 两年徘徊 1977 2月两个“凡是” 恢复高考 1978-今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1978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健全法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 中美建交 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和平方式统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一国两制” 1980 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2 “十六字方针” 修宪 中共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形成 1983 中国第一台计算机“银河一号” 1984 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1985 开辟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地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6 《义务教育法》 1987 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1988 开放海南为经济特区

【2019年整理】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 1.《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应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原则 C.任人为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 2.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发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研究中国古代丝织页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A.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墓葬中发现的商代玉茧 B.甲骨文中有“蚕”、“桑”、“丝”等文字 C.《诗经·卫风》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D.刘克祥《简明中国经济史》记载 3.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使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4.中国古代用官僚制度代替世卿世禄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拓宽了管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D.实现了选贤任能 5.削弱相劝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A.秦朝设立与史大夫和太尉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D.元朝设立中书省 6.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长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立有围墙B.“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C.“市”门内外店铺林立D.晚上“市”门紧闭 7.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清廉,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内阁 8.“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立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反映出作者 ①主张重农抑商②倡导以法治国③力求社会稳定④维护农民利益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9.《清嘉录》记载:“(苏州)居人有宴会,皆入戏园,为待客之便,击牲烹鲜,宾朋满座。”这反映出清代的苏州 ①社会消费出现了奢靡之风②商品经济促进了服务业发展 ③戏曲的流行丰富了城市生活④“击牺烹鲜”破坏了生态平衡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0.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为确切的是 A.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与政治 B.男人参军,保卫国家.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 C.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国家管理的权利

新高考历史训练5-材料题

1.(2019·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测试二·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秦汉以降曾试图对乡村社会进行直接管理,国家对乡村的治理主要依靠乡官及律令与儒家纲常。唐宋时期乡官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从此,乡村基层管理人员的身份是民而不是官,没有固定的办公衙门和俸禄,这种困境在后世乡村管理中变成常态。自治组织在唐宋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 国家通过乡绅、信仰、乡约、宗族等各种形式和力量对乡村实行间接控制。 ——摘编自蒋楠《历史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材料二在历史的长河中,宗族及其领袖——乡绅是发展地方自治,推动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明清以降,宗族组织不仅遍布中国乡村,而且迅速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承担者。国家政权仅到县一级,县以下则主要依靠乡绅领导的宗族组织的自治。国家在县以下虽然也设立保长、里长之类,但人数极少,且只负责赋税以及兵役、劳役等重大的国家事务。其他诸如和谐稳定、文化教育、扶贫济困等,则完全依赖宗族等社会组织。 ——摘编自韩海浪《宗族与古代基层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时期乡官制度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乡村地方自治的作用。(8分) 2.(2018·辽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隋唐五代时期的农业》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一些杰出的女性代表,他们被誉为妇女楷模。 材料一: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冼太夫人,一生身历三朝,顺应人民的要求和愿望,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她和她的子孙们相继为岭南地区持续百年的相对稳定,广东南部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被隋皇朝敕封为“谯国夫人”。 --摘编自《冼太夫人史料文物辑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