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直译与意译
- 格式:ppt
- 大小:237.00 KB
- 文档页数:27
第四章汉译英常用方法和技巧(教学安排:8课时)与词有关的翻译方法包括:✓直译和意译✓词义的选择✓词的增补与省略✓词类转义法✓重复法✓正说反译法和反说正译法✓分句法和合句法第一节直译和意译首先应当指出,直译不是死译,而是指基本保留原有句子结构,照字面意思翻译。
意译也不是胡译、乱译,而是在不损害原文内容和精神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的需要,对原文作相应的调整。
例1原文: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直译:Our friends are all over the world.意译:We have friends all over the world.直译以严格意义上的忠实为宗旨,意译则更多考虑英语的特点,更强调译文的效果,不求形式对应,只求语言在深层次中的对应。
总之,选择直译还是意译,应该根据文章具体需要而定,两种译法可以并用。
✧能直译则直译例2原文:爱是耐心和善良;爱不是妒忌和吹嘘;爱不是傲慢和粗鲁。
译文:love is patience and kindness; love is not jealous and boast; love is not arrogance and rudeness.例3原文:进入21世纪,麦当劳团体的对手们又集合到一面共同的旗帜之下——反对全球化。
译文:On stepping into the 21st century, the McDonalds’ groups have again assembled under the same flag——anti-globalization.Upon entering opponents banner rafilled例4原文:电学上最常用的两个单位是安培和伏特,前者是电流单位,后者是电压单位。
译文:the unit of current the one of voltage例5原文:俗话说:“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筵席”。
再过两三年,咱们都要离开这里的。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关键词:直译;意译;散文一、直译与意译八十年代初,张培基等学者在当时的统编教材《英汉翻译教程》中这样下定义“: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
但直译不是死译或硬译。
应当指出,在能够确切地表达原作思想内容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直译法显然有其可取之处。
直译法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亦即鲁迅所说的保持异国情调和洋气,另一方面又有助于不断从外国引进一些新鲜、生动的词语、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使我们的祖国语言变得日益丰富、完善、精密。
”(张培基等1980:13)九十年代出版的翻译教程,对直译又有了不同的阐释“:直译指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原作的语言形式,包括用词、句子结构、比喻手段等等,同时要求语言流畅易懂。
”(范仲英1994:90)一般说来,采用直译所产生的译文看起来肯定有翻译的痕迹,读起来也不是那么通顺。
如果直译也“要求语言流畅易懂”的话,说明译者心目中的直译与意译的界线已经开始模糊,二者不再是对立的两种策略。
意译法有以下特点:(1)以目的语为导向;(2)用规范的目的语语言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3)注重译文的自然流畅,不一定保留原文的结构及修辞手段。
(见Shut-tleworth&Cowie1997;:62-63)。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直译和意译各有优缺点,意译与直译不会形成二元对立,因为翻译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
最恰当的做法是根据不同的语篇类型、翻译过程中表达阶段所采用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
正如张培基等学者所说“,不同的语言各有其特点和形式,在词汇、语法、惯用法、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
所以翻译时就必须采取不同的手段,或意译或直译,量体裁衣,灵活处理”。
(一)、直译与意译的历史对直译与意译的讨论中国古代就有。
从老子“美言不信,信言不美”,孔子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到慧远的“以文应质则疑者众,以质应文则悦者寡”,以及从以释道安为代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实践。
法汉翻译“直译”与“意译”第八章永恒的争吵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语言和非语言因素的不对等,译者常常会被迫做出选择:要么放弃与语境息息相关的交际价值而保持形式上的等值;要么放弃与语境无关的纯语义等值而保持交际功能等值。
这种选择实际就是“直译”与“意译”之间做出的选择。
如果选择前者,译文虽然在形式上忠实于原文,却有可能被目的语读者批评为“生硬、晦涩、难懂”;如果选择后者,译文虽然通顺易懂,却又可能被指责为“不准确、不忠实”。
无论译者做出哪种选择,都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取舍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节,直译与意译关于直译和意译,在翻译界,国内外学者或大师都有着各自的理解,各自的倾向。
该问题之争之所以能延续到现在,是因为二派都有充分的理由。
鉴于双方都一致主张“忠实”地再现原语文本,那么就不能给直译和意译划出明确的分界线。
如有区别,也仅仅是在对“忠实”的诠释上。
主张“直译”的学者们坚持语言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应该得到完整的保留,哪怕是原语和译入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言系统。
而主张“意译”的学者则认为:既然二种语言从内容到形式均存在着不同,二者之间便是不可克隆的。
既然在翻译原语文本时经常遇到语义的缺损,其结果自然是以意补损。
我们之所以想在此探讨直译和意译,是因为译者所持的态度可能影响到翻译文本的风格。
再有,既然直译和意译双方都按各自的方式诠释“忠实”,那么“忠实”这个标准便是翻译实践中的“绝对目标”。
正如前面多次讲过的那样,翻译需要把握主旨,至于使用什么方法,那就属于次要问题了。
下面,我们就直译和意译各自的一些优点或缺点进行一些探讨。
一、直译对主张直译的学者而言,保留原语的言语形式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它本身就具备着相应的功能。
因为它不仅能够在内容上向译入语读者传递着“异国情调”,而且在语言形式上也是如此。
即使今天,译入语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吸收新的语言结构形式和表达方式。
以汉语为例,“五四”以来,随着外国作品的大量译入,外语结构和表达方式不断地冲击或影响着汉语,从而给汉语带来新的营养,不仅丰富了词汇,而且在结构形式上也有新的发展。
英文直译和意译这里所讲的翻译方法指的是,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特点的对比,分析其异同,阐述表达原文的一般规律。
英、汉语的结构有相同的一面,汉译时可照译,即所谓“直译”——既忠实原文内容,又符合原文的结构形式。
但这两种语言之间还有许多差别,如完整照译,势必出现“英化汉语”,这时就需要“意译’,—在忠实原文内容的前提下,摆脱原文结构的束缚,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规范。
特别要注意的是:“直译”不等于“死译”,“意译”也不等于“乱译”。
试比较:1.直译与死译原文结构与汉语的结构是一致的,照译即可。
但如果原文结构与汉语的不一致,仍然采取直译的方法,就成“死译”了。
如:①In some automated plants electronic computers control the entire production line. 在某些自动化工厂,电子计算机控制整个生产线。
(直译)②The earth acts like a big magnet.地球作用着像一块大磁铁。
(死译)③Manganese has the same effect on the strengt hof steel as silicon. 锰有同样的影响在强度的钢上像硅。
(死译)例②、例③既不忠实原意,又不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
因此,必须运用“词类转换”广成分转换”、“词(语)序调整”等手段使译文通顺。
例②、例③应分别译为:“地球的作用像一块大磁铁。
…“锰像硅一样会影响钢的强度。
”2.意译和乱译只有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翻译方法以调整原文结构,用规范的汉语加以表达,这才真正做到“意译”。
翻译实践证明,大量英语句子的汉译都要采取“意译法”。
如果把“意译”理解为凭主观臆想来理解原文,可以不分析原文结构,只看词面意义,自己编造句子,势必造成“乱译”。
如:It is easy to compress a gas,it is just a matter of reducing the space between the molecules. Like a liquid a gas has no shape,but unlike a liquid it will expand and fill any container it is put in.气体是很容易压缩的,这正是压缩分子之间距离的根据。
英汉翻译的方法——直译、意译和归化、异化一.直译和意译:在谈到直译和意译时,人们常常用英文词语literal translation 和freetranslation。
此时人们关心的是语言层面的技术处理问题,即如何在保持原语形式的同时,不让其意义失真;而意译则认为语言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表达形式,当形式成为翻译的障碍时,就要采取意译。
直译和意译之争的靶心是意义和形式的得失问题。
在中国的翻译史上,赞成直译和意译的均有人在,初期佛典翻译中的文质说,唐代玄奘的“求真”和“喻俗”,近代有严复的“信达雅”及鲁迅的“宁信而不顺”和赵景深的“宁顺而不信”等,都是从直译和意译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原则。
1.直译 (literal translation)英、汉语的结构有相同的一面,汉译时可照译,即直译。
直译既忠实原文内容,又符合原文的结构形式。
直译有不少优点,例如能传达原文意义,体现原文风格等。
但是,直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译文有时冗长罗唆,晦涩难懂,有时不能正确传达原文意义,有时甚至事和愿违。
Literal translation is where the forms of the original are retained as much as possible, even if those forms are not the most natural forms to preserve the original meaning. Literal translation is sometimes called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as opposed to thought-for-thought translation). A more accurate, but less well-known, label for this approach is formal equivalence translation. Because literal translation focuses on forms of language, it sometimes misses some of the meaning of those forms, since meaning is found not only in the forms of individual words, but also in relationships among words, phrases, idiomatic uses of words, and influences of speaker-hearer,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s. Words often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in different contexts, but a literal translation often does not account for these differences. So literal translation often is not the most accurate form of translation.直译的五大误区:①否定句型中的直译误区英语中有一些不同的否定句型,其中有一些句型不能完全采用直译法进行翻译,否则,就会造成误译,甚至和原意背道而驰,下列几种否定句型值得注意:A. 部分否定句型,这种句型不同于汉语的思维形式。
直译与意译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过程中常用的两种方法。
直译指的是将原文逐词逐句翻译成目标语言,保持原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意译则是根据原文的意思和语境,用目标语言表达出与原文相近或相同的意思,而不拘泥于文字的字面意思。
在翻译过程中,选择直译还是意译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原文和目标语言的语言差异、文化背景和语境等。
直译可以保持原文的精确性,但可能会造成目标语言的不流畅或不自然。
意译则可以让翻译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特点,但需要翻译者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
在实际应用中,翻译者常常会结合直译和意译的方法,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这样可以在尽量保持原文意思的同时,使翻译更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和习惯。
翻译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难以直译的词语或句子,特别是涉及特定行业、领域或文化背景的内容。
这时候,翻译者需要运用意译的方法来保持原文的意思并使其在目标语言中更加通顺自然。
除了直译和意译之外,翻译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改写。
改写是指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用更通俗、更简明的表达方式将文章重新表达出来。
改写常常用于翻译官方文件、法律文件、科技文献等需要准确和规范表达的领域。
总之,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多时候需要考虑到语言、文化和语境的因素。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翻译者可以更好地将原文表达出来,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