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与反证: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科技理性批判中的社会动力观
- 格式:pdf
- 大小:453.06 KB
- 文档页数:7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1964年,马克斯·霍克海默和西奥多·阿多诺。
杰里米·夏皮罗法兰克福学派是一群以发展批判理论和通过质疑社会矛盾来普及辩证学习方法而闻名的学者。
它与克斯·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Erich Fromm 和Herbert Marcuse的工作密切相关。
它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学派,而是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学者有关的思想流派。
1923年,马克思主义学者卡尔·格林伯格(Carl Grünberg)创立了该研究所,最初由另一位学者费利克斯·韦尔(Felix Weil)资助。
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以其以文化为中心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而闻名- 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重新思考更新到他们的社会历史时期。
这在社会学、文化研究和媒体研究领域具有开创性意义。
马克斯-霍克海默接受前校长拉杰夫斯基教授的职务链。
霍克海默博士在第三帝国初期离开了德国,当时他的社会研究所陷入了纳粹的禁令。
➢法兰克福学派的起源1930年,马克斯·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成为该研究所的主任,并招募了许多后来被统称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
在马克思对革命的预言失败之后,这些人对正统政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独裁形式的兴起感到沮丧。
他们把注意力转向通过意识形态进行统治的问题,或者在文化领域进行的统治。
他们认为,通信方面的技术进步和思想的复制使这种形式的统治成为可能。
他们的想法与意大利学者安东尼奥·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重叠。
法兰克福学派的其他早期成员包括弗里德里希·波洛克、奥托·基希海默、利奥·洛文塔尔和弗朗茨·利奥波德·诺依曼。
沃尔特·本杰明(Walter Benjamin)在20世纪中叶的鼎盛时期也与它有关。
略论法兰克福学派技术理性批判理论摘要: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主张,科学技术作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具有政治统治的功能。
通过分析技术理性产生的根源、本质和功能,他们探讨了技术理性盛行所造成的人的价值失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并对如何克服技术理性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探索。
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开创性地将技术理性批判与价值批判和制度批判有机结合起来,并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技术理性;批判;意识形态;工具理性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的普及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丰富了社会物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但与此同时,科学技术异化为一种新型的意识形态,成为资本主义政治统治的帮凶,并导致了人的全面异化,打破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敏锐地观察到科学技术大规模使用给人类生活世界带来的危害,并试图找到问题症结所在。
他们始终坚持批判的立场,对技术理性产生的根源、本质和功能以及危害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
一、技术理性批判问题的提出技术理性是指在近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理性主义思潮,它推崇科学技术万能论,即认为科学技术可以帮助解决人类社会的所有问题。
然而现实状况并非如此,技术理性并没有解决所有问题,反而导致了人类社会的困境。
技术理性批判的展开,正是和这一现实状况和当时的哲学思潮紧密相关。
第一,在现实状况方面,资本主义发展迅猛,科学技术也得到广泛运用,并通过物质消费等形式渗透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反而,“现代人卷入愈来愈唯理化的生活形态愈深,他的反应就愈加的不合理;现代人愈从物质的困境解脱,他就愈不明白自己该做什么;现代人自由愈多,愈不知道该如何享用自由。
”[1]人被技术理性和物质生活所控制,丧失了主体地位和对自己生活的自主支配权,人的价值受到贬损。
此外,技术理性盛行还造成生态问题和人与社会的紧张关系。
批判与重建:法兰克福学派技术理性批判思想探析
高斯扬;潘超;韩卓鹏
【期刊名称】《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4)4
【摘要】对于技术理性的剖析与批判,法兰克福学派在众多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中最具代表性。
该学派以马克思、韦伯和齐美尔等人的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理论为思想基础开辟出了一条独特的技术理性批判道路。
它以结构失衡的启蒙理性为出发点,将技术理性统治下的虚假需要和文化工业等各种社会现象以及现代人的生存境遇作为批判向度,最终落脚于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否定性”重建。
可以说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技术理性的清算是相当深刻的,但他们并未找到在彻底瓦解异化秩序后重建理想世界的可操作性路径,这也注定了其思想不会成为变革现实的力量。
【总页数】7页(P90-96)
【作者】高斯扬;潘超;韩卓鹏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89.1
【相关文献】
1.科技创新与大众文化——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的技术理性维度
2.法兰克福学派以及文明论研究的新视野--评王凤才《批判与重建--法兰克福学派文明论》
3.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精神的独特阐发与深度揭扬——评陈士部博士《法兰克福学派
批判理论的历史演进》4.对“技术理性批判”的批判:法兰克福学派技术观的一个反拨5.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精神的独特阐发与深度揭扬——评陈士部博士《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历史演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阿多诺的辩证法摘要: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也是否定性美学的哲学基础;阿多诺运用否定的辩证法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同一性、商品拜物教的流行以及艺术的商品化,论述了艺术的非同一性思维,指出了艺术的自律性、个体性、形式性,倡导无调音乐,揭示了丑的否定性意义,提出了艺术乌托邦。
关键词:阿多诺否定辩证法同一性非同一性艺术批判艺术真理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核心理论家,阿多诺(1903-1969)为整个法兰克福学派奠定了哲学理论基础,这个理论基础就是否定的辩证法。
否定的辩证法不但是社会批判理论的方法论,也是艺术批判理论的方法论。
认识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的非同一性思维,把握他的艺术批判理论,对当前我国和谐社会的文化艺术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同一性的普遍化批判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表现在他对同一性哲学的批判和对非同一性的强烈主张上。
何谓同一性?阿多诺指出:“在现代哲学史中,‘同一性’一词有几种意思。
首先,它标志着个人意识的统一性:一个‘我’在它的所有经验中都是同样的。
这意味着康德的‘我思考那种能陪伴我的一切概念的东西。
’其次,同一性还意指在一切合理的本质上同样合法的东西的即作为逻辑普遍性的思想。
此外,同一性还标志每一思想对象与自身的等同,简单的A=A。
最后,在认识论上它意指着主体和客体和谐一致,不管它们是如何被中介的。
”阿多诺对最后这一方面的同一性即主客相统一持强烈的反对和批判态度,把对主客体统一的批判当作是对两千多年欧洲哲学直至黑格尔知识论和普遍基础论哲学的批判。
阿多诺认为同一性暴政的历史起源于启蒙。
启蒙的根本目标是利用知识替代幻想,从而使人类摆脱恐惧、获得自主。
他尖锐地指出,黑格尔的正、反、合式的三段论法的同一性哲学所讨论的最终达到和谐的主体客体之间的矛盾其实也是基于同一性内部的那种矛盾。
黑格尔通过调和的手法把差异、矛盾都同一到最高的和谐之中。
而差异、矛盾、偶然、特殊、冲突、对抗等非同一性要素不应该归并到某种更高层面的和谐状态中,与之相反,同一性应当被放置到非同一性之中。
西马克思主义之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摘要:在西社会科学界,法兰克福学派被视为“新马克思主义”的典型,并从理论上和法论上以反实证主义而著称。
它继承了青年黑格尔派M.施蒂纳等人的传统,受A.叔本华、F.W.尼采和W.狄尔泰的非理性思想影响,并受新康德主义、M.韦伯的“文化批判”和社会学的启迪,借用K.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异化概念和G.卢卡奇的“物化”思想,提出和建构了一套独特的批判理论,旨在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彻底批判”。
在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看来,批判理论超越一切哲学之上,并与每一种哲学对立;这种批判否定一切事物,同时又把关于一切事物的真理包含在自身之中。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
目录一、法兰克福学派简介二、法兰克福学派主要思想(一)工具理性批判使理性恢复自我批判能力(二)“精神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三)实证主义是异化了的科学的哲学表现(四)工业社会批判矛头直指资本主义制度三、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发展(一)关于批判理论(二)关于“异化”与“物化”的理论(三)大众文化批判1.产生背景2.具体容四、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评价(一)批判理论的现实意义1.深刻的人文情怀更易让人接受2.对当代社会的预判(二)批判理论的局限性1.坚持精英文化而导致了另一种形式的文化霸权主义。
2.片面否定了资本主义大众文化的存在价值。
3.过度强调受众的被动性,忽视了受众的主观能动性。
一、法兰克福学派简介西马克思主义传统中历史最悠久、也最为著名的理论流派之一法兰克福学派,是批判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分支,它的理论一般被简称为批判理论。
这一派的理论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
在过去50年间,它已经逐渐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泉,侧重点也向传播学靠近了多。
法兰克福学派是由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的知识分子构成的。
该研究所成立于1923年,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它迁往纽约,附属于哥伦比亚大学,1949年又迁回德国。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学术观点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有影响力的西方哲学学派之一,影响了现代思想,经济,文化和政治。
其早期形成于法兰克福大学(1923年成立),由伯尔克、塞勒、哈贝马斯、汉诺威和威廉马克斯组成,这些人被称为“法兰克福学派”。
他们的影响延续到19世纪以来,被认为是现代文化的关键思想起源。
(一)简介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代表着20世纪西方哲学思想的一种主流思潮。
它提倡一种以反思的方式为中心的思想,认为一切的知识都是可以反思,以至于超越其实质化的客观真理。
他们认为,要理解客观真理,必须从人类自身来反思,基于对人类行为,思维,生活方式和社会现实的反思,去构建解释客观真理的理论体系。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反思的形式超越现有的传统哲学,为现代哲学提供了新的思想空间。
(二)理论构成1.史观:法兰克福学派认为,人类的社会和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仅是对当前社会状况的反思,也有对历史的反思。
他们认为,要理解现实,必须反思历史,识别历史发展走向,推动新的历史变革。
2.社会观: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社会是一个滋生变化的动态系统,具有多种不同的价值观,具有自主性的发展动力,并且受到历史的驱动。
他们认为,社会变革的动力来自人们改变自己和社会的行为,而他们的动力也受社会文化的影响。
3.文化观: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文化是由不同的文化元素构成的,它们表现为社会活动的文化产物,它们可以被解释为文化的结果,从而反映出文化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4.心理观:法兰克福学派认为,人类的心理是一种活动性,需要在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中进行反思,以至于超越传统的心理学,去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价值观法兰克福学派价值观以反思的方式为核心,强调以人的知识进行反思去理解客观真理为指导原则,并强调以实践反思为基础,指出认识与实践是协调统一的。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知识结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也是一个可以不断改变的过程,必须根据不同的状况和历史背景去动态调整。
法兰克福学派科学技术批判之理论探析陈奕诺;田丹婷【摘要】随着人对科学技术过度依赖的社会现象的凸显,人的生存问题已成为 20 世纪哲学界的关注热点,技术理性批判理论不断发声,存在主义、科技哲学中的批判理性主义和社会历史学派、技术悲观主义思潮等,都把对技术理性主义批判当作其问题的重要核心. 其中,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流派之一的法兰克福学派,对技术理性的剖析和批判更为系统. 该学派批判的焦点集中在实证主义、启蒙精神、大众文化、科学技术理论上,其中对科学技术的批判最为精妙,他们另辟蹊径,从批判理性的角度出发,把科学技术定性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 具体而言,对科学技术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讨论始于霍克海默,经过马尔库塞的发展,到哈贝马斯才得以完成. 这种深刻的批判对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但也要注意法兰克福学派成员所提出理论的局限性. 因此,我们要建立正确的科学技术观念,不能仅仅以经济的高速发展为重心,以 GDP的总量为追求目标,过去无节制的发展已经给自然和社会带来不可逆的损伤. 我们应努力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世界境况的科学技术发展运行机制,在人文精神和科技精神相互统一的基础之上,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带有中国特色的复兴之路.【期刊名称】《知与行》【年(卷),期】2017(000)012【总页数】4页(P23-26)【关键词】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批判;法兰克福学派【作者】陈奕诺;田丹婷【作者单位】[1]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哈尔滨150080;;[2]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信息中心,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089.1法兰克福学派对“科学技术”深刻地批判,其主要焦点集中于科学技术的消极作用。
从40年代起,在法兰克福学派内部,对社会制度的批判已经不仅仅只是停留于表面并且已经深入到科学技术领域之中,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科学技术已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控制形式,造成了“单向度的人”、单向度的思维方式、单向度的社会。
(一)反思传统形而上学,解构理性的本体论地位霍克海默从对黑格尔理性哲学体系和同一性原则的解析着手,向传统形而上学发起了挑战。
他认为,由于将人类历史和全部世界统摄于抽象的绝对的概念中,传统形而上学虽然实现了形式上的“思有同一”,但结果却导致理论无法接近历史的具象,从而使哲学与现实之间形成了二元对立的关系。
在传统形而上学那里,理性为世界奠定了最普遍的根基,以“理性同一性”为逻辑的形而上学也因此成了世界的“圣经”,具有绝对的解释权和统治权。
针对理性的哲学本体地位,霍克海默深入到理性的本质维度上展开剖析,奠定了法兰克福学派对理性传统进行检视的基调。
霍克海默的理论努力得到了马尔库塞的呼应和延展。
受黑格尔哲学的革命性遗产的启发,马尔库塞秉承这样一种理性观,即对现实采取一种辩证的批判的否定的原则。
他认为,“就黑格尔的理念来说,尽管表现为唯心主义的形式,但仍然蕴含着为自由和合理生活秩序的顽强抗争”①。
人类是理性的高级存在者,能够凭借理性的能力审视现存的世界,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状,为实现人类的自由而努力。
“理性实现了自由,而自由恰恰是主体的存在”②,马尔库塞由此认为,黑格尔贯通了理性原则和主体原则,为人类的主体性自由奠定了哲学根基。
不过,理性并非一开始就实现了自由,因为“理性和现实的直接统一体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经过漫长的过程才产生的”③;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实现自由,理性不断地批判和改造现实,“因此,黑格尔的理性概念具有鲜明的批判和辩证的特征”④。
当然,理性的辩证和否定特征被束缚在了黑格尔保守的哲学体系中,其批判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唯有到了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和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那里,理性才得以从体系化的传统形而上学中抽离出来,成为人类改变世界、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批判武器。
(二)批判以实证主义为代表的传统理论,奠定批判理论的根基由于传统理论形而上的思维范式和研究方式,理性从观察世界的思维工具蜕变为世界的“逻各斯”,传统理论的形上特性严重窒息了理性对现实作用的发挥。
法兰克福学派工具理性批判的三大主题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法兰克福学派工具理性批判的三大主题,揭示其对现代社会的重要影响。
法兰克福学派,作为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对工具理性的批判构成了其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本文将首先概述工具理性的概念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然后详细介绍法兰克福学派工具理性批判的三大主题:技术统治论、大众文化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
通过对这三大主题的探讨,我们将更好地理解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观点及其对现代社会发展的深刻洞见。
在技术统治论方面,法兰克福学派批判了技术理性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和控制,认为这导致了人的主体性的丧失和自由的丧失。
大众文化批判则关注大众媒体和流行文化如何传播和消费工具理性,进一步削弱了人们的批判能力和独立思考。
意识形态批判则揭示了工具理性如何成为一种隐性的意识形态,维护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秩序。
通过对这三大主题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揭示法兰克福学派工具理性批判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二、工具理性的概念及其背景工具理性,又称为功能性理性或技术理性,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它源于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特别是启蒙思想家对于科学的崇尚和对理性的无限信任。
工具理性强调理性的计算和功效功能,将一切事物都视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
在这种观念下,人的行为和决策主要基于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而非道德、审美或伦理的考量。
工具理性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和现代资本主义的崛起。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规模化,人们越来越依赖技术和理性来计算和控制自然及社会现象。
这种趋势导致了对效率和利润的过度追求,而忽视了人的内在需求和社会的整体福祉。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这种以工具理性为主导的现代社会存在深刻的危机,因为它剥夺了人的主体性和自由,将人类降格为机器和技术的附庸。
在法兰克福学派的视角中,工具理性批判旨在揭示现代社会中工具理性泛滥的弊端,并寻求超越这种单一理性的途径。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转向与哲学基础嬗变的双重逻辑以社会批判理论著称的法兰克福学派从20世纪20、30年代之交建立至今已经历了80多年的历程,主要表现为三个时期。
①从“启蒙辩证法”到“为承认而斗争”,每一时期都表现为理论的转向与哲学基础(方法)的变动,从三个时期的显性与隐性的理论转向与哲学基础嬗变进行双层考察,可从整体上把握批判理论的重要特点、分歧以及内在逻辑。
一、早期批判理论:从“启蒙辩证法”、否定性走入体系性颠倒与乌托邦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中,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立场和政治主张强调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深刻危机:晚期资本主义的统治愈来愈依赖于“操作意识”和“文化工业”,无产阶级也被富裕社会的“消费控制”所同化,“异化”的普遍存在导致了批判意识的消失,所有的意识形态都服务于神秘化和普遍性,因而他们将其意识形态批判扩大到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所有精神文化现象的批判。
因此,早期的法兰克福学派以自由为目标,主张“批判现存的东西”,致力于“发展批判的辩证思维”,他们力图把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等思想结合在一起,建立起能唤起人们解放意识的社会批判理论。
霍克海默力图改变格律恩堡的研究思路,将社会哲学确定为新的研究方向,并与马尔库塞一道确立了批判理论的基本纲领,强调“批判理论”概念不是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意义上使用的,而是在青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辩证批判意义上使用的。
《走向工具理性批判》与《启蒙辩证法》是理解霍克海默理性批判的重要著作。
他指出,批判理论是与经验联系起来的,但是与传统理论不同,批判理论从作为人类活动目标的历史分析中,特别是从将会满足整个共同体需要的社会合理组织观念中推出某些观点,这些观点内在于人类劳动中,没有被个体和大众精神所正确把握,他把批判理论集中于对工具理性和启蒙的批判。
在《启蒙辩证法》中,霍克海默、阿多诺断言,启蒙精神的实现是进步和退步相交织、文明与野蛮相伴随的过程,最终启蒙精神就走向了自我毁灭。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综述作者:宋英来源:《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1年第05期摘要: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其社会批判理论涉及到意识形态批判、工具理性批判、大众文化批判等领域。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兴起之际,法兰克福学派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由于法兰克福学派对各种社会弊端的批判是相当独特且深刻的,因此,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將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少走弯路提供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情况及其主要观点做一综述。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综述一、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历史背景法兰克福学派是存在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继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之后的一个成果丰硕、影响深远的流派,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代表。
它因其主要成员都曾经在德国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工作而得名。
从学术的角度出发批判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始终一贯的宗旨。
事实上,正是由于法兰克福学派在对现代工业文明社会进行跨学科综合性分析、研究、批判的过程中,创立了独具特色的社会批判理论,并用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的理论和范式来重建马克思主义,所以它才成为一种有影响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
[1]二、国内外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总的来说,从内容上看,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涉及到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各个方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个思想家的研究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但在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框架中,也有一些对象成为他们共同的关注点,并形成了一些共同的理论特征。
其共同研究的对象如下:第一,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认为,随着科技进步和国家干预经济的两大趋势的出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进入一个富裕却是病态的社会,因而要对它进行彻底的批判。
其批判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致力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危机的分析而形成的以对传统哲学、大众文化、传统美学等进行批判为主要内容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启蒙辩证法》中技术理性批判思想分析《启蒙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弗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人物阿多尔诺·霍夫曼的代表作品之一。
该书于1967年首次出版,是对技术理性的深刻批判和思考的集大成之作。
《启蒙辩证法》聚焦于现代社会的技术和科学的进步所带来的问题。
霍夫曼指出,技术理性的发展带来了现代社会的繁荣和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人类自身的异化和剥夺。
他认为,技术理性的逻辑是专门化和功能化的,它是以效率为导向的,忽视了人的自主性和价值。
技术理性追求最大化的利益,而忽视了人的需求和福祉。
霍夫曼主张反思技术理性,追求一种更加理性和人性化的社会秩序。
在《启蒙辩证法》中,霍夫曼对于技术理性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霍夫曼认为技术理性使人类逐渐丧失了自由和自主性。
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依赖技术和机械,逐渐丧失了人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人们变成了技术的奴隶,被技术的规则绑架,失去了对技术的控制和选择的权力。
霍夫曼呼吁重新建立人的自主性,让技术成为人的工具,而不是让人成为技术的奴隶。
霍夫曼指出技术理性使人类陷入了消费主义的泥沼。
技术的进步和商业的发展使得物质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便利,但也导致了人的不满足和贪欲的无限膨胀。
人们变得越来越注重物质的满足和享受,而忽视了内心的追求和精神的层面。
霍夫曼呼吁重新审视物质生活的意义,并主张转向内心的思索和精神的追求。
霍夫曼认为技术理性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社会问题的加剧。
技术的进步使得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和专业化,而普通人往往面对技术的难题和困惑无能为力。
这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的扩大。
霍夫曼主张要解放技术的知识和资源,使其为全体人民所共享。
只有这样,技术才能为社会带来更大的效益,并创造出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启蒙辩证法》中的技术理性批判思想是对现代科技社会的深刻反思和问题意识的体现。
霍夫曼通过对技术理性的批判,提出了提高人的自主性、转向精神追求和创造公正平等社会秩序的思考,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指明了一条更加理性和人性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