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道桥隧工程测量
- 格式:ppt
- 大小:8.84 MB
- 文档页数:93
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测量教材线路工程测量学习目标:1.了解线路工程测基本概念;2.理解偏角法和坐标法测设圆曲线;3.掌握勘测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
“线路”是指道路工程以及给水管、排水管、电力线、通讯线及各种工业管道等的总称。
在这些线路工程的勘测设计和施工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线路工程测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大,城市建设中的线路工程也要不断地进行发展建设。
这些线路工程的测量工作主要内容有:1.收集规划设计区域内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平面图和断面图资料,收集沿线水文、地质以及控制点等有关资料。
2.根据工程要求,利用已有地形图,结合现场勘察,在中小比例尺图上确定规划路线走向、编制比较方案等初步设计。
3.根据设计方案在实地标出线路的基本走向,沿着基本走向进行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4.结合线路工程的需要,沿着基本走向测绘带状地形图或平面图,在指定地点测绘地形图。
5.根据定线设计把线路中心线上的各类点位测设到实地,称为中线测量。
中线测量包括线路起止点、转折点、曲线主点和线路中心里程桩、加桩等的测量工作。
6.根据工程需要测绘线路纵断面图和横断面图。
7.根据线路工程的详细设计进行施工测量。
工程竣工后,对照工程实体测绘竣工平面图和断面图。
(一)线路平面控制测量线路平面控制测量的形式以GPS卫星测量为主,等级一般为D、E级;在布设网点时应充分考虑测图和施工测量的特点,重要地段每1km左右、一般地段1~2km必须有一对GPS点相互通视;各控制网点应非常稳定,便于使用和加密;布网时应尽量采用边连接,若条件较好时可以采用点连接;有关其它要求详见GPS测量规范及规程等。
(二)线路高程控制测量平原和丘陵地区的高程控制测量以水准测量为主,山区则以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为主,等级一般为三、四等;在大沟谷和大河流的两侧、在穿越铁路和高等级公路附近、在越岭的坡脚和垭口附近等处均应设立等级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为1~2km。
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测量规范一、总则隧道工程施工测量是指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对隧道工程进行测量、监测和控制的过程。
为了保证隧道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质量,需要制定相关的测量规范,明确测量工作的内容和要求,便于施工单位进行准确的测量工作。
本规范适用于公路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包括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测量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以及测量后的处理和记录。
施工单位在进行测量工作时应从事故、质量和工程进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测量前的准备工作(一)测量前的资料核对在进行隧道工程施工测量前,施工单位应从设计图纸、规范和施工方案等方面对测量的相关资料进行核对,确保测量前的工作基础具备。
对于无法核对的地质情况和工程资料,应与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沟通,明确相关信息。
(二)测量前的测量仪器准备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并进行仪器的校准和检定。
对于需要使用的测量仪器,应在使用前进行检查和试验,保证测量仪器的正常工作。
(三)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隧道工程施工测量前,施工单位应对测量的具体任务进行计划,确定测量的方法和程序,对测量所需的人员和材料进行安排。
在确定测量点的设置和选取时,应考虑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测量结果符合工程要求。
三、测量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一)隧道轴线测量1. 隧道轴线测量应根据设计要求,在隧道的进口、出口以及隧道内进行测量。
测量方法可采用导线测量和全站仪测量,对于特殊要求的隧道轴线测量,应使用相应的仪器和方法进行测量。
2. 测量结果应及时记录,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测量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能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3. 隧道轴线的测量结果应在设计图纸上进行标注,确保施工单位能够清晰的了解隧道轴线的位置和布置。
(二)隧道横断面测量1. 隧道横断面测量应根据设计要求,在隧道的不同位置进行测量。
测量方法可采用全站仪测量和激光测距仪测量,对于特殊要求的隧道横断面测量,应使用相应的仪器和方法进行测量。
如何进行隧道工程施工测量与监控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建筑工程,其施工测量与监控是确保项目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隧道工程施工测量与监控,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过程。
1. 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在开始施工测量之前,必须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测量方案,包括测量方法、仪器设备选择和布置等。
其次,需要确定测量控制的基准点,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对测量现场进行调查和踏勘,了解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因素,以便合理确定测量方案。
2. 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隧道工程施工测量包括纵向测量、横断面测量、隧道轴线测量和管片安装测量等。
其中,纵向测量主要是对隧道的纵向坡度、纵断面的几何尺寸进行测量;横断面测量主要是对隧道断面的几何形状进行测量;隧道轴线测量主要是测量隧道的轴线位置和曲线半径等参数;管片安装测量主要是对管片的安装位置、水平度和垂直度进行测量。
在进行测量时,可以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如全站仪和测量尺等,也可以使用现代化的激光测量仪器、GNSS定位系统等。
3.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在进行施工测量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检查和校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相应的测量结果,如隧道的几何尺寸、轴线位置等。
最后,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以确定施工的合格性和进展情况。
4. 施工监控的方法和技术为了保证隧道工程的安全和质量,需要进行施工监控。
施工监控主要包括沉降监测、应力监测和变形监测等。
沉降监测是通过测量隧道或周围地面的沉降量,来判断隧道开挖对地表的影响;应力监测是通过测量隧道内部的应力变化,来评估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变形监测是通过测量隧道断面的变形量,来确定隧道的形变情况。
为了实现施工监控,可以采用传统的监测方法,如人工测量和离散点监测等,也可以使用现代化的监测技术,如全站仪监测、激光扫描监测和遥感监测等。
市政工程隧道测量方案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市政工程隧道测量的方案。
隧道测量是确保隧道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准确测量隧道的位置、尺寸和形状,可以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的有效实施。
2. 测量方法为了实现准确的隧道测量,将采用以下方法和工具:2.1 地面控制点测量在隧道工程区域周围设置地面控制点,使用全站仪或GPS设备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地面控制点的坐标,可以建立基准坐标系,并在隧道测量中实现坐标转换和定位。
2.2 钢轨控制测量在隧道内部布设标准长度的钢轨,使用全站仪或测距仪测量钢轨之间的距离。
钢轨的布设和测量将作为隧道内部的基准控制线,用于测量隧道内部的各个要素和结构。
2.3 激光扫描测量使用激光扫描仪对隧道内部进行扫描,获取隧道墙壁、顶部和底部的点云数据。
通过对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隧道内部的几何信息和形状数据,为隧道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信息:3.1 隧道的位置和尺寸通过使用测量数据和地面控制点的坐标,可以计算出隧道的位置和尺寸。
包括隧道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与地面的相对位置。
3.2 隧道的形状和横断面通过对钢轨控制点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可以绘制隧道的形状和横断面。
这将为隧道施工提供具体的设计要素和辅助参考。
3.3 隧道结构和变形监测利用激光扫描仪获取的点云数据,可以对隧道结构进行三维建模和变形监测。
通过对比时间序列的测量数据,可以及时发现隧道结构的变形情况,为安全评估和维护提供依据。
4. 结论市政工程隧道测量方案主要使用地面控制点测量、钢轨控制测量和激光扫描测量这三种方法。
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隧道的位置、尺寸、形状以及结构变形等重要信息。
该测量方案将为隧道工程的施工和安全控制提供有效支持。
一、名词解释1.缓和曲线:在直线和圆曲线段之间插入的一段曲率半径由无穷大渐变至圆曲线半径的过渡曲线。
2.贯通误差:在隧道施工中,由于地面控制测量、联系测量、地下控制测量以及细部放样的误差,是的两个相向开挖的工作面的施工中线,不能理想衔接,而产生错开现象。
3.施工测量:在各种施工中,配合施工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施工测量。
4.极坐标法放样:根据一个角度和一段距离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
5.缓和曲线基本角:缓和曲线上第一点的偏角称为缓和曲线基本角。
6.缓和曲线切线角:缓和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与缓和曲线起点切线的夹角称为该点的切线角。
7.桥梁工作线:梁在曲线上布置时,使各跨梁的中心线连接起来,成为与路线中线基本相符的折线。
8.内移距:加缓和曲线后,圆曲线相对于切线的内移量。
9.中平测量:线路中桩的高程测量叫中平测量。
10.坐标方位角:以坐标纵轴的北端顺时针旋转到某直线的夹角。
11.坐标反算:根据两点的坐标计算两点连线的坐标方位角和水平距离。
12.基平测量:线路纵断面测量时测量线路水准点高程的工作。
13.里程:线路上任意点到线路起点的距离称为该点的里程。
14.中线测量:线路中心线的测量。
二、填空题1.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包括;测设一直长度的水平距离、测设已知水平角、测设知高程的点。
2.在桥梁施工测量中,最主要的工作是准确地定出桥梁墩台的中心位置、纵横轴线。
3.路基边坡放样的方法有图解法、解析法、试探法、坐标法。
4.标准曲线的五大桩包括ZH、HY、QZ、YH、HZ。
5.线路平面是由直线和平面曲线组成。
6.导坑延伸的方法有串线法、切线支距法、弦线偏距法、长弦支距法7.新线定测阶段的测量工作主要有线路中线测量、纵断面测量和线路横断面测量。
8.平面曲线有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两种形式。
9.圆曲线的主点有直圆点、曲中点、圆直点。
10.隧道贯通误差可分为纵向贯通误差、横向贯通误差、高程贯通误差11.施工测量的任务是把图纸上设计好的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精度要求标定在地面上。
隧道工程施工前的测量隧道工程是指在地底下或山体内,为了便于车辆、列车或其他设备通行而开凿的一种工程。
隧道工程通常需要经过严格的施工前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下面将重点介绍隧道工程施工前的测量相关内容。
一、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隧道工程施工前的测量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确定测量范围和目的。
隧道工程施工前的测量范围通常包括隧道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尺寸参数,以及地质、水文等环境参数。
目的则是为了确定工程施工的难度和风险,以及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其次是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隧道工程的测量方法和工具通常包括地面测量、地下测量、全站仪测量等,其中地面测量主要用于确定隧道的外部尺寸参数,地下测量主要用于确定隧道的地质结构和水文条件,全站仪测量主要用于确定隧道内部结构和尺寸参数。
最后是确保测量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
测量工作需要由专业的测量人员进行,他们需要具备现代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和地质水文知识,同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测量过程中的安全。
二、测量内容和方法隧道工程施工前的测量内容主要包括地质条件的测定、地下水位的测定、隧道的外部尺寸测定和隧道内部结构的测定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各部分的测量方法。
1. 地质条件的测定地质条件的测定主要是为了确定隧道穿越的地层情况,包括地质构造、岩石性质、断层、褶皱等。
测定方法主要包括钻孔勘探、岩芯取样和地电法等。
其中钻孔勘探主要用于获取地层样本以进行室内试验,岩芯取样主要用于确定地层的物理性质,地电法则用于探测地下岩层的分布情况。
2. 地下水位的测定地下水位的测定主要是为了确定隧道穿越地区的水文条件,包括地下水位的深度、水位变化情况等。
测定方法主要包括钻孔观测、水文地球物理探测和地下水位监测等。
其中钻孔观测主要用于获取地下水的参数,水文地球物理探测主要用于探测地下水层的分布情况,地下水位监测则用于长期观测地下水的变化情况。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线桥隧施工测量”课程标准
(适用铁道工程技术专业)
课程类型: B类
执笔人:
课程团队:
审定人:
编制时间: 2017年 4 月 14 日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制表
二〇一七年三月
“线桥隧施工测量”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1: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学时:8学时
学习情境2:线路施工测量学时:40学时
学习情境3:桥梁施工测量学时:6学时
学习情境4:隧道施工测量学时:6学时
三、“线桥隧施工测量”课程考核评价
说明:课程无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核权重为0%。
四、附录。
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测量培训教材线路工程测量学习目标:1.了解线路工程测基本概念;2.理解偏角法和坐标法测设圆曲线;3.掌握勘测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
“线路”是指道路工程以及给水管、排水管、电力线、通讯线及各种工业管道等的总称。
在这些线路工程的勘测设计和施工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线路工程测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大,城市建设中的线路工程也要不断地进行发展建设。
这些线路工程的测量工作主要内容有:1.收集规划设计区域内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平面图和断面图资料,收集沿线水文、地质以及控制点等有关资料。
2.根据工程要求,利用已有地形图,结合现场勘察,在中小比例尺图上确定规划路线走向、编制比较方案等初步设计。
3.根据设计方案在实地标出线路的基本走向,沿着基本走向进行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4.结合线路工程的需要,沿着基本走向测绘带状地形图或平面图,在指定地点测绘地形图。
5.根据定线设计把线路中心线上的各类点位测设到实地,称为中线测量。
中线测量包括线路起止点、转折点、曲线主点和线路中心里程桩、加桩等的测量工作。
6.根据工程需要测绘线路纵断面图和横断面图。
7.根据线路工程的详细设计进行施工测量。
工程竣工后,对照工程实体测绘竣工平面图和断面图。
(一)线路平面控制测量线路平面控制测量的形式以GPS卫星测量为主,等级一般为D、E级;在布设网点时应充分考虑测图和施工测量的特点,重要地段每1km左右、一般地段1~2km必须有一对GPS 点相互通视;各控制网点应非常稳定,便于使用和加密;布网时应尽量采用边连接,若条件较好时可以采用点连接;有关其它要求详见GPS测量规范及规程等。
(二)线路高程控制测量平原和丘陵地区的高程控制测量以水准测量为主,山区则以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为主,等级一般为三、四等;在大沟谷和大河流的两侧、在穿越铁路和高等级公路附近、在越岭的坡脚和垭口附近等处均应设立等级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为1~2km。
⼯程测量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 ⼯程测量学定义:⼯程测量学是研究各种⼯程在勘测设计、施⼯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的各种测量⼯作的学科。
⼯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包括地⾯、地下、⽔下、空中)具体⼏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法和技术的⼀门应⽤性学科。
2.⼯程测量学包括矿⼭测量学、精密⼯程测量学、⼯程的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
3.变形监测是基础,变形分析是⼿段,变形预报是⽬的。
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是⼯程和设备正常、安全运营的基础保障。
4.⼯程测量按服务对象分:建筑⼯程测量、⽔利⼯程测量、线路⼯程测量、桥隧⼯程测量、地下⼯程的测量、海洋⼯程测量、军事⼯程测量、三维⼯业测量以及矿⼭测量、城市测量等。
5.⼯程测量发展特点:精确、可靠、快速、简便、实时、持续、动态、遥测。
第⼆章⼯程建设各阶段的测量与信息管理1. 1:5000⽐例尺地形图可⽤于⼚址选择、总体规划和⽅案⽐较等的勘测设计;1:2000地形图可⽤于初步设计;1:1000⽐例尺地形图可⽤于施⼯设计;1:500⽐例尺地形图可⽤于地形复杂、建筑物密集、精度要求较⾼的⼯业企业的施⼯设计。
2. ⼯程监理测量在⼯程施⼯阶段特别重要,测量监理起审查、检核和监督作⽤,以保障⼯程的质量和进度。
3. 变形监测包括建⽴变形检测⽹,进⾏⽔平位移、沉降、倾斜、裂缝、挠度、摆动和振动等监测。
第三章⼯程测量学的理论技术和⽅法1 测量误差包括:偶然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差偶然误差:随机误差⼤多服从正态分布系统误差:⼤⼩和符号有规律的误差粗差是⼤的偶然误差。
特点:⼤的误差,随机出现,⼤⼩与精度有关,能否被发现与可靠性有关2. 误差分配三个原则:等影响原则、忽略不计原则(当⼀种误差等于或⼩于另⼀种误差的三分之⼀时)和按⽐例分配原则。
3. 测量紧精度与误差是密不可分的,误差⼩则精度⾼,误差⼤则精度低。
4. ⼴义可靠性涉及内容:项⽬⽴项中的可靠性、测量⽅案的可靠性、测量仪器的可靠性、观测值的可靠性、测量系统的可靠性、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建议看书P24)5. ⼴义可靠性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义可靠性与偶然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差的关系,与基准的关系,与重复观测的关系,与多余观测的关系,与计量检测的关系。
隧道测量第一节隧道施工测量的内容及其作用隧道施工测量一般是包括在地面上建立平面的与高程的控制网。
随着施工的进展,将地面上的坐标、方向和高程传递到地下去,在地下进行平面的与高程的控制测量,再根据地下控制点进行施工放样,指导开挖、衬砌施工。
进行这些测量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在地下标定出工程的设计中心线与高程,为开挖、衬砌指定出方向、位置;保证在两个相向开挖面的掘进中,施工中线及高程能够正确贯通,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开挖不超过规定界限;因为铁路隧道是整个铁路的一部分,所以当线路定测以后,隧道两端洞口的位置就确定下来,而用标桩固定在地面上。
对于直线隧道来说,如图9-2,A、D为隧道两端洞口点,它们的位置是利用线路上的直线点ZD1、ZD2、及ZD3、用经纬仪以正倒镜法放样出来的。
直线隧道的方向,就根据A、D两点来确定。
因此,在建立地面控制网时,必须将它们作为控制点,如果因为地形的限制,不能将它们做为首级控制网的点子,也要用插入点的方法测定它们的位置。
这样就可以根据控制点的坐标,求得在两端洞口处进洞拨角的数值,用以在施工时指导进洞的方向。
对于曲线隧道而言,控制网的作用一方面要保证隧道本身的正确贯通,另一方面还要控制前后两条切线的方向,使它们不产生移动而影响前后直线线路的位置如图9-3。
这时除了将洞口的两点A、D包括在控制网中以外,还应该将两切线上的点子ZD1、ZY、ZD3及ZD4也包括在控制网内,这样就可以精确地测定两条切线的交角,从而精确地确定曲线元素,以保证在地下开挖中放样数据的正确性。
隧道中线上各点的坐标都是根据地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计算的。
以后根据施工的进展,将地面上的坐标系统通过洞口、竖井或斜井传递到地下,在地下坑道中再用导线测量方法建立地下控制系统。
隧道中线上各点的位置以及地下其它各种建筑物的位置,都根据地下控制点以及由它们的坐标所算得的放样数据进行放样。
应用这种放样方法时,由于布设了地面和地下控制网可以控制误差的积累,从而保证贯通精度。
线桥隧施工测量放样实施任务1 测设已知水平距离、水平角、高程一、测设已知水平距离测设已知水平距离,是根据已知直线起点、直线方向和水平距离,标定出线段的另一端点。
根据精度要求不同,测设方法有一般方法和精密方法。
1.一般方法当精度要求不高时,可用普通钢卷尺测设。
如图2.1.1所示,已知地面上A 点及AC方向线,沿AC方向测设已知水平距离为D。
图2.1.1 钢尺测设距离一般方法测设方法:由A沿AC方向测设距离D。
第1次测设得B1,第2次测设校核第1次丈量结果得B2,2次标定位置之差与测设距离之比的相对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时,取B1、B2的平均值得B点,则为测设长度D的终点。
2.精密方法当测设长度的精度要求较高时,应使用检定过的钢尺,考虑尺长、温度、倾斜3项改正。
在精密测距时,是先用钢尺量取被测距离长度,再加以3项改正,以求得正确的水平距离值。
而测设已知水平距离的长度,是根据设计水平距离,结合钢尺的实际长度,丈量时的温度,以及地面起伏情况,计算出实际测设数值。
因此,计算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倾斜改正的改正数符号与测距相反。
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地面倾斜改正:式中Δl——尺长改正数;l——钢尺的名义长度;d——欲测设水平距离;h——两端点的高差;S——实地测设长度。
【例2.1.1】如图2.1.2中,已知AB设计图上测设水平距离为48.954 m。
使用钢尺的尺长方程为lt=50 m-5.48 mm+α(t-20)×50 m,概量确定B 点位置后,测得两点间高差为+0.434 m,丈量时的温度为+24 °C,求在地面上量出多少长度时,才能使AB的水平距离为测设长度48.954 m。
图2.1.2 钢尺测设距离精密方法【解】(1)3项改正计算:温度改正:Δdt=+2.4(mm)倾斜改正:Δdh=-1.9(mm)(2)实地要测设的长度为:S =d-Δdl -Δdt-ΔdhS=48.954 +0.005 4 -0.002 4 +0.0019 =48.959(m)在B点桩上移动5 mm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