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美术鉴赏
- 格式:docx
- 大小:15.82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美术鉴赏《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知识目标:认识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众多门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几种民间美术形式(剪纸、皮影、年画、泥塑),民间美术是由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
并举例讲解蜡染、扎染的制作方法与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分析体会民风民俗的积淀,掌握民间美术的精髓--出发于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提高其精神境界和艺术素质及审美能力,掌握基本的民间美术材料与技术的应用,为其继承和发扬民间美术奠定基础。
情感目标:理解民间美术中的蕴涵的人民群众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
弘扬民间美术精华,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民间美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思想体系和创作经验的积累。
学生不能准确的说出这些知识,本节课从生活中的风俗与实物展示讲解几个方面,帮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民俗生活内容和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处的审美理想。
理解民间美术的精神表达,不同艺术种类材料的选择,制作技术与当地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通过一个不到3分钟的短片,让学生从中找出几种民间美术的类型(如年画、剪纸、皮影、玩具等等),展开讨论:民间美术有哪些形式?通过学生们的答案,教师总结“什么是民间美术?”民间美术:民间美术在古代是相对于宫廷美术、士大夫文人美术。
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关系极为密切,如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的年画、剪纸、春联、戏具、花灯、扎纸、符道神像、服装饰件、龙舟彩船、月饼花模、泥塑等以及少数民族民俗节日中的服饰、布置等。
民间美术分布于各地,都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
按照材料分类,有纸、布、竹、石、木、皮革、金属、面、泥、陶瓷、草柳、棕藤、漆等不同材料,以天然材料为主,就地取材,以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从创作者的角度看,民间艺术是以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主体,以满足创作者自身需求以补充家庭收入为目的,甚至以之生计来源的手工艺术产品,从生产方式看,民间艺术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以父传子、师带徒的方式世代传承的,从功能上看,它包括了侧重欣赏性和精神愉悦的民间美术作品,也包括了侧重实用性和使用功能的器物和装饰品。
《中国民间美术——美在民间》高中艺术鉴赏教案中国民间美术——美在民间高中艺术鉴赏教案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向高中学生介绍中国民间美术的特点和价值,通过艺术鉴赏的方式让学生对民间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3. 学会运用艺术鉴赏的方法分析和评价民间艺术作品。
4. 培养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中国民间美术的定义和特点。
2. 中国民间美术的分类和表现形式。
3. 代表性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欣赏。
4. 艺术鉴赏方法和技巧的介绍和实践。
教学过程第一课:中国民间美术的定义和特点- 介绍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 分析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如注重实用性、富有民族特色等。
第二课:中国民间美术的分类和表现形式- 分类介绍中国民间美术的各个门类,如剪纸、蜡染、布艺等。
- 分析每个门类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第三课:代表性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欣赏- 选取代表性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进行鉴赏。
-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细节和表现手法,分析作品所传达的文化内涵。
第四课:艺术鉴赏方法和技巧的介绍和实践- 介绍艺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目,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艺术鉴赏。
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于民间美术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3. 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情况。
4. 学生对于代表性作品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含中国民间美术的图片和介绍。
2. 代表性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图片。
3. 艺术鉴赏练习题目。
教学扩展1. 邀请民间艺术家来校进行讲座或示范活动。
2. 组织学生参观民间艺术展览或工作室。
参考资料- 《中国民间美术鉴赏辞典》- 《中国民间美术史》- 《中国民间艺术大全》。
中国民间美术鉴赏知识美术鉴赏是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民间美术鉴赏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教学目标:一、明确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
二、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一、中国民间美术的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二、了解各地区的民间艺术的代表作品。
课前预习:一、民间美术的定义:民间美术是广大农村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作,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广泛流传的美术作品。
民间美术在古代是相对“宫廷美术”和“文人士大夫”而言的;在现代是相对于职业、专业艺术家的美术,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美术。
二、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式样是: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皮影等。
三、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寓意性、象征性。
民间美术中的许多图案采用谐音和寓意的方式来表达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
前者如:“连(莲)年有余(鱼)”,“大吉(鸡)大利”;后者如:以葡萄、石榴或鱼寓意多子(籽)。
学习过程:(一)合作探究1、你能想到的我们山西地区的民间美术有哪些?2 、中国民间美术的范畴:皮影,泥塑,年画,剪纸和其他民间艺术.可谓无处不在.(二) 精讲点拨1、关于皮影:皮影是皮影戏表演的道具,包括影人和道具,最初是用素纸雕镂的,后来改用牛皮或驴皮,取其韧性好、半透明、易于雕刻及着色。
关于泥塑: 泥塑,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
在民间俗称“彩塑”、“泥玩”。
其中著名的产地有无锡惠山、天津“泥人张”、陕西凤翔、河北白沟、山东高密、河南浚县、淮阳以及北京。
《大阿福》就是惠山泥人的代表。
2、关于年画:年画又称木版年画。
古老的雕版印刷技术较高的著名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坊杨家埠、河南开封朱仙镇、四川绵竹、河北武强。
第9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美术鉴赏的第9课是关于中国民间美术的,本课程分为四个部分,旨在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概念、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别。
通过经典作品的分析和创设探究性问题,让学生从文化的角度认识和理解民间美术独特的艺术魅力,并认识其与民俗活动、民间的紧密关系。
本课程以解读和探究并重的方法,紧扣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够主动思考、参与讨论、寻找答案,掌握民间美术的艺术特色、文化价值,并激发出保护与传承民间美术的意识。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民间美术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民俗活动之间的重要关系,准确把握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正确理解民间美术的独特精神价值。
同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民间美术的概念,了解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美术品类、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准确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准备与民俗活动相关的短预,让学生充分做好研究的准备。
同时,教师还可以准备民间美术作品的实物与图片,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民间美术品类,激发研究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播放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库淑兰的剪纸短视频,让学生进入情境,感受音画信息,提高主动研究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例如农村老大娘也能成为艺术家吗?她在进行什么创作?我国还有哪些民间美术?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民间美术,梳理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倾听思考,带着问题展开研究。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出本课的基本问题,即谁创作了民间美术?它有怎样的文化内涵、精神价值和艺术形式?并引出课题: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通过探究和发现,让学生掌握民间美术的概念、艺术特征和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大众的艺术思考和讨论旨在让学生明白民间美术的概念和特点。
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的展示,教师向学生逐步介绍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美术鉴赏模块《中国民间美术》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单元教学内容的范围:《美术鉴赏》第16课“中国民间美术”教学主要内容包括:对于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风筝、泥玩具、布玩具、活动玩具)、雕塑(石雕、砖雕、木雕、泥人、面人、面塑);民间美术与人的生活关系;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的特征。
2、本单元教学内容在鉴赏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它既是民俗文化的造型载体,更是民族精神的视觉象征。
作为民俗文化重要载体和实现方式,维系整个民间艺术最本原的文化根基,它所蕴涵的文化远远超越出民间艺术的本身。
在高中美术鉴赏模块中开设中国民间美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形象思维水平和审美水平,陶冶心灵,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和热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不但能够拯救濒临失传的艺术,而且能够为民间艺术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机会。
3、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整体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理解民间美术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理解民间美术作品对人们美好情感和愿望所具有的独特的表达形式,提升审美水平,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4、本单元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分析:重点:了解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理解民间美术与人的生活关系从而理解到民间美术作品对人们美好情感和愿望所具有的独特的表达形式,提升审美水平,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难点:如何界定民间美术以及民间美术艺术语言的特征与审美价值。
二、与本单元教学内容相适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概述通过学生分组探究的方式去查找相关民间艺术品或图片。
教学方法:探究式、合作式、与其他民间美术形式实行比较。
三、本单元所需教学资源的概述相关影像资料、学生及教师准备的资料和民间艺术品。
四、本单元学时建议建议用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学内容及安排六、教学评价本课是以组为单位实行互评、自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实行教学评价。
各组学习评价表组别:。
浅谈四大名绣艺术特征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
被世人誉为"衣冠王朝"。
中华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服饰文化。
人们常常利用刺绣来装饰衣、裙、衾、枕等成活用品,美化生活,创造美的世界。
中国的刺绣源远流长,在世界服饰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中颇有影响,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百花园中瑰丽多姿的一朵越开越艳丽的奇葩。
在刺绣行业中,苏绣、湘绣、蜀绣、粤绣是中国的四大名绣,享誉国内外。
此外,还有京绣、瓯绣、顾绣、苗绣、卡绣、榕绣、汉绣、发绣、机绣、绒绣、剪绒绣、抽纱刺绣等等,都自成一派,使中国古老的刺绣业繁荣似锦,大放异彩。
说起刺绣的起源,这里有一个故事不得不说。
中国刺绣起源于3000多年前,传说古代苏州有一位聪颖漂亮的姑娘,在结婚前正在赶制一件新嫁妆,在制作过程中不小心在衣襟上戳了一个洞。
她急中生智用彩绒绣了一朵小花,不仅将破洞掩盖住,而且还显得格外漂亮,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首次启发,聪明的苏州人从此就开始喜欢穿绣花衣服了。
根据西汉刘向所撰的《说苑》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吴人就开始把刺绣工艺应用于美化生活。
到了三国时期,苏绣已发展到较高水平,据说三国时期的赵夫人利用自己既能画又能绣的特长,为孙权作的一幅"画绣",被时人堪称"针绝",从而赵夫人便成为"画绣"的鼻祖。
艺术与历史进程中的任何事物一样,如果有了成就,缺乏前进的动力,也只是暂时的光环。
同样,现代艺术刺绣也是在俗成中破规,被人们所接受、于自然所应顺,它便会生存下去,勃勃向前,否则如同昙花,虽美,总有图一时之嫌。
经过半学期的学习,我有幸了解了中国刺绣文化,在此,整理四大名绣艺术特征的同时,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一些见解和感悟吧。
苏州地处江南,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滨临太湖,气候温和,盛产丝绸。
因此,素有妇女擅长绣花的传统习惯。
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苏绣在艺术上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的地方风格,被誉为“东方明珠”。
沈寿、顾文霞、姚建萍,被誉为中国苏绣“三代皇后”。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姚建萍。
她的作品《父亲》着实震撼了我。
为了能够真实还原原画作,她跑遍各大丝线商铺,找寻合适的丝线。
刺绣时,对每个细节的结构环境色彩都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整幅画面画中有画,虚实结合,大胆创新,很好的表现出了人物与背景的空间感、色彩的光影感,以及服装面料和丝绸领带的对比质感。
绣到细微之处,她们把一根丝线劈成64根,从而使人物的面部肌肉丰满,眉目传神,
令人叹为观止。
她说过,从做刺绣是我的一种兴趣,逐渐转变成为一种责任;从我把刺绣当作一份工作,逐渐成为我终身追求的事业。
我要感谢历代刺绣界的老前辈,她们呕心沥血为刺绣事业奋斗终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接下来的路我们该如何去继续?我不禁问自己,继承与创新成为了我终身的追求。
的确,要让刺绣持久地发展下去,必须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适应时代的需求,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刺绣才能永葆活力。
刺绣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需要我们辛勤地耕耘。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是勤劳智慧的湖南人民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精心创造的一种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
其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据记载,1958年在长沙楚墓中发现的龙凤图案绣品图案之精美,绣工针法之细腻,早为世人叹而观止。
1972年又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四十来件刺绣衣物,说明远在二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代,湖南地方刺绣即湘绣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
作为湖南人,我深深被家乡的刺绣文化折服。
出于个人感情,在此,我想对湘绣多着笔墨。
湘绣是湖南人民创造的一种卓越的手工艺品,具有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刺绣通常是用真丝、硬缎、交织软缎、透明玻璃纱、尼纶加真丝、棉线等为原料绣制的精细工艺品,而湘绣绣品主要用真丝丝线在真丝织物上绣制图案,它既有名贵的欣赏艺术品,也有美观适用的日用品。
主要品种有单面绣、双面绣、条屏、屏风、画片、被面、枕套、床罩、靠垫、桌布、手帕、各种绣衣以及宫廷扇、绣花鞋、手帕、围巾等各种生活日用品。
每个品种可绣以风景、花鸟、动物走兽、人物肖像等图。
工作之余欣赏把玩一下湘绣工艺品、湘绣艺术品,令人心旷神怡,其中滋味妙不可言。
居家装饰也以湘绣体现品位和个性。
穿着古朴典雅而不失现代的手工湘绣服装,也会给人一种富贵、高雅、脱俗的感受。
小时候,常常看着外婆做刺绣,只是觉得图案好看,安静地坐在旁边,一个下午就这么过去了。
长大后,渐渐从刺绣得出些人生感悟:在刺绣中线不能拉得太紧。
如果太紧,一回针线会被拉断,格也会被拉毁。
人也是一样,如果一个人的脑神经被拉得太紧也是会断的。
一张一弛,劳逸结合,做事情才会事半功倍。
针要往前刺,才有美丽的图案;人要往前走,才有完美的结局。
绣图与人生一样,不能有偏差,如果绣错了一个孔洞,那将是一个残破不全的废物。
线可以从头来过,而人生不可以。
只有将每一个脚窝踏实,才能绣出瑰丽的人生。
蜀绣起源于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川西民间,它不仅受到当地的自然环境、风俗和文化的影响,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销售地区的反馈影响。
因此,蜀绣的风格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我国西南和北部地区人民的性格和喜爱。
其技艺特点是绒片平滑,绣品严谨细腻、浑厚圆润、光亮平整、鲜艳明快、寓虚灵于朴拙、掺色柔和、车拧自如,劲气生动、虚实得体。
针法多而细腻。
粤绣以广东省广州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的总称,是中国四大名绣[1]之一。
最初创始于少数民族――黎族,先前绣工大多是广州、潮州男子,为世所罕见。
创始于少数民族,明朝中后期形成特色。
其特色有:一是用线多样,除丝线、绒线外,也用孔誉毛捻楼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
二是用色明快,对比强烈,讲求华丽效果。
三是多用金线作刺绣花纹的轮廓线。
四是装饰花纹繁缛丰满,热闹欢快。
五是绣工多为男工所任。
绣品品种丰富,有被面、枕套、床楣、披巾、头巾、绣服、鞋帽、戏衣等,也有镜屏,挂幛、条幅等。
我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来到广东,在这个GDP如此高又重商的城市生活了多年。
华丽是我对粤绣的第一印象,也许是因为历史和地理因素的缘故,粤绣颇具西方油画的风格,图案繁茂,场面热烈,用色富丽,与另外三大刺绣明显区别开来。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许多人淡漠了对传统文化的坚持。
包括刺绣文化在内,传统文化得不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任何一种传统文化,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练后都渗透出浓厚的历史凝重感,我们应该尊重这份历史的凝重,并用今天的设计语言诠释与重现这份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