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二 有趣的成语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识字二有趣的.成语设计理念本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把“创设情境—自主识字—自主写字—熟读成诵—拓展积累”这几个教学环节融于闯关活动中,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抓住“趣”字,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积累,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教学目标115个生字,会写10个字.212条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3的.乐趣,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积累成语.教学准备1开头的.成语及相关的.成语故事.2.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词语.比如说同学们熟悉的.“助人为乐”“五颜六色”“拾金不昧”“守株待兔”“一望无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词语,它们大都是由四个字组成的.,而且形式固定不变,人们把这样一些词语叫做成语.(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有趣的.成语》.请同学们打开书,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成语有趣在哪儿.二、学习课文1. 学生活动.⑴读书观察,这些成语有趣在哪儿?说一说.⑵对照生字表,勾出本课的.生字并自学.⑶自由朗读课文.2. 师生共同活动.学习生字、生词.⑴师生齐读课文.⑵检查自学情况: 读词语卡片,读生字卡片.可抽读、小组读、开火车读.建议各学习小组之间开展竞赛,比一比,哪组小朋友读得整齐,读得准确.获胜的.小组奖励一朵小红花.⑶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生词.方法: 可请小老师教.老师主要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性,把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 教学“一望无际”的.“际”,老师可提问:⑴谁能读准这个汉字的.读音?教同学们读三遍.(启发积极性,读准字音.)⑵想一想,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帮助我们记住这个字呢?(鼓励学生主动学习.)⑶同学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个字?(加深印象.)老师对难点、重点加以强调.3. 师生共同活动,学习课文.⑴朗读课文.齐读,抽读,开火车读.⑵简单理解一些常用成语的.意思,并练习说话.成语意思的.理解方法: 用图示或讲故事(有典故的.成语)的.形式.如: 教学“一望无际”,可这样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首先展示图画: 看不到边际的.一片田野老师指图讲解:⑴这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它一直向远处延伸,没有尽头.一望无际就是一眼看不到边,非常辽阔.⑵除了田野一眼望不到边之外,还有什么也是一望无际的.?建议:“两全其美”“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八面玲珑”“九霄云外”“百川归海”这几个成语可简单讲解.“三顾茅庐”“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可用配图讲故事的.方法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成语的.意思.关于成语意思的.理解不求深刻,学生只要大致了解即可,不能理解也不强求,千万不能死记硬背词条.4. 课堂游戏.比一比,看谁说得快.方法: 老师手持数字卡片(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学生看到一就说一字开头的.成语.以小组为单位,一个接一个进行.哪一组接得最快,所用时间最短,哪一组就取胜.5. 课堂作业.完成课后第二题、第三题.三、自主实践,知识迁移.收集数字开头的.成语,告诉小伙伴.阅读有趣的.成语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有趣的成语【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成语的意思,记住这些成语,积累词汇。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认读、书写等掌握课文中的生字。
2.通过朗读、背诵等记住这些成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激发对成语的学习兴趣。
2.养成自主学习,积累词汇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成语卡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成语。
比如说同学们熟悉的“助人为乐”、“五颜六色”、“拾金不昧”、“一望无际”、“八仙过海”等词语,它们大都是有四个字组成的,而且有固定的结构形式,人们把这样的一些词语叫成语。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趣的成语。
2.(教师板书课题:有趣的成语。
)齐读两遍。
3.说一说你知道有哪些成语?请同学们打开书,仔细观察一下。
这些成语有趣在哪里?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活动。
(1)读成语观察,看这些成语有趣在哪儿?(2)对照生字表,勾出本课的生字并自学。
(3)自由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活动。
学习生字生词。
(1)师生齐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读词语卡片,读生词卡片。
(可抽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生词。
方法:可请小老师互教。
主要是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灵活性,把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a)同学们:谁能认准“际”这个音。
找学生读,老师领读“一望无际”。
(b)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帮助我们记住这个字。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孩子多途径识字。
(c)同学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着个字?(加深印象)三、学习课文,理解成语1.师生共同活动,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简单理解一些常用成语的意思,并联系说话。
一望无际:看不到边际,非常辽阔。
同学们想一想?除了田野一望无际,还有什么一望无际?(大海,天空)“两全其美”“五彩缤纷”“六神无主”“八面玲珑”“九霄云外”“百尽竿头”以上几个成语可简单讲解。
《有趣的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它有极强的概括和表现能力,既生动形象又精练深刻,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本课选取的成语均由数字开头,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来源:学*科*网Z*X*X*K]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成语的意思,记住这些成语,积累词汇。
【过程与方法目标】[来源:学*科*网Z*X*X*K]1、通过认读、书写等掌握课文中的生字;2、通过朗读、背诵等记住这些成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激发对成语的学习兴趣;2、养成自主学习,积累词汇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认识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掌握课文中的成语,积累词汇,丰富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的意思,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成语。
比如说同学们熟悉的“助人为乐”、“五颜六色”、“拾金不昧”、“一望无际”、“八仙过海”等词语,它们大都是有四个字组成的,而且有固定的结构形式,人们把这样的一些词语叫成语。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趣的成语。
2、参考资料: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它有极强的概括和表现能力,既生动形象又精练深刻,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学生活动。
(1)读成语观察,看这些成语有趣在哪儿?[来源:学_科_网Z_X_X_K](2)对照生字表,勾出本课的生字并自学。
(3)自由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活动。
学习生字生词。
(1)师生齐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读词语卡片,读生词卡片。
人教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认读成语讲解认读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反映了古人的智慧,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认读成语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词汇量,还能够拓宽我们的思维、培养我们的语感。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中,有许多有趣而生动的成语,下面就是对其中一些成语的讲解。
1. 井底之蛙:这是一个形容一个人眼界狭窄、见识不广的成语。
故事源于一个蛙从井里爬出来告诉其他蛙说自己见过很大的世界,但是其他蛙却不相信他的话。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保持开阔的眼界和广泛的学识,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中。
2. 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言行或观点相互矛盾,没有逻辑性。
比如,一个人说他很喜欢动物,却常常虐待动物,这种行为就是自相矛盾。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言行一致,说话要负责任,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3. 守株待兔:这是一个比喻指不劳而获的成语。
故事中,有一个种菜的农夫在地里守株待兔,结果真的有只兔子蹦到他面前,他高兴得手舞足蹈。
我们通过这个成语明白了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辛勤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收获。
4.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形容多此一举,白费功夫。
故事中,有个人在一张画上已经画了一条蛇,别人建议他再画条蛇的足,结果画得不好看。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不要做一些多余的事情,要量力而行,做到恰到好处。
5. 废话连篇:这个成语形容话多而无实质内容,言之无物。
比如,一个人说话经常废话连篇,没有重点,没有实际意义。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言简意赅,不要说一些无关紧要的废话。
6. 一箭双雕:这个成语形容一箭射中两只雕,意味着一举两得。
比喻做一件事可以同时达到两个目的。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善于发掘和利用机会,做到事半功倍。
通过对这些成语的讲解,我们了解了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学会了用成语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学习成语不仅有助于我们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文化修养。
因此,我们要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学习成语,用成语来点亮我们的语言世界。
有趣的成语(第一课时)一、教材解读(一)、内容简析及教材安排意图:《有趣的成语》是西师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二>的第2课。
本单元重点是学会要求认识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其次是丰富语言积累,进一步加强说话和朗读训练。
《有趣的成语》共收集了11条以数字开头的成语,并按从一到十、百的顺序有趣地排列。
这11条成语中,包含了16个要求学生会认的结构多样的生字,其中十个生字学生还要会写。
这样一篇借助成语识字的课文,既可以让学生在识字、写字的同时积累成语,丰富语言,又能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优美,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要求:1.会认本课16个生字,会写“际、纷、神、扣、埋、伏”6个左窄右宽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成语的意思,积累成语。
3.感受自主识字的乐趣,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和收集成语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认写生字。
难点:了解成语的意思,积累成语。
(四)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数字成语(五)课时划分:第一课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部分成语意思。
会认16个生字,会写6个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生字。
第二课时:学写4个生字,品读成语,背诵课文。
通过学生收集、查找的资料,了解成语的意思,交流课后收集到的其他有趣的成语。
二、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
识字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识字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听、说、读、写、书能力的发展。
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年龄、认知、兴趣等特点,本着“激活学生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的堂课设计宗旨,我将“自主识字——了解成语意思——自主写字”的教学环节融于闯关活动中,力求把识字同语言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喜欢识字、乐于表达。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我设计了:1、情境导趣。
识字二有趣的成语
设计理念
本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把“创设情境—自主识字—自主写字—熟读成诵—拓展积累”这几个教学环节融于闯关活动中,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抓住“趣”字,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积累,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通过朗读,记住12条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
3感受自主识字的乐趣,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积累成语。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以数字开头的成语及相关的成语故事。
2教师:多媒体课件一组,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词语。
比如说同学们熟悉的“助人为乐”“五颜六色”“拾金不昧”“守株待兔”“一望无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词语,它们大都是由四个字组成的,而且形式固定不变,人们把这样一些词语叫做成语。
(板书课题。
)
今天,我们将学习《有趣的成语》。
请同学们打开书,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成语有趣在哪儿。
二、学习课文
1. 学生活动。
⑴读书观察,这些成语有趣在哪儿?说一说。
⑵对照生字表,勾出本课的生字并自学。
⑶自由朗读课文。
2. 师生共同活动。
学习生字、生词。
⑴师生齐读课文。
⑵检查自学情况: 读词语卡片,读生字卡片。
可抽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建议各学习小组之间开展竞赛,比一比,哪组小朋友读得整齐,读得准确。
获胜的小组奖励一朵小红花。
⑶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生词。
方法: 可请小老师教。
老师主要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性,把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如: 教学“一望无际”的“际”,老师可提问:
⑴谁能读准这个汉字的读音?教同学们读三遍。
(启发积极性,读准字音。
)
⑵想一想,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帮助我们记住这个字呢?(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
⑶同学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个字?(加深印象。
)
老师对难点、重点加以强调。
3. 师生共同活动,学习课文。
⑴朗读课文。
齐读,抽读,开火车读。
⑵简单理解一些常用成语的意思,并练习说话。
成语意思的理解方法: 用图示或讲故事(有典故的成语)的形式。
如: 教学“一望无际”,可这样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首先展示图画: 看不到边际的一片田野
老师指图讲解:
⑴这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它一直向远处延伸,没有尽头。
一望无际就是一眼看不到边,非常辽阔。
⑵除了田野一眼望不到边之外,还有什么也是一望无际的?
建议:
“两全其美”“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八面玲珑”“九霄云外”“百川归海”这几个成语可简单讲解。
“三顾茅庐”“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可用配图讲故事的方法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成语的意思。
关于成语意思的理解不求深刻,学生只要大致了解即可,不能理解也不强求,千万不能死记硬背词条。
4. 课堂游戏。
比一比,看谁说得快。
方法: 老师手持数字卡片(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学生看到一就说一字开头的成语。
以小组为单位,一个接一个进行。
哪一组接得最快,所用时间最短,哪一组就取胜。
5. 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第二题、第三题。
三、自主实践,知识迁移。
收集数字开头的成语,告诉小伙伴。
阅读有趣的成语故事,讲给小伙伴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