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2
- 格式:pdf
- 大小:695.54 KB
- 文档页数:8
第二课时(6月20日星期三)
教学目标: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生字。
灵活运用识字方法识字记字,能遵循汉字的书写原则把字写得正确、比较端正,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识字方法识字记字,能遵循汉字的书写原则把字写得正确、比较端正。
教学难点: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听歌引入:播放flsah 。
二、读词语。
既然是歌词,语言就很优美。
乔羽爷爷运用了很多特别好的词语,来表现孩子们在北海划船时快乐的心情。
让我们一读起来就已经感受到了那份快乐!咱们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吧!
荡起双桨推开波浪倒映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绿树红墙轻轻飘荡凉爽的风
迎着太阳愉快歌唱尽情欢乐亲爱的伙伴
幸福的生活
三、学习生字
好,下面我们学学这课的生字吧!
荡、桨、推、映、塔、愉、课、伴
1、先跟老师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怎么记住这些字呢?
2、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想一想。
再不会的要看一看笔顺格来学习。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比一比,谁的方法最简单。
4、写字。
5、小结。
这8生字中,大部分都是形声字。
形声字,一般分表音和表义两部分。
比如“推”“愉”,“伴”左边的表示意思,右边的部分表示读音。
如果你明白了这一点,记住汉字就容易多了。
四、背诵课文。
五、作业。
抄写生字。
观看《祖国的花朵》。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识字,继续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独立识字,提高了他们的识字能力。
练一练8。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原文小学语文的学习相当重要,广大小学生朋友们一定要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提高语文成绩。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提供的语文课文,供大家复习时参考学习!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原文1.让我们荡起双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上幸福生活,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2.学会查“无字词典”暑假到了,爸爸带聪聪去青岛旅游。
聪聪背着旅行包,戴着太阳帽,一蹦一跳地走在马路上。
爸爸突然问聪聪:你知道“骄阳似火”是什么意思吗?我知道,就是强烈的太阳光像火那样热。
聪聪像背书似的说。
爸爸笑了笑说“你这是背词典上的解释,你看,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蔫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聪聪和爸爸来到大海边,只见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
爸爸说:“我又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语,你看眼前这情景像不像? 太像了!太像了!聪聪高兴起来。
爸爸意味深长地对聪聪说:看来要想真正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不仅要会查有字的词典,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哪!3.古诗两首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做一片美的叶子远远望去,那棵大树美。
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寺地上升起。
我向大树走去。
走近树的时候,我发现,枝头的每一片叶子都很美,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绿叶为大树而生。
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通用4篇)2022-12-15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通用4篇)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篇1[教科版第二册课文]这是一首歌,你会唱吗?在那优美的旋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心情?让我们荡起双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是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地歌唱。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认字船推美丽功谁幸福轻吹[苏教版第五册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篇2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唱一唱这首歌. 2重点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教学重点:重点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准备: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可以制作课件,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对美好童年的向往. 二、学习课文1教师范读2学生自读课文3学生范读课文4学生质疑5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在优美舒缓的旋律中,边读课文边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三、学习生字本文出现了两个生字,教学时注意字型的写法,可采用换部首的方法记字.如:奖浆愉偷,通过换部首,使学生区分行近字;浆的右上角是夕,不要多写一点.补充词语:迎面愉快欢乐幸福安排.注意:凉爽的爽的写法.第二课时一、学唱歌曲在学习课文时,可以与音乐课整和,让学生先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着首个的基调是欢快的,表达一种愉快的心情。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
1 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周围盘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悄然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
阳光洒在海面上,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
悄然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悄然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
我们来纵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同伴,
谁给我们布置下幸福生活?
小船儿悄然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教材剖析:
本文是一首随同几代人生长的经典老歌的歌词,共有三
节。
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和风拂面,水波荡漾,一群生动心爱的少先队员在周围盘绕着绿树红墙的北海公园里纵情欢乐的春景图。
清爽明快、富有节拍感和韵律美的言语特别适宜孩子们重复吟诵,乃至和着优雅的曲调愉快地歌唱。
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1、《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是影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词作者是乔羽,曲作者是刘炽。
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2、诗歌的第一节着重描绘了如画的北海风光。
第二小节表现了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少先队员的喜悦心情。
第三节则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3、第二段中,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太阳指的是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的意思是少先队员的心向着共产党,表达了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着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4、“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鱼儿真的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这样说?答:这句话是拟人的修辞方法,鱼儿不是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
是因为小朋友们感到在共产党的关心下无比快乐。
5、“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的是社会主义祖国。
6、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朋友真的不知道是谁吗?为什么这样问?答:知道。
这样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7、“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三次出现这在歌词中叫副歌,在写法上叫反复。
为什么要反复?答:表明小朋友们沉浸在欢快之中,忘记划桨,任小船飘荡。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1、理解词语:骄阳似火: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被晒蔫了。
惊涛拍岸: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
意味深长: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2、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里的学问。
查无字词典指的是到生活中寻找正确的答案。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3、爸爸的解释与聪聪的解释有什么区别?答:爸爸结合身边的事物解释更加具体,生动,贴近生活。
聪聪是背字典上的解释。
4、嚷(rǎng)起来5、学会用“不仅……还……”造句。
例:小明不仅学习优秀,还乐于助人,深受大家喜欢。
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原文及教学反思(优秀6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壶知道为您精心收集了6篇《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原文及教学反思》,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壶知道最大的乐趣哦。
让我们荡起双桨篇一一。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
4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
二。
教学重点。
难点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并练习说话。
三。
教学准备歌曲磁带。
生字卡片。
四。
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
出示课题并解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2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生字:荡、桨荡:(指名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后鼻音dang)桨:(提醒读准三拼音节jiang)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
二。
读课文1.播放课文录音。
2.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全文。
(2)卡片正音。
推开波浪环绕红墙凉爽洒悄悄地功课(提醒学生读准这几个字:浪lang 边音;爽shuang 翘舌音;洒sa 平舌音)二、细读课文1.细读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2)理解诗句意思。
“让我们荡起双桨”,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业,表示什么意思?(开头点题,表示“我们”正在划船)“推开”本来是人的动作,课文写船儿推开是什么意思?(课文这样写既表明船儿慢慢地行进在平静的水面上,又体现了文中小朋友轻轻荡舟的欢快情趣。
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教案导读:教学目标:1、巩固生字生词,学会书写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生活的幸福,认识到要好好珍惜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1、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指名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课文1、教师质疑:课文诗歌有三节,分别写了些什么?是怎样写的?你会用怎样的感情来读?为什么?2、小组选择你喜欢的一节探究学习。
教师听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评价。
3、汇报交流学习情况,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提示: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词,分为三个小节,每节的结构基本一致,内容浅显易懂,但是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也应当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表达顺序。
作者在描写景物是按照从远到近,从静到动的顺序来写的,先写远处的白塔、绿树、红墙,后写水中的鱼儿。
同时在写鱼儿的时候,作者还运用了拟人的描写手法。
最后一节是写小伙伴的质疑“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可以在学生的自我感悟中的出答案。
歌词中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了三次,“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每一次出现的语言环境是不同的,所以朗读的情感也应该不一样,第一次是被美丽的风景陶醉,可以读的轻柔一些;第二次是面对活泼的小鱼,可以读的轻快一些,最后一次出现在感受幸福生活的快乐,语音可以适当的提高,读出愉悦欢快的感受。
4、学生感情朗读全文。
5、练习背诵课文。
6、指名背诵课文。
三、书写生字。
1、自由认记“洒、做、课、排”,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2、重点指导“洒”,右边是“西”。
3、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四、作业设计1、用下面的部首组成本课学习的生字。
2、扩词。
浪()()()周()()()凉()()()课()()()排()()()洒()()()3、区别组词。
浪()轻()做()课()很()青()作()棵()4、学唱这首歌板书设计:让我们荡起双桨海面:白塔四周:绿树、红墙水中:鱼儿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原文及教学反思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我在上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时》的时候,在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时候问:“同学们,请你反复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请打上‘?’”在交流“还有什么没有读懂”的地方时,一时小手如林,这早在意料之中,因为这种教学方法过去也采用过,愿意提问的孩子多,但大多不着边际或无关痛痒,提出的好问题不多。
没想到这次的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提的几个问题都很有价值:“‘红领巾’指的'是什么?”“‘红领巾’怎么迎着太阳?”“水中的鱼儿为什么‘望着’我们?“鱼儿怎么会听我们唱歌?”听到这些问题,我是如此惊喜!经过两年的培养和训练,孩子们居然能提出这样精彩的问题了!这说明他们已经初步懂得读书了,如果阅读每篇课文都能这样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将来他们在语文中学习到就不但仅仅仅语言文字的粗浅知识,而是一种思维的方式、阅读的方式了。
于是我们就围绕着学生们提出这几个问题学习第二自然段,我把这些问题简单地记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使用第一小节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自己体会诗的意境,在理解“红领巾““太阳”“阳光”时,又作了必要的点拨。
这样一来,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大增,认真地读,仔细地听,专心地想,甚至用笔在书上划线圈点,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弄清了他们心中的疑问,也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本身并不难,内容比较浅显,所以,我打算处理得快些,以便省出更多的时间给孩子读书,因为一周七节语文课,还要完成习字册、小练笔、习作、听写、同步练五项作业,时间根本不够用的。
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让我们荡起双桨》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成长的经历为主题一篇课文。
课文内容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
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动人的场景。
这次为您整理了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音乐教案:让我们荡起双桨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影视音乐,能以柔美的声音、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表达热情、优美的音乐情绪。
2、运用示范演唱、指挥手势、情感术语提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以柔美、轻快的声音表现欢快、热情的音乐情绪。
感受驾着小船,悠闲自得的音乐形象。
3、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学生感觉到生长在社会主义祖国无比幸福。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体验歌曲不同情绪的意境美;能用情绪饱满、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弱起节奏O— ——的唱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电子琴(钢琴)、竖笛、船型座位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教师播放课件:影视音乐《敢问路在何方》、《葫芦娃》师:同学们,在哪里听过吗?会唱的同学随着音乐可以唱一唱生:是电视剧《西游记》、动画影片《葫芦娃》的主题曲。
师:不错,这些都是影视音乐。
影视音乐分为影视歌曲和影视器乐曲两种。
影视歌曲:是指在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中作为片头曲、片尾曲及插曲,并随着影视作品的流行而被广泛传唱,并得到大家喜爱的曲目。
影视器乐曲:分为场景音乐、背景音乐和情景音乐。
下面老师就带着大家来欣赏一部影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感受优美的风景和歌声。
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师:好听吗?生:好听师:这么优美动听的歌曲,你们知道歌曲名字吗?生:回答师:下面老师就给同学们介绍作品及其作者三、作品及作者简介:《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是儿童歌曲中的经典之作,传唱半个多世纪到现在仍然是经久不衰。
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一、原文。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二、生字词。
1. 生字。
- 桨(jiǎng):划船用具,常装置在船的两旁。
- 塔(tǎ):佛教特有的高耸的建筑物,尖顶,多层。
- 环(huán):中央有孔的圆形佩玉;圈形的东西。
- 墙(qiáng):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
- 洒(sǎ):使水或其他东西分散地落下。
- 悄(qiāo):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这里“悄悄”形容鱼儿安静的样子。
2. 词语理解。
- 倒映:物体的形象倒着映射到另一物体上。
如“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白塔的影子映在海面上。
- 环绕:围绕。
文中指绿树红墙围绕着海面。
- 凉爽:清凉爽快。
形容风吹在脸上的舒服感觉。
三、文章主题与思想感情。
1. 主题。
- 这篇课文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情景。
2. 思想感情。
- 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同时也蕴含着对创造幸福生活的党和祖国的感激之情。
从“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这一提问中可以感受到少先队员对幸福来源的思考,体现出他们对党和祖国的感恩。
四、写作特点。
1. 画面感强。
- 课文开篇就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小船在碧波上荡漾,海面倒映着白塔,绿树红墙环绕四周。
读者仿佛能看到那清澈的水面、漂亮的白塔和充满生机的绿树红墙,如临其境。
2. 情景交融。
- 作者把少先队员们愉快的心情与美丽的景色相结合。
在美丽的北海风光中,孩子们尽情欢乐,在欢乐的同时又思考幸福生活的来源,情感与景色相互交融,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三年级语文教案——让我们荡起双桨2 第二课时一、复习:1指名背诵第一段:2默写生字:二、学习课文第二段: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②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行、义。
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
(让学生自己讲)三、学习课文第三段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2.理解词义“尽情”
3.思考: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4.小结这一段。
四:作业:1口头扩词:荡()()()推()()()课()()()墙()()()2区别助词:谁()狼()消()西()推()浪()悄()洒()3添上合适的词语:美丽的()愉快的()凉爽的()尽情的()第三课时一、指名读课文。
二、齐读课文。
三、指导背诵.①根据挂图,指导背诵。
相机板书第一小节:“倒映”、“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④同桌互背练习。
四、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五、作业:板书:1.让我们荡起双桨倒映环绕(欣赏)自然迎、洒、望、听(歌唱)热爱党问谁安排(感情)祖国。
1 让我们荡起双桨第课时1.读懂诗歌,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分别指的是什么人。
2.通过仿写练习,进一步感悟诗歌的表达形式。
【重点】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分别指的是什么人。
【难点】通过仿写练习,进一步感悟诗歌的表达形式,初步了解反复的用法。
方法一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PPT出示:双桨推开白塔四周环绕绿树红墙轻轻飘荡凉爽洒悄悄愉快尽情欢乐安排2.听写生字,用钢笔正确书写,当场点评。
3.指名朗读课文。
4.根据所给的卡片的顺序,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 以复习的方式引入,唤起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回忆,以便引出下面的教学。
方法二同学们,绿树红墙、碧波荡漾,小船儿在水中轻轻飘荡,此时少先队员们在干些什么?心情怎样?今天我们继续和那群少先队员一起到北海公园去泛舟。
[设计意图] 以谈话的形式,直奔本节课教学主题。
一、研读第二小节课件出示第二小节。
PPT出示: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小节。
[设计意图]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读”应该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学生在读中认字,读中积累,读中悟情。
2.这一节描写哪些景物?(1)用笔画出诗中出现的景物。
(2)小组交流。
(3)师生共议:太阳、鱼儿、凉爽的风。
3.“红领巾”是谁?(1)一看到红领巾,你想到了谁?(2)“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4.“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有没有特别的含义呢?师: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阳光洒在海面上”,阳光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生1: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中国共产党。
生2: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母亲。
生3:阳光不仅洒在海上面,也洒在少先队员身上。
师:联系生活,想象此时情景: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他们感觉到共产党温暖的关怀,诗中用“太阳”比喻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2021年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原文及教学反思(最新版)作者:XXX编写日期:2021年1月26日【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原文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我在上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时》的时候,在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时候问:“同学们,请你反复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请打上‘?’”在交流“还有什么没有读懂”的地方时,一时小手如林,这早在意料之中,因为这种教学方法过去也采用过,愿意提问的孩子多,但大多不着边际或无关痛痒,提出的好问题不多。
没想到这次的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提的几个问题都很有价值:“‘红领巾’指的’是什么?”“‘红领巾’怎么迎着太阳?”“水中的鱼儿为什么‘望着’我们?“鱼儿怎么会听我们唱歌?”听到这些问题,我是如此惊喜!经过两年的培养和训练,孩子们居然能提出这样精彩的问题了!这说明他们已经初步懂得读书了,如果阅读每篇课文都能这样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将来他们在语文中学习到就不仅仅只是语言文字的粗浅知识,而是一种思维的方式、阅读的方式了。
于是我们就围绕着学生们提出这几个问题学习第二自然段,我把这些问题简单地记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运用第一小节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自己体会诗的意境,在理解“红领巾““太阳”“阳光”时,又作了必要的点拨。
这样一来,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大增,认真地读,仔细地听,专心地想,甚至用笔在书上划线圈点,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弄清了他们心中的疑问,也达到了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