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知认知评定

感知认知评定

感知认知评定
感知认知评定

感知认知评定

授课人:许海涛2013.07.01 失认症、失用症是临床常见的感知障碍。认知障碍是大脑摄取、储存、重整和处理信息的功能障碍。

一、失认症评定

(一)触觉失认评定时在桌上放置不同形状的物品、不同质地的材料和各种日常用品,让患者闭眼进行触摸,辨识物品的形状、大小、厚薄、质地及物品名称,不能分辨为阳性。

(二)听觉失认评定时将录制好的各种声音,如电话铃、上课铃声、雷声、火车声、狗叫声等,或男声、女声、童声、熟悉的音乐让患者辨识,或听声音指图。

(三)颜色失认评定时让患者指认出不同颜色的名称;按指令指出不同的颜色;给不同的物品着色(香蕉、橘子、中国国旗等);进行颜色匹配等,不能正确完成者为阳性。

(四)形状失认评定时可用不同形状的物品卡片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各2片,混放于患者面前,让其分辨,不正确者为阳性。

(五)视空间失认患者不能感知物品之间及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了解物体的空间位置,不能感知物体间的距离、深度,以及出现地理定向障碍,分辨背景困难。

(六)单侧忽略对大脑损伤对侧的一半空间内的事物不能辨识,不能整合和利用身体或环境一侧的知觉,对自身的一半不能感知。

(七)躯体失认患者不能按指令指出相应的身体部位,不能模仿医师“摸左手”等动作,不能正确回答出身体各部位之间关系。

(八)手指失认评定时让患者按指令指出相应手指;说出检查者所指或所触摸患者的手指的名称;说出某两指间的手指数目;不能模仿治疗师所作手指运动。

(九)左右失认患者不能理解和应用左、右的概念,分不清自身、他人及环境中的左右,病变在主或次侧顶叶。

(十)疾病失认患者有病,但却意识不到自己所患疾病及程度,否认自身有病,拒绝对疾病承担责任。。

二、失用证评定

(一)意念性失用患者能够认识物品本身,却不能告知物品的功能和用途,物品被错误的使用。

(二)意念运动性失用患者不能完成精确运动,也难于做快速重复动作,如用手指连续敲击桌面;在功能活动中则表现为动作笨拙、不准确及反应延迟。

三、认知障碍的评定

(一)注意注意障碍者不能处理用于顺利进行活动所必要的各种信息。分为:觉醒状态低下、注意范围缩小、保持注意障碍、选择注意障碍、转移注意障碍、分配注意障碍。

(二)记忆常见有记忆减退、遗忘、记忆错误。

(三)执行功能评定依靠言语流畅性检查、反应-抑制和变换能力检查、问题解决能力的检查。

项目四认知及直知觉功能训练及感觉统合失调治疗-7感觉统合失调评定与治疗

项目四认知功能障碍训练及感觉统合失调治疗 任务七感觉统合失调评定与治疗 一、感觉统合失调评定 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on df, dysfunction, SID)是指大脑不能有效地组织处理从身体各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导致机体不能和谐的运转,最终影响身心健康,出现一系列行为和功能障碍。所有感觉系统都可以发生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失调表现为行为障碍,但有行为障碍表现不一定就有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评定必须与神经运动功能评定、智力测验、气质问卷、既往诊断等结果相结合,综合分析,并可从异常行为表现、器具评定以及量表评定多方面进行。 (一)异常行为表现 由父母在儿童穿脱衣、用餐、游戏以及学习等活动中进行行为观察并填写记录,交由医生、治疗师等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再重新观察,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问题。行为观察只是大体的判断,准确的评定需要标准化评定量表。 1. 日常生活活动中的表现 (1) ADL动作笨拙:穿脱衣服、扣纽扣、戴手套、坐着穿脱鞋、系鞋带、站立或坐着穿脱裤子等动作过慢或笨拙。避免接触某些衣服,不肯穿袜子、拒绝穿衣服,或坚持穿长袖衣裤以免暴露皮肤。 (2) 进食困难:婴儿时喂养困难,辅食添加困难,拒绝含橡胶奶嘴甚至母亲乳头,容易诱发恶心、呕吐;儿童进食时容易掉饭粒、筷子用得不好,将水倒入杯中困难,整理餐具困难;严重偏食、挑食,不愿吃某些质地(如过于绵软、粘黏、坚硬等质地)的食物;经常口含食物而不吞咽,或喜欢刺激性强的食物等。 (3) 接触困难:儿童不喜欢被人触摸、拥抱,尤其不喜欢被触摸脸、口周,特别是口腔内,不愿亲吻;不喜欢洗脸、洗头,害怕手部接触粘黏性的胶带、胶水、颜料等,不喜欢剪指甲、洗手;不易察觉别人的触摸,对于碰触分辨不清位置,需要用力拍打才能取得注意;或过分喜欢别人的触摸及用力地触摸别人;喜欢扭动嘴唇、扯头发、咬指甲、铅笔、橡皮擦、衣服等。 (4) 抗拒乘坐交通工具:抗拒乘坐交通工具或电梯,上下车、移动坐位、上下斜坡及楼梯等;动作非常缓慢,上下楼梯困难,或用足击打台阶;方向感差,

感知认知评定

感知认知评定 授课人:许海涛2013.07.01 失认症、失用症是临床常见的感知障碍。认知障碍是大脑摄取、储存、重整和处理信息的功能障碍。 一、失认症评定 (一)触觉失认评定时在桌上放置不同形状的物品、不同质地的材料和各种日常用品,让患者闭眼进行触摸,辨识物品的形状、大小、厚薄、质地及物品名称,不能分辨为阳性。 (二)听觉失认评定时将录制好的各种声音,如电话铃、上课铃声、雷声、火车声、狗叫声等,或男声、女声、童声、熟悉的音乐让患者辨识,或听声音指图。 (三)颜色失认评定时让患者指认出不同颜色的名称;按指令指出不同的颜色;给不同的物品着色(香蕉、橘子、中国国旗等);进行颜色匹配等,不能正确完成者为阳性。 (四)形状失认评定时可用不同形状的物品卡片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各2片,混放于患者面前,让其分辨,不正确者为阳性。 (五)视空间失认患者不能感知物品之间及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了解物体的空间位置,不能感知物体间的距离、深度,以及出现地理定向障碍,分辨背景困难。 (六)单侧忽略对大脑损伤对侧的一半空间内的事物不能辨识,不能整合和利用身体或环境一侧的知觉,对自身的一半不能感知。

(七)躯体失认患者不能按指令指出相应的身体部位,不能模仿医师“摸左手”等动作,不能正确回答出身体各部位之间关系。 (八)手指失认评定时让患者按指令指出相应手指;说出检查者所指或所触摸患者的手指的名称;说出某两指间的手指数目;不能模仿治疗师所作手指运动。 (九)左右失认患者不能理解和应用左、右的概念,分不清自身、他人及环境中的左右,病变在主或次侧顶叶。 (十)疾病失认患者有病,但却意识不到自己所患疾病及程度,否认自身有病,拒绝对疾病承担责任。。 二、失用证评定 (一)意念性失用患者能够认识物品本身,却不能告知物品的功能和用途,物品被错误的使用。 (二)意念运动性失用患者不能完成精确运动,也难于做快速重复动作,如用手指连续敲击桌面;在功能活动中则表现为动作笨拙、不准确及反应延迟。 三、认知障碍的评定 (一)注意注意障碍者不能处理用于顺利进行活动所必要的各种信息。分为:觉醒状态低下、注意范围缩小、保持注意障碍、选择注意障碍、转移注意障碍、分配注意障碍。 (二)记忆常见有记忆减退、遗忘、记忆错误。 (三)执行功能评定依靠言语流畅性检查、反应-抑制和变换能力检查、问题解决能力的检查。

认知功能评定量表操作及评分标准解读

Loewenstein认知功能评定量表操作及评分标准 一、使用说明 1.使用LOTCA前,请仔细阅读以下对各项测试的描述以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2.绝大部分测试项目的评分都是从1分(最低)到4分(最高),但以—F测试项除外:①三个物品分类测试项评分从1分(最低)到5分(最高);②两个定向测试项评分从1分(最低)到8分(最高)。 3.各项测试中,被测试对象和评定员应采取并排座位的方式,但以下测试项应采取面对面的座位方式:①空间知觉项和②动作运用项。 4.每个测试项结束后,评定员都应该问被测试对象:“此项是否已经完成?”然后再给被测试对象打分。评定表格上每项测试项后面的空白用以填写备注。 5.脑损伤的病人容易疲劳。疲劳时有些病人会自行表达出来,但也有些无法意识到自身疲劳。因此,评定员如果发现被测试对象出现动作变缓或者不安,应暂停测试,等过些时间再继续评定。评定结束时,评定员应该记录评定所需要的时间以及是否分次完成评定。 6.评定员应根据整个评定过程中对被测试对象的观察,客观评价出其注意力和专注力的水平。 二、评分标准 A.定向 如果被测试对象的理解能力有问题(如感觉性失语),则不能进行此项评定。如果被测试对象的理解力良好而只是表达困难,可以让其由评定员提供的多项选择中选择“是”或“不是”的回答。 1.地点定向(0P) 方法:评定员就下列问题向被测试对象提问。 (1) 你现在是在什么地方? (2) 我们现在在哪个城市里? (3) 你住在哪里?你的准确住址是哪里? (4) 来这里之前你在什么地方呆过? 对于语言或记忆障碍的病人可以使用多项选择。评定员提出3个选项供被测试对象选择,其中 包含一个正确答案。 评分:被测试对象每答对一个问题,得2分:如果在给予多项选择后才能答对,得1分。 最低得分:1分(全部回答错误,或在给出多选项后只答对一题): 最高得分:8分(无需给出任何选项,全部题目回答正确)。 2.时间定向(0T) 方法:评定员就下列问题向被测试对象提问。 (1) 今天是星期几?现在是哪个月份?今年是哪一年? (2) 现在是哪个季节? (3) 现在几点钟了? (4) 你住院多长时间了?(如果被测试对象未住院,评定员可以问:“你生病有多长时间 了?”或者,“你不舒服有多长时间了?”) 对于语言或记忆障碍的病人,可以使用多项选择。评定员会提出3个选项供被测试对象选择,其中包括一个正确答案。 评分:被测试对象每答对一个问题,得2分:如果在给予多项选择后才能答对,得1分。 最低得分:1分(全部回答错误,或在给出多选项后只答对一题); 最高得分:8分(无需给出任何选项,全部题目回答正确)。 B.视知觉 3.物体识别(OI) 需要使用测试箱中的物体识别卡片(蓝色)和测试图册的第1-4页。

LOTCA认知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标准

LOTCA认知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标准 Loewenstein 认知功能评定表(LOTCA) 测试患者姓名: 评定者: 测试日期: (在相应的数字上打圈) 编号: 测试项分数备注 低高 定向 1. 地点定向(OP) 1 2 3 4 5 6 7 8 2. 时间定向(OT) 1 2 3 4 5 6 7 8 视知觉 3. 物体识别(OI) 1 2 3 4 4. 形状识别能力(SI) 1 2 3 4 5. 图形重叠识别(OF) 1 2 3 4 6. 物体一致性识别(OC) 1 2 3 4 空间知觉 7. 身体方向(SP1) 1 2 3 4 8. 与周围物体的空间关系(SP2) 1 2 3 4 9. 图片中的空间关系(SP3) 1 2 3 4 动作运用 10. 动作模仿( P1) 1 2 3 4 11. 物品使用( P2) 1 2 3 4 12. 象征性动作( P3) 1 2 3 4 视运动组织时间 13. 复绘几何图形( GF) 1 2 3 4 14. 复绘二维图形( TM) 1 2 3 4 15. 插孔拼图( PC) 1 2 3 4 16. 彩色方块拼图(CB) 1 2 3 4 17. 无色方块拼图( PB) 1 2 3 4 18. 碎图复原(RP) 1 2 3 4 19. 画钟(DC) 1 2 3 4 思维操作 20. 物品分类(CA) 1 2 3 4 5 21. Riska 无组织的图形分类(RU) 1 2 3 4 5 22. Riska 有组织的图形分类(RS) 1 2 3 4 5 23. 图片排序A( PS1) 1 2 3 4 24. 图片排序B( PS2) 1 2 3 4 25. 几何图形排序推理( GS) 1 2 3 4 26. 逻辑问题(LQ) 1 2 3 4 注意力及专注力 1 2 3 4 评估所需时间: 评估过程完成: 一次完成两次或以上 完成

认知功能评定

认知功能评定 掌握认知、认知障碍、注意、记忆、痴呆的概念,注意障碍的表现特征、记忆障碍的类型、失认症的种类和痴呆筛查量表的使用; 熟悉认知功能评定的注意事项,注意、记忆的常用评定方法,失认症的表现及评定方法;了解认知功能评定的目的、实施方法,注意的特征,记忆的基本过程,痴呆的分类及临床表现,认知功能成套测验的主要内容及使用要点。 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过程。 人的心理是复杂的,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心理活动过程体现出来的特点。 整个心理过程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过程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过程。 人的心理是复杂的,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心理活动过程体现出来的特点。 整个心理过程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过程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心理过程 认识 感觉 知觉 认知 记忆 言语 思维 推理 情感 情绪 感情 意志 动机 第一节概述 认知与认知障碍 认知是认识和知晓事物过程的总称; 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高级功能,是人们为了适应环境的需要而获得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包括注意、知觉、思维和记忆等过程,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中最为重要的过程,通过脑这一特殊物质实现。 认知障碍是脑损伤导致大脑为解决问题而摄取、储存、重整和处理信息的基本功能出现的异常表现; 包括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推理能力降低、判断力差及交流障碍等。 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偏侧化 总体上看 左半球专管语言能力如语言、阅读、书写、也涉及数学能力和分析能力; 右半球专管非词语性的,它以形象而不是以词语进行思维,主管与空间合成概念有关的能力如空间认知和旋律等。 额叶病变时引起记忆、注意和智能方面的障碍; 顶叶病变时引起空间辨别障碍、失用症、躯体失认、忽略症和体像障碍;

儿童的知觉认知

儿童的知觉认知 幼儿常使用其感官认知能力,来解决问题,因此,善于用各种感官功能以获取经验的孩子,其解题表现也较理想。 在幼年时期,人类对其生活的周围环境、事物就有感官知觉能力,并且这种感官知觉能力相当敏锐,成为吸收信息的重要来源。幼儿感觉器官的功能,大约在出生后2岁即已发展成熟(Clarke-Stewart,Perlmute r&Friedman,1988)。学龄前的儿童凭借视、听、触摸、嗅觉与味觉等感官认识事物,这些知觉能力与认知发展具有交互作用,也是影响儿童日后建构知识的重要因素。 利用感官功能解决问题 幼儿也常使用其感官能力来解决简易的问题,并对于自己的知觉具有相当程度的认识。儿童能否正确地掌握事物特征,以及对知觉知识认知的强弱,有赖于他们对事物本身的观察程度,以及如何使用感觉功能。 如果儿童所处的问题情境,可以让他们运用自己的视、听、嗅觉、味觉、触摸等来体验时,则儿童解决知觉问题的表现较好。那些善于同时使用多种感官功能以获取信息与经验的儿童,其解题表现也比较理想。 儿童固然能够根据感官所获得的知觉信息解决问题,但是当要求他们回答如何解题的理由时,在其解释中常有一些错误的知觉信息,此种错误现象在年龄愈幼小的儿童身上就愈明显。 针对儿童的错误知觉认知,发展心理学将进一步了解儿童对感官的知觉、他们对感官功能动作偏好的现象。 知觉认知能力随年龄的递增而增强 O′Neill和Gopnik(1991),Weinberger和Bushnell(1994)的研究都发现:儿童随着知觉经验与年轮递增,对自己的知觉功能的预估能力逐渐增强。 当问题情境请允许儿童运用眼睛观察事物时,4岁的儿童对物品的颜色、材质与听觉的作业,其知觉表现和7岁儿童一样正确。但是当问题情境为限制使用视觉观察时,(例如:以眼罩钭眼睛蒙住),则4岁儿童对相当容易触摸的物品,仍常有错误的知觉。 在嗅觉的作业情境里,大部分4岁儿童容易受外在可观察的视觉线索误导,他们常根据所看到的颜色及视觉线索回答嗅、味觉的问题,很少主动使用鼻子闻味道或使用舌头尝试味道。当他们无法使用眼睛观察时,会觉得回答知觉问题是困难的。 相对地,7岁的儿童则在各种感官知觉的问题上,比4岁儿童更正确。他们即使无法使用眼睛观察,对于容易触摸的物品也能正确分辨;他们比较善于运用多种感官收集信息(Weinberger&Bushnell,1994)。 由此可见,年龄较小的儿童主要靠视觉观察来建构知觉知识,他们能在视觉辅助下确认知觉,但是不善于使用各种感官功能。 多提供儿童感官知觉的经验 蒙台梭利曾陈述儿童的学习特性:“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得了。”说明了儿童此种以视觉为知觉认知主导的现象。教师与父母在指导儿童学习时,应当重视眼睛观察实物对儿童知觉知识建构的重要性。 除此而外,年幼的儿童很少主动并用其他感官获取信息,也因此忽略了视觉功能的限制。当眼睛被蒙住而无法观察时,其知觉就容易出现错误。因此,不妨多提供儿童使用其他感官知觉的经验,因为4~7岁儿童建构知道的主要历程包含两种:一为借各种感官知觉获取信

老年人认知功能智力状态简易评价量表(MMSE)

老年人认知功能智力状态简易评价量表(MMSE)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档案编号: 评定时间:既往史:医生: 20分,中学程度(包括中专)≤22分,大学程度(包括大专)≤23分3、痴呆严重程度分级:轻度MMSE≥21分;中度,MMSE 10-20分;重度,MMSE

≤9分 一、操作说明 I. 定向力(最高分:10分) 首先询问日期,之后再针对性的询问其他部分,如"您能告诉我现在是什么季节 ",每答对一题得一分. 请依次提问,"您能告诉我你住在什么省市吗 "(区县街道什么地方第几层楼 )每答对一题得一分. II.记忆力(最高分:3分) 告诉被测试者您将问几个问题来检查他/她的记忆力,然后清楚,缓慢地说出3个相互无关地东西的名称(如:皮球,国旗,树木,大约1秒钟说一个).说完所有的3个名称之后,要求被测试者重复它们.被测试者的得分取决于他们首次重复的答案.(答对1个得1分,最多得3分).如果他们没能完全记住,你可以重复,但重复的次数不能超过5次.如果5次后他们仍未记住所有的3个名称,那么对于回忆能力的检查就没有意义了.(请跳过IV部分"回忆能力"检查). III.注意力和计算力(最高分:5分) 要求病人从100开始减7,之后再减7,一直减5次(即93,86,79,72,65).每答对1个得1分,如果前次错了,但下一个答案是对的,也得1分. IV.回忆能力(最高分:3分) 如果前次被测试者完全记住了3个名称,现在就让他们再重复一遍.每正确重复1个得1分.最高3分. V.语言能力(最高分:9分) 1. 命名能力(0-2分):拿出手表卡片给测试者看,要求他们说出这是什么之后拿出铅笔问他们同样的问题. 2. 复述能力(0-1分):要求被测试者注意你说的话并重复一次,注意只允许重复一次.这句话话是"四十四只石狮子",只有正确,咬字清楚的才记1分. 3. 三步命令(0-3分):给被测试者一空白的平纸,要求对方按你的命令去做,注意不要重复或示.只有他们按正确顺序做的动作才算正确,每个正确动作计1分. 4.阅读能力(0-1分):拿出一"闭上您的眼睛"卡片给被测试者看,要求被测试者读它并按要求去做.只有他们确实闭上眼睛才能得分. 5. 书写能力(0-1分):给被测试者一白纸,让他们自发的写出一句完整的句子.句子必须有主语,动词,并有意义.注意你不能给予任何提示.语法和标点的错误可以忽略. 6.结构能力(0-1分):在一白纸上画有交叉的两个五边形,要求被测试者照样准确地画出来.评分

分析论述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其他特性中的作用

分析论述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其他特性中的作用 个体靠感觉和知觉以了解周围的世界,感觉和知觉都是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经验的获得多半是多种感觉的统合,甚至在统合中也包括了当时心情、期盼以及过去经验与学到的知识。“因此知觉是纯心理性的,对同一引起知觉的刺激情景表现在各个人的知觉判断时,将会有很大的个别差异”。我们对环境事物的知觉,并非只是单纯地对环境中客观事实的客观反映,而是带有相当成分的主观意义与主观解释。知觉是根据感觉所获得的资料而做的心理反应,此种反应说明了个体在其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对环境事物所做的主观解释。同种花色的衣服穿在胖、瘦、美、丑的人身上,予人的知觉是不同的。知觉虽然是以生理为基础的感觉资料为依据,但所得之知觉经验内容,却完全是心理作用。 知觉本身有其特有的性质,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是我们在知觉中最常见到的特性,它们共同构成了知觉这个整体,反映了知觉的功能以及其对客观世界的作用。在知觉的特性中,知觉的理解性往往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人们总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来解释知觉并以此来概括它,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对此既可以概括性的认识,也可以分化认识。人们往往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确定和领会它,并用词把它表示出来,这是人们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辨认或者认知事物的过程。当然,知觉的理解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有时会有违客观性),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思维,理解的主体不同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得出不同的认知结论。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言语的指导作用:人们对事物的了解首先建立在头脑中形成对对象的一般性的认识,其次才会在脑海中组织起对对象的感悟,语言正是这种感悟的外在性表述。语言的指导性作用主要在于语言的直观表述和提示作用,当人们脑海中难以瞬时勾起对一定对象印象时,语言的出现可以帮助对知觉对象的理解,使知觉更迅速、更完整。例如,天空中的云彩,自然景色中的巨石形状,在感知时加以词和言语的指导,很快就能知觉到。 2.实践活动的任务:当有明确的活动任务时,知觉就为之服务,个人的主观目的不同,对对象的感知方面也就不同,主体会以他所要获得的事物的主要方面信息来知觉对象,因此不同的目的往往导致对对象的知觉效果不同,比如,对美景的素描和用文字的描写,任务不同,感知效果就不同。 3.个人动机和期望情绪与兴趣以及思维定势等: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态度不同往往会造成不同的理解方式,如果对知觉对象抱着消极的态度,就不能深刻地感知客观事物;只有对知觉对象发生兴趣,抱积极的态度才能加深对它的理解。同时一个人一旦形成思维定势,势必很难对知觉对象做出深刻的了解,勇于创新,才可能发现知觉对象的其他有用方面。 理解的条件实际上为理解本身作用的发挥奠定了基础。 理解的最初形式是认知。人们对于事物的理解主要在于认知世界。加深对世界的理解,有助于将认知对象分门别类,有助于对知觉对象的体系化认识。人们往往根据理解把对象归入某一类别,而不用区分出对象的所有标志。例如,学生学习英语,对某些单词熟悉了,就常常只根据少数字母所构成的整个字形去认识单词,这可以大大加快阅读的速度。 理解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使得它具有一定的意义,从而为进一步的认识提供了基础。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知觉对象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以达到真正认识世界的目的。 理解的主观经验性决定了它必定是按照主体看法来认知对象的,这就提供了认识对象多种可能性,不同的人头脑中形成的对知觉对象的认识不同,各种理解的融合可以提供认识事物和对象的更多更广的途径,也有利于知觉对象被更完整和具体的认识,从而丰富知觉对象的内涵。

感知与认知的关系.doc

感知与认知的关系 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分外部感觉,内部感觉及痛觉。 外部感觉: 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的感觉属于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皮肤感觉中又分为触觉、温度觉、痛觉和振动觉等。 内部感觉: 接受有机体内部刺激,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称为内部感觉。属于这一类感觉的有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如:饿、渴)。 痛觉: 痛觉是由伤害性刺激作用于身体所引起的感觉。痛觉遍布全身的皮肤和所有组织中,是有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能。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也是人对客观环境和主体状态的感知和解释的过程。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全貌的反映。感知与知觉比较,感知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感觉是单一感官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既由一种感觉分析器产生的单纯知觉映像,又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所产生的包含多种感觉成分的综合知觉映像。 知觉虽然不同于并高于感觉,但它同感觉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事物首先被感觉,然后才能进一步知觉它。对事物感觉越全丰富、精确,知觉得就越全面、正确。感觉与知觉也有某些共同性,它们同属于感性认识过程。 认知是把通过感觉器官得信息加以整合、解释、赋以意义的心理活动过程。认知首先是由感觉接受信息变为知觉,将知觉进行整合,感知是认知的基础和前提。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理解,判断,推理等.对少年儿童来说,认知就是

适应性行为包括形状,大小,颜色,空间关系,时间关系.身体概念,感知觉,捏弄物体,使用简单工具,能解决简单问题等对事物的反应。

Loewenstein-认知功能评定表(LOTCA)

Loewenstein 认知功能评定表(LOTCA) 患者姓名:_______ 性别:________ 年龄:________ 病案号:_________________ 评估所需时间: 评估过程完成: 一次完成两次或以上完成

评定者签字:______________ Loewenstein认知功能评定量表操作及评分标准 一、使用说明 1.使用LOTCA前,请仔细阅读以下对各项测试的描述以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2.绝大部分测试项目的评分都是从1分(最低)到4分(最高),但以—F测试项除外:①三个物品分类测试项评分从1分(最低)到5分(最高);②两个定向测试项评分从1分(最低)到8分(最高)。 3.各项测试中,被测试对象和评定员应采取并排座位的方式,但以下测试项应采取面对面的座位方式:①空间知觉项和②动作运用项。 4.每个测试项结束后,评定员都应该问被测试对象:“此项是否已经完成?”然后再给被测试对象打分。评定表格上每项测试项后面的空白用以填写备注。 5.脑损伤的病人容易疲劳。疲劳时有些病人会自行表达出来,但也有些无法意识到自身疲劳。因此,评定员如果发现被测试对象出现动作变缓或者不安,应暂停测试,等过些时间再继续评定。评定结束时,评定员应该记录评定所需要的时间以及是否分次完成评定。 6.评定员应根据整个评定过程中对被测试对象的观察,客观评价出其注意力和专注力的水平。 二、评分标准 A.定向 如果被测试对象的理解能力有问题(如感觉性失语),则不能进行此项评定。如果被测试对象的理解力良好而只是表达困难,可以让其由评定员提供的多项选择中选择“是”或“不是”的回答。 1.地点定向(0P) 方法:评定员就下列问题向被测试对象提问。 (1) 你现在是在什么地方? (2) 我们现在在哪个城市里? (3) 你住在哪里?你的准确住址是哪里? (4) 来这里之前你在什么地方呆过? 对于语言或记忆障碍的病人可以使用多项选择。评定员提出3个选项供被测试对象选择,其中 包含一个正确答案。 评分:被测试对象每答对一个问题,得2分:如果在给予多项选择后才能答对,得1分。 最低得分:1分(全部回答错误,或在给出多选项后只答对一题): 最高得分:8分(无需给出任何选项,全部题目回答正确)。 2.时间定向(0T) 方法:评定员就下列问题向被测试对象提问。 (1) 今天是星期几?现在是哪个月份?今年是哪一年?

知觉、认知之于建筑

知觉、认知之于建筑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这里可以概括的用一个词来表示,即“格物致知”,意为“穷究事物的道理”。而知觉、认知也可以看作是对事物的认识而后形成一个理解的理念。个人认为,其用于建筑设计中就是一种对建筑本身及其与环境、人、社会等的关系认识而后形成一种设计理念,这个地方我想用道家的一个词汇来形容,就是“天人合一”,而建筑设计中也应该存在“天人合一”这样一种道的存在。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到底什么是知觉和认知。 在说知觉之前,必然要说到感觉,而什么是感觉呢?它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总所产生的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接着可以给知觉来下一个定义,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通过感觉器官,把从环境找那个获得的各种信息,如光、声、味道等转化为对物体、事件等的经验的过程。这里强调的是一种过程。它体现的是一种“察觉——分辨——确认”的过程。且其具有选择性、组织性、恒常性、整体性这几个主要的心理特性。 感觉与知觉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而知觉是纯粹的心理活动(主观因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对客观事物不同属性、不同部分的相互关系的综合体的整体反应;感觉是单一的分析器,知觉是多种分析器。这里我想用佛家的一句偈语来形容“眼、耳、鼻、舌、身、意”到“色、声、香、味、触、法”这里的“意”可以看成是感觉,而“法”则可以看作是知觉。个人认为它们是一体不可分割的。 认知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包括感知、表象、记忆、思维等。而思维则是它的的核心。认知的过程可以看成是个体认知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在

LOTCA认知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标准

LOTCA认知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标准 附录1 Loewenstein 认知功能评定表(LOTCA) 测试对象姓名: 评定者: 测试日期: (在相应的数字上打圈) 编号: 测试项分数备注 低高 定向 1. 地点定向(OP) 1 2 3 4 5 6 7 8 2. 时间定向(OT) 1 2 3 4 5 6 7 8 视知觉 3. 物体识别(OI) 1 2 3 4 4. 形状识别能力(SI) 1 2 3 4 5. 图形重叠识别(OF) 1 2 3 4 6. 物体一致性识别(OC) 1 2 3 4 空间知觉 7. 身体方向(SP1) 1 2 3 4 8. 与周围物体的空间关系(SP2) 1 2 3 4 9. 图片中的空间关系(SP3) 1 2 3 4 动作运用 10. 动作模仿( P1) 1 2 3 4 11. 物品使用( P2) 1 2 3 4 12. 象征性动作( P3) 1 2 3 4 视运动组织时间 13. 复绘几何图形( GF) 1 2 3 4 14. 复绘二维图形( TM) 1 2 3 4 15. 插孔拼图( PC) 1 2 3 4 16. 彩色方块拼图(CB) 1 2 3 4 17. 无色方块拼图( PB) 1 2 3 4 18. 碎图复原(RP) 1 2 3 4 19. 画钟(DC) 1 2 3 4 思维操作 20. 物品分类(CA) 1 2 3 4 5 21. Riska 无组织的图形分类(RU) 1 2 3 4 5 22. Riska 有组织的图形分类(RS) 1 2 3 4 5 23. 图片排序A( PS1) 1 2 3 4 24. 图片排序B( PS2) 1 2 3 4 25. 几何图形排序推理( GS) 1 2 3 4 26. 逻辑问题(LQ) 1 2 3 4 注意力及专注力 1 2 3 4 评估所需时间: 评估过程完成: 一次完成两次或以上完成

知觉与认知评估

知覺與認知評估 Evaluation of Perceptual and Cognitive Dysfunction ◆神經心理學(Neuropsychology) 神經學為一門解釋腦本身生理活動的學科,關心細胞功能等基層性的研究及腦傷定位。心理學則單純研究分析行為與心理活動本身。 神經心理學為前兩者的交會點,是由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研究心理學問題,把人的感知、記憶、言語、思維、智力、行為和腦的機能結構之間建立了量的關系,用標誌腦機能結構的解剖、生理、生化的術語來解釋心理現象或行為。 簡單來說神經心理學及為專門探討大腦和行為之間關係的學科 職能治療師在臨床上遇到的腦傷病人,有時不只動作系統出問題,連感覺功能、認知、知覺等能力也受到影響。記憶力、認知不好的個案,相對而言動作訓練效果自然較差,因此需透過各種神經心理學的評估,來診斷病人的心智功能(mentation)、行為問題,便於日後治療計畫訂定、預後程度評估等。 ◆知覺與認知(Perceptual and Cognitive) 人對於外來的刺激皆會有感覺(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大腦將這些外來的訊息加以整合後,轉換成有意義的資訊,便會形成我們的知覺,如果沒有經過大腦整合,人的眼睛不過是台照相機,只能「感覺」到光影的成像而已。知覺屬於一個動態過程,是腦對接受到的訊息進行分析、比較、假設後,決定所看到、聽到的是什麼事物的一連串處理。 感覺與知覺有對應關係,如視覺→ 視知覺(visual perception)、觸覺→ 觸知覺(tactile perception)、聽覺→ 聽知覺(auditory perception),其中最重要的是視知覺,也是職能評估的主要項目。

感知认知评定

感知认知评定 授课人:许海涛 2013.07.01失认症、失用症是临床常见的感知障碍。认知障碍是大脑摄取、储存、重整和处理信息的功能障碍。 一、失认症评定 (一)触觉失认评定时在桌上放置不同形状的物品、不同质地的材料和各种日常用品,让患者闭眼进行触摸,辨识物品的形状、大小、厚薄、质地及物品名称,不能分辨为阳性。 (二)听觉失认评定时将录制好的各种声音,如电话铃、上课铃声、雷声、火车声、狗叫声等,或男声、女声、童声、熟悉的音乐让患者辨识,或听声音指图。 (三)颜色失认评定时让患者指认出不同颜色的名称;按指令指出不同的颜色;给不同的物品着色(香蕉、橘子、中国国旗等);进行颜色匹配等,不能正确完成者为阳性。 (四)形状失认评定时可用不同形状的物品卡片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各2片,混放于患者面前,让其分辨,不正确者为阳性。 (五)视空间失认患者不能感知物品之间及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了解物体的空间位置,不能感知物体间的距离、深度,以及出现地理定向障碍,分辨背景困难。 (六)单侧忽略对大脑损伤对侧的一半空间内的事物不能辨识,不能整合和利用身体或环境一侧的知觉,对自身的一半不能感知。

(七)躯体失认患者不能按指令指出相应的身体部位,不能模仿医师“摸左手”等动作,不能正确回答出身体各部位之间关系。 (八)手指失认评定时让患者按指令指出相应手指;说出检查者所指或所触摸患者的手指的名称;说出某两指间的手指数目;不能模仿治疗师所作手指运动。 (九)左右失认患者不能理解和应用左、右的概念,分不清自身、他人及环境中的左右,病变在主或次侧顶叶。 (十)疾病失认患者有病,但却意识不到自己所患疾病及程度,否认自身有病,拒绝对疾病承担责任。。 二、失用证评定 (一)意念性失用患者能够认识物品本身,却不能告知物品的功能和用途,物品被错误的使用。 (二)意念运动性失用患者不能完成精确运动,也难于做快速重复动作,如用手指连续敲击桌面;在功能活动中则表现为动作笨拙、不准确及反应延迟。 三、认知障碍的评定 (一)注意注意障碍者不能处理用于顺利进行活动所必要的各种信息。分为:觉醒状态低下、注意范围缩小、保持注意障碍、选择注意障碍、转移注意障碍、分配注意障碍。 (二)记忆常见有记忆减退、遗忘、记忆错误。 (三)执行功能评定依靠言语流畅性检查、反应-抑制和变换能力检查、问题解决能力的检查。

幼儿园小班健康:《认识和感知五官》教案设计

幼儿园小班健康:《认识和感知五官》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认识眼睛、鼻子和耳朵的用处 2、懂得爱护自己的眼睛、鼻子和耳朵。 活动准备眼睛、鼻子、耳朵的图片,热牛奶一杯、小鸟声音的磁带一盒 活动过程 1、以谈话的方式引入主题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自己身上有些什么?(幼儿自由发言)师:我们身上有很多东西,可是,有五样是我们很重 要的宝贝,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三样,你们想知道是哪三样吗?(想)那我让你们来猜猜谜语,猜猜看是哪三样! ①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② 一座山,两个洞,会 吹气来会吸气(鼻子)③ 东一片,西一片,到老不相见(耳朵)师:我们刚 刚猜出来是哪三样啦?(眼睛、鼻子和耳朵)2、教师逐样讲解各五官的 名称、作用,教育幼儿要保护好。 ①眼睛师:你们知道眼睛是用来干什么的吗?(看东西的)请小朋友 来看看我们的课室,看看你看到了什么?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手捂着眼睛,现在又看到了什么?(什么也看不 到了)教师小结:我们用眼睛可以看到花、草、树、木,看到蓝天、白云,看到老师、小朋友等等,可是捂上眼睛,就什么也看不见了,眼睛有没有用啊?(有)对了,眼睛真是个好宝贝,我们要好好爱护它,保护它,知道吗? ②鼻子师:鼻子可以干什么?(用来闻东西和呼吸)师:现在请小朋友闻闻看,你闻到了什么?(教师出示热牛奶到幼儿面前)现在请小朋友捏 着鼻子,你现在觉得怎么样?还闻得到东西吗?(气透不过来,很难受,也

闻不到东西)教师小结:我们用鼻子来呼吸,闻东西,如果捏着鼻子,就会透不了气,也闻不到气味,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好它,爱护这个好宝贝)③耳朵教师播放小鸟的声音师:小朋友,你们猜猜什么声音在响?(小鸟叫)你听见声音在什么地方响啊?(让幼儿找找看声音的起源处)哇,小朋友真厉害,都能找到小鸟的声音啊! 现在请小朋友把耳朵捂起来,你们还听得到声音吗?(听不到)教师小结:我们用耳朵来听小鸟叫,老师唱歌等等,可是捂上耳朵,就什么也听不到了,没有耳朵行不行?(不行)所以我们要保护耳朵,爱护耳朵,知道了吗? 3、让幼儿学会保护自己的眼睛、鼻子、耳朵。 师:眼睛、鼻子、耳朵是我们的宝贝,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它们 呢?(让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小结:眼睛不能用脏的手、脏的手帕去揉、去擦,鼻子、耳朵不能用手去抠、去挖。这样,细菌、小虫就不会进入我们的宝贝里去了。

认识感知觉_202007110923371

认识感知觉的教学设计(2 学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感知觉的概念及分类 2.了解感知觉的区别与联系及其规律 3. 理解感知觉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二、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感知觉的区别与联系及其规律 2、难点:理解感知觉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三、知识结构体系 概念: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知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联系:1、都离不开客观事物的影响。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属性的反映。2、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3、不存在孤立的感觉和知觉。 感觉:内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分类外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知觉:视知觉、嗅知觉、听知觉、味知觉、肤知觉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 正确的知觉、错觉

规律:感觉:感受性和感觉阈限、适应、对比、联觉现象、 感受性的训练 知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每个事物都有它的属性,那么我们是怎么认识与区分的?今天一块来了解一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西沃白板展示) 自学教材 35-40 页,解决下列问题: 1、感觉是什么?知觉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2、感觉分为哪几类?是依据什么分的? 3、知觉分为哪几类?是依据什么分的? 4、可以对感知觉的分类举出相应的例子。 (学生独立学习,把问题的在教材的空白处做标记。 教师分别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确定学生要 讨论的问题) 〖分组讨论〗 1、感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2、案例分析

老年人认知功能智力状态简易评价量表(MMSE)

老年人认知功能智力状态简易评价量表(MMSE)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档案编号:评定时间:既往史:医生:

20分,中学程度(包括中专)≤22分,大学程度(包括大专)≤23分3、痴呆严重程度分级:轻度MMSE≥21分;中度,MMSE 10-20分;重度,MMSE ≤9分 一、操作说明 I. 定向力(最高分:10分) 首先询问日期,之后再针对性的询问其他部分,如"您能告诉我现在是什么季节",每答对一题得一分. 请依次提问,"您能告诉我你住在什么省市吗"(区县街道什么地方第几层楼)每答对一题得一分. II.记忆力(最高分:3分) 告诉被测试者您将问几个问题来检查他/她的记忆力,然后清楚,缓慢地说出3个相互无关地东西的名称(如:皮球,国旗,树木,大约1秒钟说一个).说完所有的3个名称之后,要求被测试者重复它们.被测试者的得分取决于他们首次重复的答案.(答对1个得1分,最多得3分).如果他们没能完全记住,你可以重复,但重复的次数不能超过5次.如果5次后他们仍未记住所有的3个名称,那么对于回忆能力的检查就没有意义了.(请跳过IV部分"回忆能力"检查). III.注意力和计算力(最高分:5分) 要求病人从100开始减7,之后再减7,一直减5次(即93,86,79,72,65).每答对1个得1分,如果前次错了,但下一个答案是对的,也得1分. IV.回忆能力(最高分:3分) 如果前次被测试者完全记住了3个名称,现在就让他们再重复一遍.每正确重复1个得1分.最高3分. V.语言能力(最高分:9分) 1. 命名能力(0-2分):拿出手表卡片给测试者看,要求他们说出这是什么之后拿出铅笔问他们同样的问题. 2. 复述能力(0-1分):要求被测试者注意你说的话并重复一次,注意只允许重复一次.这句话话是"四十四只石狮子",只有正确,咬字清楚的才记1分. 3. 三步命令(0-3分):给被测试者一张空白的平纸,要求对方按你的命令去做,注意不要重复或示范.只有他们按正确顺序做的动作才算正确,每个正确动作计1分. 4.阅读能力(0-1分):拿出一张"闭上您的眼睛"卡片给被测试者看,要求被测试者读它并按要求去做.只有他们确实闭上眼睛才能得分. 5. 书写能力(0-1分):给被测试者一张白纸,让他们自发的写出一句完整的句子.句子必须有主语,动词,并有意义.注意你不能给予任何提示.语法和标点的错误可以忽略.

老年人认知功能量表

老年人认知功能量表(SECC) 姓名:_________ 性别:____ 年龄:___文化程度:______评定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说明 I.定向力(最高分:10分) 1. 首先询问日期,之后再针对性的询问其他部分,如“您能告诉我现在是什么季节?”,每答对一题得一分。 2. 请依次提问,“您能告诉我我们在什么省市吗?”(区县?街道?什么地方?第几层楼?)每答对一题得一分。 II.记忆力(最高分:3分) 告诉被测试者您将问几个问题来检查他/她的记忆力,然后清楚、缓慢地说出3个相互无关地东西的名称(如:皮球、国旗、树木、大约1秒钟说一个)。说完所有的3个名称之后,要求被测试者重复它们。被测试者的得分取决于他们首次重复的答案。(答对1个得1分,最多得3分)。如果他们没能完全记住,你可以重复,但重复的次数不能超过5次。如果5次后他们仍未记住所有的3个名称,那么对于回忆能力的检查就没有意义了。(请跳过IV部分“回忆能力”检查)。 III.注意力和计算力(最高分:5分) 要求病人从100开始减7,之后再减7,一直减5次(即93,86,79,72,65)每答对1个得1分,如果前次错了,但下一个答案是对的,也得1分。 IV.回忆能力(最高分:3分) 如果前次被测试者完全记住了3个名称,现在就让他们再重复一遍。每正确重复1个得1分。最高3分。 V.语言能力(最高分:9分)

1. 命名能力(0-2分):拿出手表卡片给测试者看,要求他们说出这是什么?之后拿出铅笔问他们同样的问题。 2. 复述能力(0-1分):要求被测试者注意你说的话并重复一次,注意只允许重复一次。这句话是“四十四只石狮子”,只有正确,咬字清楚的才记1分。 3. 三步命令(0-3分):给被测试者一张空白的平纸,要求对方按你的命令去做,注意不要重复或示范。只有他们按正确顺序做的动作才算正确,每个正确动作计1分。 4.阅读能力(0-1分):拿出一张“闭上您的眼睛”卡片给被测试者看,要求被测试者读它并按要求去做。只有他们确实闭上眼睛才能得分。 5. 书写能力(0-1分):给被测试者一张白纸,让他们自发的写出一句完整的句子。句子必须有主语、动词,并有意义。注意你不能给予任何提示。语法和标点的错误可以忽略。 6.结构能力(0-1分):在一张白纸上画有交叉的两个五边形,要求被测试者照样准确地画出来。评分标准:五边形需画出5个清楚地角和5个边。同时,两个五边形交叉处形成菱形。线条的抖动和图形的旋转可以忽略。 最高得分为30分,分数在27-30分为正常,分数<27为认知功能障碍。痴呆严重程度分级方法:轻度,SECC≥21分;中度,SECC 10-20分;重度,SECC≤9分。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Loewenstein认知功能评定量表操作及评分标准

Loewenstein 认知功能评定量表操作及评分标准 一、使用说明 1 .使用LOTCA 前,请仔细阅读以下对各项测试的描述以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2 ?绝大部分测试项目的评分都是从1分(最低倒4分(最高),但以一F测试项除外:①三个物品分类 测试项评分从1分(最低倒5分(最高);②两个定向测试项评分从1分(最低倒8分(最高)。 3 ?各项测试中,被测试对象和评定员应采取并排座位的方式,但以下测试项应采取面对面的座位方 式:①空间知觉项和②动作运用项。 4 ?每个测试项结束后,评定员都应该问被测试对象:“此项是否已经完成?”然后再给被测试对象打分。评定表格上每项测试项后面的空白用以填写备注。 5 ?脑损伤的病人容易疲劳。疲劳时有些病人会自行表达出来,但也有些无法意识到自身疲劳。因此,评定员如果发现被测试对象出现动作变缓或者不安,应暂停测试,等过些时间再继续评定。评定结束时,评定员应该记录评定所需要的时间以及是否分次完成评定。 6 ?评定员应根据整个评定过程中对被测试对象的观察,客观评价出其注意力和专注力的水平。 二、评分标准 A ?定向 如果被测试对象的理解能力有问题(如感觉性失语),则不能进行此项评定。如果被测试对象的理解力良 好而只是表达困难,可以让其由评定员提供的多项选择中选择“是”或“不是”的回答。 1 ?地点定向(0P) 方法:评定员就下列问题向被测试对象提问。 (1)你现在是在什么地方?

(2)我们现在在哪个城市里? (3) 你住在哪里?你的准确住址是哪里? (4) 来这里之前你在什么地方呆过? 对于语言或记忆障碍的病人可以使用多项选择。评定员提出3 个选项供被测试对象选择,其中包含一个正确答案。 评分:被测试对象每答对一个问题,得2 分:如果在给予多项选择后才能答对,得1 分。最低得分:1 分(全部回答错误,或在给出多选项后只答对一题): 最高得分:8 分(无需给出任何选项,全部题目回答正确)。 2 .时间定向(0T) 方法:评定员就下列问题向被测试对象提问。 (1) 今天是星期几?现在是哪个月份?今年是哪一年? (2) 现在是哪个季节? (3) 现在几点钟了? (4) 你住院多长时间了?(如果被测试对象未住院,评定员可以问:“你生病有多长时间了?”或者,“你不舒服有多 长时间了?”) 对于语言或记忆障碍的病人,可以使用多项选择。评定员会提出3 个选项供被测试对象选择,其中包括一个正确答案。评分:被测试对象每答对一个问题,得2 分:如果在给予多项选择后才能答对,得 1 分。 最低得分: 1 分(全部回答错误,或在给出多选项后只答对一题); 最高得分:8 分(无需给出任何选项,全部题目回答正确)。 B .视知觉 3 .物体识别(OI)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