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媒体及其教学幻灯投影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45
一AECT1994年的定义(名词解释):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二教育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填空):思路一:美国:视听设备与技术,程序教学理论与技术,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及运用,个别化教学系统设计与实践,远距离通讯技术与运用,计算机辅助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与运用,网络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实践。
中国:视听技术阶段,计算机辅助教育阶段,网络教育阶段。
(缺乏系统设计及个别化教学等实践环节及相关经验的积累。
(重点)思路二. 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关注媒体-关注学习资源与过程)三条历史演化进程①早期的个别化教育-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②直观教学-视觉教学-视听教学-视听传播③经验型的教学系统方法-教学系统方法-教学系统开发和设计三:经验之塔(简答)戴尔经验分为三大类: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
(1)“做”的经验:直接的有目的的经验,设计的经验,演戏的经验。
(2)“观察”的经验”:观摩示范;见习旅行;参观展览;电影和电视;广播、录音、照片、幻灯片。
(3)“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语言符号。
四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名词解释)1、产生背景(对课堂教学的批评):(1)主要借助于厌恶的刺激来控制学生的行为(2)对学生的行为没有给予及时强化(3)缺乏连续的强化方案(4)强化太少2、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1)操作性条件反射他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
(2)强化理论强化就是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而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
积极强化:是获得强化物以加强某个反应;消极强化:是去掉可厌的刺激物,是由于刺激的退出而加强了那个行为3、程序教学的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及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五建构主义学习观(名词解释)代表人物有维果斯基,皮亚杰①核心观点: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法而获得。
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分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越来越多。
依据不同的标准,教学媒体可分为多种类型。
1.按照媒体使用时用“电”与否,可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大类。
2.按照媒体的制作方式,可分为印刷和非印刷两大类。
3.按照媒体的物理性能,可分为光学投影媒体、电声媒体、电视媒体和计算机媒体等4类。
4.从传递信息的范围来看,可分为有限接触和无限接触等两类。
5.从能否及时反馈信息来看,可分为单向和双向两类。
6.从传递信息与现实事物的关系来看,可分为实物型、模拟型和符号型等三类。
7.从使用者对媒体的可控性来看,可分为可控型、基本可控型和不可控型三类。
8.根据使用方式不同,又可分为教学辅助媒体和学生自学媒体。
自学媒体是指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学生可进行自学的媒体。
9.按媒体呈现的形态,罗纳德·安德森(Ronald.H.Anderson)将媒体分为10大类:听觉媒体、印刷媒体、听觉-印刷媒体、静止图像投影媒体、听觉-静止图像投影媒体、活动视觉媒体、有声活动视觉媒体、实物媒体、人类与环境的资源、计算机。
10.根据教学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不同,分为非投影视觉媒体、投影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和综合媒体等5类。
非投影视觉媒体又称为传统教学媒体,包括印刷材料、图画、图示材料、模型和实物等。
投影视觉媒体包括幻灯机、投影机等,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
听觉媒体包括录音机、收音机、电唱机、激光唱机(CD机)等,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
视听觉媒体包括电影放映机、电视机、录像机、激光视盘机(影碟机)等,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
综合媒体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等,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
上述仅简介了部分教学媒体的分类法,可见名目繁多,我们可以按使用与研究工作的需要,选用那些最有用的分类法去应用。
摘自:李龙.教学过程设计.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李运林,徐福荫.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教学媒体名词解释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用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各种形式的媒介工具和资源。
它可以是实体的物体,如投影仪、幻灯片、黑板等;也可以是虚拟的工具,如电子白板、互联网等。
教学媒体在教学中起到了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
教学媒体可以按照形式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实物教学媒体:即实体的物体,如幻灯片、黑板、投影仪、实验装置等。
这些媒体通过直观的展示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教学内容。
2.视听教学媒体:即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媒体,如电视、录像机、音频设备等。
这些媒体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场景和声音,使学生获得更具感染力的学习体验。
3.计算机教学媒体:即通过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进行教学的媒体,如电子白板、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等。
这些媒体可以结合多种教学资源,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4.网络教学媒体:即通过互联网进行教学的媒体,如在线课程、网络视频、网络直播等。
这些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学生可以灵活地进行学习,增加了学习的便利性和灵活性。
教学媒体还可以按照功能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展示性媒体:主要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如投影仪、幻灯片等。
这些媒体通过清晰明了的展示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
2.实践性媒体:主要用于实践操作和实验活动,如实验仪器、实验箱等。
这些媒体可以帮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交互性媒体:主要用于交互式学习和互动活动,如电子白板、计算机教学软件等。
这些媒体通过提供多种交互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4.评价性媒体:主要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如在线测验、学习记录等。
这些媒体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综上所述,教学媒体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它可以根据形式和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类。
教学媒体的主要分类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用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的各种工具和资源。
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教学媒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分类:实物媒体、视觉媒体、听觉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
一、实物媒体实物媒体是指可以直接触摸和感知的物体。
例如,教学中常用的实物媒体包括模型、实验器材、文具等。
这些实物媒体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比如,在生物学课堂上,老师可以使用模型来展示动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二、视觉媒体视觉媒体是指通过视觉感知来传递信息的媒体。
例如,教学中常用的视觉媒体包括幻灯片、投影仪、电子白板等。
这些媒体可以展示文字、图片、图表等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比如,在地理课堂上,老师可以使用幻灯片来展示地球的地理特征和分布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三、听觉媒体听觉媒体是指通过听觉感知来传递信息的媒体。
例如,教学中常用的听觉媒体包括录音、音乐、广播等。
这些媒体可以通过声音和音乐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比如,在语言课堂上,老师可以使用录音来模仿地道的口音和语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言。
四、电子媒体电子媒体是指通过电子设备传播的媒体。
例如,教学中常用的电子媒体包括电子书、电子课件、电子教材等。
这些媒体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丰富的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比如,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使用电子课件来展示数学公式和计算步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五、网络媒体网络媒体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媒体。
例如,教学中常用的网络媒体包括在线教育平台、教学网站、教育App等。
这些媒体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帮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
比如,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习课程、参加讨论和做练习,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总结起来,教学媒体的主要分类包括实物媒体、视觉媒体、听觉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
投影仪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操作教案1. 引言投影仪是一种广泛使用于教育领域的多媒体设备,它通过将图像或视频投射到屏幕上,为教师提供了更丰富、生动的展示方式。
本文将介绍投影仪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操作方法。
2. 投影仪的应用2.1 图片展示与解说•投影仪可以用来展示图片,并通过详细解说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分享自己拍摄或从互联网获取的相关图片,以形象化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内容。
2.2 视频播放•投影仪可以连接电脑或其他多媒体设备进行视频播放,让学生观看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视频能够提供直观、生动的视觉体验,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2.3 PPT演示和互动•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展示精心制作的PPT幻灯片,结合文字、图片和动画等元素,传达知识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投影仪投射的PPT与教师互动,提问、回答问题或进行小组讨论。
2.4 远程教学和视频会议•投影仪还可用于远程教学和视频会议。
通过将图像传输到其他地方,远程学生或与远方的专家进行互动交流。
3. 投影仪的操作教案3.1 准备工作•确保投影仪与电源连接,并将其连接到计算机或其他设备。
检查连接线是否牢固。
•打开投影仪电源开关,并调整好放映画面的位置和大小。
•打开计算机并确保它已与投影仪连接。
3.2 调节画面优化显示效果•调节投影仪焦距,以使画面清晰。
•如果需要,校准颜色、对比度和亮度,以获得更好的显示效果。
3.3 切换输入信号•投影仪通常有多个输入源选项,如VGA、HDMI、USB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输入信号。
•切换输入信号后,在计算机上设置正确的显示模式(如克隆模式或扩展模式)。
3.4 操作PPT演示•使用电脑上的PPT软件进行制作。
设置背景、字体、布局等,确保内容清晰可读。
•在幻灯片模式下执行演示,使用投影仪展示。
3.5 播放视频资料•打开计算机上的视频播放软件(如Windows Media Player)。
•在该软件中选择相应的视频文件,并通过投影仪显示在屏幕上。
青岛大学教案
学院:师范学院
教研室:教育技术
课程名称:现代教育技术
任课教师:
青岛大学教务处制
青岛大学教案(理论教学用)
第1 次课 2 学时
青岛大学教案(理论教学用)
第2 次课 2 学时
青岛大学教案(理论教学用)
第3 次课 2 学时
青岛大学教案(理论教学用)
第4 次课 2 学时
青岛大学教案(理论教学用)
第5 次课 2 学时
青岛大学教案(实验教学用)
青岛大学教案(实验教学用)
青岛大学教案(理论教学用)
第8 次课 2 学时
青岛大学教案(理论教学用)
第9 次课 2 学时
青岛大学教案(理论教学用)
第10 次课 2 学时
青岛大学教案(实验教学用)
青岛大学教案(实验教学用)
青岛大学教案(理论教学用)
第13 次课 2 学时
第14 次课 2 学时
第15 次课 2 学时
青岛大学教案(理论教学用)
青岛大学教案(理论教学用)
青岛大学教案(理论教学用)
第18次课 2 学时
第1 次课 2 学时
第1 次课 2 学时
第1 次课 2 学时
第1 次课 2 学时
第1 次课 2 学时
第1 次课 2 学时
第1 次课 2 学时
第1 次课 2 学时
第1 次课 2 学时
第1 次课 2 学时
第1 次课 2 学时
第1 次课 2 学时
第1 次课 2 学时
第1 次课 2 学时
第1 次课 2 学时
第1 次课 2 学时
青岛大学教案(实验教学用)
青岛大学讲稿。
论现代教学媒体软件编制吴萍萍(山东东营市技师学院257000)摘要:现代教学媒体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用来存储和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的媒体。
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媒体的硬件和软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软件编制是现代教学媒体研究的核心领域。
现代教学媒体软件主要是采用图像和声音的手法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经验,为了使现代教学媒体软件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必须按编制原则进行精心设计。
一、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教学信息的介质或工具。
例如,我们常用的粉笔和黑板,可以用来加工和传递文字形式的教学信息,因此粉笔和黑板就是教学媒体;录音机可以用声音来传递声音形式的教学信息,电视可以传递音视频教学信息,多媒体计算机不但可以传递声音、图像、文本还具有交互功能,这些都是教学媒体。
传递信息是媒体的基本功能,教学媒体的基本功能就是用来传递和存储教学信息的。
(一)教学媒体的分类根据媒体作用于人感官的不同,教学媒体可以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以及综合媒体四类。
视觉媒体:指只需利用眼睛看得媒体,如书籍、黑板、挂图、模型、幻灯投影等。
听觉媒体:指只需用耳朵听得媒体,比如录音机、收音机、磁带、广播CD机等。
视听媒体:指需要利用眼睛和耳朵两种感官的媒体,比如电视机、录像机、影碟机等相应教学材料。
综合媒体:指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感官的媒体,它综合了前几种媒体的特点功能,不仅可以只看,只听,也可以视听结合,此外我们现代的计算机多媒体还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
(二)教学媒体发展阶段1、语言媒体阶段优点:简单性、快捷性、通俗性、反馈性缺点:语言符号比较抽象,常常需要用手势、表情、体态去帮助;只能在有限的距离交流,口头语言瞬间即逝,难以保存。
2、文字媒体阶段优点:可以将信息长久的存储并广泛流传,对进行文化交流、促进社会进步与文明起了重要作用。
3、印刷媒体阶段优点:教科书对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听不懂、学不会的东西,可以在课后向书本学习;便于课前预习和复习,可以按照学生自身的水平进行有效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