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4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一.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一)内忧:幕府的腐朽统治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政治上:幕藩体制和等级制度,使社会矛盾尖锐,幕府成为众矢之的;经济上:幕府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外交上: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二)外患:西方列强的侵略,日本面临民族危机;1.西方列强侵略的表现:(1)美国:1853年的,黑船事件;1854年签《日美亲善条约》;(2)其他国家也迫使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2.西方列强侵略的影响:政治:日本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危机;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危机加剧;经济: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促使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西方的先进,开始向西方学习;(三)尊王攘夷运动:1.概况:中下级武士是主要参与者,得到部分大名的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也纷纷响应。
2.局限性:尊攘派对幕府尚存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四)倒幕运动:1868年倒幕运动成功,新政府改元“明治”,日本历史进入明治时期。
1.目标:改变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推翻幕府统治2.倒幕运动的根据地:西南强藩3.重要事件:大政奉还、戊辰战争4.结果:1868年,建立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新政府改元“明治”,进入明治政府时期;二.主要措施(有选择有重点地学习西方,同时保留本民族的特色)(一)政治上:废除旧体制,建立新体制1.废藩置县:结束了封建割据的局面,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起来;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资本和劳动力,一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社会体制开始建立起来。
3.颁布《日本帝国宪法》:内容:(1)宣布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天皇实际上享有绝对的权力;(2)规定日本国民称臣民,他们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自由;(3)规定日本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前者由皇族和华族组成,后者由纳税人选举产生。
议会权力有限,可参与制定法律,天皇也可以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敕令”;(4)设立内阁和枢密院,内阁是行政机关,内阁大臣只对天皇负责。
精品文档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精品教案(新课标人教版)课标:见新学案表现影响德川幕府的腐败封建统治政治实行幕藩体制: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实权在幕府将军手中,地方设“藩”推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天皇、士(将军、大名、中下级武士),农、工、商、贱民实际上是封建分裂割据,不利于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农民无法承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起义不断;工商业者也不满严格的限制和掠夺;中下级武士阶层地位恶化,迫于生计,不得不从事商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
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外交采取“锁国政策”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和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资本历主义19世纪上半期,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为明史萌芽治维新准备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前提条产生件原因1、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的完成,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2、日本闭关锁国、封建落后1、1853年,美国海军将军佩里“黑船事件”过2、1854年日美签订《日美亲善条约》打开日本的大门西方程3、英、俄、法等国也效仿美国迫使日本允许开国通商、享有领事裁判权、列强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和设租界及协定关税的殖1、使之陷入半殖民地危机中,民族经济遭到打击,人民生活更加困苦,民侵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民起义剧增,社会危机的加剧入2、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一步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影响促使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西方的先进,开始向西方学习西南诸藩,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成为后来倒幕运动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力量尊王攘夷原因外国势力的入侵,导致民族矛盾的加剧;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和对内镇压精品文档精品文档运动时间1860----1864口号“尊王攘夷”就是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
攘夷是核心领导与主要参与者尊攘派。
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高杉晋作的“骑兵队”)结果失败,原因:尊攘派对幕府存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的要求;幕府对尊攘派的严厉镇压以及西方列强的围攻原因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识到要克服民族危机,建立富强国家,必须推翻幕府的统治目的推翻幕府的统治时间1866--1869领导倒幕派: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根据地西南强藩:萨摩、长州、土佐倒幕派利用年幼的明治天皇的名义武装倒幕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为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上奏要求把政权“奉还”给天皇,这就是所谓的“大政奉还”过倒幕程运动过程“大政奉还”后,幕府仍拥有实权,时刻准备反扑。
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⑴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和陷入半殖民地危机等基本史实。
⑵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
过程与方法:⑴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
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基本内容。
⑵探讨明治维新成功意义,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⑶认识到改革能够解放生产力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知道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史实。
⑵了解1889年日本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和侵略亚洲邻国的史实。
⑶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⑷认同顺应世界潮流与追求和平发展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分析法、比较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过程引言导入新课:19世纪中期的日本面临着内忧外患,在这危机的时刻日本的开明之士开展了倒幕运动,进行了推动日本迅速发展的明治维新。
一、历史背景——幕府统治危机(明治维新物质基础)⑴表现:①城市: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发达,形成江户,大阪,京都三个中心,并开始参与藩政。
②农村:商品经济也渗透到农村,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A.经济较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普遍发展起来。
B.有些商人组织资本主义性质家庭手工业或直接投资手工工场。
C.一小部分兼营手工业的农民,开始使用雇佣工人,扩大自己的作纺。
③这些人在经营商业、高利贷或资本主义家庭劳动同时,还投资于土地,变成新兴地主。
⑵影响:①加速了日本社会分化,一部分成为资本家性质的剥削者,一部分破产沦为工资劳动者。
②使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部分大名逐渐与商人资本家接近。
③大批武士经济陷入困境,不满幕府统治。
农民起义,城市“米骚动”。
⑵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1837年,大阪,大盐平八郎起义:①原因:中下级武士经济状况恶化,对现实不满,②影响:充分显示幕府统治的危机。
第八单元明治维新一、背景原因1、幕府统治,封建落后、闭关自守①天皇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没有实权。
②武士佩刀、格杀勿论,构成幕府的统治基础;封建等级制度。
③闭关锁国:为防止外部势力侵入。
(禁止与外国贸易,驱逐商人及传教士,禁止日本人出国回国;禁止制造远洋船只;只能同中国、朝鲜、荷兰贸易;只能在长崎贸易)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出现时间:19世纪初。
最发展的行业:丝织业。
商业繁荣的城市:大阪、江户、京都。
影响:①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政治权力。
②大名依赖富商,对幕府统治不满。
③武士生活贫困,反对幕府统治,由幕府统治的基础变为倒幕力量的主力。
3、19世纪中期日本严重的社会危机农民反抗,资产阶级反对,大名、武士不满。
(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4、民族危机1853年,佩里(黑船事件);1854年,《日美亲善条约》。
危害:①主权遭破坏,民族危机。
②经济遭掠夺,破产、失业、黄金外流、钱价下跌、物价暴涨。
③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社会危机加强。
客观积极意义:①刺激了资本主义发展。
②一些大名开始改革,为日后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倒幕运动1、尊王攘夷含义: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
运动时间:1860—1863参与:(领导)中下级武士;(参与)大名、富农、手工业、商人。
主要活动:刺杀、袭击、进攻、奇兵队。
结果:被镇压。
2、倒幕运动运动时间:1866至1869领导:中下级武士(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
倒幕基地:长州、萨摩、土佐等西南诸藩。
重大事件:1867年发兵伐幕,大政奉还;1868年,鸟羽、伏见战役;1869年,消灭幕府残余势力;1869年,迁都江户。
结果:推翻了幕府统治,确立了明治天皇的统治。
意义:推翻了幕府统治,为明治维新奠定了基础,使日本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三、明治维新内容1、政治:废藩置县,四民平等。
2、经济:土地私有,殖产兴业。
3、文化:文明开化,发展教育,生活习惯西欧化。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精品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课标:见新学案
一、明治维新后日本近代化过程
⒈经济上:明治维新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9世纪80年代,日本的工业革命出现了高潮;在政府的保护下,垄断组织也较早地产生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⒉政治上:明治政府仿效西方建立近代政治制度,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⒊对外关系上: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实现了民族独立;同时为满足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走上了对邻国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4、思想文化上:“文明开化”学习资本主义文明,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生活习俗西化。
5、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终于天皇的近代军队。
二、日本是如何成为列强中的一员的?日本是如何实现“脱亚入欧”的?日本是如何实现近代化的?日本是如何实现富国强兵的?
1、开展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成立明治新政府;
2、推行明治维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高度概括)大力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亚洲强国。
3、通过与英美谈判修约,废除不平等条约,维护了主权独立。
4、发动侵朝侵华战争,称霸亚洲,威慑列强。
三、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必然性
1、日本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资本主义具有侵略性、扩张性的特点。
2、日本确立的近代天皇制度。
3、日本市场狭小、资源不足。
4、朝鲜、中国的封建落后。
5、“脱亚入欧”的理论观念。
四、重点问题:封建等级制度闭关锁国黑船事件尊王攘夷倒幕运动戊辰战争明治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