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绘画作品创作中艺术情感的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4
论表现主义绘画特征表现主义绘画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它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内心体验,以表现内在的真实感受和情绪反应。
下面是关于表现主义绘画特征的一些论述,以帮助你写出1000字的文章。
1.非现实的表现:表现主义绘画强调艺术家视角的独特性,通过扭曲的形象、夸张的笔触和颜色的变异来表现内心的情感和主观感知。
这种非现实的表现使人们能够看到事物的更深层次,感受到艺术家内在的状态。
2.情感的外化:表现主义绘画注重艺术家情感的表达,通过形象的变形和颜色的狂放来外化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艺术家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投射到画布上,使观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冲动和思想理念。
3.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表现主义绘画常常探讨社会问题和人类存在的困境。
艺术家以强烈的情感表达出对社会不公和人的痛苦的关切,通过绘画来呼吁社会正义和人类尊严。
4.笔触的激烈性:表现主义绘画常常运用激烈的笔触和颜色的粗糙与变异,使形象更加生动和有力。
这种粗糙的笔触和颜色的变异能够传达浓烈的情感和心理冲击力,使观者能够直接感受到画家的内心状态。
5.形式上的变化:表现主义绘画在形式上故意违背传统美学的规范,突破传统的逼真绘画,强调形式的变形和扭曲。
表现主义绘画常常将物体分解为几何形状和线条,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和意象。
6.对精神领域的关注:表现主义绘画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追求艺术家个体精神体验的表现。
艺术家通过表现人的情感、意识和无意识的冲突,揭示人类内心的痛苦和渴望。
表现主义绘画具有非现实的表现、情感的外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笔触的激烈性、形式上的变化和对精神领域的关注等特征。
这种艺术风格通过艺术家主观感受和个人情感表达,呈现出一种非常直接和冲击性的艺术效果,能够引发观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美术理论研究】笔触能够丰富画面,增强画面的层次,因此其成为绘画作品中的重要艺术语言。
笔触肌理在油画创作过程中尤其重要,甚至可以成为很多的油画作品的最大亮点,它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审美价值,能够有效吸引人的眼球。
不同的画家在创作一幅作品时,所运用的笔触是不一样的,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因此,笔触已经不再只是一种绘画方式,它能生动地展现画家的个性,已经成为画家表达情绪的重要方式,是画家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
一、笔触反映画面的美感笔触是画家用笔接触画布时所留下的痕迹,目前在我们能看到的很多油画作品中,笔触的痕迹都非常明显。
而在早期的油画作品中,笔触的痕迹却很单一,当时的画家基本上都是以平涂的方式来完成创作,每个画家的笔触也基本上没有区别。
而随着美术史的发展,笔触的运用才渐渐有所突破,其用笔不再只是简单的平涂,画面的内容也开始变得丰富起来,因此也产生了更好的艺术效果。
油画的笔触细腻,用笔的变化可以使画作产生很多丰富的效果,笔尖与画面接触的每一笔都会与画面产生联系,极大地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纵观国内外优秀的绘画艺术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它们都有自己鲜明而独特的艺术语言,而且各要素之间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每个画面中都有点、线、面等元素,而笔触也可以说是这些元素的升华。
笔触是具有审美价值的,在任何一幅画作中,它都有着自身的形式美,能够使画面更加具有美感,并给人们一种视觉冲击感。
同时,笔触又是丰富多变的,画面中有些笔触很厚重,有些却细腻且富有质感,这些都可以使人们更加清晰地体会到画面的美感,从而接收到作者想要传达的关于美的信息,深化观者的审美体验。
新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修拉创立了点彩派,他的艺术作品非常独特且极其富有美感。
仔细看修拉的画作可以发现,他画作的每一笔都非常细碎,是由一个挨着一个的纯色小点完成的,它们并置在画布上,显得协调而美好。
这种看似简单的笔触,实际上展示的是画家独特的审美感受。
在他的代表作《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小点在画家理性的控制下铺满了整个画面,从而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绘画艺术表现绘画艺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通过绘画媒介表达艺术家的创意和情感。
它以色彩、线条、形状、纹理等元素为基础,通过构图和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和内涵的作品。
绘画艺术表现可以是对现实世界的描绘,也可以是对内心世界的抒发,其表现方式多样,充满艺术感染力。
一、写实主义的绘画表现写实主义是绘画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以准确、细致地描绘客观事物为特点。
通过真实的人物形象、物体细节和光影效果,写实主义绘画能够精确地再现现实世界。
写实主义绘画可以体现出画家的观察力、技巧功底和对细节的注意力,给观众带来一种强烈的代入感。
二、印象主义的绘画表现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一种新兴艺术流派,以追求光线、色彩和氛围的感受为特点。
印象主义绘画强调对光线和颜色的快速捕捉,运用小块色彩和明暗对比的技巧,创造出朦胧、模糊而富有魅力的作品。
印象主义绘画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给观众带来直观的艺术体验。
三、表现主义的绘画表现表现主义绘画是20世纪的一种艺术风格,强调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的表达。
表现主义绘画通常以夸张、变形的形象呈现,用形式和色彩来表达内在的情感冲突和社会观念。
表现主义绘画通过夸张的手法、独特的视角和激烈的色彩对比,表现出画家内心深处的情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冲击和共鸣。
四、抽象表现主义的绘画表现抽象表现主义是20世纪的一种绘画风格,突破了传统绘画的形式和内容,强调情感抒发和思想表达。
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摒弃了具象形象,以色彩、线条和形状的自由表达来体现画家的个人创造力和内心世界。
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以激烈的笔触、独特的形式和充满能量的色彩来表现画家的情感和冲动。
绘画艺术表现具备多样性和创造性,在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无论是写实主义的客观再现,还是印象主义的光影感受,亦或是表现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的情感抒发,绘画艺术都能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和画家的创意,将观众带入艺术的无限世界中。
每一幅绘画作品都是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一次心灵交流,通过画家对世界的感知和表达,使观众产生共鸣并融入作品中。
论表现主义绘画特征表现主义绘画是20世纪初期的一种艺术风格,它强调通过直接描绘艺术家内心感受和主观体验来表达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反思。
表现主义绘画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情感和表达表现主义绘画以情感和表达为核心。
艺术家通过扭曲、夸张和变形的手法,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体验。
他们试图通过绘画来传达他们对世界的痛苦、不安和恐惧等情绪,以此强调个人体验的重要性。
二、色彩的运用表现主义绘画注重色彩的运用,通常使用鲜艳、对比强烈的颜色来表达情感。
艺术家通过色彩的运用来强调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创造出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
他们对色彩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再现现实,更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三、笔触的表现力表现主义绘画中,艺术家常常使用粗糙、激烈的笔触,以及刮、刷、抹等各种手法来表达情感和内心体验。
他们追求表现笔触的自由和直接性,以此来传达内心感受的真实性和强烈性。
四、人物的形象表现主义绘画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扭曲、变形的。
艺术家通过对人物进行夸张和变形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和不安。
他们试图通过扭曲人物形象的方式,来揭示人类情感和存在状态背后的真实性。
五、对社会和现实的批判表现主义绘画强调对社会和现实的批判。
艺术家通过描绘社会的黑暗面和人类的痛苦来表达对社会不公和人类苦难的批判。
他们试图通过绘画来唤起观众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以此激发社会的改变和进步。
六、形式的扩展表现主义绘画追求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艺术家试图通过形式的扩展来表达内心体验和情感。
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形式和规范,而是通过将绘画与雕塑、写作、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来表现他们对现实世界和内心感受的综合表达。
表现主义绘画强调情感和表达,注重色彩、笔触和形象的表现力,对社会和现实进行批判,扩展形式以达到对内心体验的全面表达。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风格,更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直接反应和内心体验的流露。
通过表现主义绘画,艺术家试图唤起观众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以此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浅谈绘画作品中艺术情感的表现摘要: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 :“艺术家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情感 ,在唤起这种情感以后 ,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辞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情感使别人也体验到这种同样的感情。
”这就是艺术情感。
艺术情感是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时 ,时时刻刻激动着自己、同时又渗透在作品中、感染着欣赏者的一种情感。
那么对于一幅油画而言,最难以形容但同时又能让人感觉到的东西是什么?是情感,是心灵的东西。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讲他要做的就是提供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来丰富油画,给画面增加一些不平凡的东西,只有这样的画家,作品才会有价值,画家才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情感表现;绘画作品;简化中图分类号:j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023-01一、心态真诚的面对绘画油画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很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在探索着前进都在进步,同时也都会出现一些走偏的现象即伴随着一些负面。
例如,每个油画家都在寻找着自己个性的东西,它本应是随着自己常年的积累自然形成的,但有人找不到这种东西,就要故意制造这种“个性”,于是就产生了虚假化;也有很多画家一直都在模仿着油画大师的画法就出现了模仿化。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走偏现象其实就是心态不真诚的结果。
记得吴冠中老先生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摘掉面具”,多么真诚多么富含深意,我们不应该这样真实的展示自己本来面目吗!二、画者情感的倾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艺术的情感性是艺术的生命,绘画作品是否能打动欣赏者,决定于画家在描绘对象时是否倾注了自己的感情。
米勒曾说:“要追求真正的作品,关键不在作品的主题而在于他们究竟把自己放了多少到画中去。
”艺术不可无我,作画不能无情。
不精不诚,不能感人。
要感人,须精诚。
从英国国诗人罗婷诺斯“若想关照神而美,须先似神而美”中知,若抒发真感情,须先有真感情。
只有真感情才能显出外物的美。
正如醉眼看花花也醉,这说明了只有醉了才能看到花醉,反过来看到花醉也说明人醉。
美术学类的艺术审美特征一、引言美术学是一门探究艺术的学科,它研究的是艺术的表现形式、艺术的创作方法、艺术的审美规律等方面。
而在美术学中,艺术审美特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关乎到我们对于艺术作品的认知和理解。
二、视觉特征视觉特征是指我们从视觉上感受到的艺术元素,包括色彩、线条、形状等。
在美术学中,这些视觉元素被广泛运用于各种艺术形式当中。
例如,在绘画作品中,画家可以通过运用不同颜色和线条来表现出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和感受;在雕塑作品中,则可以通过不同形状来表达出自己对于事物本质的理解。
三、情感特征情感特征是指我们从心理上感受到的艺术元素,包括情感表达、意象象征等。
在美术学中,这些情感元素被广泛运用于各种艺术形式当中。
例如,在绘画作品中,画家可以通过画面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来引起我们的共鸣和情感反应;在雕塑作品中,则可以通过不同的意象来表达出自己对于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思考。
四、思想特征思想特征是指我们从理性上感受到的艺术元素,包括思想内涵、文化背景等。
在美术学中,这些思想元素被广泛运用于各种艺术形式当中。
例如,在绘画作品中,画家可以通过对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理解来表现出自己对于这些事物的认知;在雕塑作品中,则可以通过对于人性、社会等方面的探索来表现出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
五、审美规律审美规律是指我们从理论上总结出来的一些关于艺术审美特征的规律,包括平衡、比例、节奏等。
在美术学中,这些审美规律被广泛运用于各种艺术形式当中。
例如,在绘画作品中,画家可以通过运用平衡和比例来构图,使得画面更加和谐;在雕塑作品中,则可以通过节奏感来表达出自己对于空间和时间的掌握。
六、结论综上所述,美术学类的艺术审美特征是一个非常广泛和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了视觉、情感、思想等多个方面。
在我们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我们需要从这些方面去理解和认知它们,才能够更好地领略到艺术的魅力。
绘画创作中情感的表达作者:刘言光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10期摘要:每一幅作品代表着一位画家的心声,而一幅作品的出现更是赋予了画家的情感,当我们的情感被压抑时我们需要一个渠道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作为画家他们就是拿起自己的画笔来表现自己的情感,这也恰恰说明绘画创作与个人感情的表达是紧密相连的。
关键词:情感表达;绘画创作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186-01一、情感在绘画中的体现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他反应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或者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欢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凡是不符合人的需要或者违背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会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情感也是态度的一种体现,是态度这个整体中的一部分,它更是人的一种情绪体现,情绪和情感其实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只不过一个体现在个体、一个体现在社会。
他们的密不可分的。
我对于情感的理解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人与人的情感,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等;一个是人自己内心的一些变化引起的兴奋或者悲伤或压抑或恐慌种种的情绪表现;一个是人因为对外界环境的不满或者对外界环境的欣赏或者对于亲人的感恩而发自内心的一种感受。
而最后的一种情感也正是本片文章所要重点阐述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情感才有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大气宽广的胸怀,才有了《父亲》作品的出现。
这些诗作、绘画乃至小说在内都是我们人类来抒发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更是创作的动力。
情感是绘画创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其本质特征。
许许多多的艺术家乃至理论家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俄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是这么说的:“感情是诗情天性的最重要的动力之一,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
”法国著名的大雕塑家罗丹的经典语录是这么说的:“艺术即情感。
”著名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有对艺术与情感的独到见解:“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他能显示人的真实情感、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
艺术作品的情感性特征作者:曹青来源:《美术界》 2012年第5期TEXT / 曹青吴冠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我深信:今天的人民和明天的人民,永远欣赏烙印着真挚感情的作品”(——《吴冠中谈美》)。
他说,绘画这种世界语是无法撒谎的,作品中感情的真假、深浅可以一目了然。
我非常欣赏吴老师的这句话。
一幅好的美术作品充斥着生命力,从作品中散发出来的作者的感情色彩就是作品的灵魂。
生命的存在不可以缺少灵魂的寄托,假若人的生命没有了灵魂的依附,那便只剩下一具躯壳。
绘画作品更是如此,如果仅是一味的照搬照抄,单纯的“师法造化”,那与照相机有何区别,何况我们也比不过照相机的本事。
所以,师法自然的同时,我们更该“ 得其心源”。
唐代张躁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全面而概括的反映了艺术创作者与外界客观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
“造化”就是指外部的自然客观世界,引申以后实指一切客观的现实生活;而“心源”则指艺术家的主观世界,其中便包括创作者思想感情的介入和表达。
像黄宾虹先生在其画语录中所说:“造化天地,有神有韵,此中内美,常人不可见。
画者,能夺其神韵,才是真画。
”这就启发我们去理解,艺术作品不仅要以自然为依据,以生活为源泉,更要求作者去认真体验观察自然界的各种丰富表象和无穷无尽的变化,然后通过主观的思考和内心的感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中国传统的绘画中,历朝历代的绘画作品中均有此种表现,我们可以举例来说明。
首当其冲的便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顾恺之,他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个提出“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主张的画家。
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洛神赋图》,分段描绘的画卷用一幅幅连续的画面展示了曹植见到洛神,直到洛神离去,曹植返回的整个过程,反映着人物欢乐、哀怨的情调。
我们都知道洛神赋是曹植借飘忽的梦境,活生生把梦中情人甄氏幻化出来的,一点痴念,万缕相思,凝聚而成的一篇千古不朽的文学作品。
也正是由于此赋的动人心魄,使得顾恺之在读完此赋后得以大受感动,绘就了这幅意境奇幻、情调缠绵的千古传世之作。
艺术中的情感表达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通过各种形式和媒介,艺术家能够将内心真实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
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都是艺术的灵魂。
本文将探讨艺术中的情感表达,并以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作为例子,展示情感是如何通过艺术传递给观众的。
一、绘画中的情感表达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形式,艺术家通过色彩、线条、构图等元素,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之中。
梵高的《星夜》是一个充满浓烈情感的代表作品,他通过弯曲的线条和夸张的色彩,传达了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孤独。
观众在欣赏这幅作品时,可以感受到梵高的情绪,并沉浸在他的世界中。
二、音乐中的情感表达音乐是一种无需言语即可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作曲家通过旋律、和声和节奏,将自己的情感转化为音乐的语言。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冲突的例子。
作曲家通过音乐的起伏和变化,表达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当听众聆听这首乐曲时,会被深深地感染,与作曲家的情感产生共鸣。
三、舞蹈中的情感表达舞蹈是一种通过肢体的动态来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舞者通过舞姿和动作,将内心的情感展现给观众。
《天鹅湖》是一部充满悲伤和绝望的舞剧,舞者们通过翩然起舞和温柔的动作,描绘了白天鹅的无辜和内心的痛苦。
观众在观看这部舞剧时,会被舞者们的表演所感动,进而理解并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四、文学中的情感表达文学是将情感通过文字来表达的艺术形式。
作家通过词语、叙事和描写,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作品之中。
雨果的《悲惨世界》是一部充满悲伤和希望的小说,他通过详细的描写和人物的塑造,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的思考。
读者在阅读这部小说时,会被作家的笔触所打动,与作品中的情感产生共鸣。
总结:艺术中的情感表达是一种无声的交流方式,艺术家通过各种形式和媒介,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观众。
绘画、音乐、舞蹈和文学都是艺术中情感表达的载体,它们通过色彩、音符、舞姿和文字,让观众感受到艺术家内心的激情、痛苦和希望。
通过欣赏和体验艺术作品,观众可以与艺术家进行情感上的对话,从而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绘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绘画是一种艺术创作形式,它蕴含着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和感悟,也是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在绘画创作中,艺术家会通过色彩、构图、线条等元素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使得观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情感。
绘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对美的追求,可以是对生活的热爱,也可以是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无论是充满活力的色彩还是富有表现力的线条,都是艺术家表达情感的方式。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位著名艺术家的作品来探讨绘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让我们来看看梵高的作品。
梵高是一个充满情感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梵高的《星夜》展现了他对夜晚星空的独特理解,画面中充满了动感的星空和寂静的小镇,让人感受到了艺术家内心的孤独和对世界的渴望。
梵高用夸张的色彩和线条表现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种情感表达使得《星夜》成为了一幅让人触动心灵的作品。
让我们来看看达利的作品。
达利是一个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梦境和幻想的追求。
达利的《记忆的持久性》展现了他对梦境和幻想的追求,画面中充满了离奇的形象和奇异的色彩,让人感受到了艺术家内心对梦境和幻想的追求。
达利用超现实的构图和形象表现了自己对梦境和幻想的追求,这种情感表达使得《记忆的持久性》成为了一幅令人沉醉的作品。
在绘画创作中,艺术家会通过自己的情感和经历来创作作品,使得作品充满了情感的魅力。
观者在欣赏作品的也会被艺术家所表达的情感所触动,这种情感交流让艺术作品具有了更深层的意义。
绘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也是艺术家与观者之间的情感交流。
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观者通过作品产生共鸣,从而与艺术家产生情感交流。
这种情感交流能够让观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从而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First, let's take a look at the works of Vincent van Gogh. Van Gogh was an emotional artist, his works are filled with love for life and awe of nature. Van Gogh's "Starry Night" shows his unique understanding of the night sky, with a dynamic starry sky and a silent town, expressing the artist's loneliness and longing for the world. Van Gogh used exaggerated colors and lines to express his love for life and awe of nature, making "Starry Night" a moving work.。
美术作品中的审美情趣美术作品具有丰富的审美情趣,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的艺术创作,艺术家能够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和情感。
审美情趣是指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和感受,是一种对美的独特理解和体验。
本文将探讨美术作品中的审美情趣,并从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要素入手进行论述。
一、绘画作品中的审美情趣绘画作品是艺术家用绘画工具表达情感和创造美的重要方式。
绘画作品呈现了艺术家视觉思维和对于世界的个人理解。
审美情趣在绘画作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绘画作品中的审美情趣可能体现为颜色运用、构图、线条等方面的独特处理。
艺术家通过巧妙运用色彩的搭配和对光影的捕捉,营造出艺术作品中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
同时,艺术家通过对线条、构图的处理,使作品具有艺术性和独特的审美韵味。
这些审美情趣的体现,使得绘画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观者的共鸣和思考。
二、雕塑作品中的审美情趣雕塑作品是以立体形式表达艺术家的想法和情感的重要艺术形式。
审美情趣在雕塑作品中体现的是观者对于雕塑作品所产生的视觉和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感。
雕塑作品通过材质的选择、造型的塑造等方面展示出艺术家的审美情趣。
艺术家可以选择大理石、陶瓷、金属等丰富多样的材质,表达他们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同时,艺术家通过对于形状、线条的处理,使得雕塑作品呈现出独特的审美魅力。
观者可以通过观赏雕塑作品,感受到艺术家对于美的理解和追求。
三、摄影作品中的审美情趣摄影作品是通过摄影技术和构图手法表达艺术家情感和审美观点的艺术形式。
摄影作品凭借其丰富的细节、独特的视角和光影的捕捉,展示了摄影师对于美的感悟和独特的视觉艺术。
摄影作品中的审美情趣体现在构图和主题的选择上。
摄影师通过对于构图的精心设计,使得作品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同时,摄影师选择各种不同的主题,表达对于生活、自然、人物等的审美追求。
观者通过欣赏摄影作品,可以感受到摄影师带给人们的震撼和感动。
四、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审美情趣除了绘画、雕塑、摄影等单一的艺术形式外,现代艺术家常常将不同的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创作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
论表现主义绘画特征
表现主义绘画是二十世纪初期出现的一种艺术风格,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强烈的感性表现
表现主义绘画强调感性表现,艺术家们试图通过形式和色彩的变化来表达自己内心的
情感和体验。
在表现主义绘画作品中,艺术家们通常会使用夸张、生动的造型来表现主题,通过强烈的情感表达来打动观众。
二、形式上的变形和扭曲
表现主义绘画中的形式通常会被大幅度扭曲和变形,这种变形的目的是为了表现作品
所代表的情感和主题。
表现主义绘画往往通过这种变形的方式来突出艺术家对主题的关注
和表达。
三、鲜明的色彩和对比
表现主义绘画在色彩的运用上很注重对比和饱和度的运用。
通常表现主义绘画的色彩
都比较鲜明,艺术家们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来表达对于主题和情感的强烈关注。
四、抽象和简化的形式
五、强烈的个人风格和表现手法
总的来说,表现主义绘画具有极强的个性化和情感表达,它强调艺术家的内心体验和
观感。
这种艺术风格致力于打破传统美学的束缚,使艺术更加个性化和自由化,形成了二
十世纪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
管理篇•德育天地绘画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及艺术设计石芫铭(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黑龙江哈尔滨)摘要:情感表达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艺术设计的内容与思路都体现着情感的表达。
绘画艺术在我国古代就开始了,展示着我国独特的风土人情,并且这种艺术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并且绘画艺术的表达是表现人们主义情怀的,这就需要人们在绘画中进行情感的表达。
主要从情感表达在绘画艺术中的意义开始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进而探讨了艺术设计在绘画艺术创作中的意义,并且将艺术设计与情感表达相结合,使得绘画艺术创作形成一门更好的艺术。
关键词:绘画艺术;情感表达;艺术设计绘画是自然世界的客观表示,将抽象的世界具象地表示出来,把现实世界浓缩为图画展现给世人。
现代的绘画艺术主要是艺术设计和情感的表达,在绘画艺术创作中扮演灵魂作用的是情感表达,艺术设计是绘画创作中的躯体,两者密切地融合在绘画艺术创作中可以将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更好地表达出来,让人们能够更好地鉴赏和品味我们的绘画作品。
一、情感表达在绘画艺术中的意义情感表达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正常情绪与感情的表现,这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正常需要,这是人们情感的一个载体,增强人们生活的热情,并且这种情感表达在绘画艺术中是艺术者表达自己情感的一部分,由于绘画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情感的融入使得这门艺术更加的鲜活,充满情感而不是苍白的。
如果一个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在绘画艺术设计中缺乏情感的表达或者缺乏感情的浇灌,那么这样的艺术作品在人们鉴赏时,给人们的直观感想是苍白的、空洞的、乏味的,这样人们就感受不到作品的艺术情感,无法形成真正的艺术美,可能只是单纯的绘画技巧,这样的作品最后只是昙花一现。
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有了情感的渲染,人们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美。
尤其是在绘画艺术中,情感的渲染和表达可以让作品更加的勃勃生机,让绘画技巧和线条等绘画表达都变得不再是单纯的、空洞的表达,而是赋予了作品生命力,既提高了作品的审美艺术,使人们在鉴赏时,拥有更多的想象力,也提高了绘画艺术作品的水平。
如何通过艺术品创作表达个人情感艺术品创作是一种独特而又强大的方式,可以让人们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写作,艺术品都拥有独特的力量,能够通过形式和结构来传达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创作一幅绘画作品,可以是一种富有创造力的方式,以在画布上表达个人情感。
通过选取特定的颜色、线条和形状,艺术家可以将内心的矛盾、喜怒哀乐展现出来。
例如,明亮的色彩和流畅的线条可以传达欢愉和轻松的心情,而深沉的色调和扭曲的线条则展示内心的困惑和郁闷。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可以自由地探索自己的情感,并通过创作来释放和表达。
音乐也是一种强大的媒介,可以通过旋律、节奏和和声来表达情感。
音乐的震撼力在于它能够直接触动人们的情绪。
当我们听到一段快速节奏和欢快旋律的音乐时,会感到兴奋和愉悦;而当我们聆听柔和的旋律和温柔的和声时,会感到安静和放松。
创作音乐可以让人们通过旋律和和声来传递和共鸣他们内心的情感。
通过选择合适的乐器、音调和音符,艺术家可以将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直接传达给听众。
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姿态来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舞蹈可以通过舞者的动作变化、舞台表演和舞蹈编排来传递情感。
例如,优雅流畅的动作可以传达出爱和美好的感觉,而急促而有力的舞步则可以表达出紧张或愤怒的情绪。
创作舞蹈可以让舞者借助自己的身体语言来传达情感,身体的肢体动作可以直接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使他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表演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写作是另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通过文字来传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无论是诗歌、小说还是散文,创作者可以通过文字的形式和结构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诗歌的押韵和节奏可以通过朗诵或阅读的方式来传递情感,小说和散文则可以通过深入的描写和人物刻画来创造共鸣。
写作给予创作者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表达,可以通过组织思维和文字来表达自己内心更复杂和深刻的情感。
艺术品创作是一种自由而又表达性的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论绘画创作的个人感受和精神内涵绘画创作是一种表达艺术,它可以展示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和思想,同时也会激发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情感。
绘画创作有着深刻的个人感受和精神内涵,可以使艺术家达到最美好的艺术意境。
绘画创作需要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投入真情,有艺术家可以通过某种特定的感官体验,在创作中探索和挖掘不同的设计理念。
绘画创作不仅是个人感受的表达,而且能够深刻地把握设计语言,以更深刻的态度更准确地表达设计思想。
因此,艺术家在绘画创作中全身心投入,可以体现其个人的艺术气质。
绘画创作有着更深刻的精神内涵。
画家在创作时,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困惑与自己的激情均衡地发挥出来,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艺术表现,来宣泄自身的热情与苦难,有时他们也可以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激情,以及一种美丽的感受。
艺术家创作绘画时,会从自身深处调节情感,融入自身的情感,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作品中,使其成为动人的艺术作品,从而实现绘画之美。
绘画创作不仅能够体现艺术家个人风格,而且可以在阅读者心中激发深刻的情感。
艺术家可以通过绘画来精炼自己的思想,绘画创作也成为一种能够真正理解创作过程的手段。
它往往是艺术家的宣泄,通过绘画创作,艺术家有可能在作品中体现出它的表现力、思想和精神内涵。
绘画创作是艺术家用其独到的艺术语言表达自己思想、情感和信念的一种抒发方式,也是艺术家追求精神上的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可以融入自身的个性,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人生过程,习得绘画技巧,藉由观察和努力,使自己的思想与实践结合,从而可以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
总结起来,绘画创作的个人感受和精神内涵是充满激情与感悟的,它可以让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投入真情,把自身的情感投入到作品中,将自身的艺术气质与世界融为一体。
绘画创作让艺术家可以深刻地把握设计语言,以更深刻的态度更准确地表达设计思想。
同时,艺术家还可以通过创作绘画来宣泄自身的激情和苦难,在艺术的世界里培养自己的情感,寻找精神上的宁静与满足。
摘 要:中国画的情感表达,看重内心的情绪感受,以线条为主干,使表现的物象升华到主观意识的精神构建,以此来与真实世界沟通。
心象的表现是艺术表现的中心,主观的心灵构思又是心象表现的中心之中心。
主观的心灵构思与客观世界之间接触而产生共鸣,这种共鸣是美学的根源。
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心象表现是意境的寄托,“心源”与“造化”接触产生的共鸣所表现的心象产生出意境。
关键词:情感表达;心象表现;意境中国画的情感表达——心象表现与意境Emotional Express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Mental Image Expression and Artistic Conception主 峰/Zhu Feng中国画历史源远流长,中国画家强调从宏观上把握对宇宙的认识,很早就摆脱了对自然的如实描绘,并大胆突破时空的束缚,从而获得艺术表现上的极大自由。
“以形写神”“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理论,归根到底就是要让自然合人意,让画合己意。
“夫画者,从于心也”,阐述的是绘画作品与作者之间要有心境相通的关系,绘画作品表现的物象体现着作者的心象,即作画者的精神境界和心灵情感,使人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作画者借客观物象来表达超乎意象之外的主观情思。
中国画注重情感表达,中国画的情感表达是含蓄而又委婉的,是通过笔墨来表现个人精神的一种方式,一切客观的意象都是通过作画者主观的感受通过心象表现转化为一种意境。
本文关注中国画的情感表达,结合自身在写生时及作品创作中如何就构思、构图、设色方面进行视觉表达,通过笔墨的技法,将抽象的心象转化成视觉上的意境之美,进而表达出自身的心境。
一、心象表现与意境(一)心象的意味心象在我看来是一种感悟,是一种心灵体验,是随心而动的意境,是一种情绪上的表现,心象表现的意义是:透过形式表现作画者本身的最深的心灵体会,通过形象的象征手法来表现人类伟大的心灵活动。
心象的形成及其所具有的艺术价值是十分重要的,而要想在客观物象组成的自然中体会到心象之美,就需要主观地从思想上构建一个“象”,有效地结合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方式,以此表现出中国画的心象。
论绘画作品创作中艺术情感的特征作者:蒋萌王奎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4年第01期【关键词】绘画作品?摇艺术情感?摇特征【中图分类号】G?摇【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0020-02绘画作品的内在气势与力量、外在节奏与韵律之美主要体现在其艺术情感上。
这里所指的艺术情感是画家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产生的、作为绘画创作动力和表现对象的态度和体验。
这种艺术情感被很多画家视为绘画创作及绘画作品的灵魂。
西方美学说,艺术是情感的符号。
也有人说,艺术就是情感。
因此,艺术情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往往具有统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艺术情感表达的需求构成了绘画创作的动力;第二,情感的再度体验构成了绘画创作的核心;第三,艺术情感是绘画作品中艺术形象的重要构成部分;第四,艺术情感引领着画家走向艺术的巅峰。
由此,绘画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其艺术情感又具体表现出以下五个特征。
一、艺术情感的共性——原生态特征从社会性考虑,人类的情感可以分为追求自由的情感和扼杀自由的情感两大类。
绘画创作正是一种追求自由的活动,它不完全受社会道德规范的制约,人的很多愿望都可能在绘画创作的虚幻体中得以客观化地“实现”。
由此得出,崇向自由、追求自然是艺术情感的根本性质。
艺术家在绘画创作中,能拥有更大的自由,获得更多新的价值、新的方法。
另外,绘画创作是一个完整的行为过程,个体是这一行为过程的主宰,绝少被外界干涉,因而具有较大的能动精神,有利于个人创造力的最大发挥。
在这一行为过程中,艺术家还必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熟练地运用技术,这样,才可以超越自由度和能动性,获得强烈的创作意识和情感表达。
从绘画的本质上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有别于西方的,中国的审美情感也区别于西方社会,如同样以水为媒介,中国水墨画重气韵,西方水彩画重光影,二者的不同从绘画的诞生就已经形成,虽然二者可能走过相同的一段路,如原始绘画时期,但发展的终点不同,结果也不尽相同。
二、艺术情感的差异性——个性化特征艺术家个体发展过程的不同影响着艺术家的个体性格,而个体性格又深深地影响着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情感的个性特征即画家的个性特征。
艺术情感是绘画作品与个人感情合二为一的情感,作品中富含的思想和作者的情感是融合为一体的,因为认识与情感不可分割,思想支配和制约情感,对情感起支配和制约作用。
由于情感主体的差异,对同一题材或相似构图的作品,不同画家对绘画对象的选择不同,创作的风格也会不同。
在2010年“流水欢歌——中国水彩名家广西写生活动”中,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画家在写生中往往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画画,但是绝对不会出现一模一样的构图。
大家在面对同一个场景时,各自的兴趣点各有不同,如周刚老师对房子比较感兴趣,而刘永建老师则偏好竹林大树。
画家们的表现手法也各不相同,李绍忠的淋漓、周刚的凝重、郭宁的洒脱、刘永健的稳重……他们的绘画风格深深地融合了自己的审美观念,并把对生活、对事物及对人物的情感体验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而有相似性格、生活经历的人则更容易产生共鸣。
个人性格作为艺术情感的主要特征,影响着绘画作品的表现主题。
一般来说,每个画家都有一个比较固定的绘画表现题材,如徐悲鸿的马、郑板桥的竹、黄格胜的桂林山水、黄胄的新疆风情、刘文西的陕北情怀……这些主题都与画家的性格和成长经历有关,不同的情感就有与其对应的绘画题材。
个人情感形成的最大因素来自家庭,如米勒出生于农民家庭,其对农民、农村有一种深厚的情感,在欣赏农民、农村题材的艺术作品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性格也是决定题材选择倾向的主要因素。
从性格的内向和外向两大类型来看,一般来说,性格外向型画家多以室外的人物、场景或风景等气氛活跃的元素作为其创作内容,如莫奈、雷诺阿、黄格胜等。
而性格内向的画家则更喜爱表现室内静物、人物或抒情性的风景,如勃纳儿、维亚儿、刘寿祥等。
例如勃纳儿的大部分作品都以家人、浴缸及宁静的风景为表现内容。
从勃纳儿的生活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很少与人交往,喜欢一个人在乡间孤独的生活而不喜欢热闹。
三、艺术情感的地域性——风格化特征人从出生开始,便置身于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和家庭之中,并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地域民族的传统风俗与文化对个人性格的影响伴随终身。
不同文化的民族有不同的道德理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气候条件,而这些都会在人的性格上打上烙印,对于艺术家们表现得更为强烈。
地域气候可以影响一大批艺术家的性格情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有一群风格相近的画家组成的画派,如黄土画派、漓江画派、岭南画派等,这些画派都有着明显的地域烙印。
从气候上来说,南北方气候不同南北画家的性格也不同,如北方人情感粗犷,而南方人细腻。
笔者在西安美术学院和广西艺术学院这一北一南两所学校学习时总结发现,北方绘画作品大气恢弘,多以大幅面为主,南方绘画细腻柔美,多抒情。
南北方作品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特色,这些特征不仅仅是地域,更是地域特征之上的南北个性情感的差异体现。
从民族思想来说,每一个民族都有其势力范围,这决定了这个地区的人的精神层面建设,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各不同的,每一个民族的绘画艺术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
如中国水墨气韵生动,西方油画精致,埃及壁画的历史性,非洲土著的原始粗犷……这些鲜明的特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而是经历了上千年的文化积淀。
一个民族的艺术个性是由这个民族的心理特性所决定,是某个地域民族的普遍的社会审美心理特征。
不同民族地域个性的差异与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个体带有民族性的独特的性格特征,最终深深地渗入到各自的绘画艺术创作中,形成个人独特的风格特点。
透过塞尚的作品《圣维克多山》我们可以发现,他孤独而固执,倔强却又充满自信;而法国的米勒长期生活于农村,他热爱农民,其作品具有淳朴的农民性格和气质;毕加索豪放大胆、个性强烈的绘画风格,来自于热烈、狂放、强悍的西班牙民族性格。
因此,笔者认为,盛行于一个地区的艺术作品是有深深的联系的,因为作品作者的个性都是在这个地域孕育出来并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而形成。
如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是被中国的传统文化深深地影响着的,同时具有儒家、老庄以及禅宗的哲学思想,重视和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主张天人一致,天人合一。
这种审美观崇尚“神似”,讲究艺术要有情感的表达。
这种美学思想贯穿至今,到了开放的社会主义的今天,依然主导着中华大地上的艺术家们。
四、艺术情感的时代性——历史特征艺术情感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个人情感,即艺术情感既是社会历史内容的情感,又是个人的独特的情感。
在同一个时期,社会因素影响画家的性格,画家的作品反映社会生活,艺术情感具有时代性,艺术作品也被称为“凝固的历史”。
阿恩海姆认为:“我们的视觉依赖于我们的视觉观念,既然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视觉观念,那么不同的时代自然也就呈现出不同的视觉面貌。
”从绘画创造的角度来说,艺术品不仅是个人绘画的创造,更是时代的产物。
绘画作品不管是什么样的风格样式、艺术手法、思想内容,都不可避免地印上时代的痕迹。
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诞生了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大师的艺术风格;19世纪后半期,物理学光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产生了“印象派”用科学方法分析景物微妙色彩变化的绘画风格。
从艺术作品的欣赏环境来说,绘画作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同样的作品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意义,同样的艺术作品在不同的民族得到不同的回应,这些都是在上千年的时光中形成的。
比如石涛的美学思想产生于明末清初,当时我国的封建主义已经发展到了晚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带有启蒙性质和民主主义色彩的哲学、文艺思想也同时发展起来。
在文学创作上,出现了“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的大胆思想,思想家们极力提倡要充分表达作者的个性,坚决反对用前人的规则来束缚今人的创作,认为好的艺术作品都是任性而发。
他们反对封建礼教,抗议“礼”对人的真正情感的压抑和摧残,反映了要求尊重人的情感,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强烈愿望。
这种具有民主主义色彩的反传统的进步思想,与当时社会的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以一种特殊的形态表现出来,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更强化了反抗精神。
石涛的美学思想正是明末清初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适应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社会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缓慢成长和社会民主主义思潮逐渐成熟的历史需要而产生,这也是石涛美学思想具有强烈的反传统战斗精神的根本原因。
五、艺术情感的延伸性——再生性特征艺术情感是一种再次体验的情感,它包含理解感情的全过程,即理性地理解情感,然后将这种理解贯穿绘画创作,并指导整个绘画创作过程。
绘画贵在创新,创造是绘画的生命,将想象变为艺术现实是创造;将心象经过绘画和制作得以呈现是创造;将客观现实对象转化为艺术形象的写生,并使之形式获得完美,也是创造。
绘画的创造就是将现实中的对象升华为艺术的一个过程。
艺术来自生活却高于生活,有很强的创造性。
如山水画就是要表现和反映出大自然的美,并把它升华为艺术的美,艺术家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自然山水的美有透彻的了解,能够把握自然山水春夏秋冬的变化,一日二十四时的不同,远近高低景色的差异,从而获得艺术家对自然山水美的独特感受。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艺术家才能拥有丰富的创作源泉,才能孕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造出匠心独具的艺术美。
如石涛的绘画作品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他对生活的感悟是分不开的。
石涛早年作画,多以真实的山水作粉本,所以他刻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印章,以表示自己以自然为师的画风。
石涛由于长期对大自然作了深入的观察、体验,反复进行写生的艺术实践,使他通过亲身体验把握了自然美的规律性、丰富性及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有其不同于他人的独特感受,所以石涛画的山水很富于独创性,又深得自然山水美之本性。
由此可见,石涛绘画艺术的生命力正是得力于对自然生命力的艺术把握。
总之,画家把主观的情绪、情感及感受凝聚在物化的艺术形象上,使其渗透在主观构筑的感情色彩中,从而获得一种感人至深的审美效应。
通常画家的创作激情一旦被强烈的创作目的调动起来,情感就会推动创作快步前行。
因此,艺术情感是伴随着绘画主题的主旋律和灵魂,我们在研究画家的作品风格和剖析绘画作品的艺术特征时,自然离不开对作品艺术情感的再度体验和深刻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