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提速专练(三)——坐标曲线与直方图类
- 格式:doc
- 大小:171.50 KB
- 文档页数:4
题型专练(四) 坐标曲线、数据表格及直方图类1.图中所示曲线不能表示的是( )A.处于0.3 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液泡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B.基因型为Aa的植株连续自交,后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C.光合作用速率随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D.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中自由水含量的变化情况2.正常情况下,下列四个图若改变自变量或因变量,则曲线形状变化最大的是( )A.图①将“光照强度”改为“CO2浓度”B.图②将“胰岛素相对含量”改为“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C.图③将“有丝分裂各时期”改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各时期”D.图④将“酶活性”改为“根尖细胞有氧呼吸释放CO2速率”3.将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对细胞失水量进行统计后绘制出如下曲线。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选取植物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较为适宜B.若b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的变化可能为A点上升,B点左移C. 图中放入a、b溶液的细胞质壁分离后放入清水中有可能都复原D.在0~4 min内,两条曲线的差异不可能是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导致的4.右图为花生的含油量随着选择世代的增加而变化的情况。
据图分析,该选育过程对高含油量花生品种所起的作用是( )A.诱导产生了控制高含油量的基因B.导致高含油量花生这一新物种的出现C.使控制高含油量的基因频率增大D.使控制产油这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变大5.一群增殖中的细胞被一种与DNA结合会发荧光的染料染色,荧光量与每个细胞的DNA量成正比。
右图表示通过仪器测得的单个细胞内相对DNA含量的数值变化,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甲处细胞中DNA含量最高B.乙处细胞核中DNA完成了复制C.甲处细胞处于分裂间期D.乙处可以是处于前期和中期的细胞6.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氧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最弱B.氧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无氧呼吸的1/5C.氧浓度为c时,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7.下图表示用不同浓度NAA处理对金露梅插条生根的影响,其中一级根是指直接从插条切口生出的新根,从一级根上长出的新根称为二级根,以此类推。
1.[2016·北京卷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 )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进入叶肉细胞后,在叶绿体基质中通过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被转化为葡萄糖等光Ⅱ.常见曲线类型及变化趋势分析常表示某种生物的数量或某一生理过程与某一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常见类型分析如下:曲线走势相关变量2.双曲线和多曲线1.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A.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C.光照强度为a~b,曲线Ⅰ、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D.光照强度为b~c,曲线Ⅱ、Ⅲ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解析:曲线Ⅱ和Ⅲ的CO2浓度不同,因此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曲线Ⅰ和Ⅱ的温度不同,因此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由曲线图可知,光照强度为a~b,曲线Ⅰ、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光照强度为b~c,曲线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缓慢升高,但曲线Ⅲ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不再变化。
答案:D2.在t1、t2、t3时刻分别给予某神经纤维三次强度相同的甲刺激,测得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刺激强度过小,无法引起神经纤维上Na+通道打开B.适当提高细胞内K+浓度,测得的静息电位可能位于-65~-55 mVC.一定条件下的甲刺激可以累加并引起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D.t4~t5时间段,细胞K+通道打开,利用ATP将K+运出细胞恢复静息状态解析:t1时刻的甲刺激可以引起Na+通道打开,产生局部电位,但无法产生动作电位,其属于一种阈下的低强度刺激;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对K+通透性较大,K+外流产生静息电位,适当提高细胞内K+浓度会增加K+外流,使测得的静息电位数值变小,绝对值变大;由题图可知,t1、t2时刻两次强度相同的甲刺激由于相隔时间较长而无法累加,t2、t3时刻两次强度相同的甲刺激由于相隔时间较短可以累加并引起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t4~t5时间段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外流使神经纤维恢复静息状态,但是K+外流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ATP。
初中生物学坐标曲线题专题复习指导(含专题训练题和答案)生物坐标曲线题中的信息相对隐蔽,解答时要认真观察和分析,看懂题目给出的信息、坐标轴的含义,理解曲线的起点、终点、转折点、交叉点等。
不论哪种题型都要求学生能将概念、原理与曲线之间实现信息的转换,即知识的迁移。
一、初中生物坐标曲线图常见类型2.双曲线常见类型二、坐标曲线题的解题方法1.解答的基础——“识标”①识别坐标图中纵坐标、横坐标所表达的变量;②利用所学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联想、推理,找到纵、横坐标联系的“桥梁”。
典例:下图表示人体胸廓容积的变化,到b点时,肺泡内,呼吸道,外界气压的关系是()A.肺泡内=呼吸道>外界 B.肺泡内=呼吸道<外界C.肺泡内<呼吸道<外界 D.肺泡内>呼吸道>外界【解析】该曲线表示胸廓的容积随时间的变化。
到b点时,胸廓增大,表现为吸气状态,此时,肺泡内气压小于呼吸道内的气压,呼吸道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选C。
2.解答的关键——“明点”①明确特殊点,如曲线的起点、转折点、终点、曲线与纵横坐标以及其它曲线的交叉点等。
②挖掘出这些特殊点隐含的条件或生物学含义,明确这些特殊点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典例:如图曲线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曲线中Z点将向下移动B.曲线中X点将向下移动C.曲线中Y点将向右移动D.若光照强度长时间处于Y点,植物将不能生长【解析】曲线中Z点为光合作用的饱和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时,光合速率加快,呼吸速率减慢,因此Z点将向下移动,A正确;曲线中X点时只进行呼吸作用,25℃时呼吸作用减慢,因此X点将向下移动,B正确;曲线中Y点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现呼吸速率减慢,光合作用加快,故Y点左移,C错误;若光照强度长时间处于Y点,植物白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但植物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植物将不能生长,D正确。
题型三坐标曲线与直方图类突破对点集训1.(2013·宜昌统考)将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对细胞失水量进行统计后绘制出如下曲线。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选取植物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较为适宜B.若b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的变化可能为A点上升,B点左移C.图中放入a、b溶液的细胞质壁分离后放入清水中有可能都复原D.在0~4 min内,两条曲线的差异不可能是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导致的解析进行细胞渗透吸水实验宜选择成熟的、具大液泡的植物细胞;图中显示a溶液中细胞失水量不断增大,而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转为吸水(B点后吸水),若将a、b溶液中的细胞重新置于清水中均可能复原;0~4 min内两溶液中细胞均失水,其失水量差异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
答案 C2.(2013·杭州二中模拟考试)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分别处理如下表,实验结果如下图。
根据图表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C.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端优势D.顶芽合成的生长素积累在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解析题中图为侧芽生长情况,由此可知:摘掉顶芽后侧芽生长最好,因为打破了顶端优势,保留顶芽其他不处理,侧芽生长受到抑制,但是保留顶芽并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生长较好,因此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端优势。
答案 C3.(2013·康杰二中模拟)图甲所示伊乐藻的生物量、光照强度和伊乐藻产氧量三者间的关系;图乙所示伊乐藻的生物量、pH和伊乐藻净产氧量三者间的关系。
上述实验中的水采自无污染自然水体,水温适宜。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伊乐藻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来自水光解,此反应是在叶绿体内膜上进行的B.图甲中光照强度为6×10 000 lx 时,适当提高CO2浓度或温度都可能提高产氧量C.图乙中pH为10时,三组伊乐藻在自然条件下均不能正常生长D.图乙中随pH增大,暗反应中C3和C5的合成速率都明显减慢答案 C4.(2013·宁波市五校适应性检测)科学家为研究激素水平与水稻穗、粒发育的关系,将水稻幼穗的分化及灌浆结实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并测定了水稻穗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如下图。
专练坐标曲线1.(2019济宁)如图所示的图像是某物体在40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像.分析图像信息,前30s内物体通过路程为________m;在这4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第1题图2.(2019泸州改编)一遥控小电动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在4s~8s内小车受到的牵引力恒为10N,则在4s~8s内小车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N,运动的路程为________m;在0~4s内小车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N.第2题图3.(2019株洲)立定跳高可分解为下蹲、蹬伸和腾空三个过程.图为某运动员下蹲后在蹬伸过程中所受地面支持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据图可知,该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_N;他在________(选填“t2”“t3”或“t4”)时刻获得向上的最大速度.第3题图4.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第4题图A.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B.将由甲物质制成的实心正方体放入水中,静止时沉底C.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D.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1∶45.(2019扬州)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5题图A.量杯质量为40gB.4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gC.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D.该液体密度为2g/cm36.(2019兰州)如图甲所示,某科技小组的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圆柱形金属块,使其缓慢匀速下降,并将其浸入平静的游泳池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金属块下底面下降高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忽略金属块浸入水中时池水液面高度的变化,g取10 N/k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第6题图A.金属块所受重力大小为26NB.金属块的密度为2.3×103kg/m3C.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为26ND.金属块恰好完全浸没时,金属块下底面所受水的压强为5×103Pa7.(2019随州)一只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地面上各处粗糙程度相同.对木箱施加一个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如图甲);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木箱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第7题图A.在第一个2s内木箱所受摩擦力为2NB.在第二个2s内木箱所受摩擦力为3NC.在第一个2s内推力F对木箱所做的功为2JD.在第三个2s内推力F对木箱所做功的功率为8W参考答案1.1505【解析】由图像可知,前20s物体通过的路程是100m,第20s~40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5m/s,所以第20s~30s内通过的路程s′=v t′=5m/s ×10s=50m,故前30s路程一共为100m+50m=150m;全程平均速度v===5 m/s.2.016等于【解析】由图像可知,在4s~8s内,小电动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平衡力作用,牵引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F=10N,小车受到的合力为0;运动的路程为s=v t=4m/s×4s=16m;由于小电动车在运动过程中,小车的压力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小车在0~4s内受到的摩擦力与4s~8s内受到的摩擦力相同,等于10N.3.500t3【解析】该运动员下蹲后蹬伸前处于平衡状态,故重力与支持力平衡,从图像可知蹬伸前支持力为500N,因此重力为500N;蹬伸时,在t1~t3时间段内,支持力大于重力,合力竖直向上,运动员向上作加速运动,在t3时刻支持力等于重力时运动员速度达到最大,在t3~t4时间段内,支持力小于重力,运动员减速向上运动.4.C【解析】由图像可知,当质量为10kg时,V甲=2m3,V乙=8m3,此时V甲<V乙,===,故A、D错误,C正确;甲物质的密度ρ甲===5kg/m3,水的密度为ρ水=1×103kg/m3,ρ甲<ρ水,故将由甲物质制成的实心正方体放入水中,静止时漂浮,B错误.故选C.5.B【解析】体积从20cm3到80cm3,增加的液体的体积为80cm3-20cm3=60cm3,增加的液体的质量为100g-40g=60g,所以液体的密度为ρ液===1.0g/cm3,C、D错误;20cm3液体的质量为m1=ρ液V=1.0g/cm3×20cm3=20g,量杯的质量是m杯=m′-m1=40g -20g=20g,A错误;40cm3液体的质量为m2=ρ液V=1.0g/cm3×40cm3=40g.B正确,故选B.6.B【解析】由F-h图像可知,当下降高度h为0~30cm时,金属块没有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金属块的重力,则金属块的重力G=46N,A错误;金属块的质量m===4.6kg,当h=50cm时,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时,所受浮力最大,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拉=26N ,则金属块受的浮力F 浮=G -F 拉=46N -26N =20N ,C 错误;由阿基米德原理F 浮=ρ水V 排g 可得,V 物=V 排===2×10-3m 3,则金属块的密度为ρ===2.3×103kg/m 3,B 正确;由乙图图像可知,金属块恰好浸入水中时的深度为h =50cm -30cm =20cm =0.2m ,则金属块下表面受到水的最大压强p =ρ水gh =1×103kg/m 3×10N/kg ×0.2m=2000Pa ,D 错误.故选B.7.D 【解析】由图乙可得,在第一个2s 内物体静止,所受的摩擦力等于推力大小为1N ,物体没有沿推力的方向移动距离,故推力没有做功,A 、C 错误;第二个2s 内,物体做加速运动,推力大于摩擦力,故摩擦力小于3N ,B 错误;第三个2s 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4m/s ,且推力等于摩擦力等于2N ,推力的功率P ===F v =2N ×4m/s =8W ,D 正确.故选D.。
2019年高考生物三轮复习冲刺专题三【坐标曲线与直方图类题】及答案解析坐标曲线题及直方图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或某一生理活动中某种物质量的变化等有关的数值变量函数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借助数学方法分析生命现象,既有利于对基础知识的检测,又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能力,内容广,变化多,分为单曲线、双曲线、多曲线、直方图等几种类型。
【难点1】单曲线类单曲线类相对较为简单,该类型常表示某种生物的数量或某一生理过程与某一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常见类型分析如下:图例曲线走势相关变量在一定范围内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量增加而不断增加,超过某个值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量增加而不断减少(1)酶的活性——pH、温度(2)生长速率——生长素浓度(3)种群增长率——时间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种群数量——时间(无环境阻力)在某范围内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量增加而不断减少(1)杂合子所占比例——杂合子自交代数(2)无氧呼吸——氧浓度(3)可再利用元素——叶龄(4)恒温动物耗氧量——温度在某范围内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量增加而不断增加,超过某个值时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量增加而趋于平缓(1)光合作用强度——CO 2浓度、光照强度(2)矿质元素吸收——O 2浓度(3)ATP 产生——O 2浓度(4)种群数量——时间(自然状态下)(5)反应速率——反应物(底物)在某范围内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量增加而不断减少,超过某个值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量增加而不断增加(1)酵母菌CO 2产生——O 2浓度(2)种子萌发时的干重——萌发天数(3)种群密度——杀虫剂使用在某范围内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量增加而不变(1)DNA 含量——细胞有丝分裂前、中、后期(2)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ATP 产生——氧浓度【典例1】(2019浙江新高考11月)温度对某植物细胞呼吸速率影响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 段,温度升高促进了线粒体内的糖酵解过程B.b-c段,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发生热变性的速率加快C.b点时,氧与葡萄糖中的碳结合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D.C点时,细胞呼吸产生的绝大部分能量贮存在ATP中【答案】B【典例2】(2018江苏)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答案】C【解析】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A错误;bc段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造成的,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cd段是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该过程中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在一定范围内,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而刺激强度较小时是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D错误。
专题一选择题题型突破题型4 坐标曲线类题型专练题型概述:坐标曲线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出现的几率较大。
生物坐标曲线图以数学表达方式来反映现象、概念和规律,直观形象、信息量大,这类题型在近几年高考中频繁出现,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要正确解答此类坐标曲线题,关键是对题干和坐标图中获得有关的数值变量函数关系的正确理解,以及准确把其中的信息转移到要解答的问题中。
一、坐标曲线题的类型曲线类型:1.单曲线(一维曲线):用数轴或向量表示有关数量值间的相对大小关系2.双(多)曲线(二维曲线):用直角坐标系(x、y)表示函数y=f(x)3. “三维”立体曲线:用三维直角坐标系(x、y、z)表示2个或多个变量间的关系4.柱状图:y=f(x)中自变量(x)取若干值(非连续)二.一般解题技巧1、解题思路:明确坐标曲线中横、纵坐标的含义找出曲线的特殊点,比如起点、终点、最低(高)点、拐点认识曲线上升和下降规律找出横纵坐标所代表的含义之间的关系,再分析作答曲线类试题的解题关键是找出数与形的关系。
“数”就是图像中的点——起点、转折点和终点;“形”就是曲线的变化趋势。
2、解题策略:可分为识标、明点、析线三个步骤。
(1)先识标:看横、纵坐标的含义及相互关系,一般横坐标是自变量,纵坐标是因变量,也就是“横坐标”对“纵坐标”的影响。
(2)再明点(五点:起始点、顶点、转折点、交叉点、终点):曲线实际上是许多点的集合。
在这些点的集合中,有些特殊点,如起点、转折点、终点、与横纵坐标及其他曲线的交叉点等。
明确这些特殊点的含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3)后析线:找到引起曲线上升、下降及平行变化的原因是正确解答问题的根本所在。
具体描述时一般是:在一定范围内,随“横坐标量”的增加,“纵坐标量”逐渐增加(或减少),超过一定范围后,出现与上述描述相反的结果或达到某种平衡。
在一个坐标系中,往往不只有一条曲线,我们在对一条曲线进行分析时,要遵循以上的识标,明点外;对多条曲线就要辨明关系,找出联系和区别,并要这对不同的曲线进行加以分析。
题型专项练(一)坐标曲线类(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正常情况下线粒体内膜上[H]的氧化与ATP的合成偶联,即在[H]被氧化的同时合成ATP,某药物可阻断该过程中ATP的合成,研究人员利用离体的线粒体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结合图示结果分析,该药物作用于()A.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但不阻断丙酮酸的分解B.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同时阻断丙酮酸的分解C.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但不阻断[H]与O2结合D.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同时阻断[H]与O2结合2.(2020·河南九师联盟高三质检)科学家将萝卜和甜菜幼苗分别放在培养液中培养。
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萝卜吸收水的相对速度快于吸收Mg2+的相对速度B.甜菜运输SiO4-4的载体数多于运输Mg2+的载体数C.萝卜吸收Mg2+需要细胞提供能量D.甜菜和萝卜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3.(2020·河南、湖南顶级名校联考)下图为在恒温密闭透光玻璃温室中,24 h 内测定的温室内CO2浓度以及植物CO2吸收速率的变化曲线。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6 h时,叶肉细胞产生[H]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等B.18 h时,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产生O2的速率大于线粒体消耗O2的速率C.经过图示24 h的变化,该植物积累了一定量的有机物D.该植株进行光合作用且吸收CO2的速率为0时,在图中对应的时刻是6 h和18 h4.(2020·河北唐山调研)某神经纤维在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钠离子、钾离子通过离子通道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如下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阳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内外之间没有阳离子的流动B.ab段钠离子通道开放,bc段钠离子通道关闭C.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内外电位差为0D.cd段钾离子排出细胞不需要消耗ATP5.正常二倍体亚洲飞蝗的雌性个体体细胞内有11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XX;雄性个体体细胞内有11对常染色体,一条性染色体X。
初中生物坐标曲线题专题复习(含专题训练题和答案)初中生物学坐标曲线题专题复习指导(含专题训练题和答案)生物坐标曲线题中的息相对隐蔽,解答时要认真观察和分析,看懂题目给出的息、坐标轴的含义,理解曲线的起点、终点、转折点、交叉点等。
不论哪种题型都要求学生能将概念、原理与曲线之间实现息的转换,即知识的迁移。
一、初中生物坐标曲线图常见类型1.单曲线类型:图例在某范围内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量增加而不断增加,超过某个值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量增加而趋于平缓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的变化或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在某范围内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量增加而不断减少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种子萌发时的鲜重随萌发天数的变化恒温动物耗氧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走势在一定的范围内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量增加而不断增加,超过某个值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量增加而不竭减少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变化相关变量在某规模内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量增加而不断减少超过某个值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量增加而不断增加种子萌发时的干重随萌发天数的变化2.双曲线常见类型图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捕食)恒温动物、变温动物的耗氧量随温度的变化相关变量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共生)图例相关变量果实发育、果实不发育与是否授粉的关系二、坐标曲线题的解题方法1.解答的基础——“识标”①识别坐标图中纵坐标、横坐标所表达的变量;②利用所学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联想、推理,找到纵、横坐标联系的“桥梁”。
典例:下图表示人体胸廓容积的变化,到b点时,肺泡内,呼吸道,外界气压的关系是()1A.肺泡内=呼吸道>外界B.肺泡内=呼吸道<外界C.肺泡内<呼吸道<外界D.肺泡内>呼吸道>外界【剖析】该曲线表示胸廓的容积随时间的变化。
到b点时,胸廓增大,表现为吸气状况,此时,肺泡内气压小于呼吸道内的气压,呼吸道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选C。
2.解答的关键——“明点”①明确特殊点,如曲线的起点、转折点、终点、曲线与纵横坐标以及其它曲线的交叉点等。
选择题提速专练(三)——坐标曲线与直方图类
1.下图所示曲线不能表示的是()
A.处于0.3 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液泡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B.基因型为Aa的植株连续自交,后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C.光合作用速率随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D.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中自由水含量的变化情况
2.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基内噬菌体与细菌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噬菌体增殖所需的原料、酶、能量均来自细菌
B.在O~t1时间内噬菌体一定还未侵入到细菌体内
C.在t1~t2时间内,由于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导致细菌大量死亡
D.在t2~t3时间内噬菌体因失去寄生场所而停止增殖
3.将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对细胞失水量进行统计后绘制出如下曲线。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选取植物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较为适宜
B.若b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的变化可能为A点上升,B点左移
C. 图中放入a、b溶液的细胞质壁分离后放入清水中有可能都复原
D.在0~4 min内,两条曲线的差异不可能是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导致的
4.(双选)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
和30 ℃,右图为该植物处于25 ℃的环境中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
度变化的坐标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时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只受温度的影响
B.b点时植物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若将温度从25 ℃提高到30 ℃时,a点上移,d点上移
D.c点时该植物O2的产生量为V1+V2
5.植物激素中赤霉素能诱导α淀粉酶的产生,促进种子萌发,
6-甲基嘌呤是mRNA合成的抑制剂。
分别用三种方法对未萌发的
种子进行处理,结果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甲基嘌呤可抑制α淀粉酶基因的翻译
B.α淀粉酶的含量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C.温度对赤霉素组中α淀粉酶的合成有促进作用
D.脱落酸的作用机理可能与6-甲基嘌呤相同
6.某海边的潮间带有一些洼地,退潮时海水仍会积留在洼地中,因而形成所谓的潮间池。
潮间池中最强势的捕食者为一种海星,其主要猎物为某种贻贝,而该贻贝靠捕食潮间池中的无脊椎动物和藻类为生。
有一位生态学家在上述潮间池中进行实验,他将部分潮间池内的海星全部移除,其他潮间池内的海星则保留,然后进行连续十年的调查,并记录潮间池内物种数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述资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实验组的潮间池中,物种数每年持续减少
B.在对照组的潮间池中,最强势的捕食者为贻贝
C.该实验说明移除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捕食者,可能使该生态系统的组成物种数显著减少
D.该实验说明若受到相同外界因素的持续干扰,生态系统内的组成物种数将无法维持稳定
7.(多选)下图表示不同浓度NAA处理对金露梅插条生根的影响,其中一级根是指直接从插条切口生出的新根,从一级根上长出的新根称为二级根,以此类推。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插条用不同浓度的NAA处理时,需注意区别插条的形态学上下端
B.不同浓度NAA处理对金露梅插条各级根的发生影响程度相似
C.本实验中,不同浓度NAA处理均能促进一、二级根的发生
D.综合实验结果,本实验中200 mg·L-1的NAA处理效果最佳
答案
1.选C处于0.3 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液泡的体积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基因型为Aa的植株连续自交,后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一定范围内,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大;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逐渐降低。
2.选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为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侵入时噬菌体只有DNA进入细菌体内,合成子代噬菌体需要的原料、酶、能量都由细菌提供。
在t1时间内噬菌体和细菌的数量基本稳定,此时可能噬菌体还未侵入到细菌体内,也可能已经侵入到细菌体内还未释放子代噬菌体。
t1~t2时间内细菌大量死亡是由于噬菌体的侵入。
在t2~t3时间内细菌裂解死亡,噬菌体因失去寄生场所而停止增殖。
3.选C进行细胞渗透吸水实验宜选择成熟的、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图中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转为吸水(B点后吸水),若b溶液浓度增大,则浓度差增大,相同时间内失水程度变大,复原时所需时间变长,即A点上移,B点右移;若将a、b 溶液中的细胞重新置于清水中均可能复原;0~4 min内两溶液中细胞均失水,其失水量差异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
4.选CD据图分析,a点时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而不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只是受温度的影响;b点时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等于呼吸作用吸收的O2量,在此之前就进行光合作用了,只是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若将温度从25 ℃提高到30 ℃时,光合作用减弱,产生的O2量减少,但细胞呼吸增强,吸收的O2量增加,故a、d点均上移;c点时该植物O2的产生量为呼吸消耗量与释放量的和,即V1+V2。
5.选D根据题干,6-甲基嘌呤是mRNA合成的抑制剂,因此6-甲基嘌呤可抑制α淀粉酶基因的转录过程。
由图可知,赤霉素+6-甲基嘌呤组和赤霉素+脱落酸组中,保温时间在11~15 h时,α淀粉酶含量随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后保持相对稳定。
本实验中,温度不是自变量,属于无关变量,所以应控制好温度,使得酶活性最高。
从坐标曲线图可以看出,赤霉素+6-甲基嘌呤组和赤霉素+脱落酸组,其作用无显著差异,因此可以得出脱落酸的作用机理可能与6-甲基嘌呤相同的结论。
6.选C根据题干,实验者将部分潮间池的海星全部移除,其他潮间池的海星则保留,
可以得知本题的实验组是海星全部移除的潮间池(无海星)。
结合曲线图,第1年到第4年间,实验组物种数每年持续减少,第4年开始物种数基本保持不变。
对照组的潮间池中有海星,海星与贻贝是捕食关系,最强势的捕食者为海星。
该实验不能说明若受到相同外界因素的持续干扰,生态系统内的组成物种数将无法维持稳定。
7.选ACD根据图示,不同浓度NAA处理对,金露梅插条各级根的发生影响程度不同,促进作用先增加后减少;实验中NAA浓度为0的一组为对照组,不同浓度NAA处理的插条各级根的数量均比对照组多,说明不同浓度的NAA处理均能促进一、二级根的发生。
综合实验结果,本实验中200 mg·L-1的NAA处理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