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松鼠 教学设计二.doc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6《松鼠》获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松鼠》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16课,选自法国著名作家布封的作品。
文章以生动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松鼠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聪明可爱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文学韵味,既适合学生朗读,又能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动物题材的课文较为感兴趣。
但在理解课文中的细腻描绘和情感表达方面,还需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动物的了解程度不一,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体会课文中的细腻描绘和情感表达,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包含课文内容、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2.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动物图片: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动物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松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松鼠的外形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松鼠有什么了解?接下来,教师简要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为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内容,如松鼠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故事《松鼠》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掌握童话故事《松鼠》中的生字词汇。
3.能够用简单流畅的语言描述《松鼠》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
1.《松鼠》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复述。
2.生字词汇的掌握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
1.课件:包含《松鼠》故事内容的图片和文字。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学生课本。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讲师通过图片或简短的故事情节引入《松鼠》这个故事,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故事的讨论。
2. 学习生字词汇
讲师带领学生学习《松鼠》故事中出现的生字词汇,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并初步理解词语的意义。
3. 阅读故事
讲师朗读《松鼠》故事,让学生跟读并理解故事的情节,关注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4. 讨论与总结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对故事的主题和人物进行评述,并总结故事中的重要内容。
5. 拓展活动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想象,编写自己的版本的《松鼠》故事,或者绘制故事中的场景图。
五、教学反馈
教师可通过课堂练习、作业或小测验的形式,检查学生对《松鼠》故事和生字
词汇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反馈。
六、课堂延伸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动游戏、唱歌或其他形式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松鼠》故事的理解与印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对童话故事《松鼠》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同时
也能够提高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7课《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完结)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掌握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的描写。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留心生活,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二、重难点三、重点: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的描写。
四、难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留心生活,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1.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不仅结实了可爱的松鼠朋友,还收获了很多字词,接下来,词语大闯关,你有信心完成吗?谁来试试,你来,读的真准确,让我们齐读这些词语?2.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作者的文字走进松鼠。
(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对课文中提取的信息进行了梳理,文章是从松鼠的哪些方面介绍松鼠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外形,习性(板书)预设(敏捷,可爱,驯良......)2.在作者眼里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呢?(预设:一种漂亮乖巧驯良讨人喜欢的小动物)齐读这句话。
它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是啊,中心句,概括了松鼠特征,引起下文作用(二)品读课文1.接下来的时间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表现松鼠漂亮的语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记出来,并做好批注。
(出示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2.这句话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外形的。
(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吃像)是,从这四方面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外形特点的(打比方,拟人,比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动形象感受,让我们不用看图也能想象出它可爱的模样。
3.这样的漂亮的松鼠你喜欢吗?带着喜欢再读一读这段话。
4.比较:其实每一位作者在介绍喜欢的小动物时都会采用不同的说明方法,这是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松鼠的介绍,读一读比较和我们文中介绍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运用的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兴趣,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模仿课文第4自然段,写一种动物。
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请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
3.过渡:(展示松鼠的图片)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介绍了松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更详细地去了解可爱的小松鼠。
板块二细读体会,关注表达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画出全文的中心句。
根据中心句所处的位置,分析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中心句: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作用:中心句位于文章开头,下文所介绍的松鼠的外形突出了它的漂亮;松鼠的活动突出了它的驯良;吃食、搭窝突出了它的乖巧。
这句话总领全文。
2.(1)学生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具体写了松鼠的哪个特点?作者通过对描写松鼠的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展现了松鼠外形的漂亮。
(2)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说一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①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描写了松鼠的外形)②玲珑的小面孔上,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③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3)小结:课文第1自然段,作者就为我们展现了松鼠漂亮的外形。
松鼠还有哪些可爱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3.(1)展示松鼠活动的小视频,观察松鼠的活动特点,再和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的内容相对应,归纳总结松鼠的活动具有哪些特点。
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
松鼠的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
(2)根据松鼠的活动特点,我们可以看出松鼠具有怎样性格特点。
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松鼠》。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松鼠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区域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松鼠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松鼠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区域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松鼠的生活习性和分布区域的特点。
2. 教学重点:松鼠的形态特征的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松鼠图片、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松鼠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松鼠的外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松鼠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区域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松鼠的特点。
3. 实例分析(10分钟)分析松鼠的生活习性,如善于跳跃、乖巧可爱等,让学生通过实例更好地理解松鼠的特点。
4.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练习题,让学生描述一下松鼠的形态特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设计作业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松鼠的认识,并完成相应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松鼠的特点1. 形态特征:2. 生活习性:3. 分布区域:七、作业设计(1)描述一下松鼠的形态特征。
(2)谈谈你对松鼠的生活习性的认识。
(3)松鼠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 答案:(1)松鼠的形态特征:(2)松鼠的生活习性:(3)松鼠的分布区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关于松鼠的故事或观察到的松鼠行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进行观察和实践,了解更多关于松鼠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松鼠的生活习性和分布区域的特点。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松鼠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松鼠》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描绘了松鼠的漂亮的外形、驯良的性格以及乖巧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课文的把握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的表达能力也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松鼠的外形、性格和行为。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味。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发音和意义。
朗读结束后,教师呈现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了解松鼠的外貌特征、习性、用途等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观察、讨论、讲解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松鼠的可爱和珍贵,培养他们的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理解松鼠的外貌特征和习性等基本知识。
2.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用途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松鼠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松鼠》的主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初步感知: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帮助他们初步了解《松鼠》的内容。
3. 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说明:(1)松鼠的外貌特征。
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了解到松鼠的外貌特征,包括身体、头部、四肢等方面。
课文中还介绍了松鼠的毛色、尾巴、眼睛等的特点。
(2)松鼠的习性。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表达方式,学生能够了解到松鼠的生活习性。
例如,松鼠喜欢吃坚果、水果等食物,喜欢在树上跳跃和攀爬,同时也具有藏食的习性。
(3)松鼠的用途。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表达方式,学生能够了解到松鼠的用途。
例如,松鼠的毛皮可以制成衣物和装饰品,肉可以食用,而骨头和内脏可以入药。
但是也要注意到,非法捕捉和猎杀松鼠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威胁。
(4)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表达方式,学生能够了解到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例如,松鼠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存在能够保持森林生态平衡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4. 拓展延伸:通过展示一些与松鼠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松鼠知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可以布置相关主题的写作任务,巩固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资料。
2、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感情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学习按必须顺序及抓住特点观察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1、《松鼠》课件。
2、让学生画松鼠的外形。
3、松鼠头饰及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松鼠》,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开一开小火车。
二、讲授新课:(一)松鼠的外形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松鼠是一只美丽的小动物。
此刻,请你们把这只美丽的小动物请出来,跟小组的同学介绍它的外形。
1、看图说说这只美丽的小松鼠。
2、出示第一段,完成练习。
恩,真棒!作者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们想不想明白松鼠有哪些生活习性?(二)松鼠的生活习性1、自读课文第2—4自然段,找一找松鼠的生活习性。
2、谁来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的生活习性?汇报:活动、住、吃。
3、同学们都很认真看书,一下子就把松鼠的生活习性找出来了。
此刻,请你选取你最喜欢的一方面,自己学习一下,再和同桌交流。
(1)第二自然段找来中心句、三种活动状况:受干扰夏夜白天(2)第三自然段1、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用“先……再……然后……还……”说一句话。
2、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3)第四自然段1、表演:比动作(松鼠怎样吃东西)2、三个“它们”各指什么?三、欣赏图片是啊,松鼠是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可爱的小生灵,让我们一齐来欣赏吧!(播放:动物图片)1、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2、想不想模仿《松鼠》的写法?3、让我们一齐来回顾一下,作者是怎样写出松鼠的可爱、机灵。
四、布置作业回家后,请同学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模仿《松鼠》的写法,写一篇作文。
教学反思:《松鼠》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可爱的小生灵”中的一课,本课为第二课时,这篇课文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1、外形特点:课前先布置学生画松鼠,用一两句话介绍松鼠的外形,然后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看图说一说松鼠的外形,使学生的头脑中构成清晰的松鼠形象,懂得介绍动物外形要按必须的顺序。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松鼠》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栗、矫”等____个生字,会写“鼠、仁”等____个生字。
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把握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
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3.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栗、矫”等____个生字,会写“鼠、仁”等____个生字。
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谈话引入1.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种小动物?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2.(出示课件1)(出示松鼠图片)请看大屏幕,请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
板书:松鼠让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进入松鼠的世界,去认识这个可爱的小动物吧!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出示课件2)1.按要求自由读课文(1)注意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争取把课文读流利。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
(3)结合上下文理解“嬉戏”、“遮蔽”的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课件4)(1)读词句[出示榛子、橡栗、苔藓的图片]灰褐色:[出示灰褐色的松鼠]“遮蔽”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嬉戏”你怎么理解?(2)识记生字,掌握多音字。
(出示课件5)晃 huǎng( )huàng( )组完词同桌订正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出示课件6)1.默读课文,想一想: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着在括号里填上词语。
讨论:( )的松鼠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3.同桌讨论:如果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该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全班交流,总结第一部分(1):先总写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再分别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进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介绍松鼠的形体特征。
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教学设计(共2课时)课时一目标•了解寓言故事《松鼠》的基本情节和主题;•理解语文中人、事、物象征的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寓言故事解读。
教学重点•寓言故事《松鼠》的情节和主题;•人、事、物象征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文《松鼠》的教材;•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通过唤起学生对松鼠的印象引入课文《松鼠》。
2.理解寓言故事(15分钟)–与学生共同阅读《松鼠》故事,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人、事、物象征的意义。
3.讨论交流(2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讨论故事主题,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升表达能力。
4.小结(10分钟)–整理课文内容,对寓言故事的意义做简单总结。
课时二目标•能够利用语文知识理解生活中的道理;•能够用简短语言描述自己的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运用语文知识理解生活中的道理;•利用简短语言描述自己的寓言故事。
教学准备•画纸、颜料;•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1.复习(10分钟)–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回顾《松鼠》的主题及象征意义。
2.创作寓言故事(30分钟)–学生自主或分组创作寓言故事,鼓励发挥想象力,体会创作的乐趣。
3.展示交流(2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寓言故事,相互交流分享,老师提供指导和点评。
4.总结分享(10分钟)–总结学习收获,强调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通过本教学设计的两节课,学生将能够理解并运用寓言故事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教学设计一:《松鼠》的特点及习性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松鼠的外貌特征和习性特点;2.能够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松鼠。
二、教学重点:1.松鼠的外貌特征和习性;2.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松鼠。
三、教学准备:图片或PPT、松鼠模型、视频资料、课文《松鼠》。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呈现一张松鼠的图片或播放松鼠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进行猜测:“这是什么动物?”“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有什么特点?”引起学生对松鼠的兴趣。
2.新课呈现(10分钟)教师导入《松鼠》这首课文,先询问学生对松鼠的一些了解,然后通过图片或PPT介绍松鼠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它们的栖息地。
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一段松鼠觅食的视频,让学生对松鼠的耐力和灵活性有更直观的了解。
3.合作探究(15分钟)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挑选一名代表,观察教师带来的松鼠模型,回答以下问题:(1)松鼠的体长大约是多少?尾巴长吗?(2)松鼠的四肢分别有什么特点?(3)松鼠的耳朵是什么样的?眼睛、嘴巴又是什么样的?(4)松鼠的尾巴有什么作用?(5)松鼠的毛色有哪些呢?学生完成探究后,代表小组展示并回答问题。
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进行订正补充。
4.课文学习(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松鼠》,并解释生词。
然后提问:(1)课文中松鼠的特点和习性有哪些?(2)松鼠是如何快速穿越树林的?(3)松鼠喜欢储存食物的地方是在哪里?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
5.拓展延伸(2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PPT展示不同种类的松鼠,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对比,发现它们的外貌特征不尽相同。
6.归纳总结(10分钟)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总结松鼠的特点和习性,并进行口头描述,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补充。
7.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仿写一篇松鼠的介绍。
教学设计二:《松鼠》的生活方式一、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松鼠的生活方式及其原因;2.能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松鼠的生活方式。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松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松鼠》;理解文中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汇,如齿、坚硬、啃咬等,了解其含义和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在理解文中情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爱护动物的意识和文明礼仪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
2.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中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难点: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汇的使用方法。
3.教学内容(1)课文:《松鼠》(2)教学方法:听读、分组朗读、造句。
4.教学过程(1)导入:以“喜欢松鼠吗?你见过松鼠吗?你知道松鼠的生活习性吗?”为话题,引导学生开启阅读《松鼠》的预备知识。
(2)预习:分组预习课文《松鼠》。
(3)朗读:学生分组依次朗读课文,全班齐读三遍。
(4)理解:1.领读教师通过问答、图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就文中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梳理故事情节。
(5)学习生字词汇:梳理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汇,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使用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6)巩固:学生就生字词汇进行造句,互相交流。
(7)作业:1.背诵课文《松鼠》。
2.写出所学生字词汇的中文含义和英文拼写。
5.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板书记录学生的问题、回答情况等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在作业中设置针对性的评价要点,如正确书写生字词汇、正确复述故事情节等。
二、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以《松鼠》为例贯穿了诵读、理解、生字、造句等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值得明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教学目标放在与学生的生活情境相接近的主题上,以便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对课文内容很感兴趣,但对生字词汇的记忆和使用存在一定的困难。
《松鼠》教学设计一、课文内容分析本课根据松鼠乖巧驯良的外形特点、机警敏捷的行为特征、高超的搭窝技巧等方面进行细致而生动的介绍,文字中饱含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第1自然段先总写,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动物,乖巧、驯良,讨人喜欢。
然后分别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相等方面介绍松鼠的外形特点。
第2自然段主要描写了松鼠的活动范围和生活规律。
第3自然段侧重表现它机警敏捷的行为特征。
第4自然段介绍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及窝口的特点来表现它的聪明能干。
第5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换毛时间及爱干浄的生活习性,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
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
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形、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练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二、学情分析学生到了五年级已经多次接触过说明文,懂得基本的说明方法。
对松鼠这种小动物不是很熟悉,但对小动物很感兴趣。
已经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概括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倡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是比较浅显的文章,介绍的又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小动物,所以本课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老师的启发、引导为辅。
学生以读为主,以阅读促进学生思考,通过师生交流、沟通,生生交流、沟通,合作探究,达成共识,进而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同时借助多媒体手段和情景的巧妙设置来激活课堂的教学气氛。
学生思维活跃,有一定量的语言积累,比较善于对课文文本进行分析,有能力很好地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体会作者情感。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教案教学目标1.识11个生字。
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介绍的也是一种小动物,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刚认识的这位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着名博物学家布丰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
请谁来给大家简介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阅读提示,想想:这篇文章要我们了解什么?反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三、合作探究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明确:(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2.小组讨论:(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
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
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
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材解析1.了解松鼠其他方面的信息,并能分条记录。
2.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松鼠其他方面的信息,并能分条记录。
难点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本课词语。
2.上堂课我们了解了松鼠的外形特点,同学们还记得吗?(学生抢答)3.松鼠在其他方面还有哪些迷人的地方呢?让我们继续探寻。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师:课文第2~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松鼠的活动范围和规律、行为特点、搭窝、其他习性,我们还是像上一堂课一样,把它们梳理出来,完成表格。
(1)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分别梳理出相关信息。
(2)小组交流,完善自己梳理的信息,确定内容后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成果。
(4)总结:三、对比阅读,感受语言风格1.(课件出示课文中介绍松鼠外形特点的句子和课后第二题的第一个例句)学生对比阅读,思考:例句和课文在介绍松鼠外形时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有什么不同?分别有什么作用?(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教师总结:例句是从松鼠的体形、身长、尾长、体重四个方面介绍松鼠的外形,采用客观严谨的数据,用词准确,让人觉得简洁明晰;课文是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等方面来介绍松鼠的外形的,突出了松鼠的特点,语言形象生动,让人觉得活泼有趣,能激发阅读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体会第二、三个例句与课文相应内容在表达上的不同。
(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师生共同总结:第二个例句在松鼠搭窝的地点、所用的材料以及窝的大小等方面提供明确简洁的信息;而课文的第4自然段详细地描述了松鼠搭窝的过程,表现了松鼠的聪明、能干。
第三个例句提供了松鼠换毛的季节、产仔等信息;而课文第5自然段还谈到松鼠毛发的颜色以及松鼠如何梳理毛发,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松鼠爱干净的生活习惯。
3.自由朗读全文,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7《松鼠》人教(部编版)17松鼠导学案设计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松鼠|人教(部编版)17松鼠(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驯、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1个生字,会写“松鼠、乖巧”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3.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5.选择一种动物的活动进行观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驯、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1个生字,会写“松鼠、乖巧”等词语。
关键能力必备品格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教学过程】2.了解松鼠:松鼠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240种,我国有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2.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4.选择一种动物的活动留心观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乖巧课后反思成功之处:这篇课文属于科学小品文,知识性较强,在备课时把重点放在本文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上,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同时,让学生在赏析完富有生动性、趣味性的语言后,能够学以致用,在实际写作中学会运用这样的生动的说明性语言。
在导课环节我播放了一些松鼠的图片,有的攀援在树杈上,有的翘着毛茸茸的大尾巴,还有的在吃东西……它们身上毛的色彩也不一样,看到这样逼真的图片,学生不时发出惊叹声。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松鼠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重点:了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能按不同方面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有关松鼠的资料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个谜语: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伞?
二、学生交流资料:
你喜欢松鼠吗?为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松鼠》。
三、自读课文,说说松鼠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们谈感受:
美丽的小动物讨人喜欢。
四肢灵活、行动敏捷、闪闪发光的小眼睛,全身光滑,尾巴大而漂亮。
从哪几方面体会到小松鼠美丽和可爱?
当学生谈到小松鼠的特点时让孩子从文中去找,切入到文中去学习课文。
学生谈到小松鼠美丽,就让学生到文去找,你从哪看出小动物美丽的?引导学生学习描写小动物外形特点的部分。
学生谈到小动物谈到灵活或机灵时,引导学生到文中去找:你从哪感受到小松鼠的机灵的。
喜欢吃的东西、如何做窝……
四、学生通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外形上介绍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
第二部分介绍了松鼠的生活习性。
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
学生总结:并板书:
1、活动: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的机灵。
2、住的: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松树上,窝暖和安全。
3、吃食:松子、榛子、橡栗、鸟蛋。
四、交流:学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及特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生在体会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的同时,学习小作者描写小动物的方法。
分页标题#e#
一、继续学习课文:喜欢小松鼠吗?
把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学生朗读课文。
二、看看小作者为什么能把小松鼠写的让我们都非常喜欢呢?
学生谈并学习写好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先要从外形特征去观察小动物,再要观察小动物的生活悄习性,如:小动物吃食时的样子,睡觉时的样子,游戏时的样子,喜欢做什么……并学会把小动物写活。
结合语文天地的读一读,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让学生学习用表示顺序的词语来练习说话。
从而进一步感受作者对于小松鼠的喜爱之情。
回顾课文内容,填一填:松鼠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双的小眼睛。
身上的毛,的好像搽过油。
一条的大尾总是,显得格外。
让我们再来看看一篇写小动物的文章《带刺的朋友》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
三、指导本课的字:
捷遮蔽
四、习作:认真观察动物:
1、外形特征
2、吃食物时的样子、神态动作。
3、睡觉时的习惯和样子。
4、做游戏时的特点。
五、开卷有益:《带刺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