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21.18 KB
- 文档页数:4
全国导游基础必学知识点
1. 旅游地理知识:了解各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景观等,以便能够向游客介绍和解释旅游目的地的特点。
2. 旅游资源知识:熟悉各地的旅游资源,包括名胜古迹、自然景区、文化遗址等,以便能够为游客提供相关的信息和讲解。
3. 历史文化知识:了解各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包括历史事件、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等,以便向游客介绍各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故事。
4. 景点介绍技巧:掌握讲解景点的技巧,包括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讲解的顺序和逻辑、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故事等,以吸引游客的兴趣。
5. 服务礼仪知识:了解导游的服务礼仪,包括行为规范、仪容仪表、语言表达等,以便能够给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和提供专业的服务。
6. 旅游法律法规知识:了解旅游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旅游合同、旅游投诉处理等,以便能够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游客的投诉。
7. 应急处理知识:熟悉各种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包括突发疾病、意外事故等,以便能够及时应对并提供帮助。
8. 外语能力:掌握至少一种国际通用语言,以便能够与国外游客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9. 导游知识更新:跟随时代发展和旅游业的变化,不断学习更新旅游知识,以便提供最新的旅游信息和讲解。
10. 团队合作能力:与团队成员、旅行社、景点工作人员等进行良好的合作,以便能够顺利完成旅游行程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中国历史概述一、远古时期(一)人类起源(1)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
(2)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北方的祖先利用黄土层为壁体修建土穴,并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或浅穴居,南方则出现了干栏式木构建筑。
古人类时期概述建始人距今约200万年中国已知最早古人类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蓝田人距今约110万年北京人距今70万~2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北京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能够加工石器和骨器,已经学会人工取火,原始的宗教意识(二)母系氏族文化遗存(1)距今7000~5000年。
(2)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的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为其杰出代表。
(3)仰韶文化以西安半坡遗址最为典型,尤以陶器上绘制彩色图案的“彩陶文化”而异于其他文化遗存。
(4)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稻种,是目前世界上确认的已知年代最早的栽培稻,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5)河姆渡人还是最先发明打井技术,最先建造了中国南方特有的干栏式建筑。
(6)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经开始制造陶器。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河姆渡、大汶口等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灰陶、彩陶、黑陶和印纹陶等。
(三)父系氏族文化遗存(1)距今5000~4000年。
(2)代表:黄河中下游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龙山文化以及长江中下游的良渚文化、辽宁的红山文化。
(四)古代传说(1)巢氏构木为巢,反映了先人构筑自己居所的状况。
(2)燧人氏“钻木取火”,说明人类进入了人工取火的时代。
(3)女娲和伏羲“蛇身人首”,伏羲画八卦,刻字代替“结绳记事”。
(4)神农氏教人种五谷、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远古中国农耕文明的代表和中医的滥觞。
(5)炎帝、黄帝战蚩尤,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华儿女亦称为炎黄子孙。
(6)尧、舜、禹通过“禅让制”担任首领的。
(7)相传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制定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历法《黄帝历》。
(8)中国数学的萌芽期可溯至4000多年前,据战国《尸子》记载:“古者,倕为规、矩、准、绳,使天下仿焉。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1.历史文化知识:包括中国的历史文化概况、著名历史遗迹、
文化名人、传统文化和历史事件等。
2.地理知识:包括全国各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景观、气候特点和地理分区等。
3.政治经济知识:包括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现状、宏观
经济政策、社会民生和公共服务等。
4.旅游知识:包括旅游服务的基本知识、旅游行程的规划和实施、旅游安全和旅游文明等。
5.语言文化知识:包括旅游中常见的语言表达、文化差异和交
流技巧等。
6.文物知识:包括历史文物和现代文化艺术品等的知识。
7.生态知识:包括全国各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污染防治等。
8.饮食文化知识:包括各地特色美食、饮食文化和礼仪等。
9.民俗风情知识:包括各地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传统节日等。
10.旅游法律知识:包括旅游法规、旅游消费保护和旅游投诉等。
《导游基础知识》1、名词解释矿泉:含有一定数量的特殊化学成分、有机物或气体、或具有较高水温,能影响人体生理作用的泉水。
《营造法式》:就是北宋政府为了管理宫室、坛庙、官署、府邸等建筑工程,于公元1103年颁行的,就是上述各种建筑的设计、结构、用料与施工的“规范”;喀斯特地貌: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雪顿节:就是西藏传统的节日,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与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就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就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与《中庸》;而五经指的就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三月三:就是黎族的主要节日,就是预祝“山兰”(山地旱谷)与打猎丰收的节日,也就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
塔葬:塔葬就是中国藏族的葬仪风俗之一,就是藏族中最为高贵、最高待遇与最高规格的一种葬式,其又称灵塔葬。
当高僧/活佛圆寂后,把遗体内脏经口或肛门取出,再以香料处理,然后根据地位供奉于金、银、铜、木或泥制的灵塔内。
古尔邦节(宰牲节):就是穆斯林最大的节日,穆斯林每逢此日举行会礼,互相拜会,并宰杀牛、羊、骆驼,互相馈赠以示纪念。
泼水节:(P54)禅宗: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就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学说——就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与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就是物质的,物质世界就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与变化;”五行学说“——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就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
这五种物质相克相生,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茶经》:就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就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第一章1.旅游是指人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惯常环境是指很近的,常去的地方。
2.旅游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3.19世纪中期,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4.燃机的发明标志着“大众旅游”的新局面。
5.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游客——旅游活动的主体,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旅游动机,可自由支配收入和空闲时间。
游客分为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两类。
旅游吸引物——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的本质特征是对游客具有吸引力,吸引力的大小取决与其质量和所处的地理位置。
旅游服务及其设施——旅游活动的媒介,是连接旅游活动主体和客体的纽带。
6.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天象与气候景观类。
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人文活动类。
7.旅游活动要素:食:是首要。
住:是旅游的保障。
是进行游览的必要条件。
行:是关键。
游:是核心。
最根本的是游览。
购:是游中乐趣。
娱:游中消闲。
是旅游派生物。
现代旅游具有享受型深化,娱乐性提高,教育性增强的特点。
8.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旅行社业,交通客运业,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
9.旅游业对目的地经济的积极作用:1)增加外汇,平衡国际收支。
2)拓宽货币回笼渠道,促进经济健康运行。
3)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
4)带动相关经济部门或行业的发展。
5)增加政府税收。
6)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
10.1923年8月,中国第一家具有旅行社业务性质的组织——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建立。
1927年6月,该旅行部改名为“中国旅行社”。
商业性旅行社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11.1949年10月,以接待海外华侨为主旨的华侨服务社成立。
这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家旅行社。
1954年4月,中国国际旅行社在成立。
1957年4月,中侨旅行服务总社成立。
1964年,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
12.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中国旅游业真正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
全国导游知识点总结作为一名全国导游,要深入了解本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同时还需要了解各个地方的特色景点和旅游资源。
因此,全国导游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为游客提供全面的旅游服务。
一、历史文化知识1. 中国历史概况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全国导游需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以及现代史等。
要了解每个时期的特点和重要事件,以便向游客介绍。
2. 文化遗产中国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兵马俑、丝绸之路、魏晋壁画、佛教石窟、南京明城墙、荔浦山水田园等,全国导游需要对这些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特点和价值有深刻的了解,能够为游客提供精彩的解说。
3. 民俗文化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包括传统节日、风土人情、民间故事等。
全国导游需要了解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能够向游客介绍中国独特的民俗风情。
4. 文化名人中国历史上涌现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如孔子、屈原、鲁迅、李白、杜甫、苏轼等。
全国导游需要了解这些文化名人的生平和作品,向游客介绍中国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成就。
二、地理知识1. 地理位置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的国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全国导游需要了解中国各个地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包括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内陆地区、南部热带地区、北部寒带地区等。
2. 地形地貌中国的地形地貌十分丰富多样,有高山、平原、丘陵、盆地等。
全国导游需要了解中国各地的地形地貌特点,能够向游客介绍各地的自然风光。
3. 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全国导游需要了解中国各地的自然资源分布情况,能够向游客展示中国的自然风光和资源丰富。
4. 气候环境中国的气候环境各异,有亚热带、温带、寒带等气候类型。
全国导游需要了解中国各地的气候环境特点,能够向游客介绍各地的气候特点和气候旅游资源。
三、旅游知识1. 旅游资源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遗迹等。
导游基础知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知识1. 地理位置导游需要了解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中心点、周边地理环境等。
对于国际旅游来说,还需要了解该国的地理位置,以便为游客介绍该国的地理环境。
2. 地形地貌导游需要了解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包括地势、山川、丘陵、河流、湖泊、森林等地理特征,以便为游客介绍该地区的自然环境。
3. 气候气象导游需要了解所在地区的气候气象情况,包括气温、降水量、风力等气象特征,以便为游客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和旅行建议。
4. 自然灾害导游需要了解所在地区的自然灾害情况,包括地震、火山、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救灾措施,以便为游客提供安全建议和应急指导。
5. 生态环境导游需要了解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情况,包括生物物种、生态系统、环境保护措施等,以便为游客介绍该地区的生态特色和保护工作。
二、历史知识1. 历史沿革导游需要了解所在地区的历史沿革,包括古代历史、近现代历史、政治制度、社会发展等,以便为游客介绍该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
2. 名胜古迹导游需要了解所在地区的名胜古迹,包括历史遗迹、宗教建筑、古代建筑、文物古董等,以便为游客介绍这些名胜古迹的历史故事和艺术价值。
3. 历史人物导游需要了解所在地区的历史人物,包括政治家、军事将领、文学家、艺术家等,以便为游客介绍这些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影响力。
4. 历史事件导游需要了解所在地区的历史事件,包括战争、革命、政治运动、社会运动等,以便为游客介绍这些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5. 文化传统导游需要了解所在地区的文化传统,包括语言文字、宗教信仰、节庆习俗、民俗文化等,以便为游客介绍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
三、文化知识1. 文化艺术导游需要了解所在地区的文化艺术,包括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以便为游客介绍该地区的艺术传统和现代文化活动。
2. 文化遗产导游需要了解所在地区的文化遗产,包括世界遗产、国家遗产、地方遗产等,以便为游客介绍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
导游考试知识点简单总结导游考试是对导游的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的考核,通过考试合格才能够取得导游资格证书。
导游考试通常包括文化知识、旅游业务知识、导游专业知识、服务礼仪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导游考试的知识点进行简单总结。
一、文化知识1. 中国历史文化:要了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和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事件,包括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等。
还要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
2. 世界历史文化:要了解世界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化、印度文化、日本文化、埃及文化等。
还要了解世界各大洲的人文地理特点和主要景点。
3. 艺术文化:要了解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艺术文化,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
还要了解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如京剧、杂技、民间音乐等。
4. 文学文化:了解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名人,包括中国古典文学、诗词、小说、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
二、旅游业务知识1. 旅游规划:了解旅游行程的规划和策划,包括目的地选择、路线设计、景点安排、交通住宿等。
2. 旅游营销:了解旅游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包括旅行社的运营模式、市场分析、销售技巧等。
3. 旅游服务:了解旅游服务的要求和流程,包括接待导游、餐饮住宿、景点游览、购物娱乐等。
4. 旅游管理:了解旅游团队的管理和领导,包括团队的组织机构、人员分工、危机处理等。
三、导游专业知识1. 目的地知识:了解导游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景点名胜、特色美食等。
2. 导游讲解:了解导游的讲解技巧和方法,包括知识点的组织、语言表达、声音语调、示范演示等。
3. 导游服务:了解导游的服务礼仪和服务技巧,包括接待礼仪、应对突发事件、解决游客问题等。
4. 导游管理:了解导游团队的管理和领导,包括协作配合、人员调配、时间安排等。
四、服务礼仪1. 接待礼仪:了解接待客人的礼仪要求,包括迎宾接待、问候礼貌、举止仪容、帮助携带行李等。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中国历史与文化概念第一节中国历史发展的概述一、中国古代历史概述二、中国近现代历史概述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化的概述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概述 1、甲骨文、金文与青铜器2、学术思想与历史学3、文学(1) 诗歌(2) 其他文学式样4、艺术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概述 1、数学2、天文学与农学3、四大发明4、中国的传统医学5、中国的传统药物(1) 中药材(2) 中成药第三节其他与中国历史相关的文化知识一、历史文化学1、天干、地支2、中国古代年、月、日的记录方法3、二十四节气4、十二生肖二、阴阳五行文化知识1、阴阳2、五行三、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与科举制度知识1、教育制度2、科举制度四、姓氏文化知识1、亲属与姓氏2、名字3、避讳第四节中国的书法艺术与文房四宝第二章中国的旅游资源与旅游区划分第一节中国的旅游资源及其特点第二节东北旅游区第三节华北旅游区第四节华东旅游区第五节西北及内蒙古旅游区第六节华南旅游区第七节西南旅游区第三章中国民族及相关文化第一节中国民族的数量、分布于语言分类第二节汉族和回族第三节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和朝鲜族第四节壮族、土家族、苗族和黎族第四章中国各民族信仰的主要宗教第一节道家第二节佛教第三节伊斯兰教第四节基督教第五章中国的古代建筑与古代园林第一节中国的古代建筑第二节中国的古代园林第六章中国的饮食文化第一节中国的饮食文化概说第二节中国著名的菜系第三节中国传统的饮品第七章中国的旅游商品第一节旅游商品概说第二节陶瓷品第三节丝织刺绣品第四节玉器及其他相关工艺品第八章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历史文化与旅游概况第一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历史文化与旅游第二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历史文化与旅游第三节台湾省的历史文化与旅游第九章中国主要的旅游客源国概况第一节亚太地区客源国第二节欧洲、北美地区客源国第十章中国古代的对联、诗歌与游记选词第一节对联第二节诗歌第三节词第四节游记。
导游基础考试知识点总结导游是旅游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他们是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代表,需要具备丰富的旅游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为了保证导游的素质和服务水平,在职业导游即将上岗之前,通常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基础考试来进行评估。
本文将总结导游基础考试常见的知识点,包括旅游地理、历史文化、导游礼仪、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即将参加导游基础考试的人员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旅游地理知识1. 中国地理概况导游需要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自然地理特点等基本信息,包括中国的东南西北各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旅游景点。
2. 世界地理概况导游需要了解世界各大洲的地理位置、主要国家、自然地理特点等基本信息,以及世界各地的主要旅游景点和特色。
3. 当地地理特点导游需要详细了解自己即将服务的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特点,包括气候、地貌、资源等方面的信息,以便为游客提供相关的导游服务。
二、历史文化知识1. 中国历史概览导游需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沿革、主要朝代、历史文化名人等基本信息,以及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
2. 世界历史概览导游需要了解世界各大洲的历史文化概况,包括各大洲的历史沿革、主要历史事件等基本信息,以及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
3. 当地历史文化导游需要详细了解自己即将服务的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包括主要历史事件、历史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等方面的信息,以便为游客提供相关的导游服务。
三、导游礼仪知识1. 导游的仪表仪态导游需要注意自己的仪表仪态,包括衣着整洁、言谈举止得体等方面,以给游客良好的第一印象。
2. 导游的接待礼仪导游需要掌握接待游客的礼仪规范,包括迎宾、问候、介绍等方面的礼仪,以给游客良好的接待体验。
3. 导游的服务礼仪导游需要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包括热情周到、耐心细致等方面的服务礼仪,以给游客良好的服务体验。
四、法律法规知识1. 旅游法律法规导游需要了解与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旅游合同法、旅游者权益保护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便为游客提供相关的法律保障。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要点第一章引言1.近旅游开始19世纪,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产业革命影响。
2.英国人托斯•库克的一次重要活动,成为近代旅游和近代旅游业产生的标志。
3.近代旅游产生时间是1841年7月5日。
4.按组织形式的标准划分,旅游评选活动有团体旅游、散客旅游。
5.现代旅游活动的根本要素有: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6.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是指:旅行社、住宿业、交通运输业7.从旅游的路程来讲,中短旅游较多,而远程旅游较少8.世界旅游组织的总部设的西班牙的马德里,我国于1983年加了该组织。
9.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的英文简称:UETAA10.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客源地是:欧洲11.影响旅游动机产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个性心理12.旅游业的依托性,首先依托于旅游资源13.国际旅游收入上,世界上占第一位的是:欧洲接待区14.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的英文简称是:PATA15.现代旅游具有的特点是:普及性、持续性、集中性、季节性16.成为旅游者的客观条件有:可随意支配收入、良好的身体状况、闲暇时间17.旅游资源的特征主要有:多样性、吸引力的定向性、地域性、易损性、可创新性18.旅游业的特点:综合性、依托性、敏感性、劳动密集性、涉外性19.我国海外客源地,主体是亚太地区,两翼是亚太和美洲20.世界上唯一全面涉及旅游事务的全球性政府间机构的国际性旅游组织是世界旅游组织。
21.美国、加拿大是以外出的路程为标准来判定是否为国内游客。
2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现代旅游产生的历史背景。
23.热爱祖国是中国的合格导游人员的首先条件24.世界旅游组织简称:WTO25.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组织了有570人参加的团体旅游,这一活动成为近代旅游和旅游业产生的标志。
26.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导游员,必须政治思想过硬,语言过硬,业务知识过硬;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出色扔组织交际和自控能力,高超的服务技能和健康的体魄。
第二章中国文史常识一、历史王朝的更替1、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建立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导游基础知识》1、名词解释矿泉:含有一定数量的特殊化学成分、有机物或气体、或具有较高水温,能影响人体生理作用的泉水.《营造法式》:是北宋政府为了管理宫室、坛庙、官署、府邸等建筑工程,于公元1103年颁行的,是上述各种建筑的设计、结构、用料和施工的“规范”;喀斯特地貌: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雪顿节:是西藏传统的节日,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三月三:是黎族的主要节日,是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
塔葬:塔葬是中国藏族的葬仪风俗之一,是藏族中最为高贵、最高待遇与最高规格的一种葬式,其又称灵塔葬。
当高僧/活佛圆寂后,把遗体内脏经口或肛门取出,再以香料处理,然后根据地位供奉于金、银、铜、木或泥制的灵塔内。
古尔邦节(宰牲节):是穆斯林最大的节日,穆斯林每逢此日举行会礼,互相拜会,并宰杀牛、羊、骆驼,互相馈赠以示纪念。
泼水节:(P54)禅宗: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 五行学说“——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
这五种物质相克相生,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全套资料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5、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2、中国古代绘画4、中国古代科技成就1、中国古代书法3、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第二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1、楹联常识2、跟着诗词去旅行第三章中国古代建筑3、中国的古塔2、中国的古桥1、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第四章中国古典园林1、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3、皇家园林——颐和园2、江南园林——拙政园第五章中国饮食文化2、中国的名茶1、中国的四大菜系第六章中国工艺美术中国的文房四宝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4、蒙古族3、藏族2、满族1、汉族第八章中国旅游景观2、花岗岩名山1、钙华景观4、京杭大运河3、丹霞地貌名山第九章中国港澳台地区和主要客源国概况2、澳门4、英国6、德国5、法国1、香港3、台湾参考资料1、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书目:《史记》、四大名著、《丝绸之路》文章:龙应台《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史哲》记录片:《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南宋》、《本草中国》、《河西走廊》、《神秘的西夏》、《大汉帝国》2、第二章、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书目:《唐诗中的旅游》、《宋词中的旅游》3、第三章、中国古代建筑纪录片:《故宫100》、《世界遗产在中国》、《法门寺地宫》4、第四章、中国古典园林书目:陈从周《说园》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5、第五章、中国饮食文化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寻味顺德》、《老广的味道》、《味道云南》6、第六章、中国工艺美术书目:《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纪录片:《台北故宫》、《了不起的匠人》、《中国文房四宝》7、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纪录片:《穿在身上的中国》8、第八章、中国旅游景观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隐秘中国》、《大黄山》、《长江》、《塔里木河》、《这里是西藏》、《第三极》9、第九章、中国港澳台地区和主要客源国概况书目:《菊与刀》纪录片:《走遍世界》、《鸟瞰世界》10、第十章、中国共产党发展简史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辉煌成就书目:《邓小平时代》、《苦难辉煌》纪录片:《大国崛起》、《辉煌中国》、《忘不了邓小平》。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分析香城浪子第一章:旅游业概述●旅游是指人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旅游的基础条件是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进步。
●游客----------旅游活动的主体。
旅游吸引物----------旅游活动的客体。
旅游服务及其设施-----------旅游活动的媒介。
●游客的基本条件:旅游动机、可自由支配收入、空闲时间。
●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天象和气候景观类。
●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人文活动类。
●旅游业三大支柱:旅行社业、交通客运业、饭店住宿业。
●旅游业对目的地经济的作用:A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B拓宽货币回笼渠道,促进经济健康运行。
C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
D带动相关经济部门或行业的发展。
E增加政府税收。
F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
●旅游业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作用:A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
B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世界和平。
C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D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E有助于促进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
●旅游业态:旅游业以产品创新为竞争内容,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组织方式和经营形态。
●红色旅游: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A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B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C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生态旅游: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国内旅游的主要特点:规模庞大、短程旅游比重大、散客比例高、出行方式多样、人均消费水平低。
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简述1.长江流域父系公社代表:山东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河南龙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
导游基础必学知识点
1. 目的地和行程规划:导游需要了解目的地的各个景点、文化、历史
等方面的知识,并能根据游客的需求和时间限制制定合理的行程规划。
2. 导游讲解技巧:导游需要掌握生动而有趣的讲解技巧,能够将各个
景点的知识以简单易懂、富有感情的方式向游客传达。
3. 景点介绍:导游需要了解每个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特色等,并
能够将这些信息以有趣、生动的方式介绍给游客。
4. 常用外语和口语表达能力:导游需要具备流利的外语表达能力,特
别是英语等常用的国际通用语言,能够与国际游客进行交流。
5. 社交礼仪:导游需要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交礼仪,以便在与游
客交往时能够表现得得体、亲切。
6. 紧急情况处理能力:导游需要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和处理紧急情况
的能力,能够在发生意外事件时保持冷静并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
7. 旅游法律法规:导游需要了解旅游法律法规,包括旅游合同、导游
服务的相关法律规定等,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合法合规地开展导游服务。
8. 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导游需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能够主动关
心游客的需求并提供帮助,同时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游
客和其他旅游相关人员有效地进行沟通和协调。
9. 基础知识和常识:导游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常识,包括地理
知识、历史知识、文化知识等,以便能够回答游客的问题和提供相关
信息。
10. 导游礼仪:导游需要了解导游礼仪,包括着装规范、仪容仪表等,以便在工作中展现出良好的形象和专业性。
第一章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第一节:中国历史发展简史1、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出现时间地点北京人7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蓝田人80万年前陕西元谋人170万年前云南山顶洞人1-2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周围2、新石器时代中国文明起源:黄河流域文化区、长江流域文化区、珠江文化区、北方和东北文化区。
黄河流域文化:仰韶文化[彩陶]、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长江流域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zhu]文化。
3、古代神话传说反应上古文明口]”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伏羲、女蜗、神农;天皇、地皇、人皇。
[2]”五帝”:黄帝、颛顼、帝善、尧、舜。
三皇反应是母系氏族社会,五帝反应是父系。
4、夏建立:禹是夏朝最终一位经过禅让制产生部落联盟首领。
启杀伯益改禅让制为世袭制。
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
中国奴隶社会始自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王朝建立,至春秋时期结束,共经过1500~16。
中国封建社会从战国时期起始,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长达2300多年之久。
5、夏朝开始采纳干支纪年法,并出现中国历史上最早”夏时”。
夏最终一个国君是夏桀。
夏桀兵败,死于南巢[安徽寿县]、共传13代,16王。
6、商:是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历史时期,甲骨文、司母戊大方鼎、青铜器。
曾数次迁全部,自亳迁嚣,自嚣迁相、自相迁耿,自耿迁庇,自庇迁奄,自奄迁殷。
武丁时期达成鼎盛,史称武丁中兴。
商农业发达,己经用多个谷物酿酒,出现了规模较大早期城市。
是当初世界上文明古国。
7、周:周先祖起源于黄帝族,在下是周族首领”后稷”,负责管理农事。
西周全部镐京[西安],东周全部洛邑[洛阳]。
实施分封制、周厉王时期国人暴乱引发共和行政[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执掌,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这十二个月为共和元年,是公元841年。
中国史籍记载有确切纪年开始,烽火戏诸侯最终造成西周灭亡,周平王把全部城从镐京东迁洛邑,东周开始。
8、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和宋襄公。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归纳)第二章中国文史常识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夏
大禹治水,启推翻禅让制建立夏朝,统治500年
商(殷)
定都殷(河南安阳),完整国家组织,开始有:历法、青铜器以及成熟的文字——甲骨文。
主要以农业为主,冶铸水平高超,代表作: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周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东周(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奴隶制瓦解,战国七雄:韩赵魏齐秦燕楚,秦国因商鞅变法而实力最强。
百家争鸣。
孔子、老子、墨子??屈原,出现《四书五经》,兵法家孙武孙膑,科技史墨子,建筑史鲁班发明瓦当,奠定中国建筑技术基础。
这一时期为中国文化源头。
秦
公元前221年——前207年,嬴政建立,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建立郡县制。
1974年发现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汉
西汉(公元前202年——8年),东汉(公元25年——220年),刘邦建立西汉,他在位期间为鼎盛时期。
司马迁《史记》。
张骞出使,开辟丝绸之路。
王莽改国号为新。
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蔡伦造纸。
三国
魏(公元220——265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丕建立魏国
蜀(公元221——263年)刘备
吴(公元222——279年)孙权
西晋
公元265——316年
东晋十六国(东晋:公元317——420年,十六国:公元304——439年)。
八王之乱。
五胡乱华。
晋朝南迁建康(江苏南京)
隋
公元581年——618年。
杨坚建立。
隋炀帝修筑水利工程——京杭大运河唐
公元618——907年。
李渊建立。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
武则天改国号周。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五代十国
五代:公元907——960年。
十国:公元902——979年。
唐到宋的过渡时期宋
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
赵匡胤建立。
资本主义萌芽。
天文、科技、印刷术居世界前列。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堪称人类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辽: 公元947——1125年
西夏: 公元1038——1227年
金: 公元1115——1234年
元: 公元1271——1368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
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
明: 公元1368——1644年。
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
朱棣即位于1421迁都北京。
郑和下西洋。
清:公元1636——1911年。
1644年入关,,康熙统一台湾,加强对西藏管辖,并制定西藏地
方领袖的规章制度
称谓:
统治者:夏商周称“王”,西周称“天子”,汉代诸侯、封爵、战国诸侯称“王”。
秦始皇以后称“皇帝”。
臣下称呼皇帝为:皇上、陛下、国家、大家、天家、圣人、至尊、万岁、万岁爷、天子等
太皇太后:皇帝的祖母
皇太后:皇帝的母亲
皇后:皇帝的正妻
嫔妃:皇帝诸妾,美人、贵人、才人、昭仪、婕妤、贵妃、贵嫔
皇太子:皇帝继承人
皇太孙:有皇位继承权的皇孙
公主:汉代开始为皇帝之女。
皇帝姐妹称长公主,姑妈称大长公主,清代皇帝之女不称“格格”。
驸马:皇帝的女婿。
魏晋开始称“驸马都尉”,清代称“额驸”
表扬:文,武,景,惠,烈,昭,穆,英,成,康
批评、贬义:炀,厉,灵,幽
庙号:
某祖,某宗。
如:明太祖,清太祖,清世祖,清圣祖??
尊号(徽号):
太上皇,皇太后,高皇帝??
全称:
庙号+尊号+谥号
年号:
建元(汉武帝),武则天17个年号:建武中元、天册万岁、万岁通天,太平兴国(宋太宗)陵号:
始于西汉,如:长陵,阳陵,杜陵,霸陵
官制
秦:三公(左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廷尉,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
隋——清:三省(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秦汉到隋唐:郡县两级或州郡县三级
元代:行省制,路、府、州、县四级
明清:省、道、府、县
管理选拔
魏晋南北朝:世卿世禄制度,察举学校制度,九品中正制度(隋文帝杨坚废除)隋:隋炀帝杨广设进士科
唐:增设秀才、明经、明法、明算、一史、三史、武举。
进士科最受重视
科举考试
院试:参加过县试取得生员资格的考试。
考中称秀才
乡试:三年一次在各省举行,考中称举人,有做官资格,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员(会魁)
殿试:皇帝面试。
一甲:三名,叫赐进士及第。
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三人称三鼎甲
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名,次同进士出身
乡试,会试,殿试均考第一称连中三元
四书五经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三纲五常
三钢: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姓:黄帝姓姬,炎帝姓姜,商族姓子,周族姓姬
氏:殷人子姓:华,向,乐,鱼。
周人姬姓:孟,季,孙,游。
姜姓:申,吕,许,纪,崔,马。
封邑名:蔡,蒋,霍
所居地:西门,南郭
官职:司马,乐正
祖先的字或谥号:孔
名、字:婴儿出生三个月由父亲命名。
男子20岁成人礼、女子15岁许嫁礼取字。
周代男子伯、仲、叔、季表示排行。
号:陆游“放翁”,丘处机“长春子”,李白“青莲居士”、陶潜“五柳先生”、辛弃疾“稼轩”、王安石“半山”、黄庭坚“涪翁、山谷道人”、王夫之“姜斋”、王冕“梅花屋主”。
取号之风盛于宋。
避讳:始于周朝,行于秦汉,盛于隋唐,严于两宋,苛于清代,废于民国。
天干地支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每月分上旬,中旬,下旬。
始日为朔,末日为晦,月中十五为望。
年:365.25日月:29.53日,一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辰:一日12时辰,24小时
阴阳
阳:日天君男夫刚雄强上动暖前脏
阴:月地臣女妻柔雌弱下静寒后腑
五行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色:白青黑赤黄
五方:西东北南中
五脏:肺肝肾心睥
五音:商角羽徵宫
八卦:乾、坤、巽、兑、艮、震、离、坎
天地风泽山雷火水
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文学
先秦以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诗歌(诗经、楚辞)为主
汉初:政治散文,赋——汉乐府
魏晋:诗歌、辞赋、骈文、散文、小说
唐:诗歌
宋,元:词、曲、戏剧、话本
明清:小说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离骚》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史记》
李白,唐,诗仙,《蜀道难》,《行路难》,《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杜甫,唐,诗圣,《兵车行》,《春望》,《三吏》,《三别》,《北征》,《闻官兵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唐,《长恨歌》,《琵琶行》,《新乐府》
苏轼、辛弃疾(豪放派)柳永、李清照(婉约派)
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罗贯中《三国演义》、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曹雪芹《红楼梦》
戏曲
百戏(汉)、参军戏(唐)、诸宫调(北宋)、汤显祖《牡丹亭》、
京剧:东方戏曲艺术杰出代表,国粹。
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功:唱念做打。
五法:手眼身法步
越剧:《梁祝》、《西厢记》、《红楼梦》、《碧玉簪》
评剧:《花为媒》、《刘巧儿》
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
绘画
特点:形神兼备,以形写神。
立意在先,构图灵活。
虚实结合,浓淡相宜。
诗书画印结合。
顾恺之,东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吴道子,唐,百世画圣,《送子天王图》
黄荃,五代,花鸟画大师,《写生珍禽图》
荆浩,山水画大师,《匡庐图》
张择端,北宋,《清明上河图》
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张大千泼彩画
文字
仓颉创字。
最早的文字:象形文字。
发现得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周代以金文、甲骨文为主。
汉魏之际出现楷书。
隋唐楷书成为流行字体。
唐至明清楷书作为官府文书和科举考试的正式字体。
在唐代发现的《石鼓文》,为战国时期秦国作品。
秦统一后《秦山刻石》、《琅琊刻石》。
楷书创始人钟繇。
行书创始人刘德升。
王羲之,东晋,书圣,《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擅长行草,《十二月帖》。
唐代楷书代表: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颜筋柳骨
晋代行书繁荣时期,代表:东晋王羲之,宋代苏轼《寒食诗》、《赤壁赋》草书代表:唐代张旭(草圣)、王献之,唐代孙过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