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临床观察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5
ohss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OHSS是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是一种由于激素治疗引起的卵巢过度刺激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
本文将重点介绍OHSS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一、OHSS的临床表现1. 腹胀和腹痛:患者常感到腹部胀满,甚至出现腹痛不适。
2. 腹水:由于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腹腔积液,表现为腹部肿胀,腹部触诊有波动感。
3. 呼吸困难:严重OHSS患者可因腹水腹胀压迫膈肌,导致呼吸困难。
4. 全身水肿:由于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从血管进入组织间隙,引起全身水肿。
5. 血液浓缩:由于体液外移,导致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形成血栓。
6. 肾功能受损:严重OHSS可导致肾功能异常,表现为尿量减少、尿液混浊等。
二、OHSS的处理原则1. 早期预防和监测:在激素治疗前,应评估患者的卵巢反应,选择适当的剂量和方案。
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测血液中的雌激素和孕酮水平,监测卵巢反应和卵泡发育情况。
2. 减少卵泡刺激:根据监测结果,可以适当减少或停止激素的使用,以减少卵泡的发育和卵巢刺激。
3. 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对于出现轻度至中度OHSS的患者,可以通过静脉补液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4. 减轻症状:对于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的患者,可以给予轻度镇痛药物缓解症状。
5. 引流腹水:对于腹水较多或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可以通过腹腔引流术将腹水抽出,缓解腹胀和呼吸困难。
6. 预防血栓形成:对于血液浓缩、血栓形成风险较高的患者,可以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
7. 监测和维持肾功能:对于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尿量和尿液状态,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
总结:OHSS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并发症,临床表现多样化,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早期预防和监测、减少卵泡刺激、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减轻症状、引流腹水、预防血栓形成以及监测和维持肾功能。
对于OHSS的处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以减轻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最终达到保护患者健康的目的。
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临床观察及分析作者:冯丽艳张桂荣刘海清苏丽王琨
【摘要】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诱因、临床表现和防治方法。
方法:对中重度OHSS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OHSS大多数发生在应用促排卵药物后3~16天,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恶心、腹水、胸水、尿少、血液浓缩、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
应进行严密监护、扩容、利尿、腹腔穿刺引流等治疗。
结论:OHSS为促排卵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应予正确防治,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促排卵;临床分析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ovarianhyperstimulationsyndrome,OHSS)常见于超促排卵治疗过程中,是一种严重医源性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
随着生殖助孕技术开展,OHSS的发生率也有增高趋势[1]。
现将我院收治35例OHS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OHSS的临床特点、诱发因素以及有效的防治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010年收治的35例不孕症患者,其中原发不孕16例,继发不孕19例。
年龄26~38岁,平均30.1岁,平均体重指数24.6。
不孕原因:输卵管因素10例,排卵障碍19例,男方少弱精者3例,其它原因者3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超促排卵药物行IVF-ET治疗。
1.2超促排卵方案采用常规超促排卵长方案促排卵,使用促性激
素释放激素激动剂6例、促卵泡生成素12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7例。
1.3OHSS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妇产科学》提出的诊断及分度标准
[2]:①轻度:轻度腹水、卵巢增大直径不超过5cm;②中度:中度腹水伴或不伴有胸水、腹胀、尿少、轻度呼吸困难,卵巢增大直径小于12cm;③重度:下腹痛、腹胀、尿少,大量腹水伴或不伴有胸水,呼吸困难,卵巢增大直径大于12cm,可有血液浓缩、高凝状态、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异常。
本组患者中,中度19例,重度16例。
1.4实验室检查注射HCG日血清雌二醇(E2)浓度大于2500pg/mL13例,2000~2500pg/mL6例。
血红蛋白(Hb)大于130者14例;血红细胞压积(HCT)大于0.45者11例、HCT在0.36~0.44者17例;白细胞(WBC)大于15.0*109/L者21例、WBC在10~15*109L6例;尿比重大于1.030者19例,1.020~1.030者8例;血Na大于145mmol/L5例;血Ca升高3例;血清尿素氮(BUN)升高6例;肝功能轻度异常14例;轻度酸中毒8例;低蛋白血症31例。
B超卵巢直径5~12cm17例,超过12cm者19例。
2结果
2.1监护和治疗全部患者均住院治疗,包括:①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每日记录24h出入量、腹围、体重,动态监测血细胞计数及分类、电解质、肝肾功能、尿比重等。
适时(视病情而定)行B超监测卵巢大小、腹水及胸腔积液的变化;②扩容及对症治疗,以静滴胶体液为主,包括白蛋白、贺斯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根据病情每
日静脉滴注;少数病人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除应用胶体溶液外还予足够的晶体液以补充血容量,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补足后尿量仍少者给予利尿剂利尿。
③行胸腔、腹腔穿刺抽液治疗,穿刺指征为张力性腹水导致腹胀难忍、胸腔积液引起的呼吸困难,同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④黄体支持治疗:每日肌注黄体酮40~60mg。
2.2治疗结果和预后16例患者症状在1周内缓解,9例在2周内缓解,10例在2~8周缓解。
2.3妊娠情况35例患者中,共获临床妊娠28例,其中双胎妊娠7例;单胎妊娠28例。
3讨论
OHSS多发生在促超排卵治疗的病人中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程中约2周左右,总发病率为23.3%,中重度患者为1%-10%[3]。
3.1OHSS的发生机制:OHSS的发生机制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但使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是OHSS发生的基础。
外源性促性腺激素使得过多的卵泡发育,分泌过多的雌激素,HCG注射后促排卵及形成多发性黄素化囊肿导致OHSS的发生。
OHSS的病理生理主要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引起蛋白质渗出、发生低蛋白血症、腹水、胸水、少尿及全身水肿、血液外移,血液粘稠度增加[4]。
早发型多发生于hCG 应用后的3~7天内;晚发型多发生于hCG应用后的12~17天。
本组资料临床症状出现时间在HCG注射日后3~14天。
3.2OHSS的高危因素:OHSS发病的高危因素与以下方面有关:①易发生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或B超卵巢表现为“项链征”、体质瘦弱者;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