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之特殊句法
- 格式:docx
- 大小:20.17 KB
- 文档页数:5
现代汉语中特殊句式有六种,分别是: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是字句判断句、存现句、;口诀把被连,兼是现;1、把字句把字句是一种用“把”字将宾语提前并与宾语一起构成句子的状语的特殊句式;这种句式使得语句的表达变得灵活多样,也为诗歌等韵文的押韵提供了方便;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把”字,还可以用“将”等虚词起到这样的作用;例如:我把我的作文本忘在家里了;他把他人生的黄金时期硬是这样虚度过去了;林觉民把自己的一生凝固成了光照千秋的历史册页;我手执钢鞭将你打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注意把字句的本质就是将宾语前置,与介词“把”一起构成句子的状语;在句式变换中,把字句是一种最基本的变换样式,也是最简单的变换,但是在写作中,它为语言表达提供了极大的方便2、被字句被字句也称“被动句”是一种用“被”字变施事者正常的语序中是主语,相应的宾语就被称为“受事者”为状语或者用“被”字表示受事者所受的动作、行为的特殊句式;如:我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给吓懵了;/ 我被吓懵了;我被李老师这重重的一掌给打醒了;/ 我被打醒了;我被疯娘这篇文章深深地感动了;/ 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敌人被我们打败了;/ 敌人被打败了;他被公司开除了;/ 他被开除了;注意被字句的本质是表示受事者所受到的动作、行为,突出的是受事者,所以有时候说出施事者,有时候不说出施事者,这要看表达的重点是什么了;另外,在句式变换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比如在“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变换”、“突出句子的某一表达重点”,被字句就是非常必需的;例如:改变下列句子的句式,强调我方无辜;美国军用侦察机在我国南海上空把由王伟驾驶的我国一架军用飞机撞毁了;改写成为被动句:答案:由王伟驾驶的我国一架军用飞机在我国南海上空被美国军用侦察机撞毁了;3、连动句连动句是一种一个主语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在逻辑上紧密连接的谓语的特殊句式,也可以说连动句是由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特殊句式;这种句式中几个谓语之间互不修饰限制,相互独立,但是谓语之间存在着目的、方式、因果、先后等逻辑关系;例如:他脱下大衣坐在了炕上;先后他搜集着一片片的干苔藓烧水喝;目的凭着他的求生的意志,他还是挣扎着蠕动爬行;方式由于劳累过度,李老师终于生病住院了;因果4、兼语句略5、是字句是字句专指由动词“是”构成的判断句;在是字句中,“是”的作用是判断主语和宾语的关系;主语和宾语有两种关系,一是同一关系,二是从属关系;同一关系就是对等关系,一般的“定义”就是这种关系,即S是P;如:正方形是四条边等长、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从属关系是主语属于宾语,即宾语是一个大类,主语是其中之一;如:读者文摘是很受读者欢迎的杂志;另外是字句除了标准的“是”字表示判断之外,尚有“为”“叫”“就是”“叫做”“称为”“称作”等词;例如: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的名字叫人民解放军;那个消耗了我情感和生命的地方,就是我日思夜想的故乡;整天学习情绪低落,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学习,做一天学生上一天学的人,被叫做“没有灵魂的”人;6、存现句表示人或事物存在、产生、出现、消失的句子是存现句;存现句有三个特点:与英语里的“There be”句型非常像第一,主语常是处所名词或时间名词;如:门口站着两个兵;台上坐着主席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第二,存现句的谓语多是表示存在、产生、出现、消失的动词,即不表示动作,只表示一种状态的持续;如:海上生明月;表示出现到处是欢乐的人群;表示存在家里来了一个客人;表示出现山上开满了映山红;表示产生眼前浮现着李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容;表示出现第三,存现句的宾语往往是动作的发出者;因此有的存现句可以转换为一般主谓句;如:门口站着两个兵;/ 两个兵在门口站着;台上坐着主席团;/ 主席团在台上坐着;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轮金黄的圆月挂在深蓝的天空中;。
特殊句式总结第一篇:特殊句式总结特殊句式总结状语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而耻学于师3.师不必贤于弟子 4.学于余5.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6.其势弱于农夫7.赵尝五战于秦 8.游于赤壁之下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0.月出于东山之上 11.后秦击赵者再 12.游于江潭 13.行吟泽畔14.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15.州司临门,急于星火16.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17.古人所以重施行于大夫者18.而文采不表于后19.藏之于名山20.又杂植兰桂竹木于亭21.鸡栖于庭,尝居于此22.室西连于中闺23.而母立于兹24.其制稍异于前25.去以六月息者也26.其欣于所遇 27.悟言一室之内28.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29.不能喻之于怀30.申之以孝悌3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宾语前置句1.2.3.4.5.句读之不知何为其然也秦人不暇自哀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6.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7.安在其不厚也 8.彼且恶乎待哉9.其自视也,亦若是 10.是以见放11.悉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12.悉以知其然也 13.彼且悉适也 14.之二虫又何知1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16.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17.未之有也 18.鸡豚狗彘之畜 19.以五十步笑百步 20.树之以桑 21.秋以为期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3.客有吹洞箫者 4.苟以天下之大5.虽无丝竹管弦之盛6.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7.安能以身之察察8.安能以浩浩之白 9.自令放为主谓倒装1.渺渺兮于怀判断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是岁元和四年也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7.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8.项脊轩,旧南阁子也9.此小大之辨也10.《齐谐》者,志怪者也11.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地也12.修禊事也13.死生亦大矣 14.其致一也 15.是亦走也 16.非我也,兵也1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18.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被动句1.不拘于时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4.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5.屈原放逐6.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7.慈父见背8.而刘夙婴疾病9.假令伏法受诛10.为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11.韩非囚秦 12.不韦迁蜀 13.得不焚14.圣人不凝滞产物省略句1.輮以为轮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举酒属客4.相与枕藉乎舟中5.舞幽壑之潜蛟6.举以予人7.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8.何也9.弃甲曳兵而走 10.可以无所矣11.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2.不复与言 13.翱翔蓬蒿之间1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15.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16.映带左右,列坐其次 17.悟言一室之内 18.放浪形骸之外 19.引以为流觞曲水 20.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第二篇: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总结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大全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
氓特殊语句知识点总结特殊语句是一种语言现象,用于在特定场合或特定语境中表达或传达特殊含义或情感。
特殊语句可能是口头语言,也可能是书面语言,可以包括成语、俗语、谚语、谜语等多种形式。
特殊语句在人们日常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增加语言表达的丰富度,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传达效果。
特殊语句的种类特殊语句是一种特有的语言现象,包括许多不同种类的表达形式,其中包括成语、俗语、谚语、谜语等。
这些特殊语句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法,能够在语言交流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成语是中国语言中的一种特殊语句,是由一组成分组成的,每个成分都有着独特的意义,成语的意义往往不是直接从成分的意义推导出来的。
成语在中国语言中具有丰富的表达力,能够很好地传达丰富的含义和情感。
俗语是一种在特定地区或群体中广泛使用的语句,它们往往是由口头传承下来的,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
俗语具有简洁、易懂的特点,往往能够用简短的语句表达复杂的含义。
谚语是一种经过长期沉淀的广为流传的语句,在人们的日常交流和表达中经常可以听到。
谚语通常具有丰富的寓意和韵味,能够传达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
谜语是一种富有趣味性的特殊语句,通过巧妙的言语技巧和双关语的运用来使人产生猜解的兴趣。
谜语在语言的交流中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够激发人们的智慧和好奇心。
特殊语句的运用特殊语句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丰富的运用场合,可以用于多种情境和目的。
特殊语句的使用能够增加语言表达的丰富度和表现力,使语言更加生动地传达情感和思想。
特殊语句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能够见到丰富的成语、俗语、谚语等特殊语句的运用。
特殊语句能够在文学作品中起到形象生动、意味深远的作用,增加作品的文学韵味和表现力。
特殊语句在口头交流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人们在日常交流中往往会使用各种特殊语句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表达效果。
特殊语句的使用能够使语言更加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增加交流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特殊语句在广告宣传中也有一定的运用价值,通过巧妙地运用成语、俗语、谚语等特殊语句,能够使广告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广告的传达效果和记忆度。
词性活用一、名词用作动词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往往可以活用为动词,后面可以跟宾语。
如:(1)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目,目光示意。
)(《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2)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民,治理民众。
)(同上)(3)而后乃今将图南。
(南,向南方飞行。
)(《庄子·逍遥游》)(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南,向南方飞行。
)(同上)(5)至于北海,东面而视。
(东,脸朝东。
)(同上)(6)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衣,穿粗麻布的衣服。
)(《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7)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业,成就功业。
)(李斯《谏逐客书》)(8)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
(蛾眉,依仗美貌。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9)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组,绳子绑住。
函用木匣装着。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10)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隧,打成隧道。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11)国君而仇匹夫,惧者其众矣。
(国君,做了国君。
)(《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12)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
(子,把百姓作为子女看待。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13)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衣,穿着粗麻布衣服。
怀,怀揣和氏璧。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4)左右欲刃相如。
(刃,用刀子杀。
)(同上)(15)吾羞,不忍为之下。
(下,位居他之下。
)(同上)(16)而广不为后人。
(后,落在别人后面。
)(《史记·李将军列传》)(17)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侯,封侯。
)(同上)(18)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后,在大将军会师的约期之后到达。
)(同上)(19)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南,向南行。
)(同上)(20)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子,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21)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朱自清在《〈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中说:“在旧体诗里,有字数、声调、对偶等制限,有时便不得不铸造一些特别经济的组织来适应。
这种特殊的组织在文里往往没有,至少不常见。
初学者遇到这种地方也感到困难,或误解,或竟不懂,这得去看详细的注释。
”现在高考古诗词鉴赏一题,难倒了许多考生。
究其原因,结合朱先生所说,我们推测该是不了解古诗的“特殊组织”,试卷中又没有详细的注释所致。
本文结合一些实例,就这些“特殊的组织”——句法,做一解说。
一、特殊的语序古诗词中的特殊语序,好多人都视之为倒装,这是不够确切的。
因为虽然倒装是古诗特殊语序中重要的一种,但如果只说倒装,那是远远不能概括古诗特殊语序的种种特殊情况的。
1.主语后置。
这里的主语后置,还不仅仅指主谓倒装,还包括主语后置到状语与谓语之间等情况。
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归浣女”,应是“浣女归”;“下渔舟”,应是“渔舟下”。
杨万里《夏日杂兴》:“九郡报来都雨足,插秧收麦喜村村。
”后句应该是“村村插秧收麦而喜”。
晁补之《金凤钩·送春》:“春回常恨寻无路,试向我、小园徐步。
”后两句应该是“我试向小园徐步”。
2.宾语前置。
古汉语中的宾语前置,一般来说都是有条件的,如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是”“之”做标志的宾语前置等。
但古诗中的宾语前置却往往无条件,这样也就为正确辨识宾语前置增加了难度。
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后三句应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
如果看不出宾语“渊明”前置,心中难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风流呢?如此是怎么也读不懂这首词的。
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上句应该为“空自许塞上长城”。
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最后一句应为“绿水绕人家”。
3.主宾换位。
主语在前,宾语在后,这是一般顺序,现在二者竟然换了位,如果意识不到这点,并将其置换过来,那么这诗句就不好理解。
现代汉语特殊句子的理解汉语作为一门世界闻名的语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现代汉语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子结构,它们表达了独特的含义,让我们来逐一了解一下。
一、感叹句感叹句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句子,通常以“啊!”或者“哦!”等语气词开头。
它们主要用来表达惊讶、赞赏、惊讶或者痛苦等情感。
在感叹句中,语气词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们赋予了整个句子一种情感色彩,使得整个句子更生动、形象。
需要注意的是,感叹句虽然可以表达强烈的情感,但是它们并不适合在正式的场合中使用。
如果一定要在正式场合中使用感叹句,应该尽量少用,以免显得过于随意、不庄重。
二、被动句被动句是一种表达动作、状态或者变化趋势的句子。
在被动句中,动作或者状态的承受者通常是名词或者代词,而动作或者状态本身则是由动词或者形容词组成的。
需要注意的是,被动句的语序比较灵活,可以通过改变语序来更好地表达句子的含义。
不过,在表达复杂意思时,最好还是尽量把语序调整得更加自然、流畅。
三、倒装句倒装句是一种比较复杂、有趣的句子结构。
在倒装句中,谓语动词往往会被提前,成为句子的主语,而主语则被放到句子的后面。
这种句子结构主要用来表达一种强调的动作,或者表达一种与事实相反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倒装句虽然可以增加句子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但是它们并不一定能够更好地表达句子的含义。
因此,在写作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尽量少用倒装句。
四、特殊的句式除了上述三种特殊的句子结构之外,现代汉语中还有许多其他的特殊句式,例如:1.兼语句:兼语句是一种特殊的复合句式,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简单句复合而成。
在兼语句中,每个简单句作为兼语句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个句子则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部分组成。
2.数词句:数词句是一种特殊的句式,由数词和谓词组成。
它主要用于表达一种概数,例如“一些”、“好几个”等等。
3.缩句:缩句是一种特殊的句式,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句子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新的句子。
【优质文档】·几种特殊的句子类型-推荐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几种特殊的句子类型5、几种特殊的句子类型(句式):(1)主谓谓语句由主谓短语充当句子谓语。
有种形式:1.全句主语是受事,主谓短语中的主语是施事。
这部电影我看过。
\任何困难他都能克服。
2.全句主语是施事,主谓短语中的主语是受事。
表受事有周遍性(所说无一例外),特点:(1)受事前可能有任指性词语,后边有“都”或“也”呼应,有往大里夸张意思;(2)有“一”和“不”或“没有”呼应,有往小里夸张意思。
他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他一个字都不认识。
3.全句主语和主谓短语中的主语有领属关系,他们之间可以有停顿、可以加状语。
她态度和蔼。
\她态度一向和蔼。
\这三个问题,我们讨论了两个。
(如果加上“对\对于\关于”,则全句主语将变成句首状语)4.全句主语与谓语(主谓短语)中某一词语在意义上有复指关系。
夺取全国胜利,这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
\这孩子,我也疼他。
5.主谓短语是动词性词语,与全句主语可以发生主谓关系,判断时关键要看句子意思侧重点落在哪。
他待人有礼貌。
\你做事认真。
(2)双宾句(3)连动句(连谓句)(4)兼语句(5)存现句(6)把字句(7)被字句(8)疑问句(9)是字句课件 8。
题目: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特殊句法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特殊句法是指在古代汉语写作中使用的一些
特殊句式和语法结构,它们在表达方式和意义上与现代汉语有所差异。
这些特殊句法在古代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反映了中国古
代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
一种常见的特殊句法是“对仗句法”。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
经常可以看到对仗句法的运用。
对仗句法是指用意义相对应、音韵
和谐的词语或词组进行排比的一种修辞手法。
通过对仗句法的运用,作家可以增强文学作品的韵律感和美感,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另一种特殊句法是“典故句法”。
中国古代文化非常注重对传统
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在古代文学中经常会引用和借用典故。
典
故句法是指使用典故来增强句子的表达力和意境。
通过运用典故句法,作家可以借助古代文化中的经典故事和成语来丰富句子的含义,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
还有一种特殊句法是“倒装句法”。
倒装句法是指在句子中调换
主谓语语序的一种结构,这种句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非常常见。
通
过使用倒装句法,作家可以突出句子中的某个成分,增强语气或调整句子的语调。
倒装句法的运用使得句子更加精练、独特,给人以深思。
古代文化中的特殊句法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更是中国古代文学独特的魅力所在。
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审美观念,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和了解这些特殊句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鉴赏知识:诗词的特殊句法-语文版唐宋诗词鉴赏教案一、背景语文课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宋诗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之作,也是语文课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
针对唐宋诗词的鉴赏教学,助教老师们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个核心点是:了解诗词的特殊句法,增强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本文将从语文版唐宋诗词鉴赏教案的视角,共同探讨和分享唐宋诗词中的特殊句法。
二、学习目标通过本次学习,学生应能够: 1. 掌握唐宋诗词中的常见特殊句法; 2. 理解诗词中特殊句法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3. 增强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三、内容概要本次学习将以唐宋诗词中的特殊句法为核心,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1. 特殊句法分类介绍唐宋诗词中的特殊句法分类,包括平仄、补语、破体等。
2. 句法鉴赏技巧详细讲解一些句法在鉴赏诗词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作用。
例如,平仄在唐宋诗词中的作用,补语和破体在表达情感等方面的表现以及诗词中使用特殊句法的丰富性和特殊性。
3. 唐宋诗词特殊句法实例分析通过选取唐宋诗词中的具体句法实例,进行分析和解析,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鉴赏诗词的目的。
四、教学设计1.导入(15分钟)通过语文晨读和师生互动,启发学生对唐宋诗词特殊句法的兴趣。
2.学习(60分钟) 2.1 介绍唐宋诗词中的常见特殊句法; 2.2 讲解句法在鉴赏诗词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作用; 2.3 分析唐宋诗词中的句法实例。
3.实践(50分钟) 3.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唐宋诗篇进行特殊句法鉴赏;3.2 小组间进行交流分享和点评。
4.总结(15分钟) 4.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所学的唐宋诗词鉴赏知识; 4.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体会。
五、教学效果评估本次教学效果的评估通过学生期末课堂问卷、小组展示和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估,评估标准包括:掌握唐宋诗词特殊句法的能力,理解句法在鉴赏诗词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作用以及提高对唐宋诗词鉴赏能力等方面。
六、总结唐宋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在语文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词性活用一、名词用作动词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往往可以活用为动词,后面可以跟宾语。
如:(1)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目,目光示意。
)(《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2)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民,治理民众。
)(同上)(3)而后乃今将图南。
(南,向南方飞行。
)(《庄子·逍遥游》)(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南,向南方飞行。
)(同上)(5)至于北海,东面而视。
(东,脸朝东。
)(同上)(6)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衣,穿粗麻布的衣服。
)(《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7)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业,成就功业。
)(李斯《谏逐客书》)(8)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
(蛾眉,依仗美貌。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9)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组,绳子绑住。
函用木匣装着。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10)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隧,打成隧道。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11)国君而仇匹夫,惧者其众矣。
(国君,做了国君。
)(《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12)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
(子,把百姓作为子女看待。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13)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衣,穿着粗麻布衣服。
怀,怀揣和氏璧。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4)左右欲刃相如。
(刃,用刀子杀。
)(同上)(15)吾羞,不忍为之下。
(下,位居他之下。
)(同上)(16)而广不为后人。
(后,落在别人后面。
)(《史记·李将军列传》)(17)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侯,封侯。
)(同上)(18)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后,在大将军会师的约期之后到达。
)(同上)(19)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南,向南行。
)(同上)(20)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子,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21)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用手指抓破树皮。
)(同上)(2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建房居住。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3)由山以上五六里。
(上,向上走。
)(同上)(24)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垣墙,砌上矮墙。
)(归有光《项脊轩志》)(25)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明月,明月照亮。
)(同上)(26)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袖金,从袖子里拿出银子。
)(宗臣《报刘一丈书》)(27)幸主者出,南面召见。
(南面,面朝南坐着。
)(同上)(28)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
(东,转向东面。
)(侯方域《马伶传》)(29)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
(踵顶,脚靠脚头靠头。
)(方苞《狱中杂记》)(30)奸民久于狱,与胥卒表里。
(表里,内外勾结。
)(同上)(31)不舟不车,不衫不帻。
(不乘船,不坐车,不穿长衫,不戴头巾。
)(张岱《西湖七月半》)(32)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目,把他们视作。
)(欧阳修《朋党论》)二、使动用法这是古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动宾结构。
其中动词所表示的意义,不是主语所具有的,而是主语使宾语所具有的,所以叫使动用法。
可译作"使他(它)怎么样"、"让他(它)怎么样"。
如:(1)既来之,则安之。
(安,使他们安定。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业,使诸侯成就功业。
)(李斯《谏逐客书》)(3)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
(虚,使自己虚弱。
)(同上)(4)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固,使它的根稳固。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5)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安,使百姓安宁。
)(同上)(6)庄公寤生,惊姜氏。
(惊,使姜氏受了惊吓。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7)无生民心。
(生,使百姓产生二心。
)(同上)(8)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
(靖,使晋国安定下来。
)(《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9)宁许以负秦曲。
(负,使秦国担负理亏的责任。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0)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归,让他回赵国去。
)(同上)(11)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坚,使他们坚信。
)(《史记·李将军列传》)(12)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
(硕、茂,使它长得高大茂盛。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13)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
(蚤、番,使它的果实结得又早又多。
)(同上)(14)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番、安,使我们(自身)繁衍生息,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
)(同上)(15)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
"(生,使你们活下去。
)(方苞《狱中杂记》)(1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泣,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苏轼《前赤壁赋》)(17)长吾女与汝女。
(长,使他们长大成人。
)(韩愈《祭十二郎文》)(18)诸宾客辩士说之,莫能来。
(来,使他回到京城来。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19)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
(富贵,使您富贵。
亲,使您成为朝廷亲信。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20)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相,让魏其侯当丞相)(同上)三、意动用法这是古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动宾结构。
其主语在意念中认为宾语具有动词所表示的意义,所以叫意动用法。
其动词往往由形容词、名词转来。
可译作"以......为......"("认为什么怎么样"、"把什么当作什么")。
如:(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少,认为孔子的见闻很少。
轻,认为伯夷的义节很轻。
)(《庄子·秋水》)(2)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是,认为对的。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3)国君而仇匹夫,惧者其众矣。
(仇,以百姓为仇。
)(《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4)吾羞,不忍为之下。
(羞,感到羞耻。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5)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苦,以跟随程不识为苦。
)(《史记·李将军列传》)(6)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业,橐驼以种树为职业。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7)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
(耻,感到耻辱。
)(侯方域《马伶传》)(8)侣鱼虾而友麋鹿。
(把鱼虾当作伴侣,把麋鹿当作朋友。
)(苏轼《前赤壁赋》)(9)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
(薄其官,嫌詹事的官职太小。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10)将军壮义之,恐亡夫。
(壮义,认为他勇敢而有义气。
)(同上)特殊句式一、被动句式被动句式主要有三种表示方式:1、在动词谓语后面,用介词"于"介绍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主动者)。
如:(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拘于虚,即"被狭小居处的局限"。
(《庄子·秋水》)(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劳力者治于人,即"体力的人被人统治"。
)(《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3)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被人供养。
)(《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4)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取于人,即"被人所取用"。
)(韩愈《答李翊书》)(5)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其观于人,即"文章被别人看")(同上)(6)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待用于人者,即"等待被人任用的人"。
)(同上)(7)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君幸于赵王,即"您被赵王宠爱"。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8)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信于士大夫也,即"被将士们信赖"。
)(同上)(9)其伤于缚者。
(那些被捆绑受了伤的。
)(方苞《狱中杂记》)(10)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所困穷的地方吗?)(苏轼《前赤壁赋》)(11)志乎古,必遗乎今。
(必遗乎今,即"一定被今人所抛弃"。
)(韩愈《答李翊书》)2、在动词的前面加上"见",同时在动词后面加介词"于"介绍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主动者),形成"见......于......"的句式。
如:(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同上)(3)以此长不见悦於长吏。
(宗臣《报刘一丈书》)(4)终必不蒙见察。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3、在动词前面加上"为",表示被动。
如:(1)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为后世法,即"被后世效法"。
)(韩愈《答李翊书》)(2)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天下笑,即"被天下人耻笑"。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3)为虏所生得。
(被匈奴所活捉。
)(《史记·李将军列传》)(4)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李广射杀猛兽,亦被猛兽咬伤过。
)(同上)(5)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于嵩将要到州府诉讼,被他们所杀。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6)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
(然而后代的人并不讥讽舜被二十二人结成的朋党所欺骗。
)(欧阳修《朋党论》)二、倒序句式主要有三种句式。
1、宾语前置。
这种倒序句式主要有三种情形。
(1)在否定句中,代词(之、我、己等)作宾语,一般提到代词之前。
如:①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莫之夭阏者,即"莫夭阏之者"。
)(《庄子·逍遥游》)②之人也,物莫之伤。
(莫之伤,即"莫伤之"。
)(同上)③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莫己若者,即"莫若己者"。
)(同上)④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未能或之先,即"未能或先之"。
)(《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⑤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或之欺。
(莫或之欺,即莫或欺之)。
(同上)⑥所就不彼若也。
(不彼若,即"不若彼"。
)(梁启超《论毅力》)⑦故不我若也。
(不我若,即"不若我"。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2)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奚等)作介词(以、为)宾语时,提到介词之前。
如: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何以,即"以何"。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奚以,即"以奚"。
)(《庄子·逍遥游》)③敢问何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