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78.62 KB
- 文档页数:13
三大需求对经济发展作用分析1929年至1933年,西方国家爆发了一场无法阻止的经济大危机,而传统经济学却无法解释这一生产过剩的现象。
凯恩斯提出:需求才是重要的,现实中,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生产过剩的危机。
他主张用扩大总需求的方法来扩大就业以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
当期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经济危机使我国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运用“凯恩斯主义”的相关观点为我国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寻找出路。
标签:三大需求;经济发展;消费;投资;基础设施总需求(AD)是全社会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Y=C+I+G+(NX)。
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总出口成下降的趋势,所以我国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由凯恩斯理论对于总需求管理,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拉动国内需求,即刺激消费、扩大投资、加大政府支出,下面就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1 刺激消费在各国相继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扩大居民消费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从中短期来看,各国扩大消费的各项举措,其直接目的是让民众有钱去消费;而从经济发展的纵向线条来看,这些举措的效果如何还要看居民是否敢于去消费。
这并不仅仅是观念的转变,背后依托的是一国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是否有一整套利于消费的结构和体制。
而这也正是当前中国需要向世界其它一些成熟经济体所需要借鉴的地方。
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判断经济前景的一个重要先行指标,是一国居民对个人消费支出的预期反映。
全球主要经济体在过去的一年里,消费者信心指数一直在呈现下行的走势。
去年初,在经济危机刚露头时,由于能源和食品价格的双重暴涨,大部分国家的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明显缩水,消费者信心指数和实际消费支出减少成为主要经济体经济运行中的共同特点。
到了下半年,国际能源和食品价格的高烧退去,但是经济危机开始全面显现,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已无异议。
作为宏观经济在微观个体的最直接反映,居民消费不振已不只是某些领域价格高与低的问题了。
在各国走出经济衰退尚无一个可预期的时间表之时,不难想象消费者信心指数将保持低位或者一直一路下滑。
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率怎么算出来的?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10-6-4 21:33能有公式就最好啦提问者:adelefang - 二级最佳答案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
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
计算公式: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贡献率也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计算方法是: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举例说明如下: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1)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资金占用的经济效益,说明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收益能力。
(2)社会贡献率:是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
社会贡献率(%)= 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增值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净利润等。
为了反映企业对国家所作贡献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则计算贡献率。
企业对国家的贡献率(%)= 税金总额+上缴利润/社会贡献总额×100%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这个指标是指在产出增长速度中,技术进步因素所占的比重,综合反映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
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技术进步速度/产出增长速度×100%上式贡献率越大则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则小。
(4)各产业贡献率:第一、二、三产业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即为各产业的贡献率。
第三产业贡献率= 第三产业当年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增量×100%应该注意的是,贡献率指标比较抽象,在使用时,应说明具体含义,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规,做到标准化、规范化、通俗化。
西藏三大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囝王乃霞摘要: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通常被称为“三驾马车”。
“三驾马车”对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区和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有所不同。
近年来,西藏依靠投资拉动,尤其是依靠中央直接投资。
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
党的十七大针对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消费拉动不足的现状,强调“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西藏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结构调整和选择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西藏近年来内需和外需结构变化以及面临的机遇。
提出当前扩大三大需求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西藏;三大需求;经济增长一、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经济增长是指—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是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之一。
但如何实现增长,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在现代的开放经济中,一国(区域)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来推动。
关于消费与经济增长,凯恩斯认为,形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总需求不足,以致无法实现充分就业。
而消费需求不足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也会增加消费,但消费的增加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的作用,人们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来增加消费。
即消费需求不足会抑制增长的观点。
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看,投资率呈现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并趋于相对稳定的变动过程,近似一条平缓。
倒u”型的曲线(或称为“马鞍型”曲线);消费率变动过程则呈现与投资率相反的平缓的“u”型曲线(或称为。
倒马鞍型”曲线)。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1960年在其著名的<经济成长阶段>一书中,提出了经济增长阶段理论,首次将各国经济增长过程概括为六个阶段,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消费、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不同的。
而罗斯托和钱纳里的观点更多地考虑了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强调消费与经济增长是一种动态的阶段性相互推进关系。
投资、消费、净流出三⼤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动⼒,通常被称为“三驾马车”。
“三驾马车”对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区和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有所不同,对江西来说,“三驾马车”主要以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拉动为主。
当前,随着美国⾦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全球实体经济增速回落以及全国外部需求减缓,江西经济发展也⾯临着需求结构调整和选择问题。
本⽂通过分析全省近年来内需和外需结构变化以及⾯临的机遇,提出当前扩⼤三⼤需求的⼏点建议。
⼀、江西三⼤需求的结构变化特征 新世纪以来,江西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流出需求不论是在⽣产规模上还是结构上都发⽣了较⼤的变化。
从三⼤需求规模分析,按⽀出法计算,⽣产总值(GDP)由2001年的2161.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5500.3亿元,增加了1.54倍。
消费需求由2001年的1357.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793.5亿元,增加了1.06倍;投资需求由2001年的800.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767亿元,增加了2.46倍;⽽净流出需求则由2001年的3.5亿元减少到-60.2亿元,减少了63.7亿元。
从三⼤需求结构分析,消费需求占⽣产总值(GDP)的⽐重由2001年的62.8%下降到2007年的50.8%;投资需求占⽣产总值(GDP)的⽐重由2001年的37.0%上升到2007年的50.3%;净流出需求占⽣产总值(GDP)的⽐重由2001年的0.2%下降到2007年的-1.1%。
毫⽆疑问,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已各占⽣产总值(GDP)的半壁江⼭,两⼤需求已经“会师”,形成合⼒,共同拉动经济增长。
从三⼤需求贡献分析,长期以来,江西投资和消费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突出,⽽净流出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相对较弱。
1、投资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
2001年以来,伴随着⼯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江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逐年扩张,投资率逐步上升。
2007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01.9亿元,投资率达50.3 %,⽐2001年上升了13.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为50.9%,固定资产投资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第⼀动⼒。
我国三大产业增长趋势分析我国三大产业增长趋势分析引言我国的经济发展正迅速走向新常态,三大产业的增长趋势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对我国三大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趋势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一产业增长趋势分析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传统农业生产部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第一产业的增长趋势正在发生变化。
以下是对第一产业增长趋势的分析:1. 提质增效: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农业生产的效率逐渐提高,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例如,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应用,如遥感和无人机,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性和规模效益。
2. 多元化经营:农民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转向多元化经营。
他们将农业旅游、农产品加工以及农产品的电商销售等作为第一产业的拓展方向,以寻求更好的利润空间。
3. 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提高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产品供给能力,促进农业增长。
例如,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优化农产品存储和物流设施,以及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等。
第二产业增长趋势分析第二产业是指工业生产部门,包括制造、建筑、能源等行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的增长趋势也在发生变化。
以下是对第二产业增长趋势的分析:1. 环保技术升级:我国在环保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需要加大环保投入来满足政策要求。
因此,工业企业正积极进行技术升级,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利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推广高效节能设备,以及加强污染治理等。
2. 产业转型升级:为了适应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需求,我国工业企业正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朝着高端制造业、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的方向发展。
例如,加大对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以及加强企业间合作与创新等。
3. 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我国正通过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来提高自身的产业竞争力。
2014年第03期 | 27 |三大需求对广西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文 \ 来守林三大需求是指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经济学通常把它们比喻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国际上一般按支出法来分析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通常用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占GDP增长的份额来反映它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
分析近年来广西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找出制约广西经济发展的根源,构建三大需求协调型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形成广西消费、投资、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三驾马车对广西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一)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4年以来广西消费品市场发展稳中趋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4年的2097.2亿元上升到2013年的7404.4亿元,国内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波动中逐步上升(详见表1),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力量。
从表1看,2004-2013年国内消费占GDP的比重从2004年的61.1%下降到2013年的51.5%,但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4年的38.8%上升到2013年的66%,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12年广西实现生产总值13035.1亿元,最终消费支出为6517.9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0%, 其中居民消费支出4905.76亿元,占37.6%,政府消费支出1612.19亿元,占12.4%,所占比重都在稳定下降。
最终消费支出的增加可以有效增加消费需求,从而拉动全区经济增长。
(二)投资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2004年以来伴随着广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投资需求逐年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多年超过100%,成为广西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和主导因素。
2004-2013年,广西资本形成总额年均增长29.6%,最近4年经济增长与投资增长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说明2008年全求金融危机后我区通过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措施取得明显效果。
资本形成总额的波动幅度比经济增长幅度大,这是由于投资对经济政策和经济环境的等外部变化的敏感性较强导致的。
三大最终需求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论文三大最终需求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论文内容提要:投资、消费、出口三大最终需求的变动是促进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直接推动力。
模型测算发现,投资对第二产业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消费是拉动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中服务性消费对第三产业增长的作用尤为明显。
出口的增长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并促进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增长,无论对轻工业、重工业,还是高技术制造业,出口都是我国生产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我国长期保持“世界工厂”地位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需求,产业结构,分析,政策建议经济发展必然导致结构不断变化。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是指各产业协调发展,能够满足不断增长和升级的社会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而旺盛的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的居民消费以及蓬勃发展的对外贸易则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最重要动力。
有什么样的需求结构,就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分析三大需求对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产业内部结构的影响,有助于把握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可以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提供方向和思路。
一、投资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系1990年以来,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年均增速为18.8%,比同期费年均增速高出4个百分点。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54%超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10个百分点。
在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形成了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1.投资对第二产业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在我国资本形成的过程中,有90%以上的投入需要由第二产业提供,而由于制造业内部存在着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投资的变动会对第二产业的.总量和结构产生较大影响。
根据最新公布的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投资每增加100亿元,会带动社会各产业部门总产值增加348.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7.8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295.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44.96亿元,投资增长对总产值的带动影响有85%体现在第二产业的增长上。
经济增长贡献率影响因素分析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基于消费、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分析,选取我国1989~2008年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总额和实际GDP时间序列,在单位根、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出我国三大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和短期动态关系。
关键词:三大需求经济增长误差修正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而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因此,研究三大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在三大需求作用拉动下,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提高,而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居民消费不足、投资效率下降和对外出口受阻等现象。
因此,如何运用“三驾马车”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成为关注焦点,本文主要具体研究“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影响。
有些学者对地区研究,如赵晓雷、申海波(2004),李远莉(2009),陈元清(2010),董晖(2007),张福生(2005),魏其礼、段小兵(2004)分别对上海、深圳、天津、福建、海南、甘肃的三大要素对其地区GDP贡献进行研究。
其中李远莉和陈元清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天津经济增长与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在长期和短期经济增长中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主要作用,其次是投资和出口贸易;而其他学者就三大需求对各个区域GDP的贡献度及投资与消费的相关性作实证研究。
有些学者运用其他方法研究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如赵德友、顾俊龙(2003)在研究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引入考伊克分布滞后模型对模型进行重新估计,提出优化投资率是政府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宋小翠(2008)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模型,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刘庆宝、未良莉(2007)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建立扩展的索洛模型进行估计,并与实际联系提出对策与建议。
有些学者对需求的部分因素与经济增长进行分析,如余文建、李雪俏、杨文玉、陈少敏(2010),宋琳、房珊珊(2010)针对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作用进行实证研究;孔群喜(2006)运用出口、进口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且进行相关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二者与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动态关系。
如何测度三大需求的比例关系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年终将至,各部门、各地区在盘点过去一年的经济发展状况时,必然要考虑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大需求的比例关系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又被称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三者的比例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在分析三大需求的变动情况时,离不开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简称支出法GDP)的三大构成项,即: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简称净出口)。
其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支出法GDP=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社会上一般用投资率、消费率和净出口率来反映三大需求的比例关系;用投资拉动率、消费拉动率和净出口拉动率来反映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有人将其称为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重要比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一、反映三大需求比例关系的指标1.投资率,又称资本形成率,通常指一定时期内资本形成总额(总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计算方法为:上述三种投资率的计算方法存在如下差异:(1)从分母来看,涉及生产法GDP和支出法GDP。
理论上,生产法GDP与支出法GDP应该相等,但实际核算中,二者并不完全一致。
(2)从分子来看,方法二的分子是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把它与存货变动合在一起,便是资本形成总额,即方法一的分子。
方法三的分子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它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核心指标,它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在口径上有一定的差别。
由于这种方法的资料容易获得,因而社会上也有很多人采用方法三计算投资率。
三种方法的对比请见下表:三种方法计算的投资率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单位:%年份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198034.929.020.2 198538.530.028.4 199035.225.824.4 199540.834.734.2 200036.436.536.8 200138.037.338.2 200239.238.941.4 200342.342.247.4从上表可以看出,三种方法计算的投资率在变化趋势上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