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鹁球虫病并发皮下气肿的诊治
- 格式:pdf
- 大小:73.76 KB
- 文档页数:1
鹌鹑球虫病的诊治1发病原因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每年的6~8月份多发,多雨、潮湿、高温的季节最适应卵囊的发育,发病感染最多。
鹌鹑群饲养密度过大,鹌鹑舍潮湿、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饲料配合不当等都是本病的诱因。
另外,在鹌鹑群发生某些疾病以及饲料中维生素A、硒和维生素E等含量不足时,为孢子的入侵提供方便。
2临床症状鹌鹑群突然发病,病雏发育不良,羽毛松乱,翅下垂,眼半闭,缩颈呆立或挤成一堆。
不食,嗉囊充满液体,下痢,粪便呈黄褐色或灰黄色粘液性,混有血液,似西红柿样粪便,以后排带血液的粪便,明显贫血,自血便后1~2天内大批死亡。
部分鹌鹑兴奋不安,后期两翅下垂、共济失调、昏睡,死前尖叫数声,死后腹部向上,两腿后伸,全身苍白。
成年鹌鹑采集减少,产蛋下降或停止,极度消瘦,病程7~20天。
3剖解变化死亡鹌鹑嗉囊空虚或充满液体,小肠肿胀,浆膜面呈奶酪样色泽,空肠、回肠呈弥漫性出血和充血,肠道内含有大量血液、粘液,黏膜上有无数粟粒大的出血点和灰白色病灶。
盲肠肿大,内有大量粘稠或稀薄血液,肠壁变薄,黏膜呈炎性出血。
4实验室诊断取有典型症状病鹌鹑的新鲜粪便或病死鹌鹑肠管病变部刮屑物2~5克,加入少量饱和盐水,用玻棒将粪便捣成糊状,然后添加饱和盐水,其量约为粪便的10-20倍,充分搅拌,用2层纱布滤过,将滤液装入水平放置的直径约1厘米的小瓶内,使液面稍凸出于瓶口。
10分钟后用清洁无油脂的盖玻片平平地接触瓶顶的液面,立即提起盖在载玻片上镜检,可见到数量不等的球虫卵囊,卵囊呈无色或黄色、圆形或椭圆形,有2层轮廓的卵囊壁。
经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确定为球虫病。
5防治措施5.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鹌鹑舍、饲料、饮水的清洁卫生,粪便、污物等及时清除,堆积发酵,利用堆肥发酵产生的热和氨气完全杀死鹌鹑粪中的卵囊。
外来人员更换鞋和工作服,保证鹑舍适宜的温、湿度和密度,进行适量的通风。
饲料的营养要全面。
5.2药物预防1-25日龄前用预防量0.025%(10千克饲料中加2.5克)抗球虫药“球痢灵”(二硝托胺)拌料;25日龄以后根据大群情况选用0.5%磺胺二甲嘧啶拌料投予适量剂量饮水进行控制,同时用抗菌药物控制肠炎;45日龄后添加中药抗球虫制剂,连用3个疗程,每个疗程5天。
鹌鹑的内寄生虫病1.球虫病鹌鹑感染球虫卵囊,孢子在肠道中游离出来,钻入肠壁上皮细胞内,发育成裂殖体~裂殖子,再进入肠壁上皮细胞内发育成裂殖体,反复几次后,使肠壁严重损坏,肠道出血。
简言之,是鹌鹑感染球虫后诱发的肠壁严重损坏、出血的症状。
[临床症状]贫血,羽毛松乱,雏鹑缩头呆立,严重时食欲废不饮水,粪便带有鲜血、血块、死肉串等。
轻度球虫病患鹑,粪便稀黄,稀水样粪便中间有成形粪便,或者成形粪便表面有血丝。
死亡率升高,死亡率高达30%一50%。
[剖检变化]主要病变是小肠、盲肠肿胀,肠壁有点状、斑状出血,呈暗红色。
肠道内充满凝血块、血团,内容物混有血液及干酪样坏死物。
[防治]及时清理粪便,更换笼底垫布,清理消毒笼底网、粪便,减少鹌鹑与粪便接触的机会。
进鹑前对笼网用喷灯火焰消毒,杀死球虫卵囊。
防止粪便污染饲料。
病情严重的鹑群用三字球虫粉50克十25千克水,混合均匀,饮水3一5天,在24小时停止死亡。
球速治50克十50千克水混匀,连饮5天。
对于食欲废绝,无饮水欲的病鹑,用滴管吸取上述药液滴滴口,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也可在饲料中添加克球粉、氯苯胍、球净等抗球虫药。
2.鹌鹑的白细胞原虫病白细胞原虫病白是由住白细胞原和卡氏白细胞原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
白细胞原虫病寄生在红细胞、单核细胞、内皮细胞以及内脏器官的实质细胞中。
每年夏秋季蚊子、纳虫和蠓虫活跃的季节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临床症状]急性暴发,病鸡精神不好,食欲废绝,严重者呼吸困难,咯血,体温升高。
排绿色或黄绿色粪便。
倒提病鹑,从口腔流出淡绿色液体,一般2-3天死亡。
病程长者食欲变差,贫血,消瘦,脚软,排绿色粪便,10一15天死亡。
蛋鹑产蛋率下降。
有的的病鹑死前摇头、颤颈、猛烈挣扎后爬地,呼吸微弱、但不立即死亡;胫部、趾部皮下有红色结节样出血点,俗称红腿病。
皮肤襄周围出血。
[剖检变化]主要剖检症状是肝脏表面、肠壁层、肠系膜、肌胃脂肪表面、腹脂表面和肌肉表面有小米粒大小的出血囊(一个或者多个突起于表面,有时候白色或者黄色)心外膜有白色小结节。
鹌鹑新城疫030201鹌鹑马立克氏病鹌鹑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发病原因消瘦,贫血,黄疸,剖检内脏器官肿瘤。
症状表现防治方法病原与传播途径症状诊断防治方法鹌鹑大肠杆菌病鹌鹑沙门氏菌病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给鹌鹑。
病原与传播途径症状诊断防治方法患病鹌鹑表现为食欲下降,饮水增加,腹泻,呼吸困难,体重下降。
通过观察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测进行确诊。
定期消毒,加强饲养管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鹌鹑葡萄球菌病病原与传播途径症状诊断防治方法症状防治鹌鹑球虫病症状防治鹌鹑蛔虫病症状患病鹌鹑瘙痒不安,羽毛脱落,皮肤出现损伤和炎症。
防治保持鹌鹑舍干燥、通风,定期清除粪便,定期用沸水冲洗笼具进行消毒。
鹌鹑外寄生虫病总结词鹌鹑维生素缺乏症是指由于体内维生素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常常导致生长迟缓、生理功能紊乱、骨骼畸形等症状。
详细描述鹌鹑维生素缺乏症的原因主要包括饲料中维生素含量不足、饲料储存时间过长、饲料加工不当等。
常见的维生素缺乏症包括维生素A缺乏症、维生素D缺乏症和维生素E缺乏症等。
对于鹌鹑来说,维生素A缺乏症会导致生长迟缓、骨骼畸形、眼干燥等症状,而维生素D缺乏症则会导致骨骼脆弱、变形等问题。
总结词详细描述鹌鹑脂肪肝综合征是指由于肝脏中脂肪积累过多而引起的疾病,常常导致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详细描述鹌鹑脂肪肝综合征的原因主要包括高脂饲料、过度饲养、缺乏运动等。
该病会导致鹌鹑生长迟缓、食欲不振、羽毛粗糙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总结词鹌鹑脂肪肝综合征VS原因鹌鹑农药中毒的原因可能是食用了被农药污染的饲料或饮水,或者在喷洒农药的环境中生活或误食了被农药污染的虫饵。
症状鹌鹑农药中毒后,会出现食欲减退、闭目昏睡、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治疗发现鹌鹑农药中毒后,应立即停喂含有农药污染的饲料和饮水,改喂清洁饮水和新鲜饲料,同时采用解毒剂和保肝药物进行治疗。
鹌鹑农药中毒鹌鹑饲料中毒原因治疗症状03治疗鹌鹑有害气体中毒01症状02原因加强饲养管理建立防疫制度制定防疫计划根据当地疫情和鹌鹑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防疫计划,包括疫苗接种、隔离措施等。
鹌鹑球虫病的诊治作者:王燕平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0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S858.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0)12-0030-012010年6月初,湖北省荆州地区一养殖户所养的鹌鹑发病,经l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验为球虫病,在发病早期及时做到了有效治疗,防止了大批鹌鹑的死亡,为养殖户避免了经济损失。
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鹌鹑全群发病日龄为28日龄,发病3d内畜主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有零星死亡病例。
该户鹌鹑为笼养,饲养密度较大,环境阴暗潮湿。
2临床症状发病鹌鹑精神萎靡,呆立,食欲减退或废绝,羽毛蓬松脏乱,肛门周围羽毛有排泄物粘连,粪便灰黄色混有粘液。
嗉囊内充满液体。
3病理变化剖检发病鹌鹑发现内脏无明显变化,但小肠肠管明显肿胀,肠壁增厚,回肠黏膜上皮有出血点和出血斑。
4实验室诊断将病变的肠壁在40倍显微镜下观察,看到肠壁上密集排列着大量圆形颗粒,怀疑是球虫卵囊。
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虫卵检查。
用载玻片刮取肠黏膜,加10倍清水充分搅拌,先后用60目和200目铜筛过滤于离心管中,2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沉淀加50mL饱和盐水混匀,2500r/min离心10min,取沉淀,加10倍清水混匀,2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用2.5%重铬酸钾将沉淀洗至平皿中,液面不超过0.7cm,28℃培养,每隔2h用吸管吹打一次,并在培养12h后,每隔2h观察一次孢子发育情况。
虫种鉴定:lOx40倍显微镜下观察孢子化卵囊内部结构,用显微镜测微尺测量卵囊大小。
根据卵囊形态结构和孢子化时间,参照有关资料和图谱,确定肠黏膜中至少含有2种球虫卵囊。
通过以上检查确诊为球虫病。
5治疗措施采用0.5%的磺胺二甲基嘧啶饮水进行紧急治疗,连用7d。
为了防止继发感染,在饮水中添加抗生素治疗肠炎,并添加多种维生素作为辅助治疗,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应激,促进机体尽快恢复。
鹌鹑的呼吸道疾病如何预防和治疗时间:2011-03-10来源:东北畜牧兽医作者:营口市种畜禽监督管理站伏静红在预防工作中,首要是对各种病毒性疾病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加强饲养管理,夏天做好防暑降温,冬天做好防寒保暖。
一年四季都要做好笼舍的通风,给鹌鹑创造一个较好的生存条件。
该病一旦发生,应尽最大努力去除发病诱因,改善环境。
这样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如果有其他病毒性疾病发生,则以控制病毒性疾病为主。
为了防止本病的继发感染,可适当投药加以控制。
治疗原则应考虑发病鹌鹑的数量,数量少时以个别治疗为主。
当发病数量多,外界诱因无法立即去除时,可考虑大群给药与个别治疗相结合。
治疗药物的选择:个别鹌鹑的治疗可用链霉素,成年每只鹌鹑每天20万单位,分2次注射,或用卡那霉素注射液,每天1万单位,分2次注射,连续注射3天。
全群给药可用链霉素、红霉素、恩诺沙星等饮水,连用4天。
鹌鹑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病毒病,治疗上没有特效药物。
在发病时给予乌洛托品(或小苏打)和抗生素,主要是有利于排出肾脏中沉积的尿酸盐和防止继发感染。
预防可用呼吸型传支,可用新城疫传支二联苗。
肾传支和腺胃型传支可选择油乳剂灭活苗进行免疫。
发生本病后,可给鹌鹑群投服抗生素,控制鹌鹑白痢、大肠杆菌和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生。
对本病的防治关键是做好鹌鹑群的免疫工作。
鹌鹑50日龄时免疫一次,90日龄时再免疫一次。
鹌鹑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的毒力稍强,鹌鹑免疫后有一定的反应,用磺胺药物不要超过5天。
为了防止继发症,可以投以其他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氟哌酸、恩诺沙星等,都有一定的疗效。
如果所在地区本病经常发生,可考虑使用油苗在鹌鹑开产前免疫,可达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鹌鹑球虫病鹌鹑球虫病防治和治疗【常见问题】:鹌鹑球虫病怎么办?【专家解答】:在养殖鹌鹑的时候难免会产生疾病,但是,即时的防治还是没有问题的,今天本人就来说说鹌鹑球虫病的治疗方法。
【疾病诊断】:病原是艾美尔球虫属的3种球虫,只感染鹌鹑,而不感染鸡。
本病主要吞食了含有卵囊的粪便或被其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
温暖潮湿的夏季多发。
鹑舍(笼)潮湿,粪便堆积,易促使本病的发生。
15日龄后的幼鹑发病率较高,死亡率10%左右,成鹑发病率较低,死亡率也低。
幼鹑症状明显,最初下痢,排黄褐色或混有血液的粪便,精神不振,食欲减少,羽毛蓬乱,怕冷聚堆。
成鹑症状轻微,常可耐过,但发育差,产蛋减少。
剖检:小肠球虫时,小肠粘膜充血,肠壁肿胀,肠管外表呈红色,有黄白色结节病灶,盲肠内充满红色液体,杂有血块。
根据流行病特点、症状及剖检变化可作初步诊断。
确诊取粪便进行实验室检查。
【疾病防治】:为了预防本病,可采用网上平养或笼养,减少粪便的接触机会。
地面平养的鹌鹑,必须及时清除粪便,经常更换垫草,保持地面和垫草的清洁、干燥。
对鹑舍、网架、粪盘等经常清洗,用火焰消毒法消毒,也可用药物消毒。
食槽、饮水器用1~2%热火碱水刷洗后,再用清水冲净;也可用水洗净,再置阳光下曝晒1~2小时后使用。
用克球粉(可爱丹),每公斤饲料均匀加入60~80毫克;或氯苯胍,每公斤饲料加入30毫克拌匀,进行药物预防。
治疗用克球粉,每公斤饲料均匀加入0.46克饲喂,连用7天,也可选用球净、盐霉素、氯苯胍、黄能霉素、球痢灵、复方敌菌净、优素精等药物治疗,效果都很好。
对发病严重者可用青霉素,每只鹑0.1万~0.2万单位,加蒸馏水稀释,点鼻或饮水。
【本人总结】:其实,鹌鹑会生病都是由于平时的不细心,没有更好的观察鹌鹑的生长情况,或者是没有科学的养殖,所以,按照一定的养殖方法,还有平时预防疾病,一定更会使得鹌鹑更好的生长的。
鹌鹑常见疫病及防控对策鹌鹑常见疫病及防控对策鹌鹑肉和鹌鹑蛋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等特点,营养价值高,具有动物人参的美誉。
早在20世纪,鹌鹑养殖就已成为养殖业热点,目前我国已成为鹌鹑养殖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养殖的商品鹌鹑主要有蛋用型鹌鹑和肉用型鹌鹑,其中蛋用鹌鹑主要有日本鹌鹑、中国白羽鹌鹑、黄羽鹌鹑、朝鲜鹌鹑、自别雌雄配套系鹌鹑;肉用鹌鹑主要有法国迪法克肉用鹌鹑、中国白羽肉用鹌鹑、法国菲鹌鹑、美国加利福利亚鹌鹑、法拉安肉用鹌鹑、莎维麦脱肉用鹌鹑等。
近年来,随着鹌鹑养殖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各种疾病问题也困扰着鹌鹑养殖业,已成为阻碍鹌鹑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大难题。
鹌鹑常见疾病根据病原,大致可分为三类:即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及寄生虫疾病。
现据笔者所掌握资料,将鹌鹑常见疫病及防控对策简介如下,供参考。
1细菌性疾病1.1溃疡性肠炎该病由魏氏梭菌引起,可感染多种禽类,尤以鹌鹑最易感,特别是幼龄鹌鹑。
肠道梭菌能产生芽孢,对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强,所以一旦发病且未能及时对栏舍进行彻底消毒,则会形成长期污染,导致连续多批年复一年发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患病鹌鹑轻者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腹泻,重者废食,排白色水样稀粪,急性者可突然死亡。
剖检病死鹌鹑可见十二指肠出血性肠炎,整个肠道浆膜面可见许多出血点,肝有黄色斑点状坏死,脾充血肿大。
防控对策:魏氏梭菌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口感染,污染饲料、垫料、粪便、饮水等都能成为传播媒介,所以该病的预防工作主要是及时清理粪便,搞好栏舍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药物治疗可选用甲硝唑,新霉素,泰乐菌素等。
1.2雏白痢该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雏鹌鹑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发病的幼龄鹌鹑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羽毛蓬乱,食欲下降甚至废绝,翅膀下垂,怕冷,不愿走动,腹泻,排出白色浆糊样稀便,污染肛门及周围绒毛。
剖检可见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蛋卵变色、变形,多呈囊状。
防控对策:该病可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且病愈鹌鹑可长期带菌,是主要传染源。
鹌鹑球虫病的发生与诊治摘要简述鹌鹑球虫病的发病症状,通过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查,提出防治措施,以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鹌鹑球虫病;症状;病变;防治鹌鹑球虫病是危害幼鹑的一种急性原虫病,由寄生于鹌鹑体内的多种球虫引起[1-2]。
该病多发于1~2月龄鹌鹑,平养鹌鹑的感染机会多于笼养,侵袭鹌鹑的球虫主要有6种艾美耳属球虫和一种温扬属球虫。
其中致病力较强的有巴氏艾美球虫、鹌鹑艾美球虫和分散艾美球虫,卵囊呈椭圆形,孢子化时间24 h,潜伏期5~6 d,临床上以贫血、消瘦和血痢为特征。
1 发病症状笔者于2009年3月从莆田某场引入3周龄鹌鹑60只,引入后2 d有2只体弱的鹌鹑死亡,在其后10 d鹌鹑共死亡22只,死亡率达到40%。
病症主要表现为身体消瘦、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饮欲减少、羽毛松乱、生长停滞、缩头拱背、怕冷扎堆、肛门周围羽毛被排泄物污染、下痢。
粪便混有血液,呈黄褐色或灰黄色黏液。
2 剖检病变鹌鹑全身高度贫血,有的胸、腿部肌肉有出血点;嗉囊空虚或充满液体;小肠肿胀,肠内溶物有鲜红色黏液,黏液上有一层糠麸样的坏死组织;浆膜面呈奶酪样色泽;空肠、回肠呈弥漫性出血和充血,肠道内含有大量血液、黏液,黏膜上有无数粟粒大的出血点和灰白色病灶;盲肠肿大,内有大量黏稠或稀薄血液,肠壁变薄,黏膜呈炎性出血。
3 实验室检查取有典型发病症状鹌鹑所排的新鲜粪便10 g,加适量蒸馏水,搅匀,铜筛过滤[3-4]。
将滤液置于离心管中,3 000 r/min离心10 min,弃去上清液,再向离心管内加入饱和食糖漂浮液(食用白糖500 g,蒸馏水350 mL,石炭酸7.0 mL)10 mL,搅匀,3 000 r/min条件下离心10 min,将滤液装入直径约1 cm的小瓶内,将小瓶水平放置,使液面稍凸出于瓶口。
10 min后用清洁无油脂的盖玻片平放于瓶顶并接触液面,再立即提起置于载玻片上镜检。
可见到数量不等的球虫卵囊,卵囊呈无色或黄色、圆形或椭圆形,有2层轮廓的卵囊壁。
鹌鹑球虫病并发皮下气肿的诊治李瑞英;李元迎【期刊名称】《四川畜牧兽医》【年(卷),期】2013(040)006【总页数】1页(P54)【作者】李瑞英;李元迎【作者单位】河北一兽药业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71;河北一兽药业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8.395.9鹌鹑球虫病是危害幼鹑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原虫病,患病鹌鹑呆立、下痢。
本病以2~10周龄的鹌鹑最易感,若治疗不及时,病鹑的死亡率将增加。
皮下气肿一般因鹌鹑剧烈活动使气囊破裂,气囊内的气体逸出至皮下所致,一般皮下气肿的致死率极低。
1 发病情况某鹌鹑养殖场饲养的16日龄的鹌鹑突然发病,病鹑食欲减退或废绝,个别鹌鹑头部或身体前部的皮下有气体,病鹑所排粪便呈黄褐色或灰黄色,重症病例很快昏迷、死亡。
用药物治疗7d后病鹑死亡率下降,其精神状态、食欲、饮欲等有所恢复,但仍有皮下气肿病例出现,并有个别病例死亡。
减小饲养密度后皮下气肿病例未再出现,也未出现死亡。
2 症状和病理变化病鹑羽毛蓬松,两翅下垂,呆立,消瘦,饮欲增强,食欲减退或废绝,头部或身体前部的皮下有气体,下痢,粪便呈黄褐色或灰黄色,重症病例昏迷,很快死亡。
剖检主要见小肠黏膜肿胀,弥漫性出血和充血,其他脏器基本无变化。
3 防治将下痢病例与正常鹌鹑分开饲喂。
补充足量的维生素A。
清除粪便,用百毒杀对禽舍进行消毒。
青霉素饮水,按每只1万IU给药,同时每100 kg饲料添加氯苯胍30g,连用7d。
治疗7d后,病鹑粪便恢复正常,其精神状态等也恢复正常,但仍有皮下气肿病例出现,且每天有1~2只鹌鹑死亡。
进入鹌鹑舍观察,发现发病场的鹌鹑采用平养,其饲养密度较大,个别鹌鹑之间有打斗现象,因此,建议养殖场减小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调整10d后,无皮下气肿病例和死亡病例出现。
4 小结球虫病是鹌鹑养殖中的常见病,其对幼鹑危害严重,平养鹌鹑球虫病的发病率高于笼养。
预防鹌鹑发病应加强饲养管理和搞好环境卫生,禽舍应保持适当的温、湿度,注意通风,舍内的饲养密度应适中。
鹌鹑组织滴虫病的诊治报告
滴虫病是由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Bacillusanthracis)引起的一种致病性疾病,会导致严重的败血症状,如持续发热、发烫、出血、全身疲劳和对光敏感等。
滴虫病的诊断一般是依据患者的症状和一般检查情况,包括血液检查、X 线检查等。
如果存在疑似滴虫病的情况,最好是立即采取组织检查,收集病原体样本进行鉴定及治疗。
采取的组织检查可以是细菌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或培养检查。
治疗滴虫病的药物有多种,包括抗生素、抗细菌药物、肝素和免疫调节剂等。
最常用的抗生素有头孢菌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甲硝唑等,最常用的抗细菌药物有硝酸咪唑和泼尼松等。
此外,为了减少体内的毒素,术后应持续体外脱水以对抗败血症的发生,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视情安排补充合理的营养,以促进机体的康复。
鹌鹑球虫病的诊治和预防
张燕玲
【期刊名称】《中兽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6(0)2
【摘要】鹌鹑球虫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寄生于肠黏膜上皮细胞内引起的一种急性流行性的原虫病,平养的鹌鹑感染机会比关在笼子里的鹌鹑要高,如果发现疾病不及时或不恰当的治疗,会造成大量死亡。
球虫一般寄存在鹌鹑小肠的前半部分,寄生在盲肠和直肠的不多,其中盲肠球虫至病最为厉害,一旦呈急性流行性发生,会给养鹑业造成极大经济损失。
在澄江县5-8月高温高湿的天气条件下,鹌鹑极易发生球虫病,笔者通过对龙街街道双树社区、
【总页数】1页(P56)
【作者】张燕玲
【作者单位】云南省澄江县龙街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652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8.39
【相关文献】
1.鹌鹑球虫病的发生与诊治 [J], 傅丹丹
2.鹌鹑球虫病的诊治 [J], 王燕平
3.鹌鹑球虫病并发皮下气肿的诊治 [J], 李瑞英;李元迎
4.鹌鹑球虫病的诊治 [J], 马鲜平
5.鹌鹑大肠杆菌和球虫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J], 王娟;宋占静;乔文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