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教材变动)
- 格式:doc
- 大小:128.00 KB
- 文档页数:11
高中政治新教材修订说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经济生活》第一单元1.P4活动框——化简。
2.P5货币产生——淡化定义,不用定义表达;现在的纸币,也可以成为货币。
3.P6删除观念上的货币——属于常识,高考出题后加的,减负删除。
4.P7纸币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改动原因,在于减负,避免争议。
5.P8删除通货膨胀的定义、电子货币——减负,避免争议。
6.P8目题——更具体,与年讲内容一致。
信用工具宽泛,汇票、股票甚至纸币都可属于信用工具。
7.P9购买门票——引出信用卡,学校不一定用一卡通,更主要的是引出狭义的信用卡。
对信用卡的表达,作者本义是从狭义上来界定,即具有完全功能尤其具有贷款功能的银行电子卡(贷记卡和准贷记卡)。
这是因为社会上有人从狭义上使用信用卡这一概念,特别是银行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对信用卡的界定存在着争议。
从起源、文件、习惯分类看,把它理解为广义的也大有人在。
这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而是约定俗成问题,是使用问题。
经济自嘲。
8.P12删除“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这两种说法——减负。
9.P16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原来为“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现在改为“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指出这些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10.P17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删除其中的“物价总体水平”。
——生产、物价水平、人口数量。
只讲收入。
11.P18删除“按照消费对象分,消费可以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常识,减负。
12.P19删除“消费结构”这一目内容。
保留恩划等号尔系数的解释,前置到上一目,用以表明消费水平的高低。
13.P22增加生态文明理念——十八大精神。
14.P22活动框,更新内容——换材料。
15.P24白芳礼例子——更新材料。
第二单元1.P2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现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高中哲学教材易错易混知识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一般哲学导论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2.哲学以世界观为研究对象。
(哲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3.哲学是理解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正确的哲学是理解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4.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5.方法论是改造世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方法论是改造世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6.哲学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中既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特定科学的总和。
(哲学不是特定科学的简单补充)8哲学属于社会科学。
(哲学不是一门特定的科学)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不可知论完全否定了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不可知论否定了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定了完全认识世界的可能性)1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围绕着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物质和意识的哪个部分是世界的起源)12.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错)13.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错)14.哲学的基本流派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哲学的基本流派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5.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
(马哲并不是简单地直接吸收上述两种,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17.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成果。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建设经验的成果)唯物论部分1.物质是一个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
(客观存在应该是客观现实。
)2.物质是一切事物的总和。
(物质概括了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4.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哲学理论知识)一、追求智慧的学问1.哲学的起源⑴本义:①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其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⑵产生:①(本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②(处理的关系:)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③(起源:)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认识世界)⑶作用:指导人们的生活和实践。
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助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特别提醒】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升华)。
②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哲学不等于真正的哲学。
③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全面理解哲学的概念:①从本义上看:哲学是一门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从本质上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从产生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④从特点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⑤从作用看: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指导具体科学,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⑴内涵: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特别提醒】①“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能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⑵内容:①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新教材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是对旧教材必修三“文化生活”和必修四“哲学生活”的重构与整合,对一线思政课教师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笔者参考新旧教材、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2020版教师教学用书、国培示范培训视频等内容,重点从教材宏观把握、教材微观分析、教学实施建议三个方面对新教材的哲学部分进行深入分析,引导一线教师实现由旧教材向新教材的转变,以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育人。
一、教材宏观把握———高屋建瓴提要钩玄(一)课程性质解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
例如新教材有四处直接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目;6.3“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一目;7.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一目;9.3“建设文化强国”一目,四处均有直接体现,无形渗透之处比比皆是。
(二)教材编写基本理念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尤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注重将价值———以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哲学部分为例岳鑫(淄博市第11中学,山东淄博255000)摘要:对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进行比较研究,以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的哲学部分为例,从课程性质解读、教材编写理念、教材主要特点、教材设计思路、教材核心问题五个方面进行宏观概括,从教材编写逻辑、教材编写结构、教材编写语言、教材编写内容四个方面进行微观分析,从而在教师素养、课堂改革、学生评价三个方面提出实施建议。
哲学专业书籍教材哲学领域有许多经典和权威的书籍,作为哲学专业的学习教材或参考书,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哲学书籍:1.《西方哲学史》(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by Bertrand Russell(伯特兰·罗素):这是一部介绍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著作,从古希腊哲学一直到当代哲学,对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和思想家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
2.《存在与时间》(Being and Time)by Martin Heidegger(马丁·海德格尔):这本书被认为是20世纪哲学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探讨了存在、存在意义和时间的概念。
3.《逻辑哲学论》(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by Ludwig Wittgenstein(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这是维特根斯坦的著作之一,探讨了语言、逻辑和哲学之间的关系。
4.《精神现象学》(Phenomenology of Spirit)by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黑格尔):黑格尔的这部作品涵盖了他的“辩证法”和对历史哲学的贡献,探讨了自我意识和历史发展等主题。
5.《道德经》(Tao Te Ching)by Laozi(老子):作为中国哲学的经典之一,这本书探讨了道德、自然和人生智慧等议题。
6.《逻辑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Logic)by Irving M. Copi(欧文·科皮):这本书是对逻辑学基础知识的介绍,包括命题逻辑、谓词逻辑等内容。
7.《论法的精神》(The Spirit of Laws)by Montesquieu(孟德斯鸠):这是一部探讨政治学和法学的经典著作,讨论了各种政治体制和法律的起源。
8.《亲近自然》(Proximity to Nature)by J. Krishnamurti(克里希那穆提):这本书探讨了人与自然、自我意识以及生活本质之间的关系。
2018年秋季高中政治教材必修4《生活与哲学》修改说明
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
——结合以上论述,谈谈“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对于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在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意义。
习近平说:“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一场深刻变革。
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
”
习近平说:“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辩证法的运用;新发展理念的实施,离不开辩证法的指导。
要坚持系统的观点,依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做到相互促进、齐头并进,不能单打独斗、顾此失彼,不能偏执一方、畸轻畸重。
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
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11 / 11。
新旧教材对比之哲学部分(新人教版)材简介新人教版是中国教育部根据最育理念和教学要求编写的一套全材,旨在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
其中,哲学部分在材中得到了重视和改进,与旧教材相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1. 内容更新:材对哲学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全面更新,涵盖了更多的哲学思想和理论。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知识重组:材中对哲学知识进行了更加系统和合理的组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各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发展脉络。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方法改进:材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创新,采用了更多的案例分析、讨论和互动式的活动,使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参与研究,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合作能力。
4. 知识拓展:材还提供了更多的参考资料和扩展阅读,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了解哲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研究成果。
旧教材简介旧教材是过去使用的一套教材,虽然也包含了哲学部分,但相比材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内容陈旧:旧教材所包含的哲学内容比较陈旧,没有及时更新和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思想。
这样会导致学生对哲学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
2. 知识碎片化:旧教材中的哲学知识比较零散,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
学生很难将各个概念和理论进行有机地结合和应用。
3. 教学方法单一:旧教材在教学方法上比较单一,主要以讲授和记忆为主。
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和研究动力不足。
对比总结新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哲学部分进行了全面改进和提升,内容更加丰富和系统,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和灵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哲学知识。
与此同时,新教材也提供了更多的知识拓展和研究参考,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哲学领域。
因此,新教材在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2023年高中政治教材的变动对比,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1. 内容涵盖范围更广:新教材由原来的4本必修变成4本必修加3本选择性必修,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等科目。
这些科目涉及的知识内容更为广泛,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经济与社会的联系、政治与法治的关系、哲学与文化的内涵等。
2. 知识内容更新更多:新教材的知识内容更新也更多,更加注重时代性和科学性。
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目增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以及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内容;《经济与社会》科目增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规律等内容;《政治与法治》科目增加了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内容;《哲学与文化》科目增加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与世界影响等内容。
总的来说,2023年高中政治教材的变动更加注重时代性和科学性,更符合当前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养。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全册教材“阅读与思考(材料分析题)”汇总(附分析答案)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一、追求智慧的学问(一)哲学的起源阅读与思考1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寻取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
黑格尔认为,哲学以绝对精神为对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
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已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问题:1.概括上述对哲学理解的共同点,并与同学分享你的理解。
【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是用最普遍的概念、最一般的范畴和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来把握世界的。
】2.哲学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说法? 【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其他的说法如,“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等。
】阅读与思考2◆柏拉图的《泰阿泰德》中说:“因为‘惊奇’这种经验确实是爱智者(哲学家)特有的。
除了惊奇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
”◆亚里士多德说:“古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与星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作成说明。
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自愧愚蠢……他们探索哲理只是为想脱出愚蠢。
”问题:1.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同学分享一下: 你曾经因为好奇提出过哪些问题?你为什么会提出和思考这些问题? 【提示:这是一个开放性题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很多。
提出和思考这些问题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变得智慧,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2.结合上述材料,围绕下列问题展开讨论。
◆是否有了好奇心,哲学就能产生? 【有了好奇心,哲学才能产生。
但哲学的产生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都有关系,光有好奇心是不行的。
】◆是否有了好奇心,人们就能客观地、正确地认识世界?【不是。
2022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常考知识点点拨(按课)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万物的惊讶。
(X)点拨:哲学的产生离不开追问和思考,但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X)点拨: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科学之科学”(X)点拨: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但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X)点拨: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5、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互相决定的关系。
(X)点拨: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6、世界观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X)点拨: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X)点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8、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X)点拨: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9、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
(X)点拨: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X)点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等于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全册教材“相关链接”知识汇总分析(附分析)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一、追求智慧的学问(一)哲学的起源◆◆◆相关链接1“哲学”的英语单词philosophy 源于希腊语philosophia(希腊语的拉丁字母拼法)。
它由philo(爱、追求)和sophia(智慧)构成,意思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最早使用这一概念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
【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相关链接2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因此,哲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
面对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哲学家可以反映它的这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它的那一方面;可能正确或比较正确地反映,也可能不那么正确乃至歪曲、错误地反映。
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哲学是会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
真正的哲学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相关链接3世界观所涉及的问题,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例如,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精神?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是怎样的?世界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有限和无限的关系是怎样的?世界以何种状态存在和发展?发展的动力、方向和道路是什么?人究竟能不能认识世界,如何认识世界?人类社会的本质是什么?其发展有没有一般规律可循?如果有,它的规律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属于世界观的范围,都是哲学研究的对象。
【世界观所涉及的问题,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相关链接4 在不同的哲学传统中,哲学基本问题有不同的理论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