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生活与哲学》教材修订说明.doc
- 格式:doc
- 大小:45.51 KB
- 文档页数:25
《生活与哲学》教材的设计思路(2017·江苏政治)风筝在我国已经有 2000 多年的历史,最初用于军事,到了唐代中期逐渐转向娱乐。
后来,人们又将神话故事、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上,使风筝成为了一门艺术。
现在,风筝艺术在我国仍然很受欢迎,并形成了以山东潍坊风筝、北京风筝、江苏南通风筝等为代表的风筝流派。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①事物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②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③事物变化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④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用于军事,后又转向娱乐,现在又成为了艺术,这说明事物是绝对运动的;风筝作为一门艺术,蕴含着吉祥等寓意,至今如此,这说明事物发展中又存在着相对静止,这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④正确;故选B。
《生活与哲学》教材的设计思路《生活与哲学》模块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自然、社会(人生)和思维,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全书从生活的智慧、生活的探求、生活的方法、生活的选择四个方面展开,即四个单元,每单元突出一个核心问题。
如此层层递进,大问题套小问题,全书形成一个“树”形的问题串。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主要是从学生身边的哲学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哲学的一般知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重要特点。
本单元主要回答什么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主要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入手,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外部世界,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真理。
本单元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如何看待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阐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学习辩证唯物论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做事的能力。
《生活与哲学》第一,《生活与哲学》教材的设计思路第二,如何使用《生活与哲学》教材,谈一点个人不对的地方,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下面我们先来讨论第一方面的内容。
一、《生活与哲学》首先,我生)和思维,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常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中游刃有余,从容应对。
也就是说,只有有了正确的思想,才会有正确的行动,才会在面块四个单元就是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
第一单元,主要回答什么是科学的世界观和什么是哲学,哲学要研究和解决什么问题?哲学研究和解决的这些问题和我们究竟是待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生活界,如何看待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阐明辩证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怎么看界是什么。
这便是第二单元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如果说第一单元主要告诉我们哲学模。
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正确看待和把握周围的世界,实际包含了意识的关系,第三课主要讲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综合探究主要讲党的思想路线。
二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世界是怎样的,世界以怎样的状态存用思想方法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世界是怎么样的”壮丽画面。
这一内容从学科逻辑的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看待社会历史和人生价值,阐明历史唯物四单元是全书的终点,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全书的落脚点,是全书主题的解决。
因为我们明白了人生观和价值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围绕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两课、一个综合探究。
基本结构是:历史生观、如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一哲学模块核心问题的回答。
这是我们课程的活与哲学》教材我个人认为,要想正确使用《生活与哲学》这本教材,至少以下四方面的内容,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正确认识“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时间,我们不能展开,力,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我们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但是,究”提。
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总论:1、2、3课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4、5课);认识论(6课);辩证法(7、8、9、10课)历史唯物主义:(11、12课)第一部分:总论(1、2、3课)1、哲学的产生(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与人们的生活的关系:(1)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2)哲学源于生活,又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3)其任务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进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的含义:人们在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论。
(3)二者的辩证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4)哲学的概念(世界观角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联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强调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系统化、理论化。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相互区别:(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2)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
相互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
(2)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依据:①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对《生活与哲学》的一点异议及改进建议与原来高中思想政治课《哲学常识》相比,新教材《生活与哲学》在教学的理念、内容、结构上都有所改进,特别是对单元知识的重新整合,使得教材从总体上更具条理性、逻辑性和层次性,更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可以说新教材的编写质量在总体上是优于旧教材的。
但对教材删去事物发展的原因——内部矛盾(内因)与外部矛盾(外因)原理和方法论的做法,笔者认为存在偏差,值得商榷。
现提出笔者的一己之见,供编者参考。
一、从辩证法的体系看,内外因原理不可或缺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而要真正坚持做到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完整地理解辩证法的发展观,还要进一步从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这三个角度分别回答变化、发展的动因(起始)、发展的状态(过程)和最终的趋势(方向)等问题,才能真正使发展观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而新编教材只介绍了事物发展的趋势与状态,少了关于原因的分析,明显少了一个环节,知识出现了断层,显得十分突兀。
这种以破坏教材知识体系为代价的简化,存在科学性欠缺的弊端。
进行内外因原理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全面理解发展观,还有利于学生深化对联系观、矛盾观及其内在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首先,有利于学生懂得,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
内因与外因就是一种事物联系,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内部和外部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一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就是该事物的外部联系,其内部矛盾(内因)就是一种内部联系,它们构成了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
其次,有利于学生懂得,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
我们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就是强调内因(内部矛盾)与外因(外部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内因(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的关系,强调复杂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就具体事物而言,体现的是一事物与它事物之间外部矛盾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强调在外部矛盾(外因)的影响下,事物内部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其力量的增减及地位、作用的变化(内因变化)带来了事物的质变与发展。
新人教版高中美术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材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章生活方式- 第二章生活中的艺术- 第三章哲学与艺术- 第四章生命与美- 第五章艺术的展示- 第六章艺术:赏析与实践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材的研究,学生应该掌握以下能力和知识:- 理解生活方式对于艺术创造的影响;- 掌握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理解哲学对于艺术的影响;- 探究生命和美的关系;- 学会使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培养鉴赏和创作艺术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艺术形式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哲学对于艺术的影响;- 艺术中生命和美的关系。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和探究哲学对于艺术的影响;- 如何掌握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其中包括:- 讲授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结合课本进行讲解;-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指导学生进行创作;-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思维发展;- 实践法:通过外出写生、实地考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五、教学内容和计划第一章生活方式课时安排- 第一节:生活方式的影响- 第二节:生活自我表达的方式- 第三节:生活方式与绘画- 第四节:生活方式与雕塑第二章生活中的艺术课时安排- 第一节:民间艺术形式- 第二节:装饰艺术与功能艺术- 第三节:摄影艺术- 第四节:建筑艺术第三章哲学与艺术课时安排- 第一节:美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哲学对于艺术的影响- 第三节:哲学思维对于艺术创作的启示第四章生命与美课时安排- 第一节:生命的种种表达- 第二节:美学与健康- 第三节:艺术与自然- 第四节:艺术与人文第五章艺术的展示课时安排- 第一节:艺术作品的展示方式- 第二节:艺术作品鉴赏- 第三节:艺术作品管理第六章艺术:赏析与实践课时安排- 第一节:综合实践- 第二节:艺术赏析与实践六、教学评估教学评估的方式和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期中考试:对学生本阶段所学知识的考核;- 期末考试: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考核;- 考查作品:对学生创作的艺术作品进行评估。
《生活与哲学》基础原理第一单元哲学概论:(一)1、哲学的起源和任务?⑴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⑵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二者研究对象不同。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与时代的关系⑴时代的经济、政治决定哲学。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⑵哲学反作用于时代经济、政治。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 二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有二:①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是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②是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 三)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1)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 2)19 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3)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授课计划一.教材整体解析《生活与哲学》全书有四个单元组成。
分别是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单元 --- 研究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全书共十二课。
第一单元的课标内容:思虑平常生活中富饶真理的事例,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可以开启人的智慧。
思虑哲学的基本问题,区分哲学两大阵营第二单元的课标内容:研究世界的实质,掌握思想的巧妙,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第三单元的课标内容:意会世界是宽泛联系的,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正确理解运用矛盾解析法,成立创新意识。
第四单元的课标内容:马克思正确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指出人民公众是历史的创立者,成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二、本学期拟达到授课目的1、知识目标识记理解哲学见解,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部分知识:辩证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详尽理解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人生观的基本见解、基本源理2、能力目标经过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见解的教育,为他们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辩证的历史的全面的看问题的能力。
3、感神态度价值观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习运用辩证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见解和方法,正确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解放思想、脚扎实地、与时俱进,可以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成立和追求崇拜的理想,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主要授课措施1、授课设计与课件相结合授课,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2、分组授课:侧重基础知识授课,培养提高能力。
3、加强知识的的落实检查:抽背、听写、默写过关。
4、针对性解题技巧指导,训练、督促过关。
四、本学期授课研究(一)专题(主题教研)1、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2、不同样种类的主观题解题技巧的落实(二)互帮互学计划1、共同研究如何打破哲学授课中的重难点2、共同研究关于哲学的高考题3、共同研究与哲学有关系的时政五、授课进度安排(包括授课内容解析、授课重点、难点,细化到每一周每一个知识点)周次授课内容目录授课要求(课标内容及重难点)1、识记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和1、寒假作业检查及评方法论的关系,哲学和详尽科学的关系第讲;2、识记并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2、复习第一单元3、识记唯物和唯心的基本形态,理解唯物主一3、第一单元知识点抽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峙周背、听写落实过手4、识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基础、本源,基本特色。
《生活与哲学》教学内容修改解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P8:(正文第2段)删除第4~5行“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2.P16:(正文第1段)删除第1~4行“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3.P20:(正文最后1段)全段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它把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关于历史观的统一。
”4.P21:(正文第1段)第3行原文“就在于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改为“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第6行原文“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改为“它是指导人们正确地‘改变世界’的科学”;第7~8行删除“如果说无产阶级是人类解放的心脏,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人类解放的头脑。
”5.P22:(正文第1段)第2~5行原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正文第2段)第1~2行原文“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改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正文最后1段)上面加入一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6.P23:(正文最后两段)改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材框架结构及内容概要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讨论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在较为宏观的层面上,讨论新编的《生活与哲学》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教材,应该如何理解和看待这本教材;第二,在较为微观的层面上,讨论教材中的一些具体内容,主要是就教材的逻辑结构和我们在编写这本教材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一点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下面我们先来讨论第一方面的内容。
一、如何理解和看待《生活与哲学》这门课和这本教材(一)如何定位《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这门课是一门什么样的课?这本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在这门课和这本书中,我们要告诉学生什么?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确的。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课程的基本性质就是: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为他们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
这门课要讲的不是一般的哲学,不能把它讲成哲学概论,也不能用其他哲学派别来冲击和淡化这门课的主题,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这门课程的主题和任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
当然,不能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
讲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不能仅仅局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新教材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到整个人类哲学发展的长河中予以考察,让学生在与中西哲学的对比中,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强大的现实力量。
我们常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总结了以往哲学思想的优秀成果,这不是一句空话。
应该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与西方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处在一个什么位置上。
教材力图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建构,通过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所未有的科学真理性和指导人民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比如说,哲学是怎样起源的,这原本是一个哲学味道颇浓的话题。
我们把这一问题放到了“生活处处有哲学”这一框中。
通过对案例、情境和问题的思考,引出结论:哲学源于人们的实践和在实践中对世界的思考。
只要是正常的人,他就有生活和实践,就会思考,因而就会不自觉地与哲学发生关系。
2019年《生活与哲学》教材修订说明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xx大精神的指导意见》,我们对XX年1月第2版《生活与哲学》教材作了如下修订。
1.致同学们第4段第2行在两处“时代的精神”后加“上”字。
2.致同学们第5段第2行把“正确认识实践”改为“正确认识社会实践”,删去“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这几个字。
3.第一单元结构图中的“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改为“存在决定思维,还是思维决定存在”。
4.第一单元结构图中在“物质是本原”后加“的”,在“意识是本原”后加“的”。
5.第一单元结构图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6.第4页活动框中的“排名的二重性”换成《淮南子·人间训》记载的孔子的一段话,其内容如下。
据《淮南子·人间训》记载,有人问孔子:您的弟子颜回是什么样的人物啊?孔子回答说:“仁人也,丘弗如也。
”问:子贡是什么样的人呢?答:“辩人也,丘弗如也。
”问:子路是什么样的人呢?答:“勇人也,丘弗如也。
”问:既然三人都比您强,他们为什么还听从您的调遣?答:“丘能仁且忍,辩且讷,勇且怯。
以三子之能易丘一道,丘弗为也。
”●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换孔子之“一道”,孔子这什么不愿意呢?●你认为孔子的“道”是怎样形成的?7.第4页第1行“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
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改为“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8.第4页第4~5行“主观情绪”改为“头脑”。
9.第4页活动框中的前三句话和漫画删去,第2问“杞人忧天的故事”改为“上述材料”。
10.第6页活动框中的第1问改为“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两种不同的解决方式?”11.第6页宋体字第1~3 行,删去“浮云遮望眼,云深不知处”,“这时”,“就”几个字。
.第6页“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马克思” 这句名言,换成:“学好哲学,终生受益。
《生活与哲学》教案(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1课时)高二政治ppt课件教案人教版第一篇:《生活与哲学》教案(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1课时) 高二政治ppt课件教案人教版备选设计第一课时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问题导入问题探究:我们这代人现在崇尚什么精神,有什么样的理想目标?小组讨论并选代表发言略。
教师同样给出自己在这个年龄段的理想目标以及崇尚的精神。
教师进一步设问: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两代人崇尚的精神为何有所不同?学生分析讨论略。
教师总结:人们思想的产生都离不开一定的时代背景。
任何一种思想都是一定时代环境中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反映。
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的哲学,同样如此。
推进新课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板书:1.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形态的经济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但是哲学也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吗?(过渡)板书:2.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就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都是时代精神的反映,而且是时代精神的正确反映,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问题情境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多媒体课件展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既是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一个重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又是党的建设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自我教育运动。
这个讨论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77年底,主要内容是坚持“两个凡是”还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争论。
第二阶段是从1977年底到1978年11月召开中共中央工作会议,这是广泛开展讨论的阶段。
2019年《生活与哲学》教材修订说明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xx大精神的指导意见》,我们对XX年1月第2版《生活与哲学》教材作了如下修订。
1.致同学们第4段第2行在两处“时代的精神”后加“上”字。
2.致同学们第5段第2行把“正确认识实践”改为“正确认识社会实践”,删去“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这几个字。
3.第一单元结构图中的“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改为“存在决定思维,还是思维决定存在”。
4.第一单元结构图中在“物质是本原”后加“的”,在“意识是本原”后加“的”。
5.第一单元结构图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6.第4页活动框中的“排名的二重性”换成《淮南子·人间训》记载的孔子的一段话,其内容如下。
据《淮南子·人间训》记载,有人问孔子:您的弟子颜回是什么样的人物啊?孔子回答说:“仁人也,丘弗如也。
”问:子贡是什么样的人呢?答:“辩人也,丘弗如也。
”问:子路是什么样的人呢?答:“勇人也,丘弗如也。
”问:既然三人都比您强,他们为什么还听从您的调遣?答:“丘能仁且忍,辩且讷,勇且怯。
以三子之能易丘一道,丘弗为也。
”●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换孔子之“一道”,孔子这什么不愿意呢?●你认为孔子的“道”是怎样形成的?7.第4页第1行“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
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改为“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8.第4页第4~5行“主观情绪”改为“头脑”。
9.第4页活动框中的前三句话和漫画删去,第2问“杞人忧天的故事”改为“上述材料”。
10.第6页活动框中的第1问改为“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两种不同的解决方式?”11.第6页宋体字第1~3 行,删去“浮云遮望眼,云深不知处”,“这时”,“就”几个字。
.第6页“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马克思” 这句名言,换成:“学好哲学,终生受益。
──陈云”。
13.第7页宋体字第1段第1行“对世界的认识”改为“对事物的认识”,第二行“对周围世界的一定看法”中的“周围”二字删去。
14.第7页宋体字第2段第2行“理论化、系统化”改为“系统化、理论化”。
删去第3行的“所”、第4行的“因此,”几个字。
15.第7页专家点评第3行的“我们究竟能不能认识世界”改为“人究竟能不能认识世界”。
16.第8页活动框中的第1行“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
”改为“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事做人的。
17.第8页活动框中的第1问改为“上述做人做事上的不同体现了什么不同的观点?”34567892019-09-24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xx大精神的指导意见》,我们对XX年1月第2版《生活与哲学》教材作了如下修订。
1.致同学们第4段第2行在两处“时代的精神”后加“上”字。
2.致同学们第5段第2行把“正确认识实践”改为“正确认识社会实践”,删去“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这几个字。
3.第一单元结构图中的“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改为“存在决定思维,还是思维决定存在”。
4.第一单元结构图中在“物质是本原”后加“的”,在“意识是本原”后加“的”。
5.第一单元结构图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6.第4页活动框中的“排名的二重性”换成《淮南子·人间训》记载的孔子的一段话,其内容如下。
据《淮南子·人间训》记载,有人问孔子:您的弟子颜回是什么样的人物啊?孔子回答说:“仁人也,丘弗如也。
”问:子贡是什么样的人呢?答:“辩人也,丘弗如也。
”问:子路是什么样的人呢?答:“勇人也,丘弗如也。
”问:既然三人都比您强,他们为什么还听从您的调遣?答:“丘能仁且忍,辩且讷,勇且怯。
以三子之能易丘一道,丘弗为也。
”●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换孔子之“一道”,孔子这什么不愿意呢?●你认为孔子的“道”是怎样形成的?7.第4页第1行“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
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改为“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8.第4页第4~5行“主观情绪”改为“头脑”。
9.第4页活动框中的前三句话和漫画删去,第2问“杞人忧天的故事”改为“上述材料”。
10.第6页活动框中的第1问改为“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两种不同的解决方式?”11.第6页宋体字第1~3 行,删去“浮云遮望眼,云深不知处”,“这时”,“就”几个字。
.第6页“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马克思” 这句名言,换成:“学好哲学,终生受益。
──陈云”。
13.第7页宋体字第1段第1行“对世界的认识”改为“对事物的认识”,第二行“对周围世界的一定看法”中的“周围”二字删去。
14.第7页宋体字第2段第2行“理论化、系统化”改为“系统化、理论化”。
删去第3行的“所”、第4行的“因此,”几个字。
15.第7页专家点评第3行的“我们究竟能不能认识世界”改为“人究竟能不能认识世界”。
16.第8页活动框中的第1行“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
”改为“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事做人的。
17.第8页活动框中的第1问改为“上述做人做事上的不同体现了什么不同的观点?”34567892019-09-24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xx大精神的指导意见》,我们对XX年1月第2版《生活与哲学》教材作了如下修订。
1.致同学们第4段第2行在两处“时代的精神”后加“上”字。
2.致同学们第5段第2行把“正确认识实践”改为“正确认识社会实践”,删去“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这几个字。
3.第一单元结构图中的“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改为“存在决定思维,还是思维决定存在”。
4.第一单元结构图中在“物质是本原”后加“的”,在“意识是本原”后加“的”。
5.第一单元结构图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6.第4页活动框中的“排名的二重性”换成《淮南子·人间训》记载的孔子的一段话,其内容如下。
据《淮南子·人间训》记载,有人问孔子:您的弟子颜回是什么样的人物啊?孔子回答说:“仁人也,丘弗如也。
”问:子贡是什么样的人呢?答:“辩人也,丘弗如也。
”问:子路是什么样的人呢?答:“勇人也,丘弗如也。
”问:既然三人都比您强,他们为什么还听从您的调遣?答:“丘能仁且忍,辩且讷,勇且怯。
以三子之能易丘一道,丘弗为也。
”●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换孔子之“一道”,孔子这什么不愿意呢?●你认为孔子的“道”是怎样形成的?7.第4页第1行“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
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改为“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8.第4页第4~5行“主观情绪”改为“头脑”。
9.第4页活动框中的前三句话和漫画删去,第2问“杞人忧天的故事”改为“上述材料”。
10.第6页活动框中的第1问改为“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两种不同的解决方式?”11.第6页宋体字第1~3 行,删去“浮云遮望眼,云深不知处”,“这时”,“就”几个字。
.第6页“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马克思” 这句名言,换成:“学好哲学,终生受益。
──陈云”。
13.第7页宋体字第1段第1行“对世界的认识”改为“对事物的认识”,第二行“对周围世界的一定看法”中的“周围”二字删去。
14.第7页宋体字第2段第2行“理论化、系统化”改为“系统化、理论化”。
删去第3行的“所”、第4行的“因此,”几个字。
15.第7页专家点评第3行的“我们究竟能不能认识世界”改为“人究竟能不能认识世界”。
16.第8页活动框中的第1行“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
”改为“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事做人的。
17.第8页活动框中的第1问改为“上述做人做事上的不同体现了什么不同的观点?”34567892019-09-24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xx大精神的指导意见》,我们对XX年1月第2版《生活与哲学》教材作了如下修订。
1.致同学们第4段第2行在两处“时代的精神”后加“上”字。
2.致同学们第5段第2行把“正确认识实践”改为“正确认识社会实践”,删去“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这几个字。
3.第一单元结构图中的“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改为“存在决定思维,还是思维决定存在”。
4.第一单元结构图中在“物质是本原”后加“的”,在“意识是本原”后加“的”。
5.第一单元结构图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6.第4页活动框中的“排名的二重性”换成《淮南子·人间训》记载的孔子的一段话,其内容如下。
据《淮南子·人间训》记载,有人问孔子:您的弟子颜回是什么样的人物啊?孔子回答说:“仁人也,丘弗如也。
”问:子贡是什么样的人呢?答:“辩人也,丘弗如也。
”问:子路是什么样的人呢?答:“勇人也,丘弗如也。
”问:既然三人都比您强,他们为什么还听从您的调遣?答:“丘能仁且忍,辩且讷,勇且怯。
以三子之能易丘一道,丘弗为也。
”●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换孔子之“一道”,孔子这什么不愿意呢?●你认为孔子的“道”是怎样形成的?7.第4页第1行“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
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改为“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8.第4页第4~5行“主观情绪”改为“头脑”。
9.第4页活动框中的前三句话和漫画删去,第2问“杞人忧天的故事”改为“上述材料”。
10.第6页活动框中的第1问改为“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两种不同的解决方式?”11.第6页宋体字第1~3 行,删去“浮云遮望眼,云深不知处”,“这时”,“就”几个字。
.第6页“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马克思” 这句名言,换成:“学好哲学,终生受益。
──陈云”。
13.第7页宋体字第1段第1行“对世界的认识”改为“对事物的认识”,第二行“对周围世界的一定看法”中的“周围”二字删去。
14.第7页宋体字第2段第2行“理论化、系统化”改为“系统化、理论化”。
删去第3行的“所”、第4行的“因此,”几个字。
15.第7页专家点评第3行的“我们究竟能不能认识世界”改为“人究竟能不能认识世界”。
16.第8页活动框中的第1行“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
”改为“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事做人的。
17.第8页活动框中的第1问改为“上述做人做事上的不同体现了什么不同的观点?”34567892019-09-24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xx大精神的指导意见》,我们对XX年1月第2版《生活与哲学》教材作了如下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