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__酸和碱(复习课)
- 格式:ppt
- 大小:3.99 MB
- 文档页数:20
《酸和碱》(复习课)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是九年级化学的重要内容,是前几个单元学习的继续和总结,是综合探讨化合物变化规律的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对所学的无机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
本单元内容由“常见的酸和碱”“酸碱之间的反应”两部分组成,在授课时将它们打破课题界限重新排列,更有利于对整单元知识实行概括和梳理。
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基础知识绝绝大部分已掌握,但思维水平不强,知识灵活使用水平较差。
他们还没有形成知识体系,缺乏知识的整合水平及将知识使用于实践的水平。
根据学生这个特点,复习时抓住重点,以点带面。
低起点,高落点。
从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出发,注重知识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会灵活地使用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在回顾、类推、比较、归纳中得到升华。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与用途。
2、中和反应的实质及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归纳、讨论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化学的乐趣,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四、重点和难点重点:酸与碱性质的综合应用难点:科学探究意识和水平的培养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抓住本单元的知识点,同时突出知识与问题的整合,即“以知识引问题、以问题带知识”,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水平。
把“问题”贯穿于整个逐章梳理的复习始终。
理论联系实际,梳理知识要点的同时,重点突出生活应用。
设计适度的“挑战型”问题,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实行知识的整合综合使用。
六、教学过程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无色溶液混合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节复习课采取了“知识回顾”→“巩固练习”的模式,既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与梳理,也有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针对性应用,提升了科学探究的水平。
有待提升之处:某些探究性习题,如果能在实验室实行实际操作,效果会更好。
课题学科组九年级化学组主备人何宏涛执教人课题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教案课型复习课时间2012.3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
3、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4、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5、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设想重点: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难点:对酸和碱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与策略个性化修改一、酸碱指示剂●定义:常见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含H+的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含OH-的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并非所有的盐溶液都是中性的。
水溶液呈碱性的盐:纯碱、小苏打等。
水溶液呈酸性的盐:硫酸铜、硫酸氢钠等。
二、干燥剂1.使用干燥剂的目的是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2.常见的干燥剂有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氯化钙等。
氢氧化钠易潮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氧化钙可以与水反应:CaO+H2O=Ca(OH)23.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等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氯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4.浓硫酸浓硫酸等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等碱性气体。
三、复分解反应● 定义:特点:二换二● 反应发生的条件:双交换,价不变,生成水、气和沉淀。
第二节 酸一、酸的定义和分类二、常见的酸盐酸(氢氯酸) 硫酸 化学式HCl H 2SO 4形成 H 2+Cl 2HCl SO 2+H 2O=H 2SO 3, 2H 2SO 3+O 2=2H 2SO 4(酸雨形成的原理)状态无色液体、有酸味、刺激性气味 (浓硫酸)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 (稀硫酸)无色液体特点 浓盐酸具有强挥发性①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物理性质)②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化学性质)③ 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热用途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药 人体胃液中有盐酸帮助消化 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 农药、火药、染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敞口放置的变化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挥发性)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吸水性)注意事项 ② 打开浓盐酸的瓶塞,会有白雾出现。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2)知道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领会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3)通过对酸的腐蚀性认识,正确使用酸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目标: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习重点】:1、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2、知道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领会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课内探究】一、酸碱指示剂情景问题,引入新课:展示你生活中接触过哪些有酸味的东西?这些物质中都含有“酸”这类物质。
你吃过松花蛋吗?记得检验二氧化碳的石灰水吗?他们都属于“碱”这类物质,你用手指蘸一些肥皂水用手捻搓有什么感觉?肥皂水中也含有碱这类物质,含碱的物质一般都有滑腻感。
酸碱这两类物质跟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认识这两类物质。
提出问题:你会鉴别酸和碱吗?出示小故事: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
花瓣为什么变成红色?波义耳有用稀硝酸、稀硫酸、醋酸做实验,结果完全相同-----花瓣变红。
波义耳认定紫罗兰花瓣的浸出液,可用于检验溶液是否称酸性。
【问题】什么样的物质可作指示剂呢?常见指示剂遇酸碱性溶液如何变色呢?【实验探究一】小组合作完成取4支试管,分别滴入稀硫酸、石灰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另取4支试管,分别滴入稀硫酸、石灰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讨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你可得到哪些结论?【进行跟踪练习】: 练习、许多植物的花中含有色素,这些色素有的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故可作酸碱指示剂。
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课桃源县郑家驿中学陈幸【复习目标】1. 了解几种常见酸和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3. 理论联系实际,梳理知识要点的同时,重点突出生活应用。
4.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讨论归纳等【复习流程】(引入)通过前面系统地学习,本节课我们一起回顾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内容(板书)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课(提问)学习了本单元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学生回顾)(投影)学习了本单元你应该知道1、酸和碱在溶液中都能解离出哪些离子?2、常见的酸和碱有哪些?它们都有哪些物理性质?哪些特性?哪些重要的作用?3、酸和碱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4、溶液的酸碱度表示法一一pH(提问)酸和碱在溶液中都能解离出哪些离子?常见的酸和碱有哪些?(板书)一、酸和碱1. 酸===H +酸根离子常见酸如:HCI、H2SQ、、2. 碱===金属离子+QH常见的碱如:NaQH、Ca(QH)2(提问)硫酸和盐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有哪些物理性质?哪些特性?哪些重要的作用?(投影)二、酸的物理性质(提问)浓硫酸有哪些特性?怎样稀释浓硫酸?(提问)酸的溶液、碱的溶液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为什么相似?(板书)三、酸的通性碱的通性(板书)(投影)四、pH应用1. 溶液酸碱度测定方法在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 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 将被测液滴到_______ 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_______ 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
2. 向盛有NaOH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色,此时溶液的pH ,向此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直至溶液刚好无色时,溶液呈性,pH 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呈__________________ 色,pH _____ ,在整个实验中溶液发生了 ___________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有白纸和几种溶液,有人用这些材料设计了一个名为“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