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实验
- 格式:ppt
- 大小:208.50 KB
- 文档页数:1
动力触探试验方案目录1.检测内容2.检测方案3.检测结果4.结论1.检测内容本次检测的内容为软基处理段的地基均匀性、密实性及其承载力。
通过动力触探试验,对地基的质量进行评估,为后续的土建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2.检测方案本次检测采用动力触探试验,通过对地基进行垂直冲击,测量反弹能量和击穿深度,评估地基的均匀性、密实性和承载力。
试验方案经过编制、审核和审批,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检测结果经过试验,软基处理段的地基均匀性良好,密实性较高,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对于存在的局部松软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
4.结论本次检测结果表明,软基处理段的地基质量良好,符合设计要求。
我们将继续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施工质量。
一、动力触探试验范围动力触探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勘察方法,适用于测定土层的物理性质、土层的压缩性和承载力等参数。
试验范围主要包括土壤、砂土、粉土、黏土等不同类型的土层。
二、编制依据本文编制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结合实际工程情况,采用动力触探试验的常规方法和流程。
三、检测人员、仪器设备动力触探试验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合适的仪器设备。
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
仪器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检测环境动力触探试验需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检测现场应平整、干燥、无杂物,以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五、地基承载力要求地基承载力是动力触探试验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进行试验前,需要明确工程的地基承载力要求,以便于根据试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
六、检测工作流程动力触探试验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准备工作、试验操作、数据记录和处理等环节。
检测人员应按照规范要求,严格执行每个环节的操作流程,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检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动力触探试验需要在现场进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沥青动力粘度试验检测方案一、试验目的沥青动力粘度试验旨在确定沥青在一定温度下的粘度特性,以此评估沥青的流动性能和变形抗力。
本试验方案依据国家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JTGE20-2024),制定出适用于实际检测的方案。
二、试验原理根据牛顿流体的定义,动力粘度是指流体通过单位面积上的剪切力,剪切速率为单位时间内的剪切变形率,即剪切速率。
通常使用黏度计进行测量,通过测量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的关系,得出动力粘度。
三、试验仪器和设备1.平板式黏度计:用于测量沥青动力粘度的仪器。
2.温控槽:用于控制试验温度。
3.铸铝锅:用于加热沥青样品。
四、试验样品和试验温度1.试验样品:从现场采集的原沥青样品。
五、试验步骤1.样品准备:根据试验需要,将原沥青样品加热至液态状态,并过滤掉其中的杂质。
2.试验温度设置:根据试验要求,将温控槽设置至所需试验温度,并保持稳定。
3.试样浇注:将样品倒入平板式黏度计中,使其充满试验空间并平整。
4.试温稳定:将平板式黏度计放入温控槽中,保持一段时间使沥青温度均匀并稳定。
5.试温测定:在试温稳定后,使用温度计测量沥青样品的温度,并记录。
6.黏度测定:使用平板式黏度计测量动力粘度,根据试验温度选择合适的转速,并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六、结果处理1.动力粘度计算:根据平板式黏度计的测量结果,按照国家标准的计算公式求得沥青的动力粘度值。
2.数据分析:对不同试验温度下的动力粘度值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沥青的流动性能和变形抗力。
七、质量控制1.样品选择:确保样品符合试验要求,避免样品中有杂质或污染。
2.温度控制:确保温控槽的温度稳定性和准确性,避免影响试验结果。
3.环境条件:试验过程中,尽量减少外界振动和温度变化对试验的影响。
八、注意事项1.操作细致:试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细致,确保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2.温度误差:仪器和试样的温度误差都会影响试验结果,需注意控制。
GBT183852021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前言本标准等效采纳ISO/DIS 8715:1997《电动道路车辆道路行驶特性》。
本标准在ISO /DIS 8715内容的基础上,做了相应的改动,例如:1.对使用试验车辆上的速度表、里程表测量速度和里程的,增加了对表校验的要求;2.最高车速、爬坡车速的记录,由记录瞬时最高车速,修改为记录行驶里程和时刻,运算平均最高车速;3.删除了ISO/DIS 8715中的附录A车辆总道路载荷功率的确定和底盘测功机的设定,而是按照GB 14761设定底盘测功机;4.增加了附录A 试验记录表等。
本标准具体规定了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 kg的电力驱动的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从而统一电动汽车生产厂家测量电动汽车动力性能指标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编写规则按照GB/T 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差不多规定》的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
本标准要紧起草人:赵静讳、孙惠、高峰、陈全世、伦景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GB/T 18385-2001Electric vehicle-Power performance-Test method1 范畴本标准规定了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电力驱动的电动汽车的加速特性、最高车速及爬坡能力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 kg的电力驱动的电动汽车。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3730.2-1996 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GB/T 12548-1990 汽车速度表、里程表检验校正方法GB 14761-1999 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GB/T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3 定义本标准采纳GB/T 3730.2定义和下列定义。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及流程
轰的一声,车子以九牛二虎之力飞奔而出,极强的推背感、心跳加速加上发动机骚情的声音是所有男生对汽车的追求,有的人穷极一生梦想有一辆超跑,满足自己对极限速度的追求,然后带上自己心爱的女人,一起享受速度带来的激情与享受!而动力性是拥有超高速度、超强加速的保证,是男生们撩妹的基础,好的动力性自然是要经过严苛的动力性试验才能满足和安全上路的,今天漫谈君就为大家带来了: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及流程!
一、试验条件
1、试验车辆状态
1)试验车辆应依据每项试验的技术要求加载。
2)在环境温度下,车辆轮胎气压应符合车辆制造厂的规定。
3)机械运动部件用润滑油粘度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4)车上的照明、信号装置以及辅助设备应该关闭,除非试验和车辆白
天运行对这些装置有要求。
5)除驱动用途外,所有的储能系统应充到制造厂规定的最大值(电能、液压、气压等)。
6)车辆应清洁,对于车辆和驱动系统的正常运行不是必须的车窗和通
风口应该通过正常的操作关闭。
7)试验驾驶员应按车辆制造厂推荐的操作程序使蓄电池在正常运行温
度下工作。
8)试验前7天内,试验车辆应至少用安装在试验车辆上的蓄电池行驶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能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M类和N类纯电动汽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730.2-1996 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GB/T 12428 客车装载质量计算方法GB/T 12534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GB/T 12539 汽车爬陡坡试验方法GB/T 15089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GB 18352.6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T 19596-2017 电动汽车术语GB/T 27840 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测量方法3 术语和定义GB/T 19596-2017和GB/T 3730.2-199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电动汽车整车装备质量 complete electric vehicle kerb mass包括车载储能装置在内的整车装备质量[来源:GB/T 19596—2017,3.1.3.3.6]。
可充电储能系统 rechargeable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REESS可充电的且可提供电能的能量储存系统[来源:GB 18384-2020,3.1]。
30分钟最高车速 maximum thirty-minutes speed纯电动汽车能够持续行驶30min以上的最高平均车速[来源:GB/T 19596—2017,3.1.3.1.7,有修改]。
最高车速 maximum speed按规定的试验方法,纯电动汽车能够保持的最高稳定平均速度。
加速能力(V1到V2) acceleration ability(V1 to V2)纯电动汽车从速度V1加速到速度V2所需的最短时间[来源:GB/T 19596—2017,3.1.3.1.8,有修改]。
Pasco运动及动力学系列实验IPasco系统是Pasco Scientific公司(美国)开发的一套基于计算机的科学实验系统。
它的主要优点是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都是由计算机来完成的,这使得实验者进行实验时,在保证实验数据准确、完成的前提下,可以很方便地获取实验数据,并可以以图表、表格等良好式将实验数据输出。
本系列实验使用Pasco实验器材设计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Newton's2nd Law)、动量守恒定律(Conservation of momentum)、胡克定律(Hooke's Law) 等基本物理学定理。
实验一: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一维系统下的牛顿第二定律,在轨道上对一个摩察系数很小的小车施加外力。
测量这个力和该力引起的加速度。
【实验原理】以下等式即为牛顿第二定律: F = m a;合外力F作用于质量为m的物体上产生加速度a,等式中合外力F和加速度a为矢量。
由于限定在一维条件下进行实验,方向向量可以取消。
即F=ma;该实验进行时,加速度由速度一时间曲线确定。
速度一时间曲线的斜率即为加速度。
【实验仪器】Pasco动力学小车系统,运动传感器,力传感器,计算机。
【实验操作步骤】1、通过USB-Link 连接运动传感器和力传感器至电脑,注意运动传感器选择至 “cart ”;2、使用长螺丝固定力传感器至运动学小车上;3、调整轨道至水平,可通过放置动力学小车进行检测,水平时小车放置于轨道上不会滑动;4、如图固定好运动传感器;6、将小车和传感器放置在轨道上;7、通过滑轮固定绳子,绳子一端系在力传感器上,另一 端系在用于增减祛码的祛码勾上;8、绳子取下将力传感器置零后重新装回; 9、将小车拉至远处,使用软件开始记录,采样频率设置在100Hz ,看到运 动传感器绿灯闪烁,释放小车;10、释放小车时要确保小车的运动不受传感器所带电线的干扰; 11、及时按结束按钮。
【实验内容】1、按上述步骤操作,会得到类似下图的数据表格(优良数据)Time (s)5、将滑轮固定在轨道的末端,该端需伸出桌面; 3/W) 者占一山>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中间的2.5s-4.5s的加速区,如果有数据出现噪声峰值,请注意调整运动传感器的角度,清理轨道周边的物体,同时通过删除上一次运行来删除数据;2、在右侧工具栏点击数据汇总按钮,进行重命名(10g运行1),然后关闭。
1.动力试验包括哪些试验?为什么要进行结构动力试验?答:动力试验包括振动试验和疲劳试验。
因为结构大多数都要承受动力作用,会产生冲击破坏和振动破坏,进行动力试验就是要研究它们,在结构上加以预防或消除。
对于承受动力作用的结构或构件,为了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响应,一般要进行结构的动力试验。
对于承受振动荷载的结构,需研究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其对振动的反应。
如对于抗地震及风震要做振动试验;对于承受反复荷载要研究其疲劳性能,要进行疲劳试验。
2.为什么说“液压加载在建筑结构试验中是理想的加载方法之一”?答:因为液压加载不仅可以对建筑物施加静力荷载,也可以施加动力荷载。
其原理清晰,加载设备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能产生较大的荷载,而且荷载容易控制,准确、稳定,并能实现多点同步加载,是目前建筑结构试验应用最广泛、技术先进的加载方法之一。
所以说液压加载在建筑结构试验中是理想的加载方法之一。
3.惯性力加载有哪两种加载方式?简述这两种方式的加载过程。
答:惯性力加载有初始位移加载法和初速度加载法两种加载方式。
初始位移加载法是对结构或构件施加荷载,使其产生变形,然后突然卸掉荷载,使结构或构件产生自由振动的方法,其中利用卷扬机加载,产生侧向位移,当带裂纹的钢拉杆2突然断裂,结构产生自由振动。
这种加载方法对结构振动没有附加质量的影响,适用于测量结构自振频率,另一种方法是张拉突然卸荷法是利用重物使结构产生初始位移,自动脱钩器使重物荷载突然卸荷,产生自由振动,方法是对结构施加垂直方向的冲击荷载,结构振动时荷载已不存在,因此,重物的质量对结构不产生附加质量影响,这对测量结构的自振频率是一种较理想的加载方法;初速度加载法就是首先使加载器具提高势能水平,然后释放加载器具的势能,势能转变为动能,加载器具获得一定的速度后撞击试验结构,使结构获得冲击荷载,这种加载方法可施加水平方向的冲击荷载,大小与摆长、初始摆动的角度和撞击的时间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