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引申义
- 格式:pptx
- 大小:271.30 KB
- 文档页数:28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一、词的本义词的本义,即词本来的意义。
由于语言历史悠久,一个词最初的、原始的意义很难确切弄清。
词的本义并非词的原始意义。
我们所言的词的本义,是指从汉字字形上分析出来的、并有古代文献做参证的、最早的意义。
二、如何探求字/词的本义——因形求义1、依据字形分析A象形字。
水,。
《水经注》:“江水又东,迳巫峡。
”(古指河流,本义。
)B指事字。
本,。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
”(树根,本义。
)C会意字。
粪,《荀子·强国》:“堂上不粪,则郊草不瞻旷芸;白刃扞乎胸,则目不见流矢;拔戟加乎首,则十指不辞断。
非不以此为务也,疾养缓急之有相先者也。
”(扫除,本义。
)D形声字。
诛:从言,朱声。
《论语·》:“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责备,本义。
)在探求词的本义时必须依据古文字形,如莫、朝、射等字,只有依据古文形体,才能准确地把握本义,否则容易产生混淆。
2、从多个义项中确定最早的一个当一个词存在多个义项,且通过字形分析并不能确定哪个为最初的意义时,需要依据古文献,去判断哪个在先。
如:访,有两个常用义,一为“询问”,一为“访问”,文献中“询问”义在前,应为本义。
愤:有两个常用义,一为“愤懑”,一为“愤怒”,文献中“愤懑”义在前,应为本义。
三、引申义由本义推演而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根据与本义关系的亲疏远近可将引申义分为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直接引申义是直接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
间接引申义则由本义辗转再引申(即由引申义再引申)而来的意义。
例:朝: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水经注·江水》)早上②盛服将朝。
(《左传·宣公二年》)朝见、上朝③使妇人载以过朝。
(《左传·宣公二年》)朝堂、朝廷④汉朝陵墓对南山。
词的本意比喻义引申义举例
词语在语言中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包括本意、比喻义和引申义。
本意是词语最基本的含义,通常是词语最初的含义。
比喻义是
指词语在特定语境下所具有的隐喻或比喻意义,通常是通过类比或
象征来表达某种含义。
引申义是指词语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扩大或延
伸了原有的含义,使其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举例来说,以词语“明亮”为例,它的本意是指光线充足,光
线强烈。
比喻义可以是指人的心情或表情愉快、开朗,比如“他笑
得眼睛都变得明亮起来。
”引申义可以是指事物清晰易懂,比如
“这篇文章的逻辑非常明亮。
”这三种含义展示了词语在不同语境
下的多义性和丰富的表达方式。
另举一个例子,以词语“飞翔”为例,它的本意是指鸟类在空
中自由飞行。
比喻义可以是指人的心情或思想在某种状态下自由、
畅达,比如“他的思想在文学的世界中飞翔。
”引申义可以是指事
物迅速发展或扩展,比如“科技的飞速发展让人感到目瞪口呆。
”。
总之,词语的本意、比喻义和引申义展示了语言的丰富和多样性,也为我们的表达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和表现力。
通过灵活运用词
语的多重含义,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
词的引申义名词解释词的引申义是在本义的基础上发展、派生出来的意义。
这种派生和发展,笼统地说,就叫做引申。
我们说某词义是某词的引申义,这个词一定是个多义词。
比如“引”的本义是“拉开弓”。
引申出:端着,引壶觞以自酌。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举起,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荆轲刺秦王》;引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诸葛亮《出师表》)掉转,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拉开,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词的引申义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由具体到抽象“道”本义是“道路”,如:怀其璧,从径道亡。
引申为“途径、方法”,如: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又引申为“学说、道理”,如: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过秦论》)又引申为“道理、规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果”本义是果实,引申为结局,结果再虚化为副词、连词“果然”。
“会”本义是聚会,如: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岳阳楼记》)虚化为介词“适逢”。
如: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2.由个别到一般末,本义是树梢,引申为末端,再引申为细小。
裁,本指剪裁衣服。
《孔雀东南飞》:“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后引申为裁剪、删减一切东西,如“裁军,裁员”。
匠,原指木匠,《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名叫石的木匠),后来所有手工业工人即可叫“匠”。
“党,本义是古代的一种居民单位。
《周礼》中说,一万两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
后引申为由利害关系而结成的集团,常含贬义。
如:朋党、死党、党羽、结党营私。
“江”、“河”,本专指“长江、黄河”,后泛指大的河流。
3.因果引申“虚”的本义是大土山,物体大了就容易空,所以虚可以引申为空虚。
(一)詞義的引申1.詞的本義A、定义本义:是由汉字字形分析出来的词的义项,也必然是在古代大量文献中所能考证的最早意义,并作为引申派生起点的那个意义。
即有文字可考,有文献资料可供参证的最初的本来的意义。
(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竹节)(2)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庖丁解牛》,动物的关节)(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季节)(4)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廉颇蔺相如列传》礼节,古今相同)(5)足下及董、聂三军,皆受荣所节制。
(《谭嗣同》节制,古今意义相同)(6)节器用。
(《左传》,节省)(7)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促织》,节拍)节:的字形。
本义:竹子。
竹子有什么特点?截分段落和限制长短。
本义特点引申义被截分的事物:季节、章节、节奏截分截分他物的东西:节气、节日节(竹节)受到限制的行为:节制、节省、节约限制限制他人的东西:符节、节杖、礼节B、本义的特征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1本义:字形上分析出来的的意义,(这里文献就不列举)是引申意义的起点。
2本义是词义引申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本义的特点决定了词义引申的方向。
3本义占据核心C本义的探求:第一,通过字形+文献为什么要用字形来探求词的本义?汉字的形体直接或者间接反映着造字阶段它所代表的词的意义。
字形是指小篆以及小篆以前的文字形体。
因为他们距离造字时代要近得多。
写实象形的特点更为明显。
《说文解字》:我国最早的、通过系统分析小篆字形来确定本义的专著。
象形字如:木、目、兒。
指事字如:凶、寸、甘。
会意字如:戒、步、形声字:術(术)第二,通过字音形----音(约定俗成)--义伦:本义? 6个意义《说文》:伦,辈也同源字音同意义同源推出本义。
D探求本义的意义2.詞義引申與詞的引申義定义:通过引申方式产生的新意,义素分析:甲意义---联系、共同-----乙意义共同的意义部分长短(空间长远)---长久(时间长远)长远尊长(年岁最高)---首长(职位最高)最高草木滋长zhang当然是越来越长chang一个词的某一个义位的若干义素,在发展过程中保留了一部分,有改变了一部分,就引申了一个新的义位,构成一个新词。
(十三)词的本义与引申义词汇(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词的本义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
词在文献语言里所使用的几个意义中作为引申起点的那个意义。
甲骨文距今不过3000多年历史,人类语言的产生至少有50万年历史。
词的本义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
是文献资料所能证明的词的最古意义。
探求词的本义的传统方法:因形求义从文字字形确定本义。
训诂学上称之为“形训”。
“鄙”本义的探求,只能通过该字在古书中的用例来考察。
①四鄙之萌人闻之。
——(萌(氓)人:草野之民)边邑。
②焚符破玺,而民朴鄙。
——质朴,厚道。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浅陋,庸俗。
④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贪吝。
⑤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鄙夷,看不起。
①边邑义是本义,其他皆由此引申而来。
(一)因形求义1、探求本义的途径:一是分析字形,推测它作为构形依据的意义;二是考察文献语言用例。
对象形字(包括指事、会意)可直接看它的形体;对形声字,从它的形符中确定词的义类。
向:《说文》:“北出牖也。
”本义:“朝北的窗户。
”文献例证:《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齐民要术》:“闭户塞向,密泥,勿使风入漏气。
”(种植紫草的方法)2、分析字形探求本义应以古文字为据:分析古文字的字形,不是指楷书,更不是今天的简化字。
可行的方式是:小篆能解决的问题,就依据小篆,否则求之于甲骨文、金文。
●例:“关”---“關”关,以木横持门户也。
——《说文》本义:门闩“间”——“閒”月光由两个门扇中照进屋内,表示门缝,“缝隙”是它的本义。
《说文》:“隙也。
从门从月。
”3、“因形求义”例字分析:(1)戒:警也。
从廾持戈,以戒不虞。
《诗经·小雅·采薇》:“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2)叔“九月叔苴”。
(《诗经·七月》)《说文》:“拾也。
从又尗声。
”假借为“叔父”之“叔”。
叔者,少也。
(《白虎通·姓名》)古时兄弟长幼顺序常用“伯、仲、叔、季”或“孟、仲、叔、季”表示。
什么叫做词的引申义?引申义和本义有哪几种联系方式?
(一)什么是词的引申义
在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二)引申义和本义的联系方式
1.相似。
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可进行类比。
(1)形貌性状相似。
(2)功能作用相似。
(3)方式情态相似。
2.相关。
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或表达的概念相互关联,彼此牵涉,可通过借此代彼的联想方式实现引申。
常见的有下面四种类型。
(1)甲事物对乙事物具有标志作用,借甲代乙。
(2)借动作行为指代动作行为的主体或客体。
(3)借性状特点指代事物或人。
(4)借方位处所指代事物或人。
3.相因。
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具有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通过推导实现引申。
(三)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1.什么是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直接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对本义来说,就是间接引申义。
2.连锁式引申和辐射式引申
以本义为起点,向着同一方向递相派生出几个意义的引申脉络,叫连锁式引申。
以本义为中心,向不同的方向派生出数个直接引申义的词义引申脉络,叫辐射式引申。
(四)引申义的读音和书写形式
1.部分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是用同一个字来表示的,读音也相同。
2.部分词在词义引申后,改变了读音,后来还为引申义另外造了字3.部分词在词义引申后,只改变读音,未另造新字。
4.部分词在词义引申后,读音未变,但另造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