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3 专题五 生态工程练习
- 格式:ppt
- 大小:5.00 MB
- 文档页数:22
高中生物选修3习题大全专题一、基因工程1.答案:C。
解析: 考查了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片段的有关知识。
这道题目可以转化为单纯的数字计算题。
每个DNA分子上至少有1个酶位点被该酶切断,可以切得的种类有:a、b、c、d、ab、bc、cd、abc、bcd九种。
2.答案:D。
解析:考查生物育种的有关知识。
从图中可以看出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一共采取了三种育种手段: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
过程①是多次自交和筛选,使得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提高;过程②是花药离体培养,采用任一株F1的花药均可;③是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植株的过程,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
筛选纯和高蔓抗病支柱的过程实质就是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的过程,即使得高蔓抗病基因的频率升高。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育种的几个基本方法的特点。
正确把握“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及其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可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使水稻获得抗性基因,可通过杂交育种培育抗病性水稻。
单倍体育种过程,只是让单倍体原有的染色体及其上面的基因加倍,无抗病基因并不能产生相应的变异。
4.答案:⑴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导入酿酒酵母菌⑵DNA分子杂交技术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这说明淀粉酶基因已成功导入工程菌并能够稳定地表达淀粉酶⑶略⑷基因的克隆、基因的人工改造等分子生物学实验都需要微生物作为重要的宿主。
很多基因工程产品都需要在微生物中产生,如原核系统表达用到的各种细菌,真核系统表达用到的酵母。
动物、植物基因工程的实践中,所需要的载体都是从微生物中首先构建成功的。
(言之有理即给分)解析:本题考查了与基因工程相关的知识。
将基因切割下来的工具是限制酶,将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在一起的是DNA 连接酶。
基因工程的基本流程是:获取目的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建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目的基因表达的检测与鉴定。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包括分子水平的检测,如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来检测基因或对应的mRNA,用抗原抗体杂交来检测蛋白质,也包括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
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5生态工程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满分:100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共35小题,共70分)1.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2分)A.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与平衡原理B.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植被恢复C.对湿地的恢复,只要注意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D.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的依据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A、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而超载放牧超过了环境承载力,导致草地退化,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A正确;B、在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植被的恢复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B正确;C、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如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植物物种的引进种植,及建立缓冲带等,使受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C错误;D、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这是利用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的原理,即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正确.故选:C.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实例的理解,不合理的是()(2分)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中实施了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物质和能量多级循环利用工程B.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主要运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工程学原理C.我国“三北防护林”主要运用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和整体性原理D.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可以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的干扰,依靠自然演替等恢复其生态功能【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A、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B、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主要运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工程学原理,B正确;C、我国“三北防护林”主要运用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和整体性原理,C正确;D、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可以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的干扰,依靠自然演替等恢复其生态功能,D正确.故选:A.3.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2分)A.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物质能够循环利用B.微生物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C.该生态农业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A、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被微生物分解形成无机物,使物质能够循环利用,A正确;B、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利用的都是此能量,B正确;C、该生态农业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并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正确.故选:C.4.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2分)A.面对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B.对于克隆人的争论,中国政府的态度是不反对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C.在设计试管婴儿的争论上,我国卫生部规定“必须获得卫生部的批准证书”D.我国已经加入《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声明任何情况下都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A、面对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A正确;B、对于克隆人的争论,中国政府的态度是禁止生殖性克隆人,不反对治疗性克隆人,B错误;C、在设计试管婴儿的争论上,我国卫生部规定“必须获得卫生部的批准证书”,C正确;D、我国已经加入《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声明任何情况下都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D正确.故选:B.5.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的是( ) (2分)A.沼气工程B.桑基鱼塘C.长江两岸加固河堤D.退耕还林还草【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A、沼气工程是利用生态工程原理,实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属于生态工程,A错误;B、桑基鱼塘是利用生态工程原理,实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属于生态工程,B错误;C、长江两岸加固河堤与生态工程无关,C正确;D、退根还林还草是利用生态工程原理,实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属于生态工程,D错误。
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5生态工程综合练习题一、选择题1.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A.松毛虫繁殖力强 B.马尾松抗虫害能力差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 D.当时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2.有的蛇有毒,并且偶尔会伤人,但蛇都是受我国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保护蛇是为了()A.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保护基因的多样性 D.保护有害动物的多样性3.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遵循的哪个原理()A.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B.整体性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4.珊瑚虫与藻类共生,提高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其原理是()A.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B.整体性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 D.协调与平衡原理5.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属于()A.点源污染 B.非点源污染 C.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 D.二者都不是6.在生态工程建设中,注重生物多样性原理的主要意义是()A.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B.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C.保持生态系统内各种群的密度固定不变D.单纯追求农业或林业的最大产量7.《四千年的农民》一书中记载了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耕作方法: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作物,以及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河泥、炕土、老墙土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
这种做法的优点是()①改善了土壤结构②培育了土壤微生物③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④改变了土壤酸碱性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②③8.下列哪项生态系统对于蓄洪防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A.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B.湿地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9.下列对城市垃圾的处理办法不妥当的是()A.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B.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C.利用热解方法使垃圾分解D.垃圾堆放在一块,通过微生物自然分解10.“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的直接原因主要是()①温度失调②CO2含量增高③02含量减少④生物群落不全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D.①②③④11.“退耕还林还草”是哪种生态工程建设的措施()A.小流域综合治理 B.城市环境工程C.草原生态恢复工程 D.湿地生态恢复工程12.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生态系统其主导作用体现在()A.城市的一切设施是人制造的 B.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支配作用C.消费者主要是人类D.城市中动物、植物不多,分解者功能不强,人是主要种群13.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包括()①阳光②淡水③道路④动物⑤植物⑥房屋⑦商场⑧微生物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④⑤⑧C.①②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⑤⑥⑦⑧14.据统计表明,进人21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A.自然灾害 B.动物病害C.天敌过多 D.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15.经过十年努力,我国西北防护林带已经初步建立,建立了新的生态平衡,其重要意义是()A.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B.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C.建立了畜牧业的生产基地D.建立了自然保护区16.生物数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后,就会破坏生态工程的哪一原理()A.整体性原理 B.系统性原理C.协调与平衡原理 D.工程学原理17.生态农业的指导思想是()A.多获取农产品 B.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C.使粮食增产 D.减少环境污染18.某些地区出现“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是因为发展中哪一原理失调造成的()A.协调与平衡原理B.整体性原理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D.系统整体性原理19.无废料生产体系是指()A.废料一产品 B.原料一产品一废料一产品C.原料一产品一原料一产品 D.原料一产品一废料20.下列哪种为清洁能源()A.石油 B.煤 C.木柴 D.风能21.微山湖是山东境内的一个面积较大的湖泊,二十年前这里是碧波万顷、鱼儿满湖、野鸭成群,还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象。
【优化设计】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时演练·促提升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D.生态工程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解析:生态工程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消除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答案:C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系统学和工程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B.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系统学中的系统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C.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主要指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不可分割的D.物种多样性原理要求引种的生物种类越多越好解析:系统学和工程学不是生态学的分支,而是独立的一门科学;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是指自然生态系统是通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外来物种可能导致当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答案:B3.下列有关生产或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必须符合生态学规律,改变“人类能征服自然”的错误观念,走生态经济之路B.“无废弃物农业”所采用的肥料一般是采用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河泥等通过堆肥和沤肥等方式转变成的有机肥,也可适量地使用化肥C.众多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关系相互依存,就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系统生产力D.珊瑚礁之所以能够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得益于珊瑚虫和藻类组成的高效的植物—动物营养循环解析:“无废弃物农业”不包括使用化肥。
答案:B4.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是()A.大力发展“石油农业”B.消除污染物C.禁止产出污染物D.生态工程解析:石油农业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禁止产出或者消除污染物是不会实现循环经济的,只有实施生态工程把污染物作为另一个系统的原料再被利用,才会实现循环经济。
最新选修三-生态工程专练题及答案高二生物期末生态工程专练汇集1.下图是我国南京古泉生态农场的以沼气为纽带,联动农作物种植、蚯蚓养殖、养鱼、养鸡、养鸭等产业的物质循环利用示意图。
(1)图中蘑菇房中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
(2)某同学据图写出一条捕食食物链:果树→蚯蚓→鸡,该食物链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3)该生态工程最能体现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在该系统中需种植适应当地环境的蔬菜和果树,这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同时要注意鸡和鸭的养殖数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K值),这体现的的生态工程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生态系统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这体现的是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原理。
(4)此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明显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为农民采用的笼养蝇蛆法而形成的人工生态系统。
说明:鸡粪中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未被消化,因此可再添加其他饲料养猪,以生态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理想的生态系统。
(1)构成此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
(2)猪粪经过________________作用,可被农作物再利用;猪粪中的氨经过____________(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形成NO-3和NO-2被农作物吸收。
若在该系统中增加一个沼气池,该池中要接种的菌种的新陈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3)人在该食物网中位于多个营养级,在人采食的食物中有可能有转基因食物,这些转基因食物可能引起哪些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专题5 5.2(建议用时:40分钟)考点基本目标发展目标1.生态工程的实例1,2,3,4,5,6,7,8 11,12,13,14,152.生态工程发展的前景9,10[基本目标]1.下列有关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小流域综合治理应以防止水土流失为核心B.应用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工程学原理C.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控制土壤侵蚀D.治理措施的设计与实施不应考虑经济发展等问题D解析小流域治理已经从开始时的单纯造林和减水、减沙等工程,逐渐转移到生态经济的模式上,目标是建立稳定、持久、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2.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不能解决的问题是()A.防止区域内水土流失B.有利于保存土壤内的氮、磷、钾等养分C.使土地优化利用D.解决长期干旱无雨的问题D解析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能解决很多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气候,不能解决长期干旱无雨的问题。
3.《四千年的农民》一书中记载了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耕作方法: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作物,以及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河泥、炕土、老墙土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
这种做法的优点是()①改善了土壤结构②培育了土壤微生物③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④改变了土壤酸碱性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B解析使用有机肥料,可以使土壤疏松,为土壤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有机物,使土壤养分得到循环利用,但不能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4.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B.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C.尽量减少有害生物的种类D.提高沼气池的转化效率A解析生态农业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则,良性循环生态农业能最大限度提高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
人教版生物选修三专题五生态工程测试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D.生态工程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2.下列关于农业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现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B.建立了“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C.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D.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3.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它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B.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实现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D.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4.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的是()A.三峡工程B.转基因工程C.南水北调工程D.防治水污染工程5.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B.我国南方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只体现了系统整体性的原理C.在林业工程建设时要考虑整体性原理,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林”D.我国农民实施的“无废弃物农业”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6.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的是()A.沼气工程B.桑基鱼塘C.长江两岸加固河堤D.退耕还林还草7.如图所示为对燕麦胚芽鞘进行不同处理的实验,胚芽鞘生长情况相同的一组是()A.a与b B.c与d C.a与e D.c与e8.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有机结合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C.生态工程的基本特点是无消耗、无污染、高效益D.生态工程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9.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维持生物圈的稳态,下列思路或做法不可取的是()A.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B.全民开展节能减排,实现能源的清洁生产,努力开发新能源C.建立“原料﹣产品﹣废料”的生产模式,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D.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地位上10.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11.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是一种新型污水生化处理技术,它的主要原理是污水连续经过装有悬浮填料的反应器时,附着在填料内外表面的微生物形成“生物膜”,通过“生物膜”上的微生物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膜”上附着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B.“生物膜”上附着的微生物呼吸方式不一定是有氧呼吸C.该反应器中所用的“生物膜”亦可用于海水淡化D.该反应器对有机废水和无机废水都有很好的净化效果12.如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经过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B.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蝇蛆和蚯蚓,促进了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循环流动的进行C.合理使用农家肥可提高葡萄和蔬菜的产量D.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13.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手段之一B.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平堤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是湿地恢复工程的重要方针D.城市环境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14.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以上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A.系统整体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D.以上都不是15.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重要手段分别是()A.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B.整体性原则和生态工程C.循环经济和工程学手段D.无污染原则和生态工程16.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如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废水流人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B.控制废水流人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无机盐被充分吸收,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C.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太阳能和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多D.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17.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如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B.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C.用蛆蛹排泄物作有机肥还田,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仍可以正常运转18.共同生活在一定时间和区域内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统一整体即生态系统.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在理想环境中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恒定不变B.竞争是不同种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结果是一方占优势,另一方逐渐消亡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主要功能,二者特点不同,是两个独立的过程D.退耕还林的同时要兼顾农民的收入问题,遵循的是生态工程建设的整体性原理19.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污水的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污水净化过程中,微生物仅通过有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B.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所需的能量由微生物供给C.该系统所遵循的生态原理是整体性原理D.植物池前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少20.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展示了较新的生态污水(常富含N、P)处理技术.如图l是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构造示意图(箭头表示水流方向).污水脱氮过程离不开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作用机理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工湿地植物一般宜选用本地物种,避免生态入侵,以保证当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B.人工湿地基质常使用碎石等多种材质,碎石间留有一些空隙有利于促进根部有氧呼吸C.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分别生活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下行池和上行池D.对进水口和出水口水质进行监测,比较N、P含量的差值来分析人工擇地的净化功能二.解答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21.如图为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模式图,据图回答:(1)该生态工程体现了等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选答两项).(2)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可提高传统生态工程的效益,要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病甘蔗,需要的工具酶是,可通过技术将导入了目的基因的甘蔗细胞培养成植株.若要检测转基因甘蔗细胞染色体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可采用技术.(3)为大量繁殖良种猪,可采用胚胎移植技术.该技术首先要对母猪注射,做超数排卵处理,以获得更多的良种猪卵母细胞,然后培养到期,与经过处理的良种猪精子进行体外受精.将早期胚胎移植到本地母猪体内发育成小猪.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会发生反应,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22.【生物:现代生物学技术专题】一青年农民利用自己学习的生态学知识,在自家庭院里建了一个小型生态农业,年创收数十万元.图1是该家庭生态工程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从图中可知,人类生活中所需的能源来自于太阳能、沼气等.利用这些能源与利用煤炭相比,突出的优点是.(2)该案例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工程的案例,而生态工程是实现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这一案例中主要运用了那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3))据生态工程中的物种多样性这一原理,有人认为生态农业建设中,应使食物链和营养级越长越多越好,你是否支持这一观点?.(4)该青年为了更好地创收,引进了杜泊羊,并与当地科研工作者协作,通过胚胎工程快速繁殖了杜泊羊,流程如图2所示,据图回答相关问题:①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用对雌性杜泊羊进行处理,从中采集的卵母细胞可直接与获能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②为胚胎在当地普通绵羊体内存活提供了可能的生理学基础.③为了进一步扩大繁殖规模,可通过技术获得同卵多胎.23.回答如与雾霾天气有关的问题.(1)治理雾霾,既要控制城市人口规模、还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效益,遵循的生态工程建设原理分别是、.(2)某小组尝试用纤维素制备燃料酒精,为了获得能高效合成纤维素酶的单菌落,可采用法将初筛菌液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看,这种培养基属于培养基.欲在此基础上获得纤维素酶活性更高的菌株,最简单可行的做法是.(3)下面是一个探究雾霾天气与肺癌的相关性的实验方案.(实验用具及材料:与雾霾天气类似的烟雾箱,大白鼠若干),请完成相关的内容.实验组对照组饲养空气条件①②饲养其他条件③肿瘤成分检测④定期抽血检测细胞表面的化学成分①②③④⑤我们认为:既使实验组的肿瘤成分检出高于对照组,也不能肯定得出“雾霾天气会导致人类肺癌”的结论,你认为理由有.24.长江江心洲是由上游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将某江心洲湿地从近水边到岸边的区域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如图一所示;统计不同区域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如图二所示.(1)由图一和图二可以说明,该湿地群落存在结构上的差异,该群落的优势种是.(2)根据江心洲的形成机制分析,近水缓冲区群落能代表区群落形成的早期状况,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优势取代表明,适者生存是通过实现的.(3)许多地方将江心洲开发成旅游景区,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在江心洲大力营造人工林,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4)人们使用含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化合物的油漆涂于船只表面,有效防止了水生生物附着生长,但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水,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若想探究内江底泥中是否存在分解三丁基锡的细菌,以便用于今后的生态修复,筛选目标菌株的培养基成分应为:牛肉膏、蛋白胨、NaCl、H2O、琼脂和等.25.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发了全国人民对雾霾的关注和讨论,而天津港火灾爆炸事故遗址将在彻底清理后建设海港生态公园,这再次将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推上舆论的焦点.生态工程的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请回答下列问题:(1)山西省为产煤大省,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在于,具体实施的措施有(至少答两点).(2)某生态工程以沼气工程为中心,各类植物的秸杆、枝叶用来生产饲料喂养畜、禽、鱼,人、畜、禽粪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渣水返还农田、菜园、果园、苗圃、渔塘,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该生态工程建设中,鱼塘中每一种鱼苗的投放量都不宜超过其.该生态系统把鱼塘、农田、果园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结构,遵循原理.(3)在上述的生态工程中,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饲养多种畜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5)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原理.26.2015年3月,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发了全国人民对雾霾的关注和讨论.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再次推上舆论的焦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如图为某地一生态工程建设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生态经济: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废弃物农业”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2)该生态工程模式的最大优点是.该生态工程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苗木,饲养牛、猪、鸡等多种畜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3)该生态工程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除鸡、奶牛、鱼外还有(写全才能给分),该生态工程建设中,鱼塘中每一种鱼苗的投放量都不宜超过其.27.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依据下列生态工程图回答问题:(1)如图一中“秸秆的多级利用”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减轻了燃烧秸秆造成的 效应.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 、 的工程体系.(2)建立图二这一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 .(3)蚕粪、桑叶进入鱼塘经过 的作用又被桑基所利用.蚕粪中的氨进过硝化细菌的作用,最终形成 ,被植物利用.(4)图二系统的设计使能量、物质、信息的转换和流通实现了总体大于部分之和,体现了 生态工程原理.28.研究人员在一些果树种植区,构建了如图所示“果﹣草﹣牧一菌﹣沼”生态农业模式.请分析回答:(1)人工构建的“果一草一牧一菌一沼”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包括 ,沼气池中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生态系统结构中的 .果树和牧草可从菌土中获取 用于生长发育.此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实现了 .(2)研究人员调查了生态果园及对照果园中某些昆虫的密度,结果如表所示.昆虫种类 害虫 害虫天敌 金纹细蛾幼虫体内有姬小蜂卵的百分率(%)蚜虫 (头/枝) 雌成螨 (头/叶) 小花蝽 (头/枝) 瓢虫 (头/枝) 食蚜盲蝽 (头/枝) 生态果园 39.3 0.34 0.47 0.29 0.33 40~60对照果园 79.1 2.58 0.1 5 0.26 0.02 3~6①在两类果园中调查上表昆虫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②果园中的 有捕食关系,姬小蜂和金纹细蛾幼虫的关系是 .(3)从表中结果可知,生态果园的建立形成了有利于 生存的生态环境,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对提高果品的品质和有重要意义.29.(1)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2)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畜牧业和医学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此同时,人们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主要体现在生物安全、和等方面.面对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正确的做法应是.(3)桑基鱼塘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原理.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这又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少,适宜种植灌木和草,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致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状,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原理.30.生态专家把某一废弃池塘改造成新型池塘,并对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该新型池塘生态系统中有香莲、芦蒿、多种藻类、水草,还有多种鱼类、虫类,塘边建有猪舍和蘑菇房.请据图回答问题:(1)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该生态系统中的挺水植物、浮游植物、沉水植物形成了群落的结构.(2)建立人工生态系统必需遵循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试从鱼塘的环境承载力与放养鱼类的种类分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遵循了和原理.改造后的生态系统生物组分增多,食物网变复杂,提高了生态系统的.写出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最多的一条食物链.(3)从人工栽培的鲜蘑菇中提取的多糖类,对白细胞减少症、传染性肝炎有明显疗效,但含量低,成本高,难以大量应用,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在获得该目的基因后,通过技术对该基因进行大量扩增,再利用酶、酶和运载体等作为基本工具,通过一定的手段构建,并将其导入大肠杆菌体内,实现了高效表达.31.下面是有关现代生物工程的一些问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生态工程建设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的同步发展.与传统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点.(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3)在胚胎工程中,常需要给供体注射激素.目的是.(4)在胚胎移植过程中,受体选择好后要用激索进行处理,其目的是,以保证移植的胚胎能够继续正常发育.32.如图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城市生活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稳定塘)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稳定塘一般会出现藻类增多现象,影响出水水质.在稳定塘中种植挺水植物可使藻类密度下降,也可以引进以控制藻类的过度繁殖.从稳定塘输出的CO2(大于、小于或等于)输入稳定塘的CO2.(2)底栖动物通过滤食污染物也可以改善水质.处理后的出水和流入污水相比,明显减少的元素是,即便这样氧化塘每天处理污水的量是有限的,说明生态系统的.(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生产者的有机物中.(4)稳定塘依据的最主要的生态工程原理是.在引入生物种类上可以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因为信息能够,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人教版生物选修三专题五生态工程测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C;2.A;3.A;4.B;5.B;6.C;7.B;8.C;9.C;10.C;11.B;12.B;13.B;14.B;15.A;16.C;17.D;18.D;19.D;20.C;二.解答题(共12小题)2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植物组织培养;DNA分子杂交;促性腺激素;MⅡ中期;获能;免疫排斥;22.减少了燃烧煤炭所产生的污染,降低了成本;循环经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否;促性腺激素;输卵管中;代孕绵羊对植入胚胎基本不产生排斥反应;胚胎分割;23.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平板划线法;选择;人工诱变(紫外线等照射)处理菌株,再进行筛选;与雾霾天气类似的烟雾箱;在空气质量正常的环境;相同且适宜;癌胚抗原或甲胎蛋白;与雾霾天气类似的烟雾箱;在空气质量正常的环境;相同且适宜;癌胚抗原或甲胎蛋白;人与鼠还有一些诸如体重饮食生理等方面的差异;24.水平;草芦;核心;生存斗争;直接;整体性(;抵抗力;三丁基锡;25.植物恢复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人工建造表土、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物质循环再生;环境容纳量;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物种多样性;已破坏的生态系统;协调与平衡;26.物质循环再生;实现能量和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或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物种多样性(或整体性);猪、人;环境容纳量(K值);27.物质循环再生;温室;多效益;可持续;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分解者;硝酸盐;系统工程学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28.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和食用菌;生产者;无机盐;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样方法;食蚜盲蝽和蚜虫、蚜虫和植物;寄生;害虫天敌;减少污染;29.循环经济;生产原料;环境安全;食物安全;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物质循环再生;整体性;协调与平衡;30.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垂直;协调与平衡;物种多样性;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水草→虫类→鲤鱼(或鲫鱼)→人;PCR;DNA连接;限制;目的基因表达载体;31.物质循环;生态;物种多样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促性腺;使其排出更多的卵细胞(或超数排卵);同期发情;使供、受体的生理状态相同;32.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大于;N、P;自我调节能力有限;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含有的能量和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选修3专题五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 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这说明建设生态工程时应遵循的原理是()A.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 D.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2.以下选项不属于解决长江洪水泛滥的有效措施的是()A.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B.“退耕还湖”和改革不合理耕作方式C.大力发展“石油农业”D.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3.生物氧化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
如图是生物氧化塘内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等原理B.在该氧化塘中引进硝化细菌有利于对污水的处理C.b层中的藻类和细菌具有种间互助关系D.出水处只要对细菌数量进行有效控制便可排放4.“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注意了以下两个问题:树种的生态适应性问题和树种的多样性问题。
这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哪个原理()A.系统学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C.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D.物种多样性原理和整体性原理5.从下图信息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的生产模式严重地违反了生态工程的哪一原理()A.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C.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6. 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B.我国古代农民实施的“无废弃物农业”所包含的生态学原理是物质的循环再生C.在林业工程建设时主要考虑的是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D.我国南方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体现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7.“菇—菜”立体栽培(如图)是充分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的光、温度环境优势,按照空间层次分布,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之一。
专题五 5.21.下列措施中不符合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的是()A.城市规划,分区建设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B.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C.采用浮床生态工艺法等手段治理环境污染D.用法律手段严禁汽车上路以及造纸厂、酒厂生产,以切断污染的源头解析:在城市生态工程建设中,一方面应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城市,分区建设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达到城市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目的;另一方面,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防止环境污染;治理水污染可采用浮床生态工艺法等手段治理。
但城市发展建设不能因怕污染而放弃发展。
答案:D2.下图所示生态系统不能实现的是()A.物质的循环利用B.能量的多级利用C.提高能量的利用率D.玻璃大棚内碳元素的自给自足解析:该生态系统能够充分利用粪便等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为提高玻璃大棚内农作物的产量,需向大棚内不断补充碳元素。
答案:D3.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实例中,错误的是()选项有关实例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A 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 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C 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违反协调与平衡原理D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违反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解析:本题着重考查生态工程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D项中讲的是在追求生态效益时必须考虑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这明显是整体性原理。
答案:D4.甘肃某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
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明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①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②尽快恢复原状的最佳措施是回填土壤为栽种植物提供生存条件。
突破1石油农业、生态农业与精确农业“石油农业”是指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的生产方式,因对石油等能源有高度的依赖性而得名。
它把农业生产这一复杂的生物过程,变成了简单的机械过程和化学过程。
由于其投入高,产出也高,对粮食安全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但同时它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也很庞大,大大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生产力,并造成日益严重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为前提,在一定区域内,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开展多层次、多功能的农业生产。
生态农业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为主导思想,促进物质在系统内循环和重复使用,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精确农业(precisionagriculture,PA),或称精细农业、精准农业,是大约20年前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土壤学者倡导下开始探索的环境保护型农业的通称。
作为基于信息高科技的集约农业,PA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与作物生长模型、作物—土壤养分动态等农学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电脑控制喷洒施肥装置等农业机械技术结合起来。
突破体验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如图是泰州某地尝试的生态农业模式图。
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浑水效果,既刺激了水稻生长,又促进了土壤中原有农药的分解;水稻的秸秆,用作养猪、养鸭、培育蘑菇、生产沼气,鸭粪、沼渣等肥田,从而生产出无污染大米与蛋肉类。
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该生态系统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2)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能量最终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