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项选择题 1.中药双向调节作用产生的原因有( ) A.不同剂量 B.不同病理状态 C.不同动物种属 D.不同化学成分 E.以上均非 2.中药作用的差异性产生的原因有( ) A.生物种属不同 B.正常与病态动物 C.不同给药途径 D.不同个体 E.不同体质
3.中药复方的特点有( ) A.多种有效成分 B.多种理论 C.作用多靶点 D.作用多环节(机理) E.以上均非 4.在中药药理作用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有( ) A.中药作用的差异性表现在(生物)种属差异和个体差异 B.中药作用存在量效关系 C.同一中药可产生相反的药理作用 D.中药药理学(药理作用研究)可以完善中药的功效理论 E.中药无不良反应
在尚无理想的方法揭示中药粗制剂时效关系 的情况下,近来有学者通过中药血清药理研 究,提出多数中药煎剂给动物灌胃后1-2小时内 采血,可能得到血药浓度较高的血清。起效 较慢的中药灌胃,每日2次,连续给药2日,第3 日给药1次,即连续给药5次,可基本达到稳态 血药浓度。
六、中药作用的两重性
1、治疗作用
五、中药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研究
研究目的 说明药物产生作用的靶器官或靶点,
以及在靶器官和靶点上如何产生作用,引 起效应。
作用机理研究的影响因素
制剂 给药途径 作用的多效性
中药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研究应在中药原 药材、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的不同层次上进 行,才能接近中药理论,全面而合理地说明 中药功效产生的作用机理。
小檗碱在0.1-300μmol/L范围内,可剂量依 赖性地降低兔窦房结动作电位4相去极化速率, 降低慢反应细胞的自律性。
五、中药作用的时效关系
中药药理作用存在时效关系,某些中药有 效成分或注射剂,可通过药代动力学研究, 显示其时效关系(时量关系)。但中药煎剂 口服给药作用的潜伏期、峰效时间以及生物 半衰期等是经常困扰我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