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数寄屋_安藤忠雄的住吉长屋评析
- 格式:pdf
- 大小:348.50 KB
- 文档页数:3
住吉的长屋摘要:住吉的长屋是安藤忠雄后来作品的起点,值得纪念的建筑,也是他所钟爱的建筑之一。
这栋房子是三幢联立住宅中间的一个矩形插入体。
基本构思是楔入一个混凝土盒子,并在其间创造一处世外桃源,和一个由多样化空间和动态直线组合的简洁构成。
该建筑1979年获得日本建筑学会奖,是安藤早期最优秀的作品,正是它使他日后逐步走向了世界。
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思想。
关键词:长屋中庭结构装饰材料精神1976年大阪市住吉区,安藤忠雄的成名作,也是其代表作之一。
安藤先生自己对这座建筑也有一番评价“这个小住宅是我后来作品的起点,它是我值得纪念的建筑,也是我所钟爱的建筑之一。
这栋房子是三幢联立住宅中间的一个矩形插入体。
我的基本构思是楔入一个混凝土盒子,并在其间创造一处世外桃源,和一个由多样化空间和动态直线组合的简洁构成”。
住吉的长屋是在日本大阪传统民居的基础上引入现代住宅的概念,而又在这个利用西方发明的混凝土和钢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的住宅中充分体现出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和民族特点。
而且是在一个十分小的空间内完成的,又要考虑到与四周民居的统一。
因为所要做改建的长屋与其他长屋是一个整体,地基和大梁都是通用的。
一般的建筑师可能只是将其内部做一些改造,装饰一下而已,而安藤不仅成功解决以上各种问题,而且是安藤早期最优秀的作品,正是它使他日后逐步走向了世界。
使其成为经典建筑之一,并获得1979年日本建筑学会奖奖。
所以不能简单的观赏建筑外形,还要深刻的体会其建筑内涵和建筑风格。
1,住吉的长屋采用的建筑材料是非常普通的混凝土和钢材,其受力体系十分清楚简单。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和钢筋混凝土现浇得二层过道,经混凝土剪力墙传到基础,十分经济。
现浇模拆除后会留下很多矩形图形,安藤就将这些巨型图案作一些简单处理而使其成为内外墙的饰面,淡雅、朴素。
2,屋内则采用自然材料,地板为木材或者石材,家具全部采用木质材料,充分体现出日本人对自然的热爱,让住户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混凝土盒子的奥妙——安藤忠雄住吉的长屋浅析建93 卜倩 2009010082住吉的长屋是安藤忠雄在日本开业的第一个作品,也是他极为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长屋是以两间的宽度为一户的住宅,然后将其连续排列而成的、在京都和大阪比较普遍的住宅形式。
安藤忠雄用一个封闭的混凝土盒子取代了大阪住吉区三座连排长屋中间的一座。
这座建筑于1975年2-8月设计,1975年10月-1976年2月施工完成,基地面积57m2,占地面积34m2,总建筑面积65m2。
一、在城市中呼吸自然——住吉的长屋与环境。
夹在两座传统的长屋之间,住吉的长屋继承了传统长屋里面狭长而对称的特点,既保持了均衡感,也为这座位于传统长屋区的建筑保留了一定的传统性。
同时,对长方体的运用,也使得建筑与周边环境有较好的统一性。
随着城市的发展,光、风、雨这些自然地因素日趋消逝,因而,安藤的混凝土盒子对外没有设置一个窗户,封闭的盒子隔开了外面城市的喧嚣,然而,这并不妨碍它在自然中自由自在的呼吸。
在封闭的混凝土盒子中,安藤刻意切出中段的1/3作为庭院,并将自然还原成光、风、空气、水等因素引入中庭,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以一个“微型的宇宙”。
变幻莫测的光线从中庭投入室内,投向地面,呈现出一种幽静的美,原本印象中黑暗而封闭的盒子此刻却溢满了光亮,墙体也因光而而减少了作为结构体的重量感,变得抽象。
所有的房间都以中庭为中心而设置,中庭成为呼吸自然的途径。
长屋没有设置最先进的机械系统,不是用空调,而是为每个空间开窗自然通风。
在夏天,来自两边相邻住宅空隙冷却了的空气吹进了房间。
安藤说,“建筑之力必须适应自然之力,建筑的目的永远是创造一种能让建筑之力和自然之力在矛盾中共生的的环境。
”住吉的长屋正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处理达到适应自然、呼吸自然的目的。
二、极端中的丰富——住吉的长屋功能分析长屋的建筑用地面宽只有两间,进深也只有七间,总共只有十四坪左右,而且还有建筑覆盖率的限制。
同时,由于长屋在结构上是连续的,设计时必须谨慎处理,特别是梁在切断时不能影响其他的住宅,同时原来合用的柱子还得保留,设计的条件近乎极端。
解读建筑——以住吉的长屋为例住吉的长屋是安藤忠雄在日本开业后设计的第一个作品,也可以说是安藤建筑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他曾坦言,其以后建筑作品的理念,几乎都已经在住吉的长屋中进行过思考。
安藤用一个简洁的混凝土体块替代了那座年久失修的木构建筑。
新的建筑在平面上分成明显的三个部分,两端为房间,中间是一个室外的庭院。
由于是旧房改建,安藤所面临的地段条件极为苛刻,一方面建筑用地狭小,另一方面新建筑几乎贴着其他的建筑。
在创造这个有极度限制的空间的过程中,安藤领悟到了在这种极端条件下存在的一种丰富性以及和日常生活有关的一种限制性尺度。
基地环境住吉的长屋建在日本大阪市住吉区,基地周围都是传统的长屋形制,业主要求对建筑进行改造。
考虑到不破坏巷弄的整体感,消除突兀感,因此安藤在平面上沿用传统长屋的尺度,开间为两间(约3米),进深七间(约14米),而在高度上也同周围建筑相一致,保持整体感。
此基地本身位于小巷弄内,左右两旁皆是2层楼的住家,基地为一个狭长的空间,原本在狭长的空间会有光线引进不均的状况,如前后光线较充足而中间较幽暗的情形产生,安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将空间约三等分的分割,将中央留设天井,巧妙引进光线。
交通流线安藤在建筑中布置中庭,并依靠中庭组织流线,中庭成为整个空间的枢纽。
从门厅进入建筑内部首先看到的是起居室,到厨房或二层就必须经过中庭。
一般地来讲,现代建筑尽可能地要缩短交通流线,提高功能性、连续性,在一座建筑中通过设置内部通道来布置各种功能空间。
但是安藤却反其道而行之,他经过探索,将起居室和厨房进行不连续的布局,中间布置中庭,当然也有很多人抱怨如果遇到下雨天去厨房还必须跑着过去,到二层去也必须打着伞才行,但是安藤认为到了春秋没有雨的季节却非常舒适。
此外,用地和预算也很有限,连一毫米也不能浪费。
考虑再三,他在简洁的混凝土盒子中尽可能地放入好的想法。
通过引人日本传统城市住宅中的中庭空间,确保了住宅的采光和通风。
内省的居所——安藤忠雄作品住吉的长屋阅读关键词:现代性与地域性比较阅读内省摘要:通过比较阅读,以及对远近历史环境的分析,试寻找出安藤所受日本传统的影响、对待历史的态度,和他应对现代性与地域性关系的策略。
1.历史背景与长屋设计理念的形成:20世纪初,密斯将建筑的普遍性追求到了极致。
他作为理想提出的“万能空间”与材料的工业化同时并进,通过极其简易的形态将它传播到了全世界。
60年代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日本,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生产的毫无个性的方盒子。
建筑不能使人感受到差异,人的欲望或思想没有进入的余地,人们对现代建筑的“崇高理想”渐渐反感。
60年代现代主义进入转折时期,安藤此时二十出头,正在形成自己的建筑观。
在60年代日本的经济增长中,新的思维模式逐渐形成。
以前人们认为是好的传统,如对物的珍惜,重视与近邻的关系,重视家庭和睦,与自然共生等传统正在消失。
经历了变革激烈的60年代后,安藤开始思考“运用现代建筑的材料和语言、几何学构成原理,使建筑同时具有时代精神和普遍性,将风光水等自然要素引入建筑的方法”,从而创造出根植于建筑场所的气候风土,又表现出其固有文化传统的建筑。
住吉的长屋,就是安藤这些思考的完整体现。
通过这样一个美丽的小住宅,安藤向导致“人的规格化、平均化”的标准化现代主义建筑宣战,实践着他关于人居理想的追求。
正因如此,Frampton 将安藤看做批判地域主义的成功实践者。
2.几何-场所-自然——长屋的总体理念住吉的长屋改造,基地在大阪住吉区,用地拥挤紧张,周围存在大片日本关西近代住宅形式——长屋。
具体用地宽2间、进深7间,共14坪左右,覆盖率限制在六成,在如此紧张的用地上,安藤却创造了充满诗意的栖居场所。
他切掉部分长屋,插入了表现抽象艺术的混凝土盒子,将关西人常年居住的长屋要素置换成现代建筑。
尽管有很多争议,令安藤骄傲的是,他“在完全抽象化的几何四方盒子中,将关西居民继承下来的传统居住方式,以及对自然的认识等全部装了进去”。
东邸又名,住吉的长屋传统长屋住吉的长屋平面布局立面处理中庭空间功能区交通流线传统长屋是一种古老的住宅建筑形式,曾广泛存在于中国乃至东南亚以及大洋洲等地,泉州地区传统居住社区中,有一种形态特殊的小型住居俗称"手巾寮".它一般以群体方式出现,沿街巷连缀而列,连檐成廊,单体平面沿纵深向狭长,通常面宽4~5米,进深20~80米不等.住吉的长屋继承了传统长屋狭长的特点较传统长屋封闭。
简洁的混凝土体块代替了通风的小地窗,体现了对日本传统建筑文化中“墙底窗”的继承和应用。
平面布局长方形的箱子进行了三等分,前和后为两层,中间部分为向天空开放的庭院。
前后部分的二层用无顶的桥连接起来,立面处理对外无窗户,严格对称,从外部看似乎内部是没有光线的黑房子,长屋凹入处的墙板将光线反射到街道上,我乐于把混凝土看成一种明朗安宁的无机材料,赋予它一种幽雅的表达。
材料:混凝土自然:光我所追求的是这样一个空间:对外封闭,但通过光线在内部造成戏剧性效果。
光线自然:风所有墙面都开有为了通风的小地窗,与相邻的住宅间留有十厘米的缝隙用以通风,是一座没有空调设备也可以生活的节能型空间.几何:形式建筑形体在整个自然中的地位就可很清楚的跳脱界定,自然和几何产生互动没文化的日本鬼才安藤忠雄中庭日本关西传统的庭院式自然式以自然中的元素为核心,在钢筋混凝土中加入柔情的植物+天井式风,光,雨,声中庭微型的宇宙自然元素无论是多么小的物质空间,其小宇宙中都应该有其不可替代的自然景色自然与建筑空间三幢联立住宅中间一个矩形插入体楔入一个混凝土盒子,并在其间创造一处世外桃源,和一个由多样化空间,和动态直线组合的简洁构成。
消失的中间实体空间转化为空而不空的中间庭院禅:计白当黑功能区卧室中庭卧室起居中庭厨卫交通流线理论上如果遇到下雨天,去厨房必须跑着过去,到二层还得打着伞上去才行实际上,起居室和厨房之间的庭院距离只有4.5米,实际体验一下就会知道,不要跑步,而是迈几步就可以了。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建筑学系2010级05310119 卢方舟住吉长屋位于大阪南部,设计于1975年。
取代了一片密集住宅区内三座木制连排长屋之中的一座。
宽约3.5m、全长约14m、高约6m,共2层,总建筑面积仅有65平方米。
但其封闭的长方体块结构使得有限的地基得到了充分利用。
住吉的长屋尝试在通过对原有建筑形式内涵进行提炼升华的前提下,在原位置建立一个与周边环境协调,空间利用率高效,居住环境更加宜人的建筑。
在这样一个狭窄的空间内,安藤试图引入天光,风,雷,雨,雪等自然元素堪称一种挑战。
建筑的外墙面左右后紧邻其它住宅,前里面外即使交通道路,可以说,尝试拓展室外空间是十分困难的,然而安藤大胆的在建筑内部开辟出一块室外空间,在对室内空间合理简约布局的前提下,这样的处理不仅不显拥挤,反而创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建筑内涵。
建筑在延轴线方向均分为三分,中间为无遮蔽内院,内设垂直交通楼梯。
在竖直方向上分为两层。
考虑到街道拥挤嘈杂,视野及其有限,建筑外立面开窗极少,相反将上下四个主要房间均采用面向内院开落地窗及玻璃门,这一方面解决了采光问题,另一方弱化里室内外空间界限,充分将自然元素引入室内,并且并未妨碍隐私要求。
建筑内交通流动以内院为核心,这种室内外空间感的频繁转换可一说大大地削减了长屋这种建筑形式固有的狭小拥挤的特性。
有人也许会怀疑,就连上厕所也要打着雨伞经过内院的建筑空间真得有借鉴意义吗?我认为,这栋建筑或许正是对日本人文特点的一种诠释,即使是在有限的空间内也要为自然留出位置,这大概就是日本人的生活哲学吧,毕竟,到如今,长屋的主人一家还居住在这里。
安藤把他对自然与建筑的深刻理解与他对日本传统文化的辩证的继承,融合灌注在这样一个精巧的建筑中,渺小中足见伟大。
作为建筑师,我想我们要学习的并非他一钉一铆的细节之处,而是扎根于民族文化,人民生活的哲学态度,杰作不因惊世骇俗,天马行空出色,而因对生活本质的理解而深刻,因为建筑是关于人的建筑,关于生命的建筑,关于自然的建筑。
名建筑案例分析---安藤忠雄与中山邸首先我觉得要研究安藤忠雄的作品,我觉得首先应该对安藤忠雄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简历安藤忠雄(1941年9月13日—),日本大阪人,日本建筑师。
作为一名自学成才的建筑师,安藤没有任何建筑学学位,甚至没有得到过任何建筑大师的培训指导,他的个人发展完全是靠他在量的阅读和多次到欧洲美国旅行学习其历史建筑。
至今他还保留着旅行中的详细记录图,且仍然坚持这样做。
1969年在大阪成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设计了许多个人住宅。
其中位在大阪的住吉长屋获得很高的评价,大规模的公共建筑到小型的个人住宅作品,多次得到日本建筑学会奖的肯定。
此后安藤确立了自己以清水混凝土和几何形状为主的个人风格,也得到世界的良好评价。
1980年代在关西周边设计了许多商业设施、寺庙、教会等。
1990年代之后公共建筑、美术馆,以及海外的建筑设计案开始增加。
设计理念安藤忠雄是位难得的建筑师,他集艺术和智慧的天赋于一身,他所建的房屋无论大小,都是那么实用,有灵性,他有超强的洞察力,超脱了当今最盛行的运动学派或风格。
他的建筑是形式与将要生活那里的人们的综合统一。
有了光滑如丝的混凝土,安藤创造的空间都是那么富有表现力,而他使用的墙体都是那么富有表现力,而他使用的墙体正是他所称的建筑最基本的元件。
长期以来,尽管他使用的材料和构件都是柱、墙、拱等,但这些元件一经过他不同的组合,又总是充满了活力与动态感。
通过最基本的几何形式,用不断变幻的光图成功地营造了个人的微观世界。
安藤的建筑是空间和形式在艺术上的惊奇组合,透过他的建筑没有人可预测这个时刻将会到来,他不愿意受传统的来缚。
创新是他的手段,个人世界观是他灵感的源泉。
安藤所有的项目几乎都是用水泥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大部份杰作都在日本,尤其集中在生他、养他的故乡大阪,他至今仍在那里生活,工作。
除一些灵性的宗教建筑外,他还设计了许多博物馆,商业建筑包括写字楼、工厂、商场等,但是他的职业生涯是从居民建筑开始的。
安藤忠雄(1941年9月13日—),日本大阪人,日本建筑师。
安藤忠雄简历:194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57年左右,开始练习职业拳击,1959~1961年,考察日本传统建筑,1962~1969年,游学于美国、欧洲和非洲,1969年,创办“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1969年在大阪成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设计了许多个人住宅。
其中位在大阪的“住吉的长屋(住吉の长屋)”获得很高的评价,大规模的公共建筑到小型的个人住宅作品,多次得到日本建筑学会奖的肯定。
此后安藤确立了自己以清水混凝土和几何形状为主的个人风格,也得到世界的良好评价。
1980年代在关西周边(特别是神戸・北野町、大阪心斎桥一带)设计了许多商业设施、寺庙、教会等。
1987年 - 担任耶鲁大学的客座教授。
1988年 - 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1990年代之后公共建筑、美术馆,以及海外的建筑设计案开始增加。
1989年 - 担任哈佛大学的客座教授1995年,获得普利策建筑奖,1997年,执教于日本东京大学建筑系。
并担任东京大学工学部教授1997年 - 2003年 - 从东京大学退休,转任名誉教授2005年 - 获得东京大学的终身特别荣誉教授【设计作品一览】1990-1991 现代美术馆?建筑美术馆,瑞典斯德哥尔摩1990-1991 JR京都车站改建,日本京都1992 奈良市民会堂,日本奈良1994-1995 泰特现代美术展览馆,英国伦敦1995 韩国国立博物馆,韩国1996 罗马教区教会,意大利1997 沃斯堡现代美术馆,美国一等奖兵库县立新美术馆,日本兵库县一等奖1998 新笛洋美术馆,美国旧金山1999 曼彻斯特皮卡迪利广场重建,英国一等奖奈尔森?阿特金斯美术馆,美国堪萨斯苏菲亚王妃艺术中心,西班牙马德里布利码头博物馆,法国巴黎2000 圣保罗大教堂圣台,英国伦敦安特卫普市立美术馆,比利时圣约翰阿比宾馆,美国明尼苏达州一等奖考尔德美术馆,美国费城一等奖2001 皮诺基金会美术馆,法国一等奖2002 音乐之家,丹麦奥尔堡主要作品1976 住吉的长屋,大阪市住吉区1981 小筱宅,兵库县芦屋市1983 六甲的集合住宅Ⅰ,兵库县神户市1984 Time’sⅠ,京都府1989 光的教会,大阪府茨木市光的教堂1991 姬路文学馆,兵库县姬路市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兵库县东浦市1992 1992年塞维利亚万国博览会日本馆,西班牙贝乐思之家,香川县直岛芝加哥美术馆日本屏风展廊,美国1993 六甲的集合住宅Ⅱ,兵库县神户市1994 大阪府立近飞鸟博物馆,大阪府河南町三得利博物馆,日本大阪府1995 UNESCO冥想空间,法国巴黎1997 芝加哥的住宅,美国1998 TOTO研究会馆,兵库县津名郡织田广喜博物馆,滋贺县日野町1999 六甲的集合住宅Ⅲ,兵库县神户市2000 淡路梦舞台,兵库县东浦市水的教堂南岳山光明寺,爱媛县西条市贝纳通传媒研究及发展中心,意大利特莱维索2001 普利策基金会美术馆,美国圣路易斯特尔洛?阿玛尼,意大利米兰大阪府立狭山池博物馆,大阪府大阪狭山市司马辽太郎纪念馆,大阪东大阪市2002 兵库县立新美术馆,兵库县神户市国际儿童图书馆,东京都台东区皮卡迪利广场重建,英国曼彻斯特沃斯堡现代美术馆,美国沃斯堡2003 野间自由幼儿园,静冈县伊东市4×4住宅,兵库县神户市2004 地中美术馆,香川县直岛兰根基金会/霍姆布洛伊美术馆,德国诺伊斯2005 / case,东京涩谷区画册美术馆,福岛县岩城町提案1988- 中之岛(卵型都市与地层空间),大阪府2001 世界贸易中心重建,美国回答人的补充 2010-01-08 14:48安藤在上海在世界建筑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安藤忠雄的名字,在中国也同样,然而在中国举办安藤忠雄的展览还是首次。
浅析日本建筑之住吉的长屋陈旭艳(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00)摘要:随着日本生活水平及社会文化背景的不断变化,日本建筑师们开始注意到自己国内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并不断地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道路上进行探索。
住吉的长屋就是在继承了传统长屋狭长等特点后,还考虑现代都市人生活习惯与喜好,运用现代新型材料进行建筑情感的表达。
关键词:狭长;传统;自然;禅意;交流一、设计师—安藤忠雄安藤忠雄,日本大阪人。
他是一个具有传奇性的建筑师,在他还没有成为建筑师之前,曾经是货车司机和拳击手,而且在没有经过任何正统建筑学习成为了专业的建筑师,所以,安藤素有“没有文化的日本鬼才”之称。
在近20年的建筑事业发展生涯中,安藤忠雄创作设计了近150项建筑作品和方案,发展了许多观点鲜明、思维深邃、文风犀利的学术论文和访谈录,其中多项作品对建筑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并频频获奖。
安藤认为建筑师是住宅主人与建筑的中介,他要创造的空间是非理论化的,是要触及到精神层面的,是与人的本性相关的。
换言之,安藤就是试图要人们带着一种如同孩童般清纯、干净的心态去感受、体验建筑,并与其进行“交流”,亦即,寻求的是一种“回归人类本性”的设计理念。
而且,安藤非常关注人、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
认为建筑本身应该是适应自然环境的,建筑的目的永远都是使建筑与自然在矛盾中相统一。
住吉的长屋的设计中,安藤对“纯粹空间”的设计进行尝试。
在严格限定材料和形态的前提下,寻求一种包含材料和形态在内的简洁空间构成,并达到一种设计哲理的简明表述和信息传递。
二、基地分析日本是一个深受禅宗文化影响的国家,随着佛教建筑的不断传入,日本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本民族文化特色的民用住宅建筑长屋。
这种住宅形式是京都和大阪比较普通的一种住宅形式,其实长屋本就是一种古老的建筑形式,它曾经广泛存在东南亚及大洋洲等地。
而在日本的存在形式主要是大约以4m的宽度为一户住宅,然后每户共用地基和大梁连续着排列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