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前期管理EEM(Early Equipment Management)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5
第七章设备前期管理制度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备使用前的管理叫做设备前期管理,搞好设备前期管理是设备投入使用后创造效益的关键,可以为设备的正常使用奠定基础。
第一节规划过程一、规划方案的确定由矿主管领导召开项目研讨会议,会议要有相关部室参加,确定项目及实施方案等。
二、具体规划(计划)1、年度规划,机动部每年的12月前,要结合铁矿的生产和设备的具体情况制定下一年度的设备规划,报计财部2、季度计划,机动部每季度末,要结合铁矿的生产和设备的具体情况制定下一季度的设备检修(变更等)计划,报计财部3、月度计划,机动部每月度末,要结合铁矿的生产和设备的具体情况制定下一月的设备检修(变更等)计划,报生产部第二节设备的采购一、设备选型一般原则1、要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设备产品,不得选用国家已淘汰的产品。
2、要选择性能优良可靠、技术先进,能满足工艺和环境要求的设备3、重要设备的选用,要经机动部参加的可行性分析和技术保证,并报矿主管领导批准后确定。
4、要选择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并经试验或在实际使用中得到验证的,明确了操作、维护、检验测试要求的设备二、设备的采购过程1、供应部负责设备采购的整体过程。
2、设备采购部门首选购买设备选型所确定的型号,如特殊情况需要更改或代用时,要征的设计部门和使用单位的同意。
3、所采购的设备,要选择资料齐全,特别是有设备合格证等能证明设备质量、设备风险的产品。
4、特殊设备要采购国家规定的产品,如具有矿用安全标志的产品等5、外委加工设备在签订合同时,要技术协议书附有,交货时要按协议书的要求检查验收.第三节设备设施的安装(建设)管理一、在设备安装施工前,使用单位要成立指挥小组,负责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选择有经验的安装单位进行安装,特别是天车、锅炉等特种设备,要选择经验丰富的、有资质的施工队进行安装施工。
2、负责安装工程装置的安装及配备、安全检查等安全工作。
中安全协助施工单位制定设备设施全安装(建设)过程的安全规定。
设备前期管理制度设备前期管理制度一、概述设备前期管理是指在设备引进、采购以及设备的生产、使用过程中,在设备还未投产、投入使用之前对设备进行科学、全面地管理的一系列工作。
设备前期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设备的使用质量,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减少设备出现故障的可能,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节约生产成本。
本制度是针对公司设备前期管理制定的,目的在于规范公司设备前期管理流程,确保公司设备的购置、进口与安装都得到严谨、科学与全面的管理,保证公司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发挥出最佳使用效率。
二、设备前期管理的程序1. 采购计划制定根据公司生产计划,由设备管理部门制定本阶段的设备采购计划。
采购计划需针对具体设备分类,如生产设备、办公设备、信息化设备等,制定详细的采购清单,明确设备采购数量、型号、规格、采购金额以及采购渠道等信息。
2. 供应商资质审核在取得供应商相关信息后,设备管理部门需对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确认其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是否是正规合法的企业。
3. 设备批准申请根据采购计划,设备管理部门提交设备批准申请,包括对设备的品牌、型号、性能、技术指标以及服务保障等方面的详细要求,明确设备采购之目的及其适用环境、使用工艺以及维修情况等。
4. 设备评估和评审设备管理部门依据不同设备特征,组织专家对设备的技术性、操作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和评审,并向用户、设计、维修等部门核实评估意见。
评估和评审结果要得到公司领导的批准。
5. 设备安装调试引进的设备根据用户实际需求进行调试,并认真做好安装、调试城市的各项验收工作,确认设备是否满足使用条件。
6. 设备运维管理设备上线后,设备管理部门对其运维进行维护和管理,如定期保养、检查设备运行状况、记录设备状态等。
三、制度实施的责任设备前期管理制度由设备管理部门主导,支持其他相关部门共同负责制度实施。
1. 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是全公司设备管理的主要责任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整个设备前期管理的工作,具体职责包括:(1)采购计划制定;(2)供应商资质审核;(3)设备批准申请;(4)设备评估和评审;(5)设备安装调试;(6)设备运维管理。
设备前期管理制度设备前期管理是指设备从规划开始到投产阶段的管理。
是设备一生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之有效的管理将为设备使用、维护、修理等设备后期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保障设备符合生产工艺要求。
为此特对设备前期管理各环节:规划、选型、购置、验收、保管、领用、安装、制作做出规定。
1.职责权限1.1总经理负责全公司设备选型、购置计划的审批。
1.2生产主管经理、总工程师负责全公司设备选型、购置计划的审核。
1.3总工程师负责重点、关键设备选型、购置、验收工作,生产技术处参与。
1.4生产技术处负责一般设备的选型、购置、验收工作。
1.5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部门有能力安装、调试自行负责使用部门无能力安装、调试由生产技术处负责委托外协单位。
1.6使用部门负责设备的领用,并建立更新《设备台帐》。
1.7自制设备的制作由牵头单位(生产技术处、水厂)负责。
2.工作程序2.1设备规划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围绕公司经营方针、生产目标,进行设备规划。
2.2设备选型选型原则: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生产(工艺)适用、经济适用,符合环保要求。
除外还应考虑设备的备配件的供应状况、维修方便程度。
一般生产设备以及技改项目设备选型,由生产技术处或使用部门负责。
对重点、关键设备以及重大技改扩建、新建项目的配套设备选型时,由总工程师或生产技术处组织负责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论证。
2.3设备购置一般生产设备以及技改项目的设备由生产技术处或使用部门调研选型后报购置计划,(经生产技术处负责审核,)并报总工程师、生产副总经理审批。
批准后设备采购价格大于20000元由生产技术处组织合同评审、签订合同。
采购价格小于20000元由使用部门组织合同评审、签订合同。
严格按合同执行。
重点、关键设备以及扩建、新建和重大技改项目的设备由总工程师直接负责组织调研选型或由生产技术处组织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论证后报购置计划,经主管生产副总经理审核,并报总经理批准,批准后由总工程师或生产技术处组织招标合同评审、签订合同,严格按合同执行。
设备规划是设备前期管理的首要问题,如规划错误往往会导致资金的巨大浪费,有时甚至会对企业造成致命的影响。
设备规划是在企业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服从企业总体规划的目标。
为了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设备规划要把设备对企业竞争能力的作用放到首要地位,同时还应兼顾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安全、资金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统筹平衡。
一,设备规划的依据设备规划要遵循以下依据:(1)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需要;(2)设备有形和无形磨损的情况;(3)安全、环保、节能、增容等要求;(4)大型改造或设备引进后的配套设施需求;(5)可能筹集的资金及还贷能力的综合考虑。
二,设备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是对拟建项目的重大问题事先进行的详细调查研究和系统分析比较,从技术上、经济上全面论证各种方案的可行性,从中选出最优方案。
通过可行性分析,减少企业投资的盲目性,避免由于事先考虑不周而出现重大的方案变动或返工所造成的损失,加强投资的可靠性。
可行性分析的主要内容如下:(1)项目内容、总体方案和建设规模;(2)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预测;(3)原有条件的适应性,包括建筑、设备、能源、交通、原材料供应、技术力量和劳动力资源等;(4)项目的具体技术方案,包括产品工艺、主机、辅机、配套设施、软硬件及其他辅助设施等;(5)项目技术特性,包括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维修性、节能性、环保性等,应对同类设备的不同方案进行比较;(6)对安全、环保的影响及对策;(7)投资经济分析,包括总费用、资金来源、生产成本预测、销售收益、投资回收期预测等;(8)项目实施计划;(9)项目的负面影响,包括产品和设备风险、维护费用、还贷压力、环境污染等,这一项内容必不可少且不容忽视;(10)结论:综合各种资料,论述技术、经济总体可行或不可行,并指出项目实施的利弊、风险。
三,设备规划中的寿命周期费用估算费用估算是指设备投资可行性研究阶段采用模拟已建成的同类项目或参照经验指标等方法估算项目所需的投资费用。
论设备前期管理机械135 苏俊豪1307200082摘要:设备前期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设备一生的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设备前期管理为设备的经济合理性、追求设备寿命效益的最大化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间接地决定了企业的命运。
关键词:设备前期管理经济效益一、设备前期管理的重要性设备前期管理是指设备从规划到投产阶段的过程管理,是设备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和投资技术经济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前期管理阶段决定了企业装备的技术水平和系统功能,可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前期管理阶段决定了装备的适用性、可靠性和维修性,可影响企业装备效能的发挥和可利用率;前期管理阶段决定了设备全部寿命周期费用的绝大部分,可影响企业的产品成本。
设备前期管理不仅决定了企业技术装备素质,关系着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决定了投资效益的实现。
因此,设备前期管理水平的优劣,不仅体现了企业设备管理整体水平,也制约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设备前期管理的主要内容设备前期管理的内容包括设备投资规划、选型与购置、安装与调试、验收与移交。
2.1设备投资规划设备投资一般占企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60%到70%,因此,设备规划得当,决策正确,便可达到满足生产要求与节约投资的统一。
设备投资规划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之上,以市场为导向,以生产经营活动为中心。
制定和执行设备规划对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产品质量的提高,扩大再生产以及其他技术措施的实施,起着促进和保证作用,是企业中长期生产经营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2设备选型与购置设备购置一般采用招标的方式。
通常情况下,采用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的方式,往往可以获得更有竞争力的报价。
选定供货厂家签订设备购置合同,要严格遵守法律相关规定,对方应有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委托,经双方签字盖章后,方具法律效力。
此外,为了保证设备质量,还要配备驻厂监造人员,监造人员应熟悉与被监造设备有关的法规、规范、标准、合同等资料文件,熟悉被监造设备的加工、焊接、检查、试验、无损探伤等主要工艺方法及相应标准。
设备初期管理规定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设备初期管理制度1.目的使安装投产的设备能尽早达到正常稳定的良好技术状态,满足生产产品质量和效率的要求。
通过生产验证可及时发现设备从策划、制造、安装、调试至使用初期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对设备本身设计、制造中的缺陷和问题,通过信息反馈,以促进设备设计、制造质量的提高和设备策划、购置工作的改善,并为以后的设备规划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适用范围主要用于主要生产设备的使用。
对其它设备可依据其在生产中的作用,予以执行。
3.引用文件设备管理程序4.定义设备初期管理:指设备在安装运转后投产到稳定生产这一期间(一般约3~6个月),对设备调整、使用、维护、状态检测、故障诊断,以及操作、维修人员培训教育,维修技术的收集、处理等全部管理工作。
5.职责设备使用单位负责记录设备初期的运行状况和技术状态,并及时向设备能源科(以下简称设备科)反馈。
设备能源科根据使用单位反馈信息制定相应措施。
6.内容及要求设备科组织做好初期使用中的设备调试,以达到原设计预期功能。
人力资源科负责组织进行操作、维修工人技术培训。
设备使用部门观察设备使用初期运行状态的变化,做好记录与分析。
设备科组织评估设备结构、传动装置、操纵、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设备科组织评估设备加工质量、性能是否能达到设计规范和工艺要求。
设备科组织评估设备对生产的适用性和生产效率情况。
设备科组织评估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及能耗情况。
设备使用部门对初期发生的故障部位、次数、原因及故障间隔期进行记录并会同设备维修技术人员分析。
设备使用部门做好实际开动台时、使用条件、零部件损伤和失效记录。
对典型故障和零部件的失效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设备科负责对发现设备原设计或制造缺陷,采取改善维修措施。
设备科负责对使用初期的费用、效果,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
设备科负责将使用初期所收集信息分析结果向有关部门反馈。
生产线建设项目设备的前期管理设备的前期管理是生产线建设项目的一项重要工作,设备前期管理水平关系着生产线建设项目的成败。
论文结合作者在生产线建设项目中的工作经验,系统性介绍了从设备规划到设备运行初期管理等设备前期管理各环节的主要内容及关注重点。
【Abstract】The early management of the equipment is an important work of the production line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early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equipment is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production lin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mbining the work experience of the author in the production line construction project,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main contents and key points in every aspect of equipment early management from equipment planning to initial operation of equipment.标签:生产线;建设项目;设备前期管理1 引言设备的前期管理是指从设备规划到设备运行初期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设备的规划、调研、选型、采购、监造、安装调试、试运转验收和运行初期管理等内容。
有研究表明,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95%以上在其前期已经确定下来,同时设备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也取决于设备的前期[1]。
项目管理人员对设备前期管理各环节主要内容及关注重点有系统性的学习和思考,是项目有序开展的必要条件。
附件57设备前期管理办法(修订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设备前期管理, 提高公司技术装备水平和经济效益, 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规定了公司设备前期管理工作程序, 即设备的规划、选型、购置、安装、调试及初期管理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设备的前期管理。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管理职能第四条设备前期管理是公司经营管理的一部分, 必须在公司经营方针目标和规划的统筹安排下, 在总经理领导下, 由制造部、技术中心(制动研究所)、有关部室、车间相互协调配合下完成。
第五条总经理、生产和技术副总负责设备规划和选型方案的综合平衡、决策。
第六条技术中心(制动研究所)负责设备投资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拟定新购置设备的技术协议, 提出设备选型的初步意见, 对所选设备的工艺性、精度、性能、生产效率、技术条件的准确性负责。
第七条制造部负责设备供货方的确定、设备购置的商务谈判、安装调试及设备使用初期整个前期过程的管理, 对所选设备的实际性能与技术协议的一致性、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负责。
第八条技术中心(制动研究所)负责计划立项、投资金额, 组织投资经济效果分析。
第九条各部室, 使用车间参加调研、选型, 提供设备调试的操作人员、试件等条件, 配合做好设备使用初期管理。
第三章设备规划立项第十条设备规划的内容设备规划的工作内容: 根据公司经营方针、目标, 考虑到今后生产发展、新产品开发、节能、安全、环保等方面的需要, 通过调查研究, 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结合公司现有设备的能力、资金来源, 综合平衡而制定公司中、长期或短期的设备规划。
第十一条设备规划的依据(一)以公司经营规划和年度生产、新产品试制等计划大纲为依据, 满足提高产品产量、产品更新换代、扩大品种、质量升级、产品加工工艺要求;(二)根据原有设备技术状态劣化程度和有无修复价值而提出的设备改造与更新要求;(三)考虑到安全生产、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四)以国内外新型设备的发展情报为依据, 提高设备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五)选择最佳的设备投资方案。
设备前期管理又称设备的规划工程,是指设备从开始规划到投产这个阶段的管理,它对设备技术水准和设备投资技术经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对设备前期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为设备后期的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设备前期管理的意义
设备前期管理对于企业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设备的计划、设计、制造阶段是降低设备成本的关键,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包括设置费与维修费)主要取决于设备的规划、投资阶段,该阶段决定了设备全部寿命周期费用的90%,也影响着企业的产品成本。
设备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其设计和制造。
使用阶段只要不违反操作和维护规定,不会对可靠性产生大的影响。
可靠性又决定了使用期的维修费用,由于设备的设置费是基本确定的,所以寿命周期费用也是基本确定的,如图所示。
2)设备前期管理决定了企业装备的技术水准和系统功能,也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3)设备前期管理决定了设备的适用性、可靠性和维修性,也影响企业装备效能的发挥和可利用率。
(4)在评估和选择设备时,企业应将设备寿命周期费用与寿命周期收入综合起来考虑。
二,设备前期管理的内容
设备前期管理的内容如下:
(1)设备规划方案的调研、制定、论证和决策;
(2)设备货源调查及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3)设备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的编制与实施程序的确定;
(4)自制设备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制造;
(5)外购设备的选型、订货及合同管理;
(6)设备的开箱检查、安装、调试运转、验收与投产使用,设备初期使用的分析、评价和信息回馈等。
从设备寿命周期管理来看前期管理与后期管理的内容,如图所示。
三,设备前期管理的职责分工
设备前期管理通常涉及规划和决策部门、工艺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动力部门、基建管理部门、安全环保部门、生产管理部门、财会部门、质量检验部门等。
这些部门的职责分工如下表所示。
四,设备前期管理程序
设备前期管理基本程序如下图所示。
实例
设备前期管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