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屈辱史
- 格式:ppt
- 大小:2.01 MB
- 文档页数:25
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历史故事
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历史故事主要指的是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国力衰弱、遭受各种外来侵略和不公平待遇的历史事件。
以下是其中一些代表性的故事:
1. 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至1842年,中国被英国等西方列强迫使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并开放多个通商口岸,成为中国屈辱的开端。
2.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3. 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中国学生和民众反对巴黎和会上对中国的不公平待遇,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和恢复中国的主权。
4. 南京大屠杀:发生于1937年至1938年,日本侵略军在南京进行大规模暴行,估计有30万以上的中国人死亡。
5. 抗日战争:发生于1937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和军队与日本的侵略军进行了长期抗战,承受了巨大的牺牲,但最终赢得了战争。
6. 国共内战:发生于1945年至1949年,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期的武装斗争,最终导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7. 文化大革命:发生于1966年至197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政治运动,给中国社会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苦难。
这些故事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民族的自尊和尊严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同时也激发了中国人民对于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的强烈愿望。
中国百年屈辱历史及感悟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屈辱历史,这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痛楚。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这段历史不仅令人痛心,更让我们深思和警醒。
百年屈辱历史的开始,可以追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
当时,英国军队以优势武力强迫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这一条约割让了香港,赔偿了巨额赔款,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引发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随后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事件,使中国逐渐失去了国家的独立和完整。
在这段黑暗的历史中,中国被列强侵略、掠夺,殖民地被无情剥削,人民遭受了深重的苦难。
列强侵占中国的领土,大肆掠夺中国的资源,使中国陷入了贫穷落后的境地。
这一时期,中国的国力衰退,经济停滞,科技教育发展迟滞。
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屈辱。
然而,正是这段屈辱历史的磨砺,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
中国人民经历了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历程,终于在20世纪中叶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百年屈辱历史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
首先,国家的独立和尊严是每个国家的根本利益,绝不能轻易放弃。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保持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其次,要坚持自主创新,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再次,要加强教育和文化建设,提高人民的素质和国家的软实力。
只有丰富的知识和高尚的品德,才能使国家强大起来。
百年屈辱历史使我们认识到,民族团结和民族自豪感是国家繁荣的基石。
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共克时艰,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前辈们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回顾百年屈辱历史,我们深感痛心和警醒。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国家的独立和尊严是每个国家的根本利益,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
只有坚持自主创新,加强教育和文化建设,增强民族团结和民族自豪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高考历史备考笔记专题四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一、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主权但不完整。
1919~1949五四运动——新中国建立(近代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封建经济也有资本主义经济运动。
二、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主要矛盾:1、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四、新旧民主革命分期界标:五四运动;1、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领导;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前途。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国家为前途。
五、中国近代化的主题:1、政治民主化: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民主革命。
2、经济工业化: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3、思想科学化: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4、生活西方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六、两大任务:1、民族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民主革命——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七、四条线索:1、列强不断入侵,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侵略屈辱史)。
2、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近代化(抗争史)。
3、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
4、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纵观列强侵华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考纲要求】1、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戊戌变法;3、辛亥革命;4、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课程标准】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3、概述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4、列举1840年到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历史,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史实,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5、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史中的历史地位。
高三级部历史科必修一第四单元课时作业 NO:_12_编写人高艳娥编写时间2012-11-07使用时间2012-11-09审核人徐永华主任批阅等次1.胡汉民在自传中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进行总结:“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对这个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民主共和观念尚未为民众普遍接受B.创建民国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C.民众对“民国共和”理念理解的偏差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D.民主共和不适合中国国情2.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20余年(1897—1920),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
下面这些资料中,他不可能留下的是A.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照片C.孙中山宣誓就职的照片D.与义和团冲突的日记3.2011年8月,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中国深圳胜利举办,这为中国南京成功举办2014年世界青奥会提供了经验。
为迎接青奥会,某中学准备在校园网上创办一个与南京历史相关的网页。
请你阅读下列有关图片的解说词,其中准确的是图1 图2 图3 图4A.图l: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B.图2:《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C.图3:中华民国的建立,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D.图4:渡江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4.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5.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中国百年征程历史事件中国百年征程是指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中国近代历史的波澜壮阔的征程。
在这个百年中,中国经历了外患内忧、山河沉浸之痛,而新中国的成立,则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历史事件。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展开讲述中国百年征程历史事件。
一、外患内忧——百年耻辱烙印1840年以来,中国的命运就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时的中国封闭自守,面对英国人的铁蹄,毫无抵抗之力,从此开始全面开放。
之后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一系列的事件,一个个地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固执又脆弱的中国。
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列强逐渐入侵中国,百年耻辱烙印让中国成为了东方弱国。
二、血泪斗争——烽火连天的国家实情一系列的外患引起了民众的强烈反应,这也导致了中国的内忧。
在这百年百年征程的历史事件中,中国人民进行了无数的斗争。
例如: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义和团等反抗、抵抗的历史事件,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烙印。
这些历史事件不仅让中国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块不可磨灭的印记。
三、民族复兴——新中国的独立解放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从主权被剥夺的半殖民地状态中走出来,这也是中国百年征程的一个历史事件。
中国走出来之后,便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在马列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一步步扩大着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并在生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现代化建设——发展中的中国模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逐渐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也成为中国百年征程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
中国采取的是自己的改革开放、自力更生的发展模式,不断的推进着经济改革和科技进步,持续加快着现代化的脚步。
目前,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而发挥出巨大的国际影响力。
综上所述,中国百年征程历史事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必要经验。
历史学习和领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加强,都是中国走向未来的重要保障。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把握四条线索:四条线索侵略-抗争探索-近代化四侵略史——列强侵华史实及罪行交条抗争史——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织线探索史——仁人志士不懈寻找救国救民真理道路并索近代化史——发展资本主义,以谋求国家富强行线索一列强侵华史第12课、14课近代前期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基础知识梳理】一、鸦片战争1、爆发背景(1)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形势对比表项目中国英国政治封建君主专制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经济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农业国,重农抑商)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完成工业革命,工业国)军事装备陈旧船坚炮利外交闭关锁国殖民扩张结论清政府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资本主义国力强盛(2)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想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3)直接原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2、经过:1840年6月——1842年8月3、结果:1842年8月,清政府战败被迫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地位)——《条约》。
4、《南京条约》的内容①开埠:中国被迫开放、厦门、、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
(打开了中国的大门)②割地:割让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③协商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
(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便利了英国对华商品倾销,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④赔款:给英国2100万银元。
(开创了侵略者对中国勒索赔款的恶例。
)⑤其他特权:领事裁判权(破坏了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破坏了贸易主权)、居住及租地等特权(为以后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建立“租界”提供借口)——附件内容。
5、影响:(1)政治上: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2)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知识点一“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1.“二十一条”(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2)出现:1915年1月,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政府递交。
(3)目的: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巴黎和会(1)和会召开: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胜国在巴黎召开。
(2)和会议题:商讨处理战败国以及维护世界和平。
(3)中国诉求:希望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4)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知识点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1.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概况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1)北京政府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2)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知识点三五四精神1.爱国救亡: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它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民主科学: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3.文化启蒙: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图解历史] 五四运动[误区警示] 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尖锐,即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不是民族矛盾。
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误区警示] 五四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了三个卖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只是取得了初步胜利,并未彻底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不能说取得彻底胜利。
[深度点拨]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主题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史料探究]1.五四运动的背景史料由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0万,增至战后的200万……文化斗争是中国现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
中国百年屈辱史引言中国百年屈辱史是指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中国面临的一系列民族屈辱和国家危机。
这段时期是中国国力衰落、领土丧失和民众苦难的集中体现。
在这百年间,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割地、资本侵略和政治危机,给中国留下了深刻的痛苦与教训。
中国近代史背景中国百年屈辱史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帝国,国力相对较强。
然而,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迎来了近代史的转折点。
中国不得不向西方列强开放港口并签订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的领土被侵占,国家主权受到侵害。
风云变幻的晚清政权19世纪末20世纪初,晚清政权内外交困,民族意识觉醒。
在外部压力和民族斗争的背景下,晚清政权频繁更迭,丧失了统治的合法性和决策能力。
各地爆发的农民起义和维新运动削弱了政权的控制能力,进一步使中国面临危机。
清朝瓦解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百年屈辱史的重要节点。
1911年,清政府的腐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促使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政权,建立了中华民国。
然而,由于内部分裂和外部压力,中华民国成立后仍然未能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强盛。
内忧外患的抗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百年屈辱史中最艰苦的阶段之一。
从1937年到1945年,中国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牺牲巨大。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为保卫国土和民族尊严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这场战争加剧了中国的痛苦与屈辱,并对未来的国家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百年屈辱的启示中国百年屈辱史使得中国深刻认识到自身的弱点和不足。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国家的繁荣和强盛不仅仅依靠军事力量,还需要全面发展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
同时,中国百年屈辱史也告诉我们,国家的命运需要民众的团结和奋斗,只有通过全民的努力才能实现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复兴。
结论中国百年屈辱史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中国在这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一系列民族屈辱和国家危机。
这段历史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伤痛,但也成为今天中国的重要契机和动力。
“线索”——单元专题教学的灵魂户县二中政史地组王建楼对于中学历史课程常规教学而言,主要包括两大环节:即新授课教学与复习课教学。
而无论对于这两大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来说,理出线索都是最重要的。
对于单元专题复习课来讲,尤其如此。
可以说,“线索”,绝对是单元专题教学的灵魂。
下面,以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本单元的标题是:《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从标题来看,已经准确无误的为我们提供了两条基本线索。
那就是:其一,“内忧外患”——中国人民的屈辱史;其二“中华民族的奋起”——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一、“内忧外患”——中国人民的屈辱史。
在本条线索之下,又可以分为两条分线索:1、“内忧”——中国君主专制统治逐渐走向腐朽。
中国长期以来就形成了这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确立,至末代王朝清定鼎中原的17世纪,已经持续近两千年之久了。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已经是老旧事物了。
因而,中国国内的危局日甚一日。
专制制度最大的特征是专制、独裁、等级、神权、人治、高度集权。
专制妨害了自由,独裁侵犯了民主,等级打破了平等,神权凌驾于人权,人治取代了法制,高度集权排挤了权力分立。
如此以来,严重危害不断显现出来。
政治上,不能做到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无从发展;思想上,被八股文所拑制,日益狭隘;科技上,因为思想的狭隘,不再有之前辉煌的创新、发明。
帝国夕阳日薄西山,整个社会一片黑暗、腐朽,民生凋敝,国力日衰。
“起来,饥寒交迫的人们”,走投无路的老百姓发动起义,一次又一次冲击着专制统治,专制统治一片风雨飘摇!2、“外患”——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日益加剧。
动物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人类社会亦如此。
资本主义社会的扩张性与封建社会的封闭性直接就是矛与盾的角斗,老大帝国的腐肉气息早已被世界范围的猎狗所嗅到,“用我们的剑为我们的犁开拓空间”,列强们蜂拥而至,撕嚼着老大帝国丰腴的身躯,要把中国变为他们的殖民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华大地一时乌云密布!二、“中华民族的奋起”——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1840年,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深深铭记的一年。
伴随着一声声隆隆的炮声,一阵阵凶恶的呐喊声,中国,一个曾经自称为天朝上国,傲视四方的“东方巨龙”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得一败涂地、千疮百孔。
从此,中国近代被侵略史与屈辱史也拉开了序幕。
中国,一个拥有四万万人民的东方大国,一个占有九百六十万神州大地的天朝之国,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一个具有灿烂科学技术底蕴的科技强国,在面对英国几千军队,几艘军舰时却显得是那么软弱无力,不堪一击。
尽管我们拥有林则徐这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民族英雄,尽管我们有三元里抗争普通民众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尽管我们有无数的有识之士慷慨激昂,誓与国家共存亡的大无畏气魄,怎奈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当政者的胆小懦弱,一步又一步的退缩让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更加的飞扬跋扈,就这样,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在无数中国人的唾骂声中签订了。
然而当无知的清政府认为战争即将远去,和平与安定又将遍布四方的时候,他们不知道,这只是噩梦地开始,侵略者的铁蹄已经越来越近,并且更加凶猛。
从1840年到1945年短短的一个世纪当中,就先后有英、美、德、日等十几个国家对中国进行了侵略,签订了数十个不平等条约,割地几百平方公里,赔款更高达几十亿白银,这让本来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广大人民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华民族五千年不屈的精神决不容许自己的祖国任人宰割,这时的中国,恰似一头沉睡的巨狮,正在聚积着力量,准备着山洪海啸一般的爆发!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的历史,是一段有关民主生死存亡的整容抗争岁月,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中华民族的自强和复兴做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中国成为了沉睡的雄狮,成为了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是值得每个中国人深思的问题。
作为祖国未来栋梁的大学生,我也有着自己思想的结晶。
中国落后的原因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首先,近代中国落后的社会制度压制了中国人的创新思维。
从屈辱走向复兴的奋斗历程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屈辱与挫折,然而,正是这些屈辱与挫折,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与奋斗意识,推动了中国的复兴进程。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中国从屈辱走向复兴的奋斗历程。
一、近代以来的屈辱近代以来,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与压迫,饱受屈辱。
鸦片战争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失去了领土与主权,国家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更加凸显了中国的软弱与落后。
此后,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一系列的民主革命与思想启蒙运动,然而,由于内忧外患,国家仍然陷入了动荡与分裂的局面。
二、奋斗的历程1.民族意识觉醒近代以来的屈辱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
中国知识分子纷纷走上了反思与反抗的道路,他们通过文学、散文、报刊等形式,唤起了民众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
鲁迅先生的矛盾思想、周恩来先生的无私奉献、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等思想理论,为中国的复兴奠定了思想基础。
2.国家建设与改革中国人民意识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仅仅靠民族意识觉醒是不够的,更需要通过国家建设与改革来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国家建设与改革,包括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工业化进程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外资,加快了国家现代化的步伐。
3.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中国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加强科技研究与创新,提高科技水平。
中国的航天事业、高铁技术、互联网科技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4.国际交往与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与合作。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与认可。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主办奥运会等国际活动,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同时,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走向复兴的展望中国从屈辱走向复兴的奋斗历程并未结束,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与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