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5.古诗词三首
- 格式:pdf
- 大小:448.86 KB
- 文档页数:26
四年级上册古诗词1. 《浪淘沙》(其七)
作者: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卷起沙堆似雪堆。
2. 《鹿柴》
作者: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 《雪梅》
作者: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4. 《嫦娥》
作者: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5. 《出塞》
作者: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 《夏日绝句》
作者: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7. 《题西林壁》
作者: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8. 《暮江吟》
作者: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9. 《别董大》
作者: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0. 《凉州词》
作者: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知识点+复习重点目录知识点 (1)一、作者简介 (1)二、生字组词 (2)三、多音字 (2)四、译文 (2)五、问题归纳 (3)六、课文主题 (4)1. 《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他的诗多写田园山水,世称孟襄阳,和王维并称为“王孟”。
“宿”的意思是住宿,“宿建德江”写出了写作的地点和事由,描写了诗人旅途中夜泊江上所见的江边夜景,前两句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移舟:划动小船。
烟渚:烟雾中水中的陆地。
诗意: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黄昏时分新愁又涌上我的心头。
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野:原野。
旷:空旷。
诗意:旷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沉。
江水清清,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与人亲近。
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二、生字组词德dé(美德、德行、品德)鹊què(喜鹊、鹊桥、声名鹊起)蝉chán(蝉联、金蝉、蝉蜕)三、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四、译文1.《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古诗诗词三首古诗词三首讲解今天给各位分享古诗诗词三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古诗词三首讲解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三首古诗词三首古诗词1、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3首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古诗诗词三首,意思如下古诗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孟浩然(唐)移舟泊烟渚古诗诗词三首,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忆江南三首: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古诗诗词三首?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3、浪淘沙(其一)刘禹锡〔唐代〕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三年级小学古诗三首三年级小学古诗三首1、三年级的古诗三首下册有如下:《绝句其一》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2、三年级下册的第一课古诗三首是如下:唐·杜甫《绝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和宋·曾几《三衢道中》。
《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3、三年级9课的古诗三首分别是《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诗意如下:《牧童》诗意: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没看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而来的笛声。
4、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5、三年级下册的第一课古诗三首是如下:绝句杜甫(唐)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篇一】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課《古詩詞三首》課文原文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________注釋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建德(今屬浙江省)的一段。
②[渚]水中間的小塊陸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宋]蘇軾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________注釋①[望湖樓]又叫看經樓,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邊。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________注釋①[西江月]詞牌名。
②[夜行黃沙道中]詞題。
黃沙:黃沙嶺,在今江西省上饒市的西面。
③[別枝]橫斜突兀的樹枝。
④[茅店]用茅草蓋的小客舍。
⑤[社林]土地廟附近的樹林。
⑥[見]同“現”。
【篇二】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課《古詩詞三首》知識點一、作者簡介孟浩然,唐代詩人。
漢族,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
字浩然,存詩260多首,多為五言律詩。
風格以清曠沖淡為主,但沖淡中亦有壯逸之氣。
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
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
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曆城縣人。
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
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
二、生字組詞德dé(美德、德行、品德)鵲què(喜鵲、鵲橋、聲名鵲起)蟬chán(蟬聯、金蟬、蟬蛻)三、破音字宿sù(宿舍) xiǔ(一宿) xiù(星宿)四、譯文1.《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霧氣彌漫小洲邊,夕陽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图文解读+知识点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二、生字组词德dé(美德、德行、品德)鹊què(喜鹊、鹊桥、声名鹊起)蝉chán(蝉联、金蝉、蝉蜕)三、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四、译文1.《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二、生字组词德dé(美德、德行、品德)鹊què(喜鹊、鹊桥、声名鹊起)蝉chán(蝉联、金蝉、蝉蜕)三、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四、译文1.《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解析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解析古诗词三首一、宿(sù)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bó)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
(全诗围绕一个“愁”字,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愁思。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注释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省)的一段。
移舟:划船靠岸。
泊:停泊靠岸。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客:诗人自己。
野旷:原野空旷。
天低树:天低于树,天比树低。
2、诗人简介孟浩然,字浩然,世称孟襄阳,唐代诗人,以写山水田园诗为主,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因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
主要作品有《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等。
3、多音字宿(1)sù宿舍、住宿(2)xiǔ一宿、半宿(3)xiù星宿、二十八宿泊(1)bó漂泊、淡泊(2)pō湖泊、血泊4、易错字词宿、建、德、舟、渚、暮、旷、低5、诗文翻译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小洲边,日落时分使我又增添--份新的哀愁。
原野空旷,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低,江水清澈,俯身观看映照的月亮离我那么近。
6、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这两句触景生情,写出了江边烟雾茫茫的时空环境,又引出日暮无归的莫名惆怅。
7、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两句借景抒情,由远及近描绘了一片辽远清旷的江色,勾起了诗人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孤独伤感和思乡之情。
8、诗文总结写了诗人停船夜宿建德江边时看到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juǎn)地风来忽吹散(sàn),望湖楼下水如天。
1、注释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
2、诗人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大文豪,世称“三苏”。
5、古诗词三首之《泊船瓜洲》教学目标:1、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2、结合画面、音乐、想象江南春的美景,揣摩作者用“绿”的精妙,反衬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意境的创设、书写作者的心声、拓展资料的展示,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顺势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通过想象江南春美景、书写作者的心声、背景的资料拓展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教学难点:释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用意。
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好课件;反复吟诵,深层次地体会情感,透彻地理解诗意。
2、学生:搜集描写明月的诗句;搜集王安石的诗句;搜集作者的资料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播放音乐《月之故乡》(歌曲)。
一、谈话导入,诱发乡情。
1、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不好?生(背诵《静夜思》)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那么是什么勾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呢?(是月亮。
)3、师:月亮象征着团圆之意,所以诗人写的思乡诗中,常常提到月亮。
但并不是所有人的乡愁,都是月亮引起的,熟悉的景物,特殊的节日,都会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
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体会一下,是什么勾起作者的乡愁呢?板书课题:5 古诗词三首4、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由宋代诗人王安石所写的泊船瓜洲(板书),齐读课题,解释“泊”。
学生交流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
【王安石(1021—1080)是北宋时期的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少年时代,聪颖好学,年轻时就中了进士。
他的诗歌、散文都很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任宰相期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但王安石推行的改革,遭到朝廷内有些官僚的极力反对,他们不断地在皇帝面前说王安石的坏话。
三年后,他被逼了宰相的职务,回到了南京钟山的家中。
一年后,皇帝又招王安石进京任宰相,他两次推辞,皇帝仍然要他进京。
三古诗词三首六年级上册1. 六年级上册的三首古诗词,那可真是韵味十足啊!就像一杯陈酿的美酒,让人陶醉其中。
你看《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这描写得多细腻呀!难道你不想细细品味一番吗?2. 嘿,六年级上册的古诗词三首,可别小瞧它们!它们就像是三把打开古代世界大门的钥匙。
比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哇,那场景简直活灵活现,你能不被吸引吗?3. 哇塞,六年级上册的这三首古诗词,简直就是三颗璀璨的明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里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多有生活气息呀!这难道不是让人着迷的宝藏吗?4. 哎呀呀,六年级上册的三首古诗词三首,那可是精彩绝伦呀!想想“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意境多美妙啊,你难道不想沉浸在其中吗?5. 六年级上册的这三首古诗词,真的是太有意思啦!像《宿建德江》里的画面,仿佛能让你穿越到那个江边,感受那份愁绪。
这不是很神奇吗?6. 嘿哟,六年级上册的古诗词三首,那可是魅力无限呀!“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这景色描写得多绝呀,你能忍住不去欣赏吗?7. 哇哦,六年级上册的三首古诗词,简直是妙不可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词句,就像一个个小精灵在你耳边低语。
这是多么独特的体验呀,你不想拥有吗?8. 哎呀,六年级上册的古诗词三首,真的是超级棒呢!“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种惊喜感,就像你突然发现了一个宝藏,你不觉得很有趣吗?9. 六年级上册的这三首古诗词,那可真是让人爱得不行呀!它们就像三道美味的菜肴,各有各的风味。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场景多生动呀,你能不心动吗?10. 哇,六年级上册的古诗词三首,绝对是经典之作呀!它们是历史长河中闪耀的星星。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样的画面感,难道不让你浮想联翩吗?。
固镇县瓦疃中心校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熊国宝授课人:全册第课时
教学内容: 5.古诗词三首第1,2 课时单元第课时
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
固镇县瓦疃中心校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固镇县瓦疃中心校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固镇县瓦疃中心校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固镇县瓦疃中心校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熊国宝授课人: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 6.梅花魂第1,2 课时单元第课时
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领悟作者如何表达感情的方法。
(2)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具准备: 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2.自学生字词.
固镇县瓦疃中心校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1.把文中使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
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
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3.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板
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固镇县瓦疃中心校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熊国宝授课人:全册第
课时
教学内容7.桂花雨第课时单元第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
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自读自悟;细读悟情;品读体会。
教具准备:ppt
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
一、自读提示明要求
二、师生谈话: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哪些有
趣的事?
教师导语:童年曾发生过的趣事令我们难忘,
只要一想起它,我们仍会感受到一种快乐.今天我
们要读的课文的作者就用手中的笔把童年趣事记录
了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表达的情
感.(板书课题:桂花雨)
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桂花的资料后,针对课题
说说想了解哪些内容.
三、初读课文知大意
1、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
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
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概括课
文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语句悟情感
1、读课文,看“摇花乐”的挂图,在课文中
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
2、分小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所
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
样的画面,从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朗读
“摇花乐”这一段.)
3、教师导语: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
样也把童年的快乐带给了我们.然而,作者仅仅为
了写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吗?联系上下文,读读有关
语句,再说说你的感受.
4、学生边读有关语句,边谈自己的体会.教师
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这几句话,联系上下文,如与
“梅花、梅树”的对比,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体会母亲对故乡的怀念.
5、听着母亲的话,“我”不禁又想起了“摇
花乐”,你能通过朗读向同学们表达出“我”的思
乡之情吗?(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
段.)
6、难忘童年的画面,难忘母亲的话语,更难
忘故乡的桂花,读读课文中的语句,想一想,课文
中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找出来并有感情
地读一读,再交流为什么要这样读.
五、积累语言求发展
1、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感
受呢?
2、在课外阅读中,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
有没有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怀念呢?说一说,
并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固镇县 瓦疃中心校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五 年级 上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 熊国宝
授课人:
全册第 课时
教学内容:
8* 小桥流水人家 第
课时 单元第 课
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3、认识7个生字,识记本课相应的词语。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4、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三、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
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
旁作批注.
1、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2、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
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
会.
3、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
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四、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五、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
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
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2、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3、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句?读一读,说一说.
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主备人: 熊国宝 授课人:
全册第 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习作二 第 1,2,3 课时 单元第 课时
教学目标: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
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2、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
热爱家乡之情.
4、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
集体备课意见
二次备课记录
固镇县瓦疃中心校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固镇县瓦疃中心校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进一步提高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
固镇县瓦疃中心校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话导入,明确内容
“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
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
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
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
课题:回顾·拓展),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
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
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
们感受到了什么?(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
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
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
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
表达思乡之情的?
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
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边读边批注.
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
畅所欲言.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
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
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或
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
能背诵一两段?
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
面的诗句(日积月累中的),你能把它们印在
脑海里吗?练习背诵.(个人背,同桌背.)
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能向同学们介绍
介绍吗?(指名读背.)
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
查字典.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
的问题.
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
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的实例.
板
书
设
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