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疆教育版语文八下第十二课《姐弟情深》word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13
手足情深五十六朵花人民版八年级下教案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第三单元/感受祖国心跳第九课《手足情深》第一框/《五十六朵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第九课《手足情深》由三个框题组成,分别为《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手足情深》。
我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及不同的信仰,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正确对待这些特色和信仰。
由于生活范围的限制,以汉族为主的东中部省市的学生对于民族交往是缺少生活体验的。
因此本课编排思路与上一课类似,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以此激发情感,再通过史实让学生懂得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共同缔造、共同维护、共同创造的,进而体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和骨肉亲情。
课文所列举的三个民族尽管是56个民族中的极小部分,但内容比较丰富,涉及的知识较多又有一定难度,很多内容需要学生参与。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分析】由于生活范围的限制,以汉族为主的东中部省市的学生对于民族交往是缺少生活体验的。
因此,建议在教学中同学们通过上网搜索蒙古族、藏族和傣族等少数民族的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或进行社会调查,获得对各民族的具体认识,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
【三维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识到保持平等和谐的民族关系对于民族大家庭的发展和兴旺是非常重要的,从而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2、能力目标:在实践中,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增强自己维护民族团结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能够识别几个主要民族的语言文字、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等;知道维护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重要性;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第九课《手足情深》第三框《手足情深》学习目标:1.了解我们国家的民族政策,理解法律规定的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含义,2.了解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和独特的民族特色,认识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3.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各民族人民互相尊重,平等相待。
团结互助,共同发展。
教学过程:一、学生自主预习课文。
二、知识点点拨:(一)平等与尊重民族平等,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
实行民族平等是中国的宪法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根据这一原则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对民族平等进行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
在中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居住地域大小,经济发展程度如何,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是否相同,政治地位一律平等;二是各民族不仅在政治、法律上平等,而且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平等;三是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经过6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障民族平等的法律规范体系,各民族平等权利依法得到保障。
(二)团结互助56个民族是一家,一家人手牵手,心连心,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中华民族大家庭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团结与互助。
作为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国,各民族的团结互助非常重要。
各民族间的团结友爱,合作互助,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也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团结互助的民族。
例如,历史上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通婚,大大密切了吐蕃和唐朝的关系,这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典范。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某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还不发达,交通和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如国家陆续建设了青藏公路,成昆铁路等,20XX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长期以来,东部沿海各省市也在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给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援助,体现了民族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谋求发展的精神。
第十二课姐弟情深第|一课时讲解词语上课时间:年月日知识与技能:学生要掌握"期待、素不相识、挽救、重现、铭记、诊断、积蓄、看望、审查、打动、前所未有〞等词语的准确读音和准确用法.过程与方法:学生能用"期待、素不相识、挽救、重现、铭记、诊断、积蓄、看望、审查、打动、前所未有〞等词语造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王燕娜无私助人、大爱无垠的感人事迹.教学重点:词语的准确读音的掌握.教学难点:掌握词语的同,近,反义词.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词语,多练习词语及给他们多模仿造句来处理.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教学内容1.教师活动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知识与技能.④讲解词语,教学重点词语造句.⑤让学生教学重点词语造句,纠正错误.⑥布置布置作业.2. 学生活动①答复老师提的问题.②朗读词语.③教学重点词语造句.1.期待;期望、期盼、等待.期待放假,期待观看、一种期待、期待成功、期待毕业.◆他们期待早点放假 .2.素不相识;向来不认识 .素昧平生、素不来往◆他们素不相识,怎么走到一起了 .3.挽救;拯救、抢救 . -生命;-失足少年 .◆我们在挽救这位女孩 .4.重现;再现、发现 .重现场景 ,重现词语 .◆我们重现了当时的情景 .5.铭记;牢记、记忆.铭记心中;铭记教诲◆我们要铭记老师的教诲 .6.诊断;判断、诊治;诊断疾病 ,诊断清楚◆他的病情诊断清楚了 .7.积蓄;储蓄、积累、积存;全部积蓄,用尽储蓄、积蓄力量、积蓄能量、积蓄脂肪◆他们用尽了全部储蓄 .8.看望;探望;看望病人 ,看望老人◆他来这里看望老人 .9.审查;调查、追查 .审查资格 ,审查条件◆他正在接受审查 .10.打动;感动 .打动别人 ,打动观众 .◆她的歌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11.前所未有;前所未闻、前无古人 . - -的热闹 , - -的安静 .◆这里前所未有的安静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33个词语 ,希望同学们下来多用 .板书设计:审查打动前所未有布置作业:抄写词语,预习新课.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初学课文上课时间:年月日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读课文.过程与方法: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王燕娜无私助人、大爱无垠的感人事迹.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及掌握课文.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的新词和句型.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课文,给他们多示范来解决.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学习方式:探求学习方式教学内容:1.教师活动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知识与技能,板书课题.④讲解课文,讲解文中的新词和句型.⑤让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⑥布置布置作业.2. 学生活动①答复老师提的问题.②朗读课文.③复述课文内容.教学内容根据课文内容答复以下问题 .1.毛兰江患了什么病 ?2.毛兰江的父母为什么不能给他捐肾 ?3.|王燕娜第|一次提出捐肾 ,毛兰江的父母是怎么想的 ?4.|王燕娜的请求为什么被医院拒绝|了 ?串讲课文(第1自然段 )总述故事 .(第2~3自然段 )手术前 .(第4~7自然段 )手术中 .(第8自然段 )手术后 ,手术获得了成功 .课堂小结:通过读课文 ,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了解板书设计:一、读课文;二、答复以下问题;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写课文.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深学课文上课时间:年月日知识与技能:学生要掌握教学重点词语的用法.过程与方法:学生能用"都……,更别提……;简直〞等重点句型造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王燕娜无私助人、大爱无垠的感人事迹教学重点:掌握教学重点句型的正确用法.教学难点:掌握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处理方式:给学生多造句来处理.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示范法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教学内容:1.教师活动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知识与技能,板书课题.④讲解词语,造句.⑤让学生造句,纠正错误.⑥布置布置作业.2. 学生活动①答复老师提的问题.②用教学重点词语造句.1."都…… ,更别提……〞:汉语"连……都/也……〞这一结构表达要强调的意念.本句型表示强带哦的对象尚且如此,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1)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更别提我这个亲生母亲了.2)大人都冻得受不了,更别提小孩子了.2. "简直〞:用在动词前作状语.强调完全是这样或差不多是这样.带有夸张的语气.1 )他简直就是个疯子.2 )他画的竹子简直跟真的一样.3 "虽然……却……〞表示转折关系.1 )他虽然来了,却没有进教室.2 )他的作业虽然做了,却没有认真写.4.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居然……〞1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考上了大学.2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进来了.归纳课文的结构1.归纳课文的结构手术前 (父母的焦急 ) - -手术中 (意外地出现 ) - -手术后(奇迹出现 ,手术获得成功 ) .2.这篇课文讲述了|王燕娜为维吾尔族学生捐肾的感人故事至|深 ,谱写了一区民族团结的赞歌 .不是亲姐亲弟却胜似亲姐弟 .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总结了课文 ,讲解了重点句型 .板书设计:课文总结重点句型布置作业布置作业:教学重点句型和教学重点词语造句 .课后反思:第四课时课后练习上课时间:年月日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练习题的要求.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做练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发挥独立性.教学重点:理解练习题要求,做好练习.教学难点:掌握教学重点词语的同、近、反义词.处理方式:让学生都查词典来解决.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教学方法:练习法,引导法,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教学内容:1.教师活动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知识与技能,板书课题.④引导学生做练习,纠正错误.⑤布置布置作业.2. 学生活动①答复老师提的问题.②独立完成练习.教学内容二 ,词句练习 .(一 )看拼音写词语 .感人、素不相识、无偿、垂危、事迹、媒体、捐献、慢性、审查(二 )组成词组 .感人故事、期待成功、无偿献血、先进事迹、慢性病、捐献器官、挽救生命、看望病人、审查条件、打动观众、发生奇迹、生命垂危(三 )选词填空.期望、挽救、诊断、积蓄、感动(四 )模仿造句.1 )他虽然来了,却没有进教室.2) 大人都冻得受不了,更别提小孩子了.3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考上了大学.4 )他画的竹子简直跟真的一样.(五 )用指定词语完成会话.1.与他素不相识 .2.把血无偿献给了病人 .3.他为自己的不信遭遇而难过 .4.别提了 ,刚走到半道上 ,路就坏了 .5.他简直就不会做事 .三 ,语段练习(一)将以下句子连成一段话4→1→3→2(二)用指定的词语写一段话1.讲了一位素不相识的姑娘,无偿捐献自己的器官,挽救了一位少年的感人故事.2.看望的人群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校长也来了,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四,课文练习.(见课文讲解)课堂小结:通过与学生一起做练习 ,让学生掌握做题的方法 .板书设计:二、词句练习三、语段练习四、课文练习布置作业:练习二(四) ,三(二) .课后反思:第五课时自读课文上课时间:年月日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过程与方法:能复述课文的大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会珍惜同学之间的友情.教学重点:熟读课文,掌握课文.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新词,句型的掌握.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多练,多查词典来处理.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练习法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教学内容:1.教师活动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知识与技能,板书课题④让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让学生讨论问题.⑤讲解课文.⑥布置布置作业.2. 学生活动①答复老师提的问题.②朗读课文,学生讨论问题.③复述课文内容.教学内容我的小词典1.寥寥无几;很少 .2.司空见惯;经常见到,很常见的 .3.独创;独立创造 .4.声明;说明 .5.捐赠;捐献 .根据课文内容讨论问题 .1.目前世|界各地人体器官捐献情况怎样 ?2.各国面临什么难题 ?3.西班牙是怎么做的 ?4.阿根廷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课堂小结:通过读课文 ,提高学生阅读技巧 .板书设计:词语讲解答复以下问题熟读课文布置作业:熟读课文,预习新课.课后反思:第六课时口语交际上课时间:年月日知识与技能:学生要掌握口语交际中的教学重点词语的用法.过程与方法:学生能用口语交际中的教学重点词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能够体会团结起来力量大.教学重点:掌握口语交际中的教学重点词语,信息能准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所学过的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能口语交际.处理方式:给学生多听,多说来处理.教学与学习手段:录音文本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判断法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教学内容:1.教师活动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知识与技能,板书课题.④讲解口语交际中的教学重点词语的用法.⑤让学生判断,纠正错误.⑥布置布置作业.2. 学生活动①答复老师提的问题.②用口语交际中的教学重点词语的造句.口语交际一 ,听对话 ,选择正确答案 .1.A.英文 B.日文 C.德文 D.法文( B )2.A.没什么了不起的B.得三个第|一不容易C.这次比赛不算D.怎么算出三个第|一( A ) 3.A出去看看几点了B.出去也不知道C男的自己出去看看就知道了D.最|好别出去看( C ) 二.听短文,判断正误.1.一个夏日的下午,一片临河的草丛突然起火. ( X )2.丘陵上无数的蚂蚁被逼得连连后退,它们似乎除了葬身火海已别无选择. ( √)3.出乎意料的情形出现了,只见蚂蚁们迅速聚拢,爬到一根木头上.( X )4. "蚁球〞越滚越快,终于穿过火海,冲进草丛. ( X )5.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化险为夷,战胜困难. ( √)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做了听力 ,下来同学们多听播送 .板书设计:一、选择题二、选择题三、答复以下问题布置作业:预习新课.课后反思:第七课时阅读理解与科普阅读寓言一那么上课时间:年月日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内容和科普阅读的要求.过程与方法:能复述阅读理解的大意,能写出文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多看书.教学重点:熟读课文,掌握课文.教学难点:阅读理解中的新词,句型的掌握.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多练,多查词典来处理.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练习法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教学内容:1.教师活动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知识与技能,板书课题④让学生朗读阅读理解,纠正错误.让学生讨论问题.⑤讲解阅读理解.⑥布置布置作业.2. 学生活动①答复老师提的问题.②朗读阅读理解,学生讨论问题.③复述阅读理解内容.教学内容一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1.短文中( 1 )处可以填入的词语是:( A )A聊天B聊聊C谈话 D 谈谈2.短文中( 2 )处可以填入的词语是:( C )A不B一C怕D却3.短文中( 3 )处可以填入的词语是:( B )A不比B不如C不像D不好4.短文中( 4 )可以填入的词语是:( A )A优势B优势C优越D优秀二,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1.老虎认为人的生活怎么样? ( A )A人比不上动物B人穿衣服很好看C人的房子很牢固 D.人开汽车跑得快2. 老虎一溜烟儿跑进了森林深处. "一溜烟儿〞的意思是:( B )A森林里有烟 B.形容跑得很快C形容跑得慢D老虎被枪打中了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 C )A..老虎很厉害B.猴子不相信老虎的话C.人团结起来力量很大D.猴子不愿意变成人科普阅读:笑在医学上的应用我的小词典1.乐观;快乐2.担忧;担忧 .3.发愁;担忧 .4.情绪;心情 .5.压抑;压制 .课堂小结:板书设计:阅读理解科普阅读布置作业布置作业:预习新课.课后反思:第八课中国结第|一课时讲解词语上课时间:年月日知识与技能:学生要掌握"受宠、欢庆、苍苍、典雅、装点、命名、独特、绚丽多彩、燃烧、憧憬、举足轻重、始终、怪不得、传递〞等词语的准确读音和准确用法.过程与方法:学生能用"受宠、欢庆、苍苍、典雅、装点、命名、独特、绚丽多彩、燃烧、憧憬、举足轻重、始终、怪不得、传递〞等词语造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为中国人对祖国的认同和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词语的准确读音的掌握.教学难点:掌握词语的同,近,反义词.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词语,多练习词语及给他们多模仿造句来处理.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教学内容1.教师活动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知识与技能.④讲解词语,教学重点词语造句.⑤让学生教学重点词语造句,纠正错误.⑥布置布置作业.2. 学生活动①答复老师提的问题.②朗读词语.③教学重点词语造句.1.受宠;受到宠爱. (同)得宠;(反)失宠◆他在老师那里受宠 .2.欢庆;欢度、庆祝 .◆我们欢庆国庆节 .3.苍苍; (同 )苍茫;(反)狭窄、狭隘 .◆我看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4.典雅;(同)高雅、清雅;(反)粗俗、粗俗◆他的房间装饰典雅 .5.装点;(同)装扮、装饰◆他把房间装点得很漂亮 .6.命名;取名、起名;◆现在正在召开命名大会 .7.独特;独立、单独◆他用独特的手法解出了这道题 .8.绚丽多彩;丰富多彩,艳丽多彩◆节日的晚上,街道上的灯光绚丽多彩 .9.燃烧;燃烧 .◆木材燃烧的火焰很高 .10.憧憬; (同 )向往 .◆他们在憧憬幸福生活 .11.举足轻重:至|关重要 ,无足轻重◆这件事,他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12.始终:终于◆他始终相信自己是对的 .13.怪不得:难怪◆他怪不得考得这么好 .14.传递:传送、传达◆他用心在传递真爱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34个词语 ,希望同学们下来多用 .板书设计:始终怪不得传递布置作业:抄写词语,预习新课.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初学课文上课时间:年月日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读课文.过程与方法: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为中国人对祖国的认同和热爱之情.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及掌握课文.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的新词和句型.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课文,给他们多示范来解决.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学习方式:探求学习方式教学内容:1.教师活动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知识与技能,板书课题.④讲解课文,讲解文中的新词和句型.⑤让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⑥布置布置作业.2. 学生活动①答复老师提的问题.②朗读课文.③复述课文内容.教学内容根据课文内容答复以下问题 .1.在哪些地方可以看到中国结 ?2.中国结是一个什么样的物品 ?3.中国结代表着什么 ?4.华侨为什么特别喜欢中国结 ?5.中国结象征着什么 ?串讲课文(第1~2自然段 )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之情 .(第3自然段 )中国结外形变化无穷 ,寓意丰富 .(第4~5自然段 )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 ,因此又被称之为 "同心结〞 .(第6自然段 )中国结是中国人的象征 .课堂小结:通过读课文 ,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了解板书设计:一、读课文;二、答复以下问题;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写课文.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深学课文上课时间:年月日知识与技能:学生要掌握教学重点词语的用法.过程与方法:学生能用"甚至|;之所以……是因为……;不管……总是……;怪不得〞等重点句型造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为中国人对祖国的认同和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掌握教学重点句型的正确用法.教学难点:掌握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处理方式:给学生多造句来处理.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示范法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教学内容:1.教师活动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知识与技能,板书课题.④讲解词语,造句.⑤让学生造句,纠正错误.⑥布置布置作业.2. 学生活动①答复老师提的问题.②用教学重点词语造句.1."甚至|〞是递进关系,表示更进一步说明.1)他十分刻苦,甚至|连词语都写了十五遍.2)天气热的甚至|连觉都睡不好.2. "之所以……,是因为……〞表示因果关系,前一句是结果,后一句表示原因.1 )她之所以没来,是因为她生病了.2 )之所以选他当班长,是因为他有责任心.3. "不管……总是……〞表示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某种结果.1 )不管外面下多大雨,我总是要去学校上课.2 )不管我到哪里,我总是会想到老师.4. "怪不得〞放在句首| ,表示明白了原因,对某种事情就不觉得奇怪.1 )怪不得他考得这么好,原来他学习很用功.2 )怪不得这么好吃,因为他放了好多材料.归纳课文的结构1.归纳课文的结构中国结渊源久远 ,始于上古 ,兴于唐宋 ,盛于明清 .几千年的时间 ,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髓 ,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 . "结〞字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 ,充满情感的字眼 ,给人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 . "结〞和 "吉〞谐音 ,福禄寿喜财安康无不属于"吉〞的范畴 , "吉〞就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 . "中国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也就自然兴盛兴旺 ,流传至|今 .2.全文围绕中国结 ,从中国结的外形写到它渗透的世|界意义 ,层层深入地说明了中国结特别受宠的原因 ,表达了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 ,表达了中华儿女 "同根生〞与 "心连心〞凝聚的浓情 ,也表现了作者对时尚的那份深刻理解 .课文外表上写的是中国结 ,实际上表达的是中华儿女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课文语言精练 ,句式整齐 ,行文中饱含作者的一片深情 .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总结了课文 ,讲解了重点句型 .板书设计:课文总结重点句型布置作业布置作业:教学重点句型和教学重点词语造句 .课后反思:第四课时课后练习上课时间:年月日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练习题的要求.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做练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发挥独立性.教学重点:理解练习题要求,做好练习.教学难点:掌握教学重点词语的同、近、反义词.处理方式:让学生都查词典来解决.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教学方法:练习法,引导法,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教学内容:1.教师活动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知识与技能,板书课题.④引导学生做练习,纠正错误.⑤布置布置作业.2. 学生活动①答复老师提的问题.②独立完成练习.教学内容二 ,词句练习 .(一 )近义词 .欢庆-庆祝典雅-高雅装点-装扮命名-取名组合-组织独特-独立憧憬-向往传递-传送(二 )选词填空 .造型绚丽多彩举足轻重独特(三 )模仿造句.1.他写词语甚至|把维语意思也写出来了 .2.他之所以没来 ,是因为他生病了 .3.总之 ,他这次没有考及格 .4.他不但学习好 ,而且劳动也好 .5.古丽既爱学习又爱劳动 .(四 )完成句子:1.它衬托着欢乐 ,燃烧着激情 .2.不管这根线如何编织 ,总是不离不弃 ,始终围绕着它的起点 .3.中国结以它那特有的风韵活泼在人们的视野里 ,装点着中华大地 .4.总之 ,它代表着祥和 ,代表着幸福 ,代表着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 .5.因为它带着东方神韵;渗透了既古老又现代的文明 ,向世|界传递着祥和和喜庆 .三 ,语段练习(一)将以下句子连成一段话3→1→4→2(二)用指定的词语写一段话1.节日的广场上,有的是在迎接远方的来客,有的是在快乐的游玩.2.它不但学习好,体育也好,因为他性格开朗,假日里还送给我们欢乐的歌声,而且常常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四,课文练习.见教材课文内容课堂小结:通过与学生一起做练习 ,让学生掌握做题的方法 .板书设计:二、词句练习三、语段练习四、课文练习布置作业:练习二(四) ,三(二) .课后反思:第五课时自读课文上课时间:年月日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过程与方法:能复述课文的大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为中国人对祖国的认同和热爱之情.教学重点:熟读课文,掌握课文.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新词,句型的掌握.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多练,多查词典来处理.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练习法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教学内容:1.教师活动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知识与技能,板书课题④让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让学生讨论问题.⑤讲解课文.⑥布置布置作业.2. 学生活动①答复老师提的问题.②朗读课文,学生讨论问题.③复述课文内容.教学内容我的小词典1.嬉戏;打闹、玩耍 .2.遭遇;遇到 .3.辛勤;勤快 .4.发誓;起誓 .根据课文内容讨论问题 .1.一天晚上 ,老牛对牛郎说了什么 ?2.牛郎按照老牛说的做了吗 ?他看到了什么 ?3.|王母娘娘是怎样把牛郎和织女分开的 ?4.牛郎织女被分开后 ,只能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见面 ?课堂小结:通过读课文 ,提高学生阅读技巧 .板书设计:词语讲解答复以下问题熟读课文布置作业:熟读课文,预习新课.课后反思:第六课时口语交际上课时间:年月日知识与技能:学生要掌握口语交际中的教学重点词语的用法.过程与方法:学生能用口语交际中的教学重点词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为中国人对祖国的认同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口语交际中的教学重点词语,信息能准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所学过的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能口语交际.处理方式:给学生多听,多说来处理.教学与学习手段:录音文本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判断法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教学内容:1.教师活动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知识与技能,板书课题.④讲解口语交际中的教学重点词语的用法.⑤让学生判断,纠正错误.⑥布置布置作业.2. 学生活动①答复老师提的问题.②用口语交际中的教学重点词语的造句.口语交际一 ,听对话 ,选择正确答案 .1.A.男的说话不切合实际 B.男的两分钟能干完( A )C.男的说话声音很大D.男的不用说话就能干完2.A.组里的人全都病了B.小张和小|王病了( C )C.只有小张小|王没有病D.组里就剩下三个人没有病3.A她不发言B.她没有意见( C )C. 她有意见D. 她不发言二.听短文,选择正确的答案.1.A抒发美好愿望B.对过去的总结( B )C.对新年的希望D.衬托节日气氛2.A.门联B.对贴( D )C.桃联D.春贴3.A从右到左贴在门两边B从左到右贴在门两边( A )C.从上到下D.从下到上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选择题二、选择题三、答复以下问题。
《第九课手足情深》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56个民族造成,56个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
2、了解蒙古族、藏族、傣族的分布情况及风土人情。
3、懂得中华各族人民和睦相处,荣辱与共,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4、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教学重点:1、了解蒙古族、藏族、傣族的分布情况及风土人情。
2、懂得中华各族人民和睦相处,荣辱与共,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教学难点:1、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交往越来越频繁,各族人民是一家。
2、各民族在祖国的建设中,手牵手,心连心,风雨同舟,患难与共,谁也离不开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
教学过程:第一框五十六朵花一、导入新课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我们的国家又是一个统一的国家,56个民族有一个共同的名称:中华民族。
二、学习新课(一)蒙古族1、阅读“知识窗”及相关内容。
2、蒙古族的概况。
3、探究交流。
马头琴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你能查资料将这个故事告诉同学吗?(课本P105) 那达慕大会的传统项目有哪些?(课本P105)1、阅读“知识窗”及相关内容。
2、藏族的概况。
3、探究交流。
请你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藏族男女为什么喜欢戴帽子?(课本P107)查资料,了解藏族的礼节、礼仪。
第二框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一、导入新课“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这个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交错杂居,和睦相处,荣辱与共,创造了晃晃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二、学习新课(一)共同缔造1、阅读“小资料”及相关内容。
2、内容简述。
(二)共同捍卫1、阅读“知识窗”及课文相关内容。
2、探究交流。
假如没有各组人民的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我们的“家”会这样呢?(课本P113) 在我国历史上,你还知道哪些为了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各族人民同仇敌忾的故事?(课本P113)3、小结。
手足情深教案教案标题:手足情深教案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课文《手足情深》,学生能够理解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并能够感受到亲情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回答问题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写出关于亲情的短文。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手足情深》的主题和情感。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回答问题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写出关于亲情的短文。
教学准备:1. 课文《手足情深》的复印件。
2. 学生课本。
3. 板书工具。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将“手足情深”这个课题写在黑板上,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个课题的意义和可能的内容。
2.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经历,并与同桌分享。
步骤二: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教师将课文《手足情深》分发给学生,并指导他们默读一遍。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重点讲解生字词和理解难点。
3.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步骤三:写作练习(20分钟)1. 教师要求学生以自己与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为题材,写一篇短文。
2. 教师给予学生写作的指导和建议,例如如何描述亲情的细节、如何组织文章结构等。
3.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写作。
教师可以逐个与学生交流,帮助他们克服写作中的困难。
步骤四: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短文朗读给同桌或小组成员听。
2. 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篇短文进行展示,与全班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
3. 教师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表扬,增强他们对亲情的认识和珍惜。
步骤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2.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教师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写作成果。
八下第12课民族大团结的教案教案标题:八下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性和意义;2. 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3. 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的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性和意义;2. 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3. 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素材,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多民族特点,激发学生对民族大团结的思考。
2.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课的学习内容,复习相关词汇和知识。
Step 2:新课讲解(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介绍中国的民族多样性和民族大团结的概念。
2. 分析课文《民族大团结》,讲解生词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Step 3: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分组讨论学生的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Step 4:课文分析(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了解民族大团结的具体做法和重要意义。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鼓励学生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培养团结意识。
Step 5:拓展活动(10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设计展示活动,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
2. 学生展示活动成果,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Step 6: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团结意识和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民族文化展览,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和传统;2.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社区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
《姐弟情深》姐弟情深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汉字学习。
通过比较或分析汉字结构等方法,学习本课的12个生字,要求会读、会写、会用。
重点掌握“偿、挽、铭、媒、尿、症、析、蓄、吻、婚”10个生字。
2.词语学习。
通过查词典、联系已学过的词语、同义词比较、词语例释等多种方式,学习本课的33个新词语,要求会读、懂意思。
重点掌握教材中列举的“期待、素不相识、挽救、诊断、积蓄”5个词语,要求会读、会写、会用。
3.句型学习。
学习本课的“……都……更别提……”“……简直……”2个句型,要求能结合语境使用。
4.课文学习。
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
课文——《姐弟情深》课内自读课文——《人类呼唤器官的捐献》5.学习课文,了解王燕娜无私助人、大爱无限的感人事迹。
(二)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自己查字、词典来了解课文中生字和词语的意见和用法。
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全班分享和交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介绍了汉族姑娘王燕娜与维吾尔族男孩毛兰江深厚的姐弟情,老师应通过讲授课文,培养学生无私助人的精神和大爱无疆的价值观。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课文的结构、叙述顺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词的预习情况。
(请学生解释本课重点词语并造句)2.检查课文的预习情况。
(先请学生朗读课文,再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提问)3.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
三、课文导入导入1:团结互助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请伸出你的友爱之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帮助别人是永远值得称赞的美德。
请大家齐读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导入2:听说过王燕娜的故事吗?她无私助人的事迹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中国人。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学习课文《姐弟情深》,认识一下这位善良无私的姑娘吧!四、初学课文1.方法和任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亲情情深》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亲情情深》,让学生了解亲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对家庭关系的关注和理解,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 《亲情情深》故事的阅读理解和演绎。
- 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感表达,研究如何传递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和表达故事中的情感。
- 难点:通过角色扮演展示情感。
四、教学准备-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亲情情深》故事。
- 角色扮演道具和服装。
- 背景音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亲情情深》的背景和故事主要内容。
- 与学生讨论亲情的概念和重要性。
2. 阅读理解(10分钟)- 学生独立阅读故事,并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3. 情感演绎(15分钟)- 将故事中的角色分发给学生,要求他们根据角色的情感演绎出相关场景。
- 学生可以利用角色扮演道具和服装,通过动作、表情和语言来表达情感。
4. 情感分享(10分钟)- 学生轮流展示自己的情感演绎,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评论。
5. 情感表达练(15分钟)- 教师设计情感表达练,如撰写感谢信、表达歉意等。
- 学生独立完成练,并与同伴互相交流和分享。
6. 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六、教学延伸-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亲情故事进行阅读和演绎。
- 学生可以自行创作亲情故事,并进行表演和分享。
七、教学评价- 学生教师互评,评价学生在情感表达方面的表现。
-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思-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年级:小学五年级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台湾与大陆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感受两岸之间的亲情和友谊。
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台湾的热情。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台湾与大陆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 感受两岸之间的亲情和友谊。
教学难点:1.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图片,展示台湾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谈谈对台湾的了解。
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新课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台湾与大陆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两岸关系的看法。
3.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两岸之间的亲情和友谊。
三、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两岸关系的认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写作训练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两岸情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教师点评。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写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课文、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了台湾与大陆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写作训练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两岸关系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第十二课姐弟情深
第一课时讲解词语
上课时间:年月日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掌握“期待、素不相识、挽救、重现、铭记、诊断、积蓄、看望、审查、打动、前所未有”等词语的准确读音和准确用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用“期待、素不相识、挽救、重现、铭记、诊断、积蓄、看望、审查、打动、前所未有”等词语造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王燕娜无私助人、大爱无垠的感人事迹。
教学重点:词语的准确读音的掌握。
教学难点:掌握词语的同,近,反义词。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词语,多练习词语及给他们多模仿造句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
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②组织教学。
③展示知识与技能。
④讲解词语,教学重点词语造句。
⑤让学生教学重点词语造句,纠正错误。
⑥布置布置作业。
2. 学生活动
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②朗读词语。
③教学重点词语造句。
1.期待;期望、期盼、等待。
期待放假,期待观看、一种期待、期待成功、期待毕业。
◆他们期待早点放假。
2.素不相识;向来不认识。
素昧平生、素不来往
◆他们素不相识,怎么走到一起了。
3.挽救;拯救、抢救。
-生命;-失足少年。
◆我们在挽救这位女孩。
4.重现;再现、发现。
重现场景,重现词语。
◆我们重现了当时的情景。
5.铭记;牢记、记忆。
铭记心中;铭记教诲
◆我们要铭记老师的教诲。
6.诊断;判断、诊治;诊断疾病,诊断清楚
◆他的病情诊断清楚了。
7.积蓄;储蓄、积累、积存;全部积蓄,用尽储蓄、积蓄力量、积蓄能量、积蓄脂肪
◆他们用尽了全部储蓄。
8.看望;探望;看望病人,看望老人
◆他来这里看望老人。
9.审查;调查、追查。
审查资格,审查条件
◆他正在接受审查。
10.打动;感动。
打动别人,打动观众。
◆她的歌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11.前所未有;前所未闻、前无古人。
——的热闹,——的安静。
◆这里前所未有的安静。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33个词语,希望同学们下来多用。
板书设计:审查
打动
前所未有
布置作业:抄写词语,预习新课。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初学课文
上课时间:年月日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王燕娜无私助人、大爱无垠的感人事迹。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及掌握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的新词和句型。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课文,给他们多示范来解决。
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
学习方式:探求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
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②组织教学。
③展示知识与技能,板书课题。
④讲解课文,讲解文中的新词和句型。
⑤让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
⑥布置布置作业。
2. 学生活动
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②朗读课文。
③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毛兰江患了什么病?
2.毛兰江的父母为什么不能给他捐肾?
3.王燕娜第一次提出捐肾,毛兰江的父母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