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2.60 MB
- 文档页数:6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动向与发展在现代社会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想体系,它具有非常深入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
随着社会变革和哲学观念的不断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动向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的欧洲,当时欧洲社会的变化使许多哲学家开始反思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两位最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基本原则,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唯物主义的哲学,强调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精神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哲学鼓吹了阶级斗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不断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提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概念,探讨了物质和社会规律的关系。
这些理论不仅具有当时的重大意义,而且对于现代社会和哲学的发展也具有深刻启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哲学观念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在不断地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逐渐形成和发展了一些新的理论体系,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1.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为经典的理论之一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推动的。
唯物史观还认为社会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对于指导社会实践和把握历史趋势具有重大影响。
2.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人类学的交叉点上形成的一种新的学科。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探讨人类社会的历史和发展,研究人类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意识形态的演变。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加全面和深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
3. 马克思主义的新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新自由主义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种新的理论趋势。
第2章马克思主文哲学的创立与发展2.1 复习笔记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社会基础任何哲学都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土壤中产生和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
(1)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及其内在矛盾的逐渐暴露,以及人类历史从地域性向世界性的转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在极大地解放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也导致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4)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历史舞台,但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屡遭失败,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科学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不仅有深刻的社会基础,而且有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
(1)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时期时间为15世纪后半期到18世纪末,主要成就包括数学成为解释自然现象的根据、实验方法的确定、近代的生产本身成为自然科学的工艺学运用。
(2)“搜集材料的科学”过渡为“整理材料的科学”时期这时期的主要成就是恩格斯所说的“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以及生物进化论的创立,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自然科学基础。
(3)启蒙运动近代社会科学起源于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
近代社会科学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现象及其规律,获得了一系列的重要发现,其中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所取得的积极成果,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科学前提。
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
它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既包括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又包括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从对这两方面的批判继承中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世界各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发展到中国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马克思主义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们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
他们认为,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产生无产阶级革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初创阶段、二国社会主义和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立。
1. 初创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初创阶段主要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
他们在著作《共产党宣言》中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2. 二国社会主义和列宁主义俄国和德国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两个重要发展中心。
列宁在俄国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同时,在德国,马克思主义逐渐得到了普遍认可,并在政治、经济和哲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
3.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立在列宁主义的基础上,斯大林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对中国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理论。
这些理论成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证明了它不仅适用于19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也适用于21世纪的世界。
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化、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1836-1848)问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1)时代背景(2)思想背景(1)时代背景(实践条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的政治权利,资产阶级革命蓬勃发展•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作为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思想背景(理论条件)1.马克思主义的德国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者2.马克思主义的英国理论来源:英国政治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的法国理论来源:法国社会主义学说圣西门、傅利叶等人的思想的影响问题2: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基本内容和哲学史意义?(参见:教材16页到17页)1)基本内容:1.论述人与现实环境的关系时,强调通过改变环境来实现人的自由。
2.把自我意识看作世界发展的决定力量,强调哲学在改造现实世界中的作用。
(同青年黑格尔派一样)3.反对黑格尔调和哲学和宗教的思想,反对宗教神学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4.马克思十分重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高度赞扬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同时也揭露了黑格尔哲学的保守性、妥协性及其根源。
2)哲学史意义: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的思想,不仅同黑格尔哲学有重大差别,而且也开始越过青年黑格尔派。
问题3:名词解释物质利益难题参见:教材16页到17页问题4:简答在黑格尔那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思想?(参见:教材22页到23页)回答:黑格尔把国家看作自在自为的现实的理念,他认为,家庭和市民社会在国家之前只是现象和经验关系,本质的关系则是家庭和市民社会从属于国家。
问题5: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在莱茵报时期开始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的?回答:在《莱茵报》期间,马克思的基本倾向仍然属于辩证唯心主义,但开始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特别明显地表现在他对国家、法和社会现实的关系问题的认识的发展上。
在马克思参加《莱茵报》工作期间,恩格斯在思想趋向上和马克思一致,同急剧转向主观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青年黑格尔派发生了日益深刻的分歧。
第2章马克思主文哲学的创立与发展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其内涵如下:(1)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与旧哲学的理论主题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赖以创立并获得发展的时代,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始形成的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是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
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是相对于资产阶级革命意义上的“政治解放”而言的;无产阶级是实现人类解放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实现人类解放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放主题及其阶级性使其具有高度的革命品格。
这一主题的确立,突出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鲜明的阶级性。
(2)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旧哲学只是在理论上解释世界,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实践观点,更强调在实践中改变世界。
①在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科学地解决了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使唯物主义突破了自然界的领域而深入到人类社会之中,从而在为人类实践提供强大理论武器的同时,为人类思想的发展开辟出一个崭新的境界;②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全部旧哲学的分水岭,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获得决定性奠基的确切标志;③实践作为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既是一种感性的、客观的活动,又是一种主体的、能动的活动;在这种现实的实践活动中,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获得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①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前,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分离隔绝,旧唯物主义看不到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看不到人的能动性,而唯心主义则看不到主体活动的物质基础,只是抽象地发展了主体的能动方面;科学实践观的创立,第一次使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统一起来,从而整个地改变了哲学的视域,改变了看待世界的基本方法;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以前,历史观领域一直为唯心主义所统治;只有当唯物主义立足于科学的实践观基础之上时,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才能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真正统一起来;③无论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还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都是建立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之上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上)主讲人:边立新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同志们好,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
开辟未来,不忘本来。
所谓开辟未来就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不断的推向前进,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忘记本来。
所谓本来,就是马克思主义。
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初形态,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
所以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就要学习作为原初形态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
因而我想,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问题,谈三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意义。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谈的历史、理论和现实。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首先谈第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是跟它的历史条件密切联系在一起。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在什么历史条件呢?那就是19世纪的40年代,当时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得以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实际上带来了两个后果。
第一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导致了两极分化。
也就是说生产力发展之后,物质财富丰富了,但是占用物质财富的人,是少数资本家,大多数人包括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沦为无产者,称为无产阶级。
因而两极分化这种现象的出现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工人运动频频爆发,而工人运动需要理论,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条件下诞生的。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了当时社会大变革的需要,适应工人运用发展的需要,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从而为工人阶级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就使工人运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的自发走向了自觉,当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工人运动的需要。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他们的立场、他们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的立场就是工人阶级的立场,就是劳动人民的立场,而这个立场在马克思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了。
导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二、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历程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与现实第一章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一、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二、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三、科学世界观的公开问世四、社会革命道路与策略的理论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历史趋势的探索一、马克思经济学科学探索的历程二、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革命三、剩余价值理论的伟大发现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及其趋势研究五、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视域一、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二、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和策略理论的新探索三、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四、社会历史观的多方面阐述五、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文化观的创新第四章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的命运一、资本主义时代的变化和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出现二、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理论批判三、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命运的思考第五章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与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一、列宁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境界二、对帝国主义理论的探索三、科学的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四、列宁对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探索第六章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一、十月革命胜利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意义二、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与理论探索三、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四、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多方面思考第七章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三、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理论阐述四、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点五、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扩展及其影响第八章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起源二、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与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问题的研究第九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理论三、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四、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第十章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特征及其趋势的探讨一、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的研究二、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及其趋势的探析三、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流派与思潮的多样化四、不发达政治经济学的探索与发展五、新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新课题第十一章苏联东欧剧变与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的命运一、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改革历程二、苏联东欧剧变及其原因分析三、20世纪9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命运第十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历程及其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历程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五、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及其意义第十三章经济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一、经济全球化发展及其性质的探讨二、经济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三、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的新发展第十四章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意义二、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理论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历程四、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国际战略的选择及其影响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括。
2.3 2.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随着时代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多世纪来的发展历程表明展历程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正在于与各个民族正在于与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具体实践相结合2.3.1 2.3.1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 18451845年马克思写作的年马克思写作的年马克思写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18481848年年《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式问世18481848年以后年以后年以后,,马克思逐渐把理论目光转向现实生活世界现实生活世界,,思考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在理论形态上主要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在理论形态上主要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历史学历史学、、政治学政治学、、社会主义理论等领域社会主义理论等领域,,其哲学思想也蕴涵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之中恩格斯在一系列论著中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主要原理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主要原理,,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系统化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系统化,,又探讨了一些具体的理论问题讨了一些具体的理论问题,,如自然观如自然观、、辩证法规律辩证法规律、、史前社会史前社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等等的基本理论等等,,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更趋完整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战友和学生恩格斯的一些战友和学生,,如狄慈根狄慈根、、梅林梅林、、拉法格拉法格、、考茨基考茨基、、拉布里奥拉等里奥拉等,,都曾经从不同的方面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19世纪末世纪末世纪末202020世纪初世纪初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与列宁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列宁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阶段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主要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一是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系统化哲学认识论系统化。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代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西欧,也决不是偶然的。
它是当时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1.马克思与恩格斯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
2. 马克思主义诞生历史条件社会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工业革命是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它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引起了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
阶级基础: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
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具有鲜明的政治斗争性质。
思想来源: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直接来源。
社会主义思想是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理论表现。
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生产过剩的危机。
1837年,英国再度爆发危机并波及美国。
1847年的危机更是席卷了欧洲各国。
在危机中,商业停顿,产品滞销,工厂关门,银行倒闭,失业剧增,整个社会好像得了一场大瘟疫。
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7年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
第一章哲学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哲学是理论形态的世界观1、什么是世界观:(概念)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
2、什么是哲学?(概念)哲学是通过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和理论论证而形成的关于世界总体的思想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认识、评价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宗教的本质特征,哲学与宗教的区别与联系。
宗教也是一种世界观,其本质特征是对神的信仰。
与建立在信仰基础上的宗教不同,哲学通过理论的逻辑力量来表现它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
4、艺术的本质特征,哲学与艺术的区别与联系。
艺术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人与世界之间的丰富关系的。
艺术作品也蕴含着对世界的根本理解。
与哲学是把握世界的理论方式不同,艺术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审美方式,以艺术形象表达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哲学通过逻辑论证以理服人,艺术则通过艺术形象以情感人。
5、科学的本质特征,哲学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是人类运用理论思维实证地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
在相当长的过程内,科学以为分化的形态包含在哲学母体之中,哲学和科学的成长过程,就是科学从哲学母体中分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事物运动的具体规律不断地成为各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哲学则通过对各门学科的概括和总结,从总体上把握世界。
哲学即必须立足于具体科学,又必须保持对具体科学的超越性,揭示科学活动中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总结和概括科学成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把科学成果转化为哲学理论,而且要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革哲学自身。
6、什么是人生观?人生观的内容及意义。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源于人的特殊存在方式,以及由此构成的特殊的矛盾。
内容:主要包括对人的本质、人的生存方式的认识,对人生的目的、人生价值的理解具体表现为对生死、祸福、荣辱等问题的看法。
意义:人生观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处于重要地位,肩负着构建人的精神家园的使命。
马克思成长发展的历程
马克思成长发展的历程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
他在人生的不
同阶段不断探索、思考、实践,最终成为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下面,我们分步骤来回顾一下马克思的成长历程。
1. 青少年时期的马克思
马克思于1818年出生于德国特里尔一个富裕家庭。
在童年时代,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开始对哲学、历史等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18岁时,他进入波恩大学学习。
在那里,他开始研究哲学、历史和
文学,并逐渐形成了他的思想基础。
2.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转向
在1843年后,马克思开始走向社会主义,他的视野从哲学和文
学领域转向了经济和社会问题。
之后,他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成为
了朋友,并相互交流着他们个人的思想和研究。
3.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
此时,马克思已经成为了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理论家,
并继续不断完善他的思想。
4. 马克思主义运动的推动
马克思逝世后,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
播和推动。
在俄国,列宁将其进一步发展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毛泽东将其运用于农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全球
革命和社会变革的动力源泉。
总的来说,马克思成长发展的历程是极为坎坷和动荡的。
但是,
他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践,并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理论家和政治家。
他的思想和成就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马克思的创立与发展马克思(Karl Marx)是19世纪德国的一位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以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贡献而闻名于世。
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理论和阶级斗争理论等。
本文将从马克思的创立与发展角度,探讨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
一、马克思的创立马克思于1818年生于德国特里尔的一个律师家庭,他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历史和经济学。
在柏林期间,他受到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影响,开始了他的思想探索之旅。
马克思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相识后,两人成为终身的合作伙伴。
他们合作创作了《共产党宣言》等重要著作,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
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他思想体系的核心。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存在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迅猛,但生产关系的制约导致了社会财富的不公平分配和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
马克思预测,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将导致它的崩溃,无产阶级将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社会主义社会。
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他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观点。
他认为,社会的发展是规律性的、历史的和必然的。
马克思将人类历史分为几个阶段,如原始共产主义、奴隶制、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等。
他认为,每个阶段的社会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社会革命和新的社会形态的出现。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揭示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指导。
四、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他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
他认为,资本主义的核心问题在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
剩余价值是指工人创造的价值超过他们所得到的工资的部分。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获取利润,这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他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不公平性和剥削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