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 最完整
- 格式:ppt
- 大小:8.35 MB
- 文档页数:65
颐和园的长廊介绍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西郊,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
颐和园的长廊是其著名景点之一,长廊全长728米,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长的长廊之一。
颐和园的长廊建于乾隆年间,是以“万寿无疆”为主题的长廊,长廊两侧悬挂着精美的彩绘画作。
长廊的建筑风格独特,结构精巧,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
长廊内的彩绘画作题材广泛,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修养。
长廊两侧的彩绘画作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画作中的山水描绘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意境和情怀,花鸟画作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人物画作则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精神风貌。
长廊内的每一幅画作都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颐和园的长廊不仅是一处建筑景观,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
长廊内的彩绘画作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长廊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结合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生动写照。
颐和园的长廊不仅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也吸引了无数文化爱好者和艺术鉴赏家。
长廊内的彩绘画作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和艺术的魅力,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人们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颐和园的长廊漫步,仿佛穿越时光,感受古代文人的雅趣和情怀。
长廊两侧的彩绘画作仿佛在讲述着古代中国的美丽传说和动人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
颐和园的长廊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座丰碑,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颗明珠,让人们深深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无穷魅力。
颐和园的长廊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生动写照。
长廊内的彩绘画作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和艺术的魅力,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人们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北京颐和园的讲解
北京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之一。
它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
颐和园主要包括昆明湖、万寿山和各种建筑构筑,是一处集山水园林、古建筑和皇家艺术为一体的景点。
颐和园最初名为清漪园,是清朝乾隆皇帝为了纪念母亲的60寿辰而修建的,后来由光绪皇帝扩建并更名为颐和园。
园内的主要建筑有佛香阁、宜芸馆、乐寿堂、颐和园大殿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昆明湖中的大石桥、十七孔桥和佛香阁,它们都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体,湖水清澈,四周山峦环抱,景色非常优美。
在昆明湖畔,有许多古建筑、亭台楼阁,营造出一种典型的中国园林景致。
万寿山是颐和园的制高点,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颐和园的美景。
颐和园以其精致的园林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每年吸引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来观赏。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精髓,也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颐和园介绍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清朝皇家园林中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式园林。
颐和园的古迹留存完整,其建筑风格融合了汉、回、满、蒙等多种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颐和园历史悠久,始建于1709年,当时的清朝皇帝溥仪为迎接耶稣会传教士做了颐和园的前身颐和宫。
1751年,继溥仪之后的清朝皇帝乾隆将颐和宫扩建成颐和园,并取名为“万寿园”,作为清朝皇室行政、典礼及休养游乐的场所。
乾隆将颐和园扩建成拥有99座建筑物的宫殿式园林,特别是以六大园林为主体,将多种文化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颐和园内有许多杰出建筑,其中以少林寺、黄山洞、回鹘石林、太湖山庄、五福四圣殿、清漪园为主。
少林寺是颐和园中最受游客欢迎的建筑,它由依湖而立的精美建筑组成,结合了院落和寺院的风格,是一处安宁、神圣而精致的古代建筑。
黄山洞主要是石雕建筑,位于回鹘河北岸,在乾隆时期,朝廷鼓励民间投资兴建,其建筑气势宏伟,雕塑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回鹘石林以其独特的石雕著称,建筑特色鲜明,可以看到此石雕极具中国特色的风格,其刻画的侠士和花木繁多、栩栩如生,令人流连忘返。
太湖山庄依山而建,犹如天然的游乐场,连接着黄山洞和少林寺,因此也被称为“少林寺伴山”,乾隆五御园林中的颐和园,以及钟表馆、官船楼和九龙壁等建筑也是颐和园的精美之处。
颐和园不仅古迹珍贵,还有许多种类繁多的植物,古松数量众多,有桂花、菊花、梅花、柳树等许多花木,而且还有珍稀植物,如金叶榆、太湖藻等。
颐和园的建筑与植物结合在一起,为游客提供了一处自然之美的童话世界,充满了浓浓的古典情怀。
颐和园的历史令人惊叹,它是在清朝末期才建成的,所以它代表了清朝最佳的仪式和营造技术,在园林建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真实写照,汇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珍贵的文化精髓。
颐和园历经百余载,见证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记录历史变迁的历史文物,也是向世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平台。
颐和园是皇家园林,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
颐和园景色宜人,而且真的很大,如果是徒步一圈,也需要两三个小时,走上个2万多步。
不过这也是走马观花,颐和园建议抽出一天时间来游玩,感受帝皇游园的乐趣。
颐和园一日游详细行程:北宫门入园北宫门——苏州街——四大部洲——佛香阁——排云殿——长廊——石舫——乘船至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昆明湖东堤——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德和园——仁寿殿——东宫门。
有时间还是建议乘船至湖心岛改为绕外圈徒步一圈,这样一天充实走完,如果有家人孩子,体力不太跟上,可以选择乘船至湖心岛。
颐和园不愧为皇家园林的典范。
轻轻松松转下来,虽然不能遍观颐和园景观,但是主要景致都没有错过,颐和园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
如果有时间两天三天慢慢才能欣赏的颐和园的美。
小贴士:去颐和园最好是阳光明媚的时刻,可看风吹浮云、湖面光影变幻。
站在佛香阁上可以眺望北京市容。
注意,很多建筑上的彩绘很精美。
穿便于长时间步行的鞋。
昆明湖可划船。
门口有工作人员租用“电子感应导游机”服务机器10元/人,包括园内所有主要景点,讲解详细大型接待事件。
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史上的瑰宝,不但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颐和园有着皇家园林的庄严高贵,又有私家园林的柔和优美,随着时代的变迁,颐和园依然保持着她独特的魅力,为世人展示她的无限风采。
我是畅旅阿诗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具体了解一下颐和园的游览路线!北京颐和园有哪些景点?超详细的颐和园游玩攻略颐和园景点信息旺季:单门票:30元/张联票:60元/张开放时间:4月1日至10月31日大门开放时间:6:30—18:00园中园开放时间:8:30—17:00,闭园时间:20:00淡季:单门票:20元/张联票:50元/张开放时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大门开放时间:7:00—17:00园中园开放时间:9:00—16:00 ,闭园时间:19:00Tips:联票包括园中园(文昌院、德和园、佛香阁、苏州街)颐和园主要景点介绍仁寿殿仁寿殿是颐和园的重要行政区,这儿是慈禧皇太后和光绪帝临朝理政会见国外使臣的地区,里边有老寿星石,铜麒麟和四季石,四季石边也有乾隆的题字,正殿陈设设计极为奢侈,还陈设设计很多宝鲜花花篮,有一米多大,各种各样花瓣全是用宝石雕刻而成的。
颐和园十里长廊简介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之一,位于北京市西郊,占地面积达290公顷,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就是颐和园十里长廊。
颐和园十里长廊位于颐和园的东西两端,全长728米,是中国古代宫廷长廊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条。
长廊内悬挂着超过14000幅精美的彩画,是中国古代彩画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宫廷彩画的最高成就之一。
颐和园十里长廊的建造始于1750年,是乾隆皇帝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而建造的。
长廊的建造历时15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长廊的建筑风格以明清建筑为主,结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元素,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颐和园十里长廊的彩画是长廊最大的亮点之一。
这些彩画的主题涵盖了历史、文化、宗教、神话、传说等各个方面,画面精美绝伦,色彩鲜艳明亮,是中国古代彩画的代表之一。
这些彩画的制作历时多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颐和园十里长廊的建筑和彩画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长廊的建筑和彩画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和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平,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长廊的建筑和彩画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颐和园十里长廊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长廊的建筑和彩画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和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平,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长廊的建筑和彩画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颐和园文章
颐和园是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它位于北京西郊,离北京市区较远。
颐和园是在清朝康熙帝和乾隆帝执政时,由江南昆明湖、万寿山一带的风景组成,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吸取江南园林的布局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皇家行宫御苑。
颐和园分为三个景区:东宫门景区、万寿山景区。
其中,最着名的是位于东南角的排云殿和佛香阁,其余景点还有长廊、石舫、苏州街等。
颐和园建于清朝康熙帝在位时期(1662—1722)。
当时,清朝国力强盛,被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地方”。
它以世界上最长的皇家园林而闻名于世。
颐和园分为东、西两个部分,有宫门、佛香阁、排云殿、排云门、长廊等主要建筑,占地约2800亩(含水域面积),建筑总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
东宫门是进入颐和园的第一道大门,这里有一座十米高的须弥福寿之塔。
东宫门前面还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长廊,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绿漆的柱子和红漆的栏杆把每一幅画都衬托得更加绚丽多彩。
— 1 —。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颐和园》课文原文及赏析《颐和园》课文原文: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园林。
它位于北京西北郊,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二百七十三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赏析:这篇课文以游览的顺序,详细描绘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首先,文章通过对颐和园的位置和规模的介绍,让读者对颐和园有了初步的认识。
接着,作者引领读者走进颐和园,通过描绘长廊的特色和画作的丰富多样,展示了颐和园的艺术魅力。
然后,作者引导读者来到万寿山下,通过描绘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展现了颐和园的建筑之美。
在登上万寿山后,作者以佛香阁为视角,全景式地展现了颐和园的美景。
通过对昆明湖的描写,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湖水的宁静和碧绿。
最后,作者以向东远眺的景象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深远的想象空间。
整篇文章语言简洁明快,描写细致入微,充分展现了颐和园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独特魅力。
同时,文章也寓含了对祖国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热爱和尊重之情。
颐和园介绍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中国的一座著名景点。
颐和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00多年前,由当时的清朝景观艺术家华熙所设计,历史上称它为紫禁城、皇家园林,因此也被称为“皇家园林”。
颐和园共建了四大部分,包括院落、文官园林、朝政园林和皇家园林。
院落由15座宫殿组成,是整个园林的核心,居中位置的是宣德门,代表着园林的重要性。
文官园林是以湖为主体,有三山围绕着湖水,山与山、山与水、山与宫殿、山与花园、花园与宫殿之间相互交错搭配,构成了瑰丽的自然风光画卷。
朝政园林有太和殿、中和殿、仁和殿和养心殿等建筑物,原先是清朝皇帝朝政活动的地方。
皇家园林是最大的一个部分,建筑多而精美,占地面积大,有湖光山色和水上花园等景观,是以庆祝某个特殊节日为主题而建的宫殿式园林。
颐和园还有很多景点。
其中,乐寿堂位于颐和园的西北部,是清朝皇室成员婚丧喜庆的场所,呈现出极富艺术价值的雕塑和建筑;中海是颐和园中唯一的湖泊,水面平整,山水景观雅致;仙游池位于颐和园的最中央,是清朝的著名景点,它的西边有一座旱桥,桥的中心有一个大玉块,上面有古诗“曲径仙游”八个字;太清殿位于定慧门和朝政园林之间,曾历代皇帝先后在此进行冥福活动,现为文物保护单位;芙蓉园位于颐和园西北,是清朝皇帝居住花园,拥有宫殿、花园、庭院等。
颐和园是一座现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它记录着五百多年的历史,代表着中国景观艺术的完整性。
游览其四大部分,可以感受到古代的奢华气息以及清朝皇帝的现代气息。
颐和园被誉为“皇家园林”,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颐和园不仅仅是一座景点,更是一个可以让人体会到古代文明精髓的地方。
它的宫殿、廊桥、亭台、湖光山色等成为了北京历史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处有历史传承以及焕发着优雅气息的瑰丽之地!。
阅读《颐和园》颐和园,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全园布局可分为行宫区和风景游览区两大部分,占地约290公顷。
进东宫门前行,便是以仁寿殿为中心的行宫区。
①游览区是颐和园景观的精华,分为万寿山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个部分。
②万寿山前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了巨大的主体建筑群,华丽宏伟、气势极为磅礴。
③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的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
④荡舟于昆明湖上,看万寿山,有如欣赏一幅从东向西展开的巨幅画卷。
⑤后山后湖碧水潆洄、古松参天,幽静异常。
⑥岸边小店栉比,幡幌飘摇,一派江南水乡景色。
从行宫区的东寿堂往西过邀月门,是一条728米的长廊,这是中国园林建筑中最长的游廊。
颐和园的长廊以建筑精美、曲折多变和彩画丰富闻名于世。
它沿昆明湖北岸向西伸展,随万寿山南麓的地势高低起伏。
由于处理巧妙;利用左右的借景而转移了人们的视线,所以游长廊时并不感觉到地势不平,走向曲折。
长廊犹如一条锦带将远山近水和园内各种建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长廊的全部梁枋上,绘有大小彩画14000多幅,构成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洋溢着浓重的民族文化气息。
这些彩画均取材于中国历史故事、古典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内容无一雷同。
出长廊,进排云门,面前就是紧依万寿山的排云殿。
沿殿两边斜线上行,穿德辉殿,登114级台阶,就到了万寿山的佛香阁。
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杰出的代表。
佛香阁高21米,建筑在20米高的石砌台基上,以8根大铁梨木为擎天柱,顶为八角攒尖式,阁内二至三层有旋转式楼梯,其下石级为朝天磴。
佛香阁四周叠山堆石,回环曲折。
环阁远望,西郊景物尽收眼底。
万寿山以南,是烟波浩渺,气象万千的昆明湖,西部是仿杭州苏堤而建的西堤,将湖面分为东西两半,西堤有六座桥梁,以玉带桥最为有名,远远望去,如玉带轻飘。
与西堤相接的东堤是一道石造长堤,中段有仿卢沟桥而建的十七孔桥,桥石栏杆顶上雕有544只形态各异的石狮。
世界文化遗产
颐和园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 规模宏大,其中水面约220公顷。
颐和园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把杭州西湖风景作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林,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极具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
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 1600 余株。
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均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天坛
北京天坛地处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
天坛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帝祭天建筑。
北京天坛集古代哲学、历史、数学、力学、美学、生态学于一炉,堪称古代建筑之精品。
北京天坛占地272万平方米,有两重垣墙,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
圜丘建造在南北纵轴上。
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
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祈年殿是一个矩形大殿,高38.2米,直径24.2米,里面分别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
圜丘建于明嘉靖九年,每年冬至在台上举行“祀天大典”,俗称祭天台。
关于颐和园的资料
享誉中外的北京颐和园,始建于清代乾隆时期,原来的名字叫清漪园。
颐和园是中国皇家园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保留到今天的最完整的一座皇家园林。
颐和园面积四千多亩,主体是万泰山和昆明湖。
昆明湖是模仿杭州西湖开凿的。
整个颐和园的湖光山色既有令人陶醉的自然美姿,又有梦境般神奇浪漫的色彩,宛若仙山阁的画卷。
万寿山后湖的水面长,时宽时窄,收放相济,两岸是山,,林木森森,给人一种身在深山峡谷之中的感觉万寿山的后山上与后湖边原有一些如苏州街等很有特色的园林建筑,可惜在1860-1900年间被英法等列强所毁。
只有偏于东北角的一处小园林幸免于难,它就是被誉为“园中之园”的谐趣园,具有江南园林清雅明秀的特点。
颐和园宫殿的介绍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它位于北京西郊,与圆明园毗邻。
它的前身清漪园,是清乾隆皇帝在180年建造的,历时75年,耗费白银1800多万两才建成的。
颐和园面积374公顷(4350亩),其中水面面积260公顷(675亩)。
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
颐和园分为清漪园、排云殿两大部分。
现在我就带大家参观颐和园最着名的建筑—佛香阁。
佛香阁是颐和园中最大的建筑物,是一座砖结构、黄琉璃瓦顶、三层楼阁式建筑,高达30米以上,重达5000余吨。
佛香阁整个建筑风格为“黄琉璃瓦顶、三层楼阁式”。
楼前是一个高约30米的巨大铜铸弥勒佛坐像,神态安详而慈祥。
周围雕梁画柱,金碧辉煌。
佛香阁正面有一幅高约2米的巨型壁画,描绘佛教传说中诸佛、菩萨、天王及力士形象。
壁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是颐和园中最精彩的一部分。
—— 1 —1 —。
一句话概括颐和园
摘要:
1.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建造
2.颐和园的园林景观
3.颐和园的湖泊与建筑
4.颐和园的游览服务
5.颐和园的特点总结
正文: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它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按照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建造。
颐和园的园林景观极为优美。
这里有蓝蓝的湖水,漫天飞舞的柳丝,一大片随风飘荡的芦苇,还有白色的石拱桥,长长的红廊,一棵一棵长得稀奇的古树,以及远处高山上矗立的宝塔。
整个园区约四分之三为昆明湖所占据,湖畔有亭、台、楼、阁、廊、榭等建筑,景色极具优雅。
颐和园的湖泊与建筑相得益彰。
昆明湖是园内的主要湖泊,湖中有一座名叫玉澜堂的小岛,岛上有六座仿古电瓶船,游客可以乘坐这些船游览湖景。
此外,颐和园还有大船游览项目,游客可以在湖上欣赏不同角度的风景。
颐和园的游览服务十分周到。
游客可以在园内乘坐手划船、脚踏船或六座仿古电瓶船游览湖泊。
此外,颐和园还有小船码头,提供多种类型的船只供游客选择。
颐和园的特点总结为历史悠久、山清水秀、楼阁巍峨、湖波浩渺、园林大
成。
颐和园排云门介绍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杰作之一,位于北京市西北郊海淀区,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内有着众多著名的建筑和景点,其中排云门更是备受游客喜爱和赞赏。
排云门位于颐和园的中心位置,是连接佛香阁和佑芽亭的一座廊桥式建筑。
排云门的建筑风格典雅华丽,气势恢宏,是颐和园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它坐落在静谧的湖光山色之间,映衬着湖水倒影,宛如一座横跨在云端之上的神秘之门。
排云门的名字也十分富有意义,传说中这座门能够排除云雾,使得颐和园内的天空更加明朗,景色更加清晰,给游客带来更好的观赏体验。
每当游客从排云门走过,仿佛就像穿越了一道神秘的门户,进入了一个仙境般的世界。
排云门的建筑设计精湛,结构稳固,富有中国传统的建筑特色。
门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对细节的精雕细琢。
门顶上还装饰着彩绘的斗拱和飞檐,增添了建筑的华丽气息,使得整座门更加瑰丽壮观。
站在排云门上,可以俯瞰整个颐和园的全景,远处是青山绿水,近处是亭台楼阁,景色宜人,令人心旷神怡。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领略古代皇家园林的精华和气韵。
除了欣赏建筑本身,排云门还是颐和园中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绝佳地点。
清晨,太阳冉冉升起,照耀在湖面上,水波粼粼,景色宜人;傍晚,夕阳西下,映照在排云门上,金光灿烂,美不胜收。
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美好。
总的来说,颐和园的排云门是一处典雅华丽,气势恢宏的建筑,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魅力和精华。
它不仅是一座观赏建筑,更是一处能让人心灵得到净化和放松的圣地。
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古代皇家园林的独特魅力,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排云门,如同一道连接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桥梁,将游客带入一个遗世独立、仙境般的世界,让人流连忘返,久久难忘。
颐和园景区简介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大型古代皇家园林。
它以其壮美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国内外无数游客。
颐和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由清漪园(即今天的清华大学校址)和静明园(即今天的北京颐和园)组成,原为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园,并改名为“昆明湖”。
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后,此园成为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的陵寝。
“文革”中颐和园遭到严
重破坏,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7月1日起颐和园恢复开放,更名为“颐和园”。
颐和园占地283公顷(其中水面积185公顷),主要建筑包括排云殿、佛香阁、德辉殿、苏州街等。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 1 —1 —。
景点介绍亮点:1. 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2. 颐和园馆藏文物丰富,几乎涵盖中国传世文物的所有门类。
3. 泛舟昆明湖上,远望十七孔桥,令人心旷神怡。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其前身称清漪园,为三山五园(三山: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
五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
颐和园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规模宏大,全园可分3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玉澜堂、乐寿堂为主体的帝后生活区;以长廊沿线、后山、西区为主的苑园游览区。
整个园区约四分之三为昆明湖所占据,湖畔有亭、台、楼、阁、廊、榭等建筑物百余座三千余间,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等皆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也是游览颐和园不可错过的地方。
游览颐和园,除了参观金碧辉煌的殿堂建筑,乘坐景区内的游船,泛舟昆明湖上,既轻松惬意,又不误观光赏景。
园内有游船码头8个:八方亭、文昌阁、玉澜堂、排云殿、石丈亭、铜牛、石舫和南湖岛,5种不同类型的游船:脚踏船、手划船、电瓶船、龙船和大型画舫。
游船价格路线各异,可各取所需。
详见导览。
颐和园面积较大,完整的游览完至少要4-5个小时。
逛得累了饿了,可以坐下来补充下能量。
园内共有三个快餐亭,分别位于知春亭、排云殿东九间和石丈亭处,主要经营日常饭菜和面食,价格相对来说还算公道。
如果想要应景儿,园内还有一处专营宫廷御膳的老字号饭庄:听鹂馆,在那里可以品尝到具有宫廷风味的食物,不过价格比日常菜就贵一些了。
景点导览主要景点:万寿山,颐和园的主体之一。
从昆明湖北岸的中间码头开始,经过云辉玉宇排楼、排云门、金水桥、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众香界、智慧海九个层次,层层上升,构成一条垂直上升的中轴线。
层层建筑,充分展示了皇宫御苑的恢宏气势。
昆明湖占据整个颐和园约四分之三的面积,西堤及其支堤将湖面划分为三片大小不等的水域,每片水域各有一岛,三岛鼎足而立,寓意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颐和园相关资料历史背景基本现状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建成于清代乾隆年间,最初为清雍正皇帝的园林,后因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的投入建设,逐渐成为一座规模盛大,风景优美的大型园林。
历史背景颐和园建成于18世纪中期,始建于清雍正皇帝即位期间。
当时,雍正皇帝在接壤北京的西北山区发现了一个天然山谷,雍正皇帝命人购买了这片地并开始了修建。
在多次扩建和改良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山、水、廊、殿等为主要特色的世界级园林。
颐和园在乾隆年间得以建成,并取名“万寿山房”。
成为清朝皇帝的夏季行宫,整个园区占地面积达290余公顷,分为前部和后部两个部分,前部是人工建造的,后部则以山、水、林、洞、岩等天然景观为主,两部分相辅相成,构成了颐和园浑然天成的景致。
颐和园还有一个历史上的重要时刻,这就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筹资修建颐和园以作为她临时逃亡的地方。
慈禧太后在光绪帝逝世后,一直掌管朝廷事务,颐和园也成为了她日常居住和行宫的场所。
之后的修造工程中,颐和园也得以拓展,建造了更多的喜马拉雅山景观以及新宝殿、颐和轩等建筑。
现状如今,颐和园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胜地。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秉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结合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特色,既有古人山水意趣和艺术审美的自由表现,又有宫廷文化和花园艺术的特色。
颐和园成功地将广袤的山水园林与宏伟的宫殿建筑融为一体,在风景优美的环境中清晰展现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
颐和园以其迷人的特色和文化意义著称于世,也是亚洲最著名的园林之一。
颐和园的山水建筑风格,具有东方文化独特的魅力,深入人心的情怀也让它成为了人们旅游和观光的必经之地。
总之,颐和园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典范,它的建筑和景致充分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审美,对于人们寻找文化根源,理解历史最好的途径就是亲临颐和园,体验一下中国园林建筑所蕴含的美学精髓。
北京颐和园旅游景点
北京颐和园是一座中国传统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位于北京市西郊,占地约约300公顷,包括了山水园林、宫殿建筑和巍峨的长廊。
颐和园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主要有万寿山、昆明湖、长廊、十七孔桥、佛香阁等景点。
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包括:
1. 万寿山:位于颐和园的中心,山上有众多的佛塔和庙宇。
2. 昆明湖: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湖泊之一,湖面宽阔平静,可以乘船游览湖景。
3. 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之一,全长728米,上绘有精美的壁画。
4. 十七孔桥:是颐和园内最著名的桥梁,桥身上共有17个拱洞。
5. 佛香阁:是颐和园内最高的建筑,有9层高,内有佛像和文物展览。
6. 德和园:是颐和园的后花园,有许多小桥流水和假山。
游客可以在颐和园欣赏到传统的园林美景,体验皇家文化,并且还可以参观宫殿和寺庙,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在颐和园还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演出,为游客提供更多的娱乐和观光选择。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前身清漪园,颐和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4400亩),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决定在瓮山一带动用巨额银两兴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颐和园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是国内最美丽、最豪华的公园,无疑是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
数十处参观点分布在万寿山和昆明湖岸边。
苍翠如黛的万寿山,碧波涟漪的昆明湖,辉煌壮观的建筑群,按造园艺术栽种的各种植物,周围借景及人工美与自然美的天然巧成,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精妙绝伦的具有中国鲜明文化特色的山水画卷。
清漪园1860年被焚毁1866年重建,改名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
2005-2006年对佛香阁景区和长廊进行修复。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水面占全园的四分之三。
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
值,另外她还起到了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