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化学
- 格式:ppt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58
《走向高考·化学》人教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课件以及课后题答案和详解第3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Mg—24 Al—27 Si—28 S—32 Ba—137 Ag—108 Fe—56 Cu—64 Cl—35.5 Br—80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4·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相关结论的是( )A.将铜与浓硫酸共热,产生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气体,说明浓硫酸具有酸性 B.将金属钠投入冷水中,钠熔为小球,说明钠与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且钠的熔点低C.向AgCl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说明AgCl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动D.向Al(OH)3沉淀中滴加NaOH溶液或盐酸,沉淀均消失,说明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现象与相关结论的分析,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原理的分析能力。
铜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SO2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这体现了浓硫酸的氧化性,A项错误。
答案:A2.(2014·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统考)已知A、B、C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
室温下,A为固体,B和C均为气体。
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可以按如图进行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C中三种元素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可能是氧化物B.A、B、C中三种元素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一定不是碱C.如果E溶液是一种强酸,则E溶液为硫酸 D.A、B、C中有一种金属且为B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间的转化及基本概念,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
A项,当A为Mg、B为Cl2、C为H2时,符合题给信息和框图转化,A、B、C中没有氧元素,A项错误;B项,碱至少有三种元素组成,B项正确;C项,常温下,B、C 均为气体单质,E溶液不可能为硫酸,C项错误;D项,金属在常温下不为气体,D项错误。
一、选择题1.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组合是( ) a.①②③互为同位素b.①②③互为同素异形体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e.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f.①②③是三种不同的原子A.a、f B.b、cC.d、e D.e、f答案:A2.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②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③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④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ⅡA族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C3.以下说法中,不违背科学规律的是( )①改变核外电子数可使原子与离子相互转化②改变核内中子数可使不同的同位素相互转化③改变核内质子数可使不同的元素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④改变离子的电荷数可使一种元素的阳离子转化为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解析:改变质子数可使不同的元素相互转化,是核变化,③错误;只改变离子的电荷数,不改变其核内质子数,还是同一种元素,形成的是不同的离子,④错误。
答案:A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解析:阳离子的电子层数一般比原子的电子层数少。
答案:A5.碱金属元素是周期性表现得最鲜明和最规律的一族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质都能浮在水面上,都能保存在煤油中B.单质在空气中燃烧时,都生成过氧化物C.单质都不能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D.单质都是强还原剂,其阳离子都具有强氧化性解析:Rb、Cs的密度比水大,Li的密度比煤油小,A不正确;Li燃烧只能生成Li2O,B 不正确;碱金属单质是强还原剂,但其阳离子具有弱氧化性。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 )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
请将第Ⅰ 卷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Mg —24 Al —27 Si—28 S—32 Ba—137 Ag —108 Fe—56 Cu —64 Cl —35.5 Br —80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 (此题包含 16 小题,每题 3 分,共 48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切合题意)1. (2014 河·北省一般高中高三质监)以下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光导纤维拥有很强的导电能力,所以大批用于制造通讯光缆B.明矾常用作净水剂,是因为它拥有消毒杀菌的作用C.氨常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其沸点极低,很简单液化D.SiCl4在战争中常用作烟雾弹,是因为它与水反响时生成白色烟雾分析:此题考察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意在考察考生的识记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光导纤维简称光纤,主要成分为SiO2,是一种能高质量传导光的玻璃纤维,光纤不可以导电, A 项错误;明矾常用作净水剂,是因为Al 3+发生水解反响,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够达到净水的目的,但明矾没有消毒杀菌的作用,B项错误;氨常用作制冷剂,是因为液氨汽化时要汲取大批的热,使四周温度急剧降低, C 项错误; SiCl 4与水反响的方程式为SiCl 4+3H 2O===H 2SiO3+4HCl ,生成白色烟雾, D 项正确。
答案: D2.(2014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调研)化学与生活亲密有关,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二氧化硫可宽泛用于食品的增白B.聚乙烯塑料制品可用于食品的包装C.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环境的消毒杀菌D.“地沟油”严禁食用,但可用来制肥皂分析:此题考察了化学与生活有关的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化学识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一节一、选择题1.(2022届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高三9月月考)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这主要是由于作为半导体材料的硅在太阳能发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导学号 65300453( )A .自然界中硅元素的储量丰富B .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单质硅C .高纯度的硅被用作计算机芯片D .可用H 2在高温下还原SiCl 4的方法得到高纯硅解析:硅的存在和性质。
A.自然界中有大量含有硅元素的物质,正确,不选A ;B.硅是亲氧元素,在自然界中没有单质硅,错误,选B ;C.硅是半导体,能做计算机芯片,正确,不选C ;D.氢气还原四氯化硅生成硅和氯化氢,能制取高纯度的硅,正确,不选D 。
答案:B2.(2022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导学号 65300454( ) A .由Na 2CO 3+SiO 2=====高温Na 2SiO 3+CO 2↑可知,酸性H 2SiO 3>H 2CO 3 B .氢氟酸需要密封存放在橡胶塞的玻璃试剂瓶中C .向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过量时沉淀溶解D .瓷坩埚、氧化铝坩埚均不行作为溶化NaOH 固体的装置解析:考查强酸制弱酸的原理,氢氟酸的性质与保存,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A.强酸制弱酸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而SiO 2与Na 2CO 3是高温下的反应,生成CO 2气体逸出,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与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无关,A 项错误;B.氢氟酸与玻璃中的成分反应,氢氟酸需要密封存放在橡胶塞的塑料试剂瓶中,B 项错误;C.向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硅酸,硅酸与盐酸不反应,过量时沉淀不溶解,C 项错误;D.瓷坩埚、氧化铝坩埚都和NaOH 反应,故均不行作为溶化NaOH 固体的装置,D 项正确;答案选D 。
答案:D3.(2022届福建省八县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数目是导学号 65300455( ) ①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半导体特性,故而可用作光导纤维②硅酸钠为盐,非碱类物质,故可用玻璃瓶盛装 ③高温下SiO 2能与Na 2CO 3固体反应生成Na 2SiO 3和CO 2,说明硅酸酸性强于碳酸 ④硅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只有水作氧化剂,NaOH 既非氧化剂也非还原剂A .1B .2C .3D .4解析:二氧化硅不导电,①错误;硅酸钠为盐,非碱类物质,但Na 2SiO 3为粘合剂,故不行用带玻璃塞得玻璃瓶盛装,②错误;碳酸酸性强于硅酸,③错误;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Si +4H 2O===H 4SiO 4+2H 2↑,H 4SiO 4+NaOH===Na 2SiO 3+3H 2O ,氢氧化钠既不做还原剂也不做氧化剂,④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