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建筑设计---急诊
- 格式:pptx
- 大小:18.48 MB
- 文档页数:28
门诊部用房5.2.1 门诊部应设在靠近医院交通入口处,应与医技用房邻近,并应处理好门诊内各部门的相互关系,流线应合理并避免院内感染。
5.2.2 门诊用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公共部分应设置门厅、挂号、问讯、病历、预检分诊、记账、收费、药房、候诊、采血、检验、输液、注射、门诊办公、卫生间等用房和为患者服务的公共设施。
2各科应设置诊查室、治疗室、护士站、污洗室等。
3可设置换药室、处置室、清创室、X线检查室、功能检查室、值班更衣室、杂物贮藏室、卫生问等。
5.2.3候诊用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门诊宜分科候诊,门诊量小时可合科候诊。
2利用走道单侧候诊时,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40m,两侧候诊时,走道净宽不应小于3.00m。
3 可采用医患通道分设、电子叫号、预约挂号、分层挂号收费等。
5.2.4诊查用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双人诊查室的开间净尺寸不应小于3.00m,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00m2。
2单人诊查室的开间净尺寸不应小于2.50m,使用面积不应小于8.00m2。
5.2.5妇科、产科和计划生育用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自成一区,可设单独出入口。
2 妇科应增设隔离诊室、妇科检查室及专用卫生间,宜采用不多于二诊室合用一个妇科检查室的组合方式。
3 产科和计划生育应增设休息室及专用卫生间。
4妇科可增设手术室、休息室;产科可增设人流手术室、咨询室。
5各室应有阻隔外界视线的措施。
5.2.6儿科用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自成一区,可设单独出入口。
2 应增设预检、候诊、儿科专用卫生间、隔离诊查和隔离卫生间等用房。
隔离区宜有单独对外出口。
3 可单独设置挂号、药房、注射、检验和输液等用房。
4候诊处面积每患儿不应小于1.50m2。
5.2.7耳鼻喉科用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增设内镜检查(包括食道镜等)、治疗的用房。
2 可设置手术、测听、前庭功能、内镜检查(包括气管镜、食道镜等)等用房。
5.2.8 眼科用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增设初检(视力、眼压、屈光)、诊查、治疗、检查、暗室等用房。
如皋市人民医院门急诊病房综合楼方案设计如皋市人民医院门急诊病房综合楼项目用地位于院区东南部,东侧为健康路,南侧为宁海路。
项目西北角为已建医技楼和在建的放疗中心,正北面为已建的病房楼。
项目用地的西侧为规划中的科技实验楼,东部为现有的门急诊楼,本项目分为两期建设,一期新门急诊部建设时保留现有的门急诊楼,待新门急诊部建成使用后,将老楼拆除,建设二期的病房部大楼。
项目功能包括门急诊、住院、职能办公、120急救、血液透析、病案统计等部分组成,主楼17层,裙房5层,总建筑面积53376平方米,住院楼床位561床,门急诊楼的设计满足2000人/日以上的要求。
总体规划门急诊主入口设在宁海路上,住院部入口与已建的病房楼入口合用。
同时通过项目用地南侧的东西向通路,将南侧主要入口和东侧病房楼入口联系起来。
新建门急诊病房综合楼门诊部入口位于建筑西侧裙楼的东南角;建筑主体高层东南角处设体检中心出入口;传染病区和警务室入口位于东侧裙楼的东面,相对独立;急诊急救入口位于建筑西侧裙楼的西南侧单独设置,与门诊人流车流分离,互不干扰;住院部出入口位于综合楼北侧,界于已建的病房楼和新建综合楼之间,为二者共用,便于双向联系;污物出口设在建筑高层主体的西北角上背街的位置,位置隐蔽,便于洁污分流;建筑东南面设置临时的室外停车场一片,主要供出租车临时下课停车;地下汽车车库坡道分别位于主入口的东西两侧,将主要车流导入地下。
分阶段实施过程本方案为老医院改扩建项目,因此新老建筑间的功能过渡与衔接问题将关系到医院的正常运营。
本方案拟在一期建设过程中临时保留用地东侧的门急诊楼,1期新建综合楼与老楼之间留出13米的施工距离,避免影响老楼的使用。
待1期综合楼建成以后将老楼拆除,2期高层病房楼的主要柱网结构与1期结构预留0.5米的施工缝,方便二期施工。
待院区整体功能调整完毕后,整治环境,形成远期医院入口广场,同时结合高差设置地下机动车库(可容纳机动车282辆),以满足随医院扩建而日益增加的停车需求。
结合医院案例,介绍4种急诊科空间布局形式急诊科,也叫急救部,是医院中危急重症患者最为集中、病情种类最多、抢救任务最为严重的独立科室。
处于抢救患者生命、处理各种急危重症第一线的急诊科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去科室。
综合医院的急诊科设有各专科诊室主要为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和五官科等。
由此可见,医院的总体工作都浓缩在急诊科的工作中,本文主要围绕急诊科空间布局的四种形式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经过调研发现急诊部的内部空间布局主要有四种方式,能够适应现代医院的发展和患者的需求。
图 1 急诊科功能空间组成分析一、以点状空间为主要构成模式的空间组织这种构成形式主要是一种中心式构图,由一些次要空间围绕占主导地位的核心公共空间形成。
当前,常常把中庭放在急诊部的中心位置,其它医疗空间围绕中庭呈放射状布置,这种做法愈来愈多的出现在急诊科建筑设计中,公共服务部分包括挂号收费处、药房、休息、电梯和卫生间等空间则布置在中庭中,科室围绕大厅布置在各个尽端。
这种空间布局的好处就是紧凑集中,各科室到中心距离最短且不会被相互穿越,公共部分和交通位置醒目便于寻找,方便管理,空间组织的中心是大厅或中庭。
具体又分为以下两种:1、核心式:即各诊室和候诊空间直接与急诊大厅相连。
这种形式交通流线便捷明了,空间组织明确清晰。
长沙中心医院急诊科布置是核心式的典型代表。
环绕急诊大厅布置走廊,走廊两侧连接各科室,科室领域划分明确,联系方便。
如图2 所示,多见于小型急诊,人次少,不会有太多科室穿套问题,减少中间环节,简化空间布局。
通过核心大厅,可以将病人分流至各科室,布局紧凑,流线短捷。
图 2 核心式急诊大厅示意图及案例2、放射式:由放射状分支与相互串联的空间围绕中心空间构成,分支部分可向外扩展。
依据基地的不同情况,放射状分支的形态、结构相应的随之变化。
大医院急诊科的科室种类较多,大厅的周长有限,如果用点状空间布置将造成交通与候诊面积不够的情况。
为解决这个矛盾,可围绕大厅周边将各科室布置成放射状,小科室和公用房间则沿大厅一周放置,如图 3 所示。
重庆急诊楼设计理念图重庆急诊楼设计理念图设计理念:重庆急诊楼的设计理念主要是以人为本,追求舒适、高效的急诊环境,为患者提供安全、便捷的医疗服务。
同时,建筑的外观也借鉴了重庆独特的山水风景,将现代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创造一个与城市风貌相协调的医疗空间。
外观设计:重庆急诊楼外观设计采用了现代简约的风格,建筑主体呈长方形,采用玻璃幕墙覆盖,使建筑充满透明感和现代感。
同时,建筑外墙还采用了绿色植被装饰,增加了自然元素,与周围山水相互呼应。
建筑层次:重庆急诊楼共设有五层,每层具有独特的功能。
一楼为急诊大厅,提供挂号、候诊、急救等服务;二楼为检查治疗区,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可进行各种常见疾病的检查和治疗;三楼为手术区,设有多个手术室,可进行各类急诊手术;四楼为康复区,提供术后康复和长期护理等服务;五楼为行政办公区,为医疗人员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
急诊大厅:急诊大厅设计宽敞明亮,采用舒适的室内照明和自然光线的结合,给人以温馨的感觉。
大厅中设有多个挂号窗口和候诊区,方便患者快速挂号和等候诊治。
同时,大厅的布局还考虑到患者的便利性,设有导诊牌和指示牌,帮助患者快速找到各个功能区的位置。
检查治疗区:检查治疗区设有多个检查台和治疗床,配备了各种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包括CT、MRI等。
区域布局紧凑合理,保证医疗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在保证患者隐私的同时提供高效的医疗服务。
手术区:手术区设有多个手术室,每个手术室都配备有先进的手术设备和监护设备,能够满足各类急诊手术的需求。
手术室的设计注重空气净化和消毒,确保手术环境的洁净和患者的安全。
康复区:康复区设有多个病房和康复设施,给患者提供术后康复和长期护理等服务。
病房设计宽敞明亮,同时也保证了患者的隐私和舒适。
行政办公区:行政办公区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为医疗人员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
办公区设计了开放式的办公区域和独立的办公室,为医疗人员提供了不同的工作选择。
综上所述,重庆急诊楼设计理念图以人为本,兼顾患者的舒适和医疗工作的高效,为患者提供安全、便捷的医疗服务。
综合医院急诊中心设计策略(emergency department design)摘要:首先分析三甲综合医院急诊部的功能服务对象,对其行为模式和空间需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了解各个存在群体的流线,整合急诊各部分医疗流程。
将不同群体进行分流,优化流线组织,从建筑空间角度提高急诊诊疗效率。
关键词:高效、分流、整合目前国内大型综合三甲医院普遍存在急诊中心拥堵问题,急诊大厅及走廊高峰时期人满为患,急诊床位紧张,在公共空间及走廊有加床现象。
本文仅从建筑设计角度,研究如何提高急诊的诊疗效率,实现急诊部患者的高效周转。
一、研究对象及行为流线分析:医生:急诊医生的配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急救区配置全科医生,急诊区配置专科医生固定出诊;一种是急诊部配置各科医生,兼顾急诊与急救,目前许多医院采用后一种方式。
这就要求两部分区域视线通达,联系便捷。
在工作空间之外,需要为医生提供休息、用餐、淋浴等值夜场所,并要与工作区域联系方便,可以迅速到达。
护士:急诊护士主要工作为分诊和抢救。
分诊护士最先接触急诊患者,对其进行基本检查,判定就诊科室和诊治区域,将危重患者护送至复苏室或抢救室实行抢救;将一般患者引导至诊室就诊。
抢救区护士主要负责在急救过程中,协助医师进行抢救工作,对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
护士要求各个功能房间联系通畅,流线简捷。
患者:按年龄段分为儿童、青年和老年患者。
儿科一般开设独立的夜间门诊,急诊部可不予设置。
青年患者主要来源于意外事故创伤,大型车辆事故或者群体中毒等事故,一般就诊时间相对较短,病人周转较快。
老年患者一般为老年慢性病急性发病,病情复杂,留观时间长,陪同家属多,是急诊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
急诊患者来源主要包括三种方式:a.救护车送达;b.家属陪伴到达,包括出租车及私家车到达;c.患者自行到达或者相关联系人送达。
患者到达医院经分诊后,需要医生通过问诊及各项检查迅速的找到病因,严重的需要及时抢救,并实施手术治疗,因此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是急诊科室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日照市人民医院门急诊楼建筑方案设计发表时间:2018-06-11T16:40:41.363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5期作者:闫佳1 丁军娜2 [导读] 本工程所在基地位于日照市人民医院老园区南部,南临海曲东路西临枣庄路,基于此,本文深入的分析了通过规划建筑设计,实现医院老院区资源的有效整合、医院布局的优化,塑造一所能够体现国际现代化医疗服务水平的医院。
1.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012.山东建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01摘要:本工程所在基地位于日照市人民医院老园区南部,南临海曲东路西临枣庄路,基于此,本文深入的分析了通过规划建筑设计,实现医院老院区资源的有效整合、医院布局的优化,塑造一所能够体现国际现代化医疗服务水平的医院。
关键词:融合现状、面向未来的建筑便于使用与管理的建筑绿色建筑前言:设计中着重分析院区周边城市环境及院区现状,整合完善院区功能关系,理顺院区交通、功能关系,重塑空间秩序。
院区建设与周边规划地块协调发展,共同形成城市合理生长的富有活力的新区域。
设计中充分吸取地域海洋文化,以海洋为灵感依托,以多元化的线条拟合海洋柔美形态突出医院的现代感和亲和力。
一.规划设计亮点:1、规划布局以提升院区整体医疗功能为设计目标,根据任务书要求,以南侧城市道路海曲东路作为主要朝向。
院区功能在现有基础上进行重构,形成以南向为主要展开面的门诊医技医疗区、急诊急救、和感染性疾病科病房楼。
门急诊楼以医技为中心,门诊、住院、医技等各功能区域通过医疗街紧密联系。
在主入口处,结合共享大厅,以流畅的形体与城市对话,向城市空间充分打开,形成良好的对景关系和空间渗透。
从城市界面展现了连续统一、舒展的建筑景观。
2、功能整合以医疗街串联新建门急诊楼与现状病房楼,形成现代医疗综合体模式的完整高效医疗区。
以医疗街作为功能主轴,作为院区原有交通主廊的发展延伸,形成院区的“脊柱式”功能交通主干,串联院区内各功能空间,形成顺畅的功能关系。
一、区域划分、主要功能用房及平面布局(一)区域划分1.急诊科应设置为独立诊区⑴ 急诊科应自成一区,有单独出入口,与医技有便捷的联系。
⑵ 除设置急诊门厅外,急诊部应设置成独立固定诊区,并且可24小时开放就诊,以便于夜间使用与管理。
⑶ 输液室将成人与儿童分开,将座椅与卧床分开。
⑷ 观察室为独立单元,便于使用和管理,为探视和进一步救治与护理提供条件。
2.急诊科内部分区急诊科内部按功能可分为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合理布局,尽量缩短急诊抢救和检查半径。
⑴ 医疗区。
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输液室和观察室,有条件的可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监护室;⑵ 支持区。
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和安全保卫等部门。
(二)主要功能用房应包括医院挂号室、化验室、药房、收费室、急诊诊断室、抢救室、洗胃室、清创室(或者手术室)、功能检查室、治疗室、注射室、观察室、输液室、儿童输液室、库房、办公室、值班室、休息室、更衣室、污洗间、洁具间等。
抢救室根据需要设置相应数量的抢救床,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一般以每床14-16平方米为宜。
清创室应按手术室要求设置缓冲和洗手间。
(三)平面布局急诊科常用的布局方式有集中式单元布局、多层次分区布局、功能分区布局等。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遵循以下原则。
1.急诊分诊区及抢救区急诊分诊区及抢救区域应设置在急诊科入口明显的位置,并应有明显的标志,以便患者进入急诊科时能立刻看到分诊区,同时也方便分诊护士能够迅速清楚地看到每位前来就诊的急诊患者,以利为患者提供及时主动的服务。
分诊大厅的面积一般应不小于25平方米。
分诊区应与挂号处相邻或共用,面向候诊区连接治疗区。
患者经过分诊后,可以就近进入相应的治疗区域。
抢救区(包含抢救室、清创室、洗胃室)应与分诊大厅直接相连。
2.其他用房诊断室、注射室、治疗室、输液室等用房宜布置在急诊科的中间部分。
急诊留观室、办公室、值班室、库房宜放在急诊科的后区部分。
如皋市人民医院门急诊病房综合楼方案设计一、项目概况1、项目区位如皋市人民医院门急诊病房综合楼项目用地位于院区东南部,东侧为健康路,南侧为宁海路。
项目西北角为已建医技楼和在建的放疗中心,正北面为已建的病房楼。
项目的主入口设在宁海路上,距健康路和宁海路道路红线交叉点70米。
项目中的住院部入口与已建的病房楼入口合用。
项目用地的西侧为规划中的科技实验楼。
项目用地的东部为现有的门急诊楼,本项目分为1、2两期,一期新门急诊部建设时保留现有的门急诊楼,待新门急诊部建成使用后,将老楼拆除,建设二期的病房部大楼。
2、基地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用地方正。
用地内部场地平整,3、建设意向用地内拟建门急诊病房综合楼,功能包括门急诊、住院、职能办公、120急救、消毒供应、血液透析、病案统计等部分组成,主楼16层,裙房5层,总建筑面积52073平方米,住院楼床位500床。
门急诊楼的设计要满足2000人/日以上的要求。
是一个老院区的扩建项目。
二、设计依据1、如皋市人民医院门急诊病房综合楼方案设计招标文件。
2、如皋市人民医院门急诊病房综合楼方案设计任务书。
3、如皋市人民医院门急诊病房综合楼方案设计招标答疑。
4、现行国家和地方建筑设计法规《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三、设计理念1、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创造舒适宜人的医疗环境。
本方案从病患就诊心理出发,通过对医患流线的组织和建筑室内人工环境及室外自然环境的营造,创造出清新高雅的人性化医疗环境。
2、整合场地秩序,理顺交通流线,形成高效合理的医疗流程,为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提供有利条件。
由于用地周边为已建或待建的医院设施,本项目本身分1、2期建设。
要处理好1期门急诊楼建设当中和老门急诊楼的关系,和1、2期分期建设的次序,以及该项目建成后和已建的医技楼和已建病房楼的联系问题。
因此,如何有效整合场地秩序,理顺场地交通流线,使人流、车流、物流各不交叉、互不干扰,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级医院急诊室建设标准一、任务和范围1、任务:治疗各类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根据不同病情诊治后对病人作出回家、留院观察或转送上级医院决定。
经市、县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承担院前急救职能。
2、范围:为急性发热性疾病,严重喘息、呼吸困难者,各种心脏疾患、严重高血压或血压波动剧烈者,各种急性脑血管病、各种急性出血、各种急性炎症,昏迷、急性泌尿系统疾患、尿闭、血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急腹症、休克、急性外伤,烧伤,急性中毒、意外事故、临产、流产等。
二、人员配备由一名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担任急诊组长,由固定门诊或轮转出门诊的医师担任急诊诊室工作。
配备2-3名护士,成立相对固定的急诊护理组。
急诊室医生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上,同时接受急救专业技能培训,取得合格证书。
? ??急诊室医护人员应掌握:1、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包括正确使用呼吸球囊)、徒手紧急排除异物技能、人工气胸腔排气术、胸腔闭式引流术、其它常规急救技术及常见、危重病处理原则。
2、掌握急、危重病转院指标。
三、急诊室设置急诊室应设置于门诊一楼,大门旁侧诊室,为综合性急诊诊室,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
有群体识别性标志,便于患者识别。
急诊诊室旁设有综合抢救室,与急诊诊室有侧门相通,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
四、急救设备和药品急诊抢救室必须配备下列设备和药品:五、规章制度(1)急诊抢救流程张贴于抢救室墙面;(2)制定急诊室各类人员岗位职责;(3)完善值班人员工作制度,急、危重病人会诊及转院制度,门急诊人员培训制度。
二级医院急诊科建设标准一、急诊科的任务和范围。
1、任务:治疗各类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根据不同病情诊治后对病人作出回家、留院观察、收入急诊病房、ICU或转送上级医院决定。
经市、县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承担院前急救职能。
2、范围:为急性发热性疾病,严重喘息、呼吸困难者,各种心脏疾患、严重高血压或血压波动剧烈者,各种急性脑血管病、各种急性出血、各种急性炎症,昏迷、急性泌尿系统疾患、尿闭、血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急腹症、休克、急性外伤,烧伤,急性中毒、意外事故、临产、流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