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媒体广告价值量和质的评估
- 格式:ppt
- 大小:252.00 KB
- 文档页数:47
广告媒体价值评估广告媒体的价值评估是指通过对不同媒体渠道的投放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以确定媒体选择的效果和效益。
这个过程对于广告主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和执行广告活动,以最大化投资回报率。
一个有效的广告媒体价值评估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受众覆盖率:不同媒体渠道对于不同受众群体的覆盖率是不同的。
广告主需根据其目标受众来选择合适的媒体渠道。
例如,如果目标受众是年轻人,那么选择社交媒体平台可能会更有效。
2. 受众定位:除了受众覆盖率外,广告主还需考虑媒体渠道的受众定位是否与其产品或服务相吻合。
例如,一个高端品牌可能更愿意在专业杂志或高端网站上投放广告,而不是在大众媒体上。
3. 成本效益:广告主需要考虑媒体渠道的价格是否与其预算相符,并评估在该媒体上投放广告的成本效益。
这可以通过计算每千次展示(CPM)的成本以及每次点击(CPC)的成本来实现。
4. 媒体影响力:广告媒体的影响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
这可以通过评估媒体的观众构成、读者群体的忠诚度和媒体在业界的声誉等方面来衡量。
5. 性能追踪:广告主应该选择能够提供有效的性能追踪工具和数据分析的媒体渠道。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广告活动的效果,并在需要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综上所述,广告媒体价值评估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
广告主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媒体渠道,并在广告投放后不断监测和评估其效果,以确保最大化广告投资的回报。
只有在深入了解不同媒体渠道的特点和潜力的基础上,广告主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并取得更好的广告效果。
广告媒体的价值评估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媒体渠道,并在广告投放后不断监测和评估其效果,以确保最大化广告投资的回报。
在信息时代,广告媒体的选择范围广泛,包括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以及数字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程序。
在进行广告媒体价值评估时,以下几个因素需要特别关注。
媒体广告价值的评估标准媒体价值的评估一般来说有客观(或量)和主观(或质)两种标准,客观的标准主要是指媒体的覆盖面、接触人数、千人成本等可以根据已知或推算的数据算出的具体数字,看重的是媒体书面上的投资效率;主观的标准侧重的则是媒体具体的效果,它是由一系列不能量化的质量指数构成的,最主要的有媒体的权威性、受众接触媒体的介入度、编辑环境、相关性和广告环境等。
各具体的广告媒体因各自特性的差别而显示出不同的媒体价值,不同的广告传播期望同时也影响着人们对具体广告媒体价值的评估。
因此,在制定广告媒体策略之前,除了要充分了解各种广告媒体的一般的、共同的性质特征外,还需根据广告传播的期望标准对各具体媒体的价值进行评估。
确定媒体价值的最重要的标准是结合以下两个原则:一是找到能到达大量受众的载具;二是从中选择千人成本最低的市场。
这两个原则的结合使用显然有逻辑性。
当今的广告和营销直接瞄准特定人口目标受众。
假如可以明确定义这些目标,那么就可以选出有效到达最大目标受众的媒体载具。
下面列出了各主要媒体常用的主、客观广告价值评估标准。
媒体广告价值评估的主要标准按媒体的类型划分1、评价报纸媒体价值的标准客观(或量)标准(1)报纸媒体的发行量(2)发行覆盖的地区及其发行量的地域分布(3)读者、订购读者及传阅读者(4)阅读率、第一阅读率和传阅率(或两次阅读率)(5)阅读人口的人口统计特征及其构成(6)目标受众的数量和比率(7)目标受众的阅读习惯(8)版面数量、页码及版面空间位置(9)广告版面占总体版面的比率(10)新闻纸的纸质品印刷质量(11)目标受众的传达成本主观(或质)标准(1)报纸的形象定位(2)报纸可信度(3)报纸的编辑风格(4)报纸的视觉设计风格(5)主要内容的类别及其构成比率(6)广告与版面形象风格的吻合度2、评价杂志媒体价值的标准客观(或量)标准(1)杂志媒体的发行量(2)发行覆盖的地区及其发行量的地域分布(3)读者、订购读者及传阅读者(4)阅读率、第一阅读率和传阅率(或两次阅读率)(5)目标受众数量及其比率(6)目标受众的阅读习惯(7)目标受众传达成本(8)广告版面占总体版面的比率(9)纸质的档次和传达效果(10)色彩的传达效果(11)不同页面的传达效果(12)杂志中的特殊版本、主题、章节的传达效果主观(或质)标准(1)杂志媒体类别(2)杂志定位(3)可信度(4)杂志编辑风格(5)杂志视觉设计风格(6)媒介传播的强制行(7)媒体、栏目特征与广告、品牌特征的吻合程度3、广播媒体价值的标准客观(或量)标准(1)信号的覆盖范围(2)媒体听众的数量和收听率(3)节目的时段安排(4)各个时段听众的数量及收听率(5)各个时段听众的人口统计特征及其构成(6)目标听众的数量及比率(7)目标听众的收听习惯(8)收听媒介的分布和普及率(9)信号传输质量(10)节目的长度(11)节目中插播广告时间的长度、频次(12)节目中插播广告时间占该节目时间的比率主观(或质)标准(1)媒体定位(2)媒体的可信度(3)电台的节目形态(4)节目主持人的名气和风格(5)媒体、节目特征与广告、品牌特征的吻合程度4、电视媒体价值的标准客观(或量)标准(1)电视信号覆盖范围(2)收视媒介的分布和普及率(3)家庭开机率和个人开机率(4)电视频道、栏目、节目的收视人数和收视率(5)电视频道、栏目、节目的收视人口构成及比例(6)观众对频道、栏目、节目的满意指数(7)目标收视人口数量和目标收视人口的收视率(8)频道的栏目、节目的时段安排(9)栏目、节目时间长度(10)各个时段目标收视人口的开机率和频道占有率(11)节目中插播广告的时间长度和频次(12)节目中插播广告的时间占总节目时间的比率(13)节目信号传输的质量主观(或质)标准(1)电视频道、栏目、节目定位和频道形象(2)电视媒体的可信度(3)频道在受众中的地位(4)电视节目形态(5)节目的受众卷入程度(6)频道、栏目、节目同其他媒体或专案的配合能力(7)频道、栏目和节目特征与广告、品牌特征的吻合程度(8)主持人的形象、名气和风格5、户外广告媒体价值的标准客观(或量)标准(1)路线、路段、地区的人流量和人流特征(2)可能接触的目标消费者的数量(3)户外媒体设置的地点(4)户外媒体的视觉形象(5)户外媒体的面积体积(6)户外媒体的能见程度(7)媒体的材质、色彩、亮度、声光电结合等特殊的效果主观(或质)标准(1)媒体所在位置本身的商业价值(2)周围环境和媒体的关系:相容、冲突等(3)同其他户外媒体的相对位置关系(4)与其他促销活动的配合资料来源:纪华强-广告媒体策划-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31-134。
浅析媒体广告价值评估“我们的广告有一半被浪费了,但可惜不知道是哪一半”,《奥美的观点》所讲述的这句话恐怕没有一个广告业的人不知道,为了更好的利用企业托付的资金,媒体广告价值评估一直是业内十分关注的话题。
最近两年,这方面研究的比重不断增大,究其根源在于企业越发关注广告的投放,投资行为更加谨慎。
这无疑是件好事,但对于广告公司而言则增加了很多工作量。
大型广告公司通常购买很多相关的数据以提升其服务的技术含量,越来越多的媒体也纷纷利用数据来展现自身优势,进而支持其广告的推广。
随着专业机构的不懈努力,一些市场认可的、成熟的专业分析技术在中国被更广泛的认知和使用,其中以索福瑞的收视率数据和新生代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最为普及,收视率主要进行电视方面的研究,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在平面媒体和消费者消费行为分析上更为见长。
对媒体进行广告价值研究是一项非常严谨、复杂的工作,中国市场研究业的发展虽然短暂,但几年来无论是广告公司还是媒体在认知和使用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以平面媒体的广告刊例的变迁为例,1998年以前平面媒体的广告刊例为表现其广告价值进行的评估是非常单调和不准确的,各媒体的宣传都仅仅集中在发行量上。
然而由于媒体发行量是自报的,缺少科学、权威的公正,所以对于广告公司和客户而言,这样的宣传是模糊的,并且出现了竞争媒体虚报发行量进行恶性竞争的行为。
实际上,发行量仅仅是媒体广告价值分析中很小的一部分,广告主把广告投放到某一媒体关键是看中了这个媒体读者的消费潜力,因此媒体读者的规模和质量的重要性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发行量是个很重要的指标,但远远不是全部,而且由于没有考虑平面媒体的传阅特性,发行量难以对平面媒体的读者规模作出准确判断,因此提出了平均每期阅读率和目标群体指数的概念(平均每期阅读率的概念是某一地区,某一媒体在其发行周期内,阅读该媒体的读者占该地区所有人口的比例)。
通过这一指标,可以清晰的了解某一个地区,某一份报纸每一期能覆盖多少读者,从而很好的解决了读者规模的问题。
媒体广告效果投入价值评估——上书房信息咨询首先投放前就需要界定清楚本次投放的媒介传播目标是什么。
比如说:1.教育市场,提升品牌或新品知名度——新品类新品牌或新产品常设立的目标,期待达成的效果就是大家提到你的品牌或者新品反应都是:哦,我听过/我见过。
2.刺激试用或者购买行为——广告能够达到的是一个引流效果,从网络广告来说一般是把流量直接带到电商商城或者客户信息搜集页面。
然后,衡量投入的价值分为两块:一是绝对数据反映的。
网络广告相较于平面、户外广告来说,可量化数据指标是其大受广告主喜爱的原因之一。
总曝光数量、曝光频次、总点击数量、点击率、总引流量、独立访客,然后换算出CPM、CPC等一系列数值,基本上就完成这一轮投放的初步效果分析。
对于精准考察用户行为转化的目标来说,用户能够通过广告被引流到精心设计的页面上,基本上传播层面的动作就完成了,剩下的行为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比较多,不建议纳入传播效果考量。
但是对于品牌传播目标来说这些数据并不能完全真实的反映你的媒介传播效果,很多公司会考虑以调研的形式判断自己的目标是否达成。
事前事后的广告调研:比如在大规模投放前针对目标受众的品牌认知度抽样,可能10%的人知道新品牌或新产品,投完一波广告后再做一轮抽样调研,认知的人已经到了50%;曝光组和非曝光组的调研:例如一个接受到了广告的受众和一个没有见过广告的人,我对品牌的认知、偏好和回忆,分别展现出了什么样的差异,广告效果有没有达成。
二是要结合品牌或者产品所处的媒介环境反映的。
比如目标是提升品牌知名度,你力主在搜狐投入100W,最后带来了100W点击,理论上看数据很不错正坐等老板通报表扬发奖金;但是老板听说竞品去凤凰网投的100W,带来了500W点击。
不被痛批一顿后开除掉你就该去烧高香了。
或者你选择的位置在这轮投放中点击率是3%,被领导痛批一顿创意设计做的是些啥玩意,根本没人被吸引到,可怜的创意部刚刚当月奖金被清零后第二天你在搜狐内部数据报告上看到,正常这个位置的点击率是0.5%。
媒体与广告行业广告效果评估策略方案第1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任务 (3)第2章广告效果评估理论框架 (3)2.1 广告效果概述 (3)2.2 国内外广告效果评估研究现状 (3)2.3 广告效果评估的理论基础 (4)第3章广告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4)3.1 广告效果评估指标选取原则 (4)3.2 媒体广告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5)3.3 广告效果评估指标权重分配 (5)第4章媒体广告效果评估方法 (5)4.1 量化评估方法 (5)4.1.1 率(ClickThrough Rate, CTR) (6)4.1.2 转化率(Conversion Rate) (6)4.1.3 成本效益分析(CostEfficiency Analysis) (6)4.1.4 视频完成率(Video Completion Rate, VCR) (6)4.1.5 搜索引擎排名(Search Engine Ranking) (6)4.2 质性评估方法 (6)4.2.1 观众满意度调查(Viewer Satisfaction Survey) (6)4.2.2 品牌认知度调查(Brand Awareness Survey) (6)4.2.3 观众参与度分析(Viewer Engagement Analysis) (6)4.2.4 竞品对比分析(Competitive Analysis) (6)4.3 综合评估方法 (6)4.3.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6)4.3.2 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Data Mining and Machine Learning) (6)4.3.3 A/B测试(A/B Testing) (7)4.3.4 整合营销传播评估(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Evaluation) (7)第5章不同媒体类型广告效果评估策略 (7)5.1 电视广告效果评估 (7)5.1.1 观众覆盖与收视率 (7)5.1.2 广告记忆度 (7)5.1.3 广告转化率 (7)5.2 网络广告效果评估 (7)5.2.1 率与曝光量 (7)5.2.2 用户行为分析 (7)5.2.3 ROI(投资回报率) (7)5.3 户外广告效果评估 (8)5.3.1 观察与识别度 (8)5.3.2 媒体环境与投放位置 (8)5.3.3 舆论反馈与品牌形象 (8)第6章不同广告类型效果评估策略 (8)6.1 品牌广告效果评估 (8)6.1.1 品牌知名度评估 (8)6.1.2 品牌形象评估 (8)6.1.3 品牌忠诚度评估 (8)6.2 产品广告效果评估 (9)6.2.1 销售效果评估 (9)6.2.2 市场份额评估 (9)6.2.3 消费者满意度评估 (9)6.3 促销广告效果评估 (9)6.3.1 促销活动参与度评估 (9)6.3.2 促销业绩评估 (9)6.3.3 消费者行为变化评估 (9)第7章数据收集与处理 (10)7.1 数据来源与采集方法 (10)7.1.1 数据来源 (10)7.1.2 采集方法 (10)7.2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10)7.2.1 数据处理 (10)7.2.2 数据分析方法 (11)7.3 数据可视化展示 (11)第8章广告效果评估实证分析 (11)8.1 研究对象与数据选择 (11)8.2 广告效果评估指标分析 (12)8.3 广告效果评估结果解读 (12)第9章提升广告效果的策略建议 (12)9.1 基于评估结果的广告优化策略 (12)9.1.1 数据驱动的广告优化 (12)9.1.2 人群定向优化 (13)9.1.3 渠道优化 (13)9.2 跨媒体整合传播策略 (13)9.2.1 媒体组合策略 (13)9.2.2 跨媒体内容联动 (13)9.2.3 跨媒体数据整合 (13)9.3 创意与内容优化策略 (13)9.3.1 创意策略 (13)9.3.2 内容策略 (13)9.3.3 互动性策略 (13)第10章结论与展望 (14)10.1 研究结论 (14)10.2 研究局限 (14)10.3 研究展望 (14)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与广告行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一、几种主要媒体(电波及平面)量的评估指标1、收视率:暴露于一种广告媒体的个人(或家庭)的百分比。
公式:特定电视节目人口数/拥有电视人口总数×100%(个人收视率、家庭收视率)2、开机率:在特定时段,在所拥有电视机家庭或人口中,暴露于任何频道的家庭或人口的集合。
公式:收看电视人口数/所有拥有电视机人口数×100%(个人开机率、家庭开机率)3、占有率:收看或收听特定节目人数百分比公式:特定电视节目人口数/特定时段收看(听)电视人口总数×100%(家庭占有率、个人占有率)4、(媒体)覆盖率:评估媒体或广告在特定时期内传达到特定目标收视观众程度的比例。
公式:媒体到达目标受众人数/媒体目标市场总人数×100%5、发行量:印刷媒体每期实际发行到读者手中的份数,依提供数据的单位不同可分为宣称发行量与稽核发行量。
公式:总发行量=订阅量+零售量+赠阅量6、传阅率:刊物被传阅的比率阅读人口=发行量×传阅率二、媒体成本评估指标1、千人成本(CPM)=广告费/受众人数×1000(只能用于同类媒体之间评估)2、百万份广告发行费(报纸)=每行广告价格×1000000/平均发行量3、千人页发行费(杂志)=每页广告价格×1000/平均发行量4、每秒万人广告费(电视)=每次每秒广告价格×10000/预计收看人数5、(每)收视点成本:购买一个收视率点的成本公式:单位广告成本/平均收视率三、质的评估指标(项目)1、接触关注度消费者接触媒体时的“质量”,通过以下几点判定:⑴节目收看频次、连续性⑵节目播出时间⑶节目形态2、干扰度消费者接触媒体时受广告干扰的程度(平面广告干扰度、电波广告干扰度)干扰度与广告效果成反比3、编辑环境媒体载具所提供的编辑内容对品牌及广告创意的适切性。
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⑴载具形象⑵载具地位4、广告环境载具承载其他广告所呈现的媒体环境,是载具内广告的“质”。